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话说长江》解说词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8
《话说长江》解说词(24)走向大海《话说长江》解说词(24)走向大海“一叶飘摇扬子江,白云尽处是苏洋”,这是南宋文天祥写的两句诗,所谓苏洋就是指的长江口的江面。
七百年过去了,长江口还是这样水天一色,烟波浩渺。
我们离开黄浦江来到长江口。
哎呀,长江的胸怀如此开阔,长江的气量如此宏广。
有时候长江口的景色会让人产生一种奇特的幻觉,好像朵朵白云在水里漂浮流动,而条条船儿在天上竞渡、远航。
好,让我们先从上海说起吧。
上海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上海港,但是没有黄浦江,也就没有近代的、现代的上海港。
黄浦江上停泊着这么多的轮船,它们就像一幢幢别墅,又好比一座座厂房。
可在这些建筑群里竟然没有一座高楼大厦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黄浦江的出口是长江,长江口呢堆积了横七竖八的明洲和暗沙,大轮船被它们挡住了进出的航道,哪还能进得了黄浦江呢。
是啊,这不奇怪。
当1200多年前,杜甫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时候,别说没有上海这个城市恐怕也没有黄浦江。
据记载,那时候,上海还在海里呢。
正是长江从上游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泥沙,在古代长江口沉淀堆积才使上海这块土地从大海里冒了出来,但是长江孕育土地的能力并没有因此而衰竭而休止。
喏,这里是黄浦江和长江的汇合处名叫吴淞口,吴淞口外就是极目皆水,水外围天的长江。
长江每年从上游夹带着大约5亿吨泥沙奔向东海,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跑到长江口内外就停止不前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把长江和黄河做个比较吧。
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流入太平洋,可它们在中下游的水面落差相距甚远。
黄河从郑州到入海口600公里落差是92米,长江从武汉到入海口1200公里,落差只有12米。
这样以来海潮对长江水流的顶托作用就比黄河大得多了,以至于远在600公里之外的安徽境内还能感觉到它的影响。
这样以来,长江下游尤其是长江的河口段水流的速度就大大的降了下来,因此大里的泥沙入不了海,就在江水和海潮、淡水和咸水互相推来推去、进行着旷日持久拉锯战的地段沉淀了下。
话说长江第一部以“真切”为标准的纪录片“我们是运气不错,让我们赶上了,换别人也会有反响,因为那时候的大环境比较好。
‘文革’一结束,老看样板戏,说教的节目一结束,大家憋坏了,空气那么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整个社会活跃起来,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增加,等于一个人又饿又渴,饥寒交迫还干渴,突然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春风甘露,整个社会背景给《话说长江》提供了机会。
”主笔◎王小峰1976年,中国结束了长达10年的动乱,国家的政治、经济全面回到了正常轨道,人民也面临精神重建。
70年代末期,中国宣布改革开放,从“文革”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开始憧憬着未来,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人在80年代不仅心里充满重塑国家的愿望,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人性的自由。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阐述了80年代的主要任务,其中一条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这个目标,在当时就是中国未来美好的蓝图。
在过去十几年间人性世界坍塌得太多,当人们慢慢走向未来,发现内心充满了迷惘,一方面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另一方面,在这种憧憬中找不到新的方向,世界变化之快,让人应接不暇。
于是就有了“人生观大讨论”。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这是发表在1980年5月《中国青年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这封看似平常的来信,在当时的中国青年当中激起波澜,因为当年每个中国人可能都面临“潘晓”这样的人生疑问。
因此,在那个阶段,任何体现国家强大的事件都可能变成全民性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
在这一点,体育最为明显:198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世乒赛全部冠军;中国足球队在北京战胜科威特队后大学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女排精神”激励了一代人。
直到中国在亚运会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和在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每一次胜利对中国人来说都那么重要,因为这里面不仅包含着强盛的意义,还有一种被世界认可的愿望。
那时候的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是希望国家富强。
话说长江解说词优缺点篇一:【话说长江】全版解说词【话说长江】解说词话说长江解说词目录第一回源远流长第二回巨川之源第三回金沙的江第四回四川盆地第五回岷江秀色第六回成都漫步第七回峨眉凌云第八回从宜宾到重庆第九回大足石刻第十回川江两岸第十一回壮丽的三峡第十二回长江第一坝第十三回荆江览古第十四回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第十五回从武赤壁到文赤壁第十六回庐山独秀第十七回瓷都景德镇第十八回佛教圣地九华山第十九回飞红滴翠记黄山第二十回古城南京第二十一回历史名城扬州漫话第二十二回镇江三山第二十三回太湖平原第二十四回黄浦江畔第二十五回走向大海第一回:源远流长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
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
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
