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复习课程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复习课程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复习课程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复习课程

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温度带图等图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总结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从而

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发、读图分析法、微课展示

?教学指导:

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

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

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

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

应用、总结质疑(见上图),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判读、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册、图文结合法、微课。

?教学过程

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3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2. 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总结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及其影响。

总结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的特点及发生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气候既是中国一种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应明确中国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的国家,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及其影响。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的特点及发生原因。

2.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判读、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册、图文结合法、微课。

?教学过程

中国地理气候复习学案

中国地理(三)----中国的气候 [学习目标] 1.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3.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5.气候的主要特征及 6.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1)我国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2)我国气候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过程] 运用地图和图表,从气温的时空变化,干湿情况分布,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综合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注意读图表的方法和技巧 运用地图、资料,从地理位置、地形 和季风等方面综合分析影响气候特征的 因素 熟悉重要的气候界线 一、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中国的气温的分布及成因: 冬季:等温线,说明南北温 差,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 一线,最低温出现 在。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原因 夏季:等温线比较,说明夏 季。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 3.在图上画出中国的热量带名称

二、降水 .中国的降水的分布规律: 1.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多 少; 多, 少。 总趋势: 。 2.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多, 少,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3.在图上找出 200mm .400mm.800m m.1600m 等降水量分布 4.季风与非季风区界线: 5.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五月: 进入雨季,十月结束 六-七: 进入雨 季,九月结束 七、八月: 进入雨季, 9月初结束 南方雨季开始 ,结束 ,雨季 ; 北方开始 ,结束 ,雨季 。 5.干湿区的分布: 在图上找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 地区、干旱地区

三、中国的气候特征、原因及其影响: 1.影响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2.中国气候的特点: 3.评价中国的气候特征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思维拓展问题: 1.我国气温年较差的地区分布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灵武二中:杨华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难点: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等 教具准备:自制中国的气候电脑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春节时的海南和黑龙江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说出两地的景观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地气候不同)过渡:提问气候的要素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气温和降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板书】中国的气候 【学习目标】展示目标(有学生齐读),说明这节课教学重、难点是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

讲解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自学指导一】(多媒体展示) 阅读教材P32观察图2-22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5分钟后进行检测。 1、在图中勾画出1月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算一算,中国1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分别约为多少?(观察教材P32图2-22) 2、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阅读教材P32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自学指导二】(多媒体展示) 阅读教材P33,观察图2-23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4分钟后进行检测。 1、算一算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在图中找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为什么这里气温最低?(观察教材P33图2-23) 2 、说一说各温度带主要包括哪些地形区、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当堂训练(多媒体展示) 1、请将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寒假期间,小丽随父母外出旅游,到达目的地时,他们明显感到此地仍然处在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的夏日。小丽一家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A、从上海到西宁 B、从广州到哈尔滨 C、从兰州到北京 D、从银川到海口 (2)小华今年13岁他在家乡从未见过下雪,则小华的家可能在()A、哈尔滨B、北京C、广州D、兰州

小学五年级数学 3的倍数教案

3的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 有一定的基础,但学习起来不容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难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新 ●二、排列中感受 奇妙 三。操 作中发现规律 ●四、练习中提升认识 ●五、全课总结 1、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说说怎样摆?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2、引入:我们已经知道看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1、谈话:我们班有25个同学,现在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请大家判断一下,自己的学号数是3的倍数吗?(稍停,让学生完成判断)请学号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把卡片贴在黑板的左边,不是3的倍数的,卡片贴在黑板的右边。 2、提问:请观察一下,根据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能确定一个数是3的倍数吗?(不能)那么3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请你猜测一下3的倍数可能与什么有关? 3、抽取黑板左边3的倍数12和21。(1)谈话:比较这两个数,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数字相同,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2)提问:在左边3的倍数中,再找几个数,把他的数字顺序改变一下,看看还是不是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一个3的倍数,改变数字的顺序后,仍然是一个3的倍数。)(3)在右边不是3的倍数的数中,也有这样的数,你能把他们一组一组地排列起来吗?(13,31;14,41;23,32;25,52;34,43;)这里又说明什么呢?(一个不是33的倍数,改变数字的顺序后,仍然不是3的倍数)(4)到现在,我们可以推想,3的倍数的特征和数字的排列顺序没有系,但和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这里 到底有什么奥秘呢?(5)出示1-100的数字表,观察哪些数是3的倍数。 1、实验操作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请大家拿出数位表和实验记录单。… 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1)说明实验方法:用火柴棒在数位表上摆数,把1根火柴棒放在个位上表示1,放在十位上表示10,放在百位上表示100。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使用了几根火柴棒摆出的数,再用这个 数去除以3,看看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填上“是”或“否”。 实验操

