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详述
- 格式:docx
- 大小:16.77 KB
- 文档页数:3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诊断X线拍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但发现椎体压缩,楔形变形不一定说明就是骨折( 或新鲜骨折,脊椎发育畸形可以有椎体楔形改变,陈旧骨折依然。
需注意椎骨轮廓和骨小梁结构,CT对观察骨小梁骨折,骨皮质断裂有帮助。
MRI对于新鲜压缩骨折在T1WI上显示为弥漫性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而抑脂相上呈高信号,尚可显示椎弓损伤,软组织损伤。
对骨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引起的病理骨折,MRI诊断价值较高,需注意椎体后缘肿瘤骨常呈球状隆起,椎弓根多受侵犯,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
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是稳定性骨折,无神经损伤症状,少数椎体楔形严重,位于脊椎后方的附件,即椎弓可有张力性损伤,则表现为不稳定骨折。
在急性期需平卧硬板床,平衡翻身,即看护者手持患者肩部和髋部同时用力滚动式翻身,避免躯干扭曲,患者配合绷紧躯干的肌肉。
骨折后常因腹膜后血肿刺激内脏神经,( 引起肠蠕动障碍,出现腹胀和腹痛。
伤后常必要禁食水,补液支持,视肠鸣音恢复情况逐步饮水进食。
疼痛减缓,腹胀消退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骨折压缩的程度进行体位复位,例如在伤椎背部逐步垫枕,以此做支点利用躯干重力脊柱保持背伸,以牵张楔形压缩的椎体,改善纠正畸形,是骨折复位。
站立行走需佩戴胸背支具。
定时翻身,拍击按摩背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肺部感染和褥疮发生。
对于少数不稳定骨折可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新鲜骨折,可在X线CT引导下配合体位复位,并在损伤椎体骨折间隙注入骨水泥,或先注入气囊,扩张成形后再注入骨水泥,使被压缩的椎体膨胀成形,加固伤椎、避免椎体进一步塌陷,随着伤椎稳定,患者疼痛会缓解消除。
胸腰椎骨折(胸椎压缩性骨折)入院标准:1.中老年患者,有明确外伤史。
2.X线/CT/MRI提示胸椎压缩性骨折。
3.骨折压缩程度小于椎体高度的1/3,无明显脊髓压迫症状。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胸腰椎骨折(胸椎压缩性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腰椎骨折(TCD 2019版:A03.06.01.2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椎压缩性骨折(ICD-10编码:S22.000x0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患者表现为腰背痛和(或)单(双)侧胁痛,早期大便秘结,有或无明确的外伤史,检查时脊柱外观可正常或可有畸形,伤椎棘突有压痛或叩痛,胁肋无压痛,可合并脊髓损伤,可有不全或完全瘫痪的表现。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损伤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拍摄胸椎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斜位片,CT检查可明确是否有无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并可计算出椎管的前后径与横径损失量。
在MRI片上可以看到椎体骨折出血所致的信号改变和前方的血肿,还可看到因脊髓损伤所表现出的异常高信号。
诊断:结合外伤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
2.证候诊断胸腰椎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血瘀证:伤后2周内,证属气滞血瘀。
近期胸背部有外伤史,胸背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弦。
早期常伴有纳呆、胸闷、腹胀痛、恶心呕吐、二便不通等阳明腑实证或蓄血证。
(2)营血不调证:伤后2-4周,证属营血不调。
局部压痛,痛有定处,可按,活动尚可,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肝肾气血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局部轻压痛,活动可,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沉或细。
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年龄N60岁,有外伤史或无外伤史,腰背部疼痛、不敢起床、翻身等骨折症状。
(2)胸腰椎棘突叩击痛、甚至脊柱后凸畸形等体征。
(3)影像学检查:椎体呈楔形改变、MRI抑脂像表现疼痛椎体高信号、椎体后壁完整或不完整但未突入椎管或突入椎管但只占椎管容积不大于20%,且无神经及脊髓压迫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5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一)病期诊断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二)证候诊断气滞血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肝肾亏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治疗方案本病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一〉保守治疗(一)分期治疗1.早期(1)手法功能复位+腰背部垫气囊托板和腰背肌功能锻炼病人入院后卧硬板床,腰部过伸法功能复位。
腰背部垫气囊托板,逐渐向气囊内充气,气囊的孤顶部位于受伤的胸腰椎背侧,气囊弧顶高度由初始10cm,在病人适合的情况下逐渐向内加压充气,24小时后达到最大加压程度,气囊弧顶髙度可达15cm。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诊断与分析[ 10-02-26 15:54:00 ] 作者:董天京编辑:studa090420【论文关键词】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胸腰椎【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脊柱曲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非病理性因素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和影像学特点,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一定参考。
分析患者的骨折椎体节段、致伤原因、治疗方式及疗效。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压缩程度与脊柱曲度改变有我明显相关性,椎体压缩程度超过1/3骨折应采取积极治疗。
脊柱在全身骨骼中占主要地位,是很多内脏的附着点和保护器,脊柱骨折和脱位可以造成脊髓损伤,严重者可引起终身瘫痪或者死亡。
其结构较具有承重、运动和保护脊髓的功能。
胸腰椎是从活动度较小的胸椎到活动度较大的腰椎,极易发生损伤,胸椎有骨性胸廓的支撑,除直接暴力打击外,损伤的机会较小。
