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石性肠梗阻的诊治及其结肠途径治疗机的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21.50 KB
- 文档页数:2
机械系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机械性肠梗阻是临床最常见的肠梗阻类型,病因虽然各异,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基本相同。
【临床表现】1.腹痛是因梗阻以上部位肠管剧烈蠕动所致,当蠕动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保护性地呈现相对性抑制和松弛状态,腹痛随之减轻或消失,故机械性肠梗阻的腹痛特征是阵发性绞痛。
一般高位肠梗阻每3一5分钟发作1次,低位肠梗阻每6一7分钟发作1次。
疼痛时病人自觉有气体在腹腔内游移。
小肠梗阻时疼痛多在脐周,结肠梗阻多在腹两侧。
当腹痛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且有腹膜刺激征时,表明有肠绞窄的可能。
2.呕吐依梗阻部位而异。
高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呕吐物开始为食物,继而为胃、十二指肠液和胆汁。
低位肠梗阻呕吐少见且出现晚,有粪臭味,主要是因肠内容物储留、细菌分解而造成。
呕吐物如呈棕褐色或呈血性时,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存在。
3.腹胀腹胀的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高位小肠梗阻由于呕吐频繁常无腹胀,低位肠梗阻时腹胀明显,但出现较晚,可遍及全腹。
结肠梗阻属闭拌性,沿结肠的解剖位置呈局限性膨胀。
4.停止排便排气肠梗阻病人一般都会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高位梗阻或不完全性肠梗阻早期可有少量排便排气,后逐渐消失。
完全性肠梗阻早期,由于肠蠕动增加,梗阻远端残留的气体、粪便仍可排出,梗阻晚期时则停止,肠套叠或肠绞窄时可排出血性黏液便。
5.体征全身情况在肠梗阻早期无明显改变,晚期可有发热、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中毒症状,以致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
腹部可见膨胀、肠型及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不对称。
单纯性肠梗阻时腹部有轻度压痛,绞窄性肠梗阻时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且有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或金属音是机械性肠梗阻的特征。
直肠指检有利于发现直肠肿瘤。
【诊断要点】1.详问病史如发病时间、特点、有无腹部手术史、外伤史等。
如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要考虑肠粘连或粘连系带引起肠梗阻的可能,老年病人大便习惯改变、伴贫血就要考虑结肠癌等。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
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面来具体介绍下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两大类。
易于理解,机械性肠梗阻是指肠道被阻塞,其原因可由于肠管本身病变、肠管外压迫和肠管内异物阻塞3种情况。
细分起来,肠管本身病变可以是先天性的(如闭锁、狭窄、发育不全)、炎症性(如克罗恩氏病、细菌性和放射性小肠炎)、肿瘤(原发或转移、恶性或良性)、肠套叠等;肠管外压迫可以是疝(内、外疝)、粘连、先天性条索、扭转、肿块压迫(如肿瘤、脓肿、血肿、变异血管);肠内异物阻塞可以是食入异物、胆石、粪石或粪便、钡剂、寄生虫。
非机械性肠梗阻一类是神经肌肉紊乱,包括麻痹性肠梗阻、肠段神经节缺如(如巨结肠症);另一类是血管闭塞如动脉或静脉。
有趣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及不同年代,不同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的发生率有差别。
总的趋向是嵌顿性外疝引起的相对下降,而继发于腹内粘连则相对上升。
肠梗阻的症状:1、腹痛:肠梗阻的病人大多有腹痛。
在急性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病人中,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
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
多位于腹中部。
常突然发作。
逐步加剧至高峰,持续数分钟后缓解。
间隙期可以完全无痛,但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发。
绞痛的程度和间隙期的长短则视梗阻部位的高低和病情的缓急而异。
2、呕吐:肠梗阻病人几乎都有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叶出物多为胃内容物。
后期则为反流性呕吐,因梗阻部位高低而不同,部位越高,呕吐越频越烈。
低位小肠梗阻时呕吐较轻亦较疏。
结肠梗阻时,由于回盲瓣可以阻止反流故早期可无呕吐,但后期回盲瓣因肠腔过度充盈而关闭不全时亦有较剧烈的呕吐、吐出物可含粪汁。
3、腹胀:腹胀是较迟出现的症状,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高位小肠梗阻由于频繁呕吐多无明显腹胀;低位小肠梗阻或结肠梗阻的晚期常有显着的全腹膨胀。
闭袢性梗阻的肠段膨胀很突出,常呈不对称的局部膨胀。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Ⅰ期手术治疗(附34例报告)
焦秀珍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04(013)011
【摘要】结肠癌性肠梗阻的手术选择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而又棘手的问题,1996~2003年对34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采用Ⅰ期手术治疗,现就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840-841)
【作者】焦秀珍
【作者单位】宁武县人民医院,山西,宁武,0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5
【相关文献】
1.一期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J], 周志洪
2.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附53例报告) [J], 王小康;梁柳森;陈绵龄
3.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治疗(附48例报告) [J], 王少雄
4.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I期手术的探讨:附32例报告 [J], 许利健;潘林祥
5.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附52例报告) [J], 李春雨;聂敏;王军;张丹丹;于好;徐晓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粪石性肠梗阻的误诊原因分析(附2例报告)作者:潘兆山王计辰胡红书来源:《健康必读·下半月》2010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080-01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粪石性肠梗阻症状常不典型,易延误手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2例,占同期肠梗阻患者的2%,占同期急腹症患者的1%。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一:患者:马某,女,71岁,住院号77187。
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4d于2007,11,15日入院。
4d前无诱因出现中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涨疼伴恶心呕吐多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在门诊补液、制酸治疗后无缓解入院。
查体:腹部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中上腹部压疼未及包块,肠鸣音活跃。
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76.5%,空腹血糖9.8mmol/L。
腹部平片:肠腔内可见积气,中下腹可见多个气液平面,腹腔内未见明显团块影。
