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诗词《墨池记》译文及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17.49 KB
- 文档页数:3
《墨池记》文言文译文注释及鉴赏《墨池记》是由曾巩所创作的,文章思想并无新颖之处;但文中所说“深造道德”“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等等,体现了作者注意儒家道统的思想。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墨池记》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墨池记》宋朝: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古诗简介《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
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这就使得这篇短文超出了记叙古迹的范畴,成为一篇寓意深长的“劝学篇”。
《墨池记》翻译/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墨池记原文及翻译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墨池记原文及翻译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墨池记【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翻译】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
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
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
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
《墨池记》原文注释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墨池记》原文注释及翻译《墨池记》原文注释及翻译《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
曾巩《墨池记》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曾巩《墨池记》鉴赏曾巩《墨池记》鉴赏《墨池记》是曾巩的一篇散文。
《墨池记》翻译《墨池记》翻译《墨池记》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这就使得这篇短文超出了记叙古迹的范畴,成为一篇寓意深长的“劝学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墨池记》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墨池记宋代: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曾巩《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墨池,指古代著名书法家洗笔砚的水池。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曾巩《墨 池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古文《墨池记》 作者:曾巩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 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 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 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 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 不以废, 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 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 有一块地微微高起, 并且靠近溪流, 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 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的精神, (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 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 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 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 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 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 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 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 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 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 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 行为端 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文言文翻译《墨池记》文言文翻译《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
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墨池记》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墨池记》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翻译/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墨池记》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临川①之城东,有地隐然②而高,以③临④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⑤而方以长⑥,曰王羲之⑦之墨池者,荀伯子⑧《临川记》云⑨也。
羲之尝慕张芝⑩“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此为其故迹,岂(11)信然(12)邪(13)?方(14)羲之之(15)不可强以仕(16),而尝极(17)东方,出沧海(18),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19肆)恣(20),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21)善,则其所能,盖(22)亦以精力自致(23)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24)未有能及(25)者,岂其学不如彼哉?则(26)学固(27)岂可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28)也,书“晋王右军(29)墨池”之(30六)字于楹(31)间以(32)揭(33)之。
又告于巩曰:“愿(34)有记。
”惟(35)王君之心,岂(36)爱人之善(37),虽(38一)能(39)不以(40)废(41),而因以及(42)乎(43)其迹耶?其(44)亦欲推(45)其事,以勉其(46)学者邪?夫(47)人之有—能而使后人尚(48)之如此,况仁人庄士(49)之遗风余思(50)被于来世(51)者何如哉?庆历八年(52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释]①临川:宋抚州临川郡,在今江西省临川县。
②隐然:形容景色幽深。
③以:连词,而。
④临:下临。
⑤洼然:低而深的样子。
⑥而方以长:既方又长。
“以……而……”,既……又……。
⑦王羲之,字逸少,晋代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⑧荀伯子:南朝宋时人,著有《临川记》六卷。
⑨云:所说。
⑩张芝:字伯英,东汉时人,善草书,号称“草圣”。
(11)岂:难道。
(12)信然:真的如此。
(13)邪(yé):语气词,通“耶”。
(14)方:当。
(15)之:取消原句“羲之不可强以仕”的独立性,使它充当介词“方”的宾语。
(16)强以仕:勉强(某人)去做官。
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
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下面是关于墨池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同学们欣赏!墨池记作者: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靠近溪水,名叫新城。
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长方形的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
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所说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确实这样吗?当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在山水之间使自己心情愉快。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
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那么学习下的功夫本来怎么可以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王君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
《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
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这就使得这篇短文超出了记叙古迹的范畴,成为一篇寓意深长的“劝学篇”。
墨池记作者:曾巩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翻译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曾巩诗词《墨池记》译文及鉴赏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
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鉴赏
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先记叙墨池的方位、形状、传闻,然后发表议论,接着记叙王羲之的轶闻,再议论后世之所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是因为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并由此联系到道德方面的深造修养。
最后记叙学官王盛为推广王羲之的事迹而采取的—系列措施,并对其用意发表议论,从而揭示出文章深刻的主题。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
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
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
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
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完结。
作者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一)学习书法是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
从学习书法推及道德修养,强调都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二)从“人之有一能”尚且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将永远影响后世。
也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志士,这是从他们对后人的影响来立论的。
这两点推论都极为自然,并非外加,表现了曾巩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
如果是低手写作这类碑板文字,往往就事论事,粘着题义,不知生发、开掘的。
这是本文的第二层意思。
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
”(《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八)“题中”“题外”,即分别指上述两层意思。
更有说者,“题外”实在还在“题中”。
这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从前者推出后者,顺理成章;而且,从讲书法到讲道德,从讲怀念书法家到追慕先德,都还是跟题意相扣的。
为什么能这样说呢?因为墨池旧址“今为州学舍”;本文之作,又是作者应“教授王君”的请求;王的目的又是“勉其学者”。
所以,重点是一个“勉”字。
于是,从学习书法到道德风节,自然是勉励生员们的应有内容。
如果死扣“墨池”,拘于一般题义,只讲书法,倒反死于题下,甚至远离作记本意了。
所以,这第二层意思,就一般作法来说,是“题外”;就本文来说,实在还在“题中”。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
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
最后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
特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
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