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

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

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
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

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

母猪因各种生理、先天和疾病等原因不能正常繁殖,称为繁殖障碍。在任何规模和饲养管理水平的猪场,都会存在一定比例的繁殖障碍猪,只是不同的猪场因管理水平的不同数量有所不同而已。

母猪繁殖障碍往往给猪场带有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造成养猪失败的主要原因,以下是对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传染性疾病和先天病除外)现象、成因、及处理方法进行阐述。

一、母猪生殖道炎症

母猪生殖道炎症在临床上是极为普遍的,其发病率在5~30%,甚至一些从未配种的青年母猪都会发病,是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的疾病之一。

生殖道炎症主要是阴道炎、子宫炎,一般以后者常见,可以是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而发病。

1、发病原因

母猪生殖道炎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母猪的体质差或营养不良导致过于消瘦,抵抗力差;

②母猪妊娠舍、产房、及周围环境卫生差,母猪粪便和仔猪下痢没有及时清扫、清洗和消毒;

③公猪有生殖器炎症,精液中有炎症分泌物,公猪的不洁交配及通过交配导致的交叉感染;

④人工授精各环节操作不符合卫生标准而感染;

⑤母猪难产时助产造成子宫、阴道黏膜损伤,以及在助产时消毒不严;

⑥产后胎衣不下,恶露没有及时排出;

⑦不良刺激如天气过热可能会使动物抵抗力下降造成阴道、子宫内源性病原体增殖。

2、临床症状

早期急性炎症时,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阴道排出暗红色、腥臭的分泌物,转为慢性后外阴常见灰白色或淡黄色脓样分泌物流出,尤其是在母猪侧卧爬起时腹压增加,分泌物易流出,有刺鼻的腥臭气味。外阴部及尾部常粘有污秽物;如发生子宫炎症会使母猪屡配不孕或早期妊娠中止。

3、预防措施

母猪阴道和子宫炎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得到控制:

①保证良好的营养和管理,使母猪有一个健康的体质。

②做好母猪的身体和饲养环境的卫生;

③做好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④尽量采用人工授精方式,并做好人工授精各环节的无菌操作。

4、治疗措施

①生殖道炎症较轻时,可以用生理盐水+抗生素冲洗生殖道,使用针对消化道和生殖道的抗生素如:土霉素、金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

②炎症稍重时,可以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或0.05%新洁尔灭冲洗;

③严重时,用约150ml、3%的高渗盐水+200μg氯前列醇钠(PGC)+5g环丙沙星或诺氟沙星等注入子宫内。

冲洗阴道要注意不可将冲洗液倒流入子宫,防止扩散感染。冲洗后,涂抹磺胺结晶或碘仿。如涂抹困难,可将药物制成糊剂。

以上三种方法至少间隔一天进行重复,3~4次为一个疗程,并结合全身抗生素治疗。

当然,也可以使用市场上的其他药物如宫炎清、宫宝等,经过处理后,通常第一次发情不配种,待下次发情后再配种,这样才能受胎率高且不复发。

子宫炎治疗:①冲洗子宫,以清除子宫腔内炎性分泌物。冲洗最好在发情期采用人工授精的假阴茎或导尿橡胶管进行。冲洗常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完了须将余液导出,并隔半小时后用四环素或土霉素1克加蒸馏水100毫升注入子宫。一般每隔1~3天冲洗一次。如有大量渗出物,则冲洗次数应多一些,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子宫收缩剂,如脑垂体后叶素等来排出渗出物。②为达到消炎目的,注射或口服磺胺类药物,或注射青霉素(必要时加用链霉素)能获得很好的效果。③益母草、夏枯草、蒲公英各30克,煎服,连服3剂。

二、季节性生殖机能下降

瘦肉型母猪是在温带培育的,在中国南方夏天因为气温高和湿度大,如果在7~10月份降温措施跟不上,有一定比例的母猪就会发生卵泡发育障碍、发情周期和发情期不正常、受胎率和维持妊娠的能力下降、产仔数减少等情况。

因此避免瘦肉型母猪季节性生殖机能下降的关键措施是降温,小猪场可以采用喷雾降温法,但必须保证喷雾的水粒非常细,注意是喷雾,不是淋浴,大量细小的雾粒可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造成局部气温下降,即使是连续操作的费用也不大,设备则只需要泵和高效细喷头及管路即可,如果在喷雾用水中加入1%活力99保健液,效果则更好,可以造成环境中的有益微生物占绝对优势的相对卫生环境,从而进一步控制有害微生物和病原体。

大中型猪场可以建水帘降温,特别有必要和有条件的大型猪场,可以用空调降温。

三、幼稚型卵巢和卵巢发育不全

正常情况下,青年母猪在3~5月龄、体重在50~70公斤时,卵巢开始发育并能够产生成熟的卵泡甚至排卵。如果长期管理不当,营养不足或不平衡,可导致卵巢发育不全,或不发育(幼稚型卵巢)。

1、发病原因和症状

①能量、蛋白质、维生素长期摄入不足:青年母猪在长期能量、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不足的饲养情况下,生长发育受阻,卵巢不能正常发育;典型的表现是体形消瘦、皮肤苍白、肋骨明显,母猪到性成熟年龄后,仍未见发情,这在农村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的瘦肉型猪只是常见这种现象。

②营养不平衡

最常见的营养不平衡现象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不平衡,如维生素E、A、硒和锌不足等,限制性氨基酸中如赖氨酸不足,能量摄入过多等。

其中又以维生素E不足最多,因为维生素E极易在空气中氧化,饲料配合时加入足量的维生素E,但因为放置时间太长,维生素E被氧化而失效。

维生素AA、B、D、E是母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严重缺乏会影响受胎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VA缺乏会使母猪难以受胎、中途流产、产弱仔、盲胎、死胎和畸形胎。

VB1缺乏时母猪屡配不孕,性机能紊乱、发情不正常、产弱仔。VB2缺乏时母猪泌乳减少,所产的仔猪易形成儒猪。VB6缺乏时母猪发情推迟。VB12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产仔少,易患恶性贫血症。VB3缺乏时运动失调、鹅步、肠炎、生殖及泌乳机能受损。

VD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受胎率降低,易患产后瘫痪,表现流产、死胎、脱子宫,仔猪易患佝偻病。

