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八大配平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27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巧 一、配平原则1、化合价升降守恒(即得失电子守恒)2、质量守恒二、配平步骤:标变价、列变化、求总数、配系数 三、几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技巧1、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升全降 技巧:以反应物或生成物作为参照物均可C 6H 12O 6+ KNO 3 — CO 2↑+ N 2↑+ KOH+ H 2O 2、反应物中某一物质中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化 技巧:一般以生成物作为参照物Fe + HNO 3(浓) — Fe(NO)3+ NO 2↑+ H 2O3、对于歧化、分解、归中、化合反应 技巧:看分不看合P+ KOH+ H 2O — PH 3+ KH 2PO 2 KClO 3—— KCl + O 2↑ NH 3 + NO — N 2 + H 2O NO + O 2+ H 2O — HNO 34、同一物质中有多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技巧:整体法配FeS 2 + O 2 — Fe 2O 3 + SO 2Cu 2S+ HNO 3 — H 2SO 4+ Cu(NO 3)2+ NO ↑+ H 2O P+ CuSO 4+ H 2O — Cu 3P+ H 3PO 4+ H 2SO 4KMnO 4+ H 2O 2+ H 2SO 4— K 2SO 4+ MnSO 4 + O 2↑+ H 2O KClO 3 + HCl — Cl 2↑+ KCl + H 2O Cl 2 + NH 3 — NH 4Cl + N 2S + KOH — K 2S + K 2SO 3 + H 2OCrI 3+ Cl 2+ KOH — K 2CrO 4+ KIO 4 + KCl+ H 2O 四、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离子方程式的配平与化学方程式一致,只是检查时应注意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Cr 2O 72-+ Cl -+ H + — Cr 3++ Cl 2↑+ H 2O MnO 4- + I -+ H +— Mn 2++ IO 3-+ H 2O Cl -+ ClO 2-+ H +— Cl 2↑+ H 2OCr 2O 72-+ Fe 2++ H +— Cr 3++ Fe 3++ H 2O 五、缺项配平方法:缺项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时,先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出发生氧化还原的系数,再观察两端, 通过比较反应物与生成物,观察增减的原子或离子数,确定未知物并配平(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一般为酸、碱、H 2O 。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法及技巧一、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①单线桥法。
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
例: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 ②双线桥法。
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
例: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
例:3Cl 2+6KOH KClO 3+5KCl+3H 2O②归中反应。
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
例:KClO 3+6HCl 3Cl 2+ 6KCl ↑ +3H 2O(3)变价元素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H 2S 、HBr 、HI 、Fe 2+及盐,SO 2等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配平原则: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2.化合价升降法的基本步骤为:“一标、二等、三定、四平、五查”。
“一标”指的是标出反应中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注明每种物质中升高或降低的总价数。
得2e -—— 2e -失2e -—— 失5e得5×e得5e -“二等”指的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即为两个互质(非互质的应约分)的数交叉相乘。
“三定”指的是用跟踪法确定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化学式前的系数。
“四平”指的是通过观察法配平其它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
“五查”指的是在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中可通过查对反应式左右两边氧原子总数是否相等进行复核(离子反应还应检查电荷数是否相等),如相等则方程式已配平,最后将方程式中“—”改为“=”。
[例3]对于反应KMnO4+HCl→KCl+MnCl2+Cl2+H2O(未配平),若有0.1mol KMnO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转移电子0.5mol B.生成Cl20.5molC.参加反应HCl为16mol D.Cl2是还原产物三、配平的基本技巧(特殊方法)①奇数配偶法:此法适用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其步骤为“一看、二找、三配、四平、五查”(内容略)。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归纳四川省巴中中学杨启林一、左配法对于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在不同物质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配平。
例1:配平Ag3AsO4+Zn+H2SO4-Ag+AsH3+ZnSO4+H2O解析: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先配平化学方程式左边化合价有变化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2Ag3AsO4+11Zn+H2SO4-Ag+AsH3+ZnSO4+H2O再根据质量守恒,用观察法即可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Ag3AsO4+11Zn+11H2SO4=6Ag+2AsH3↑+11ZnSO4+8H2O二、右配法如果化合价有升降的元素是同一物质中的同一元素,或者氧化剂、还原剂是同一物质时,一般先从化学方程式右边着手配平。
例2:配平P+CuSO4+H2O---Cu3P+H3PO4+H2SO4解析:因为反应物P的化合价同时有升降,若先配平化学方程式左边的化学计量数,较为繁琐,采用右配法。
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先配平化学方程式右边化合价有变化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P+CuSO4+H2O5-Cu3P+6H3PO4+H2SO4再根据质量守恒,用观察法即可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三、奇数配偶法如果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边某元素的原子数位偶数,而另一边为奇数时,可将该元素的原子先配成偶数,使该元素原子数在等式两边相等,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
例3:配平S+C+KNO3-CO2+N2+K2S解析:反应物KNO3中三种元素的原子均为奇数,而生成物中三种元素的原子数均为偶数,故可先将KNO3的系数配成2得:S+C+2KNO3-CO2+N2+K2S,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S+3C+2KNO3=3CO2↑+N2↑+K2S四、零价配平法若遇到用常规方法无法确定化合价的物质,可假设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再计算出各元素的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元素的化合价的升、降总数相等,配平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最后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八大技巧
1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是指当电子的传递原理发生变化时,所做的补偿,以使反应在质量上成为平衡的运动。
它只能应用于可氧化的元素,例如金属和氧化物。
2 配平时应该考虑哪些内容?
