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市场需求与弹性
- 格式:pdf
- 大小:165.74 KB
- 文档页数:5
弹性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而弹性则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弹性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弹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往往会减少,因为价格上涨使得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成本增加。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该商品的需求是弹性的。
相反,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往往会增加,因为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成本降低。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该商品的需求是不弹性的。
因此,弹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其次,市场需求也会影响弹性。
当市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非常大时,即使价格上涨,消费者仍然会购买该商品,因为他们认为该商品的价值高于价格的增加。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该商品的需求是不弹性的。
相反,当市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较小时,即使价格下降,消费者也不会大量购买该商品,因为他们认为该商品的价值低于价格的减少。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该商品的需求是弹性的。
因此,市场需求的大小也会影响着弹性程度。
弹性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还体现在其他因素上。
例如,当某种商品的替代品出现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因为他们可以选择购买替代品。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该商品的需求是弹性的。
另外,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受到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影响时,也会出现弹性的情况。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可能会增加,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购买力。
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时,他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因为他们购买力下降。
这种情况下,我们同样称该商品的需求是弹性的。
总结起来,弹性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弹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市场需求的大小也会影响着弹性程度。
在市场经济中,了解和把握弹性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对于企业制定价格策略、预测市场变化以及优化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需求与生产者供给弹性市场需求和生产者供给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总量,而生产者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市场需求和生产者供给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弹性。
本文将探讨市场需求和生产者供给的弹性,以及弹性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市场需求的弹性市场需求的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市场需求的弹性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中间弹性三种情况。
1. 完全弹性需求完全弹性需求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即价格一稍有变动,市场需求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市场上有很多替代品可供选择的商品或服务,如日用品、娱乐产品等。
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其他替代商品,导致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则会更倾向于购买该商品,市场需求大幅上升。
市场需求的完全弹性对供给端的影响是巨大的,生产者必须时刻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供给量。
2. 完全不弹性需求完全不弹性需求是指无论价格如何变动,市场需求都不会发生改变。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必需品或独特商品的市场上,如医疗服务、水、电力等。
无论价格上涨或下跌,人们都无法取消或削减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因此市场需求不会发生改变。
对于生产者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掌控市场价格,因为即使价格上涨,消费者也会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
3. 中间弹性需求中间弹性需求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介于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之间。
这是市场需求弹性的最常见情况。
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减少购买数量或寻找替代品,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可能会增加购买数量,市场需求上升。
这种情况需要生产者在制定市场策略时综合考虑价格因素和市场需求弹性。
二、生产者供给的弹性生产者供给的弹性是指生产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生产者供给的弹性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中间弹性三种情况。
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变动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弹性是指在价格变化情况下,市场需求的相应变动程度。
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变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情况。
本文将从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变动两个方面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价格弹性的概念和类型价格弹性是衡量市场需求在价格变动下对商品或服务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根据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响应程度,价格弹性可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三种类型。
完全弹性指的是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非常敏感,即价格一变动,需求量立即做出同方向的变动,变动的比例相等。
比如奢侈品市场,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的大幅下降,价格下跌则会使需求强劲增长。
完全不弹性则是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非常不敏感,即价格的变动对需求的影响非常小。
例如,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如食品和药物,即使价格上涨,人们的需求也不会有明显的减少,因为这些商品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部分弹性则介于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变动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响应,但变动的比例不完全相等。