VE缺乏时会使生殖道上皮角质化,母猪不易受胎,易流产。对公猪扰乱精子形成过程,严重时精液中无精子。

据资料报导:在母猪日粮中添加VA、VD、VE对改善繁殖率有良效,可明显缩短从断奶到发情的时间,提高受胎率。

营养不平衡的母猪从膘情和体况来看,无典型的症状,只是到了性成熟后不发情,当摄入能量过多,又会导致过肥,此时母猪会因为卵巢内和周围脂肪积累过多,而不利于卵泡和卵子的发育,输卵管周围脂肪过多,则不利于卵子的输送,营养不平衡可以导致幼稚型卵巢和卵巢发育不全。

2、处理的方法

①改善营养

过瘦的母猪应在饲料中增加能量和蛋白质;体况不太差的补充维生素E、亚硒酸钠、维生素A和锌等;过肥的母猪则应该降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或者限饲。

但必须指出,通过改善营养来使母猪恢复发情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和时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经常给母猪饲喂适量的青饲料,对促进母猪发情是有好处的。

②激素疗法

可以在改善营养的同时,使用激素疗法:

第一种方法:一次肌注PG-600(一种诱导发情的激素冻干制剂,每头份含400IU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也即PMSG和200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也即HCG。使用前以所提供的专用稀释液配制):1头份(即5毫升);注意PG-600有别名,有的资料上叫CSG600,但成分都是一样的,中文商品名叫:复方血促性素;

第二种方法:一次性肌注PMSG700~1000IU,(IU指活性单位);

第三种方法:每隔一日肌注促排卵3号(LRH-A3)25μg微克,连用3~4次四、卵泡囊肿

卵巢囊肿在生产中较为常见,其原因不明,可能与应激和遗传有关。患此病的母猪最典型的症状是经常可见母猪发情或发情持续时间过长,但是屡酸不孕。

目前唯一有效的常规处理方法是大剂量使用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具体方法是肌注2000~30000单位IU,每日一次,连用3~4次。

另外一种卵泡囊肿是发生在初情期发情过后不再发情,经剖检发现,此类母猪多数有卵泡囊肿或持久黄体;可能是第一次发情后卵泡已经发育,但由于内分泌尚不能整合而不能排卵或在第一次发情排卵后,本该发情前消退的黄体未消退;此时可以采用:方法一:一次肌注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1500IU,加上PGC1氯前列腺钠200~300μg;

方法二:一次肌注促排卵3号(LRH-A3)25μg,加上PGC1氯前列腺钠200~300μg;

方法三:氯前列醇钠(PG-C1)肌注200~300μg,再注射复方血促性素(CSG600)皮下或肌注1头份;或孕马血清(PMSG)皮下或肌注1000单位。

使用时,先注射PG-C1,24小时后注射CSG600或PMSG。

作用机理 PG-C1溶解黄体,清除母猪体内可能存在的孕酮对生殖活动的干扰作用,CSG600或PMSG具有促进母猪卵巢卵泡发育和发情的作用。

方法三常用于性成熟后的初情后备母猪不发情的例子。

五、乏情母猪的诱导发情

此处所指的乏情母猪主要是指断奶后长期不发情的母猪,正常情况下,母猪在断奶后1周左右应该发情,但随着哺乳期的缩短,母猪断奶后恢复发情的时间一般向后延长。

1、发病原因

母猪断奶后不发情可能有三种情况,营养不足或不平衡;二是哺乳期短,母猪的内分泌未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三是应激,如夏天天气热,降温措施没有跟上

2、处理方法

断奶后不发情的母猪,处理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在断奶后10~15天后仍未见发情的,即可处理;断奶后母猪不发情时间过长,此类情况的母猪可能曾有过发情,只是未观察到或安静发情,因为有一部分母猪卵巢上有黄体存在并发展到持久黄体,处理效果会差很多。

方法一:一次性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也即PMSG1000IU,1~2天后肌注(最好是子宫内输入PG-C1即氯前列腺钠200μg,也可以PMSG和PGC1同时使用;

方法二:一次肌注一支PG-600即复方血促性素

方法三:每隔一日肌注促排卵3号(LRH-A3)25μg,连用3~4次。

3、长期不发情母猪的处理方法

一次肌注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也即PMSG1000IU,1~2天后肌注(最好是子宫内输入PG-C1即氯前列腺钠200μg,也可以PMSG和PGC1同时使用;

不发情者,在第一次处理后10~12天再次肌注PG-C1即氯前列腺钠200μg。

使用时间:先肌注PG-C1,10小时后再肌注苯甲酸雌二醇,第14天结合PG-C1同时注射复方血促性素或PMSG。也可口服中成药:清宫助孕多胎素,每天150克,连用3天,经大量临床应用,效果极佳。

