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调制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91
第二章种子的成熟、产量预测、调制和调拨第一节种子的成熟和脱落一、种子的成熟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的内部总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干物质在种子内部不断地积累,各有机质的矿质元素从茎、叶流入种子,以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形态贮存在种子内部。
种子发育初期,内部充满液体由于贮藏物质不断积累,这种液体逐渐混浊而成为乳状。
以后水分继续减少,不断浓缩,最后种子内部几乎全被硬化的合成的产物所充满。
在物理性状上,种子的成熟过程常常表现为绝对重量的增加和含水量的下降,种子充实饱满,种皮组织硬化,透性降低;在外观形态上随树种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光泽;在生理上则种胚有了发芽能力。
种子成熟包括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是生理成熟,即种子成熟过程中,当内部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胚具有发芽能力时,达到生理成熟。
达到生理成熟的种子含水量还较高,内含物还处于易溶状态,种皮不致密,种子不饱满,抗性弱,这样的种子不易贮藏,同时生理成熟的种子还没有充分完成种胚的生长发育过程,因此发芽率低。
种子具有成熟的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形态成熟的种子内部生化变化基本结束,营养物质的积累已经终止,内含物由易溶状态转为难溶的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水量下降,酶活性减弱,呼吸作用也减弱,种子开始进入休眠状态,这样的种子易贮藏,发芽率高。
种子的成熟,必须具有形态上的成熟和生理上的成熟两个方面,才能称为种子的真正成熟,只具备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时,都不能称为种子真正的成熟。
多数种子是在生理成熟之后进入形态成熟;有些树木的种子两种成熟时间几乎一致,如杨、柳、榆等;有些树木的种子,在形态上已表现出成熟的特征,而种胚未发育完全,需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发芽能力,则称为生理后熟,如银杏、刺楸等树种。
这样的种子只有在采收后经过具备低温、湿润、通气条件的层积贮藏后才会具有发芽能力。
在自然状态下则是在脱落坠地以后,种胚才逐渐伸长至正常的大小而具有发芽能力(图2—1)。
不同树种的种子成熟期是很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