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有一种痛,叫肠系膜淋巴结炎
- 格式:docx
- 大小:238.70 KB
- 文档页数:4
《清热安腹汤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一、引言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中,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病情较为严重,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西药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存在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清热安腹汤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清热安腹汤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具体方法如下:1. 病例选择:选取符合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的患儿,年龄在3-12岁之间。
2. 治疗方法:采用清热安腹汤进行治疗,主要成分为黄连、黄芩、栀子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药量及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实验室指标变化等。
三、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经过清热安腹汤治疗后,患儿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的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体温恢复时间也明显提前。
2. 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后,患儿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说明清热安腹汤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感染作用。
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清热安腹汤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说明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
四、讨论清热安腹汤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消食导滞等作用来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研究结果表明,清热安腹汤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腹痛消失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同时还能改善实验室指标,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感染作用。
此外,该治疗方法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儿童肚子疼:不可忽视肠系膜淋巴结炎作者:江娟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12期常有患儿家属说,孩子总是没有任何缘由地说自己肚子疼,但过一会儿之后疼痛就会自行消失,孩子又恢复到平日活泼的样子,真不知道到底是真疼还是假疼。
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有可能是患上了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一定要马上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部分时候疾病情况较为复杂,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最好通过B超检查等明确诊断。
腸系膜淋巴结炎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肠系膜的淋巴结在多个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炎症,在3~9岁的孩子中比较多见,尤其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冬春天易发。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症状是没有任何预兆的肚子疼,但几分钟之后疼痛就会自动减轻。
一般以肚脐周围的疼痛为主,有的时候会出现发烧、恶心、便秘等。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①大部分在肠道感染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的同时出现,表现为呕吐、腹痛、发热等; ②腹痛以右下腹痛为主,表现为痉挛性和阵发性疼痛,少数会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③腹部压痛点随着体位的变化而不同,疼痛位置不固定;④超声检查表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⑤患儿在接受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后能够获得较佳预后。
此外,要注意与肠蠕动亢进、急性阑尾炎、肠蛔虫症等急腹症之间的鉴别。
一旦儿童患者在肠道感染或者上呼吸道感染时腹痛、高热,需及早做腹部B超检查,做出明确诊断,接受相应的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检查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起病后,患儿白细胞计数会轻度增高,或许会处于正常水平。
病理表现为淋巴结增生、充血和水肿,然而培养多为阴性。
小便和大便常规都无异常。
超声检查表现为腹腔肠系膜增厚,而且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大小不等,以右下腹居多,其外形完整且光滑,有着清晰的皮髓质分界,呈低回声,其内回声均匀,可见少量的液性暗区存在于腹腔。
超声检查和诊断高频超声能够直观地显示出腹部肌肉、大血管及肠管的蠕动和肠系膜上肿大淋巴结的分布、形态、大小、回声,检查操作十分简单,而且不存在放射损伤。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病因病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简称肠淋)是由腹部淋巴结感染引起的疾病。
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外感邪气: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易受外感邪气的侵袭,导致淋巴结堵塞,淤积上腹部淋巴管道和腹膜后淋巴管道,进而导致肠淋。
2.饮食不当:小儿饮食偏食、嗜食辛辣、油腻或凉性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引发消化不良,进而导致肠淋。
3.情志不畅:小儿情志波动较大,心气易紊乱,若长期情志不畅,可造成气滞血瘀,影响淋巴循环,从而引发肠淋。
4.先天不足:小儿先天基础较弱,正气亏虚,易受外邪入侵,也易患肠淋。
证候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外感病证和脾胃病证两类。