大多数商品的市场需求都属于部分弹性,它是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最常见的响应情况。
二、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市场需求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价格弹性的表现,而价格弹性又反过来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动。
1. 市场需求变动引发价格弹性变化市场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将直接对价格弹性产生影响。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会更加敏感,价格弹性将变得更高。
相反,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价格弹性将变得较低。
因为需求的变动会导致价格弹性的变化,所以理解市场需求的变动对价格弹性的分析至关重要。
2. 价格弹性引发市场需求变动价格弹性越高,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大。
当价格上涨时,如果价格弹性高,则需求量会大幅下降;相反,如果价格下跌,高价格弹性会导致需求大幅上升。
而当价格弹性较低时,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温和,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动。
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是微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价格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对市场需求的敏感程度,而市场需求则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意愿。
本文将详细介绍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价格弹性的概念与分类价格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根据反应方向和数量变动的关系,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三类:需求弹性、需求不弹性和需求完全弹性。
1.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市场需求量相对较为敏感的情况。
需求弹性大于1时,我们称之为正弹性;当需求弹性小于1时,我们称之为顾弹性。
需求弹性主要受到替代品的可替代程度、需求者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2. 需求不弹性需求不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较不敏感的情况。
需求不弹性的市场通常存在垄断、需求者群体的收入水平较低或缺乏替代品等情况。
需求不弹性的市场可以维持较高的价格并保持较多的利润。
3. 需求完全弹性需求完全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非常敏感,价格的微小变动即可导致需求量的无限巨大变动。
需求完全弹性的市场通常不存在,主要受到供应限制和市场结构等因素的制约。
二、市场需求的特点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特定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总和。
市场需求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普遍性市场需求来自于大量消费者的需求总和,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具有普遍性。
普遍性使得市场需求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为生产者提供了稳定销售的基础。
2. 弹性差异不同商品的价格弹性存在差异。
一些商品的需求相对价格不敏感,而另一些商品的需求则十分敏感。
因此,在制定价格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商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弹性差异。
3. 周期性市场需求在不同时间段内可能存在波动,即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一些商品在某些时间段内的需求较高,而在另一些时间段内的需求较低。
了解市场需求的周期性变化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生产和销售策略。
三、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市场需求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和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2个,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意愿;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支付能力。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的价格条件下和一定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意愿而且能够够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总和。
影响市场需求的基本因素有:1、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消费者的收入一般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
收入的增加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3、产品的价格;是指某种产品的自身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价格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成反方向的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所谓的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求的商品。
5、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相互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商品。
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也随之降低。
6、预期;预期是人们对某一经济活动未来的变动趋势的预测和判断。
如果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要上涨,就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某种商品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会推迟购买。
7、其他因素;例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政策等。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在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种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Qd = Qd(P)一般情况下需求和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的变化。
即商品价格的提高,则消费者度他的购买量会减少。
需求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之为需求规律。
把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价格(需求量)需求曲线图中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曲线DD表示需求曲线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小;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大价格需求数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变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在经济学中,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是两个重要概念。
价格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而市场需求则是指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影响市场的供求平衡。
本文将探讨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的相关概念和重要性。