胃镜检查:胃腔内大量食物残留,胃窦黏膜水肿、充血、点状糜烂,胃体前壁小弯侧4mm息肉,十二指肠降段小憩室。
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涨气、扩张。
距屈氏韧带200cm处有一直径4cm的粪石,纵向切开肠壁,取出粪石,减压肠内容物后横行缝合肠壁,探查腹腔未见异常,逐层关腹。
术后胃肠减压,抗炎、补液治疗,术后7天拆线出院。
术后追问病史患者发病前有吃柿子史。
例二:患者:张某,男,23岁,住院号80337。
因右下腹部疼痛伴呕吐17h于2009,10,15日入院。
17h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多次,自服健胃消食片后无缓解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
查体: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中上腹部可见长10cm手术疤痕,右下腹部压疼、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
血常规检查wbc16.5x109/L,中性粒细胞腹部平片:右下腹可见多个气液平面,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加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较多淡黄色渗液,小肠明显扩张,阑尾为盲肠后位,充血、水肿,常规切除阑尾后探查小肠。
五大疗法轻松治疗肠梗阻*导读:肠梗阻病因繁多,病情复杂,按发生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高低可分为高位与低位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肠梗阻;按发病快慢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等。
肠梗阻多有腹痛、腹胀、呕吐、排便与排气停止的共同症状。
……肠梗阻病因繁多,病情复杂,按发生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高低可分为高位与低位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肠梗阻;按发病快慢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等。
肠梗阻多有腹痛、腹胀、呕吐、排便与排气停止的共同症状。
治疗肠梗阻通常可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疗法。
对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还要依据病因、部位、程度等选择具体疗法。
如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先用非手术疗法,若病情不能缓解或有绞窄时则改用手术疗法;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宜用非手术疗法,同时治疗其原发病;绞窄性肠梗阻,必须紧急手术治疗;结肠梗阻,除粪块堵塞或乙状结肠扭转早期可保守治疗外,需尽早手术。
本文作者是一名基层老医生,他在临床中看到一些本可不必手术的肠梗阻病人进行了手术,给病人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和身体痛苦,内心十分不安,于是写就了这篇文章。
其实非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有一定效果,可为什么多数医院都不开展呢?据作者分析,其根源有三:一是肠梗阻非手术疗法(尤其是手法治疗)风险大、技术要求严格,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在作祟,三是错误地认为手法治疗不科学。
作者摸索出的“针、摩、颠、摇、打”五法并用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在临床取得一定疗效,且可避免手术带来的感染、粘连等并发症与后遗症。
现将本法推荐给同道,以便为更多的肠梗阻患者解除痛苦。
但因肠梗阻类型较多,病因复杂,手法治疗时还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的一种常见病,中医称之为“肠结”或“关格”。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工作的开展,对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起到了良好作用。
肠梗阻导管临床应用指南2017-11-15 建波视觉转自haoyishengpp修改微信分享:一肠梗阻的定义及类别(一)肠梗阻的定义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统称为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排便及排气停止等症状。
(二)肠梗阻的分类肠梗阻按发病原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三大类。
1、机械性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肠腔狭窄,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可因(1) 肠腔阻塞:如寄生虫、粪块、异物等。
(2) 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管扭转、嵌顿疝或者胂瘤压迫。
(3) 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管闭缩、炎症性狭窄、肿瘤等引起。
2、动力性肠梗阻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剌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至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肠腔狭窄。
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两种。
3、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临床上通常也把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但无肠管血运障碍的肠梗阻称作单纯性肠梗阻,而通过障碍伴血运障碍的肠梗阻称为绞窄性肠梗阻。
其他分类: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两类:高位梗阻(如空肠上段)、低位梗阻(如回肠末段、结肠梗阻)。
按肠腔通畅程度分二类:完全性、不完全性。
按发病缓急分二类:急性、慢性。
若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寒,如肠扭转,则称闭袢性肠梗阻。
上述各种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三)不同部位肠梗阻发生的性质和频度小肠梗阻中80%以上为机械性梗阻,这里面又有85%以上为粘连性梗阻。
大肠梗阻基本均为机械性梗阻,其中85%以上为大肠癌梗阻。
二肠梗阻导管的发展演变(—)肠梗阻导管(long tube )对比短管(short tube )在治疗方法上的演变肠梗阻导管是日本医科大学齐藤昊先生命名的,在国外被称为(long intestinal tube/long tube)。
肠梗阻导管现在已经成为针对粘连性肠梗阻不进行外科性治疗,用保守性疗法积极地对肠梗阻进行改善和解除的不可缺少的导管。
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发表时间:2014-12-31T11:03:32.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4期供稿作者:白小华[导读] 便秘通常有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塞型便秘、混合型便秘3种,慢传输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类型。
白小华(山西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030012)【摘要】目的:分析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口服1枚含有20粒不透光标记物的胶囊,观察并记录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段内,腹部标记物的具体分布情况;对120例患者服药72h后根据标记物数量分组,标记物数量>20%,可划分为阳性组,数量<20%,可划分为阴性组。