外感病证外感病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恶寒、鼻塞、喉痛、咽喉干燥等。
中医认为,此类证候主要由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所致。
脾胃病证脾胃病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贪食嗜饮、口渴、消瘦等。
中医认为,此类证候主要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等原因所致。
中医治疗在中医的治疗中,针对不同的证候分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病证对于外感病证,应以祛邪解表、宣肺散寒为主。
1.中药治疗可选用桂枝汤、葛根汤等解表止汗方,加减选用紫苏叶、荆芥、辛夷花等祛邪解表药物。
对于鼻塞咳嗽较重者,可在中药方中加入菊花、板蓝根、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
2.饮食调理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不良加重病情。
对于咳嗽症状严重者,可饮用梨汁、冰糖炖雪梨等润肺化痰的食物。
脾胃病证对于脾胃病证,应以健脾和胃为主,调理脾胃功能。
1.中药治疗可选用健脾益气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加减选用柴胡、黄连、山楂等化湿燥湿的药物。
2.饮食调理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冷凉等食物,调理脾胃功能。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防止因腹泻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
对于贫血者,应适当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等。
孩子肠系膜淋巴结发炎肚子疼咋办
肠系膜淋巴结炎一种多见于儿童的常见疾病,孩子如果有肠细膜淋巴结炎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治疗。
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非常明显,肚子疼也是比较典型的症状。
对于肠系膜淋巴结发炎引起的肚子疼的症状,治疗的时候一般早就对准下药,要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1.对症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和病毒细菌感染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导致腹痛,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容易反复发作的,如果明确的话,是需要及时的抗炎,抗病,解痉等对症治疗,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劳累和熬夜,注意卫生。
★2.药物治疗
孩子罹患肠系膜淋巴结炎之后,可以积极口服药物,如果症状有些严重的话,可以采取输液的方法治疗.儿童罹患肠系膜淋巴结炎往往是由于不注意饮食,不规律饮食,感冒没有积极治疗,就很容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临床上也较为常见.一般都是输液,配合口服药物治疗的.可以服用颠茄片或山莨菪碱片,丽珠肠乐,头孢克肟颗粒治疗.输液可以使用菌必治或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治疗.以后应当规律饮食,减少生冷刺激性强的食物的摄入。
★ 3.其他
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见于感冒或病毒性肠炎等疾病之后,主要的症状是呕吐、腹痛、发热等,这时可以使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是腹痛剧烈的话,可以使用654–2进行解痉止痛治疗,也可给宝宝做做腹部的按摩与热敷,这样也可起到减轻腹痛的作用;平时要注意避免,感冒受凉,饮食上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凉的食物. 若病史比较典型,腹部压痛范围比较广泛,无腹肌紧张,可先行非手术治疗,静脉滴注抗生素,或用清热解毒剂.应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如发现其他诱发疾病应及时治疗.。
儿童肠道淋巴结炎的症状表现
小儿肠道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常见病变,一般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后,链球菌或病毒的血行感染,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
多见于回肠末端。
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
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
镜下可见淋巴窦扩张,中性粒细胞由小血管进入淋巴窦内,吞噬细菌。
急性肠道膜淋巴结炎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联系。
那么儿童肠道淋巴结炎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常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呈阵发性发作,有压痛和反跳痛,痛点不固定。
本病的特点:
(1)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临床有发热、腹痛、呕吐等表现。
(2)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痛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痛,反跳。
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认为湿热蕴结是病变的根本,而腹痛则是其中的主要表现之一。
结合方外敷和推拿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文旨在观察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对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一、研究背景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小儿疾病,常见于3-6岁的儿童。
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精神疲乏、发热等症状。
这种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容易导致慢性化,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湿热蕴结所致,而腹痛则是湿热蕴结的主要表现之一。
结合方外敷和推拿治疗对该病的疗效值得关注。
方外敷是中医特有的外治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特定的药物,可以起到散结、清热、止痛的作用。
推拿治疗则是通过专业的按摩手法,在腹部穴位进行刺激,对腹痛症状进行缓解。
通过对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观察,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例确诊为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男女不限,年龄范围3-6岁。
