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37.24 KB
- 文档页数:3
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07〕68 号------------------------------------------------------------------------ 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和各矿类(种)地质勘查规范行业标准(以下统称新标准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方便社会各界正确使用地质勘查成果和矿产资源储量信息,现就实施新标准规范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自2007年5月1日起,编写、提交、填报各类资源评价报告、地质勘查报告、矿山生产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可行性评价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矿产资源登记统计书(表)等,须符合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须依据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矿业权审批管理、资源储量管理、资源规划与评价及矿山开发利用监督管理等,须符合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
二、矿产资源勘查执行单矿类(种)规范。
尚无对应单矿种规范的矿产地质勘查,可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并参考产出特征、加工选冶性能相近的矿种规范要求,编写勘查工作设计和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凡无法类比或单矿类(种)规范没有具体规定的,遵循《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的原则规定。
三、探矿权人应在新标准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矿产勘查工作程度和要求,并在勘查合同或委托书中加以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其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国内地质矿产行业的发展和推动技术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已成为了中国地质矿产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作一介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是指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对于地质矿产行业各个领域(包括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等)的技术规范、方法、指南和标准的统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的作用1. 保障行业技术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制定中,可以根据矿产资源特点和工艺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指导规范,强制性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实施相关技术流程,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3. 保障行业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可以制定关于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场地安全等的指导规范,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发生,最大程度保障行业安全。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的标准内容,主要分为技术规范、方法、指南和标准等四类。
1.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指对于某一项技术工作的过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例如:《地质调查勘探工程规范》、《化探核心岩石样品取样规范》等。
2. 方法方法指的是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试等工作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和流程。
同一种矿产资源,不同的采集、处理方法和测试设备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测试结果。
例如:《化探样品的化学分析方法》、《矿物鉴定手册》等。
3. 指南指南主要是针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实效性较强的具体操作建议。
例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指南》、《煤基气制油技术指南》等。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也称矿物勘查测量,指从矿石钻孔、采掘、采样以及矿床和矿山内外形态、尺寸、构成等方面系统进行勘查观测和测量,以准确地反映矿床或矿山的性质、形状、大小、数量等特征,以保证生产运营安全,准确评估矿产储量,并为进行矿产勘查技术研究、地质找矿、工程勘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重要依据。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旨在规范矿产勘查测量技术行为和技术流程,为矿产的勘查、评价、预测等提供依据,确保矿产勘查测量的安全、准确、可靠,保证勘查测量技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矿床开采等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一、勘查测量工作范围勘查测量工作范围包括:地质勘查测量、矿物勘查测量、构造勘查测量、地质调查测量以及条件有关的地球物理勘查测量等。
二、勘查测量要求1、勘查前应对现场条件和环境等信息进行充分、准确的收集和研究,以便把握全局需要采取的测量措施;2、勘查测量现场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勘查测量工作的安全;3、勘查测量应按照有效的工作技术规定和操作流程进行,以便准确反映矿床或矿山的形态、尺寸、构成等特征;4、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勘查测量应采取有效的记录手段,以便准确记录勘查测量过程中所得到的测量结果;5、勘查测量结果应检查、比对、统计,确保勘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勘查测量技术1、空间坐标测量:即测量空间位置坐标,分为水准测量、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三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或组合使用;2、勘查测量仪器:主要包括测距仪、水准仪、电子探测仪等,用于测定勘查测量距离、方向、量变量等;3、自动化检测技术:主要指测量系统、激光扫描仪等技术,可用于采集现场精细光学图像、地形图以及三维建模等;4、地形测量:包括地形概略测量、近景测量和远景测量等,可用于测定矿床走向及其形状等;5、地震勘查测量技术:主要指地震波形测定、三维电磁场测定和磁力仪测量等,可用于研究矿床的构造特征和结构特征等。
四、实施和管理1、勘查测量工作应由专业的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人员负责,有资质的勘查测量机构管理和协助,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管理;2、勘查测量应定期检查和校核,确保勘查测量的安全、准确、可靠,保证技术质量;3、勘查测量结果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和时间要求报送并记录,及时反映实际情况和变化。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固体矿产勘查是指对固体矿产资源进行调查、测量、采样、化验及相关技术测试,并综合分析和评价矿体性质、矿产储量和矿产质量的工作。
为了确保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的规范:一、组织机构1.成立专门的固体矿产勘查小组,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制定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计划,包括人员安排、工作时间、物资准备等。
二、人员素质1.勘查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勘查工作流程,并持有相应的证书和资格。
2.勘查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严谨认真,保证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三、工作流程1.选择勘查区域,进行前期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了解地质地貌、矿产类型、矿产分布等情况。
2.进行地质勘查,包括地质测量和勘探。
勘查范围应根据矿产类型和勘查目的进行确定。
3.进行采样和化验,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地质建模,为后续矿产储量估计和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5.编制勘查报告,报告内容应详实准确,包括地质背景、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储量估算等。
6.对勘查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安全环保1.在勘查现场,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
2.进行矿产勘查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环境的友好和可持续。
五、质量控制1.矿产勘查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校正和检验,保证勘查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和工作流程控制等。