作用机理解除母猪可能的假孕状态或持久黄体,若为持久黄体,PG-C1注射后的3~4天即可发情。若为假孕,CSG600或PMSG的注射则会启动新一轮的发情周期。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鉴别诊断表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鉴别诊断表 病名病原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尸检病变特殊诊 断 预防治疗 猪乙型脑炎乙型脑 炎病毒 能感染人及多 种动物。蚊为传 播媒介,故夏秋 季发病。本病散 发流行,多隐性 感染。4-6月龄 猪较易感染。 妊娠母猪主要表 现为流产、大小不 等死胎、畸形及木 乃伊胎,亦可产出 弱仔。流产后不影 响下次配种。公猪 单侧睾丸肿胀、发 热及萎缩,性欲减 退,有的幼猪可呈 现全身症状。 母猪子宫 内膜炎,粘 膜充血、出 血、水肿及 糜烂。胎儿 脑皮下及 腹腔水肿。 肝、脾、肾 坏死灶及 脑非化脓 性炎症。 流产或 早产胎 儿血液 及脑组 织分离 病毒。 无特效药物 治疗,每年4 月分给5月 龄以上种猪 接种乙型脑 炎弱毒苗, 可产生坚强 免疫。 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 病毒 不同品种、年 龄、性别猪均能 感染。常见于 4-10月份流行, 多初产母猪发 病。病毒抵抗力 强,容易长期连 续传播。 猪只感染后均无 明显症状。主要表 现为妊娠母猪的 流产,死产、木乃 伊胎、弱仔及不孕 等。个别母猪有体 温升高、关节肿大 及后躯运动不灵。 母猪轻度 子宫内膜 炎、胎盘部 分钙化。胎 儿水肿、软 化吸收或 脱水呈木 乃伊化。脑 非化脓性 炎症。 70日龄 以下胎 儿组织 悬液作 血球凝 集反应。 无特效治疗 方法。母猪 配种前2月 接种细小病 毒灭活苗可 以预防。 伪狂犬病伪狂犬 病病毒 10-30日龄仔猪 多发。各窝仔猪 发病率,同窝仔 猪发病先后均 不一致。发病与 环境及饲养管 理因素有密切 关系。 排灰白、腥臭、浆 状粪便。体温与食 欲无明显改变。病 程一周左右,多数 能康复。 贫血、消 瘦。小肠护 张充气及 黄白酸臭 稀粪。实质 器管无明 显病变。 根据流 行情况 及临床 症状即 可诊断。 多数抗菌、 收敛及助消 化的中西药 物均有效 果,但必需 同时改善环 境及饲养管 理。 猪呼吸与繁 殖障碍综合症PRRS 病毒 妊娠母猪及月 龄内仔猪最易 感。肥育猪发病 温和。本病经呼 吸道及胎盘传 播,传播迅速。 母猪精神食欲不 振,体温短暂升 高,咳嗽及不同程 度呼吸困难。孕母 猪早产、死胎、弱 胎及木乃伊胎。出 生仔猪体温升高、 呼吸困难周后死 亡率25-40%。 育肥猪及 种猪无明 显病变。病 死仔猪胸 腔积水,皮 下、肌肉及 腹膜下水 肿。肺前叶 有肺炎实 变灶。 间隔3周 以上的 双份血 清抗体 检测。 无特效治疗 药物及有效 疫苗。预防 依赖于纵使 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的处理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的处理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也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母猪非传染性不孕症主要包括青年母猪初情期迟缓、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不受孕、发情微弱以及卵巢囊肿。 一、初情期迟缓 生长发育正常的大型后备母猪,若达7月龄后仍未见发情的,即可视为初情期迟缓。 (一)原因 ①卵巢发育不全:多发于长期患慢性消化系统病、慢性呼吸系统病、寄生虫病的小母猪。由于卵巢发育不全,使得卵巢内没有大的卵泡发育以致不能分泌足够的激素引起发情。 对患猪剖检观察时可发现卵巢小而没有弹性,表面光滑没有凹凸形状。即使有卵泡发育也形如米粒,发育不到大豆粒大小,也找不到以往曾经发过情、排过卵的痕迹。 ②异性刺激不够:猪的初情期早晚除遗传因素决定外,同时与后备母猪开始接触公猪的时间有关系。有实验证明,当小母猪达160—180日龄时,用性成熟的公猪进行直接刺激,可以初情期提前约30天。同时证明,公猪与母猪每天接触1—2小时产生的刺激效果与公猪和母猪持续接触产生的效果一样,用不同公猪多次刺激比用同一头公猪多次刺激效果好。 ③饲养管理不当:后备母猪在培育期间由于营养水平过低或过高,造成母猪体况过瘦或过肥都会影响其性成熟的正常到来。有些体况虽为正常,但在前期饲养中,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生物素等养分,性腺发育受到抑制,性成熟会延期到来。再者,每圈饲养4—6头为宜,单圈饲养1头对母猪的发情有不利影响。过分拥挤及频繁打斗可导致初情期延迟。 ④安静发情:个别青年母猪已经达到性成熟年龄,体内卵巢活动及卵泡发育也正常,却迟迟不表现发情症状或在公猪存在时不表现站立反射。这种现象叫安静发情或微弱发情。 微弱发情可采取一定措施,母猪可以受孕。 这种情况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引进猪种及培育猪种,发情表现不明显,尤其后备母猪。 (二)防治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因分析及防治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出无活力的弱仔、畸形儿、少仔、公猪不育症及母猪不孕症为主要特征[1]。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猪繁殖疾病已成为大中型饲养场最重要疾病之一。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病原传染性因素和营养、环境、毒素等非传染性因素。病原性因素主要包括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PPV)、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猪伪狂犬病(Swine pseudorabies,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温和性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猪肠病毒综合征(Stillbirth mummification embryonic death infertility,SMEDI)等因素。此外,某些细菌、衣原体、寄生虫、真菌毒素、有毒气体和矿物质元素钙、磷、铜、碘、锌、锰、硒、铬及维生素E的缺乏,饲养管理不当等也是造成猪繁殖障碍的原因。有时一些药物的应用、霉变饲料毒素等也可导致猪只的繁殖障碍,但这通常是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予以阐述。 摘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原因主要包括疾病性因素、药物的运用、霉变饲料以及母猪的便秘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比如猪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瘟、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方案。在预防上提倡防重于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②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操作规程;③加强母源抗体检测;④严把引种检疫关;⑤加强饲养管理;⑥处理好霉变饲料; ⑦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消毒。 1 病因分析

中兽医学对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认识与防治

中兽医学对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认识与防治 摘要:本文总结了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在母猪的全身表现、生殖系统表现及对初生仔猪的影响,分析了引起繁殖障碍综合征的霉菌、疾病、环境、遗传、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在阐述中兽医学生殖生理学说的基础上,对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进行了辨证,并介绍了中药微生态制剂对母猪的调节与保健作用。 关键词:中兽医;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 中国现代养猪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与发展,现在的大中小型猪场基本都采用了自繁自养作为主要生产方式。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导致母猪生产性能低下,并严重拖累整个猪场的生产指标与经济效益。 中国近年来年出栏生猪7亿头左右,存栏母猪5 000万头左右,粗略计算,每头母猪年贡献出栏商品猪不到14头。资料记载[1],中国能繁母猪平均每头年产活仔18头左右,提供断奶仔猪16头左右,1985-2008年,中国能繁母猪平均每头提供出栏肥猪12.6头,2009-2011年,仅仅提高到平均每头提供出栏肥猪13.11头。世界养猪发达国家如丹麦、法国、加拿大、荷兰、比利时、美国等,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

