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漫音乐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7
摘要:中美日三国在各自动画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
本文主要探讨三国动画音乐艺术特色,将三个国家动画音乐艺术特色进行比较,以此启发我国动画音乐创作者对中国动画音乐的发展做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中美日;动漫音乐;艺术特色;比较;启示动画与动漫同一源,漫画作品具有的夸张、变形、幽默等特性在动画作品中显然可见,这不仅表现在画面语言上,与画面语言相配合的音乐也明显具有夸张、变形、幽默的艺术特色。
纵观影视动画音乐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虽然中美日各国动画音乐风格与特点在不断地演变,但都离不开动画音乐与生俱有的共同的艺术特征一、动画片音乐共同的艺术特色(一)动画片音乐的夸张性想像和夸张是影视动画作品与生俱来的特点,在不少影视动画作品中都会用强化的音乐效果配合相应的夸张动作来表现剧情。
例如在动画片《猫和老鼠》中快节奏的钢琴音表现了猫和老鼠追逐与逃跑的急速脚步,鼓声和擦声表现了它们剧烈的撞击。
小提琴的快速滑音表现了种种令人捧腹的滑稽动作。
(二)动画片音乐的幽默性幽默、风趣、搞笑是许多动画作品的主要特点,动画片音乐在配合画面上也凸显幽默和风趣。
动画片音乐的幽默性可以通过很多音乐表现来实现,例如在音色、节奏、速度、演奏技巧等很多动画片运用音乐的音色表现力来突出动画的幽默性。
例如我国著名动画片《三个和尚》中三个和尚有高有矮有胖,作曲家金复载选用三件民族乐器代表高矮胖三个和尚。
用高音板胡中音区来表现矮个小和尚,高音板音色明亮、透彻,这与表现小和尚的清纯、简单、透彻、伶俐个性很吻合。
用坠胡来表现高个子和尚。
坠胡音域非常宽,声音柔和,音量大,可以模仿人声来演唱戏曲和歌曲,用这种充满戏剧变化音色的民族乐器来诠释高个和尚再合适不过。
用北方管子表现胖和尚,北方管子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与胖和尚个性吻合。
用这三种乐器来表现三个和尚形成强烈反差的幽默效果。
另一种体现就是在特殊演奏技巧上,例如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用大提琴的拨弦演奏方法表现老鼠蹑手蹑脚的风趣、诙谐神态,经常用弦乐器的滑音演奏技巧来表现猫和老鼠的滑稽动作。
本课程看过的动漫:《魁拔之十万火急》,《兔爷传奇》,《驯龙记》,《快乐的大脚》,《千年狐》,《钢琴之森》,《怪物公司》,《飞屋环游记》,《最终幻想7》《快乐的大脚》音乐赏析《快乐的大脚》是2006年澳大利亚导演乔治·米勒的作品,也是一部票房极高的动漫电影作品。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波波的小企鹅,他是帝企鹅家族中的另类分子,经常受到排挤歧视——不会唱歌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而波波恰恰是这样的企鹅。
但是,他格外擅长舞蹈,舞技超群的绝艺却没有带给他幸运,铁面领袖把他赶出了族门。
波波在外面的世界流浪,却碰上了另一个族群:阿德利企鹅。
他们惊叹于玛宝的舞步,邀请他前去舞会狂欢。
在前往舞会路上,波波遇到了一个踩着摇滚舞步的流浪者,他指引波波去解开心中的谜团:为什么企鹅食物会越来越少,为什么海平面有大型的铁皮船,为什么船上的人对企鹅残暴不仁。
于是波波追踪一艘铁壳船,闯入了人类的世界,展开的一系列趣事。
《快乐的大脚》的主题旋律,甜美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带我们走进南极企鹅的世界,让我们了解认识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生活。
影片开始就是一只企鹅在歌唱,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影片慢慢展开故事。
这是属于帝企鹅的伟大时代。
它们占领着南极洲的最深处,在这个家族里,只有一个办法能够让新生的小家伙得到大家的认可——拥有一副动听的歌喉。
不幸的是,波波是整个家族里唱歌唱得最差的那个。
但是,他却是一个天生的舞蹈家,街舞跳到出神入化。
波波的妈妈诺玛·吉恩,把波波舞蹈天赋仅仅看成一个可爱的小爱好,但波波的爸爸孟菲斯却认为,不会唱歌只会跳舞的波波根本就不是企鹅。
不过他们达成共识的是,没有一副好嗓子的波波,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真爱了。
有趣的是,不会唱歌的波波唯一的好朋友葛丽亚,正好是整个家族当中最好的歌手。
虽然他们俩自出生后就一直在一起,对彼此都有特殊的感觉,但葛丽亚总是被波波与众不同的节奏舞步困扰着。
波波与其他帝企鹅实在是太不一样了--特别是对于家族中最严厉的领导者诺亚来说。
日本动漫音乐解析——关于当代动漫音乐特点分析“And can you fee1 the love tonight,It is where we are,It’s enough for this wide—eyed wanderer,That we got this far……”这是风靡一时的《狮子王》的主题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很多人听了以后不相信这是动画的主题曲,固有的观念认为动漫的内容很幼稚,主题曲也很幼稚,不过是给小孩子听的儿歌罢了,这种观念完全是错误的。
“动画”其实是一种与电影相近的艺术表现手法,区别只在于电影是拍摄镜头,而动画则是绘制镜头。
关键在于内容和音乐的诠释。
在现代大部分的动画主题曲都已经和欧美主题曲和欧美流行曲相差无几了。
动漫音乐的旋律有级进式和重复式。
级进式,既二度音程间的进行下行级进:由于力度逐渐缓解,紧张度逐渐放松,所以适合表达一些深情,忧郁,哀伤,以及沉重的的情感。
比如《火影忍者》里面白之死里面的音乐《sadness and sorrow》,音乐先由violin和bass奏出引子,引子很简单,由二分音符下行级进式,时值的延长表达了沉重的,哀伤的心理,作者在bass声部,用沉重的声音,模仿复调的手法再次奏出,就像有两个声音在对话,violence 说:他走了…bass说:他确实离我们远去。
重复式,同高度音的重复,其的表现特点是由不停的重复一个音,有着突出强调的作用,适合表达坚定,蓄势待发的情感,适于用在战斗音乐中,比如《火影忍着》中的战斗音乐《fighting》用同音反复固定低音来表现紧张,蓄势待发的情绪,再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也是用了重复时的进行。