六、保密工作1.勘查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勘查资料和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
2.勘查报告的编制和存储应妥善保管,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3.勘查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并加强对保密工作的培训和管理。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为稀土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规定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及工程密度、深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预查通过区域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3.2 普查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做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3.3 详查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订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3.4 勘探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1.1 预查阶段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探等各种有关信息及研究成果,通过(1:50000)~(1:25000)比例尺的路线抵制踏勘,初步查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区域变质作用等成矿条件。
4.1.2 普查阶段对选定的普查区,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应大致查明区内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产。
4.1.3 详查阶段4.1.3.1 区域地质基本查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变质作用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产。
4.1.3.2 矿区地质通过(1:10000)~(1:2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址模型。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1. 引言地质矿产勘查测量是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量和定位地质和矿产资源信息,为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档旨在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工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2. 术语和定义本文档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如下:•地质矿产勘查测量:指对地质和矿产资源进行测量和定位的工作。
•地质勘查:指对地球表面和地下进行系统性调查和研究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矿产资源:指地球上存在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物和能源。
•测量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可重复性:指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一致性:指在相同的测量对象和条件下,不同测量员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3. 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与检定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全站仪、GPS测量仪等。
在选择测量仪器和设备时,应根据勘查任务的要求和工作环境的特点进行选择。
同时,对已有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测量方法和流程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的方法和流程应根据具体的勘查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确定。
一般而言,地质勘查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测测量:根据勘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前期调查结果,对勘查点位进行预测,并确定测量方法和最佳测量时间。
•现场测量:根据预测的点位,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现场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勘查结果和结论。
数据处理应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并按照规范进行数据校正和误差处理。
5. 测量结果的报告与保存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结果的报告应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报告中的数据应经过校核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数据和报告的保存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
对于重要的勘查测量数据,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或档案,以方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利用。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工作是指对地下矿产资源进行调查、勘探和评价的过程,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
为了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工作,提高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特制定本规范。
一、勘查工作的前期准备。
1. 制定勘查计划,根据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勘查目标,制定详细的勘查计划,明确勘查区域、勘查方法和勘查时间等内容。
2. 资料搜集,对勘查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为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二、勘查工作的实施。
1. 野外勘查,根据勘查计划,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工作,采集地质样品和勘探资料。
2.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储量情况,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 数据处理,对野外勘查和实验室分析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形成勘查报告和评价报告。
三、勘查工作的评价。
1. 资源评价,根据勘查数据和地质特征,对矿产资源进行储量评价和品位评价,确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2. 地质环境评价,对矿产资源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评价,确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环境影响。
四、勘查工作的报告和归档。
1. 编制报告,根据勘查和评价结果,编制详细的勘查报告和评价报告,对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储量情况和开发利用建议进行说明。
2. 归档管理,将勘查报告和评价报告进行归档管理,建立矿产资源档案,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五、勘查工作的质量控制。
1. 质量监督,建立勘查工作的质量监督机制,对勘查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评估审定,对勘查报告和评价报告进行评估审定,确保勘查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六、勘查工作的技术创新。
1. 技术引进,引进先进的勘查技术和设备,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2. 创新研发,开展矿产勘查技术和方法的研发,提高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概述(一)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属性科学的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是:①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的技术指南和准则,②矿产勘查和矿山设计的需要,③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规避矿产开发投资风险的保证。
(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在矿产开发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矿产地质勘查”是指矿产开发的前期工作,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工作,①作为现代矿产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②贯穿于矿产资源从发现到开发结束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对开采对象不断分析研究和深化认识的过程。
③勘查投资一般占开发建设投资的10%以下,但它的成果左右着开发时大量建设投资的风险。