在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考虑每个反应有多少原子。
B.考虑每个原子的氧化态。
C.考虑酸性和碱性反应。
D.考虑如何将反应物(元素)和产物(物质)连接起来。
3 八大技巧
一、用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表明哪一方失去电子,而另一方接收电子。
二、将反应物和产物放在对称的两边,以方便跟踪电子变迁。
三、找出失去和接收电子的元素转变到什么氧化态。
四、标出每方少多少电子。
五、两边增加同等数量的水,这样能同时配平氧电荷和氢电荷。
六、首先考虑有氢和氧两个原子的元素,这样可以配平氢和氧的电荷平衡。
七、把反应在可能的碱性反应中转化为氢离子进行电荷的平衡。
八、观察反应后的氧化态,当所有的氧化态都能从数学平衡求出时,反应就已经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和技巧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和技巧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它的配平有助于同学们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质。
然而,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多样,其配平方法存在一定差异,这使得同学们在学习时感到吃力。
事实上,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特殊技巧,结合有效的练习,就可以做到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迎刃而解。
下面本文分别从以下四个部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一是配平原则;二是配平步骤;三是常见配平方法;四是特殊配平技巧。
一、配平原则——①电子守恒②电荷守恒③质量守恒①电子守恒: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的电子总数,即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价数。
②电荷守恒:对于离子方程式而言,电荷守恒是常第一位考察方程式是否配平的原则。
③质量守恒:依据原子个数守恒配平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
配平后的方程式须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步骤配平步骤:1)标变价2)找变化3)求总数4)配系数说明:a)“划好价”:1)C2O4H2 CH3COOH 2)NaH CaH2 NaBH4 3)BrCl BrF3 4)Fe3O4 Pb3O45)Na2S2O3FeS2Na2S X Na2S2O86)Na2O2H2O2BaO27)CrI3K2Cr2O7KCrO38)CuS Cu2S Cu3P 9)KMnO4 K2MnO4 MnO2 MnCl2。
b)配平的一般规律:i.“配系数”:用依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进行观察法。
ii.“配系数”:一般从右向左配(逆向配平法),有时也会从左向右配(正向配平法)如归中反应的配平。
iii.“求总数”:对集合原子优先配平:如HCl →Cl2Cu3P→CuSO4 P4→H3PO4在计算得失电子最小公倍数前,应先处理好“2、3、4”。
三、常见重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正向配平法和逆向配平法1、正向配平法——从左向右配(适用于:归中反应),即在计算好最小公倍数后配系数时,先从左边氧化剂还原剂配好相应系数,再配右边氧化还原产物的系数。
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合价升降法、奇数偶配法、整体配平法、零价法和平均化合价法等。
1. 化合价升降法:通过分析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化合价升高的总和等于化合价降低的总和。
2. 奇数偶配法:适用于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单质参与的反应,通常先配平单质一侧的元素,再根据需要调整其他物质的系数。
3. 整体配平法:当反应中某一侧的化合物比较复杂时,可以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先配平简单的一侧,然后再配平整体。
4. 零价法:特别适用于含有单质的反应,将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看作是从零开始变化,从而简化配平过程。
5. 平均化合价法:在处理变价元素的平均化合价时,可以先计算出变价元素的平均化合价,然后根据平均化合价来配平方程式。
6. 待定系数法:基于原子个数守恒的原则,设定某些反应物的系数为未知数,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来确定这些未知数的值。
7. 1·x法:这是一种较为现代的配平方法,通过设置一个未知数x,然后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来求解x的值,最终得到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8. 原电池配平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电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通过考虑电极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来配平方程式。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选择合适的配平方法。
有时候,
一个反应可能需要使用多种方法结合来完成配平。
此外,配平时还应遵循原子守恒的原则,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量相同。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氧化还原反应(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和重要的类型之一、在此类反应中,发生氧化作用的物质(被氧化剂氧化)与发生还原作用的物质(还原剂还原)之间发生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需要进行配平,以确保质量和电荷在反应前后保持平衡。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技巧。
1.确定氧化态变化:首先需要确定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态变化。
氧化态是指原子所带电子数的一种表示方法,正离子通常带正电荷,负离子或非金属原子通常带负电荷。
找出氧化态的变化将有助于确定电子转移的数量。
2.添加水分子:在氧化和还原剂之间添加足够的水分子可以帮助平衡水的原子数量。
这通常通过在方程式中添加H2O的形式来完成。
3.添加氢离子:可以通过添加适当数量的H+离子来平衡氧化和还原剂中氢的数量。
这通常通过在方程式中添加H+的形式来完成。
4.添加电子:进一步平衡反应方程式的电荷可以通过在方程式中添加适当数量的电子来实现。
在电子的添加过程中,记住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5.调整系数:在完成前面步骤后,检查方程式中各个元素的原子数量是否已经平衡。
这可以通过调整系数来实现。
注意,只有改变系数,而不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6.检查最终方程式:最后一步是检查配平方程式是否正确。
确保质量和电荷在反应前后保持平衡。
需要指出的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规则。