胸腰椎是胸椎和腰椎的移行区,这一区域恰好位于活动度小、稳定性较强的胸椎与活动度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差的腰椎之间,所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得胸腰椎更易发生损伤,因此胸腰椎是脊柱骨折的最常见部位,影像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诊断,这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椎体、附件骨折形态、骨块大小,还可以确定椎管的形态、椎管狭窄的程度和神经根狭窄的程度等,结合椎管矢状径占有率大小及骨块移位部位,可提示我们对骨块压迫神经程度的估计,在描述的同时,提出其临床价值,有利于骨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来源于我院脊柱骨科中医正骨科门诊。
1.2纳入标准符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纳入标准的患者,即有明显的外伤史、腰部疼痛、活动受限,X线显示为椎体压缩性骨折者。
1.3排除标准排除肿瘤、转移瘤、结核等病理性因素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1.4临床资料本组共120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26岁-85岁,平均年龄56.7±14.9岁。
2结果2.1椎体损伤120例患者共损伤椎体161个,其中单椎体压缩性骨折84例,双椎体压缩性骨折33例,3个椎体压缩性骨折3例。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5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四)中医鉴别诊断:1.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急性腰痛,疼痛学上称之为腰脊神经后支痛,还有人称为“非特异性腰痛”、“小关节综合征”、“腰肌劳损”等。
多发生于老年人、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农民、久坐的办公人员等“闪腰”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
2.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腱反射异常和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表现。
腰椎压缩性骨折简介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在腰椎(L1-L5)区域。
这种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骨结核等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症状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腰部疼痛:患者可能会感到腰部剧痛,疼痛可在活动过程中加重,甚至腰部的轻微压力都可能引发痛感。
2.身高减少:腰椎骨折会导致患者身高减少,这是由于椎体压缩造成的。
3.姿势变形:患者可能会出现驼背、腰部前凸的姿势变形。
4.神经症状:严重的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会导致神经受压,引起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通常需要综合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1.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外伤史、骨质疏松等情况。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检查腰部的压痛、姿势变形等情况。
3.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MRI。
X线可以显示椎体的压缩情况,CT可以进一步评估骨折的详细情况,MRI可以帮助观察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情况。
4.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是导致腰椎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骨密度测定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
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疼痛、恢复功能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稳定性较好的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的主要措施包括:1.休息:患者需要适当休息,并避免剧烈活动,以减轻腰部的压力。
2.疼痛控制: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药等来缓解疼痛。
3.短期固定:对于严重的骨折,可以短期内使用腰椎固定带或者背矫形器来稳定椎体。
4.物理康复:在疼痛缓解后,患者可以进行物理康复训练,包括骨骼肌肉的加强和柔韧性的恢复。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腰椎压缩性骨折,尤其是压迫神经或伴有身体畸形的情况,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椎体的高度和稳定性,并减轻神经压迫。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因及临床表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由于外力作用,胸腰椎骨体发生压缩性骨折。
其主要发病原因包括外伤、骨质疏松等。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背痛、脊柱畸形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病因及临床表现。
病因:1. 外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是外伤,如车祸、摔跤、高掉落等。
这些外力作用会使胸腰椎骨体发生压缩或爆裂性骨折。
2.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指骨骼中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的一种疾病。
这使得胸腰椎骨体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轻微外力作用下。
临床表现:1. 背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症状是背痛,疼痛可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患者会觉得痛点在受伤部位,疼痛可范围较广,甚至放射至其他部位。
2. 脊柱畸形:胸腰椎骨折后,椎体会出现压缩或变形,导致脊柱异常姿势,如前屈曲或侧弯等。
3. 运动障碍:患者受伤后常伴随着运动障碍,如活动受限、走路困难等。
有些患者甚至出现下肢无力或麻木的症状。
4. 压迫神经根:胸腰椎骨折后,受压的神经根可能会引起神经根型疼痛,表现为放射性疼痛、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
5. 胸腰椎骨折合并其他损伤:有些患者在胸腰椎骨折的同时还有其他的损伤,如肺部损伤、内脏损伤、脑损伤等。
治疗: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首先要采取保守治疗,如休息、限制活动、使用骨密度增加药物等。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方式包括椎体成形术、椎体置换术、椎体融合术等。