音乐的音色使用,他们经常把日本的特色乐器与管弦乐器等欧洲乐器相结合,形成富有特色的民族风格,比如《火影忍者》中的《sadnes s and sorrow》主题由violin和bass引出,主旋律由日本民族乐器尺八来担当,尺八:尺八发展到宋代形成五孔尺八,并经由当时日本的遣唐僧东传日本,保留至今,其技巧复杂,音色独特而有古味。
美国动画片《狮子王》电影音乐音乐赏析第一篇:美国动画片《狮子王》电影音乐音乐赏析美国动画片《狮子王》音乐分析背景资料:出品:美国迪斯尼影片公司。
导演:罗杰·阿勒斯、罗伯·敏考夫。
作曲:汉斯·季默和近代杰出的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
本片的故事情节借鉴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画面处理具有创意,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最成功、最卖座的动画影片之一。
影片的故事概况:金色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这是非洲草原上的国家——“荣耀国”喜庆的一天,动物们都聚集到这里,庆贺小狮子王辛巴的诞生。
老狒狒为小辛巴举行洗礼,万兽群集,荣耀欢呼。
而辛巴的叔叔刀疤对王位早已垂涎,他认为如果不是辛巴,自己将会继承王位,因此在他心中埋下了罪恶的种子。
他设计杀害小狮子王辛巴,辛巴的父亲穆发莎在救辛巴时不幸遭刀疤暗算死去,从此辛巴走上一条复仇之路。
在众多热情中心的朋友的帮助下,他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最后终于打败了刀疤,登上了岑林之王的宝座。
同时它也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中体验出生命的真谛。
1.音乐概述为这部影片写作音乐的是著名电影作曲家汉斯·季默和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他们两人的合作可以说是珠联璧合。
他们各自发挥所长,把气势宏大的交响乐与富有时代气息的摇滚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这部电影的音乐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独具一格的。
有歌剧由于在创作这部动画片的初期,迪斯尼公司就有日后要把它改编成音乐剧的打算,因此这部动画片的音乐创作中融合进大量的音乐剧元素。
整部影片的音乐基本上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若干首歌曲,这些歌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插曲,旋律素材与演唱形式变化非常之多。
从旋律素材上看,吸取了非洲民谣、摇滚乐、爵士乐、美国黑人的朗诵调等多种素材的因素。
从演唱形式上看,有歌剧、流行音乐的通俗演唱等不同风格的演唱方法。
第二部分是纯音乐,这个部分的音乐是以《荣耀大地》这段音乐为主题的。
动画片《大闹天宫》的音乐赏析《大闹天宫》更把民族风格的完成推向极至,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大闹天宫》的民族风格是一种浓重、华美的格凋,就像中国民间的喜庆乐曲一样,给人以欢快、活跃、热烈的情绪。
动作依据来自于中国戏曲之国粹——京剧,全套京腔京韵的音乐和鼓点更使《大闹天宫》锦上添花。
音乐效果特别采用民乐加以锣鼓打击乐相配合,产生浓郁民族风味,达到前所未有的最高成就。
宏伟的场面、奇特的形象、绚丽的色彩等等,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形式美感,这种形式美主要表现为造型的装饰美。
正如设计者张光字所说:“不要做吸墨水纸,光吸而不化,学而不用,成无用矣。
”在表演风格上,《大闹天宫》主要运用程式化的风格,强调夸张性和规范性。
影片不仅在人物动作表演上吸取了京剧的程式动作,人物对白既不完全像京剧的道白,也不像话剧的对白,在对白上带有韵味,有时将尾音拉长,表现了动画片的?特点。
同时在音乐上采取具有民族色彩的乐调,运用了戏曲的锣鼓打击乐来加强音乐的效果,使锣鼓点同人物动作和镜头的衔接、转换相得益彰,又使人物动作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有起有伏,浑然成体,民族风味十分浓郁。
影片从中国古代铜器漆器等出土文物、汉代画像石、六朝造像、敦煌壁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民间皮影、玩具以至于印度绘画等方面的相关艺术形式中汲取了丰富养料,创造了具有特定历史和地域风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征和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
创造出一种既民族、又新颖的艺术风格和造型法则。
本片在国内外反响强烈,著名影评家凯恩?拉斯金评论:“这部影片可以和《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以及希腊的民间传说媲美。
它们同样是充满了无穷的独创性,迷人的事件、英雄式的行为和卓越的妙趣。
影片通过杰出的美术设计,而成为一部拥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
影片的导演万籁鸣在现代动画电影史中的地位,通过该片应该得到国际性的承认。
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影视动画音乐思维的异同“you see it.you hear it,you believe it”这是出自迪士尼公司的一句话,意思是看到,听到,然后相信。
而这句话,正是强调了声画结合对于动画片的重要性。
声音对于动画片的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动画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声音与画面的结合给动画带来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更真实的环境,也带来了更有趣的故事和更真实、讨人喜欢的角色。
动画片和真人电影不同,动画片的角色和环境都是虚拟的,动画片中的配音不仅赋予无生命的动画角色以生命力,而且使虚拟的环境呈现出真实性。
也就是说,动画被赋予了声音才使片中的世界更加真实可信。