结果:阳性组54例,阴性组66例,两组患者服药后24h、48h、72h大肠残留标记物情况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结肠传输试验可正确反映人体结肠传输功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多次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可提高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结肠传输试验慢传输型便秘诊治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048-02便秘通常有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塞型便秘、混合型便秘3种,慢传输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类型,主要是因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引起排便困难的一种疾病,主要特点有结肠动力减弱、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无便意等[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与人口结构改变,该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结肠传输试验是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有助于该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
我院为分析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120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相关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48.7±3.4)岁,平均病程(11.5±0.9)年。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结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疾病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较慢,在发病的过程中可引发肠梗阻,据报道,结肠癌患者发生急性肠梗阻的概率大约在8%~31%,老年急性结肠梗阻患者约有半数以上是有结肠癌引起[1]。
结肠癌患者急性肠梗阻发生后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肠穿孔、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因此,治疗时多需急诊手术治疗。
为进一步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特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间,该院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5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57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1例,女26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为69岁,其中有33例患者超过了就诊时间,所占比例为71.7%。
所选57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与腹胀,17例患者伴有呕吐,48例患者停止排气,3例患者为低热,28例患者腹泻、便秘或者大便次数增多,35例患者出现便血,18例患者出现粘液便,腹部出现肿块的患者有17例,出项腹膜刺激征的患者有14例。
1.2治疗方法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在入院之后,立即行胃肠减压,对患者水电解质失衡予以纠正,抗感染,营养支持,对贫血以及低蛋白血症等的患者予以纠正。
临床对该组所有患者行手术操作时,主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以及病情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
如果临床患者常规治疗72h 内病情有明显缓解,则行限期手术,如果常规治疗72h 内病情无明显缓解则性急诊手术。
1.2.1限期手术治疗57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腹胀、腹痛症状较轻,无明显腹膜刺激征,在对这10例患者行常规治疗的72h 内,患者症状得以减轻,肠梗阻情况得以解除后,行结肠镜、钡灌肠以及CT 等结肠癌检查,对其结肠占位予以明确。
行常规肠道准备,处理内科并发症后的7~11d 后行限期手术。
动态摄影排粪造影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3-01-06T08:02:19.21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2期作者:张初挺1 邱志强1 林正辉2[导读] 目的:探究出口梗阻型便秘实施动态摄影排便造影诊断的应用效果。
张初挺1 邱志强1 林正辉21.清流县总医院医学影像科福建三明 3653002.清流县总医院肛门科福建三明 365300【摘要】目的:探究出口梗阻型便秘实施动态摄影排便造影诊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4年10月~2021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164例疑似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
全部患者均行动态摄影排便造影检查。
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
结果:男性19例疑似患者中确诊18例,占比94.74%。
18例男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合并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6例,占比33.33%;女性145例疑似患者中确诊133例,占比91.72%;133例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直肠前突101例,占比75.94%;经过分析可知,男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原因为盆底痉挛综合征,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原因为直肠前突。
结论:动态摄影排便造影对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的诊断效果较好,检查准确率高,且能够直接表明造成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因,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动态摄影排便造影;出口梗阻型便秘;检查准确率;应用价值便秘是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排便频率降低、大便硬块、干硬,排便存在梗阻感等。
便秘属于世界性疾病,全球便秘发生率超过15%,而我国便秘发生率约为4.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1]。
便秘患者多见于女性,且发病率会随年龄而增加,有研究显示[2]。
而出口梗阻型便秘是常见的便秘类型,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腹部肌群、盆腔底部肌群及肛管直肠肌群间无法协同工作。
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患者可能会诱发心理疾病或器质性病变。
因机体盆腔结构的原因,导致相关盆底疾病特异性降低,临床中的误诊或漏诊可能性较高。
粪石性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附9例分析
康骅;孙家邦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00(028)002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康骅;孙家邦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2
【相关文献】
1.介入性超声诊断及治疗胸腔包裹性积液附92例分析 [J], 周桂云;刘海丽;辛明志
2.成人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 [J], 王斌;吕龙;荀江;徐冬
3.急性堵塞性小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附6例分析) [J], 蔡曙耘;周雁玲
4.中西医结合治疗粪石性小肠梗阻12例分析 [J], 王者相[1];王培耕[2]
5.真菌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附6例分析) [J], 王杰;李书忠;孙元亮;殷楚强;强炜;王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