总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由于外力作用或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背痛、脊柱畸形等。
对于此类骨折,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预防骨质疏松、避免高风险外伤是预防此类骨折的有效措施。
临床表现的差异性:1. 疼痛程度与范围不同: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疼痛程度和范围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有些患者可能只感到轻微的不适或压迫感,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经历严重的剧痛。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胸椎和腰椎发生的骨折,骨折部位主要位于椎体压缩区。
该类型的骨折往往是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的,比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
本文将介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损伤过程和发病原因。
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姿势、活动能力和疼痛感觉。
同时检查脊柱的稳定性和椎体畸形情况。
3.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级别、骨折类型和引起骨折的原因。
二、治疗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休息和保持正确的体位。
患者需要在支撑性硬底椅子上坐立,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定期转动身体和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
2. 外固定治疗:对于中度骨折,可以采用外固定的方法来稳定脊柱。
外固定装置通过针钩、螺钉等物理方式将骨折部位固定,保持椎体的稳定性。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骨折局部无明显移位和神经功能损伤较轻的患者。
3. 内固定治疗:对于严重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需要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
内固定手术是指通过手术将金属板、螺钉等材料固定在骨折部位,以恢复椎体的高度和稳定性。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骨折部位严重移位、神经功能损伤严重或患者需要快速恢复活动能力的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疼痛控制和康复治疗:1. 疼痛控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常常伴随剧痛,可以通过口服镇痛药物、非药物疗法(如冷热敷)和神经阻滞等方式进行疼痛控制。
2. 康复治疗:在疼痛缓解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来恢复脊柱的功能。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和功能训练等,旨在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增强肌力和改善姿势控制能力。
总结来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治疗方案根据骨折的程度和患者的状况而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外固定治疗或内固定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疼痛控制和康复治疗也是重要的环节。
虽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过程可能较长且艰难,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积极的康复训练,患者的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MRI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过去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x线平片和CT,但是x线平片和CT有其不足。
而MRI可根据骨髓内信号的改变来判断骨折的急慢性期和骨折的愈合程度。
本文通过分析48例经临床证实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MRI特征,提高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认识,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21~88岁,50岁以上41例,平均年龄61.25岁,本组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MRI检查。
1.2 扫描方法采用GE Singa Hde 1.5T MR 机器序列为:SE T1WI 、FSE T2WI 、STIR。
层厚5mm,间隔1mm。
2、结果2.1形态和信号特征48例患者共59个骨折椎体。
急性骨折椎体47个,椎体形态为楔形21个,扁平型17个,中央凹陷性11个;48个椎体残留高度大于原高度的1/2;有45个椎体出现骨折块移位;骨折线呈线状,条带状或者两者并存,信号为长T1长T2信号,短T1长T2信号,或长T1短T2信号;骨髓组织呈长T1长T2信号,STIR像呈高信号,在T1WI残留有正常骨髓信号。
另14个椎体为慢性骨折,未见骨折线,在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STIR像呈低信号,骨折形态为楔形9个,扁平型3个,中央凹陷型2个。
2.2伴随改变急性期骨折椎体中有32个,脊椎的椎弓根在STIR像为高信号,其中单侧2个,双侧30个;35个椎间盘显示厚度增加或破裂;所有骨折椎体周围均未见软组织肿胀。
3、讨论胸腰椎压缩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有关。
该段椎体骨折可累及任一椎体,以T12、L1、L2椎体常见。
骨折多呈楔形,以上缘骨折多见,压缩骨折多累及单个椎体,亦可同时或多次累及多个椎体。
椎体往往发生骨折块的移位,在矢状位表现为椎体前后径增大,椎体边缘呈角突出,横轴位显示椎体后缘凹陷消失。
X 线和 MR对骨折形态的显示是一致的,但是MR可以从多个方向观察骨折块的移位情况。
胸椎体压缩性骨折简介胸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指发生在人体胸椎部位的骨折,使椎体前缘变扁,高度减小。
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危险的活动中,如高速车祸、跳伞、滑雪等。
这种损伤可能会导致日常活动的限制和持续的疼痛。
因此,了解其发生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原因胸椎体压缩性骨折通常是由于高度的跌落,重物撞击,或者在车祸等剧烈运动中突然加速或减速所致。
骨折通常发生在整个腰胸部区域,这意味着有高度的风险导致骨折。
此外,由于年龄、营养不良和骨质疏松等因素,骨骼可能会变得脆弱。
这些因素使得骨骼变得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包括胸椎体压缩性骨折。