断奶仔猪26头以上,年提供出栏肥猪25头左右,与之相比,中国的母猪生产水平相差10头以上。2000-2006年,中国1头能繁母猪年均提供猪肉1 046.2~1 166.4 kg,同期美国为1 371.81~1 562.9 kg;2007-2011年,中国1头能繁母猪年均提供猪肉904.3~1 044.5 kg,同期美国为1 598.3~1 785 kg,两者差距越拉越大,已经超过了50%。近十年来,美国能繁母猪减少了25%,猪肉产量却增加了39%,而中国的母猪数量逐年增长,能繁母猪数量已占到总存栏量的11%以上,浪费严重。中国养猪成本甚高,饲养1头能繁母猪年投入在6 000元人民币左右,由于母猪的生产力低下,出栏1头肥猪至少增加分摊母猪成本100元,从而导致了猪场的经济效益不佳,甚至亏损。 纷繁复杂的疾病与各种不良因素长期侵扰母猪,致其健康水平低下,影响其生殖功能,从而表现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繁殖障碍综合征(SMEDI)[2],导致其生产力低下。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已成为制约国内养猪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中兽医药辨证论治的角度,对母猪及其引发的初生仔猪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1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表现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是母猪身体整体健康失衡的表现,其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以生殖系统病变与症候为主,同时伴有全身的临床或亚临床症候,还有对初生仔猪的不良影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及其防治.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及其防治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SRDS)是母猪的主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孕、流产、胚胎早期死亡、死产、木乃伊、畸形、弱仔及少仔等。 病因分为先天性、机能性、营养性、机械性和疾病性,其中以传染性疾病危害最大,常呈大面积的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导致大量的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新生仔猪死亡,给规模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先天性繁殖障碍: 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畸形妨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运行,阻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常见的生殖器官畸形有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囊肿、输卵管阻塞、缺乏子宫角、子宫颈闭锁、双子宫体、双子宫、双阴道,这些都是难以治疗的,只有在选育过程中进行淘汰,消除畸形基因。 二、机能性繁殖障碍: 1)卵巢发育不全:猪的正常卵巢重量为5克左右,发育不全的在3克以下,原因是脑垂体机能障碍,卵巢对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 2)卵巢囊肿:表现发情不规律,青年母猪占一半。 治疗:肌肉注射促黄体素200-500微克/次,注射1 4次。治疗到发情的间隔时间为22天,发情率一般为77.4%,受胎率可达70.2%。 3)持久黄体:母猪长期不发情,可用前列腺素使黄体消退,与性腺激素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方法:先用前列腺素3 5毫克肌肉注射,经3 5天后、阴部肿胀时再注射性腺激素1000单位,大多数在3 4天内发情,配种即可受胎。 4)卵泡发育障碍;包括卵泡机能减退、萎缩及硬化,在不发情母猪中有69%为卵泡发育障碍所引起。 治疗:可用性腺激素200 1000单位肌肉注射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 1000单位隔1 2 天做一次。 三、营养性繁殖障碍: 1)能量和蛋白质:高能量饲料使母猪过肥,尤其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导致肥胖性不育。 如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母猪瘦弱,则发情期向后推迟或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安静排卵或形成卵泡囊肿,配种前一周每天给母猪增加饲料,消化能为12兆焦/kg可获较高胚胎存活率。 2)维生素:VA、VB、VD、VE是母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严重缺乏会影响受胎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VA:缺乏会使母猪难于受胎、中途流产、产弱仔、盲胎、死胎和畸形胎。 VB1:缺乏时母猪屡配不孕,性机能紊乱、发情不正常、产弱仔。VB2缺乏时母猪泌乳减少,所产的仔猪易形成儒猪。VB6缺乏时母猪发情推迟。VB12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产仔少,易患恶性贫血症。VB3缺乏时运动失调、鹅步、肠炎、生殖及泌乳机能受损。 VD: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受胎率降低,易患产后瘫痪,表现流产、死胎、子宫脱,仔猪易患佝偻病。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最新资料推荐------------------------------------------------------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征,它表现在母猪不能正常的怀孕,即使怀孕也不能顺利的产仔。 有的母猪在不足月的情况下会产生流产的现象;有的仔猪在怀孕的初期就已经死在母猪的肚子里,生下来的时候,全身发黑,只有骨架和外皮,俗称木仍伊胎;有的仔猪虽然已经发育完整,却不能健康的活下来。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很多猪场都有发生,给农民朋友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与防治。 片花: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很多,一般可分为非传染性与传染性两类。 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生殖器官畸形、机能障碍以及饲养管理等因素所导致;传染性繁殖障碍则主要是传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螺旋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引起。 我们先来看看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有哪几种。 先天性繁殖障碍先天性繁殖障碍较为常见的是生殖器官畸形、发育不全,输卵管阻塞等等。 科学地选留后备母猪,对提高其生产、繁殖和性能,防止先 1 / 6

天性繁殖障碍有很大的好处。 选留后备母猪时,应询查后备母猪的父母代生产成绩,无遗传缺陷,同胎至少九头以上,仔猪初重 1. 21. 5 公斤,乳头多且排列整齐,体形好的仔猪留作后备母猪。 除了仔猪选留时要询查系谱以外,在其生长过程中还要多次选留。 70 天左右时,选择毛疏而光,皮红而润且富有弹性,背腰平直,肢体健壮整齐,乳头粗大而突出,阴户发育良好的小猪留种; 5 月龄左右,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不肥不瘦,能够如期发情配种的种猪留种。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也是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原因之一。 配种或分娩前后消毒不严格及产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死胎滞留等因素,都会造成子宫内膜发炎。 感染子宫炎后的母猪往往会因炎症推迟发情或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妊娠后发生胚胎死亡、流产等,最终淘汰。 在子宫内膜炎的发病中,胎衣不下是最常见的原因。 胎衣一般在胎儿产出后10-60分钟即可排出。 产后2-3小时内未排出胎衣,或者只排出一部分的现象叫胎衣不下。 饲养员在母猪生产完毕后,一定要检查胎衣的数目,胎衣的数量必须和所产仔猪数对起来。 如果胎衣长时间不下或下不全,可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

