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一)
- 格式:pdf
- 大小:5.50 MB
- 文档页数:8
毫无疑问,现代民间黑陶是承接远古黑陶发展而来。
在说明现代民间黑陶的兴起与发展前,有必要重提或界定两个概念,并澄清一个问题。
一是现代陶艺[1]。
现代陶艺是相对传统陶瓷而言的。
现代陶艺的形成一开始就是以一种新的姿态和新的观念区别于传统陶瓷。
因此,现代陶艺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具有前卫性。
从本质上说,现代陶艺并不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而是指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一种现代观念和形式。
现代陶艺是相伴工业文明而来的,亦随现代艺术的发展而来。
我国现代陶艺兴起于20世纪1970年代,深受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
二是现代民间陶瓷。
这是与现代陶艺有一定关联的一个概念。
民间陶瓷历史悠久,以我国而论,中国民间陶瓷是沿着自己的路径发展的,极具民族性和地域性。
“民间陶瓷是由民间工匠根据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生活的需要,主要利用当地的陶瓷原料,采用手工艺生产方式,所烧造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传统艺术特征的陶瓷制品,统称为民间陶瓷”[2]。
现代民间陶瓷,则是指1911年到现今民间窑场所烧造的陶瓷制品。
我国著名陶瓷专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教授,在《中国现代民间陶瓷的艺术特征》一文中,论及民间陶瓷的艺术特征时指出:民间陶瓷植根于民间,在全国各地发展,历久不衰,即使在战乱等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在偏僻的乡间村镇和边远地区仍然顽强地维持生产并间有发展。
就现代而论,民间黑陶以黑龙江绥棱黑陶和云南景洪黑陶的影响较大。
民间黑陶可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分布更为广泛。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的民间陶器多具特色,而最具浓厚民族特色的陶器当属西双版纳的黑陶和灰陶。
各地黑陶装饰方法不同,四川甘孜藏族地区黑陶装饰,用卵石或贝壳作工具,采取在半亁的胚体表面进行砑光办法,砑过的光亮部份和未经砑光毛涩部份,产生质地的对比,通过砑出有规律的线条,用曲线、直线、圆点加以组织变化,构成单纯、含蓄、和谐而美观的几何装饰纹样。
黑龙江绥棱的黑陶则是采用刻花和镂雕的方法来装饰,花纹规整、清晰,效果比较显著。
图丨赵羡藻 文丨殷强 刘一伊 刘源 黄瀚伦银装素裹的光影世界摄影家赵羡藻先生的黑白影像艺术欣赏胶片旅行Film Travel“冰池照影何须月,雪岸闻香不见花。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这样诠释赵羡藻先生的创作历程。
作为时空的真实记录者,他用银盐纸基的传统技术将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市井生活定格。
赵羡藻先生坦言:“彩色我不懂,也不想研究。
对于现在的新技术、新设备来讲,我的追求是古旧的、落后的。
”他自己不用数码,而习惯用传统相机拍摄并亲自放制。
他的藏品也大多数是银盐纸基或彩色染印,而没有艺术微喷。
当彩色摄影风潮席卷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摄影群体的时候,赵羡藻先生没有追随流行风尚,而是坚持了黑白摄影,不断在写实与抽象风景间探索,将自己黑白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赵羡藻1936年生于广东的台山,现定居在美国波士顿。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的摄影技艺已成果显现,作品在1955年、1956年和1957年均分别获得《波士顿环球日报》摄影年赛的第一名,1959年获得全美陆军摄影比赛第一名,1968 获得世界沙龙十杰第二名。
此后,他在美国的多个画廊和博物馆举办个人影展,其作品已经分别被美国4家博物馆所收藏。
纪实摄影:香港社会生活的记录者赵羡藻先生最早接触摄影是在初中的时候,他看到学校图书馆的摄影展览,第一次感受到照片与现实场景的差异,这引发了他对摄影的兴趣。
1948年12岁的他从堂兄那借来了一部120的相机,拍下了一张捕鱼的照片,被中国著名摄影家伍千里看中,随后跟随伍千里和何崇柏先生学习摄影,并参加广州培正中学的红蓝摄影社活动。
当时港粤两地流行沙龙摄影,但是赵羡藻先生觉得这样的摄影与画画差不多。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幅照片,一个衣着破烂的小孩在寒风中卖报纸,靠这个筹钱去生活,那个时候他就萌生了要用纪实摄影来记录社会的想法。
往返粤港的火车十分方便,还在广州读书的赵羡藻先生早在1948年便以香港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作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纪实照片。
山东黑陶名家的代表作品作者:燕永栋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0期摘要:黑陶,古老的汉族制陶技艺,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
今天我们简单来看一下在当今名声在外的山东现代黑陶的代表作。
关键词:黑陶;代表作;陈贻谟;李兴华;闵伟;刘浩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151-01一、陈贻谟的黑陶艺术陈贻谟,山东淄博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事陶瓷造型艺术60年以来,创作艺术新作品400件(套),获省级以上奖励98项,其制作的几百件作品在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均有展出。
《瑞虎》是陈贻谟以变形的创作方式,经过几个月的构思和创作,放弃了延续30多年的写实创作手法,做了一次全新的尝试,终于创造出的一对颇具新意的黑陶作品。
瑞虎取祥瑞之意。
采用方形造型,一立一卧,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手法概括简练,大气浑厚,无丝毫拖沓之感,以前人未有过的方式创作出了这对黑陶虎。
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虎的形象深入人心,虎头上的“王”字被视做权利和力量的象征;民间更是用虎头帽、布老虎来寄托对孩子身体如虎般强健的期待。
而黑陶这种材质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龙山文化在中国的艺术史中有相当高的地位,这种材质本身的厚重感,用来创作虎也是一次创新尝试。
