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63.17 KB
- 文档页数:3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输送机1.引言带式输送机是一种常见的传输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港口、物流,食品等领域。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输送机,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们掌握带式输送机的原理、设计、制造和维修技术,培养其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带式输送机,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2.带式输送机的原理带式输送机是利用带式输送机带的连续运动,将物料从起点运输到终点的一种装置。
其工作原理为利用动力使输送带滚筒带动带式,带上物料从而运输到指定地点。
带式输送机在工业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不论是煤炭、钢铁、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都有其应用。
3.带式输送机的设计(1)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带式输送机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传动系统应该选择合适的电机,以及与之匹配的齿轮、皮带、减速器等组件。
传动系统应该具备安全性、高效性、可靠性等优点。
(2)支架和轮组支架是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承载部分。
支架应该采用高强度、高塑性、耐腐蚀的材料,以确保输送机的牢固和稳定性。
轮组是带式输送机带动的核心组件,对其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3)带式带式属于带式输送机的核心组件,带式的选择应该根据物料特性、输送距离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
废旧带式的回收是一项具有重要环保价值的工程,也成为了带式输送机行业的一个新兴领域。
4.带式输送机的制造在带式输送机的制造中,需要设计图纸、合适的工艺流程、选购材料等多个方面的考虑。
其制造应该考虑到精度、效率、质量等因素。
对于每一个组件,都需要进行防腐化处理,从而保证其性能和寿命。
5.带式输送机的维修带式输送机应该在正常运行中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以延长其寿命和性能。
在维修中,应该重点关注传动系统、支架和轮组等关键部件。
6.总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输送机,是让学生了解带式输送机的原理、设计、制造和维修技术,从而培养其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带式输送机的制造和运用对于工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未来,带式输送机也将不断发展和改进。
带式输送机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2. 学生能够掌握带式输送机的主要参数及其对输送性能的影响;3. 学生能够解释带式输送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带式输送机在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带式输送机系统,包括计算所需参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配件;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带式输送机的组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带式输送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针对八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机械设备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带式输送机的全面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皮带、驱动滚筒、改向滚筒、张紧装置、输送带支架等组件的作用;- 教材第3章第1节。
2.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输送能力、输送带速度、输送倾角等参数对输送性能的影响;- 教材第3章第2节。
3. 带式输送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材第3章第3节。
4.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与设计- 根据实际需求,计算所需输送能力、选择合适的输送带类型及规格;- 教材第3章第4节。
5. 带式输送机的组装与调试- 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调试方法及步骤;- 教材第3章第5节。
6. 带式输送机的维护与管理- 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日常维护保养措施;- 教材第3章第6节。
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
1 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是由交通运输装置和表达制造技术中重要部分,它是
以带状轮槽为主要工作部件,由轮槽的外表面的的皮带输送物料的装备。
它适用于长距离的物料输送,是运输矿物煤炭、化工原料和各种
原料的重要工业装置。
2 课程设计
1、介绍静止式带式输送机的构造及特性:总体构造、构造整体结构、底座结构、支承结构、主动带轮、动力滚筒、滚筒动力输出部件、调节滚筒及滚筒传动系统、限位系统、润滑系统和传动带系统、特性。
2、介绍动力带式输送机的构造及特性:总体构造、构造整体结构、底座结构、支承结构、主动带轮、动力滚筒、滚筒动力输出部件、调
节滚筒及滚筒传动系统、限位系统、润滑系统和传动带系统、特性。
3、研究以改善带式输送机效率的技术条件:改善皮带及轮槽减少
皮带抖动、传动滚筒和动力滚筒的传动技术、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趋
势的研究及改善、滤网等附件的研究等。
4、配置储存容器,用可调式支承削减总体积。
选用最具特色的结
构设计法制备原料搬运工具,将搬运距离减少到一定的距离。
5、制定单元实验习题:
(1)研究皮带输送机滤网附件符合工艺要求;
(2)研究皮带输送机抖动后更换新皮带技术;
(3)研究可调式支承,削减搬运总体积;
(4)研究选用特色的结构设计法;
(5)研究壳体结构设计,搬运量离原料距离减少;
(6)研究电气控制系统,改善带式输送机负荷特性。
3 结论
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带式输送机的构造和特性,学习如何改善它的工作效率以及如何制造出高效率的带式输送机。
本次课程设计将让学生更加熟悉带式输送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带式输送机及其传动装置的理解,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任务包括对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进行设计,并采用实物模型进行实验验证。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步骤1.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2.了解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3.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基本参数、运行原理以及传动装置的选择和设计原则。
4.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不同类型的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5.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市场调研结果,进行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6.制作带式输送机的实物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
7.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8.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
三、课程设计过程和经验1.团队分工: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兴趣,合理分配任务,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2.实物模型制作:在实物模型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制作。