目的:为矿山建设设计①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所必需的地质资料,②以减少矿山开发风险,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用:①矿产在开采之前,必须运用各种地质勘查手段,确定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空间位置、构造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等,以满足开采设计的需要。
②在矿产开采过程中,也要运用地质勘查手段,确定开采计划中的矿体(矿块)的准确空间位置、构造情况、矿石质量等,以满足储量升级、采矿生产的开拓、采准、切割工作,以及扩大矿产远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需要。
(三)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的作用 协调平衡: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是矿山开采设计对地质资料需求的反映,它的形成是矿产地质勘查经验教训的积累和不断地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
矿产开发投资者可以通过科学的勘查规范来寻求一个经济平衡点,即合理的勘查资金投入与建设资金投入的风险之间的平衡点。
技术支撑:在政府转变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过程中,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作用已远远超过勘查技术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范畴,它已成为政府矿产资源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
政府在①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②矿产资源储量信息统计、③我国和世界矿产资源态势分析、④规划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及⑤加强矿政管理等方面均涉及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forhard-rockgold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05-2002目次前言1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3目的任务3.1目的3.2任务4研究程度4.1地质研究4.2矿石质量研究4.3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条件研究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综合勘查与综合评价5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5.1测量5.2地质填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5.4物探、化探工作5.5探矿工程5.6化学分析样品的采样、加工和测试5.7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5.8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样品的采集与测试要求5.9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5.10计算机勘查信息处理技术应用6控制程度6.1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6.2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6.3工程布置、施工原则、控制程度7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7.2预可行性研究7.3可行性研究8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类型8.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2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8.3矿产资源/储量类型9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9.2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9.3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4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5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矿产资源/储量的合理圈定9.7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床规模划分标准附录C(资料性附录)矿床勘查类型有关参数附录D(资料性附录)勘查工程间距附录E(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及其伴生组分工业指标参考附录F(资料性附录)岩金矿矿物附录G(资料性附录)中国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附录H(资料性附录)金矿物的粒度及形状分类附录I(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床工业类型DZ/T0205-2002前本标准是根据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对原全国储委1984年3月储发(1984)第14号文颁发的《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DZ/T 0074—93《岩金矿普查规范》和DZ/T 0152—95《岩金矿地质详查规范》标准进行修订的,并合并为《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引言: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则是保障矿产资
源开发的基础。
在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科学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影响。
一、技术标准的重要性
技术标准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和人身
安全等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在矿产资源勘查工程中,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以统一勘查工作的要求,提高勘查效率和质量,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
1. 提高勘查效率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而科学合理的技术
标准可以规范勘查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在地质勘查中,技术标准可以明确勘查项目的范围和内容,规定勘查方法和设备的选择,从而提高勘查效率。
2. 确保勘查质量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而技术标准可以规范数
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过程,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地球物理勘查中,技术标准可以规定测量仪器的精度和使用方法,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 降低勘查成本
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可以规范勘查工作的流程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勘查成本。
例如,在化学勘查中,技术标准可以规定样品采集和分析的方法,避免重复采样和分析,节约勘查成本。
二、规范的重要性
规范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在矿产资源勘查工程中,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障勘查工作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1. 保障勘查工作的安全性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涉及到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工程条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而规范可以明确勘查工作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提供安全保障措施,从而保障勘查工作的安全性。
例如,在地下勘查中,规范可以规定勘查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勘查工作的安全进行。
2. 促进勘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勘查工作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范可以规定勘查工作的环境保护要求和资源利用原则,促进勘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水文勘查中,规范可以规定勘查对水资源的影响评估和保护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统一勘查工作的要求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专业技术,而规范可以统一勘查工作的要求,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规范可以明确勘查工作的范围和内容,规定勘查方法和技术要求,从而提高勘查工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结论:
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可以提高勘查效率和质量,降低勘查成
本;规范可以保障勘查工作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统一勘查工作的要求。
因此,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应得到重视,并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勘查工作的需求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