它从西到东,流淌在中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一点。
CCTV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解说词第二集重上江源晴朗的天空下,唐古拉山脉以超过20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连成南北50多千米,东西20多千米的雪山群,绵延成一座令人敬畏的庞大身躯。
各拉丹冬,东经91度07分,北纬33度29分。
就从它落下的那一瞬间,这一滴水便开始了一条大江的万里行程。
这滴水就在青藏高原的冰雪中,就在各拉丹冬的冰川里。
正是以这一滴水为起点,我们开始了追溯6380千米长江的身世。
2004年8月1日,《再说长江》摄制组踏上前往长江的源头之路。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探源行动开始了,时间是2004年的8月,从长江第一镇出发。
我们向着峰峰相连的雪山深处走去,奔向江源那圣洁的一滴水。
壮观的探源之旅,正将记录时代变迁的视角投向大江的源头。
沱沱河,海拔4820米。
为了一探大江的源流,中国人在万里长江沿线,努力探索了至少2000多年。
直到大约300年前,才终于有人攀上了青藏高原,望到了现在的江源地带。
但只见河网交错,蜿蜒直到天边,至于源头何在,却依然是千古悬疑。
1978年1月13日,中国向全世界发布:长江源头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因此比原先的地理资料又多了500千米,成为6380千米……一个月以后,美联社报道:“中国长江取代了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河流。
”1976年,中国科学考察队第一次进入长江源地区。
1976年的8月25日,28位专家组成的江源考察队,经过51天的跋涉,突破冰雪的阻隔,走进了长江源头。
一条世界大江的身世,终于水落石出。
那绝不是锦上添花的一回,而是石破天惊的一举——拥有这条大江的中国,总算打破了千古的悬疑,弥补了历史的遗憾,为全人类理清了长江——这条世界第三大河的头绪。
追念着前辈的壮举,悬念着源头的无限风光,我们向着各拉丹冬雪山挺进。
没有人知道,我们能否成功,也没有人知道,谁能坚持到最后。
不过,人人都向往着去捧起江源的那一滴水。
小唐古拉山口,海拔5100米。
《话说长江》第25集《走向大海》“长江,伟大的长江,你的浩瀚而甜蜜的乳汁,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长江,伟大的长江,你流经神圣的中华大地,你多少次奔流在中华儿女的心上。
”中央电视台高峰《闯江湖》‚我觉得,你已经启动弱到再也不能够的程度。
你心脏的搏动的声音,细微到听诊器所力不能及的地步。
见到你,我总想美美的哭一场。
你这土窑洞,你这老黄牛,你这吝啬的土地,你这苦涩的井水。
你这简单的一系列生命形成,在这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存活了多久?你还准备照此存活多久呢?‛《望长城》‚居庐仓,静悄悄地消失了。
一代人悲壮的努力,被风轻轻地抹去、带走。
‛《失落的文明》‚在罗马城的中心,有座人间地狱——一个剧场展示了罗马帝国征服世界的阴暗的一面。
‛——《罗马:最后的帝国》‚在这里……现在……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永恒。
‛——《埃及:对永生的追求》‚一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很快就把他们的小岛炸沉了,把所有他们的生命印记都埋葬了。
可仍然留下了记忆——灰尘中的足迹,等待人们去发现。
‛——《爱琴:亚特兰蒂斯的遗产》《天驹》‚坦荡的大自然啊,质朴的大自然,你涵盖了广袤的大地,你容纳着漫长的时间,你沐浴过无数阴晴雨雪,你经历过遥远的沧海桑田——粗犷的大自然啊,细腻的大自然,你造化出万千端绪,你飘忽着美妙疑团,你孕育了多少彩色的生命,你迎送过无数季节的乔迁。
只有你的胸怀才这样恢弘,容得下:‚纵横寰宇八万里,洪荒上下五千年。
‚《漓江水》‚有时她是这样的娴熟而宁静,用那委婉的柔波,梳理着碧绿的长发;有时她又是那样的活泼而开朗,有意在炫耀着那孔雀开屏似的衣裳。
‛《西藏的诱惑》‚像旭日诱惑晨曦,像星星诱惑黎明。
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强烈,那样不可遏止。
对具有献身精神的艺术家来说,像蓝天诱惑雄鹰,像山野诱惑春风,像草原诱惑骏马。
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巨大,那样难以摆脱,对敢于追寻的艺术家来说,像大海诱惑江河。
‛《江南》‚这是一幅宁静的画卷画的是‘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一行彩色的诗句写的是‘杏花春雨江南’江南是一年年可以开花的莲藕江南是一代代仍旧吐死的春蚕江南是一组文化的瓦片经历过新风细雨江南,是一座历史的石桥构筑在古今之间……’。
纪录片《话说长江》解说词[管理资料] 《话说长江》解说词《话说长江》解说词第一回--------------------------------------------------------------------------------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处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
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的奔向太平洋。
长江已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但是他依旧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想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那么,长江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究竟如何呢, 我们准备从长江的源头开始,顺流而下,逐段介绍长江的千姿百态以及长江流域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古往今来的变迁发展。
在这第一回里,我们打算对长江的总体形象和长江的身世做一个粗略的介绍,是大家对长江有一个大概印象。
我们更热切地希望朋友们看完了这套节目后,能够激起一腔美化中华大地的热血——有如长江之水,惊涛拍岸~那么有多好啊。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
它由西到东,流淌在祖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
在以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
从长度来讲,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
最后注入东海。