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四种病毒性疾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74341248.html, 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四种病毒性疾病 作者:岳振喜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9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和谈论了导致母猪繁殖性障碍的四种病毒性疾病,即猪伪狂犬病、非洲猪瘟、脑心肌炎、猪圆环病毒病,以上四种病毒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是可导致母猪发生流产。现简要介绍以上四种病毒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母猪;繁殖障碍;病毒;诊断;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3-0136-02 1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疾病,该病毒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净化,因此在这些净化地区不再会有猪伪狂犬病毒的危害。 1.1 临床症状 如果该病毒进入某个未感染的阴性繁殖群,通常会引起流产和呼吸道症状。处于妊娠期前1/3期的母猪会发生胎儿吸收,导致后期返情;处于妊娠后2/3期或者末期的母猪感染后,分娩时会产死胎、木乃伊胎或者弱仔率升高。一旦过了该病的急性感染期,一部分母猪会潜伏带毒并间断性排毒,此时很难观察到临床症状。 1.2 防控措施 目前没有针对猪伪狂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抗生素能预防二次感染。对于繁殖猪群进行疫苗免疫预防,预防效果较好。一旦猪确诊为伪狂犬病时,全部猪群应该使用基因缺失疫苗免疫,以减轻疾病的影响和减少病毒传播。若猪场位于猪伪狂犬病毒地方性流行地区,要对猪群进行常规免疫。 2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是家养猪和某些品种野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 2.1 临床症状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鉴别诊断表

1、猪伪狂犬病。本病除可以引起怀孕母猪流产和产死胎外,仔猪也容易发病,呈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下痢及特征性的神经病症,而猪细小病毒病只侵害妊娠母猪,其他猪则为隐性感染。 2.猪蓝耳病。本病感染猪群早期有类似流感的症状。除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产外,患病哺乳仔猪高度呼吸困难,一周内的新生仔猪死亡率很高,主要病变为细胞性间质性肺炎。公猪和肥育猪都有发热、厌食及呼吸困难症状。而猪细小病毒病几乎仅见母猪流产、早产、死产、木乃伊胎,其他猪为隐性感染。 3、猪瘟。怀孕母猪感染后,主要发生木乃伊胎和死产现象。死产胎儿呈现皮下水肿、腹水、头部和四肢畸形、皮肤和四肢点状出血、肺和小脑发育不全以及肝脏有坏死灶等病变,临床上需要采病料进行实验检查才能鉴别。 4、猪布氏杆菌病。一般发生在布氏杆菌流行地区,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死胎外,公猪可发生睾丸炎。采取血清做布氏杆菌病凝集试验,呈现阳性反应,且用抗生素治疗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5、猪衣原体病。本病常引起怀孕母猪流产及早产,这是与猪细小病毒相似之处,但猪场发生猪衣原体病时,常见小猪发生慢性肺炎、角膜结膜炎及多发性关节炎,公猪发生睾丸炎及附睾丸炎,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在细胞内可见到衣原体的包含体。 6、猪细小病毒病。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不同症状,在怀孕30-50天之间感染,主要是产木乃伊胎;怀孕50-60天感染时多出现死产;怀孕70天感染的母猪常出现流产症状。母猪在中后期受感染后也可经胎盘感染,此外,本病还可引起产仔瘦小,弱胎,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症状,对公猪的受精率或性欲没有明显影响,此外本病最明显的特点是多发生在初产及二产的母猪。 7、乙型脑炎。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等蚊蝇较多的季节,而且除表现母畜的繁殖障碍外,还可见脑炎的症状。

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

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 母猪因各种生理、先天和疾病等原因不能正常繁殖,称为繁殖障碍。在任何规模和饲养管理水平的猪场,都会存在一定比例的繁殖障碍猪,只是不同的猪场因管理水平的不同数量有所不同而已。 母猪繁殖障碍往往给猪场带有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造成养猪失败的主要原因,以下是对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传染性疾病和先天病除外)现象、成因、及处理方法进行阐述。 一、母猪生殖道炎症 母猪生殖道炎症在临床上是极为普遍的,其发病率在5~30%,甚至一些从未配种的青年母猪都会发病,是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的疾病之一。 生殖道炎症主要是阴道炎、子宫炎,一般以后者常见,可以是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而发病。 1、发病原因 母猪生殖道炎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母猪的体质差或营养不良导致过于消瘦,抵抗力差; ②母猪妊娠舍、产房、及周围环境卫生差,母猪粪便和仔猪下痢没有及时清扫、清洗和消毒; ③公猪有生殖器炎症,精液中有炎症分泌物,公猪的不洁交配及通过交配导致的交叉感染; ④人工授精各环节操作不符合卫生标准而感染; ⑤母猪难产时助产造成子宫、阴道黏膜损伤,以及在助产时消毒不严; ⑥产后胎衣不下,恶露没有及时排出; ⑦不良刺激如天气过热可能会使动物抵抗力下降造成阴道、子宫内源性病原体增殖。 2、临床症状 早期急性炎症时,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阴道排出暗红色、腥臭的分泌物,转为慢性后外阴常见灰白色或淡黄色脓样分泌物流出,尤其是在母猪侧卧爬起时腹压增加,分泌物易流出,有刺鼻的腥臭气味。外阴部及尾部常粘有污秽物;如发生子宫炎症会使母猪屡配不孕或早期妊娠中止。 3、预防措施 母猪阴道和子宫炎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得到控制: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103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 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20xx年我们引进了带有外种血缘的外种猪洋二元母猪,进行了优良品种推广,结果80%的猪场母猪普遍出现第一胎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高达20%,而母猪一般无临庆症状,对这情况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4月/1日/第007版 实用技术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河北威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SRDS)是母猪生产的主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孕、流产、胚胎早期死亡、死产、木乃伊、畸形、弱仔及少仔等。常呈大面积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导致大量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新生仔猪死亡,给规模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分为机能性、营养性、疾病性和霉菌毒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其中以传染性疾病危害最大。 机能性繁殖障碍 卵巢囊肿主要表现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临床上以卵泡囊肿较多见,该病可导致母猪不能排卵,以无规律的频繁发情和持续发情为主要特征。 持久黄体在发情周期或分娩后的卵巢中,黄体机能完成后,超过应消退的生理时限如25天仍不消退,称为持久黄体。有周期持久黄体和妊娠持久黄体,二者均可分泌大量的孕酮,抑制卵泡发育,使发情周期停止循环,引起母猪长期不发情。 卵泡发育障碍包括卵泡机能减退、萎缩与硬化。 营养性繁殖障碍 能量和蛋白质高能量饲料使母猪过肥,尤其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导致肥胖性不育。如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母猪瘦弱,则发情期向后推迟或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安静排卵或形成卵泡囊肿。 维生素V A缺乏会使母猪难于受胎、中途流产、产弱仔、盲胎、死胎和畸形胎;VB1缺乏时母猪屡配不孕,性机能紊乱,发情不正常、产弱仔;VB2缺乏时母猪泌乳减少,所产的仔猪易形成僵猪;VB6缺乏时母猪发情推迟;VB12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产仔少,易患恶性贫血症;VD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受胎率降低,易患产后瘫痪,表现流产、死胎、子宫脱,仔猪易患佝偻病;VE缺乏时会使生殖道上皮角质化,母猪不易受胎,易流产。对公猪扰乱精子形成过程,严重时精液中无精子。 疾病性繁殖障碍 细小病毒病母猪在怀孕期的前30天~40天最易感染,怀孕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产木乃伊、产后久配不孕等。其他猪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变主要在胎儿,可见感染胎儿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钩端旋转体病该病能引起胎儿死亡、流产和降低仔猪存活率。该病的潜伏期是12周,在怀孕第一个月感染,胎儿一般不受影响。第二个月感染,引起胎儿死亡、木乃伊或流产。第三个月感染引起流产、产弱仔。 乙型脑炎猪只感染乙脑时,临诊上几乎没有脑炎症状的病例,妊娠母猪突然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和弱胎,母猪无明显异常表现,同胎也见正产胎儿。 非典型猪瘟猪体免疫力下降,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常引起繁殖障碍。妊娠10天感染,胚胎死亡和吸收,母猪产仔头数少或返情。妊娠10天~50天感染,死胎多。产前一周感染不影响仔猪存活,但影响发育。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两周或一个月免疫猪瘟疫苗,剂量两头份即可预防非典型猪瘟的发生。 子宫感染可发生在产仔前后,尤其是母猪发生流产以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几乎不可避免,因而经常导致流产后的母猪发情正常,但屡配不孕。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802 (报告范本系列)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 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20xx年我们引进了带有外种血缘的外种猪洋二元母猪,进行了优良品种推广,结果80%的猪场母猪普遍出现第一胎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高达20%,而母猪一般无临庆症状,对这情况我们凝似是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故进行了血清调查。共采血抽样237份,分离血清212

