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歧腔吸虫病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26
执业兽医之【寄生虫学】【第02部分】姓名:__________指导: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五、猪的寄生虫病1、猪球虫病:(1)由猪艾美耳球虫和等孢球虫寄生于猪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2)7-21日龄仔猪多发呈良性经过。
(3)发育:在宿主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阶段,在外界中进行孢子生殖,本病通过消化道传播。
(4)症状:仔猪黄白色,糊状腹泻,7-8月最严重。
(5)病理: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黄色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
(6)诊断:7-14日令猪腹泻用抗生素无效,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粪检卵囊。
(7)防:做好环境卫生是最好l(7)治疗: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敌百虫。
3、猪蛔虫病:(1)新鲜虫体呈淡红色、圆柱状,虫卵呈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表面粗糙、高低不平。
(2)感染方式:吃奶、掘土、采食、饮水、胎盘感染。
(3)感染很普遍的原因:虫体为土源性寄生虫,不需中间宿主,卵壳厚、抵抗力强、雌虫产卵量大。
(4)症状:幼虫引起肝出血、肝炎、肝云雾状乳斑,成虫引起猪营养不良、僵猪等。
(5)诊断: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虫卵,或剖检肝肺内的幼虫。
(6)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阿维菌素。
4、猪食道口线虫病:(1)即“结节虫病”,集约化猪场常有发生。
(2)病理:主要寄生于结肠,幼虫使肠壁形成结节病变,成虫影响增重及饲料转变。
(3)防:为土源性寄生虫,环境卫生最为重要。
(4)治疗:左咪。
5、猪肾虫病:(1)是“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引起。
(2)形态:虫体粗壮,形似火柴杆,新鲜虫体呈灰褐色。
(3)感染途径:经口和皮肤,我国南方猪多在3-5和9-11月份发生。
(4)症状:皮肤炎症、贫血、跛行、尿液有絮状物和脓液。
(5)诊断:晨尿静置后镜检虫卵,或剖检时发现虫体。
(6)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
6、猪棘头虫病:(1)由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空肠引起。
(2)形态:虫体大,呈长圆柱形、乳白色。
第三单元兽医寄生虫病学(分值比例25%)第一小节《大纲》新增和强调的内容单元细目新增要点一、寄生虫学基础知识2.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与危害性(1)寄生虫的发育(2)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3)寄生虫的免疫逃避(4)寄生虫病的危害三、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弓形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2.利什曼原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3.日本分体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4.猪囊尾蚴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5.棘球蚴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6.旋毛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四、多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2.新孢子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4.肉孢子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6.类圆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7.毛尾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五、猪的寄生虫病1.猪球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2.(突出)猪姜片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5.猪棘头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六、牛、羊的寄生虫病3.(突出)牛、羊球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5.吸虫病(歧腔吸虫病和东毕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7.羊脑多头蚴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8.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牛蛔虫病、毛圆科线虫病、仰口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11.羊狂蝇蛆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七、马的寄生虫病3.马绦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4.马消化道线虫病(副蛔虫病、圆线虫病和胃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6.马胃蝇蛆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八、禽的寄生虫病1.组织滴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5.鹅球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6.前殖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7.后睾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11.消化道线虫病(禽蛔虫病和胃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12.禽皮刺螨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九、犬、猫的寄生虫病2.