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13.68 MB
- 文档页数:26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教学流程第一课时《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本优秀的小学生绘本,以其温暖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美丽细腻的插画吸引了无数读者。
本次说课将围绕第一课时展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绘本欣赏和绘画创作两部分,通过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
一、准备工作1.整理好课件,确保图片和文本信息的清晰度。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包括颜色画笔、画板、纸张等。
3.打印故事主要情节的配图,用于课堂展示。
二、导入与绘本欣赏1.通过对绘本封面的解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绘画,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对绘画的感受和经历。
3.展示绘本配图并简要介绍主要情节,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想象力。
三、故事阅读理解1.分发绘本并请学生自主阅读,可以辅助图片的解读和背景知识的引导。
2.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如:-小画家在故事中面临了哪些困难?-小画家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绘画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和感悟?3.回答问题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四、绘画创作1.引导学生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发表自己对绘画的感悟和想法。
2.让学生用铅笔或草图纸勾勒出自己想要绘画的内容。
3.引导学生选择颜色和画笔,开始绘画创作。
4.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不拘泥于技法和细节,注重表达情感和想法。
5.导师在一旁引导和鼓励,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五、展示与分享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和交流,鼓励积极向上的评价和意见。
3.导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给予肯定和评价,并指出进一步提高的方向。
六、总结与反思1.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并可以写下来保存。
3.导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的说课教学流程,通过绘本欣赏和绘画创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认读“小、画、家”等10个生字,会写“小、文、同”等6个字。
1.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讲述课文大意。
1.3学会观察雪景,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雪景的美好,体会小画家的情感。
2.2运用绘画、表演等手段,展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3.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认识生字,掌握生字书写。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景的美好。
2.教学难点:2.1体会小画家的情感,学会观察和想象。
2.2运用绘画、表演等手段,展示课文内容。
1.导入1.1教师出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雪景美吗?2.学习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
3.认识生字3.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3.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记忆生字的方法。
4.感悟课文4.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画家的情感。
4.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小画家是如何观察雪景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5.绘画展示5.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绘画,展示雪景。
5.2学生互相欣赏、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7.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讲述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7.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生字书写练习。
1.对于生字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都能掌握。
2.在感悟课文环节,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在绘画展示环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指导。
4.课后作业要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学习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都在哪里画过画?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画画的文章,题目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2. 出示课题: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学生交流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 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字词意思。
2.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抄写生字词。
2. 朗读课文。
3. 思考:你喜欢画画吗?你最喜欢的画家是谁?为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培养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提高了朗读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上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指导。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培养了学生的情感。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了解冬天的特点和自然现象;2.让学生能够听懂故事的大意;3.学习语文知识并掌握相关词汇,如“冬天”、“画画”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听懂故事并模仿其中的言语表达。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描述雪地的样子,以及小画家的心情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准备一份与本课程相关的故事或读物,补充马克笔或油漆等绘画工具,准备包括画纸和彩纸在内的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1.师生问候和互动;2.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物品引入冬天这一主题,并与学生讨论笔墨色彩、形状等与绘画相关的问题。
学习内容(25分钟)1.宣读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2.让学生跟着故事模仿其中的言语表达;3.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冬天的特点和自然现象;4.通过绘画活动,让学生感受绘画的乐趣,并尝试运用课程中学到的词汇和知识。
活动环节(20分钟)1.向学生介绍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并展示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2.让学生自由发挥,在画纸和彩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其他同学猜测它的意义和寓意。
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2.让学生逐个回答课堂问题,并进行点名。
教学后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冬天的特点和自然现象,并让他们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通过小学时期的绘画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培养他们对自然和人文的敏感度。
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劣势,以便更好地发掘并激发他们的潜力。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第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自主识记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能向同学推荐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学习重点:自主识记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通过朗读,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流程:一、前测激趣今天,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苹果图,上面挂满了红通通的苹果),听,小苹果在说话呢,它在说什么呢?(教师走近苹果树),哦,它在说呀,这节课要请小朋友闯四关,谁在这四关里表现出色,谁就可以上台摘取一个苹果作为奖励,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学生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昨天是个好日子,夜里下了一夜的大雪,早上起来一看,树上、房子上、地上全是雪白的一片。
这时候,小动物们都躲在房子里睡懒觉呢,可有四个小朋友听说今天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硬要我把它们给带来了(出示四个小动物的图片,贴于黑板上),你们认识它们吗?其实呀,它们可不是一般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板书课题:17、雪地里的小画家二、激情闯关,自主识字1、听,小苹果又说话了:请小朋友作好准备,现在闯第一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给大家提个醒。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提醒生字的读音。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部分内容,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一、情境导入1、(课件播放下雪的动画情景)配乐,北风呼呼叫,冬天就来到。
瞧,冬爷爷给大家送来了一份礼物——雪花漫天飞舞,树呀,房子呀,全都白了,地上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多漂亮啊!此时,你最想干什么?(出示句子:我最想在雪地里——————。
)2、指导朗读第一句。
是呀,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我们能做很多有趣的事,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激动、兴奋)谁愿意把“下雪啦”这个好消息高兴地告诉大家?——指名读“下雪啦,下雪啦!”师评:好开心哪!把这感叹号都读出来了(课件中感叹号变红色)。
真棒!谁再来读读?师评:真是又惊又喜啊!(课件中感叹号变大。
)C、还有谁想读?师评:兴奋极了!(课件中感叹号变得更大了。
)D、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好消息高兴地告诉身边的每个人。
齐读师评:下雪啦,我们多开心呀!3、看,我们欢快的喊声还引来了一群特殊的朋友呢!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板书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2课,谁来读读题目?(评价:读准轻声音节,读出停顿。
)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小画家是谁?它们画了什么?过渡:让我们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录音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你们也想自己来读读吗?要求:认真读读课文,要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读好的小朋友圈出生字,和同桌读一读。
(读书要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节奏。
【核心素养】统编版(五四制)12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和谐共生的追求。
2.语言运用:准确认读生字,掌握多音字“着"的正确读音和用法。
通过朗读、背诵和创造性表达,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文本内容,促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4.审美创造: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课文相关的艺术作品,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并掌握“群、竹”等10个生字,能准确读出多音字“着"的不同读音。
2.正确书写“竹、牙、马”3个汉字,注意其笔顺和间架结构。
3.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多音字“着"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和用法。
2.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如识别小画家及其对应的作品。
3.通过朗读和背诵,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文化自信)教师活动:播放一段轻柔的冬日背景音乐,同时展示一系列精美的雪景图片,营造出冬日雪景的氛围。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银装素裹的世界,是不是很美呢?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描绘雪景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
”学生活动:学生被美丽的雪景吸引,纷纷发出赞叹声。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看到的雪景,或者分享一次难忘的玩雪经历。
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的描述和分享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补充,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中对雪的赞美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信。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语言运用)教师活动:首先,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