份,并对分得的212份血清全部进行蓝耳病(PRRS)检测,其中阳性80份,阳性率37.7%;对其中的160份血清进行了伪狂犬(PR)检测,160份进行了猪瘟(HC)检测,160份血清进行了细小病毒(PPV)检测。结果表明:一十三个猪场均有以上母猪繁殖障碍病存在。由此可见:母猪繁殖障碍病在我县外种猪场已普遍存在。 关键词: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调查;血清学;检测 As hog farms have increased in both size and efficiency,so have hog disease types,In rencent yesrs,the problem has been especially serious among breeding sows,where disease has increased inferticity and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g breeding industry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防治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防治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为母猪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孕、流产、胚胎早期死亡、死产、胎儿干尸化、畸形、弱仔及少仔等。其病因主要有先天性、机能性、营养性和疾病性等,尤以感染性疾病最大,常呈大面积的地方性或流行性感染,导致大量的妊娠母猪流产、死产、新生仔猪死亡,从而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先天性繁殖障碍猪的生殖器官畸形较常见,在非育种猪群中占较大比例。先天性繁殖障碍除阴瓣发育过度可手术治愈外,其余的病症用一般常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只有用现代育种手段才有效,在品种或品系繁育过程中严格选留淘汰制度,消除致畸基因。 技能性繁殖障碍包括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囊肿、持久卵黄和卵泡发育障碍4种类型。卵巢发育不全的母猪生殖道因缺乏雌激素的刺激而处于幼稚型。它与季节性乏情期的卵巢有不同直径的卵泡,而卵巢发育不全者则无。卵巢囊肿分为3类。单泡性囊肿表现卵巢上有1~2个囊肿卵泡,其大小直径2~3cm,是正常卵泡的2~3倍,一般有卵泡闭锁引起;多泡性大型囊肿表现两侧卵巢如拳头大,一个卵巢平均有5~6个大的卵泡,直径2~5cm。多数猪不发情;患猪发情不规则,但发情症状强烈。卵巢囊肿的发病率高,为18.50%~37.30%,治疗可肌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200~500mg/次,1~4次即可,治疗到发情时间为22d,发情率为77.40%,受胎率达70.20%;可肌注孕铜(P4)15~25ml。具有特久黄体的母猪长期不发情,因它分泌P4抑制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治疗可用F2a象前列腺素,能迅速地使黄体消退与孕马血清促腺激素联用时效果更佳,即先用F2a型前列腺素3~5mg肌注,3~5日依部肿胀时,注射孕马血清促性激素1 000单位,大多数在3~4日内发情,此时配种易受胎,产仔数也多。 卵泡发育障碍包括卵巢机能减退、萎缩及硬化。不发情母猪中有69.60%为卵泡发育障碍所致。可用促卵泡素50~100单位肌注,每日或隔日1次,连用2~3次;或绒毛膜促腺激素500~1 000带为肌注,隔1~2d重复1次;或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00~1 000单位肌注或皮下注射,连日或隔日1次,连用2次。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750~1 000单位可获得满意效果,同时注射孕马性腺激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单位效果更佳,受胎率达80.70%。三合维生素(A、D、E)5~7ml,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10单位/kg体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单位治疗患猪,发情率为91.20%,第1情期受胎率达83.90%。未患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但屡配不孕的猪,打庆大霉素注射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200mg,6~18h配种,受胎率为48.20%,表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对诱导排卵和黄体形成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屡配不孕猪的受胎率。 营养性繁殖障碍高能量日粮能使母体过肥,导致肥胖性不育。能量和单白质供给不足,则母猪瘦弱,初情期推迟,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安静排卵或形成卵泡囊肿。配种前1周每天给母猪2.50kg饲料(消化能12兆焦/kg),可获得最高排卵率;怀孕后第1周限饲为1.50kg/d,能获得最高胚胎存活率。维生素需求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断及防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特征 ●后备母猪8~10月龄不发情或经产母猪断奶后长时间乏情; ●母猪发情但屡配不孕; ●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弱仔; ●母猪产后无乳等。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原因 ●非传染性因素: ●饲养管理不当; ●环境因素; ●饲料营养因素; ●生殖器官感染; ●遗传因素。 ●传染性因素: ●猪伪狂犬病; ●细小病毒感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乙型脑炎; ●猪瘟; ●布鲁氏菌病; ●衣原体病; ●弓形体病。 猪伪狂犬病 ●病原: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亚科;病毒只有l个血清型,但毒株间存在差 异。 ●美国发现有个别流行区毒株的毒力有所增强,以往只能导致乳猪和幼猪死亡,而现 在也能引起成猪死亡。 ●本病在我国广泛存在,给养猪业带来严重威胁。 流行特点 ●许多研究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和鼠有关,所以猪也是本病毒主要寄 主。 ●本病传播途径除接触感染外,亦可经皮肤伤口感染;猪配种时可传播本病;病猪的 鼻分泌物中含有病毒,也可以由空气传播。 ●哺乳母猪感染本病6~7d后,乳中便有病毒,乳猪因吃了带病毒的乳而感染本病。 ●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断乳后仔猪发病较少。妊娠母猪感染本 病毒,可侵入子宫内感染胎儿。 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主要发热、呕吐、下痢、鸣叫;有的猪眼球上翻,呼吸困难;并出现明显 神经症状,如震颤,共济失调,发抖,间隙麻痹,作前进或后退转动,倒地时四肢划动;常见仔猪昏睡,触摸时肌肉抽搐,最后因衰竭死亡。部分耐过猪常有后遗症,如偏瘫或发育受阻。