中国区域地理-中国气候学案知识讲解

2020届区域地理复习中国气候——气温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通过阅读我国一月份、七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运用地理原理来阐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3.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预习: 一、气温分布特点: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夏季最低气温处:______ ,原因: 最高气温处:______ ,原因: 二、热量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 根据(积温)的不同,我国可划分为五个和一个。 读地图册P47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并填写图表中空白。 序号温度带熟制农作物 A B C D E F

A B C D A B C 合作探究: 1.阅读我国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1)漠河和海南岛温差约为_________,描述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描述一月00 C 等温线的位置并说明在西南向南拐的原因? (3)描述图中A 、B 、C 、D 几个地区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分析一月份我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的原因? 2.阅读我国七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漠河和海南岛温_________,描述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描述图中A、B、C几个区域的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课堂练习: 1、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 洋流 D 地形 2、以下城市中,1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是() A 天津 B 上海 C 广州 D 哈尔滨 3、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但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云贵高原 4、传统民居特色与南北气温差异有关联,下列叙述未体现这种联系的是() A 北方房屋墙体较厚 B 南方房屋高大宽敞注重通风透气 C 南方屋顶坡度较大 D 东北地区的房屋有多层窗户 5、下列关于农作物耕作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珠江三角洲-----一年一熟 B 东北平原-----一年两熟 C江汉平原-----一年三熟 D海南岛-----一年三熟 6、我国冬季和夏季白昼时间最长的地方分别是() A 海南和黑龙江 B 海南和新疆 C黑龙江和海南 D新疆和海南 7.每年五月下旬,河北省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收,然后再北上。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 河南省降水量大于河北省 B河南省比河北省热得早,小麦成熟早 C河南省小麦品种好于河北省 D河南省的人口比河北省少 8.表中代码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地区代号 -2.3 14.9 ① 4.6 2 5.8 ② 7.8 19.9 ③ -1.3 26.7 ④ C.③为成都 D.④为昆明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 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大气环流 10.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土壤盐碱化 B. 土地沙化 C. 水土流失 D. 酸雨

3的倍数特征的教学设计

3的倍数特征 课程类型:新课教者:唐林学校:贡井区高洞小学【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二中第7、8、9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特征; 2、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3、能运用3的倍数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运用“引导操作法”来突破> 难点: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归纳过程。<运用“引导发现法”来归纳>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10个小圆片(可用纽扣、棋子代替)、数位表、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 游戏:听数打手势。(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这个数若能被2整除,则出示左手2个手指;若能被5整除,则出示右手5个手指;若能同时被2,5整除,则出示两只手。 145, 160, 72, 375, 820, 964, 6000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看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可以根据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2,5的倍数特征,那么我想:3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3,6,9的数。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 学生举例论证:不对,因为16的个位上是6,但16不是3的倍数。23的个位上是3,但23不是3的倍数。<通过举证对比学习,让学生在认知产生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师:那个位上是几的数才是3的倍数呢? 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找一找3的倍数,再看看它们个位上的数字,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可能是0~9这10个数字中的任何一个。 师小结:看来用找2,5的倍数特征的方法来找3的倍数特征是行不通的。那么3的倍数特征到底是什么呢?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为内容——3的倍数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特征。 二、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初步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学例3> (1)、游戏活动要求: ①、同学们拿出数位表和小圆片 ②、分别用3、4、5、6个小圆片组成不同的两位数 ③、根据要求完成表格 (2)、填表,判断所组成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表①、 表②、 表③、 表④、 (3)、初步得出3的倍数特征

