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篇 各论 第八章 吸虫病(分体吸虫病 双腔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_PPT幻灯片
- 格式:ppt
- 大小:5.96 MB
- 文档页数:1
疾病名:华支睾吸虫病英文名:clonorchiasis缩写:别名:clonorchiasis sinensis;肝双盘吸虫病;支睾吸虫病ICD号:B66分类:消化科概述: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
轻感染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
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显著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流行于广东、山东、河南等24个省、市、自治区。
Mc Connel 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尸体的肝胆管内查见此虫,1875年在日本也发现此虫,以后国外各地,如越南、毛里求斯、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埃及、波兰等陆续报告有华侨感染此虫。
我国于1908年首次发现本病患者。
1956年在广州明代古尸、1973年湖南省衡阳北宋古尸和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西汉古尸内分别检出华支睾吸虫卵,可以确定本病早在500多年前、700多年前和2300多年前即已存在,且分布范围较广。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多见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我国除青海、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尚未有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有本病的流行报道或病例报告,估计受感染人口约为3000多万。
各地流行情况包括感染率及感染程度颇有差异。
人群感染情况较重的地区除广东外,尚有山东、河南、辽宁等省。
有些地区淡水鱼的感染率较高,而人群的感染率却很低或仅有零星发现,如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
1.传染源 主要是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人和哺乳动物,如猫、狗,鼠、猪等。
华支睾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对此种吸虫均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