①陈贻谟以其异常活跃的时代精神和高超的艺术理念在黑陶艺术的造型方面取得突破,夸张、抽象、寓意等现代派表现手法,在他的《浑天瓶》、《衡》、《启迪》等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衡》以月亮围绕地球、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宇宙现象组成形体,表现世间万物永恒和谐的主题。
线条流畅,造型抽象,用现代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作者对现实主义的追求,体现其自身的风格。
其作品被选为中国淄博国际陶瓷精品大赛奖品,并赴日本参加国际陶瓷作品展,并留在日本长期展出。
二、李兴华的黑陶艺术李兴华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陶瓷美术系。
中国陶瓷工业CHINA CERAMIC INDUSTRY第28卷第2期Vol.28, No.2Apr. 20212021年4月DOI: 10.13958/ki.ztcg.2021.02.013应物象形气韵生动——宋金磁州窑婴戏图的意境内涵刘明玉(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 要:宋金磁州窑最典型的瓷器是白釉釉下黑花瓷,婴戏图是其中比较流行的装饰纹样之一。
“意境”是“象”和“象 外的虚空”给人带来的一种虚实结合的审美境界。
宋金磁州窑婴戏图是制瓷匠人尊重客观法则创作的艺术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气韵和深层次的生命力,其审美意境主要体现在婴戏图形象背后蕴含的儿童天真活泼的生命力、制瓷匠人无穷无 尽的创造力及当时人们的精神力。
关键词:磁州窑婴戏图;气韵;儿童;制瓷匠人;文化中图分类号:TQ17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74(2021)02-0058-07Describing Objects as They Are; Vivacious Artistic Conception------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ldren at Play ” of Cizhou Kilnin Song and Jin DynastiesLIU Mingyu(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403, Jiangxi, China)Abstract: The most typical porcelain of Cizhou kiln in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is the white glaze underglaze black flower porcelain, among which the "Children at play"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decorative patterns. "Artistic conception^^ is a kind of aesthetic realm of combination of reality and vision brought by "image ” and "void outside image". The artistic image created byporcelain makers in Cizhou kiln in Song and Jin Dynasties contains rich charm and deep vitality. Its aesthetic conception is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nocent vitality of children, the endless creativity of porcelain makers and the spiritual power of people atthat time.Key words: “Children at play ” of Cizhou kiln; artistic conception; children; porcelain maker; culture0引言磁州窑是著名的民间瓷窑,以今天河北省邯郸市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为中心,窑场辐射到河南、河北、山西等黄河两岸大多数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
黑白意象——试论宋代磁州窑婴戏图目录摘要关键词(中英文)------------------------------------------1引言---------------------------------------------------------------------3正文第一章宋代磁州窑概述第一节宋代磁州窑的历史背景------------------------------4二二二宋代磁州窑婴戏图的发展演变---------------------5第二章宋代磁州窑婴戏图的审美情趣第一节人物个性之美------------------------------------------第二节画面构图之美------------------------------------------第三节黑白线性之美------------------------------------------第四节民间文化对宋代磁州窑的审美体现----------------第三章婴戏图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表现第一节婴戏图在当代陶瓷绘画中的表现-------------------第二节婴戏图在当代陶塑中的表现-------------------------结语----------------------------------------------------------------------参考文献----------------------------------------------------------------致谢--------------------------------------------------------------------摘要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民间瓷窑的杰出代表。
宋代民间窑场不断涌现,装饰手法不断革新。
婴戏图中,通过儿童形象的真实描绘,展现出当时的社会生活,这对我们了解宋人生活状态以及审美心理,对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宜陶青韵”作者:来源:《中国艺术》2021年第05期2021年10月28日,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人美美术馆承办的“宜陶青韵——宜兴青瓷艺术展”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美术馆举行了开展仪式。
宜兴青瓷起源于两晋时期,与均陶、紫砂、美彩陶、精陶并称为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
宜兴青瓷产品千姿百态,釉色青中泛蓝,有“东方蓝宝石,精美碧玉器”之称。
此次“宜陶青韵——宜兴青瓷艺术展”集今日宜兴青瓷之大成,共展出 118 件(套)作品。
其中,有的作品诉说着宜兴青瓷几千年来的沧桑历史巨变,有的作品时代特色强烈、釉色精美、造型丰富。