区域地理 中国的气候 导学案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考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图1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1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 (1)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 (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 考点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2 .(2014北京卷)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果园 耕地 居民点 公路及桥梁 河流 等高线及高程 400m 200

图2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分)考点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3.(2015?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8分)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2)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8分)

考点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比及其影响 4.(2014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题。 材料一: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锋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1)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2分) 2824100°104° 108° 第4题图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参考答案 1. (1)(6分) 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2)(12分) 冬季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2分);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2.(12分)(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 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 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12分) 3.【答案】 (1)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75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2米/秒以下。 (2)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开发生物能。 【解析】 (1)联系图示,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从积雪量、风速角度去分析。 (2)联系清洁能源,结合当地条件分析,可发展太阳能、水能和沼气。 考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气候、能源 4.(1)安顺比昆明: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 安顺受冷气团控制,在准静止锋的下方; 昆明受暖气团控制;准静止锋位置稳定少动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要点提示: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势地形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概况;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数量和分布概况、少数民族分布特征、交通状况。我国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国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体会到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在气候的成因上了解季风对我国的影响,体会到我国气候深受季风影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气候类型分布图、干湿区分布图和气候特征图,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图的技能。掌握描述风向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 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上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平时喜欢吃哪些水果?你知道这样水果分别是哪些省份出产的吗?举出三个例子“椰子、荔枝、苹果”,让学生说说它们多产自哪些省份。 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气候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中国的气候,同学们可以在书本53页找到学习资源。中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请学生找出来并回答)这些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组队进行考察! 二、新课学习 (四人一小组,按兴趣选择考察路线,五分钟为限) (一)南北线考察 任务一:冬天海口、杭州、北京三地的人们衣着上有何不同? 任务二:海口、杭州的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绿油油的一片,而北京的山上树木都掉了叶子、光秃秃的,这是为什么?——气温的差异 三地冬天的气温有什么差异?看参考资料中的三幅气候特征图来分析。 海口一月均温>15°C ——热带 杭州一月均温>0°C ——亚热带 北京一月均温<0°C ——温带 (二)东西线考察 任务一:夏天沿着40oN 从华北平原到内蒙古高原再到塔里木盆地,这三地的自然景观冬季南北温差大

2、5、3的倍数特征教案

《2 、 5 、3倍数的特征》教案 西江民族小学教师:郎金梅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7-19页的内容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 、 5 、3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或3的倍数。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3、经历探索2、5和3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4、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教学重点: 1、掌握2 、5 、3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课件 学具:每人一张白纸、1-100的数字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报数,好吗?这件事对于同学们来说,很简单,但大家要记住把自己的那个数记下来,记在那张白纸上,因为它就是你的幸运号。 二、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出示单数、双数两组数。 师:看看你们自己的幸运号属于哪一种? 学生说出。 师:这两组数,以前我们叫什么? 生回答。 师:那你们的幸运号是单数还是双数?抽学生说出自己的,又说

出自己周边一个同学的。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出来了呢? 出示:双号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它们和2有什么联系? (都是2的倍数) 2、找倍数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怎样求2的倍数,谁能够按一定顺序说出一些2的倍数来。 [师出示: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 3、观察特征 请观察右圈里的数斗能被2整除,都是2的倍数,你发现有什么特征?如果学生有困难,则提示观察:它们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 0,2,4,6,8。) 4、验证发现 请任意写出两个个位上是0、2、4、6、8的数,用算式进行验证,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5、得出结论 谁能说一说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出示并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6、练习:判断36、48、51、65、78、104、153、280中哪些数是2的倍数? 7、师: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8、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1)下面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52、77、124、501、3170、4286、6003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刚才我们学习了2的倍数的特征,了解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下面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呢?先请学生自己动手找5的倍数,然后观察、讨论。(师出示5的倍数的课件)。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再举几个多位数验证。最后得出5的倍数的特征。 [出示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3课教案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I》编著荣继华 *********************************************************** 第3课《你叫什么名字》教案 教学任务一、语音知识 1.学习3个声母、10个韵母。 2.主要练习声韵拼合,进一步练习四声。 3.难点:j, q, x 。 二、语言技能 1.读:能够熟读生词,达到发音和声调基本准确,并认识汉字。 2.说:学会询问姓名。 3.写:学习汉字基本笔画(3)和基本笔顺(3),并学会书写有关汉字。 时间安排一、本课共需三次课,6课时 二、课时分配 第一次课:学习声母、韵母,j, q, x的发音方法;辨别j, q, x和z, c, s以及j, q,x和 zh, ch, sh;练习声韵拼合;重点音节和词语的 听读练习。 第二次课:语音练习;学习课文一、二、三; 第三次课:做综合练习; 学习汉字知识及书写汉字。 教学实施 第一次课 (90分钟) 一、复习(20分钟) 1.听读下面的音节 wǒzhōng sān cuī cí chīshàng sān zhī shū chá rè cǎo zài zǎo 2. 朗读下面的词语 Zhōngguó chángchéng chī fàn kànshūzhīdào zhège Rìběn shàng kè sān ge rén réndà lǎoshī shēngcí Hànzì Hànyǔ 3.听写音节 hěn kàn shí máng chīwǔkāi zhōng chǎo róng zài péng cù gē lín yǔsāng bīng tán shuō zì 二、学习语音知识(30分钟) 1. 韵母Finals(3) 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模仿,每个学生读,老师纠正发音 ia ie iao iou(iu) ian iang iong