3.实验验证:在进行实验验证时,要严格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报告撰写:在撰写报告书时,要按照规范的格式,清晰地叙述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课程设计成果和效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对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设计报告书的撰写和展示,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本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时间紧张,设计深度不够。
为了提高后续课程设计的质量,可以增加课程设计的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市场调研的深度,提高实物模型的制作工艺和实验验证的精度。
六、课程设计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深入学习了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1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斗式提升机广泛用于垂直输送各种散状物料,国内斗提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是50年代由前苏联引进的,直到80年代几乎没有大的发展。
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大型及重点工程工程从国外引进了一定数量的斗提机,从而促进了国内斗提机技术的发展。
有关斗提机的部颁标准JB3926—85及按此标准设计的TD、TH及TB系列斗提机的相继问世,使我国斗提机技术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 但由于产品设计、原材料、加工工艺和制造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使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技术性能、传递扭矩、寿命、可靠性和噪声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在于,选择斗式提升机这种通用机械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能培养我们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是对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也使我们的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
.1.2国内外斗式提升机的发展与现状1.2.1国内斗式提升机的技术现状国内斗式提升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引进的,直到80年代几乎没有大的发展。
尽管在此期间,各行业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做过一些改进,但大都因为某些原因而未能得到推广。
20世纪80 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大型及重点工程工程引进了一定数量的斗式提升机,从而促进了国内斗式提升机技术的发展。
目前国内常用的通用斗式提升机均为垂直式,按JB3926—85标准,应用最广的是TD 型带式、TH型环链式和TB型板链式等3 种型式。
TD 型带式斗式提升机采用离心式或混合式卸载方式,适用于输送松散密度小于1.5t/m3的粉状、粒状、小块状的无磨琢性或磨琢性较小物料,物料温度不超过60度;当物料温度在60-200度时,应采用耐热橡胶带。
提升高度约在4-40m范围内,输送量为4-238m3/hTH型环链斗式提升机采用混合式或重力式卸载方式,适用于输送松散密度小于1.5t/ m3的粉状、粒状、小块状的无磨琢性或中等磨琢性的物料,物料温度不超过250度。
带输送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带输送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其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带输送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带输送机特点。
3. 学生掌握带输送机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带输送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带输送机模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带输送机进行模拟和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设备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了解带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机械设备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带输送机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设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带输送机概述- 了解带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场景。
- 掌握带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功能。
2. 带输送机的工作原理与参数计算- 学习带输送机的工作原理,理解输送带张紧装置、驱动装置等关键部件的作用。
- 掌握主要参数(如输送带速度、输送能力、功率等)的计算方法。
3. 带输送机的选型与设计- 学习带输送机选型原则,了解不同类型带输送机的适用范围。
- 学习带输送机设计的基本步骤,掌握简单模型的设计方法。
4. 带输送机的安装与调试- 了解带输送机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安装流程及注意事项。
- 学习带输送机的调试方法,了解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5. 带输送机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掌握带输送机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了解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输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2. 理解带式输送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设计要求,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3. 了解带式输送机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带式输送机;2.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完成带式输送机的图纸绘制;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树立工程意识;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带式输送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带式输送机的设计任务,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带式输送机概述:介绍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基本结构,使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引言2.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与主要参数:讲解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分析其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与参数3.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学习带式输送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设计要求,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设计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4. 带式输送机的结构设计:分析带式输送机的各部分结构设计,包括传动系统、支承结构、张紧装置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带式输送机的结构设计5. 带式输送机的安装与调试:介绍带式输送机的安装、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