我们都知道,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音乐。
而各国文化的差异,使得各国的影视动画音乐也各有特色。
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说在世界动画领域中,中国的经典水墨动画可比作秋天,其清雅淡然,有秋的诗情画意;日本卡通产量庞大、类型繁多,仿佛冬日皑皑白雪之下蕴藏的丰饶宝藏;欧洲艺术动画在意蕴深度和技法创新方面的追求,犹如炎炎夏日般执著热烈;而最近似于春天的,则莫如单纯明朗、充满欢乐的美国动画了,单听那处处可闻的美妙乐章,就叫人心情舒畅、如沐春风了。
各国动画配乐,恰如春夏秋冬,四季皆美景,只是美得各具特色。
那让我们先从动画配乐中的春天,美国动画音乐说起。
美国动画一般采用变化多样的音乐形式配合鲜丽可人的动画形象、妙趣横生的行为和情节来实现艺术价值。
影片通常自始至终都设置完全对应画面内容的夸张音乐,以音乐增强画面动作、情景的表现力和趣味性,追求最大限度的视听刺激,靠这点抓住少年儿童的注意力。
自最初的迪斯尼开始,到如今的华纳、梦工厂、皮克斯等群雄竞力,美国动画佳作无数,但传播快乐和欢笑的创作宗旨始终不变,既吸引了全球票房,也捕获了无数颗童心。
从喜剧短片到剧情长片,从童话般温暖的传统经典到后现代意味十足的另类佳作,故事翻新迭出、情节求新求异,但是音乐一如既往,旋律始终优美、曲调始终动听,可谓春色如歌、乐似春意,叫人不由得赏心悦耳。
梶浦由纪日本ACG界知名音乐制作人。
和菅野洋子、新居昭乃、冈崎律子一起被动漫fans并称为“日本动漫音乐界的四大才女”。
混合曲风:有混合着的Pop节奏的歌剧式曲风。
梶浦灵感的最大源泉——她的父亲,是一个古典音乐迷,因此梶浦的作品当中揉合着流行和古典的主题要素。
钢琴乐:精心编曲的,柔和而舒缓的精致钢琴独奏。
在午后如阳光般倾泻在身上,使人感到融融暖意。
欧洲风:部分乐曲是典型的欧陆风情,一些歌词中也会使用意大利语、德语还有西班牙语来创作。
圣歌:梶浦的歌曲作品中经常会见到单人领唱(既是作为辅助的角色又是歌曲整体的推动者)而且气氛压抑不祥,有的时候这种曲风被称作“梶浦风”,Madlax当中的《nowhere》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提及梶浦风的最大招牌,大概十有八九都会说是和声(剩下的人会说造语),梶浦对和声的调式和展开简直就是她的个人签名。
在大量的实践下,她对这种编排驾轻就熟。
其次,她的编曲也非常成熟。
突出的象征比如流行曲风加入小提琴,或者钢琴的精巧编织。
一听即知是梶浦的作品。
最后,就是她配乐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强烈的形式感。
对于梶浦由记而言,主旋律是一种概念。
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加深你的印象,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用到最彻底,理解到最深。
音乐界不缺天才,但能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继续活跃下去的却少之又少。
梶浦总是乐意将来自异域的歌谣,悄悄地引渡到河流的这面来给世人分享。
我们总是称她的思想活在世界的一端,弹着键盘的双手却又跳跃于世界的另一端。
她是音符包围下的灵魂颂者,歌咏着哀思与绮想。
【电影配乐】东京兄妹1995RUBY FRUIT 1995Rainbow 1999BOOGIE POP and OTHERS 2000MOON 2000アキレスと亀2008【动画配乐】New Kimagure Orange Road Summer's Beginning MOVIE 1996 (新橙路·那年夏天的故事) eat-man TV 1997 (螺丝侠)noir TV 2001 (黑街二人组)Aquarian Age TV 2002 (水瓶世纪).hack//SIGN TV 2002 (骇客时空).hack//Liminality OV A 2002Petit Cossette OV A 2004 (柯赛特的肖像)Madlax TV 2004 (玛德莱克丝)Mai-HiME TV 2004 (舞-hime)Erementar Gerad TV 2005(武器种族传说)Tsubasa Chronicle TV 2005 (翼年代记)Tsubasa ~Tolikagonoguni no himegimi MOVIE 2005 (翼年代记MOVIE-鸟笼国的公主)Mai-OTOME TV 2005 (舞乙-hime)Mai-OTOME Zwei OV A 2006 (舞乙-hime Zwei)Tsubasa Chronicle II TV 2006 (翼年代记-第二季)真救世主伝说北斗の拳MOVIE & OV A 2006 (新·北斗神拳)El Cazador de la Bruja TV 2007(魔女猎人)TSUBASA-TOKYO REVELATIONS OV A 2007(翼年代记OV A-东京默示录)空の境界MOVIE 2007 (空之境界)TSUBASA-春雷记OV A 2009 (翼-春雷记)Pandora Hearts TV 2009 (潘朵拉之心)。
经典动漫音乐赏析论文经典动漫音乐赏析论文内容摘要:电影离不开音乐,无论是唯美动人的爱情片,还是激烈紧张的动作片,抑或是触目惊心的惊悚片,或是充满幻想的动漫,都要有音乐在旁与每一个剧情,每一个情节相互交融,才能成功地把剧情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把人物的内心形成听觉上的写照。
关键字:动漫、音乐、情感电影是与音乐分不开的,在电影的一开场,就有体现电影精髓和主题的主题歌,每个特色的人物的出场都有体现出人物个性的音乐,每个剧情都有与情节完美结合的音乐作衬托,或扣人心弦,或让人融入其境。
在剧情中,音乐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
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为电影的每一个情节增添了无限的意蕴和魅力,让人切身其境,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发挥了叙事的功能。
…每部电影都配有自己一套独特的音乐,或气势磅礴,或优雅动听。
音乐与电影的视觉效果一起展现在荧幕上,一方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了剧情的表现力。
电影情节与音乐的交融,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完美的艺术形象。
