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2_2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610.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r------------------- 学习目标导航 -----------------------1 .简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重点)2 .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重难点)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兴奋 的产生与传导◊自主认知◊1. 神经元⑴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⑵神经元的基本结构•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 构成神经中枢神经元■树突:短而多,将兴奋传向胞体 突起/轴突:长而少,将兴奋由胞体传向 • I 外围(4)神经元的功能(3)神经元结构的名称。
[填图]②结构示意图£ *神经末梢歯突胞休轴寰體梢■W 突輕①功能: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②兴奋是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③兴奋的传导形式: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电信号(也称为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1)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特点①离子分布:神经元细胞膜外Na!浓度比膜内高得多,膜内丄浓度比膜外高得多。
②离子流向:NaJ K +分别有向膜内流入和向膜外流出的趋势。
它们能否流入或流出以及流入量、流出量的多少取决于膜对相应离子通透能力的高低。
(2)静息电位①产生原因: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K +可以外流,使膜外侧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内侧含有较多的负离子」成了膜电位差。
②电位特点:细胞膜电位呈外正内负状态(叫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①产生原因:神经纤维的某部位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迅速内流。
②电位特点:细胞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的状态(叫动作电位)。
(4)兴奋传导过程在受到刺激的兴奋部位和与它相邻的未受刺激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 形成局部电流。
高中生物 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5苏教版必修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反射,并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B)2、简述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A)3、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B)4、说出突触的结构特点(A)5、解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的原因(A)6、概述人脑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B)7、说出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A)8、简述动物激素的调节(A)知识梳理一、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有和两种方式,其中起主要作用。
二、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②④③① 神经元细胞(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1、结构树突2、功能:能够接受刺激,并。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由以下五部分组成::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外界环境和人体内某些变化并转化为神经冲动。
XXXXX: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和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汇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结构。
传出神经:将中枢产生的兴奋传至。
XXXXX: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支配的或。
3、反射活动的过程能感受外界环境或人体内的某些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转变为,由传至相应的,通过神经中枢的与,产生兴奋,由至以产生相应的调节活动。
神经中枢具有分析、综合各种变化以调节机体各项活动的功能。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2、兴奋的传导的过程①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静息状态)时,由于大量外流,膜外侧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内侧聚集较多的负离子,形成了膜电位差,表现为。
②当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一定刺激(兴奋状态)时,由于的膜对的通透性增大,迅速内流电位差表现为。
③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
a、膜外电流: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b、膜内电流: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原先部位恢复成静息状态,②③过程在膜的表面连续进行,表现为兴奋的传导。
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学习目标1.通过动画演示、师生互动,能够举例说明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通过观察图片、查阅资料,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3.通过资料分析、实验探究,能够举例说明体液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1)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人脑的高级功能(5)激素的种类、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2.学习难点(1)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人脑的高级功能(5)激素的种类、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三、学习要点总结学习目标一:概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纤维:双向传递兴奋的传导方式神经元之间:单向概念:突触组成:反射弧:学习目标二:理解人脑的组成及其各个部分的功能;了解人的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脑⎧⎪⎪⎨⎪⎪⎩大脑: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视觉、听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调节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小脑: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人脑的高级功能⎧⎪⎪⎨⎪⎪⎩视觉性语言中枢书写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学习目标三:了解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定义及相互关系;理解重要激素的分泌部位和主要作用;了解一些激素分泌失调机体表现的症状。
1.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激素调节: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它们经血液或在组织液传输到人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发挥作用。
3.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
人体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的作用下,通过各种调控机制控制生命活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2.2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三[目标导读]1体会感受器对刺激信息的接收。
2.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
3.阐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重难点击]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观察下面的细胞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该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2.兴奋是生物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受足够强的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加强的反应。
3.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是出生之后建立的。
反射的活动过程如图所示4.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反射弧至少包含2个神经元,反射过程越复杂,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越多。
5.大分子物质(如分泌蛋白)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课堂导入上图所示的这两种反射相同吗?有什么区别?提示前者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较低级;后者是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较高级。
图中的小朋友依靠什么结构接收到梅子酸的信息,这种信息如何在反射弧中传导、执行呢?探究点一刺激信息的接收和信号的传导反射是对内外刺激的反应,因此神经系统首先要感受刺激并能传导刺激。
结合教材P35~36图文,探究刺激信息的接收和信号的传导。
1.刺激信息的接收(1)结合眼球的结构和教材P35实验,讨论以下内容:①视觉的形成:视网膜上存在着感受光线刺激的感光细胞,当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时,感光细胞受光的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按照一定的路线传入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使人产生视觉。
②教材P35实验中,黑色圆圈有时候会“消失”不见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在眼球底部略偏鼻侧的视网膜上,有一个视神经穿出眼球壁的特殊部位,没有感光细胞分布。
这个没有感光细胞的部位叫做生理盲点,简称盲点。
当黑色圆圈的像落在盲点上时,便不会有刺激传向大脑,圆圈就“消失”了。