●妊娠母猪表现咳嗽、发热,接着发生流产,或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产下的弱 仔猪出现呕吐和腹泻,运动失调,痉挛,角弓反张,通常在24~36h死亡。还有种猪表现不育症,母猪返情率高、屡配不孕。 ●种公猪睾丸肿胀或萎缩,丧失性欲。 病理变化 ●病仔猪剖检可见肝、脾有散在坏死点;有神经症状仔猪,则表现为脑膜明显充血, 出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 ●流产胎儿的皮肤有出血点;脑、肾脏、心肌出血;肝、脾有灰白色坏死灶。 猪细小病毒病 ●病原: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病毒具有血凝性,能凝集人、猴、豚鼠、小鼠和鸡的 红细胞。病毒毒力有强、弱之分,强毒株能通过胎盘感染使胎儿死亡;弱毒株不能经胎盘感染胎儿,往往被选用作疫苗株。 ●本病在我国许多养殖场普遍存在。 流行特点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特别是初产母猪受感染较多。 ●本病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因此在本病发生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出现母 猪繁殖失败。 ●本病除经交配、人工授精或胎盘感染以外,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环境经呼吸道 和消化道感染。有些具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能终身带毒和排毒。 临床症状 ●母猪不同孕期感染,所表现繁殖障碍的症状不同。在怀孕30~50d感染时,主要产 木乃伊胎;怀孕50~60d,多出现死产;怀孕70d常出现流产;怀孕70d以后感染,母猪多能正常生产,但是仔猪常带有病毒,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若怀孕早期胚胎受感染而死亡后,被母体迅速吸收能有效地清除子宫内的传染源。 但有些母猪发情不正常或久配不上,最终造成不育症。 ●对公猪的精液或性欲没有太大影响。 病理变化 ●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度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 ●感染的胎儿表现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生长不良,可见胎儿充血、出血、水肿、体 腔积液及组织坏死等病变。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本病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猪,而肥育猪发病温和。 ●公猪在感染后3~43d精液中均能分离到病毒。 ●本病可水平和垂直传播。怀孕中后期的母猪和胎儿对PRRSV最易感染。 ●猪场卫生条件差、气候恶劣、饲养密度大,可促进本病流行。 ● ●母猪:发热、精神倦怠、厌食。妊娠母猪后期发生早产、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 及弱仔,有的出现产后奶量下降或无乳;少数猪耳部发紫,有的母猪出现四肢麻痹性神经症状。 ●仔猪:早产仔猪在生后即死亡或几天内死亡,病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 肢麻痹,共济失调,咳嗽、打喷嚏,昏睡,有的仔猪耳部发紫。2~28日龄感染症

母猪繁殖障碍的处理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的处理措施 概述:母猪繁殖障碍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也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母猪非传染性不孕症主要包括青年母猪初情期迟缓、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不受孕、发情微弱以及卵巢囊肿。 母猪繁殖障碍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也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母猪非传染性不孕症主要包括青年母猪初情期迟缓、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不受孕、发情微弱以及卵巢囊肿。 初情期迟缓:生长发育正常的大型后备母猪,若达7月龄后仍未见发情的,即可视为初情期迟缓。 原因: 1、卵巢发育不全:多发于长期患慢性消化系统病、慢性呼吸系统病、寄生虫病的小母猪。由于卵巢发育不全,使得卵巢内没有大的卵泡发育以致不能分泌足够的激素引起发情。对患猪剖检观察时可发现卵巢小而没有弹性,表面光滑没有凹凸形状。即使有卵泡发育也形如米粒,发育不到大豆粒大小,也找不到以往曾经发过情、排过卵的痕迹。 2、异性刺激不够:猪的初情期早晚除遗传因素决定外,同时与后备母猪开始接触公猪的时间有关系。有实验证明,当小母猪达160—180日龄时,用性成熟的公猪进行直接刺激,可以初情期提前约30天。同时证明,公猪与母猪每天接触1—2小时产生的刺激效果与公猪和母猪持续接触产生的效果一样,用不同公猪多次刺激比用同一头公猪多次刺激效果好。

3、饲养管理不当:后备母猪在培育期间由于营养水平过低或过高,造成母猪体况过瘦或过肥都会影响其性成熟的正常到来。有些体况虽为正常,但在前期饲养中,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生物素等养分,性腺发育受到抑制,性成熟会延期到来。再者,每圈饲养4—6头为宜,单圈饲养1头对母猪的发情有不利影响。过分拥挤及频繁打斗可导致初情期延迟。 4、安静发情:个别青年母猪已经达到性成熟年龄,体内卵巢活动及卵泡发育也正常,却迟迟不表现发情症状或在公猪存在时不表现站立反射。这种现象叫安静发情或微弱发情。 微弱发情可采取一定措施,母猪可以受孕。这种情况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引进猪种及培育猪种,发情表现不明显,尤其后备母猪。 防治:对发情迟缓的母猪,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1、营养调控:体况瘦弱的母猪应加强营养,短期优饲,补喂优质青绿饲料,使其尽快达到7—8成膘;对过肥母猪实行限饲,多运动少给料,直到恢复种用体况。 2、管理措施:对母猪进行调圈处理。公猪刺激。过肥母猪进行饥饿处理,与以前饲料减半。