根据反应的特定条件和具体要求,可能会有多个不同的平衡方程式。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简单和最适合的反应方程式。
需要注意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也可以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进行配平。
在碱性条件下,可以通过添加适当数量的氢氧根离子(OH-)来中和氢离子的数量。
在酸性条件下,H+离子的量则是平衡方程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配平方程时,需要根据特定的反应条件来选择正确的配平技巧。
在实践中,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熟练度。
通过实践和反复训练,可以提高配平方程的准确性和效率。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1.配平原则1.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
2.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电子守恒。
3.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等。
4.方程式左右两边总电荷相同,即电荷守恒。
2.配平步骤1.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2.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值。
3.求总数:使化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4.配系数: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5.查守恒: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3.配平方法1.零价法用法:先令无法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价的物质中各元素均为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元素化合价升降值相等,最后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1:试配平 Fe3C + HNO3- Fe(NO3)3 + NO2 + CO2 + H2O。
答案: 1 22 3 13 1 112.平均标价法用法:当同一反应物中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出现两次且价态不同时,可将它们同等对待,即假定它们的化合价相同,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平均标价,若方程式出现双原子分子时,有关原子个数要扩大2倍。
例2:试配平 NH4NO3-HNO3+ N2+ H2O。
答案: 5 2 4 93.整体标价法用法:当某一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多见于有机反应配平)在某化合物中有数个时,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整体标价。
例3:试配平 S+ Ca(OH)2-CaSx+ CaS2O3+ H2O答案: 2(x+1) 3 2 1 34.逆向配平法用法:若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只有部分改变,配平宜从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开始,即先考虑生成物,逆向配平;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宜从生成物开始配平,即逆向配平。
例4:试配平 P + CuSO4+ H2O - Cu3P + H3PO4+ H2SO4答案: 11 15 24 5 6 155.有机反应的配平法用法:有机物参入的氧化还原反应,通常首先规定有机物中H为+1价,O 为-2价,并以此确定碳元素的平均化合价。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阶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学好这一部分知识十分重要。
一、配平原则(1)电子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3)电荷守恒:离子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二、配平步骤(1)标变价:标明反应前后变价元素的化合价(2)列得失:列出化合价的变化值(3)求总数: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4)配系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5)查守恒:检查质量与电荷、电子是否分别守恒三、配平技巧(1)逆向配平法:若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只有部分改变,或某物质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可用逆向配平法,即选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为基准物来配平(一般从反应物很难配平时,可选用逆向配平法)。
此处我们使用P4和CuSO4的反应作为例子:该反应的氧化剂是P4、CuSO4,还原剂是P4,以反应物作基准求得失电子数比较困难,但是氧化产物只有H3PO4、还原产物只有Cu3P,所以以H3PO4和Cu3P作基准物容易求得失电子数。
Cu3P中Cu为﹢1价,P为﹣3价,由P4、CuSO4生成Cu3P,化合价总的降低6;由P4生成H3PO4,化合价升高5,则Cu3P与H3PO4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6,再根据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方程式为:因此各物质前的系数需再乘以4,最终结果为:(2)双向配平法:当遇到一种物质中的变价元素未完全发生变价时,可以进行双向配平。
此处我们使用Cu2S和HNO3的反应作为例子:Cu2S中Cu为﹢1价,S为﹣2价,生成物中Cu为﹢2价,S为﹢6价,化合价总的升高10;由HNO3生成NO,化合价降低3。
因HNO3中N元素未全部得电子,以Cu2S和HNO3为基准求得的系数不是最终的系数,此时应以Cu2S与NO为基准,则Cu2S与N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0,再根据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方程式为(3)巧令化合价法:无法用常规方法确定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时,先令其均为零价或其他常见的化合价(总的化合价之和为微粒所带电荷数),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降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和几种特殊的配平技巧配平原则⒈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⒉电子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
⒊化合价变化守恒: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等。
配平步骤⒈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⒉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值。
