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有效性确认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
为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检验检测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检验检测活动中检验检测方法的选择、确认以及新工作的开展,非标准试验检测方法的管理。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新工作前的检验检测方法评审并进行确认,批准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提出需要开展的新工作及本部门的执行标准,制定检测服务活动的检测服务程序及抽样活动以及不确定度分析。
3.3 资料档案室负责对标准规范进行查新,对标准规范有效性进行确认,建立现行有效规范台账。
3.4 试验中心、检测中心及项目试验室负责人负责检验检测方法的选用、制定和验证;标准方法和非标准发放(规定、偏离)的验证。
3.5 经营质管部负责检验检测资质、参数增项、标准变更的申报。
本程序使用的术语,依据下列表述以及质量手册和其他程序文件的规定进行定义,不作无限制的延伸4.1方法验证:方法验证的目的是确认检验检测机构能够正确实施检验检测方法,获得准确、有效的结果;4.1.1方法验证适用于:标准规范(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技术规范、国际标准等)中的检验检测方法;以及经过了方法确认的非标准方法(见4.2);4.2方法确认:方法确认的目的是确认某种检验检测方法能否合理地使用,并达到预期的功能、效果和目的;4.2.2方法确认适用于非标准方法:机构自行设计和研发的方法、超出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部分修改的标准方法等。
5.1 方法的选择及验证5.1.1 方法的选择⑴检验检测机构应采用满足客户需求,并满足检验检测要求的方法,包括抽样的方法。
⑵保证配置的技术资源满足检验检测需要,选用的检验检测方法(包括抽样方法)应满足客户的需求并适用于检验检测。
⑶当客户指定的检验检测标准和要求的能力是在资质认定、资质许可的能力范围内时,进行合同评审后按照《合同评审管理程序》(GRJC-CX15-2023) 的要求与客户签立《试验检测委托单》或《检验检测合同(协议)》。
产品例行检验记录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编号: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检验设备检验记录/结果1 a:检查成套设备包括查线,必要时进行通电操作试验。
GB7251.1-2005之8.3.1条款。
1:机械操作元件、联锁、锁扣等有效性;2:导线、电缆布置是否符合要求;3:电器安装是否符合要求;4:防护等级(IP30以下的)<2.5mm、电器间隙≥10mm和爬电距离≥12.5mm;5:连接、接触是否符合要求;6:标志是否符合标准要求;7:通电操作是否正常(凡有控制回路或二次回路的成套设备)1:目测2:电源3:0.02mm游标卡尺、卷尺、2.5mm检验棒4:其它2 b:时间为1S工频耐压试验。
GB7251.1-2005之8.3.2.2a条款。
施压值见GB7251.1-2005之表10、11,频率为50HZ电压为2500V的基本正弦波,漏电流100mA,施压时间1S,施压部位如下:(手柄施加3750V)1:成套设备的所有带电部件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2:每极和为此试验被连接到成套设备相应连接的裸露导电部件上的所有其它极之间;3:带电部件和用金属泊裹缠的绝缘操作手柄之间;4:主电路和不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之间;5:辅助电路与柜架之间。
另外:若被试验设备是包括在已预先经受过介电试验的主电路或辅助电路之中,试验电压可以减至上面规定值的85%。
合格要求:不可有击穿或闪烁现象工频耐压台,高电压时,高压侧短路输出电流不应小于0.2A;泄漏电流动作值≤100mA。
3 c:保护措施和保护电路的连续性检查GB7251.1-2005之8.3.3条款。
1:是否符合GB7251.1-2005中7.4.2和7.4.3的要求;2:根据企业标准规定,验证保护电路有效性,测量在进线保护导体的端子和成套设备相应裸露导电部件之间电阻,电阻测量值应<0.1Ω。
测量点:仪表门接地点、刀开关手柄安装座、刀开关安装支架、断路器安装底座、互感器中性点。
质量管理之确认制度确认制度是质量管理的一项根本制度,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一。
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术语和定义)质量确认是指通过寻求客观证据对产品在质量方面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认定行为。
质量确认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质量确认,能使品管人员或管理者明确产品质量的事实和真相,及时做出决策。
通过生产前对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确认,配合首件确认和过程确认,可以有效预防不合格的发生,所以确认是进行预防管理的一种实现形式,同时也是寻求持续改进依据的有效手段。
1、产品的外观:形状、颜色、规格(重量)尺寸、其他要求(如摆放方式、花纹等)2、配料:配方成分是否异常,尤其是添加剂的控制。
3、味道:香、咸、甜、酸、苦、麻、辣、鲜综合作用的效果。
4、口感:软硬、酥松、爽脆、老嫩、滑腻程度。
5、产品的化学特性:营养成份的保留和有害物质残留的控制。
6、产品的生物特性: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各种致病菌、霉菌、寄生虫等。
7、包装和标识:包材尺寸、材质、标识、包装适宜性(大小)、破坏性试验结果(强度)等。
标识问题一是要看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这个在包装验收时确认,二是要看印刷有无错误,这个在验收和产品生产过程以及成品检验时都要确认,三是要看有无用错包装现象,这个在生产过程和成品检验、发货监装过程确认。
8、净含量:标识和实际是否相符,是否符合《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的规定。
(-)生产前的确认1、作业指导书正确性的确认:生产工艺和(或)作业指导书版本的有效性、配料表是否正确、配方和工艺的变更情况、现场使用的宣传标识是否正确等。
2、原辅材料质量状态的确认:品牌、验收结果、库存状况、保质期、现场实物确认等。
水是大部分食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一般对食品企业来说,都是做为一种辅料(原料)来管理。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或有效性确认的实施方法IS010012 : 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在总要求中明确提岀“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
那么,作为企业应该如何理解、满足上述要求,达到测量设备都得到确认的目的呢?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虽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计量确认等知识的培训,但到具体实施时又显得茫然。
下面本着实施简单、管理有效的原则,谈谈不同要求的测量设备确认实施方法。