《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

《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 考点说明: 1.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运用资料叙述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3.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点梳理: 1.中国气温的分布: (1)、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2)、冬季气温的分布原因: (3)、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我国根据大于或等于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 ,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气候区 地理教科书P30阅读材料及表格。 (1)、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4中国的干湿地区. (1、)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地区、地区、地区、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详见八(上)地理教科书P33表、图。 (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 (3)、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等温线通过的地方等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与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与的分界线。 5中国气候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特征强: (3)季风气候显著: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5月东南沿海登陆;6月移到长江中下游,称为“梅雨”;7、8月北进到华北、东北;9月由北向南撤退。) 6、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①寒潮;②梅雨;③台风;④沙尘暴;⑤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图例画出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图中我国境内,黑线(阴影区和非阴影区分界线)是__________分界线,阴影区域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___毫米以下。 (3)季风区内(不含青藏高原)有__________种温度带,有__________种干湿地区。 (4)当A 地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时,B 地多出现__________天气;C 地农业生产常面临__________(气候)威胁。 2.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 (1)图A 中7月的平均气温 约是 ℃,降水量约是 毫米。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正确思想。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我国不同城市(海口、上饶、漠河、拉萨)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图,请同学们猜猜为什么我国南北温度差异如此之大。

学生:…… 从而引入新课: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 〔启发引导〕根据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 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点难拨疑: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 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引导学生读地图册冬夏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图,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讨论〕 ①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②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的内容,它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旨在摒弃“满堂灌输,填鸭式”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分以下的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案第3课

班级29-34 执教刘湘滨课时一课时备课时间2015年月日课题搜集绘画技巧课型上机电教课(是√否)上课时间2015年月日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搜索网站,并能熟练使用搜索功能。;(2)能完成对指定内容的搜索; (3)熟悉保存网站的方法; (4)熟悉保存网上文字内容的方法。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保存文字、网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有效率的使用搜索网站来找到需要的东西。 板书设计 搜集绘画技巧 保存网页保存网上文字 第一课时(总课时 1 )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场景设置) 播放日本地震、海啸短片,设置场景,请同学们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把资料保存到自己电脑上。 问: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去哪里找这些资料? 二.新授 1.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网站提供搜索服务吗? 生回答,师一一展示网站。 我们应该怎么样使用这些搜索网站呢?提出搜索关键字的概念,让学生比较怎么样搜索能更有效率的完成搜索,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 师小评:准确使用搜索关键字可以大大提高搜索的效率,缩小搜索的范围,这样搜索的准确度就会更高。 例:搜索“地震”“日本地震”,比较两次搜索的区别。 2. 通过关键字的搜索,我们可以找到相应的资料,那怎么样把网上的东西保存到我们的电脑里面,为我们所用呢? 课题展示两个知识点: 保存网页保存网上文字 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保存网上图片的方法,并请同学上来试着保存网上的文字内容。 生操作展示: 打开有资料的网页,用鼠标选定需要保存的文字,然后点鼠标右键,选择“复制”选项,然后在电脑中建立一个写字板文件或是Word文件,把复制的文字内容粘贴到新建的文件中,然后保存该文件。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文字不能直接在电脑中使用“粘贴”命令来完成保存? 生讨论,回答,拓展问题,师点评小结。