⒊求总数:使化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⒋配系数:观察,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把单线改成等号。
⒌查守恒: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例 C + 4 HNO3(浓)= 4 NO2+ CO2+ 2 H2O例KMnO4+ H2S + H2SO4——K2SO4+2MnSO4+ S + H2O分析:H2SO4为酸性介质,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变。
KMnO4为氧化剂化合价降低“5”,H2S化合价升高“2”。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10”。
由此可知,KMnO4中氧全部转化为水,共8个氧原子,生成8个水分子,需16个氢原子,所以H2SO4系数为“3”。
2KMnO4+ 5H2S + 3H2SO4=K2SO4+2MnSO4+ 5S + 8H2O方法总结1 待定系数法(通用方法)将各物质的系数分别设为不同未知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配平。
2 一些简易方法小结(1)最小公倍数法适合常见的、难度不大的化学方程式。
例KClO3→KCl+O2↑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2KClO3→KCl+3O2↑,由于左边钾原子和氯原子数变为2个,则KCl前应配系数2,短线改为等号,标明条件即:2KClO3==2KCl+3O2↑(2)奇偶配平法适用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
例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
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常用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一种物质失去电子,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即氧化和还原。
为了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需要遵循一些常用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1.半反应法半反应法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氧化和还原反应分别写成两个半反应,然后通过调整半反应中的原子数目来配平整个反应。
半反应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氧化和还原反应分别写成两个半反应,只包含氧化剂和还原剂。
(2)确定每个半反应中发生氧化或还原的元素和其对应的氧化态的变化。
(3)根据自然科学法,则电荷守恒,将电子加在原子较少的一侧。
(4)通过合并半反应,使得电子数目相等。
(5)根据需要的系数,调整其他原子的数目,以确保每个反应物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6)检查反应方程式,确保原子数目、电荷数目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平衡性。
2.氧化数法氧化数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的氧化数的变化来确定补充的电子数目,进而配平方程式。
氧化数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每个原子的氧化数。
氧化数是指原子失去或获取的电子数目。
(2)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中,哪些原子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
(3)计算氧化数的变化。
确定了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的电子数目。
(4)通过调整系数来配平反应方程式。
调整系数的原则是确保氧化剂和还原剂中发生氧化数变化的原子数目相等。
(5)检查反应方程式,确保原子数目和电荷数目平衡。
3.电荷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是通过保持反应中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目的平衡来配平方程式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添加适当的配离子来保持电荷平衡。
电荷守恒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反应中涉及的配离子的电荷数目。
(2)根据电荷平衡,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添加相应的配离子,以确保电荷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有:化合价升降法、离子-电子法、待定系数法等;配平技巧有:零价配平法、平均标价法、化整为零法、整体分析法等等。
一、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1.正确标出反应前后变价元素的化合价(注:有机物中,H为+1价,O为-2价,C 的化合价由物质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确定。
)2.确定配平方向:氧化剂、还原剂不属于同一种物质,正向配平,即从氧化剂、还原剂着手;氧化剂、还原剂属于同一种物质,逆向配平,即从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着手。
(注:从哪边配平,以哪边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为准来表示价态变化。
)3.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从而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5.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电子守恒。
二、常见三种形式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一般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 -2 +5 +2 +2 +6例:Cu2S+HNO3─Cu(NO3)2+NO↑+H2SO4+H2O【分析】从化合价的变化可知,Cu2S为还原剂,HNO3为氧化剂,氧化剂、还原剂不属于同一种物质,应正向配平,以正向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为准来表示价态变化。
Cu2S中两个+1价的Cu变为两个+2价的Cu化合价升高了2,一个-2价的S变为一个+6价的S 化合价升高了8,共升高了10;而在HNO3中,一个+5价的N变为+2价的N化合价降低了3。
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则Cu2S的系数为3,HNO3的系数为10。
这一过程可直观的表示为+1 +22Cu→2Cu ↑2-1 +6 ↑10×3S→S ↑8+5 +2N→N ↓3×10所以Cu2S的系数为3,HNO3的系数为10,进而确定氧化产物Cu(NO3)2、H2SO4的系数分别为6和10;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得3Cu2S+22HNO3 ===6Cu(NO3)2+10NO↑+3H2SO4+8H2O-3 +6 -3 +4 0例:(NH4)2SO4----NH3↑+SO2↑+N2↑+H2O【分析】从化合价的变化知:氧化剂、还原剂属于同一种物质,应逆向配平,以逆向物质中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为准来表示价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