2. 研究手段(1)治疗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
方外敷:选用艾叶、白芷、细辛等药物,制成外敷剂,施于脐周与肚脐穴,每次外敷30分钟。
推拿治疗:经过专业培训的中医推拿师,采用特定的按摩手法,在患儿腹部特定穴位进行治疗,每次治疗20分钟。
(2)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患儿的腹痛症状、腹泻情况、发热情况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评价标准:腹痛症状改善标准为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分以上降至3分以下;腹泻情况改善标准为每天次数由治疗前的3次以上降至1次以下;发热情况改善标准为体温由治疗前的38度以上降至正常体温。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淋巴结的非特异性炎症,常见于儿童及18岁以下的青少年,是引起儿童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本病属自限性疾病,多为病毒感染,一般经内科治疗有效。
极少数肠系膜淋巴结炎为细菌感染,可形成脓肿,甚至溃破,而引起急性腹膜炎。
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丰富,回、结肠区肠系膜淋巴结很多,而且小肠内容物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远端停留时间较长,毒素及细菌代谢产物易被回结肠系膜淋巴结吸收。
因此,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生在回肠远端的肠系膜。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用药问题【西药治疗】早期可应用抗生素,治疗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发病,避免应用一种抗生素,建议联合,足量应用。
建议服用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强的松片,维生素C片口服。
西医治疗见效快,治疗周期短,缺点在于人体服用西药久而久之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西药治疗康复后,复发的几率很高,不推荐使用。
中药【淋巴炎消贴】治疗逐层渗透,直达病灶:传统黑膏药淋巴炎消贴具有载药量大、效专力宏等特点,其所含中药成分局部渗透力强,药性经皮肤吸收而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灶。
清热利湿、消肿排脓:外治敷贴可拔毒、活血、散瘀并清热利湿、消肿排脓的同时,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组织,从而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局部生理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淋巴结炎之目的。
中医【传统针灸】治疗针刺:取穴,颈痈肩井风池委中臀痈膈俞委中大肠俞。
方法:进针得气后用强刺激。
留针30~45分钟,每日1次。
l0~20次为l疗程。
隔物灸:取穴,痈肿局部。
方法:取陈艾绒用手指捏成底径0.6~0.8cm,高l~1.2cm的圆锥形艾柱,另用鲜生姜切成如硬币厚的薄片。
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处四周,然后将姜片放置于患处正中,上置艾柱灸之,每次灸3~7壮(每灸3壮更换姜片1次)。
痛者灸至不痛。
不痛者灸至知痛为度。
灸后用毫针挑去上面的脓头,或灸起小疱,再敷以药膏,起病l~3日者,一般灸治1~3次即愈。
【日常预防】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注意日常清洁卫生,积极处理原发病灶。
孩子总说肚子痛?出现这些症状家长须重视近期,有个家长找到我,说自家8岁6个月的儿子反复腹痛3年了,之前在大医院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吃过一些药有好转。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孩子经常说肚子痛,有时候痛得厉害,但一会儿就可以自己缓解了。
平常胃口很好,但睡眠不是很好,会磨牙。
大便比较干,3到5天才有一次,小便黄。
临床上,我见到非常多的孩子反复肚子痛,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
家长带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诊断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近几年患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孩子很多,尤其是10岁以下的孩子,更是高发。
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哪些表现?如果孩子有这些情况家长就要重视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孩子最典型的表现是阵发性腹痛或痉挛性疼痛,以右下腹及脐周痛最为常见。
有些孩子会同时出现腹泻、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时有压痛,且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有时甚至可以在孩子的腹部摸到较大的包块。
肠系膜淋巴结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大多在2周内痊愈,如果病程超过1月则需要考虑慢性的可能,而且用抗生素无效。
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已经反复腹痛3年多,考虑是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西医认为,部分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自限性,会随着年龄增长、体质增强、感染减少,就会减少发作,甚至不发作。
所以有些西医会说症状轻微不需要特别治疗,等孩子长大免疫力增强就会自然好。
但在我看来,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本虚标实”的表现,由于长期的脾虚导致运化不利,使气机不畅才形成这些小的淤滞。
这不是吃一个药能解决的,目前没有特效药,而是体质的问题。
这类孩子大多都是脾虚的,如果家长不干预调理,会让孩子体质越来越差,甚至会影响生长发育。
我们先来总结一下案例这个孩子的问题:●主要症状:肠系膜淋巴结炎。
●大便:大便干结,3~5天一次。
●睡眠:睡不安稳、磨牙。
●舌象:舌红,苔黄白腻。
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是以腹痛为最典型的表现,属于“腹痛”的范畴,中医认为腹痛的病机,总离不开“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1、不通则痛:孩子气机不通,大多与积滞、湿滞、气滞有关。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小儿腹痛疾病,为肠道炎症或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结肠区、回肠区肠系膜淋巴结炎症,且腹痛多以右下居多,性质不固定,伴痉挛性疼痛、隐痛等不典型表现。
该病急性期应与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鉴别诊断1。