长江接纳了7百多条支流。
它们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
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是黄河流域面积的两倍半。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很多叫法。
话说长江解说词朗诵的理解体会和感受
这个话说长江解说词,能够让我们体会到长江奔腾不息,有一种惊涛的气势,气伟磅礴的力量,使人望而生畏。
它千变万化,一会水波如镜,一会巨浪翻腾,惊涛盖世。
气势非凡。
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我们付出了许多,如今人们滥伐树木,导致大地沙漠化,游客向长江里仍杂物,使河水浑浊不堪,我们不仅没有报答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反而这样的破坏,这样下去会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糟糕。
解说词将历史翻天覆地的变化比作川剧中的变脸。
这一比喻既形象地展示了沧海桑田的改变,又将当地的人文内涵孕育其中,既准确又诙谐,既浓厚又通俗,值得借鉴。
CCTV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解说词第三十集时速上海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所有的因果关系,都融化在新天地缤纷的光影中。
上海是位于长江最下游的百年都市,也是中国最早设立海关的城市之一。
在海关大楼工作的魏云寺,每周的二、四、六,都要爬上楼顶给大钟上弦,从1993年至今从没有间断过。
魏云寺听他的师傅说,过去给大钟上弦全靠人工,每次要三四个人用手柄把重达两吨的钟锤绞起来,20世纪50年代改装马达以后,一个人操作就可以了。
海关大楼一直是上海外滩的标志性建筑,海关大楼的钟声,从第一次敲响到现在,已经110多年了。
钟声伴随着上海人一个多世纪的生活和这座城市的变迁,黄浦江边那些被喻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楼群,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海关钟声里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有段珍贵的胶片让我们看到了在世界电影诞生3年之后1898年的外滩,它是由发明了电影放映机的美国人爱迪生的公司拍摄的。
最早的江海北关建于1857年,1893年竣工的第二代江海北关大楼由英国人设计,已经带有钟楼。
1927年,国民政府建造了第三代海关大楼,花2000两白银在英国制作的大钟是当时的亚洲第一钟,它的分针长3.6米,4个钟面直径达5.3米。
1949年以后,海关大楼仍然是上海海关的办公地点。
虽然大楼依旧,楼顶的大钟却几经变故。
当年大楼建好的时候,报时的前奏曲是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钟声”,文革期间,钟面改成向日葵,前奏曲也换成“东方红”。
在20年前《话说长江》拍摄的镜头里,晨练的老人伴着钟声的节拍,动作整齐而缓慢,他们相近的着装使外滩看上去一片蓝灰色调,只有穿红色运动衣的女孩格外醒目。
1984年,报时的前奏曲改回英国曲子,钟面也恢复原貌。
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前奏曲再一次换成“东方红”。
几度更替的钟声里,外滩建筑的功能也在转换。
1923年建成的英国汇丰银行大楼与海关大楼相邻。
1955年上海市政府迁入这里,外滩开始成为上海的政治中心。
CCTV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解说词第十二集行走江上……这一年的统计表明:长江已经是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内河。
千百年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万里长江总能以无穷的能量源源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新的财富和新的机遇。
黄浦江边上的十六铺码头,有着140多年的历史。
在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一座大都市的巨变后,它将在2008年被改建成世界一流的水上旅游中心。
在上海人的心目中,十六铺码头是一个标志,它伴随着这个大城市迈出了每一步。
100多年前,十六铺码头停泊着内河帆船和远洋货轮,这里成了来往于海外和长江流域的货物集散地。
贸易把人们聚拢在十六铺周围,这里也就成了长江上最繁华的港口。
从那时起,黄浦江开始远近闻名,这条贯通上海的河流,正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
沿着长江驶向上游,在它和嘉陵江交汇的地方就是重庆。
3000多年前,有人从两江交汇处上岸生活,慢慢的这里出现了一个城镇,这就是最早的重庆城。
逐渐,人们上岸的地方形成了长江上游最大的码头——朝天门。
一直以来,这座码头成就了重庆的繁华,更成了长江上这座山城的标志。
从这里到上海的2399千米水路,就是人们行走在长江上的一条主要航道。
百岁老人莫家瑞,是长江上最大的航运机构——长江航运集团公司的老船长。
100岁,这个几乎见证了近代长江航运全部历史的年龄,让莫船长格外受到尊重。
莫家瑞100岁生日这一天,长江航运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锡汉、重庆分公司总船长王嘉陵和长江上的许多船员、船长都给这位老人带来了祝福。
莫家瑞船长100岁的时候,蓄水后的三峡工程已经让他一生行船的川江变得十分平缓。
川江,是指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全长1030千米的长江上游河段,也是出入四川盆地,沟通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唯一的水上通道。
“蜀道难”,难在陆路,更难在水路。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跑川江的船工称为“老鬼”,他们是与死神相伴的人。
在水深、流急、礁石多、航道弯曲的川江里培养一名优秀的船长,竟然需要10年的时间。
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1—25集)
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是中央电视台80年代最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也是中国纪录片的高峰。
虹云和陈铎两位老艺术家绘声绘色的解说。
浓笔重彩、翰墨华章的解说词,长江两岸的旖旎风光,以及长江从古到今的传奇故事……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长江之歌》,教人回肠荡气。