首先,价格弹性是衡量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需求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完全弹性、完全非弹性和部分弹性。
完全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即小幅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巨大波动。
完全非弹性则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即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影响有限。
部分弹性则介于完全弹性和完全非弹性之间,需求量对价格变化有一定程度的敏感。
价格弹性的大小决定了市场上的需求状况以及价格的波动情况。
如果价格弹性较大,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敏感,那么市场的供求平衡往往较容易实现。
价格的小幅上涨可能会导致需求量大幅减少,而价格的小幅下跌则可能会引起需求量大幅增加。
这种市场状况下,供应商需要灵活调整价格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需要关注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以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相反,如果价格弹性较小,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不敏感,那么市场的供求平衡相对较难实现。
即便价格发生较大波动,需求量的变化也很有限。
这种市场状况下,供应商的定价策略可能对需求量几乎没有影响,而供给方更需要关注自身的成本和利润。
除了价格弹性,市场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市场需求是指各个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总体的需求量。
通过市场需求,供应商可以了解市场的规模和潜在需求,从而制定更为准确的价格策略和市场推广策略。
市场需求的大小和结构也会影响到市场竞争格局和供应商的市场份额。
市场需求的变化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消费者收入水平、市场竞争、市场推广等。
供应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动,以及变动背后的原因,以便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决策。
同时,供应商也需要了解市场需求的结构,即消费者的分布和需求偏好。
这有助于供应商提供更为个性化和精准的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什么是市场需求弹性和市场供应弹性市场需求弹性和市场供应弹性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市场需求弹性指的是市场上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而市场供应弹性则是市场上供应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市场需求弹性是指在需求变化时,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通常,需求弹性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完全弹性、非常弹性和非弹性。
完全弹性需求即为需求变化与价格变化成正比。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即使价格上涨很少,消费者的购买量就会大幅下降。
相反,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量会大幅上升。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某些奢侈品、非必需品或容易代替的商品上。
非常弹性需求是指需求变化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比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价格变化敏感,但不像完全弹性需求那么极端。
价格上涨会导致消费者的购买量下降,而价格下降会导致购买量增加,但幅度不会像完全弹性需求那样大。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些必需品或替代品上。
非弹性需求是指需求变化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即使价格上涨,消费者的购买量也不会有太大的下降,而价格下降时购买量的增加也不会太多。
这通常出现在一些必需品或者独特的商品上,消费者没有太多替代选择。
市场供应弹性是指在供应变化时,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市场供应弹性与市场需求弹性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可以分为完全弹性、非常弹性和非弹性。
完全弹性供应即为供应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当价格上涨时,供应量会大幅增加,而价格下降时,供应量会大幅减少。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些易于生产和供应的商品上。
非常弹性供应是指供应量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但不像完全弹性供应那样极端。
价格上涨会导致供应量增加,价格下降则会导致供应量减少,但幅度不会像完全弹性供应那样大。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些生产过程相对较快或成本较低的商品上。
非弹性供应是指供应量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弹性分析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弹性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市场的稳定和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通过分析它们可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和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
需求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当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需求弹性大于1时,称为完全弹性;当需求对价格变化不敏感,需求弹性小于1时,称为完全不弹性;当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介于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之间时,称为部分弹性。
收入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它可以分为正向弹性和负向弹性。
当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大于1时,称为正向弹性;当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小于1时,称为负向弹性。
交叉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它可以分为正向弹性和负向弹性。
当需求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大于0时,称为正向弹性;当需求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小于0时,称为负向弹性。
供给弹性是指市场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与需求弹性的概念相似。
交叉弹性是指市场供给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它可以分为正向弹性和负向弹性,与需求弹性的概念相似。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大小对市场的运行和政策制定都有重要的影响。
当市场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供需关系更易发生变化,市场波动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来引导市场,实现供需的平衡。
当市场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相对较小,供需关系相对稳定,市场波动较小。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调控市场,例如税收政策或补贴政策。