《2.2中国的气候》教案(1)

《2.2中国的气候》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知道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2、我国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黑龙江白雪皑皑的图片和海南岛春意盎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两地气候不同)。那么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我们都知道古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是来描写我国南方自然景观,这句话却不适合来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两地区气温和降水不同,造成了地理景观有差异)。气候是影响各地自然景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28、P29、 P30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2)读图2—14,找出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线? (3)读图2—15,找出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的区域,算算我国7月南北气温差约为多少?(4)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而夏季相差不大?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第三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3的倍数特征比较隐蔽,学生易受2和5倍数特征的观察定式、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教材中安排了2条指导语,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课前复习 (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

的?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找3的倍数 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讨论 ①发现问题 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②分析问题 师:同学们发现,在百数表中(课件出示),横着、竖着观察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可循。横着、竖着看,看不出规律,换个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怎样看?只看个位不行,我们还可以看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斜着看。 师:大家认为除了横着、竖着看,我们还可以斜着看,现在请你斜着观察3的倍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独立观察、发现。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3课教案 四年级科学课下册教案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3课教案四年级科学课下册教案 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单词blackboard, desk chair schoolbag 2.掌握方位介词in,on,between,beside,,under 3.注意名词单复数的变化及在句中应用时单复数的变化 情感态度目标: 本节课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感知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模仿和使用英语。 学习策略目标: 注意在日常情境中观察简单的英语对话,养成听录音和跟读句子的习惯,学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倾听,主动向他人求教,积极与他人

合作学习,对所学的教室内物品的词汇及其位置关系能主动复习和归纳,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进行拓展。 评论(0) 2课程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复习学生在第一册到第三册中已经学过的有关教室用品的词汇和一些标准 的问候语,旨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标准用语和常用的教室内物品的词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学习新词汇,提高听说技能,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展示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本课将在前面第二课的基础上学习更多教室里相关物品的单词,还有两个新的方位介词between和beside及相关位置关系的描述和表达。评论(0)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通过一年多英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学生们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喜欢说唱、游戏等轻松有趣的环节,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评论(0) 4重点难点 方位介词的用法及重点词汇的掌握 名词单复的变化及在句中应用时句子的变化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 活动1【导入】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 Greeting 2. 复习并引入新课 (1)用歌曲复习Where is_____ ?句型以及方位词。 T: This is a pencil, (用《两只老虎》的调唱) Where is it?(边唱边把铅笔放在桌子上) S:It’s on the desk. T:( 把钢笔放在书下面,接着唱) This is a pen. (2).T: Where is it? S:Under the book. 然后用橡皮、铅笔盒练习in the pencil case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一学时) 主备人::王霞 1、通过读我国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在图上熟记我国温度带的名称和分布。 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在图上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名称及分布,并了解干湿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5、掌握我国气候特点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6、在图上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其分布。了解其特点 学习重点: 掌握我国气温的特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在图上熟记我国温度带的名称和分布;我国干湿地区的名称及分布及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其分布 学习难点 我国气候特点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预习导学: 南北气温的差异: (一)读课本31页文字,结合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完成: 1、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⑴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原因是受因素的影响。 ⑵从图中找出1月0℃等温线。此线大致沿-- 一线分布。在这条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在这条线以南1月的平均气温则在0℃以上,所以这条线也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二)读课本32页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完成: 1、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⑴由图中数据可看出:黑龙江北部的平均气温为℃,海南省南部的平均气温为℃,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所以夏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 ⑵图中数据说明,全国夏季普遍。但地区除外,原因是: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越往北,气温越,南北温差。 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除地区以外,全国普遍,温差。 东西干湿的差异:读图2.1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结合课本34页文字,完成: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 二、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学生记忆 (三)、探究新知 [【探究一】读阅读材料,完成: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镇。夏季最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章安排2~3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东西干湿的差异】 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读图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干湿地区划分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