《话说长江》第一集源远流长《话说长江》第二集巨川之源《话说长江》第三集金沙的江《话说长江》第四集四川盆地《话说长江》第五集岷江秀色《话说长江》第六集成都漫步《话说长江》第七集峨眉凌云《话说长江》第八集从宜宾到重庆《话说长江》第九集大足石刻《话说长江》第十集川江两岸《话说长江》第十一集壮丽的三峡《话说长江》第十二集长江第一坝《话说长江》第十三集荆江览古《话说长江》第十四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话说长江》第十五集从武赤壁到文赤壁《话说长江》第十六集庐山独秀《话说长江》第十七集瓷都景德镇《话说长江》第十八集佛教圣地九华山《话说长江》第十九集飞红滴翠记黄山《话说长江》第二十集古城南京
《话说长江》第二十一集漫话扬州《话说长江》第二十二集镇江三山《话说长江》第二十三集太湖平原《话说长江》第二十四集黄浦江畔
《话说长江》第二十五集走向大海。
说长江解说词全集《话说长江》解说词时间:2011-11-25《话说长江》解说词(1)源远流长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
是啊!多么美呀,这也是长江!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那么,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
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
它从西到东,流淌在中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一点。
在从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
从长度来讲,除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以外,长江就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长江的支流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
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许多叫法。
起初,就叫江;后来叫大江。
如今的规范叫法是这样的:从源头到楚玛尔河口,叫沱沱河;从楚玛尔河口到玉树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从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宾,叫金沙江;从宜宾直到入海口,叫长江;长江的干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
从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从湖口到崇明岛东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
长江拥有700多条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7条主要支流的年流水量都分别超过了黄河。
长江接纳了这么多的支流,还把我国四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串联了起来。
犹如长藤接瓜,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
CCTV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解说词第十七集坝梦千秋今天,这里成了人与大自然亲密对话的杰作,长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壮美。
但在20年前,这里还是荒江急流,满山野石。
有人说,三峡工程是考验当代中国人智慧和实力的工程。
还有人说,中国人根本不可能建起三峡工程。
1981年1月3日,寒风凛冽。
这一天,中国人第一次截断了浩浩大江。
就在三峡南津关外的葛洲坝工地,人们一大早都赶来争睹盛况。
当时又有多少人想到,这座大坝,只是另一部更加宏伟交响曲的前奏。
20年后,船过葛洲坝,进入西陵峡。
在这个千百年来以险滩暗礁著称的峡谷中段,又一个截断万古江流的宏大乐章,已经响起。
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那座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坝的葛洲坝,20多年前的落成,就是为这个旷世工程预留下的伏笔,它验证了中国大型水利工程关键技术的条件和能力,让中国人有了足够的胆识,去跨出这重大的一步。
今天,三峡工程2000多米长的大坝全线贯通。
伴随着当今世界第一大坝的日夜成长,千万年来奔流不息的大江开始有了未曾有过的改变。
2004年的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持续袭击长江上游,洪水在中游最险要的荆江河段一度逼近警戒水位。
与此同时,在三峡右岸工地上,工人们正冒雨进行大坝钢骨结构的焊接。
根据预报,未来几天,一波接近1998年最高洪峰流量的特大洪水,即将通过三峡大坝。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水,还在施工中的三峡大坝能够从容应对吗?这是三峡大坝下游4千米的黄陵庙。
1870年,一场大水,使得两湖平原一片汪洋,洪水泛滥面积达30000多平方千米,千百万人惨遭灭顶之灾。
黄陵庙前,长江水位高达81米,比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的1998年特大洪水还要高出十多米。
洪水冲进了黄陵庙,一直淹到了将近4米高的大禹神像的头顶。
大禹,这位中国人顶礼膜拜的治水英雄,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千古美名。
他头顶高悬的“凿石安澜”寄托了华夏先民安定波澜、治水除患的梦想。
但在1870年的夏天,“凿石安澜”显得如此遥不可及。
【解说词】话说长江第八回从宜宾到重庆第八回从宜宾到重庆金沙江流到宜宾与岷江汇合了,于是宜宾也就成了长江中游的出发点。
在这一回里,大家将能看到从宜宾到重庆的一些风光。
喏,这就是宜宾,宜宾这个城市的名字,有些什么讲究,我们不太清楚。
呃,大概由于三江在这儿相遇,水上交通很方便,特别适宜宾客光顾吧。
是的,宜宾不太出名,然而宜宾出产的五粮液,可是中国的八大名酒之一呀!说起来并不奇怪,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嘛。
譬如一部故事影片,扮演主角的演员嘛,人们都能够说得出来,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故事片的编剧是何许人。
长江流出宜宾,继续向东流淌。
在宜宾以东的这条河名叫南广河,它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如果说长江是人体的主动脉的话,那么,这南广河充其量也只是一根小小的毛细血管了。