市场需求弹性分析与经济学应用市场需求弹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对价格变动和其他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本文将介绍市场需求弹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探讨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市场需求弹性的定义市场需求弹性是指市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或其他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市场需求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1.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可分为价格需求弹性和价格供给弹性。
价格需求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需求弹性越高,说明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越敏感。
价格供给弹性是指市场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产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2. 收入弹性:收入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收入弹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变化情况。
如果收入弹性大于0,说明市场需求是正常品,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如果收入弹性小于0,说明市场需求是劣质品,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如果收入弹性等于0,说明市场需求是收入不变品,不受收入变动的影响。
3. 交叉弹性:交叉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交叉弹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场需求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交叉弹性大于0,说明两个商品是替代品,当一个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另一个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如果交叉弹性小于0,说明两个商品是互补品,当一个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另一个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二、市场需求弹性的计算方法市场需求弹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价格弹性的计算、收入弹性的计算和交叉弹性的计算。
1. 价格弹性的计算: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价格弹性 =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当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时,说明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当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时,说明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当价格弹性的绝对值等于1时,说明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适中。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1、根据图1-31(即教材第257页图7-22)中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1)A 点所对应的MR 值; (2)B 点所对应的MR 值.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 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5)515(=-=d e 或者 2)23(2=-=d e 再根据公式MR=P (d e 11-),则A 点的MR 值为:MR=2×(2×1/2)=1(2)与(1)类似,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B 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1101015=-=d e 或者 21131=-=d e再根据公式MR=(d e 11-),则B 点的MR 值为:)2/111(1-⨯=MR =-12、图1-39(即教材第257页图7-23)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试在图中标出:(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解答:本题的作图结果如图1-40所示:(1)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所示.在Q0 的产量上,SAC曲线和SM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有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л=(AR(Q0)-SAC(Q0)Q03、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6Q2+14Q+3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解答:因为SMC=dSTC/dQ=0.3Q2-12Q+140且由TR=P(Q)Q=(150-3.25Q)Q=150Q-3.25Q2得出MR=150-6.5Q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SMC0.3Q2-12Q+140=150-6.5Q解得Q=20(负值舍去)以Q=20代人反需求函数,得P=150-3.25Q=85所以均衡产量为20 均衡价格为854、已知某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0.6Q2+3Q+2,反需求函数为P=8-0.4Q.求:(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2)该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3)比较(1)和(2)的结果.dTC解答:(1)由题意可得:MC=32.1+=QdQ且MR=8-0.8Q于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有:8-0.8Q=1.2Q+3解得 Q=2.5以Q=2.5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P=8-0.4×2.5=7以Q=2.5和P=7代入利润等式,有:л=TR-TC=PQ-TC=(7×0.25)-(0.6×2.52+2)=17.5-13.25=4.25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其产量Q=2.5,价格P=7,收益TR=17.5,利润л=4.25(2)由已知条件可得总收益函数为: TR=P (Q )Q=(8-0.4Q )Q=8Q-0.4Q2令08.08:,0=-==Q dQdTRdQ dTR即有 解得Q=10 且8.0-=dQdTR<0 所以,当Q=10时,TR 值达最大值. 以Q=10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 ,得: P=8-0.4×10=4以Q=10,P=4代入利润等式,有》 л=TR-TC=PQ-TC=(4×10)-(0.6×102+3×10+2) =40-92=-52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时,其产量Q=10,价格P=4,收益TR=40,利润л=-52,即该厂商的亏损量为52.(3)通过比较(1)和(2)可知:将该垄断厂商实现最大化的结果与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结果相比较,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较低(因为2.25<10),价格较高(因为7>4),收益较少(因为17.5<40),利润较大(因为4.25>-52).显然,理性的垄断厂商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而不是将收益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厂商总是以较高的垄断价格和较低的产量,来获得最大的利润.5.已知某垄断厂商的反需求函数为P=100-2Q+2A ,成本函数为TC=3Q 2+20Q+A ,其中,A 表示厂商的广告支出. 求: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Q 、P 和A 的值. 解答:由题意可得以下的利润等式: л=P.Q-TC=(100-2Q+2A )Q-(3Q 2+20Q+A ) =100Q-2Q 2+2A Q-3Q 2-20Q-A =80Q-5Q 2+2A Q-A将以上利润函数л(Q ,A )分别对Q 、A 求偏倒数,构成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如下:+-=∂Q dQ1080π2A =0 0121=-=∂∂Q A Aπ求以上方程组的解:由(2)得A =Q ,代入(1)得: 80-10Q+20Q=0 Q=10 A=100在此略去对利润在最大化的二阶条件的讨论. 