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62 KB
- 文档页数:6
⾼⼀化学必修⼆学案 必修⼆化学的学案是指导⾼⼀学⽣进⼊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
下⾯是由店铺带来的⾼⼀化学必修⼆学案,相信对你有所帮助。
⾼⼀化学必修⼆学案:元素周期律 [学习⽬标] 1、使学⽣初步掌握原⼦核外电⼦排布、原⼦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属性、⾮⾦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核外电⼦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培养学⽣的观察能⼒、分析能⼒和抽象思维的能⼒。
[课前准备] 1~18号原⼦结构⽰意图 [学海导航] ⼆、元素周期律 (⼀)元素原⼦结构的变化规律 1、元素原⼦最外层电⼦数变化特点原⼦序数电⼦层数最外层电⼦数达到稳定结构时最外层电⼦数1~23~1011~18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的最外层电⼦排布呈性变化。
2、原⼦半径变化特点3~9号元素Li Be B C N O F Ne原⼦半径/pm1521118877706664—变化趋势11~17号元素Na Mg Al Si P S Cl Ar原⼦半径/pm18616014311711010499—变化趋势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半径呈性变化。
1、电⼦层数相同的元素(除稀有⽓体元素)的原⼦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_________; 2、当原⼦的电⼦层数不同⽽最外层电⼦数相同时,元素的原⼦半径随电⼦层数的增加⽽__________。
3、⾦属性与⾮⾦属性具体表现 (1)⾦属性强弱判断:通常情况下,元素的⾦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即单质的___________性越强;该元素的最⾼价氧化物的⽔化物的______性越强。
(2)⾮⾦属性强弱判断:通常情况下,元素的⾮⾦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态氢化物越___________;该元素的最⾼价氧化物的⽔化物的______性越强。
【导学案设计】2015版高中化学第2章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频频发生的雾霾天气向人们发出警告:空气污染已日趋严重,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②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③减少有毒的CO 产生,避免污染空气④减少CO2的产生, 避免“温室效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将煤块粉碎、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可以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将煤进行脱硫处理,可以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
【答案】A2.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氢氧燃料电池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甲醇燃料电池工作时甲醇在负极被氧化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解析】锌锰干电池中碳棒是正极,电池工作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碳棒不消耗,A项错误;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项错误;燃料电池工作时燃料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项正确;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硅,D项错误。
【答案】C3.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导线中有电流产生,且乙电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的是( )。
选项甲乙丙(溶液)A Cu Fe Fe2(SO4)3B Fe Fe CuCl2C Zn Fe H2SO4D C Fe NaOH【解析】乙电极发生的反应Fe-2e-Fe2+为氧化反应,乙电极是负极,则甲为正极,B、C两项不符合;丙溶液应与负极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不符合。
【答案】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在甲烷燃烧的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C.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不能发生D.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解析】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如铁与氯气反应,A 项错误;在甲烷燃烧的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B项错误;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可能发生,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二者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项正确。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复习学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物质结构(一)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荷的 和带负电荷的 构成,且正负电荷 ;而带正电荷的 又由带正电荷的 和不带电的 构成;原子核占原子的空间极 ,但质量极 ,电子占原子的空间极 ,但质量极 。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Z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原子的表达方式:AZ X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电荷数 ;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电荷数 【相关练习】(1)日本福岛核泄漏释放出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有13153I 。
该原子的原子系数为 、中子数为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试按要求各举一例(用化学用语作答)写出10电子的原子、双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四原子分子、五原子分子、单核阳离子、单核阴离子、双核阴离子、五核阳离子:; 写出18电子的原子、双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四原子分子、8原子分子、单核阳离子、单核阴离子、双核阴离子、: 。
2、元素、核素与同位素①元素:具有相同的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 和一定数目的 的一种原子。
③同位素 相同而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同系物物性化性不同相同类别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项目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单质元素种类单质内部结构有机物结构通式分子式化合物分子式结构4、“四同”比较相同相似相似相似或不同不同不同相似但递变不同物性化性不同相同类别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项目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单质元素种类单质内部结构有机物结构通式分子式化合物分子式结构、“四同”比较相同相似相似相似或不同不同不同相似但递变不同【相关练习】请将下例各组物质序号填入其应属的关系选项中。
①金刚石和石墨;③正戊烷和新戊烷;④3517Cl 和3717Cl ;⑤O 2和O 3;⑦21H 2和31H 2;⑩异丁烷与2-甲基丙烷。
《必修第二册复习》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含硫物质和含氮物质的性质.2、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
3、从碳骨架和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4、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必修二相关知识.【课前预习任务】1、复习课本出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仿照图例,用思维导图...的知识内容。
...和有机物....绘制必修二学习的无机物【课上学习任务】1、A经下图所示的过程可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
(1)若A是非金属单质,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A、B、C、D分别是什么?(2)若A是非金属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A、B、C、D分别是什么?(3)若A为常温下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A、B、C、D分别是什么?2、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请判断所得结论是否正确?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3、某小组同学探究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是否存在限度。
【查阅资料】a.Fe3+能将I-氧化为I2,所得溶液呈黄色或棕黄色.b.利用色度计可测定溶液的透光率,通常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数值越小。
进行如下表所示的3个实验:皿放入色度计的槽孔中溶液的透光率变化(1)实验Ⅰ的目的是什么?(2)通过上述实验可推断: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存在限度.其证据及相应的推理过程是什么?4、已知A~G均为含碳的化合物,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
请推断A、B、C、D、E、F、G分别是什么?【课后作业】1、下列物质与铁反应不可能使铁显示+2价的是()A。
S B。
Cl2 C. 稀硫酸D。
