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PE融资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865.26 KB
- 文档页数:41
蒙牛乳业私募权益( PE)融资1.案例背景我国是世界上牛奶占有量较低的国家之一。
乳制品行业虽然已经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但未来一二十年内需求仍会持续增长.近年来,人们对于健康、营养的需求呈日益上升的趋势,中国巨大的消费需求基础,使得牛奶的需求逐年上升.蒙牛适时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创造了中国乳业市场最大的奇迹。
截至2004年,在中国液态奶市场中,销售额最高的三家公司依次为蒙牛、伊利和光明乳业,三家公司共占中国总体液态奶市场的51.1%。
1999 年1 月,从“伊利”退出的牛根生和几个原“伊利”高管成立了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它的注册资金是100万元。
8月,“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股份”)宣告成立。
从1999到2002年短短的3年时间内,它的总资产从 1 000多万元增长到近10亿元,年销售额从1999年的 4 365万元增长到2002年的20多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的排名,从第 1 116位上升到第4位,并且以1947. 31%的成长速度获得《当代经理人》2002 年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第一名。
但是此时的蒙牛集团资金来源非常有限,资金的制约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蒙牛迫切需要突破融资瓶颈.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的出现,使蒙牛股份走上了一条迥异于同类的发展道路。
在经过双方博弈和复杂的股权设计之后,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给蒙牛带来了急需的资金,但同时带给蒙牛的还有业绩的压力。
所幸的是,蒙牛每次都提前完成了业绩增长要求,但无疑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这也凸显了私募投资者逐利的本质.2.蒙牛融资需求及方式选择分析蒙牛刚成立时,它的竞争对手“伊利"在主板上市已经3年,当年销售额高达11.5亿元,而此时的“蒙牛”仍租用民房办公。
不过,蒙牛的发起者借助出售持有的“伊利"原始股,为“蒙牛”提供了起飞急需的资本。
随着业务的发展,蒙牛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
在获得私募融资之前,蒙牛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支撑企业的发展呢?下面通过现金流量表(见表1)进行简单的分析。
VC案例研究中国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第8组小组成员及分工日期:2019-12-20目录一、引言 (3)二、企业家及其团队相关内容 (3)企业家及重要创业团队成员的背景 (3)创业动机及过程 (4)核心创业团队的形成 (5)三、行业与市场 (6)总体市场情况 (6)主要竞争对手 (7)商业模式特点 (7)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风险 (8)四、融资及创投 (8)案例企业引入VC之前的资金来源 (8)企业第一轮VC融资 (9)后续VC融资(第二轮) (14)五、退出 (17)六、后续发展及相关评论 (19)私募融资对蒙牛公司治理的影响 (19)案例总结与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20)一、引言在蒙牛集团迅速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它在市场销售、企业管理、财务监控、技术创新、人才激励等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外,与国际私募资本联姻,也为它获得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
2002年经过七八个月的接触、讨论和一次又一次的谈判,蒙牛最后选定了三家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机构: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2002年12月19日,这三家金融机构与蒙牛签订了投资合同,第一轮投资2600万美元,后来第二轮又增加投资3500万美元,这是当时中国乳制品行业接受的最大一笔国际投资。
退出时,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的回报率也达到了500%。
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曾说,“我们的资本线路走了其他企业曾经想也不敢想的道路。
”中国市场上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和创投活动,融资渠道的缺乏导致其在发展中面临着资金瓶颈。
不管是案例发生的2004年,还是时至今日的2019年,通过上市进行股权融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中国应发展私墓基金行业。
私募基金必将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股权融资形式。
本案例将从蒙牛的私募融资经历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尚处于融资困境中的企业带来一些启示。
二、企业家及其团队相关内容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
蒙牛经典的融资案例第一篇:蒙牛经典的融资案例蒙牛融资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
失业的牛根生决定自己创业!凑集启动资金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道坎,几个人跑遍全国、东拼西凑了900万元,于1999年8月18日注册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牛根生在内的10位创业者有5位是来自伊利,可谓经验丰富、往绩彪炳。
900万元相对于创业者心中的宏大目标实在太寒酸了,但牛根生们对乳品行业的运营规律有着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他们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可资利用的市场渠道。
蒙牛在第一个年头剩下的3个半月就实现了3730万元的销售收入。
过了这道坎蒙牛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了,它的销售收入开始以223%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
2000年是2.467亿元,2001年升至7.24亿元、2002年再升至16.687亿元,2003年跃过40亿元!产量由初期的5万吨增至2003年的90万吨。
根据AC尼尔森在中国24个省份的调查,2004年1月蒙牛液态奶的市场份额为20.6%(以销售额计)。
有种笑谈:资本是狗,你追它追不上,它追你跑不掉。
当初牛根生为凑900万元历尽了千辛万苦。
2002年已驶入快车道的蒙牛对资金仍然十分渴求,资本的注入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当时国内握有数亿资本的投资人不在少数,而蒙牛却是被顶级国际投资人相中的。
今天看来摩根们选择投资目标的功夫令人佩服,他们不愧是最精明的“猎狗”。
牛根生当然没有跑,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点评:用自己的钱滋养自己的梦常有些人拿着一项技术甚至仅仅是点子来寻求资金开创他们的事业。
这其实非常的困难,简单地说难在三个方面:技术或点子的可行性以及创业者的执行能力尚未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投资人的利益缺乏有效保障;投资人与创业团队难以就剩余索取权分配达成共识。
所以不论中外,创业者都是靠自己及亲朋好友的积蓄起步的。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报告——蒙牛引入PE投资组长:刘三虎组员:赵妍丽徐鹏飞王丽莉张宁宁赵宇飞韩小龙蒙牛引入PE投资本次案例分析报告分为案例回顾、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和启示三部分一、案例回顾1、背景1999年8月遭到伊利董事会免职的牛根生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据蒙牛介绍,他们在创立企业之初就想建立一家股份制公司,然后上市。
除了早期通过原始投资者投资一些资金之外,蒙牛在私募之前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融资,如果要抓住乳业的快速发展机会,在全国铺建生产和销售网络,蒙牛对资金有极大的需求。
有资金需求就要进行融资,在考虑了银行贷款、创业板上市、民间融资、A股和香港主板上市等渠道之后,蒙牛发现都不能满足自己对资金的需求。
于是,在2002年初他们决定退而求其次——在香港二板上市。
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私募基金)向蒙牛提出来,劝其不要去香港二板上市。
因为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
摩根与鼎晖劝牛根生团队应该引入私募投资者,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香港主板。
牛根生是个相当精明的企业家,对摩根与鼎晖提出的私募建议,他曾经征询过很多专家意见,最后决定采纳他们的私募建议。
2、上市前的资本运作蒙牛成立之初的资本结构如下:为了成功的在海外上市,首先要有资金让它运转过来,然而原始的资本结构过于僵硬,对大量的资金注入以及资本运作活动都将产生桎梏作用,因此蒙牛在PE投资团队的指导下,自2002 年起就开始逐步改变股权架构,以便为日后的上市创造一个灵活的股权基础。
蒙牛在避税地注册了四个壳公司,注册在维京群岛的金牛、银牛公司,开曼群岛公司以及毛里求斯公司。
其中金牛公司的股东主要是发起人,银牛公司的发起人主要是投资者、业务联络人和职员等,这样使得蒙牛管理层、雇员、其他投资者、业务联系人员的利益都被悉数注入到两家公司中,透过金牛和银牛两家公司对蒙牛乳业的间接持股,蒙牛管理层理所当然成为公司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