犬复孔绦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3.猫蛔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4.猫钩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十一、家蚕的寄生虫1.微粒子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2.蝇蛆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3.蒲螨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十二、蜂的寄生虫病1.孢子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2.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3.蜂螨病(狄斯蜂螨病和小蜂螨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第二小节《大纲》新增和强调的内容新编试题A1型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第三节姜片吸虫病一、概述定义:由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吸虫病,偶见于犬。
病猪有消瘦、发育不良和肠炎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死亡。
流行特点:本病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在流行地区,猪饮喂生水亦可感染。
每年5~7月份本病开始流行,6~9月份是感染的最高峰,5~10月份是姜片形吸虫病的流行季节。
猪只一般在秋季发病较多,也有延至冬季。
本病主要危害幼猪,以5~8月龄感染率最高,以后随年龄之增长感染率下降。
据资料统计,纯种猪较本地种和杂种猪的感染率要高。
二、形态病原为布氏姜片吸虫,吸虫中较大的一种,长30~75毫米,宽8~20毫米。
整个轮廊大体呈长卵圆形,像一个斜切的厚姜片,故称姜片吸虫。
前窄后宽,没有如肝片形吸虫那样的“肩”,相当肥厚;新鲜虫体呈暗红色;前端有较小的口吸盘,稍后有一个发达的腹吸盘,肉眼可以清楚地看到。
虫卵呈淡黄褐色,色较灰暗,大小为(130~150)微米×(85~97)微米。
见图1-3-1“布氏姜片吸虫”。
图1-3-1 布氏姜片吸虫1.虫体2.虫卵3.囊蚴三、生活史与肝片吸虫相似。
虫体在猪和人小肠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到体外,在适宜温度26~36℃下,经3~7周,卵内生成毛蚴。
孵出的毛蚴在水中游泳,钻入扁卷螺体内,经历以下几个发育阶段,见图1-3-2“布氏姜片吸虫发育史”。
胞蚴呈包囊状,营无性繁殖,内含胚细胞、胚团及简单的排泄器。
逐渐发育,在体内生成雷蚴。
雷蚴呈包囊状,营无性繁殖,有咽和一袋状盲肠,还有胚细胞和排泄器,有些吸虫的雷蚴有产孔(birth pore)和一、二对足突,有的吸虫仅有一代雷蚴,有的则存在母雷蚴和子雷蚴两期。
雷蚴逐渐发育为尾蚴,尾蚴由产孔排出。
缺产孔的雷蚴,尾蚴由母体破裂而出。
尾蚴在螺体内停留一定时间,成熟后即逸出螺体,游于水中。
尾蚴由体部和尾部构成。
不同种类吸虫尾蚴形态不完全一致。
尾蚴能在水中活跃地运动。
体表具棘,有1~2个吸盘。
第十章犬猫寄生虫病第一节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是由并殖科、并殖属的各种并殖吸虫寄生于犬、猫、人及多种野生动物的肺脏而引起的疾病,又称肺吸虫病。
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病原形态虫体有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大平氏并殖吸虫(P.ohirai)、怡乐村并殖吸虫(P.iloktsuenensis)和宫崎氏并殖吸虫(P.mi)四种。
其中以卫氏并殖吸虫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卫氏并殖吸虫体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很像半粒赤豆。
新鲜时呈深红色。
大小为(7.5~16)mm×(4~8)mm,厚为(3.5~5.0)mm。
体表被有小棘。
口、腹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常位于体中线之前。
两肓肠形成3~4个弯曲,终于体末端。
睾丸分枝4~6个,左右并列于虫体后1/3处。
卵巢分叶5~6个,形如指状,位于腹吸盘的右侧。
充满虫卵的子宫与卵巢左右相对。
(图10-1)生活史中间宿主淡水螺类。
补充宿主甲壳类的溪蟹和喇蛄终末宿主犬、猫及野生的犬科、猫科动物,如狐狸、狼、貉、猞猁、狮、虎、豹、豹猫和云豹等。
发育过程肺吸虫在肺部虫囊内产卵,虫卵通过与小支气管的通道进入支气管和气管,或随痰液排出或进入口腔,再吞下经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于水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出毛蚴。
毛蚴遇到中间宿主即侵入其体内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及短尾的尾蚴。
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游动,遇到补充宿主即侵入发育为囊蚴。
终末宿主吃到含囊蚴的补充宿主后,囊蚴在小肠内破囊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多数童虫在腹壁内经数日发育后再回到腹腔,在脏器间移到窜扰后穿过膈进入胸腔。
钻过肺膜到达肺脏发育为成虫。
并殖吸虫除了在肺部寄生虫,还可侵入肌肉、脑和脊髓等处。
发育时间虫卵在25~30℃的温度下经2~3周发育为毛蚴;终末宿主自感染囊蚴后5~23d到达肺脏,再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
成虫寿命虫体在体内可存活5~6年。
流行病学感染来源中间宿主补充宿主的感染来源为终末宿主的粪便;终末宿主的感染来源为含有囊蚴的溪蟹和喇蛄。
兽医寄生虫病学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6题,每题1分,共36分)1.牛皮蝇的第一期幼虫寄生在牛的( )A、小肠B、脊椎管硬膜的脂肪组织中C、食道D、鼻腔正确答案:B2.猪蛔虫是以哪个阶段感染宿主的( )A、第一期幼虫B、感染性三期幼虫C、童虫D、感染性虫卵正确答案:D3.堆形艾美耳球虫寄生在鸡的( )A、盲肠B、回肠C、十二指肠D、直肠正确答案:C4.牛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性阶段是( )A、虫卵B、带鞘的三期幼虫C、2期幼虫D、1期幼虫正确答案:B5.球虫的有性繁殖阶段为( )A、出芽生殖B、裂体增殖C、孢子生殖D、配子生殖正确答案:D6.下列不是弓形虫感染性虫体的是( )A、速殖子B、包囊C、慢殖子D、卵囊正确答案:D7.泰泽属球虫的发育过程不包括( )A、孢子生殖B、配子生殖C、裂殖生殖D、内出芽生殖正确答案:B8.可通过自身感染的方式感染的寄生虫是( )A、日本血吸虫B、猪囊尾蚴C、猪蛔虫D、弓形虫正确答案:B9.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的是( )A、并殖吸虫B、华支睾吸虫C、血吸虫D、肝片吸虫正确答案:D10.