电影离不开音乐,一部电影的一首主题曲,有或是一首插曲或配乐,就能勾起了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回忆,无论什么时候,或许你已经淡忘了这部电影,甚至你想不起这是哪部电影的,但音乐总能唤起你的回忆,唤起你对其剧情的印象,因为电影剧情和其音乐是相互交融,有很多的电影中还融合了古典音乐作品,这些古典音乐作品在影片中往往有着相当深刻的思想内涵。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在人类文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们心中也有着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我们在非常愉快的时候,会一面唱着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着舞。
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
正如当代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一样:“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等。
日本动漫与美国动漫的配乐中西动漫的配乐比较声音对于动画片的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动画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声音与画面的结合给动画带来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更真实的环境,也带来了更有趣的故事和更真实、讨人喜欢的角色。
动画片和真人电影不同,动画片的角色和环境都是虚拟的,动画片中的配音不仅赋予无生命的动画角色以生命力,而且使虚拟的环境呈现出真实性。
动画被赋予了声音才使片中的世界更加真实可信。
所以可想而知,配乐对一部动画的重大意义了。
而又因为各国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配乐又有所差异。
吉卜力的配乐大师就以久石让为代表吧。
他的音乐所表现的感情细腻,属于充满诗意的新世纪音乐。
他为吉卜力作了不少配乐,有我们熟悉的《天空之城》和《幽灵公主》等等。
其中,《天空之城》的音乐以电声,合成器为主,加上圆号,童声合唱,钢琴小品等等配合,由井上杏美小姐演唱。
其中由杉并儿童合唱团唱出的版本简直可说是天使之声,将《天空之城》的漂渺与悲哀表现得丝丝入扣。
听说有这么一件事:某大学的年度艺术节汇演,某系用了这首音乐来作表演的背景音乐,才刚弹出几个音符,台下有80%的人“哗”了起来,说:是《天空之城》啊!其实不看动画的人,一听也会被其所迷住,许多年前广州一电台的一个介绍散文的文化节目用这首音乐作版头。
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些纪录片啊,讲述的节目很多都是用的《天空之城》里的“承载着你”,还有《龙猫》的“风之甬道”、《千与千寻》里的“永远同在”,还是《天空之城》里的“承载着你”用的最多,其实,在久石让的作品中,《天空之城》是最为人所熟悉的了,其一,《天空之城》是宫崎骏最早的电影之一,给人的震撼力很强;其二,音乐实在是美妙啊!《幽灵公主》也是宫崎骏的一部得意作品,其场景描绘已是出神入化,配合这样一部巨作,久石让在电影中运用了大量弦乐,奏出交响乐般宏大的效果,让你一听就感到苍凉广阔,瑕想无边。
同时,这部片子充满了浓郁的日本古代风情,所以在其结尾中,米良美一的假声独唱是极具民族特色,清澈浑厚的声音就象一个妇人在讲述远古时期的传说一般。
美国动画片《狮子王》电影音乐音乐赏析美国动画片《狮子王》电影音乐音乐赏析1.引言《狮子王》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动画片,由迪士尼公司制作。
该片以非洲草原上的动物王国为背景,讲述了狮子王辛巴的成长和自我救赎的故事。
电影的音乐也是令人难忘的一部分,由作曲家汉斯·季默(Hans Zimmer)和歌曲创作人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等人携手打造。
2.音乐主题《狮子王》的音乐主题充满了非洲风情和原始的力量感。
音乐既能展示非洲大地的广袤与壮美,又能揭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汉斯·季默巧妙地融合了原始的鼓点、木管乐器和合唱等元素,创造出了宏大而动人的音乐氛围。
3.原声配乐电影的原声配乐由汉斯·季默负责创作,他以非洲音乐为灵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乐曲。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开篇曲《圣哉狮子王》(Circle of Life)、成长篇《朋友》(I Just Can't Wt to Be King)、悲伤篇《千万千军万马来援助》(Be Prepared)等。
这些曲目不仅在电影中展示了角色的情绪和心境,也成为了经典的动画音乐。
4.主题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主题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是由艾尔顿·约翰演唱的,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这首歌曲既揭示了辛巴和娜儿的爱情,又寓意着和平与希望。
歌词抒发了情感真挚、充满温暖的爱情,搭配上艾尔顿·约翰激情四溢的演唱,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感动。
5.音乐艺术评价《狮子王》的音乐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广泛赞誉。
汉斯·季默独特的音乐创作为电影增添了许多情感层次,同时也突出了非洲的文化特色。
艾尔顿·约翰的演唱更是给电影带来了无限动力,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附件:- 电影《狮子王》原声音乐CD- 电影《狮子王》DVD或蓝光光盘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copyright):指对原创作品的独占权,包括音乐、电影等,可以由作者或版权持有人享有,禁止他人未经授权的使用和复制。
美国动画片《狮子王》电影音乐音乐赏析美国动画片《狮子王》电影音乐音乐赏析引言:《狮子王》是由迪士尼制作的一部经典动画片,首次于1994年上映。