我院在疑似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采纳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了可靠依据。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均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以脐周及右下腹阵发性或持续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有发病时高热、咽痛、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
1.2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IE33及西门子S2000、西门子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
患儿取仰卧位,对全腹肠间隙扫查,以脐周、右下腹及最痛处为重点扫查,观察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并对肿大淋巴结行纵、横、斜多切面扫查,必要时稍加压,观察淋巴结大小、数目,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测量纵径、横径并计算其纵横径比例。
并抗炎对症治疗1~2周后复查,以淋巴结明显减小或消逝为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
2结果本组43例腹痛患儿全部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呈椭圆型或卵圆型的低回声、等回声,表面光滑,包膜完整,成髓质分界清楚,多发,呈珠样沿肠系膜排列,最大2.2cm,最小1.1cm,且纵横比>2。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淋巴结内多可见彩色血流信号显示,部分可见自淋巴门进入树枝状血流信号。
4例患儿下腹肠间隙可见少量液性暗区,深度均<1cm。
3讨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多属于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汲取而引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
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方法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淋巴结感染或炎症导致的一种疾病,通常由细菌引起。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性疗法。
抗生素治疗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要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通常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阿奇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等。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治疗一般持续10-14天,根据病情可能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手术治疗是对于严重肠系膜淋巴结炎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的选择。
手术旨在清除感染灶,恢复肠系膜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手术可以通过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在手术治疗后,还需要进行术后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再次发生。
支持性疗法包括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等措施。
由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情严重,患者常常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液体摄入和排出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营养支持方面可以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或口服营养补充剂,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对于患者来说,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食物和过度进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同时,还要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总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对于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合理休息,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另外,定期复查和随访也是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环节,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复发。
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诊疗难度较大。
针对这种类型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推崇采用外敷结合推拿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认为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腹痛症状。
本文通过对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的观察,旨在探究这种治疗方法对该疾病的临床疗效,为推广该疗法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一、患者基本情况本次观察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在本医院就诊的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
共计纳入50例患儿,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2岁至10岁不等。
患儿均具备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依据,包括腹痛、腹泻、发热等临床症状。
二、治疗方法本次观察采用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的治疗方法。
首先为患儿进行腹部推拿,采用中医经络穴位推拿手法,辅以理气化湿的推拿技巧;对患儿进行腹痛方外敷,选用艾叶、薄荷等中草药进行外敷和温灸处理,以起到舒经活络、祛湿散寒的效果。
三、观察指标1.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患儿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的缓解情况;2. 对患儿进行数项生化指标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CRP、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3. 观察患儿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