教材章节:第五章 带式输送机的安装与调试6. 带式输送机的维护与故障排除:讲解带式输送机的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设计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机械传动系统在生产和制造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带式输送机作为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设备,广泛应用于物流、制造、采矿等行业中。
带式输送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修方便等优点,能够实现物料的连续输送,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因此,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课程目标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中的一个重点课题。
此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掌握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电机、减速机、转动轴、传动带等,实现带式输送机的合理传动和稳定运行。
三、设计内容1.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带式输送机的结构主要由输送带、输送机架、输送辊、张紧装置、减速机、电机、传动轴等部分组成。
通过逐一分解和分析这些部分的功能,理解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传动系统的设计奠定基础。
2.电机和减速机的选择与设计电机和减速机是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中最关键的两部分。
电机的选型需要考虑输出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参数,以确保其符合带式输送机的工作要求。
减速机的选型则需要根据电机的输出轴转速、输出功率、传动比等参数来确定。
3.传动带、转动轴等部件的选择与设计传动带、转动轴等部件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影响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需要根据带式输送机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当的传动带、转动轴等部件,并通过设计优化来提高传动效率和稳定性。
4.张紧装置的设计张紧装置是带式输送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使输送带保持一定的张力,确保带式输送机的正常运行。
因此,需要对张紧装置进行设计,考虑张紧力大小、张紧机构的型式、张紧绳的材料和数量等因素。
5.整体装配与调试在设计完成后,需要将各个部分进行整体装配,通过调试和测试确保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具有合理的传动效率和稳定的运行状态。
设计 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带式输送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掌握其工作流程及关键参数计算。
2. 学生能够描述带式输送机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应用,并掌握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3. 学生掌握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简单输送系统的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分析带式输送机的受力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参数计算。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带式输送机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方法。
3. 学生能够利用CAD软件绘制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图,提高图纸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认识到带式输送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带式输送机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责任感,使其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带式输送机原理与结构- 基本原理介绍:摩擦驱动原理、输送带的张力分析。
- 结构组成:驱动装置、输送带、滚筒、托辊、张紧装置等。
2. 带式输送机的应用与安全操作- 应用领域:矿山、港口、工厂等不同场景的应用案例。
- 安全操作规程:启动、运行、停止、紧急情况处理等。
3. 带式输送机设计与计算- 设计步骤:需求分析、参数计算、结构设计、设备选型。
- 参数计算:输送能力、带速、带宽、功率等。
4. 带式输送机的安装与维护- 安装步骤:基础施工、设备就位、调试运行。
- 维护方法:日常检查、故障排除、润滑保养。
5. 教学实践- 实践操作:带式输送机的安装、调试及维护。
- 图纸绘制:利用CAD软件绘制带式输送机结构图。
带式运输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带式运输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部分;2. 学生掌握带式运输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 学生了解带式运输机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带式运输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性能;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带式运输机传动系统,并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带式运输机的维护保养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备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工程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培养他们遵守工程实践中的职业道德。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机械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带式运输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我国工程技术领域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带式运输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带式运输机的定义及作用- 带式运输机的分类及特点2. 带式运输机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带轮、输送带、张紧装置、驱动装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带式运输机的工作原理及力学分析3. 带式运输机的性能参数与选型- 输送能力、输送速度、输送倾角等性能参数的计算与确定- 带式运输机的选型原则与方法4. 带式运输机的应用与工程实例- 带式运输机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带式运输机在典型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5. 带式运输机的维护保养与故障分析- 带式运输机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 带式运输机的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6. 带式运输机的安全操作规程与职业道德- 带式运输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工程实践中遵守的职业道德与安全生产要求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和进度进行教学。
带式输送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带式输送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带式输送系统的相关参数计算,如输送带速度、功率、张力等。