它们基本上反映了当代宜兴青瓷发展的新面貌。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1986年,三十多件(套)宜兴青瓷艺术品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与宜兴紫砂一起长期陈设。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宜陶青韵——宜兴青瓷艺术展”共有118件(套)作品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美术馆展出。
该展览汇集了近年来宜兴青瓷传承和创新的各个门类,风格多样,作品均为不同流派的代表之作,是当代宜兴青瓷艺术品的一次集中亮相。
青瓷的出现是中华陶瓷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是由陶质向瓷质飞跃发展的产物,具有七千多年制陶历史的陶都宜兴有幸参与了这一进程。
据宜兴大量古窑址的挖掘考证,商周时期宜兴已开始大规模生产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东汉到两晋时期青瓷生产空前繁荣。
其后,因宜兴多种类陶瓷艺术品的出现,青瓷自唐宋后日渐式微。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人民政府设立“恢复宜兴青瓷的试制和生产项目”并取得成功,宜兴青瓷发展创新成果頗丰,一路高歌。
目前已经形成谈青窑艺、碧玉、碧云、中远等众多品牌,产生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形成了宜兴青瓷独特的文化脉络和艺术风格。
宜兴青瓷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其釉青中泛蓝,嫩荷涵露。
20世纪80年代,宜兴青瓷风靡欧洲,被誉为“东方蓝宝石,精美碧玉器”。
中国近代陶瓷创作名家一览表三画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万兴光绪年间万云岩约1910—1950年万子铭光绪年间万辅廷光绪年间子云光绪年间子珍光绪年间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义茂光绪年间义隆光绪年间义兴光绪年间义太和光绪年间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
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
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四画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
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
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王恩怀王声怀(1930-1992)王宗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1932-1982)王宗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民国末王歧山光绪年间王琦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萄萄斋”。
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
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
珠山八友成员。
王大凡王大凡以人物仕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之大成,画风工细逸丽。
创“落地设色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
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
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王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
1867年生,1938年卒。
王步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
1869年生,1968年卒。
丰城县长湖竹溪人。
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
王炳荣同治光绪,长花鸟。
生卒年不详,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瓷雕家陈国治齐名。
古朴自然意韵天成——江建民陶瓷艺术作品赏析艺术评论人丁安升江建民(见鸣),出生陶瓷世家,自幼酷爱书画,毕业于景德镇学院美术系,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现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创作室主任。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花釉里红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常务理事。
其作品清淡雅逸,造微入妙,空灵蕴藉,极富古意。
他擅长粉彩、青花及综合装饰,尤精于人物画,爱画山林隐士、历史典故,兼涉山水花鸟。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江建民陶瓷作品集》。
釉上新彩《杨时论道》瓷板画,采用陶瓷釉上新粉结合的装饰手法,根据古文学家李永明先生的汉赋“龟山序简”而创作。
杨时是宋理学家朱熹的老师,“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讲的就是杨时求学的故事。
为表现人物的精神思想,在构图时以古松、幽涧、山泉、翠竹、流云、松鹤来经营布局点缀人物,人物儒雅清秀,神情自若,在山野间极目而远眺,突出人与自然的闲情雅逸,通达从容的心灵之道。
作品色彩淡雅、浑润,意境高古。
青花《琴棋书画》四条屏瓷板画,运用釉上新粉结合的装饰手法,追求笔情墨趣,意境隽永。
将传统人物书法注入现代审美意识,在构图上力求简练,突出人物辅以梅兰竹菊,松石穿插布局,使之画面主题突出、构图奇拙,又不失细节变化。
表现高士淡泊宁静的隐逸生活、纯正敦厚的君子之风、清高坚贞的人格精神。
青花釉里红《群贤雅集》笔筒作品,采用釉下青花、釉里红,高温色釉的陶瓷装饰材料,利用釉里红、高温窑变色釉丰富微妙,厚重古朴的色彩文化,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通过线与面、虚与实的对比,巧妙布局,突出人物,整体构图辅以31陶瓷中国景德镇当代陶瓷名家作品特刊岁寒三友穿插其中,移情造境,借景抒情,表现了贤士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和豁达乐观、神闲气静的精神。
江建民大师汲取古人笔墨之精华,融合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当下人的审美情趣,努力探索具有鲜明个性的陶瓷绘画语言。
他作品风格酣畅淋漓、意境旷远、寄兴寓情、澄怀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