以Q=10,A=100代入反需求函数,得: P=100-2Q+2A =100-2×10+2×10=100所以,该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时的产量Q=10,价格P=100,广告支出为A=100.6.已知某垄断厂商利用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产品在两个分割的市场上出售,他的成本函数为TC=Q2+40Q,两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为Q1=12-0.1P1,Q2=20-0.4P2.求:(1)当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两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以及厂商的总利润.(2)当该厂商在两个市场实行统一的价格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销售量、价格以及厂商的总利润.(3)比较(1)和(2)的结果.解答:(1)由第一个市场的需求函数Q1=12-0.1P1可知,该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P1=120-10Q1,边际收益函数为MR1=120-20Q1.同理,由第二个市场的需求函数Q2=20-0.4P2可知,该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P2=50-2.5Q2,边际收益函数为MR2=50-5Q2.而且,市场需求函数Q=Q1+Q2=(12-0.1P)+(20-0.4P)=32-0.5P,且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64-2Q,市场的边际收益函数为MR=64-4Q.dTC.此外,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MC=402+=QdQ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可以写为MR1=MR2=MC. 于是:关于第一个市场:根据MR1=MC,有:120-20Q1=2Q+40 即 22Q1+2Q2=80关于第二个市场:根据MR2=MC,有:50-5Q2=2Q+40 即 2Q1+7Q2=10由以上关于Q1、Q2的两个方程可得,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销售量分别为:Q1=3.6 Q2=0.4P1=84,P2=49.在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时候,厂商的总利润为:л=(TR1+TR2)-TC=P1Q1+P2Q2-(Q1+Q2)2-40(Q1+Q2)=84×3.6+49×0.4-42-40×4=146(2)当该厂商在两个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时,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即该统一市场的MR=MC有:64-4Q=2Q+40解得 Q=4以Q=4代入市场反需求函数P=64-2Q,得:P=56于是,厂商的利润为:л=P.Q-TC=(56×4)-(42+40×4)=48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销售量为Q=4,价格为P=56,总的利润为л=48.(3)比较以上(1)和(2)的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将该垄断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和在两个市场实行统一作价的两种做法相比较,他在两个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实行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所获得的利润大于在两个市场实行统一定价时所获得的利润(因为146>48).这一结果表明进行三级价格歧视要比不这样做更为有利可图.7、已知某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0.001Q3-0.51Q2+200Q;如果该产品的生产集团内所有的厂商都按照相同的比例调整价格,那么,每个厂商的份额需求曲线(或实际需求曲线)为P=238-0.5Q.求:(1)该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与价格.(2)该厂商长期均衡时主观需求曲线上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值(保持整数部分).(3)如果该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是线性的,推导该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主观需求的函数.解答:(1)由题意可得:LAC=LTC/Q=0.001Q2-0.51Q+200LMC=dLTC/dQ=0.003Q2-1.02Q+200且已知与份额需求D曲线相对应的反需求函数为P=238-0.5Q.由于在垄断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长期均衡时,D曲线与LAC曲线相交(因为л=0),即有LAC=P,于是有:001Q2-0.51Q+200=238-0.5Q解得Q=200(负值舍去了)以Q=200代入份额需求函数,得:P=238-0.5×200=138所以,该垄断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长期均衡时的产量Q=200,价格P=138.(2)由Q=200代入长期边际成本LMC函数,得:LMC=0.003×2002-1.02×200+200=116因为厂商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时必有MR=LMC,所以,亦有MR=116.再根据公式MR=P (de 11-),得: 116=138(d e 11-) 解得d e ≈6所以,厂商长期均衡时主观需求曲线d 上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d e ≈6.(3)令该厂商的线性的主观需求d 曲线上的需求的函数形式 P=A-BQ ,其中,A 表示该线性需求d 曲线的纵截距,-B 表示斜率.下面,分别求A 值和B 值. 根据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以有P A P e d -= ,其中,P 表示线性需求d 曲线上某一点所对应的价格水平.于是,在该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由PA P e d -=,得: 6=138138-A 解得 A=161此外,根据几何意义,在该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线性主观需求d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表示为: B=Q P A -=115.0200138161=- 于是,该垄断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的线性主观需求函数为:P=A-BQ=161-0.115Q或者 Q=115.0161P - 8.某家灯商的广告对其需求的影响为 P=88-2Q+2A对其成本的影响为C=3Q 2+8Q+A其中 A 为广告费用。
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演变,市场需求和价格弹性成为了商业运作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价格弹性则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在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的变化中,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价格弹性的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价格弹性的表现。
当市场需求量较大、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忠诚度较高时,价格弹性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消费者对于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不容易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他们可能更愿意接受较高的价格,而不会因为价格上升而放弃购买。
相反,当市场需求量较小、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替代品较多时,价格弹性相对较高。