是啊,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如此安逸的情怀。
在南广河上,我们见到了这样庞大的建筑,与其说这是车水的工具,莫如说它是很有学问的艺术。
谁也说不清楚它是哪位能工巧匠设计的,谁也说不清楚它已经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它提上来的水已经浇灌了多少农田。
呃,因为没有人为这些数据做过记录。
它不用燃料,只需要水流的冲击。
如果把它比做巨人,那么它真是够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了。
南广河的上游是四川省的珙县,在县城以南50多公里有一个名叫麻塘坝的地方,这儿的山并不高,但是悬崖峭壁处处可见。
呃,地球上的悬崖峭壁有的是啊,然而在峭壁上悬挂着那么多的棺材,不能不说是稀罕的事啊。
人们把这些棺材叫做“僰人悬棺”。
所谓僰人据说是我国古时候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
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把棺材埋进土里边,而偏偏要高高悬挂在空中。
哎呀,这就讲不清楚了。
这些悬棺都是用质地坚硬的整木雕造而成的,悬棺的安置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在峭壁上凿孔,把木桩打进孔内,然后把棺材横放在木桩上;第二是把棺材安放在半露天的天然岩洞里;三是人工地凿出一个大洞,把棺材的一半插入洞内,另一半留在外头。
这些悬棺多半离地表25米到50米,有的竟然高达100米以上啊。
FILM CULTURE《话说长江》《再说长江》《江山多娇》三部电视纪录片的特性分析李沐晨(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摘要】《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与《江山多娇》是三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播出之时都产生过热烈的反响。
它们创作于不同的年代,几十年过去,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行业也有了巨大的改变,这三部电视纪录片都具有各自年代的特征,以及各自年代的革新与进步。
【关键词】《话说长江》;《再说长江》;《江山多娇》;电视纪录片;特性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10-130-03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TV documentariesLi Muche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117) [Abstract] Shuo Changjiang, Shuo Changjiang and Jiangshan Duojiao are three excellent TV documentaries, which have had a warm response when they were broadcast. They are created in different time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and the TV industry. These three TV documentari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times, as well as the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of their own times.[Key words] Talking about the Yangtze River; Talking about the Yangtze River; How beautiful the river and the mountains are; TV documentary; Characteristics1983年8月7日,《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是我国的观众首次详细直观地观看到了祖国的人文地理,收视率创下了奇迹,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纪录片收视率最高的一部。
《话说长江》解说词全文第三回金沙的江假如长江是一条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细忽宽的漫长的跑道,那么,金沙江所跑的路更是陡坡挨着陡坡,拐弯接着拐弯啊。
哦,它不是从高到低往下滑,而是猛地跳下来,突然地冲下去。
也许,正因为征途如此艰险,所以使金沙江显得格外刚毅顽强、豪放潇洒。
可以说,他是一位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运动员啊。
金沙江不但浪漫而且英俊,所以古人称它为“丽水神川”。
明代宋应星写过一部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书里边写着“金沙江……回环五百里,出金者数载。
”这样看来,这条“神川丽水”曾经出产金沙,所以才被人叫做金沙江。
金沙江已经暴跳了千万年,但是它也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一样,具有粗中有细、钢里怀柔的性格。
你看,它来到石鼓这个地方之后,就像京剧里的诸葛亮一样,迈着四方步,心平气和,温文而雅。
是啊,传说当年诸葛亮和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都是选择这个地方作为渡口南征北战的。
金沙江在石鼓这一带养精蓄锐之后,又发起性子,像脱了缰绳的红鬃马势不可挡。
哦,简直像超级宇宙体操健将连续不断地做着直体前滚翻。
金沙江咆哮奔腾了35公里,闯到了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这里就是举世罕见的峡谷之一,名叫虎跳峡。
我们在前面说过,长江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细忽宽。
这一段呢,就是最细不过的江面了,统共啊不到100米。
两岸陡壁耸立,直插云天,江面最窄的地方相距只有30米啊。
传说,有人曾经看到过一只猛虎从这里一跳过江,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虎跳峡。
其实啊,如果没有百米长的跑道,老虎的本事再大,也难跳过30米江疆,除非呀,它有翅膀,连跳带滑翔。
虎跳峡的南边儿是玉龙雪山,古人敬称它为“擎天玉柱”。
不知道在从前的什么朝代,能工巧匠们在这儿的悬崖陡壁上刻下了“玉壁金川”四个大字。
顾名思议,这是我们的祖先对金沙江和玉龙雪山的赞美,也是我们的祖先对大好江山永世长存的祝愿吧。