一、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装置的计量确认1.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装置企业中准确度等级最高的、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的规定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标准或工作测量设备的总体。
2.计量检定查明和确认测量设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3.计量确认实施方法计量标准装置是严格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配置的,经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其量值传递覆盖的范围也是有要求的,这个要求就是计量要求。
工作过程中,一定不能超出这个要求。
如某UJ32/1直流电位差计计量标准装置,准确度等级:0, 005级,其测量范围:X 0. 1挡(0"0. 2111111)V , X 1 挡(0"2. lllllDVo该装置量值传递覆盖的测量范围为(0^2. lllllDV. 0. 05级及以下的测量设备。
如果该直流电位差计计量检定的结论为合格,确认员(通常是测量设备使用人员)就直接下计量确认为“合格”的结论,贴“合格”标识,投入量值传递使用。
二、强检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1.强检测量设备指《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中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的测量设备。
2.计量确认的实施方法对于这类测量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强检形式及强检适用范围表》进行强检与非强检正确判断,同时,计量部门有责任指导使用单位正确分类。
对于这类测量设备,根据相关要求在配置正确的前提下,按照计量检定规程对这类测量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只要计量检定的结论为合格,确认员(通常是计量检定人员)就直接下计量确认为“合格”的结论,出具检定证书,贴“合格”标识,直接投入使用就能够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第页共页
第页共页
第页共页
第页共页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结果有效性确认表
DHJS-QR-036
第页共页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结果有效性确认表
DHJS-QR-036
第页共页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结果有效性确认表
DHJS-QR-036
第页共页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结果有效性确认表
DHJS-QR-036
第页共页
DHJS-QR-036
第页共页
DHJS-QR-036
第页共页
DHJS-QR-036
第页共页
DHJS-QR-036
第页共页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结果有效性确认表
DHJS-QR-036
第页共页
第页共页
第页共页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结果有效性确认表
DHJS-QR-036
第页共页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结果有效性确认表
DHJS-QR-036
第页共页。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编制: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QR5.1-03 N0.201603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QR5.1-03 N0.201603
编制:
编制: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QR5.1-03 N0.201604
过程名称:售后服务过程代号:P14—C4时间: 评审组长/成员: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QR5.1-03 N0.201607 过程名称:测量系统过程代号:P6-S3 时间:评审组长/成员: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QR5.1-03 N0.201608 过程名称:人力资源过程代号:P7-S4 时间:评审组长/成员:
编制: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编制: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过程有效性效率评审记录(报告)
编制:。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检查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检查人:XXX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查1.1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2检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引等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1.3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和发布情况,确保文件版本的一致性。
1.4检查各级文件的审查和批准情况,确认文档控制的有效性。
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2.1检查质量目标的设定和跟踪,确认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2检查质量过程的运行情况,包括流程的符合性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2.3检查内部审核的执行情况,确保内部审核的周期性和有效性。
2.4检查管理评审的进行情况,确认管理评审的程序和内容的符合性。
三、质量管理体系绩效评估3.1检查质量绩效指标的设定和跟踪,评估绩效指标的达成情况。
3.2检查质量事件和不符合项的处理情况,确保问题的及时解决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3.3检查客户投诉的处理情况,确认对于客户投诉的及时回应和问题解决。
3.4检查持续改进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改进提案的收集和实施情况。
四、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和意识提升4.1检查质量培训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效果评估。
4.2检查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确认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4.3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宣传和宣质工作的开展情况,评估宣传效果和宣质活动的覆盖范围。