第2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目标导航,有的放矢】1.熟练叙述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掌握有关大脑、小脑、脊髓、神经元 、反射和反射弧的知识。
2 认同人体各部分的协调活动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提高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
【知识梳理,构建网络】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内有 结构 : 突起: 和 1、神经元 功能 :受到 产生 并传到分布 :细胞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构成 ;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系统 构成 ,在周围神经系统构成 。
结构:里面是 外面是2、脊髓 功能: 和 举例说明结构:大脑: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3、脑 功能: 白质作用小脑: 功能是脑干:功能是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填写下图,理解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说出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反射刺激 --------- --- -------神经系统 ---------------- -------- 反应(、 反射弧2、对照下列表格的内容,说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典题引导,点拨深化】1、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谈虎色变”这一反射类型相同的是A. 缩手反射B.精彩的哑剧引发观众哈哈大笑C.橘入口,分泌唾液D.看到红灯时,停止前进2、假如你是神经科的一名医生,请你来为下面的病人诊断病因(1)甲病人因意外事故,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但脑部正常,原因是(2)乙病人因意外事故,出现不能大小便的情况,但有感觉,原因是(3)一位妇女脑颅内长了肿瘤,脑瘤压迫大脑,结果造成了这位妇女失明,原因可能是是 。
(4)一个小孩因后脑忽然着地摔倒,致使此人呼吸衰竭,心跳骤停,可以判断是脑的 损伤了。
(5)“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脑的 损伤了。
(6)一位老人突患脑血栓,结果左侧身体瘫痪,可能是由于 侧大脑皮层上的损伤造成的。
【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C.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D.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2.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 )。
苏教版生物必修3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3、举例说明体液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1、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1)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人脑的高级功能。
(5)激素的种类、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人脑的高级功能。
(5)激素的种类、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教学疑点(1)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理解)。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理解)。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理解)。
(4)激素的种类、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应用)。
一、越用越灵的大脑人们以为脑用多了会伤了它,其实错了,人的大脑储备巨大,就是电脑也根本无法与人脑相比。
令人吃惊的是,人到死时,还有高达80%的脑未被启用。
脑的潜力大得让人不敢相信,所以怎么用脑也不会伤了脑子儿童6岁时大脑重量就接近成年了,所以儿童怎么用功也不会伤了他的大脑。
这就启示了少儿时候完全可以大用功、大学习。
8岁决定一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脑不衰则全身不衰,因为脑为全身之首。
令人吃惊的是,人的一生中衰退最慢的是脑,活到80岁,脑的平均重量才减少6.6克。
更令人吃惊的是,即使脑开始衰老也不是整个大脑一起老化,而是分区域的,并且这一群脑细胞衰退了,另一群脑细胞又代偿了,而且脑的衰退并不和年龄的增长成正比,尤其是思维功能衰老得最慢,可见人老了而脑并未老,脑为人一身的司令,脑灵则一身都灵,所以脑不衰则全身不衰。
所以人退休了,尽管可以用脑,想学什么,成什么家都可以。
因为人老了,但脑并未老(当然脑动脉硬化属病态衰老,又当别论)。
令人惊叹的是:人脑是个太极图脑是人体中衰老最慢的器官,因为脑有着巨大的潜力。
尽管人从30岁开始,每天即有3 ~10万个脑细胞相继死去,每小时有 1000个神经细胞发生障碍,一年内有900万个神经细胞丧失。
【教学目标】1、说出突触的结构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过程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4、说出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教学重点、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课前预习】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29 -P30相关内容问题探讨:①突触结构包括哪几部分?②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过程?③兴奋通过突触的传导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为什么?④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方式是什么?3、兴奋传递的特点:(1)单向传递方向:(一个神经元)细胞体→→(后一个神经元)或。
(2)单向传递的原因: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4、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方式:→→三、人脑的高级功能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0- P31相关内容问题探讨:①人脑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②大脑皮层有何功能?其言语区受损某部位受损会出现什么症状?知识点归纳:1、脑的组成及功能(1)小脑:重要的的中枢(2)脑干:重要的生命活动的中枢,如、。
(3)大脑:大脑皮层是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视觉、等高级中枢,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2、大脑皮层(1)功能: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言语区①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伤导致________失语症(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②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伤导致________失语症(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③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伤导致________(能看、能听、能说、不会写)④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伤导致_____ __(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典型例题】例1、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例2、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例3、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大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大脑 D.脊髓、脊髓、脑干例4、某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读报,那么受损的是A.运动性语言中枢 B.听觉性语言中枢()C.视觉性语言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例5、某人喝醉了酒,走路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位?( )A.大脑B.脑干C.小脑D.脑神经附件2: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苏教版必修3稳定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简介本次教学内容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属于苏教版必修3中稳定与环境模块的一部分。
该课程涉及了人体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细胞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重要课程。
在本次课程教学中,我将以课本为基础,引入生动的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神经调节的机制;•掌握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调节原理;•理解神经调节与内分泌调节的异同;•能够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神经调节的应用。
3. 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3.1 第一部分:引入•核心内容:介绍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思考。
在本节课程的引入中,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给学生介绍了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以及如何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2 第二部分:概念解释•核心内容:讲解神经调节的概念及其作用。
在这一部分,我讲解了神经调节的概念及其作用,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各种不同情况下神经调节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原理。
3.3 第三部分:实验演示•核心内容:介绍神经调节发挥作用的实验原理和结果,深入探讨神经调节机制。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通过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神经调节的原理和机制。
3.4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核心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神经调节的实际应用场景。
在这一部分,我选取了一些实际案例,与学生一起探讨神经调节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应用神经调节来促进身体健康。
3.5 第五部分:总结•核心内容:总结本节课程内容,并与学生互动交流。
在本节课程的总结中,我与学生一起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并让学生介绍个人的收获和感受,进而完成与学生成果的互动交流。