四、观察结果治疗后的观察结果显示,50例患儿中,在经过3-5天的治疗后,腹痛、腹泻等症状有所缓解,其中40例患儿(占80%)症状明显缓解,10例患儿(占20%)症状未见好转。
生化指标检测显示患儿白细胞计数、CRP等炎症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五、讨论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方法,以中草药外敷和推拿手法为主要治疗手段,辅以温灸处理,具有疏通经络、祛湿化瘀的作用。
研究表明,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和病程与湿热之邪的侵袭有密切关系,而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方法正以舒经活络、祛湿化湿的作用来对症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
肠系膜淋巴结炎健康教育
一、概述
由于免疫力低下或急性胃肠炎后导致的肠道菌群移位、二重感染所诱发的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
主要表现为腹部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好发于2~6岁的患儿。
二、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为主,并配合解痉镇痛药,如山莨菪碱类。
2、手术的选择:对诊断不能肯定者,宁可手术开腹探查,否则让已有急性炎症的阑尾留在腹腔内可能耽误治疗。
三、疾病指导
1、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体位与活动:腹痛时卧床休息,或热水袋热敷,腹痛好转可适当活动。
3、分散注意力:年幼患儿,给予喜爱的玩具,消除恐惧心理。
年长的患儿通过感兴趣的事
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的刺激。
四、出院指导
1、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3、复查时间与指征:出院后复查腹部B超,如有腹痛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儿科护理学》第6版
拟定:夏小平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小孩子有一种痛,叫肠系膜淋巴结炎
很多小孩子,可能都会经历这种疼痛。
它入侵身体的时候。
有的小孩会突然大喊大叫,说肚子很痛,然后要蜷缩起来或者蹲着。
有的一会说妈妈我肚子疼,然后呢你看他玩得又很嗨,但是过一会他又喊肚子疼了。
并且这个疼痛是隐隐的,一般都是吃饭后或者运动过后会发作加重。
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喝点热水、或者加一点衣服,但也只能缓解一时甚至没效果。
也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吃“胃舒平”一类的药,但是吃了后效果也是不太好的,因为过不了多久又发作了。
还有的家长以为孩子是不想上幼儿园说肚子痛,因为过一会儿又不疼了,不好判断,也就没太引起注意。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出现低热、呕吐、腹泻或手脚冰凉的情况,有时也会有大便干,甚至羊屎蛋的情况。
其实出现这些情况,大多是因为没有弄清楚孩子腹痛的原因,看着孩子遭受疼痛的煎熬,妈妈们就会很焦虑。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清楚。
西医叫它肠系膜淋巴结炎
西医把这种折磨小孩子的疼痛叫作肠系膜淋巴结炎。
并认为,一般是病毒感染导致的。
并且,通常是小孩子感冒后会出现。
疼痛的部位,主要是在肚脐左右两侧偏下一点。
治疗方式,多是保守治疗和对症处理。
比如,有明显的感染症状,可能会主张使用一些抗生素或者一些抗病毒药物。
但是多数情况下,都认为,这个问题不太需要治疗,在家保守处理就可以了。
中医认为寒邪入侵是外在原因
在中医看来,寒邪如果比较强盛,入侵孩子的身体以后,会直接进入中下焦的脾胃、大小肠这些肚子的部位,待在那里,最后就会造成这些地方的津血堵在这里动不了。
我们知道,如果津液和气血堵在这里了,正邪气一打架,就会产生疼痛。
这就是中医说的不通则痛。
但要清楚,寒邪阻滞是外因,是诱发因素。
脾胃虚弱才是内在原因
其实,孩子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根本原因是正气不足了,而正气不
足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
因为脾胃虚弱了,津血也就虚了,在表,是不能抵抗外邪;在里,又驱赶不走邪气。
所以也是会表现出腹部疼痛的。
脾是后天生化之本,像土地一样承载着我们的人体,让我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它虚了,我们的正气就会不足,就容易遭受外邪的侵袭。
这其实和前面说的寒邪入侵的病因是互相关联和影响的。
治疗时主要是温中散寒和补阳气
小儿出现不明原因腹痛的时候,家长可以先带去医院检查,排除危急重症。
对于这种长期反复疼痛隐隐不剧烈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以考虑用中医的方式来治本。
主要是采取温中散寒和补阳气、脾气的方式。
这样入侵的寒邪可以被赶走,而虚弱的脾胃也能够得到滋养和恢复。
父母在家可以给孩子做推拿
成就感和性价比:小儿推拿是我们父母可以日常在家里就操作的,调理肠系膜淋巴结炎也很有效。
只要你学会了,每天抽出10几分钟,就会有效果,并且是终生都受用的,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开支。
安全性:小儿推拿是自然绿色疗法,不像吃药那样,无毒副作用,只要你跟着老师操作,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非常安全。
运动性:推拿其实还是有益身心的锻炼方式。
在学习小儿推拿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你和孩子的沟通交流,而且可以使你和孩子放松身心,充分感受彼此。
脾胃派小儿推拿创始人袁辉老师手把手教你用推拿调理
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候,小孩子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多。
羊爸爸考虑到小孩子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情况比较普遍,于是邀请到了脾胃派的袁辉老师,共同开发和打磨了这门推拿课。
这是之前老师的脾胃调理课程,妈妈的评价。
相信你认真学习这门肠系膜淋巴结炎推拿课,也会有收获的。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订阅课程▼
主讲人袁辉中医执业医师高级按摩师脾胃派小儿推拿创始人授课内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定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常见症状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推拿和艾灸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家庭护理方案直播时间2020年9月3日(周四)20:00直播收看可以参与互动授课方式视频课+高清演示+直播答疑学习费用原价69.9元限时优惠价19.9元适合人群零基础妈妈推拿爱好者
扫描下方二维码
订阅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