3. 学生能够了解带式输送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带式输送系统的问题。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带式输送系统设计,包括选型、计算和布局。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模拟带式输送系统的运行,并进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项目实践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养成遵守规程的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数学和工程技术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思维。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综合性,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带式输送系统,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带式输送系统概述- 带式输送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带式输送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2. 带式输送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参数计算- 输送带的运动分析- 输送带速度、功率、张力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影响带式输送系统性能的因素3. 带式输送系统的设计与选型- 输送带、滚筒、驱动装置等主要部件的选型方法- 带式输送系统的布局设计原则- 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 带式输送系统的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 安全操作规程- 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维护保养措施5. 带式输送系统案例分析与实践- 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带式输送系统案例- 学生分组进行带式输送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利用软件或工具进行系统模拟与优化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材章节进行划分,涵盖带式输送系统的各个方面。
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在各行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带式输送机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如输送带速度、输送能力等。
3. 学生能够了解带式输送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带式输送机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带式输送机系统,并进行参数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带式输送机的示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带式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养成安全意识,遵循工程伦理,关注环境保护。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学生为初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但需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3.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带式输送机概述- 带式输送机的定义、分类及在各行中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2. 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输送带、驱动装置、张紧装置、输送滚筒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功能-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及输送过程的力学分析3. 带式输送机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输送带速度、输送能力、功率消耗等参数的计算公式及示例-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选型方法4. 带式输送机的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 带式输送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带式输送机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及故障排除5. 带式输送机系统设计- 设计带式输送机系统的步骤和方法- 参数计算及设备选型- CAD软件在带式输送机设计中的应用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带式输送机,了解其运行过程- 分析带式输送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带式输送机概述、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二周:带式输送机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第三周:带式输送机的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第四周:带式输送机系统设计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带式输送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
目录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2)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4)1 传动方案拟定 (4)2 电动机的选择 (4)3 蜗杆蜗轮的设计计算 (7)4轴的设计及验算 (13)5轴承的验算 (23)6键的验算 (25)7联轴器的选择计算 (27)8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 (28)9润滑和密封说明 (29)10拆装和调整的说明 (29)11箱体的结构设计 (30)12小结 (31)13参考文献 (32)三、设计图纸……………………………………………………附件一、机械产品设计任务书1、项目介绍1.1工作原理带式输送机是由输送带完成运送机器零、部件的工作。
其传动示意图参见图1-1。
图1-11.2.传动方案(参考)图1-21.3.工作条件(1)机器功用由输送带传送机器的零、部件;(2)工作情况单向运输,载荷较平稳,室内工作,有粉尘,环境温度不超过35°C;(3)运动要求输送带运动速度误差不超过5%;(4)使用寿命 10年,每年350天,每天16小时;(5)动力来源电力拖动,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6)检修周期半年小修,二年中修,四年大修;(7)生产规模中型机械厂,小批量生产。
1.4.设计数据(详见表1-1)表1-11.5.涉及主要课程内容: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电工电子学、工程图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基础、创新设计与制作、机械系统设计、虚拟设计与装配1.6.项目实施内容:(1) 完成该项目可行性方案的构思、设计和论证;(2) 完成各主要组成装置的设计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校核;(3) 虚拟仿真设计。