该电影以非洲草原为背景,讲述了狮子王辛巴的成长故事,以及他与邪恶的斯卡拉之间的斗争。
音乐是该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美的配乐,赋予了影片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戏剧性。
本文将对《狮子王》电影音乐进行详细的赏析。
一、主题曲:《Circle of Life》《Circle of Life》是《狮子王》的主题曲,由艾尔顿·约翰演唱。
这首歌展现了非洲大陆的壮丽景色和生命的循环,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歌曲中使用了非洲鼓和合唱的方式,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使观众在片头就被深深吸引。
二、配乐:《Morning Report》《Morning Report》是《狮子王》电影重新发行版中加入的一首配乐,由泽西·泰勒演唱。
这首歌在影片中出现在狮子王辛巴与他的好友麦克斯亚之间的对话场景中。
歌曲轻快活泼,通过明快的旋律和幽默的歌词,展现了麦克斯亚的个性,为影片增添了一丝喜剧色彩。
三、插曲:《Hakuna Matata》《Hakuna Matata》是《狮子王》中的一首插曲,由彼得·鲍勃特与纳桑·拉斯特演唱。
这首歌出现在辛巴与两个新朋友帕蒂和孔巴的相遇场景中。
歌曲的歌词诙谐幽默,展现了帕蒂和孔巴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为影片带来了轻松欢快的氛围。
四、插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是《狮子王》中的一首插曲,由艾尔顿·约翰演唱。
这首歌发生在辛巴与娜娜之间的浪漫场景中,歌曲旋律优美动人,歌词表达了狮子王和娜娜之间深厚的感情,为影片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五、配乐:《Be Prepared》《Be Prepared》是《狮子王》中反派斯卡拉的主题曲,由杰瑞米·艾恩斯演唱。
《冰雪奇缘》音乐赏析提起《冰雪奇缘》,相信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美轮美奂的冰雪世界、勇敢坚毅的艾莎和活泼善良的安娜。
而这部动画电影的成功,除了精彩的剧情和精美的画面,其音乐也功不可没。
《冰雪奇缘》的音乐不仅旋律优美动听,而且与剧情紧密结合,深刻地传达了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主题,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听觉盛宴。
电影中的主题曲《Let It Go》无疑是最为经典的一首。
这首歌在影片中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完美地展现了艾莎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当艾莎独自一人在雪山之巅,决定不再隐藏自己的魔法,勇敢做自己的时候,《Let It Go》的旋律响起,那激昂的节奏和充满力量的歌词,仿佛是艾莎内心的呐喊。
“Let it go, let it go,Can't hold it back anymore Let it go, let it go,Turn my back and slam the door”(随它吧,随它吧,反正再也无法隐瞒。
随它吧,随它吧,一转身不再牵挂。
)这几句歌词表达了艾莎决心摆脱束缚,释放自我的坚定信念。
而 Idina Menzel 极具感染力的嗓音,更是将这种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艾莎内心的痛苦与解脱。
除了《Let It Go》,电影中的其他歌曲也都各具特色。
比如安娜在寻找艾莎的旅途中所唱的《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这首歌旋律温馨,歌词充满了姐妹之间的深情。
从安娜小时候充满期待地问艾莎“想不想堆个雪人”,到长大后依然渴望能与姐姐重归于好,歌曲通过不同年龄段的演唱,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姐妹之间感情的变化。
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让人不禁为姐妹俩的遭遇感到心疼。
还有那首欢快的《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这首歌出现在艾莎的加冕典礼上,安娜终于有机会走出城堡,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活泼,很好地烘托了当时欢乐的氛围。
国漫与日漫音乐与配乐的差异在国漫与日漫中,音乐与配乐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音乐的类型和风格上,还体现在音乐在动画作品中的运用方式上。
国漫和日漫所采用的音乐与配乐风格各具特色,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听觉体验。
首先,国漫与日漫在音乐类型上存在差异。
国漫普遍采用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古筝、二胡、笛子等,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融入到动画中。
这种音乐风格常常让人感觉庄重、古朴、充满中国文化的特色。
而日漫则更倾向于流行音乐或摇滚音乐,有时候也会采用古典乐曲或者民族音乐,但整体风格更加多样化,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
其次,国漫与日漫在配乐运用上也有所不同。
国漫往往更加注重情节的表达和画面与音乐的结合,音乐往往是动画情绪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
配乐往往与剧情相呼应,有时候会突出主题或者人物的情感。
国漫中的配乐往往起到衬托和烘托的作用,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的内心。
而日漫则更加注重音乐的独立性,配乐与画面的结合程度相对较低,音乐更多地是一种背景音乐的存在,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
另外,国漫与日漫在音乐治愈系和燃系方面也存在差异。
国漫中的音乐往往更多地呈现出治愈系的特点,给观众带来安心、舒缓的感受。