消费者对于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不太强烈,他们更容易因为价格的变动而转向其他替代品。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更加关注价格弹性的变化,灵活调整价格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价格弹性的变化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价格弹性的变化也会对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当价格弹性较低时,即市场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小,企业可以相对自由地调整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而不会对市场需求产生太大影响。
这意味着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主决定产品或服务的定价策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然而,当价格弹性较高时,即市场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大,企业在定价上将更具挑战性。
价格的微小变动可能导致市场需求量的急剧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谨慎调整价格策略,保持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避免因价格上升而引起市场需求的下降。
三、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的调整策略面对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的变化,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调整策略:1. 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提供依据。
2. 掌握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产品或服务的不同特点和独特价值,减少对价格的依赖,提高市场需求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3. 灵活调整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弹性的变化,灵活调整产品或服务的定价策略,寻求最佳的市场价格点,实现利润最大化。
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的关系在经济学中,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市场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对一种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总需求量,而价格弹性则是指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对其需求的变化程度。
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决策、市场调控以及政府干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的关系可以用需求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是描述市场需求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图形表示。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价格弹性则是描述需求曲线的陡峭程度。
当价格弹性大于1时,称为价格弹性需求,即消费者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需求量变化程度大于价格的变化程度。
当价格弹性小于1时,称为价格非弹性需求,即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小于价格的变化程度。
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价格弹性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在制定定价策略时的灵活性。
当市场需求对价格弹性非常敏感时,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来刺激需求,或者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
其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了解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政府在干预市场时,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的关系来制定相应的政策,例如对特定商品实施价格管制或者补贴政策。
另外,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的关系还与不同类型的商品相关。
一般来说,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属于价格非弹性需求。
例如食品、医疗服务等。
而奢侈品或非必需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相对敏感,属于价格弹性需求。
例如高档服装、豪华汽车等。
此外,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还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替代品的可替代性、需求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了解市场需求与价格弹性的关系对于企业决策、市场调控以及政府干预非常重要。
在制定定价策略时,企业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情况以及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而市场需求则是指整个市场上所有个体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总需求量。
了解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对于企业制定定价策略、市场调节和政府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价格弹性作为衡量市场变化的指标,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完全弹性、非常弹性和非弹性。
完全弹性指的是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即价格上涨会严重降低需求量,价格下跌会大幅度提高需求量。
非常弹性表示的是需求对价格变化较敏感,但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
而非弹性则是需求几乎不受价格变化影响,需求量基本保持不变。
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诠释。
首先,价格弹性高的商品在市场中受到价格影响较大,需求量波动较为剧烈。
这时,企业可以利用价格调节来控制市场需求,可以降低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也可以提高价格以增加利润。
其次,价格弹性低的商品则很难通过价格调节来激发市场需求,企业需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来增加竞争力。
最后,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的商品往往有较高的价格弹性,因为消费者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在实际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对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的分析来制定相应的策略。
例如,对于价格弹性高的商品,企业可以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对于价格弹性低的商品,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服务等方式,来提高竞争力并稳定市场需求。
此外,政府机构也可以通过对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的研究来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平衡。
除了价格变化外,市场需求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收入水平、人口结构、消费习惯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也会对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产生影响。
例如,当收入水平提高时,人们对价格敏感程度可能会减小,价格弹性相应下降。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市场需求的波动,特定人群的消费习惯改变可能导致对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上升或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