玉龙雪山高达6000米,它和金沙江一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
假如您从山脚拾级而上,直登山顶,那么,您会随着自己的不断上升,不但能够感受到春夏秋冬的变化,而且可以饱享眼福,看到春华秋实、冰雪百花。
《话说长江》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长江,古称江、大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97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中部、东部,在上海市汇入东海。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话说长江》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话说长江》课文原文重庆是一座古城,早在3000年前,它就是巴国的首府。
古名叫“巴”,隋朝改名叫“渝州”,北宋更名为“恭州”。
到了公元1190年,南宋有个叫赵?的人,他先在这里当王,接着又当上了皇帝,双重喜庆,所以,把它改名叫重庆。
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那么朝天门就是舌头尖了。
在朝天门的西侧,有许多码头,因而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
重庆并不高,但是人们称它山城。
你看这重庆――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
可以说,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
市区的最高地面海拔280米,市区的最低地面海拔却只有160米,同在一座城,地面的相对高度竟差120米。
这在我国以至于世界都是不多见的。
因此,重庆被称作为山城是当之无愧的。
重庆的主要街道在山城的脊背上弯弯曲曲地延伸着。
在重庆,即便在热闹的街区,你也难得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因为骑自行车爬坡实在太困难了。
有人开玩笑说:在重庆,有时候是人骑车,有时候是车骑人。
重庆的台阶特别多,它们好像数不尽的钢琴琴键。
勤劳的山城居民,祖祖辈辈踏着这些琴键,演奏着生活的交响乐。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过去“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的地方,如今坐上缆车说话间就到了。
假如你要到嘉陵江对岸去办事,现在不必乘舢板在风浪里颠簸了,可以从嘉陵江大桥上直接过江,也可以乘坐架空索道车,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飞过去。
重庆还有“雾城”的雅称呢!雾会使人产生扑朔迷离之感,雾像轻纱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氛。
轻轻的薄雾,使这座山城显得格外温柔、可亲。
这里,除8月份之外,好像一年到头总是雾气腾腾,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次雾。
纪录片《话说长江》第十三集解说词第十三集荆江览古李白青年时代,西出夔门辞亲远游,当他随一叶扁舟由蜀入楚时,曾经这样写到“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显然啊,长江的景色之大变了。
您看,长江是这样瀚漫开阔,长江是这样宁静安详,长江是这样舒缓柔和。
人们把这里的长江又称作荆江,这是因为从湖北省的枝城到湖南省的城陵矶,在这全长4 23公里的长江流经的地段,正是古代的荆州地区,所以自古便称经为荆江了。
荆江两岸,一面是八百里的洞庭湖区,一面是辽阔的江汉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湖泊成群,物产丰富。
人们常说“两湖熟,天下足”,可见荆江两岸地区的重要地位了。
不过,在江汉平原最引起我们浓厚兴趣的是这里的古迹传说,无论是飞扬着浪漫激情的楚汉文化,还是迷人的三国遗迹,处处都激起你历史的沉思,又处处都诱发你对今天、对未来的美好遐想。
这是著名的荆州古城,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历代封王置府的重镇。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他建议刘备跨居益州、荆州从而统一天下。
后来,刘备果然占领了荆州,并且派大将关云长亲自镇守,更使荆州名扬后代。
但是,荆州作为一个古老的文化城市还不是为人了解的。
还在春秋战国时代,荆州就是楚国郢都的官船码头和诸公的所在地了,因此,在荆州附近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楚文化。
这座古老的庙宇叫开元寺,它建于唐代,明代又重修。
如今它是荆州地区博物馆,在这里收藏着极为珍贵而丰富的楚汉文物。
您知道2000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吧,您可相信这把闪闪发光的青铜宝剑就是当年勾践亲自配带使用过的。
你看这上面清清楚楚地镌刻着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这铮铮宝剑把我们带到历史的深处,带到古代的战场上,仿佛看到了那熊熊的战火,听到了战马的嘶鸣,而这青铜宝剑所凝聚的正是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
不要小看了这些不起眼的漆器,这是西汉时代的工艺品,它用红色、褐色、金黄色漆施而成的图案,色泽艳丽,线条流畅,富于浪漫气息。
《话说长江》解说词《话说长江》解说词第一回--------------------------------------------------------------------------------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处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
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的奔向太平洋。
长江已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但是他依旧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想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那么,长江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究竟如何呢?我们准备从长江的源头开始,顺流而下,逐段介绍长江的千姿百态以及长江流域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古往今来的变迁发展。