这种音乐常常有着柔和的旋律和悠扬的节奏,给人一种宁静、温暖的感觉。
相比之下,日漫中的音乐更倾向于燃系,往往有着激昂、激情的旋律和节奏,给观众以强烈的冲击力和动力。
综上所述,国漫与日漫在音乐与配乐方面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国漫注重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突出情节表达;而日漫更倾向于流行音乐或摇滚音乐,音乐更独立,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
此外,国漫更常采用治愈系音乐,日漫则更多地以燃系音乐为主。
这些差异使得国漫和日漫在音乐和配乐方面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
国漫与日漫动漫音乐的风格差异动漫音乐是动漫作品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能为动漫情节增添色彩,让观众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
国漫和日漫作为两个重要的动漫流派,其动漫音乐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国漫与日漫动漫音乐的风格差异。
一、国漫动漫音乐的特点国漫动漫音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历史文化元素的融入国漫动漫音乐在编曲和演奏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元素,例如古筝、二胡、笛子等传统乐器的运用。
这些乐器的独特音色赋予了国漫动漫音乐独特的韵味,将观众带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2. 感情表达的深刻国漫动漫音乐注重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无论是欢快的节奏还是悲伤的旋律,都能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状态,使观众更能体会到故事的深层含义。
3. 叙事性强国漫动漫音乐在叙事方面非常出色。
它与动漫画面的剧情相结合,通过音乐的起伏和变化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让观众更加投入其中。
有时候,观众甚至能够通过音乐来猜测接下来的情节发展。
二、日漫动漫音乐的特点相比之下,日漫动漫音乐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1. 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日漫动漫音乐更多地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如摇滚、流行、电子音乐等。
这些音乐风格更加时尚活力,能够吸引年轻观众的兴趣。
2. 节奏感强日漫动漫音乐通常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旋律流畅且易于记忆。
这样的特点使得日漫动漫音乐更易于流行,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3. 可爱元素的体现许多日漫动漫音乐中都融入了可爱元素,如卡通音效、儿歌般的旋律等。
这样的设计使得音乐更加活泼可爱,能够让观众感到快乐和欢乐。
三、国漫与日漫动漫音乐的风格差异国漫与日漫动漫音乐的风格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风格的差异国漫动漫音乐更注重传统文化和历史元素的运用,给人一种内敛、深沉的感觉;而日漫动漫音乐则更加注重流行音乐元素,情感明朗、积极向上。
2. 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国漫动漫音乐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强调情感的内敛和含蓄;日漫动漫音乐则更加直接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强调情感的真挚和直接。
国漫与日漫音乐配搭音乐是动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为影像注入灵魂,强化故事情节的表达效果。
在国漫与日漫中,音乐配搭是两者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
本文将探讨国漫与日漫在音乐配搭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国漫音乐配搭的特点国漫音乐在配搭上更注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以及与作品题材相符的气氛营造。
首先,在配乐方面,国漫常采用古风音乐,如传统乐器的演奏和古典音乐的运用,使得观众在欣赏动画作品的同时,能够深入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大鱼海棠》中,配乐以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为主,带给观众一种古朴而又悠扬的感觉。
其次,在音乐节奏上,国漫的音乐通常比较慢节奏,以舒缓的旋律来表现情感和细腻的画面。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内省与情感的表达相契合,使得观众更容易被故事所吸引,与角色建立情感共鸣。
例如,《千年女优》中的音乐配乐缓慢而柔美,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女主角的内心世界。
此外,国漫音乐还强调与画面的紧密结合,以及声音与图像的互补性。
音乐在国漫中往往是画面的延伸,通过音乐的衬托和加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得以突出,对情节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例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音乐的起伏与魔幻场面的展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当中。