CuSO4溶液2、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2发生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化学反应为Br2 + SO2 + 2H2O = H2SO4 + 2HB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r2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B。
高一化学必修2 第二章章末复习学案2 高一化学必修2 第二章章末复习学案2高一级化学学科学案第九周第2课时课题第二章章末复习编写人:编写时间:202*-03-14使用时间:202*-4-2学案编号:17审核人:------------------------------班------------组姓名---------------------组评-----------------师评-----------【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认识影响速率的条件。
2.会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3.掌握可逆反应的定义,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知道。
【学习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影响速率的条件,化学平衡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
【学习难点】化学平衡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学法指导】⑴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⑵让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展示,补充。
自主学习: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计算公式:v(B)=__________①单位:_________________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____________(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_______: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_______: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______: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_______: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__________________相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新⼈教版⾼⼀化学必修⼆全册学案第⼀章第⼀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学习⽬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结构的关系3、能写出1~36号元素及各主族元素符号【学习重难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结构的关系;周期表的结构。
【课前预习】⼀、原⼦序数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序数。
2.原⼦序数与元素的原⼦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序数===⼆、元素周期表1.编排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再把不同横⾏中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上⽽下排成纵⾏。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填写下表:【堂上探究】⼀、元素周期表1、排列规则2、结构(1) 周期观察教材附录后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列表格。
通过以上表格,互相交流你发现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观察教材附录后的元素周期表思考下列问题:a、为什么元素周期表有18列(纵⾏),但族却只有16个?b、主族、0族、副族、Ⅷ族的构成元素有什么区别?C、哪个族包含的元素种数最多?②完成下列表格。
通过以上表格,互相交流你发现的规律?试⼀试:测试你的快速记忆的能⼒(看周期表1分钟,然后从左向右依次写出16个族的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周期表结构记忆⼝诀:7周期分3短4长1不完全,16族含7主7副Ⅷ和03、图列了解图列中各符号的意义:⼆、原⼦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1、完成下列表格。
氮(7N) 铝(13Al) 硫(16S) 原⼦结构⽰意图电⼦层数|周期序数| | |最外层电⼦数|族序数| | |2、⼩结结构与位置的关系:【巩固练习】1、某些主族元素的原⼦结构⽰意图如下,写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学案(二)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3)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铝热反应(5)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B 大多数的高温反应 C.以H2 C CO为还原剂的反应D.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Ba(OH)2·8H2O+2NH4Cl==2NH3↑+BaCl2+10H2O说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下列不是放热或吸热反应)a、放热:①浓硫酸溶于水②NaOH溶于水③CaO溶于水b、吸热:铵盐溶于水反应条件与热量变化没有必然的关系,既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2. 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A. 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B. 工作原理: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C.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b. 有电解质溶液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D.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E.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a. 负极反应:X-ne=X n-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根据原电池原理,一般来说负极容易被腐蚀、正极受保护。
(2)原电池的设计: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化学必修⼆第⼀章复习学案必修2 复习学案-----《元素周期表》设计⼈:王艳宾序号:1班级:————————组名:————————姓名:————————(2020-6)【学习重点】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掌握元素性质与原⼦结构的关系3.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和元素相对原⼦质量等概念。
【复习过程】阅读教材第4~10页,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在同⼀横⾏,称为;把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在同⼀纵⾏,称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原⼦序数=,周期序数= ,主族序数= 。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个横⾏,分为个周期,分别为;有个纵⾏,分为个族,分别为。
总结同⼀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5总结⽐较⾦属性和⾮⾦属性强弱的实验⽅法:6概念:核素同位素质量数【巩固练习】1.写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Cl BCu Fe2. 短周期元素A、B、C原⼦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的最外层电⼦数之和为10。
A与C在周期表中同主族,B原⼦最外层电⼦数等于A原⼦次外层电⼦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半径AC. B的氢化物的熔点⽐A氧化物⾼D. A与C可形成离⼦化合物4. 今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按C、A、B、D、E的顺序增⼤。
C、D都能分别与A按原⼦个数⽐1:1或2:1形成化合物。
CB可与EA2反应⽣成C2A与⽓态物质EB4。
⑴写出五种元素名称 A B ,C ,D ,E 。
⑵画出E的原⼦结构⽰意图,写出电⼦式D2A2 , EB4 。
⑶⽐较EA2与EB4的熔点⾼低< 。
⑷写出D单质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程。
5、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字母标出的15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元素符号表⽰,下同),⾦属性最强的是,⾮⾦属性最强的是,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属元素是,属于过渡元素的是(该空⽤字母表⽰)。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复习学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物质结构(一)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荷的 和带负电荷的 构成,且正负电荷 ;而带正电荷的 又由带正电荷的 和不带电的 构成;原子核占原子的空间极 ,但质量极 ,电子占原子的空间极 ,但质量极 。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Z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原子的表达方式:AZ X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电荷数 ;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电荷数 【相关练习】(1)日本福岛核泄漏释放出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有13153I 。
该原子的原子系数为 、中子数为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试按要求各举一例(用化学用语作答)写出10电子的原子、双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四原子分子、五原子分子、单核阳离子、单核阴离子、双核阴离子、五核阳离子:; 写出18电子的原子、双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四原子分子、8原子分子、单核阳离子、单核阴离子、双核阴离子、: 。
