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庄子孟子都是哪个朝代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孔子与孟子,老子与庄子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各种思想学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由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加之后来道教的兴起,使得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成为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学说。
说起儒学之代表,首推二圣——孔孟;说起道家,那么就不得不提老庄了。
先来谈谈孔孟。
孔孟,就是指孔子和孟子。
孔子,世称“至圣”,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的大学者;孟子,世称“亚圣”,战国时期的大学者。
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是非凡智慧的集大成者,他们独具如炬慧眼,神思澄明如水,他们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
他们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文化传统的力量,相信人与人之间高度的道德标准。
这些相同之处也是儒学所提倡的精髓之一。
孔孟思想一脉相承,但依然有很大差别。
在哲学概念上,孔子强调“仁”,孟子强调“义”。
孔子强调,为君者,要爱民如子,“仁者爱人”,为臣为名者,要忠于君,臣服于君,要爱君,不对的地方要容忍,这就是“仁”。
但孔子也不是提倡一味的忍让,在原则立场方面,他也说过“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话。
孟子虽也说“仁”,但更强调“义”。
“生于义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无不反映了这个“义”。
在施政纲领上,孔子仅仅提出了一个简单概念的纲领,而孟子的是一个相对具体的纲领。
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端,他的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的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他不赞成滥施刑罚。
孟子则不同,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虽多了点杀伐之气,却表现出其朗朗正气;他认为乐也当用来治理国家,“古之乐犹今之乐”,为君者当“与民同乐”,以此来教化百姓。
孟子不赞同刑罚,只因战国时期各国刑罚太甚,他认为施刑是“网民”,他倒赞同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
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
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
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
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
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
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百家争鸣是哪个朝代_有什么历史背景及影响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绚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百家争鸣是哪个朝代发生的背景及影响是什么,期望对大家有所挂念。
百家争鸣的背景1、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政治对于思想层面的影响自然也降到最低,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为了迎合统治者们的不同需求,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在内的不同学说纷纷诞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着不行忽视的影响。
2、土地全部制度得到了变革,作为早期土地公有制的代表性政策,井田制的消灭具有深深的时代特征。
正所谓经济基础打算上层建筑,当人们的经济状况转变后,整个社会自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小农户不仅可以创造大量的财宝,满足国家的财政所需,大量劳动力也得以从原先繁重的劳动当中解脱出来,他们要么参军入伍,要么成为社会当中的有闲阶层并全心钻研知识。
3、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改善,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大大加强,这就首先创造了浩大的教育市场,只等着人们去进行填补和占据。
另一方面,由于官学衰落,原先在官学当中任职的很多有识之士被迫开办私学以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教师的来源便得到了保障。
百家争鸣的影响1、百家争鸣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展。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进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进展的基础。
各家之间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相互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进展。
2、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进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抱负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称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3、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运动无疑对后世产生了格外深远的意义。
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都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关于他们的一些资料你了解多少?下面由为你介绍这五位传奇人物,希望你喜欢。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
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20]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孔孟子是哪个朝代的人?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孔子-春秋时期;孟子-战国时期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
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孟子,中国思想家、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父名激,母邹氏。
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思想核心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
一个是“时”,由“时”发展为“中”、“和”。
另一个是“仁”,由“仁”发展为“义”、“礼”。
仁就是爱人,关爱他人。
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
仁的另一方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我的理解就是以德服人、以礼待人、以和为贵。
2、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我的理解是以民为本。
3、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
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
如果这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
然而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
因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战国思想家——庄子个人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战国思想家——庄子个人简介庄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隐士型思想家,著述甚丰,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但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与老子、孔子、孟子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而且在世界哲学史、文学史上也有极大的影响,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介绍孔子和孟子都是古代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那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孔子的故事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千古绯闻——子见南子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南子是当时的绯闻女)。
古之遗爱郑国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 唐朝名相房玄龄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房遗爱)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_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资料简介孔子老子孟子庄子是先秦著名的思想家,在那个时代他们是领军人物。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老子资料简介老子,姓李名耳,根据历史记载他大概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到公元前前470年左右,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