五、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和改进建议5.1汇总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5.2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和跟踪。
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检查总结6.1对本次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6.2提出改善计划和目标,并责任人进行确认。
6.3更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程序,确保反馈的问题和建议被纳入体系。
以上是一份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检查记录示例,通过这份记录可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优化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检查记录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组织或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和绩效。
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生效日期:版本: A1 页号:1/5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生效日期:版本: A1 页号:2/5 1.0目的: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确保检测方法现行有效,控制由于使用方法不当对检测构成不良影响,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检测方法的选择;非(无)标准依据的检测;自行开发设计的检测方法的确认,检测方法的变更和偏离。
3.0职责:3.1技术负责人3.1.1提出本实验室的执行标准;3.1.2收集非标准的检测方法;3.1.3组织制定自编方法。
3.1.4组织非标准方法或自编方法的确认;3.1.5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3.1.6批准非标准检测方法和检测作业指导文件。
3.2行政管理员:3.2.1建立检测标准档案;3.2.2收集保存非标准检测方法。
4.0程序4.1检测方法的选择4.1.1为减少风险,本实验室的检测依据首选以下正式颁布的标准:(1)国际和区域标准;(2)本国与其他国家的标准;(3)本国的行业标准或政府发布的技术规范;(4)本国地方标准;(5)企业标准;(6) 知名技术组织或科学书籍与期刊公布的方法;(7) 制造商指定的方法。
4.1.2 当老标准已经过期作废时应及时更新,以保证以上标准是现行有效的。
为此技术负责人应当组织标准的查新和收集。
技术负责人登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入国家标准化目录,输入国家标准号等相关信息,得到如附件核查结果,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跟踪各类标准更新情况,按照程序文件每半年度对标准进行查新,查询结果出具在《实验室检测标准/方法核查表》中。
当使用外部企业标准检测时,要关注所有权侵权问题。
4.1.3当所用标准存在理解、操作等困难时,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相关实验室主管编写检测细则或补充细则,以保证对标准实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检测细则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并应经过编制、审核和批准的手续以保持该文件的有效性。
当需要对检测细则进行调整或修改时,也应当履行审批手续。
HACCP计划确认和验证规则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一种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用于预防和控制食品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害。
为确保HACCP计划的有效性,确认和验证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HACCP计划确认和验证的规则。
确认是指对HACCP计划的评估,以确保计划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确认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危害分析确认:确认危害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识别可能存在的危害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2.关键控制点确认:确认关键控制点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与关键控制点相关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有效地控制危害。
3.监控措施确认:确认监控措施的设计和实施是否能够及时监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效果。
4.纠正措施确认:确认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是否合理,能够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纠正。
5.记录确认:确认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包括监测记录、纠正措施记录等。
验证是指对HACCP计划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确保计划能够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验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结果验证:验证监测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控制效果,以确保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措施有效。
2.学习能力验证:验证组织是否能够及时利用监测结果进行学习和改进,以提高HACCP计划的有效性。
3.缺陷分析验证:验证组织对异常情况的分析能力,以确保纠正措施能够有效纠正异常情况。
4.法规和标准符合性验证:验证组织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以确保计划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5.记录验证:验证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包括监测记录、纠正措施记录等。
为确保HACCP计划确认和验证的有效性,应遵循以下几个规则:1.适用性:确认和验证应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实际情况进行,确保计划的设计和实施能够针对实际风险进行控制。
2.频率:确认和验证应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变化情况进行,确保计划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