症状胸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症状包括:•胸部疼痛•身体向前弯曲•身体变得不平衡•呼吸短促•肢体麻木或刺痛的感觉这些症状通常在发生骨折后不久出现,如果您出现类似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治疗方法治疗胸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很多,通常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如果骨折比较轻微,则可以将患者固定在脊柱板或石膏中,以保护患者受伤的胸椎体。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很好的保护患者,避免患者持续受到伤害。
不过缺点也很明显,石膏和脊柱板容易滑动,所以需要经常调整以确保他们的位置。
手术治疗如果骨折比较严重,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中,医生通常会使用支架和固定装置来恢复受伤的骨骼原有的位置和稳定性。
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康复过程中注意休息和恢复,以确保骨折愈合。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并不能直接治愈骨折,但是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恢复运动能力。
预防措施因为胸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外部因素引发的,因此需要注意以下预防措施:1.穿戴防护装备。
在进行高风险活动如滑雪和跳伞等活动时,应该穿戴能够保护胸腰椎的护具和防护装备,比如头盔同等。
2.注意身体健康。
保持足够的营养和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加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
胸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建议进行合理的预防和保护。
胸腰椎骨折科普小常识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于外力的作用引起。
它是指胸椎和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胸腰椎骨折的常见原因、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
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运动事故等。
这些外力作用会导致脊柱承受过大的压力或扭曲,造成椎骨断裂或移位。
此外,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肿瘤等也增加了胸腰椎骨折的风险。
胸腰椎骨折的典型症状包括背痛、局部压痛、活动受限等。
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肢体无力、麻木等神经损伤症状。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诊断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方法是通过X线、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椎骨的破坏情况。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休息、疼痛控制、脊柱固定等。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严重骨折、脊髓损伤或存在神经压迫的患者。
手术的目的是稳定脊柱、减轻神经压迫,并恢复患者的功能。
除了治疗,预防胸腰椎骨折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避免高风险的活动,如攀爬、高空作业等。
其次,加强锻炼,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和韧性。
此外,要注意饮食均衡,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保持骨骼健康。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由外力作用引起。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和减轻痛苦至关重要。
同时,预防胸腰椎骨折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高风险活动,加强锻炼并保持骨骼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胸腰椎骨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详述
*导读: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受伤后腰背部突然疼痛,沿脊柱触诊,胸腰段有局限性压痛及叩击痛,脊柱有后凸畸形时,应考虑有压缩性骨折。
摄X线片可看到受伤椎体变形呈楔状,一般椎体压缩的程度为1/4~1/2
这种骨折一般稳定性好,绝大多数无需手术即可痊愈。
中老年人压缩性骨折除腰背部疼痛外很少影响神经功能,双下肢能活动,这样,受伤以后病人可以被认为“没事”,从而造成误诊或漏诊,影响治疗。
因此,中老年人受伤后如有腰背部疼痛,即使不重也要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另外,还要注意是否合并其它损伤。
①稳定性骨折 : 凡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前方压缩不超过椎体厚度的 1/2 ,不合并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 );或单纯附件( 横突、棘突或单侧椎板、椎弓根 )骨折均属稳定性骨折。
这类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不大 ,一般无韧带损伤 ,无明显移位
倾向 ,在治疗上也较为简单 ,多用保守治疗 ,预后较好。
②不稳定性骨折 : 凡椎体压缩超过椎体厚度的 l/2, 粉碎性 ,或骨折伴有脱位、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的均属不稳定性骨折。
这类骨折多系强烈暴力造成 ,脊柱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多合并韧带撕裂及脊髓或脊神经根损伤 ,在治疗上较困难 ,大多需要手
术 ,预后也较差。
治疗方法
1.卧硬板床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均应卧硬板床,既可减轻疼痛,也有利于压缩椎体的复位。
仰卧时,受伤部位要用小沙袋或软枕逐渐垫高,使压缩椎体逐渐被牵开、复位,恢复原有高度,但大多数病人椎体压缩的高度难以恢复到受伤前的正常高度。
2.在卧床1周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以后,应当积极加强腰背肌的练习,以防止长期卧床后引起的腰背肌无力,防止以后出现的腰痛还有助于促进压缩椎体的复位。
方法是:平卧位挺腰,使腰部离开床面,反复进行。
锻炼时应量力而行,身体差的病人宜减轻锻炼强度。
3.卧床期间,可以口服一些消炎镇痛药以缓解疼痛。
4.还应当积极加强骨质疏松的治疗,包括肌注降钙素、口服维生素D、口服二磷酸盐制剂等措施,也可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如仙灵骨葆、强骨等。
以后起床活动后应当多晒太阳,加强运动,多食用含钙量高的食物。
卧硬板床时间为6~8周,X线片检查证实骨折愈合后逐渐恢复行走。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