老子出生在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又名老聃,有传闻说他一生下来毛发就是白色的,所以当地的人称他为老子。
老子大约活动在春秋时期,曾经在东周国都洛邑担任守藏史这一职位,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老子博闻强识,据传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曾经向老子问好并请教问题。
老子晚年时期在函谷关乘坐青牛向西去,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可惜的是《道德经》真迹最后不知所踪。
《道德经》富含丰厚的辩证法思想。
在现代,老子哲学和古希腊哲学一起形成了人类哲学上的两座不可比拟的高峰,老子也因为他深奥的哲学思想而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
后来庄子传承了老子的思想,并且和儒家、佛家思想等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在道教出现之后,老子被后人尊称为“太上老君”。
甚至从汉代开始,历代皇帝会去河南鹿邑祭拜老子。
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他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孔子资料简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原名孔丘,仲尼是他的字,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有弟子三千,比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说要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施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首位。
孔子出身贵族,是商汤的后裔,商亡后,微子启建立了宋国,死后传位给弟弟微仲,其后世得孔姓。
孔父叔梁纥六十六岁娶得颜氏之女颜征在,彼时颜征在还不满二十岁,年龄相差有点大,这在当时于理不合,所以两人住在尼山,后得孔子。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排行榜思想家,研究思想、思维和思考模式并且形成思想体系的人。
古今中外富有独特思想和智慧的人士都可以称之为思想家,但是我们一般指的是那些影响特别大的哲学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排行榜,欢迎大家分享。
1、老子-中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周王朝日趋没落,老子便弃官归隐,并且写出《道德经》,申述道德的含义。
认为道是先天存在的,循环往复;德由道所产生,是道的具体表现,其思想论述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他还用道德的辨证关系辨证了万物的存在,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
代表作品:《道德经》。
2、孔子-中国古代最著名思想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当未被当时战火连连的大小国所接受。
因此他周游列国,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学派。
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思想观点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所采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作品:《论语》。
3、孟子-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发扬人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子子舆,战国鲁国人。
“孟母三迁”的典故自古便成为教育的典故。
在学术思想上,他作出了“心性论”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重视养心,保养自己的'心性。
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学说,主张用“仁义”的思想治理国家。
后代人认为孟子发扬了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被尊称为“亚圣”。
代表作品:《孟子》。
4、庄子-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发扬人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子子休,战国宋国人。
庄子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他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关于道的绝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后人以“老庄”相提,其学术思想主要是相对主义观点。
文学常识(按朝代整理)一、文学家及作品(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
(刘安:《淮南子》)2.先秦散文(1)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历史散文。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
(3)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④《庄子》又名《南华经》,存33篇,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⑤荀子,战国儒家,著有《荀子》。
⑥韩非子,法家。
著有《韩非子》。
⑦《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3.先秦散文:(1)《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2)《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
著有《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1.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是他的代表作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近3000年的历史。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东汉班固《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都名传史册。
2.乐府民歌和赋。
乐府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思想家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思想家: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被视为中国历史上五位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们的思想体系及其对社会、道德、政治等方面的贡献至今仍被人们所推崇。
本文将依次介绍这五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探讨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字叫做孔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儒家思想,强调人文主义、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孔子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倡导君子道德,追求和谐的社会关系。
他的主要著作是《论语》,这本书记录了他的语录和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具有很高的教育与道德价值。
二、老子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名李聃,又称李耳,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被称为道家思想,注重个体的修养与内在的道德追求。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道构成,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他以《道德经》闻名,这是一部关于治理国家、生活哲学以及修养的重要著作。
老子的思想鼓励人们超越物质欲望,探求内在的真理与宇宙的和谐。
三、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字叫做孟轲,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之一。
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的天性本善,通过教育与修养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孟子认为政府的责任是保障国家与人民的福祉,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为本,追求人民的幸福与社会的稳定。
他的思想体现在《孟子》这本著作中,是后世儒家学派的重要文献。
四、墨子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名字叫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的思想注重实用主义,倡导爱和公平,强调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公正的平衡。
墨子主张以拥抱人类的爱为核心,摒弃战争、贪婪和奢侈,追求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他的主要著作是《墨子》,记录了他的思想、实践与辩论,强调科学的实证与实用。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四十三、七子论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横跨了549年,这段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大学问家,先秦七子尤为代表,分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七贤跨越时间比较长,有的是同一时期,彼此见过面;有的素昧平生,差了好几代。