2、元素、核素与同位素①元素:具有相同的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 和一定数目的 的一种原子。
③同位素 相同而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同分异同系物物性化性不同相同类别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项目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单质元素种类单质内部结构有机物结构通式分子式化合物分子式结构4、“四同”比较相同相似相似相似或不同不同不同相似但递变不同物性化性不同相同类别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项目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单质元素种类单质内部结构有机物结构通式分子式化合物分子式结构4、“四同”比较相同相似相似相似或不同不同不同相似但递变不同【相关练习】请将下例各组物质序号填入其应属的关系选项中。
①金刚石和石墨;③正戊烷和新戊烷;④3517Cl 和3717Cl ;⑤O 2和O 3;⑦21H 2和31H 2;⑩异丁烷与2-甲基丙烷。
属同位素的是 ;属同素异形体的是 ;属同分异构体的是 ;属同种物质的是 。
3.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排布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排在离原子核较的区域(电子层),能量高的电子排在离原子核较的区域(电子层);电子层数用字母n表示,每一层有自己字母代号1-7层分别是:。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先内后外,每一层最多排电子;最外层为第2层以外的电子层时,电子数不超过。
【相关练习】(用化学用语作答)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总数相等,C元素原子L层的电子数为5。
A、B、C依次为元素,试写出这三种元素共同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多多益善)。
(二)化学键1、化学键: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的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的断裂和的形成的过程。
【相关练习】二、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相关练习】 1).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A .金属性 Rb>K>Mg>AlB .非金属性 As>S>Cl>FC .稳定性 AsH 3>PH 3>H 2S>HF D.半径 Na>P>O>F2)A 、B 、C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左图所示。
已知:B 、C 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 、C 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是A 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
则A 、B 、C 分别是 A .C 、Al 、P B . N 、Si 、S C . 0、P 、Cl D . F 、S 、Al3)X 、Y 是元素周期表种VIA 族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能说明X 的非金属性比Y 强的是A .X 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 .X 的气态氢化物比Y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C .Y 的单质能将X 从KX 的溶液中置换出来D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强 4)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5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 ,属于过渡元素的是 (该空用字母表示)。
(2)B ,F ,C 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其中以 最不稳定。
(3)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5)已知X、Y、Z、W四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试推断:(1)X、Y、Z、W四种元素的符号:X 、Y 、Z 、W(2)由以上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能与水反应且水溶液显碱性的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为。
(3)由X、Y、Z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它与W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4、常见的放热反应:A.所有燃烧反应;B.中和反应;C.大多数化合反应;D.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大多数分解反应;B.C+CO2 △ CO .H2+CuO△ Cu+H2O .H2O+C △ CO + H2C. 氯化铵与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时所释放的热量。
【相关练习】(1)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3)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量越多越好B.应通入适量空气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物质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C.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5)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放热反应的是A.生石灰 B.固体NaOH C.浓硫酸 D.固体NH4NO3(6)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反应。
(7)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 J、299k J。
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ol HI需要(填“放出”或“吸收”) k J的热量。
二、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反应,电子流、电流流的极;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反应,电子流、电流流的极;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种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能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右图,在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正极反应:根据原电池原理,一般来说极容易被腐蚀、极受保护;如实验室用粗锌制备氢气而不用纯锌;要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等。
2、化学电源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的发电装置。
【相关练习】(1)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2)有A、B、C、D四种金属。
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
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
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D>C>A>B B.D>A>B>C C.D>B>A>C D.B>A>D>C(3)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4)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5)由铜、锌和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锌是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
三、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υ)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υ=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⑷影响因素:①内因:反应物的(决定因素)②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 化学反应速率。
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 化学反应速率。
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 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许多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 不同。
一定条件下,当一个 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 ,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相关练习】(1)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为1.0mol/L ,经过20s 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mol/L ,它的反应速率为( ) A. 0.04 B. 0.04mol / L C. 0.04mol / (L ·S) D. 0.8mol / (L ·S) (2)下列四种盐酸溶液,均能跟锌片反应,其中最初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10℃ 20mL 3mol/L 的盐酸溶液 B .20℃ 30mL 2mol/L 的盐酸溶液 C .20℃ 20mL 2mol/L 的盐酸溶液 D .20℃ 10mL 4mol/L 的盐酸溶液 (3)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 .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B .催化剂C .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D .反应物的浓度(4)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 2的速率可由右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