4.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对神经调节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实际应用场景的探讨也展现出了很高的思考性和创造性。
第4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1.神经元的结构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相适应。
(生命观念)2.研究反射弧的结构模型以及分析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机理。
(科学思维)3.实验设计: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科学探究)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
②传导过程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1)突触结构及其兴奋传递过程(2)突触类型①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②神经元与效应器形成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3)传导特点①单向传导: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导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兴奋或抑制。
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提示]由于动作电位时Na+大量内流,因此神经纤维膜内K+/Na+的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
2.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递方向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
(√)3.兴奋在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提示]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4.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兴奋。
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学习目标】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A)
2.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和特点(B)
3. 发射和反射弧( B)
4.人脑的高级功能(A)
【知识要点】
(一)人体生命的神经调节
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结构:细胞体
突起外包髓鞘叫
(2)神经元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2.神经调节的过程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①静息电位:K+外流,外内②动作电位:兴奋部位,Na+内流,外内;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形成了,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
局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原来的兴奋部位又恢复静息电位
..............
部电流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
②特点:兴奋以信号的形式向传导,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电流方向一致。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①突触的结构
,内含
突触
②传递过程:兴奋传导到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在处释放,通过作用于,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或。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释放作用于,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
传递形式:电信号_ ____ _______
③特点:向传递,即: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
或,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3.反射与反射弧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是。
(2)反射弧的结构包括___ ___、__ _ ____、___ __ __、__ ____和__ _ ____。
其中是指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
神经中枢具有的功能。
反射活动以完整的反射弧为基础。
4.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和,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与功能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又相互调控,位于的低级神经中枢受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1.脑由、和组成,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脑干中有
和中枢等,小脑是重要的平衡调节中枢。
2.大脑的语言功能
书写性语言中枢(W区)——症(不会写);
言语区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症(说不清)
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症(听不懂)
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症(看不懂)
【课堂探究】
1.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A.外正内负B.外负内正C.外负内负D.外正内正
2.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3.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B.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D.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
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
C.神经递质由突触后膜释放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6.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
的是()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轴突
的是()
8.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
...
9.下图所示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10.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便受体失去传递兴奋的能力。
据此可知,α-银环蛇毒中毒会造成()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肌肉松弛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肌肉持续收缩【针对训练】
1.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A.反射弧B.感受器C.神经中枢D.效应器
2.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
A.小脑B.下丘脑C.脑干D.大脑皮层
3.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②③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②③
4.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有运动B.失去感觉的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5. 下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③②①
A. ①代表效应器
B. ②代表神经中枢
C. ③中突触处兴奋传递方向是双向的
D. ④未兴奋时,膜两侧电位呈外正内负④
6. 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字,但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H区
7.右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②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
B.③处受刺激的瞬间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C.④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D.⑥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8. 聋哑人要理解同伴的“手语”所表达的意思,要依靠的中枢是()
①躯体运动中枢②躯体感觉中枢③视觉中枢④听觉中枢⑤语言中枢
A.③⑤
B. ①③
C.①③⑤
D.①④
9.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神经中枢进行调控
D.植物人大脑皮层功能严重损害,但脑干仍具有正常功能
【巩固提升】
1.下图A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的过程,图B是图A中⑤结构的部分放大。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的③④⑤共同构成,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2)②结构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
(3)构成⑤结构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 。
(4)静息时,⑤结构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5)兴奋在该结构中传递的特点是。
2.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结构(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填“单”或“双”)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3.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图2为图1中甲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应结构或物质。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结构①为感受器,结构②的名称为,结构(填序号)表示效应器。
(2)图2中结构a的名称为。
(3)如果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填“单”或“双”)向的,在结构④上的传导是(填“单”或“双”)向的。
(4)已知箭毒能与图2中物质c牢固结合,从而导致物质b不能和物质c发生作用。
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③,再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施加刺激前后结构d内外电位情况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