在这第一回里,我们打算对长江的总体形象和长江的身世做一个粗略的介绍,是大家对长江有一个大概印象。
我们更热切地希望朋友们看完了这套节目后,能够激起一腔美化中华大地的热血——有如长江之水,惊涛拍岸!那么有多好啊。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
它由西到东,流淌在祖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
在以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
从长度来讲,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
最后注入东海。
长江接纳了7百多条支流。
它们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
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是黄河流域面积的两倍半。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很多叫法。
起初,就叫江;后来叫大江。
如今的规范叫法是这样的:从源头到楚玛尔河口,叫沱沱河;从楚玛尔河口到玉树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从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宾,叫金沙江;从宜宾直到入海口,叫长江;长江的干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从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从湖口到崇明岛东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
长江拥有700多条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7条主要支流的年流水量都分别超过了黄河。
长江还把我国四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串联了起来,犹如长藤接瓜,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
长江每年把1万立方米的水注入浩无边际的大海,这相当于20条黄河的水量。
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多达2亿6千万千瓦,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40%;在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曰本的水能蕴藏量的总和刚刚赶上长江。
可是现在长江水能的蕴藏量却只利用了3%。
如果翻两番,那也只有12%。
假如能达到90%,到那时,我国电力能源的供应情况将会发生多大的变化!长江江面宽阔,它的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量的80%以上。
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它可以顶替40条铁路呢。
而目前呢,还只是两条铁路的作用。
长江源远流长,水面辽阔,给鱼类提供了机丰富的余粮,它是淡水鱼生儿育女、长大成才的好水乡。
淡水鱼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流域,尤其是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有着许多森林,是我国第二大林区。
如果大家都珍惜大自然的这个布局,而且不断的培育林木,那么,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的流淌。
长江流域沃野千里,雨水充沛,气候适宜。
它拥有4亿多亩耕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地。
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棉花产量占全国的33%以上。
长江流域居住着3亿多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从广义上讲,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同饮一江水”啊!长江流域矿藏、物产丰富,交通运输便利,粮食产量又高,所以,是长江流域出现了许许多多工业基础雄厚的大、中城市。
长江流域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
长江黄河一起,共同养育着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共同孕育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长江还将为我们的中华大地的发展贡献无穷无尽的能量。
在以往人们的概念中,长江流域的文明史远比黄河流域年轻,所以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但是1965年在云南省金沙江畔元谋县的一次发现,对这个说法提出了异议。
专家们鉴定:在那里找到的两颗猿人牙齿化石,比黄河流域发现的猿人化石提前了一百万年。
假如这个鉴定是确凿无疑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说黄河与长江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到了战国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和文化都已经相当发达。
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7千多件文物就是一个很有利的证明。
这套编钟是其中的一部分。
它们都是青铜铸造的,每个钟上都刻着衾值拿模还?前8百字,可以说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专著了。
长期以来,我们祖先在长江广袤而连绵的两岸修养生息、艰难创业,把长江流域变成了肥美富庶的鱼米之乡。
是的,长江给我们的中华民族不知带来的多少福利,我们可以借一句老话说:长江真是功德无量!但是长江也和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既有赫赫功绩也存在着缺点和错误。
根据史书记载,从我国唐代到解放前夕的1300多年间,长江就曾经240多次发难,平均每隔五年就要发一次水灾长江的差错永远淹没不了长江的功绩。
长江的灾害亦随着东流的江水而成为历史。
最近30多年,沿着长江的干流和支流,人们已经筑起了3万3千多公里长的防洪大堤坝。
最近30多年来,人们已经在长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建筑了一座又一座规模宏伟的桥梁。