七贤是凑不到一起论道,不过从他们留下的古籍中,仍能看出他们所持的观点,彼此有相似点,也有不同。
请他们聚在一起论道,不如说是他们的思想论道。
先秦七子坐在圆桌旁,主持人说:先秦七子,跨越春秋与战国,七位贤士,我想请问一下,何为道。
老子曰:大器晚成,大音若希,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
道是说不上名来的,大道很晚才会成就,它的声音稀微,样子无形,称之为道。
主持人说:老子不愧是道家的创始人,说得微妙含蓄,我们现代人还是不懂。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所谓的“道”,就在这里,世间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事物间总是相辅相成的。
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恶,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面走到尽头,就转化为另一面。
所谓物极必反出。
道广布天地间,它可大可小,可左可右。
它谦卑低调,没有自我私心,可小如微尘;它包容万物,大公无私,可大到无边。
这种可大可小,正体现了道的弹性和能量。
孔子曰:老子的道,引述来了做人之道,人与人交友之道,对待朋友要忠实诚恳,如果朋友违反道义,就要尽朋友的责任加以规劝。
要善意的引导朋友,如果朋友不接受,就不要勉强,适可而止,以免友谊破裂。
庄子曰: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探寻着生活的意义,并忙碌着为自己所谓的道寻找依据。
然而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道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可以评判呢?是不是终日无休无止地劳碌就算有意义的一生呢?如果你是一个毫无闲暇的奋斗者,那么请你试着在你的水壶上画一些花纹,在你的头发上束一条彩带,你会发现生活的意义也许不止于你所知道的那些。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搜狗百科儒家儒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
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由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其主要内容如下: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
“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
“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分,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
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
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
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
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分,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孔子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王守仁。
代表人物介绍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
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
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孔子孟子庄子》简介一、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学术贡献]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
《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
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
‚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
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点发散主题:儒家代表人物(或其它诸子百家代表人物)解: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5.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6.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7.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8.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9.农家,农家代表:许行举一反三:例1:道家,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历史练习题]思路提示:道家老子:即不违背自然规律,而行事,万事不可强求。
儒家孔子:主要是仁,以人为本来进行统治。
法家荀子、商鞅、韩非子:法是指严厉的法规,术是指运用权术+技巧,势是指统治者的个人威势。
韩非子主张把三者结合进来进行统治。
例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历史练习题]思路提示:儒:孔子孟子荀子(战国)道:老子庄子墨:墨子法:韩非(战国)例3:【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言论、著作】[历史练习题]思路提示: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法家,主要代表:李斯、韩非.作品:《管子》、《商君书》、《韩非子》例4: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历史练习题]思路提示: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商鞅、李斯例5: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的代表人物思路提示:儒家孟子道家庄子法家商鞅兵家吴起相关思考练习题:题1: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点拨:古今中外历代儒教研究、实践者列表:古圣先贤唐尧虞舜夏禹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先圣周公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大成殿四配十二哲四配复圣颜子(颜回) 宗圣曾子(曾参) 述圣子思子(孔伋) 亚圣孟子(孟轲) 先贤十二哲闵损冉耕冉雍宰予 ...题2: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及中心思想?点拨:【孔子】杀身成仁。
孔子老子庄子孟子都是哪个朝代
孔子老子庄子孟子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那么孔子老子庄子孟子都是哪个朝代?下面是为你搜集孔子老子庄子孟子都是哪个朝代,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涡阳县)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
表之一。
名轲,(英文名称:Mencius)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
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
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
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
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
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
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
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
不久,迎娶了亓官氏,后一年便有了第一个儿子孔鲤。
23岁,孔子开始招收徒弟,
在民间进行讲学,开设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
还到各国去周游讲学,推广“仁”“礼”的思想,传播教育文化,开创了儒家思想。
除此之外,曾担任国家官职,与权贵斗争;虽然多次遭遇艰险,但还是有幸的存活下来。
老子孟子孔子墨子关系老子,(约公元前571-471年),姓李名耳,字聃,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区仁里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的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被后世称为“道教始祖”。
孟子,(约公元前372-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人(今山东邹城),是孔子的孙子的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和孔子并称“孔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学说。
并且反对杨朱,墨翟。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巴邑(今河南商丘市巴邑县)。
他的祖先和墨子一样,都是商汤后裔,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受业于老子,完整的构建了“德道”思想体系,主张“仁礼”,体现了人道精神,最高理想是“大同”。
并且坚持“克己复礼”。
被后人称为“孔圣人”,“天纵之圣”。
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
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的思
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