母猪繁殖技术

母猪繁殖技术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是母猪的主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孕、流产、胚胎早期死亡、木乃伊、畸形、弱仔及少仔等。 病因分为先天性、机能性、营养性、机械性和疾病性,其中以传染性疾病危害最大,常呈大面积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导致大量的妊娠母猪流产和新生仔猪死亡,给规模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先天性繁殖障碍 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畸形,妨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运行,阻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常见的生殖器官畸形有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囊肿、输卵管阻塞、缺乏子宫角、子宫颈闭锁、双子宫体、双子宫和双阴道,这些都是难以治疗的,只能在选育过程中进行淘汰。 机能性繁殖障碍 卵巢发育不全猪的正常卵巢重量为5克左右,发育不全的在3克以下,原因是脑垂体机能障碍,卵巢对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 卵巢囊肿表现发情不规律,青年母猪占一半。 治疗:肌肉注射促黄体素200微克/次~500微克/次,注射1次~4次。治疗到发情的间隔时间为22天,发情率一般为77.4%,受胎率可达70.2%。 持久黄体母猪长期不发情,可用前列腺素使黄体消退,与性腺激素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治疗:先用前列腺素3毫克~5毫克肌肉注射,经3天~5天后阴部肿胀时再注射性腺激素1000单位,大多数在3天~4天内发情,配种即可受胎。 卵泡发育障碍包括卵泡机能减退、萎缩及硬化,不发情母猪中有69%为卵泡发育障碍所引起。 治疗:可用性腺激素200单位~1000单位肌肉注射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单位~1000单位,隔1天~2天注射一次。 营养性繁殖障碍 能量和蛋白质高能量饲料使母猪过肥,尤其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导致肥胖性不育。如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母猪瘦弱,则发情期向后推迟或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形成卵泡囊肿,配种前一周每天给母猪增加饲料,消化能为12兆焦/kg可获较高胚胎存活率。 维生素V A、VB、VD、VE是母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严重缺乏会影响受胎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V A:缺乏会使母猪难以受胎,中途流产,产弱仔、盲胎、死胎和畸形胎。 VB1:缺乏时母猪屡配不孕,性机能紊乱,发情不正常,产弱仔。 VB2:缺乏时母猪泌乳减少,所产的仔猪易形成僵猪。 VB6:缺乏时母猪发情推迟。 VB12: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产仔少,易患恶性贫血症。 VB3:缺乏时运动失调、鹅步、肠炎、生殖及泌乳机能受损。 VD: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受胎率降低,易患产后瘫痪,表现流产、死胎、子宫脱垂,仔猪易患佝偻病。 VE:缺乏时会使生殖道上皮角质化,母猪不易受胎,易流产。对公猪扰乱精子形成过程,严重时精液中无精子。据资料报道:在母猪日粮中添加V A、VD、VE可明显缩短从断奶到发情的时间,提高受胎率。 机械性繁殖障碍 主要是母猪受外伤引起胎儿死亡。 疾病性繁殖障碍 下列疾病会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 细小病毒病主要特征取决于在哪个阶段感染该病毒。感染后母猪可能再发情,或既不发情,也不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56844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 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 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20xx年我们引进了带有外种血缘的外种猪洋二元母猪,进行了优良品种推广,结果80%的猪场母猪普遍出现第一胎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高达20%,而母猪一般无临庆症状,对这情况我们凝似是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故进行了血清调查。共采血抽样237份,分离血清212

份,并对分得的212份血清全部进行蓝耳病(PRRS)检测,其中阳性80份,阳性率37.7%;对其中的160份血清进行了伪狂犬(PR)检测,160份进行了猪瘟(HC)检测,160份血清进行了细小病毒(PPV)检测。结果表明:一十三个猪场均有以上母猪繁殖障碍病存在。由此可见:母猪繁殖障碍病在我县外种猪场已普遍存在。 关键词: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调查;血清学;检测 As hog farms have increased in both size and efficiency,so have hog disease types,In rencent yesrs,the problem has been especially serious among breeding sows,where disease has increased inferticity and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g breeding industry

猪的常见繁殖障碍类疾病

猪的常见繁殖障碍类疾病 (一)母猪的病毒性繁殖障碍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以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出无活力的弱仔、畸形儿、少仔和公母猪的不育症为其主要特征。引起该病的原因比较多,下面仅从病毒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概述 能够引起母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病主要有蓝耳病,细小病毒,伪狂犬,乙型脑炎等,这些病但从临床症状他们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有比较分析,总结经验,通过实验室手段才可以区分,确诊,达到治疗,预防的目的! 二.分述 一)蓝耳病 【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此病俗称“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新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感染猪厌食、体温升高(40--41℃),妊娠期发生早产,妊娠晚期流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该病无肉眼可见特征性病理变化,确认一般依靠采用猪肺泡巨噬细胞或传代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也可用过氧化物酶试验,elisa试验和血清中和试验检测抗体。 【预防治疗】加强猪群卫生消毒,加强与外界隔离,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对购入猪严格检疫和隔离是杜绝该病发生的重要措

施。在国外已有疫苗应用,灭活苗免疫母猪一年两次,每次间隔21天,弱毒苗仅限3--18周龄仔猪应用。我国哈兽研已研制出灭活苗,效果与国外相同,目前正在某些地区中试。该病属于群发病,流行地区要采取早期同步断乳,在仔猪感染前异地隔离饲养,切断从成猪到仔猪的传播途径。猪群暴发该病后须采取相应的支持性治疗。此外还应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猪舍卫生条件,提高日粮中的维生 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饲喂高能量饲料,保持舍内空气流通和注意保温。 二)细小病毒 【病原】猪细小病毒病该病由猪细小病毒引起,其特征是孕猪在怀孕前期受到感染时,引起流产、死产、胚胎死亡、木乃伊化胎儿。 【临床症状】在怀孕30--50天感染猪主要产木乃伊化胎儿。50--60天感染多出现死产。怀孕70天感染出现流产症状。而怀孕70天后感染的母猪多正常产仔,但这些仔猪常常有抗体或病毒。此外产弱仔、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都是该病的临床症状。肉眼可见病变,母猪子宫内膜有炎症,胚盘有融化现象,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现象等。病毒分离和利用血清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检测抗体都可诊断细小病毒感染猪。【预防治疗】对于未感染的猪场,应杜绝引进带毒猪,严格对公猪精液进行检查,阴性猪可使用。初产母猪一般在9 月龄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