二、日漫音乐配搭的特点与国漫相比,日漫的音乐在配搭上更加多样化,更加偏向于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等现代风格。
首先,在配乐方面,日漫多选用流行歌曲作为主题曲或插曲,以增加观众的代入感和共鸣力。
例如,《火影忍者》的主题曲《风》以其动感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深受观众喜爱。
其次,在音乐节奏上,日漫音乐通常节奏较快,以鼓点强烈、旋律明快的曲风为主,以此展现出角色的个性特点和情节的紧张感。
例如,在《进击的巨人》中,音乐充满了激烈的节奏和强烈的音乐元素,为观众呈现出紧张刺激的画面。
此外,日漫音乐配搭注重与角色情感的共鸣。
通过选用适合角色性格和心情的音乐,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千与千寻音乐赏析千与千寻音乐赏析一、前言千与千寻是宫崎骏导演的一部著名动画电影,上映于2001年。
电影中的音乐作为重要的元素之一,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神秘和感动的色彩。
本文将对千与千寻的音乐进行赏析,深入探讨每个章节的细节。
二、主题曲1、主题曲《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主题曲《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由久石让谱曲,曲调悠扬,旋律优美。
它以温暖、神秘的方式,为观众揭示了千与千寻的神奇世界。
乐曲中的钢琴和弦乐器交相辉映,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幻想和冒险的旅程。
三、背景音乐1、故事开始的音乐《寺島恵子~夢の光》《寺島恵子~夢の光》是在电影一开始出现的音乐,它营造了一种神秘、安静的氛围。
音乐中的长笛和弦乐器创造出梦幻而轻盈的感觉,让观众的心灵得到放松。
2、千与千寻遇到神灵的音乐《魔法使いのトロル》当千寻遇到各种神秘的动物和人物时,这首音乐会出现。
它的旋律充满了惊奇和神秘感,以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组合塑造出一个神秘而奇幻的氛围。
3、汤婆婆的音乐《おふくろさん》汤婆婆是一个既善良又有点古怪的角色,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她的音乐是温暖而富有感情的,以古典吉他和打击乐器的结合为特色。
四、动作场景的音乐1、医院场景的音乐《悪夢~小憩》当千寻在医院中经历了一段可怕的场景时,这首音乐会出现。
它以张力十足的旋律和加速的节奏,营造出紧张、不安的氛围。
2、动作场景的音乐《ドラゴンボーイ》当千寻和汤姆博士一起面对危险并展开冒险时,这首音乐会出现。
它的旋律欢快而激动人心,以弦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合奏为特色。
五、高潮场景的音乐1、千寻抓住机会的音乐《いつも何度でも》当千寻最终找到机会并决心救回父母时,这首音乐会出现。
它的旋律情感丰富,以钢琴和弦乐器的和声为特色,表达出了千寻的坚定和勇气。
六、结尾音乐1、结尾曲《ふたたび》结尾曲《ふたたび》是千与千寻中的最后一首音乐。
它以温柔的旋律和声,为整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音乐中的钢琴和弦乐器以轻柔和谐的方式交错进行,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宁静的氛围。
《中外经典动画音乐赏析》
期末作业
院系:城市与旅游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002班
姓名:***
学号:0000000000
《中外经典动画音乐赏析》期末作业
一、请从艺术审美角度谈谈中国的水墨动画。
答:水墨动画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动画形式,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用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中国水墨动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中国水墨动画是在中国水墨画的基础上传承演变而来的,所以水墨动画的有着同水墨画一样深厚的历史沉淀。
首先,就动画形象而言,水墨动画的形象不同于西方夸张的动画造型,而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个性风格,而是以行云流水般的墨色线条为基本造型语言,追求自由流动的空间。
如《小蝌蚪找妈妈》作为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是根据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水墨画创作的,这部作品布局开朗,意境开阔,充分体现了水墨动画的水墨特性。
动画中的小蝌蚪、鲶鱼、乌龟,甚至水草,形象是单纯、质朴和简洁的,寥寥几笔,却生动传神,有一种精灵般的气质。
动画中虽未画水,只以空白来表示水,但我却以为自己真的看到了小蝌蚪在水中恣意畅游时的水波连连。
而根据李可染的国画作品改编的水墨动画《牧笛》也是一部诗情画意浓厚的佳作。
这部作品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却清新、真挚,且不乏生动和幽默,不仅描画了一个男孩和水牛之间的神奇友谊,还有江南竹林那稠密的诗一般的梦幻,以及令人心醉的田园式的鸟语花香,使人在观看时有身临其境之感。
而慵懒的牧童和
调皮的水牛的每一个动作又是那样的神灵活现,可以说每一个动画瞬间静止下来都是一副生动飘逸的水墨画。
尤其是在最后出现的牧童的梦境,这个巧妙的构思,使短片整个叙事空间的纵深感被拉远了、拓宽了。
此外在配乐上,水墨动画的配乐也大都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来完成,同时也更彰显了民族特色。
在《小蝌蚪找妈妈》中,就较多的运用了二胡、古琴和琵琶来配乐,悠扬的乐声响起,把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
而《牧笛》则主要运用了竹笛来将江南水乡的的恬静、安逸娓娓道来,使笛声不仅成为影片叙事的重要元素,并为影片增添了诗意的美,再加上明快的色彩,使竹笛同水墨画的结合也使人有置身诗情画意中之感。
大多数水墨动画作品画面优美洒脱,伴随着悠扬的传统配乐,总能给人创造了美好的意境和良好的视听觉享受