2机械产品设计的教学目的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3 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4 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5 掌握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带式输送机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带式输送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学生能了解带式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带式输送机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对带式输送机进行维护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会互相协作、共同进步;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其在工程实践中注重安全、环保和节能。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带式输送机的相关知识。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1. 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正确描述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2. 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模型;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项目任务;4. 学生能够关注工程实践中的安全、环保和节能问题,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带式输送机基础知识- 理解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包括输送带、驱动装置、张紧装置、支承结构等;- 掌握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如摩擦传动、输送带速度与驱动力的关系;- 了解带式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如矿山、港口、工厂等。
教学大纲:对应教材第3章“带式输送机”,分为2课时。
2. 带式输送机主要部件及功能- 学习驱动装置的类型和特点,如电机、减速机、制动器等;- 学习张紧装置的分类和作用,如手动、自动张紧装置;- 了解输送带的种类、性能及其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设计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 11级安全工程(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
评定成绩:
目录
1 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 (1)
2 原动机的选择 (2)
3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 (3)
4 传动装置的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 (4)
5 V带传动设计 (5)
6 轴的设计 (7)
7 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11)
8 键连接的选择和校核 (13)
9 联轴器的选择 (16)
10润滑和密封 (17)
11总结 (18)
参考文献 (18)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设计方案说明书结果
一、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
1、原始数据
带圆周力F/N 带速v(m/s)滚筒直径D/mm
2700 1.5 450
2、工作条件
三班制,使用年限10年,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小批量生产,
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3、参考方案
传动方案分析:采用V带传动,这种方案外部轮廓尺寸较大,缓冲
吸震能力好,制造安装精度低,成本低,并且有过载保护作用。
考虑到
课题的要求,我选择了此方案。
其传动简图如下图1-1传动方案简图所
示。
图1-1传动方案简图
1—电动机;2—V带传动;3—级闭式齿轮减速箱;4—联轴器;5—滑
动轴承;6—带式输送机
六、轴的设计
1、输出轴的设计
(1)选择轴的材料和热处理方法,并确定轴材料的许用应力设计需要为普通用途,选用45钢正火处理
查【1】表16-1得,A=110,[δ1]=55Mpa。
(2)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由【1】表16-2查取A=110,代入
d
min =A3/n
P=47.3mm
考虑轴端有一键槽,将上述轴径增大5%,
即47.3mm*1.05mm=49.67mm,取d
1
=50mm
(3)轴的结构设计并绘制结构草图 (见图7-1)
图7-1输出轴的结构
①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用轴环和轴套作轴向固定,用平键和过盈配合作周向固定。
右端轴承用轴肩和过渡配合固定内套圈;左端轴承用轴套和过渡配合固定内套圈。
轴的定位则由两端的轴承端盖单面轴向固定轴承的外套圈来实现。
输出端的联轴器用轴肩和挡板作轴向固定,用平键座周向固定。
②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
d1=50mm d2=58mm
d3=60mm d4=62mm
d5=70mm d6=d3=60mm []MPa b
55
1
=
-
σ
d
min
=47.3m
m
d
1
=50mm
由上得,装配轴承的轴径为60mm,则选用轴承型号为:7012AC(D ×B×d=95×18×60)
③确定轴的各段长度
L1=15mm L2=100mm
L=40mm L3=38mm
L4=45mm L5=8mm L6=28mm
(4)按扭转和弯曲组合变形强度条件进行校核计算
①绘制轴的受力简图(图7-2(a))
图7-2 轴的受力图、弯矩图、扭矩图等
P=5.02kw n=63.69r/min T=753000N.m Ft=2T/d=5020N
Fr=Ft ・tana n /cos β=1891N Fa=Ft ・tan β=1345 N ②画水平的弯矩图(b) 由F AH +F BH =Ft
F BH ・ 106=52・ Ft 得,
F AH =2568.37 N F BH =2451.63 N M CH =F AH ・52=107871.54N ・mm ③画竖直平面的弯矩图(c) 由F AV +F BV =Fr
-Fr ・52-Fa ・d4+F BV ・106=0
得,F AV =310.63N F BV =1580.37 N M CV1=13046.464 N ・mm M CV2=69536.284 N ・mm ④画合成弯矩图(d)
M
C2=2
2
2
CV
CH M
M+=128341.514 N・mm
M
C1=2
2
1
CV
CH M
M+=108657.604 N・mm
⑤画转矩图(e)
T=9.55x106P/n=752676.864 N・mm
⑥画出当量弯矩图(f)
aT=0.6x752676.86=451606.124 N・mm
Mec1=
2
1)
(
2aT
M C+=451624.964 N・mm
Mec2=
2
2)
(
2aT
M C+=456928.20 N・mm
由上得:当量弯矩最大值为Mec=456928.20 N・mm ⑦验算轴的直径
d≥
[]
3
1
1.0-∂
Mec
=43.63 mm
因为截面有键槽:
d=43.63x105%=45.82 mm
输出轴的设计值为50mm
所以,轴的强度满足要求。
2、输入轴的设计
图7-3输入轴的结构(1)选择轴的材料
与输出轴选材一样。
选用45钢正火处理。
(2)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由【1】表16-2查取A=110,代入
d
min =3/n
P
A=28.05mm
此处有键槽用于配套V带轮,所以可将其轴径加大5%,即d=28.05×105%=29.45mm,取d
1
=30mm
(3)轴的结构设计
d2=34mm
d3=35mm
d4=50mm
d5=d3=35mm由于小齿轮参数很小,所以小齿轮与高速轴采用一体加
工的方式,选取的轴承为:7007AC。
D×B×d=62mm×14mm×35mm,则:L2=50mms
L1=15mm
L=e+l+L1=31mm
L3=B
轴承
+Δ3+Δ2=29mm
L4=b
齿1
=65mm
(4)强度校核
强度校核方法与输出轴方法相同,经校核,强度符合要求。
七、轴承的设计与校核
(1)计算轴承的轴向力Fa
1,Fa
2
由表12-13得,7012AC的轴向力的计算方法为:F
S
=0.68Fr 又Fr1=967.49 N Fr2=923.51 N,则:
Fs1=657.89 N
Fs2=627.99 N
Fs1+Fa=2002.89>Fs2=627.99 N
故可判断轴承2被压紧,轴承1被放松。
所以:Fa1=Fs1=657.89 N Fa2=Fs1+Fa=2002.89 N
(2)计算当量动载荷
由表12-12得:e=0.68,而
Fa1/Fr1=0.68=e
Fa2/Fr2=2002.89/923.51=2.17>e
查表12-12得,X1=1,Y1=0, X2=0.41, Y2=0.87,由表12-11得,
八、键连接的选择与校核
图8-1 平键安装图
1、输出轴
(1)键的尺寸计算
已知:
mm d 501=,mm d 624=
可知:mm d 501=,查表可知在mm 50~44之间,则
mm h mm b 11,12==,此处的键是用于轴端连接,与联轴器相连,选择C
型槽键;mm d 624=查表可知在mm 68~60,则mm h mm b 12,16==。
静连接时,一般键长L 可比轴段长度小5~10mm 。
则4d 段的mm mm L L 40~35)10~5(4=-=,取mm L 38=
1d 段的mm mm L L 10~5)10~5(1=-=,取mm L 10=
平键连接的挤压条件:[]
p p dhl
T
σσ≤=
4 由静载荷可知,选选125~150p MPa σ⎡⎤=⎣⎦,轮毂材料为钢。
(2)强度校核
工作表面的挤压应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