姜片吸虫的发育经历几个阶段( )A、虫卵、钩球蚴、胞蚴、雷蚴、裂头蚴、囊蚴、童虫、成虫B、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童虫、成虫C、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棘头蚴、童虫、成D、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原尾蚴、童虫、成虫正确答案:B11.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特征性症状是( )A、血便B、死前口流鲜血C、白痢D、发热正确答案:B12.寄生于犬猫胆管的是( )A、华支睾吸虫B、肝片吸虫C、姜片吸虫D、并殖吸虫正确答案:A13.下列寄生虫终末宿主为人的是( )A、捻转血矛线虫B、猪蛔虫C、猪带绦虫D、鸡球虫正确答案:C14.牛环形泰勒虫的典型虫体为( )A、尖端相连呈锐角B、梨子形,小于红血球半径C、呈环形大于红血球半径D、呈环形小于红血球半径正确答案:D15.毒害艾美耳球虫寄生在鸡的( )A、盲肠B、空肠C、十二指肠D、结肠正确答案:A16.牛双牙巴贝斯虫的典型形状是( )A、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成对梨籽形钝角相联,每个虫体1团染色质B、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4个虫体尖端相联构成十字形C、虫体很小,圆环形、椭圆形、圆点形,杆形、逗点形D、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成对梨籽形锐角相联,每个虫体2团染色质正确答案:D17.食道口线虫的幼虫一般经几次蜕化后才对宿主有感染性。
家畜寄生虫病学一、名词解释:1、寄生生活:是许多种生物所采取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是生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类型。
2、共栖:寄生虫得到好处,但并不酬谢对方,亦不损害对方,通常把此种关系称为共栖。
3、互利共生:结合双方互有裨益。
4、寄生:指寄生物带给宿主以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结合常常是伴随着宿主的疾病过程,甚至导致宿主的死亡。
5、媒介:在脊椎动物宿主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低等动物,主要指传播血液原虫的吸血节肢动物。
6、专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
7、多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多种宿主。
8、固需寄生:寄生虫已经变为完全依赖于寄生生活而不能脱离其宿主,称为固需寄生。
9、兼性寄生:有一些寄生虫尚处于寄生的低级阶段。
10、暂时寄生:寄生虫只在宿主体表短暂地寄生。
11、定期寄生:一生中只一定时期(幼虫期)寄生。
12、永久寄生:指寄生虫终生不离开宿主。
13、假寄生:某些自立生活的有机体偶尔主动或被动地随食物等进入所谓的宿主体内,有的甚至能在宿主体内生活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假寄生。
14、直接发育: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宿主后可继续发育并完成生活史的发育过程。
15、间接发育:现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转移到终末宿主。
16、土源性寄生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就能完成整个发育过程。
17、生物源性寄生虫: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
18、通过寄生现象及通过宿主:某些寄生虫误入一个非专性宿主体内,虽可以进行最初阶段的发育,但是终因环境不适而死亡,这种现象叫通过寄生现象。
这种动物叫做通过宿主。
19、超寄生:寄生虫本身被其它寄生物所寄生的现象。
20、宿主:体内或体表被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寄生的动物。
21、终末宿主:成虫或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2、中间宿主: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3、保虫宿主:如果一种多宿主的寄生虫可以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野生动物被称为这种家畜寄生虫的保虫宿主。
2019年第04羊三类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李刚(重庆市长寿区新市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401220)DOI:10.3969/J.ISSN.1671-6027.2019.04.0681羊阔盘吸虫病阔盘吸虫病是由3种阔盘吸虫(主要为胰阔盘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胰管内所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慢性胰管炎。
胰阔盘吸虫在3种阔盘吸虫中体型最大,虫体扁平,呈长卵圆形,大小为(8~16)mm×(5~5.8)mm,口吸盘比腹吸盘大。
雌雄同体,有睾丸2个,呈圆形或稍分叶,左右排列于腹吸盘后下方。
卵巢分叶,位于睾丸之后。
虫卵为黄棕色,椭圆形,有卵盖,大小为(40~50)μm×(26~33)μm,内含一个椭圆形毛蚴。
病羊消瘦,被毛干燥、易脱落,贫血,颌下、胸前部水肿,腹泻。
眼观,胰脏表面有棕黑色斑块状病灶,切面见胰管内有阔盘吸虫寄生。
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组织学上呈慢性胰管炎变化,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严重病例偶引致胰腺癌。
病羊生前用粪便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死后根据胰脏病变和检查虫体可以确诊。
消灭中间宿主,保持牧场清洁十燥,注意饮水卫生,粪便应堆积发酵。
常用治疗药物如下:(1)吡喹酮:绵羊内服剂量为60~70mg/kg.bw,油剂腹腔注射剂量为30~50mg/kg.bw;山羊内服剂量为90mg/kg.bw,油剂腹腔注射剂量为50mg/kg.bw。
(2)六氯对二甲苯:绵羊和山羊内服剂量均为200~300mg/kg.bw。
2羊前后盘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多种前后盘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瘤胃、网胃和胆管壁上所引起的疾病。
虫体呈圆锥形或圆柱状,肥实;口吸盘在虫体前端,腹吸盘在虫体后端,雌雄同体,虫体中部有2个睾丸,睾丸后侧缘有1个卵巢;虫卵呈椭圆形,浅灰色,卵黄细胞不充满整个虫卵,大小为(125~132)μm×(70~80)μm。
临床上表现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糊状或水样,腥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