第三,水墨动画的色彩,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内敛的,不张扬、不夸张,饱和度不高,但却不失画面的活泼感。
此外,水墨动画色彩的选取也是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如在《牧笛》中,采用大片的淡绿色水墨晕染,营造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柳烟氛围。
最后,水墨动画在选材上大都基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其故事题材多选自于古诗、民间传说、成语等。
水墨动画在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承载思想方面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其体现的艺术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民族个性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内敛,简洁,却不失活泼感,意蕴深远的动画形式。
二、选择一部或几部在本学期《中外经典动漫音乐赏析》课程中所
讲或所观看的动画,试着从音乐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创作,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一个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的奇妙故事。
影片的配乐则由宫崎骏的御用配音师久石让大师创作。
在影片伊始,久石让就用细腻婉转的琴音,伴随着纤细低沉的弦乐之声描述着千寻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城市的内心波动,似有失望、不满与无奈,但同时还可以从中听出些许希冀。
当千寻一家不经意间闯入了另一个神秘世界时,断断续续的钢琴曲与管弦乐压抑的呐喊声渲染出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气氛,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
当小白在桥上突然发现“不速之客”千寻时,音乐顿时变得紧张而激烈,似乎是小白诉说其内心强烈的震惊与担忧。
这种急促、紧张的音乐一直持续到千寻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父母变成了大肥猪,千寻内心的害怕、恐惧与担忧被逼人心魄的音乐刻画惟妙惟肖。
直到小白的出现,才使千寻受伤的心灵受到了一些安抚,音乐稍稍缓和下来。
这时掌管神界的女巫——汤婆婆来找误闯的异类千寻,小白带着千寻逃跑,音乐也开始变得高昂激烈,千寻重新开始了不凡旅程。
小白告诉千寻只有努力工作才可以在这里待下去,才有机会救她的父母。
当千寻悄悄地逃到锅炉房里找锅炉爷爷讨要工作时,音乐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抑扬顿挫的管弦乐勾勒了此时千寻紧张小心的情
绪。
而当千寻帮助可爱的小黑虫搬运煤块,音乐欢快,调皮,就像那群活泼可爱的小黑虫们,锅炉爷爷也就很“蛮横的”答应千寻在他这里工作了。
影片后面只要黑乎乎的小煤虫们顶着两颗白白的大眼睛一亮相,音乐就会变得欢快,愉悦起来,让人不禁更喜爱这些善良单纯的搬煤小帮手们。
千寻开始了工作,也真正开始了在这儿的生活工作,或者说是磨砺。
此时音乐时而低沉婉转,时而高调激昂,较为欢畅明快,反映了千寻复杂的心情。
当千寻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见到了汤婆婆,音乐突然很低沉,紧张,就像汤婆婆给人感觉——望而生畏。
千寻也第一次在桥上碰到了无脸人,而无脸人似乎很早就在那里等着千寻了,此刻是清脆的“叮叮叮···”的声响,就像风铃摇曳的声响,很特别,如同无脸人的出现,虽然什么话也没讲,“叮叮叮···”就是无脸人的期盼话语。
每次无脸人的出现,总会伴随着那特殊的“叮叮叮···”,奇妙而神秘的感觉,就像无脸人这个人物给我的感觉一样。
破烂神来到浴场,音乐开始变得紧张、深幽、恢弘,表现了浴场工作人员的惶恐不安、不满与恶心。
在千寻的努力与帮助下,破烂神恢复了河神的真身,然后便飞走了,人们开始欢呼,音乐之声壮丽激烈、昂扬澎湃,似是胜利的宣扬。
小白变成龙,纸鸟追赶着小白,小白流血受伤了,音乐从轻微的慢慢跳动的紧张旋律进而越来越凝重、深沉,烘托着情势的危险与紧张。
千寻很担心小白,为了救小白,千寻决定去找钱婆婆解咒,弦琴合奏细腻而柔情,音乐和谐而安定,似
乎表明着千寻的决心,又透着她对小白的关爱。
无脸人变坏了,吃了好多人,音乐反复不定,始终不变的是那“叮叮叮···”的伴奏,似乎也在预示着无脸男的纯净心灵还在。
无脸人最终恢复了原样,他追随千寻去找钱婆婆。
一路上,钢琴曲调安静祥和,管弦乐尖细的声调带来小小的波动,烘托着千寻对此行的希冀,对小白的担忧,但是又志在必得的决心,以及无脸人回复单纯美好的无言欣慰与赞扬。
当汤婆婆发现自己的宝宝不见了,钢琴声热烈急促,不安分子在空气中急速扩散,表现了此刻汤婆婆对宝宝失踪的伤心、气愤。
长着脚的路灯领着千寻他们去见钱婆婆,音乐刚开始缓慢、低沉,有一点点紧张,却不似汤婆婆出现时那般激烈的紧张与压抑,这也表明千寻刚开始的心情,有点不安与好奇。
慢慢地,随着与钱婆婆的深入接触,千寻发现了钱婆婆善良的内心,音乐开始变得沉静、悠扬美好起来。
钱婆婆也答应帮助千寻去救她的父母和小白。
小白去接千寻,小白找到了以前的名字,两人回忆起往事,不禁都热泪盈眶,此时的音乐优雅、壮丽、飘逸,安详和谐而美好,恰到好处的烘托了此时二人的心境。
小白送走千寻,并叫她不要回头,音乐悠扬低沉,婉转而哀伤,诉说着浓浓的不舍,还有希望。
主题歌《永远同在》如夏日午后般清凉。
影片中具有大气度与纤细感的琴弦和鸣之章,为擅用钢琴独奏与弦乐编曲捕捉影像风采的久
石让所作。
他运用细腻的琴键之音揣摩小女孩千寻的情感世界,琴键流转中闪耀着新世纪音乐与新古典风华,以简单琴音捕捉复杂情感,优雅而美丽的琴音里不时随着剧情坠入调皮、可爱、奇趣、踌躇、犹疑、不安、感伤的思路,并随时与掌握惊险奇异冒险历程的管弦乐交互融合,而繁复多变的弦乐编曲中融会日本与西方音乐情感基调。
宫崎骏说:“千寻与小白的“爱”是指一种在困境中互相扶持,给予彼此鼓励坚强活下去勇气的朋友,也代表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小白每次出现在千寻的身边,音乐中总会有安定、和谐、温暖的旋律,似在抚慰千寻,以及观众的心,不禁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