最近30多年来,人们还在长江南北兴建了4万多个小型水库,5百多个中型、大型水库,蓄水灌溉、养鱼、放牧在今后的岁月里,经过我们世世代代的不懈努力,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再也不会是灾难,而永远是温暖,永远是力量。
《话说长江》第一回只是个开场白,肯定会挂一而漏万。
在第二回,请你们观看神秘的长江之源。
《话说长江》解说词第二回--------------------------------------------------------------------------------长江,我国古代称作“江”,也叫“大江”。
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
很早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寻觅它的源头,限于当时的各种条件,始终无法弄清、我国著名古籍《尚书.禹贡》曾把发源于岷山的嘉陵江、岷江当作长江上源,所以有着“岷山导江”、“江源于岷”的说法。
直到明代,公元1641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溯金沙江而上,到川、青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并写了《江源考》一书,推翻了过去“岷山导江”、“江源于岷”的错误说法,把长江的发源地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但他未能继续沿金沙江上溯,也没有找到长江的真正发源地。
到了清代,即17世纪中叶,人们对长江上源的水系有了进一步认识,当时实地查看绘制的地图中,已绘出通天河、木鲁乌苏等河流,但对江源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公元1720年,清朝皇帝康熙派专使探查黄河上源的同时,顺便考察了通天河上游。
看到巴颜喀拉山南麓河流众多,密如蛛网,无法肯定哪一条河是正源,只好笼统地说:“江源如帚,分散甚阔”。
真正认识长江源头,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8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人力到长江源头的曲麻莱等地实地查勘,发现长江分南北二源:南源为木鲁乌苏河,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北源为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山南麓。
虽比过去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仍未找到真正的发源地。
1977年,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等单位组织的江源考察队,再次来到长江源头地区,结果发现长江的真正源头是在唐古拉山北麓的各拉丹冬冰峰下,它的正源是沱沱河。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查明长江的真正发源地。
在各拉丹冬雪山群西南侧的姜根迪如雪山(海拔6548米)南北两侧,有两条现代山谷冰川呈钳形环绕。
南侧冰川长12.8千米,冰舌长8.5千米,宽1.7千米,北侧冰川长10 .3千米,冰舌长6千米,宽1.4千米。
规模最大的南侧冰川即为长江源头所在。
姜根迪如南侧冰川起始点位于东经91度07分、北纬33度28分,海拔高度6543米,属格尔木市辖区—唐古拉山区,在世界大河流中是源头起点最高的。
雪线高程约5820米,冰舌末端海拔5400米。
冰舌两侧和末端因接近砾石裸露区,吸热较多,融溶剧烈,涓涓细流漫溢于砾石之间,形成了万里长江滔滔巨流的最初水源。
姜根迪如南北两侧的冰川融水顺着两条布满砾石的宽阔谷地,向西北潺潺流淌,流了三四千米,各自冲开前碛丘垅,然后汇合,折转向北。
这时,河面逐渐加宽,继续流淌几千米,在巴冬山下与源于尕恰迪如岗雪山群东南部的冰川融水相汇合。
东、西支汇合后叫纳钦曲。
尕恰迪如岗雪山群位于各拉丹冬雪山群以西,南北长约23千米,东西宽10~12千米,主峰海拔6573米,周围还有13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和20余条现代冰川,冰雪覆盖面积约190 平方千米,其中雪山群东部约96平方千米积雪面积的融水补给长江之源。
《话说长江》解说词第三回--------------------------------------------------------------------------------金沙江古称丽水,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它在江达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交界处(江达县邓柯乡的盖哈河口)进入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至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然后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
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德格县白曲河口和马塘县玛曲河口附近分为上、中、下三段。
其中上段为峡宽相间河谷段,中段为深切峡谷段,下段为峡谷间窄谷段。
金沙江从石鼓突然急转北流约40公里后,在中甸县桥头镇闯进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穿山削岩,劈出了一个世界上最深、最窄、最险的大峡谷——虎跳峡。
江水在约30公里长的峡谷中,跌落了213米,江面最窄仅30米,金沙江在这里展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虎跳峡峡口海拔1800米;南岸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临峡一侧山体陡峭,几乎是绝壁,无路可寻;北岸的哈巴雪山海拔5386米,临峡一侧山坡稍缓,这一侧有一条简易的碎石公路,贯通全峡,公路上方还有一条步行小路。
游峡有两种选择:一种可借助汽车游看重点,省力快捷;另一种则是徒步穿越,可徒步走哈巴雪山小路,也可徒步走碎石公路,身体力行的品味虎跳峡之美。
虎跳峡全峡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上虎跳最重要的景观是“峡口”和“虎跳石”,中虎跳是“满天星”和“一线天”,下虎跳是“高峡出平湖”和“大具”。
另外还可把虎跳的景观分为峡景和山景,以上说的上、中、下虎跳之景都是峡景,主要在峡谷左侧山腰的碎石公路一线观赏;山景是指徒步哈巴雪山看到的景观,主要在步行小路和翻越哈巴山至中甸白水台的途中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