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历史背景
- 格式:ppt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1
17世纪英国文学史17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学作品丰富多样的时期。
本文将从该时期的背景、主要作家和作品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展现17世纪英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17世纪英国文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典文化进行研究和借鉴,对人类思维和艺术创作进行了探索。
同时,英国也经历了政治、宗教和社会的剧烈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麦克白》等。
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在英国广受欢迎,也被世界各地的观众所喜爱。
除了莎士比亚,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
其中包括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失乐园》,这是一部描写亚当和夏娃失乐园经历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米尔顿对政治和宗教自由的关注。
还有埃德蒙·斯宾塞的长诗《仙后》,这是一部描写骑士精神和爱情的作品,被认为是英国史诗的巅峰之作。
17世纪的英国文学也涌现出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在当时的男性主导的文学界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玛格丽特·卡文迪什是其中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新亚特兰蒂斯》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之一。
17世纪的英国文学风格丰富多样。
除了戏剧和史诗,还涌现出许多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
例如,约翰·唐纳的散文作品《新科学》对科学发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探讨;罗伯特·伯顿的《解剖学》则是一部关于人类心理学和行为学的重要著作。
总的来说,17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不仅在戏剧、史诗和散文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人类思考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17世纪英国文学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对后世文学的重要影响。
【英国社会背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
原因:1.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
市场扩大了,财富也随之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
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
也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阶级矛盾。
3.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封建势力,起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18世纪的工业革命: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
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所以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19世纪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人口迅速增加,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显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自由资本主义是指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
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前身。
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企业主要由资本家独自经营,还没有垄断组织,也不存在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企业之间自由地开展竞争。
简述17世纪欧洲文学的背景
17世纪欧洲文学的背景包括政治、宗教、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这一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结束,以及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开始。
在政治上,欧洲各国之间的争斗和战争不断,特别是三十年战争的爆发使得文化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在宗教上,天主教会和新教教会的斗争不断,宗教改革的影响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这种宗教氛围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学作品的多样性,诸如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等思想流派得以兴起。
在文化上,人们开始对古典文学和哲学进行研究,重视逻辑和理性,强调“人类理性”的重要性,这种思潮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
同时,由于科技的进步,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书籍的出版和传播变得更加方便,文学作品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流传。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作品丰富多彩,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
莎士比亚、蒙田和塞万提斯等文学巨匠的作品影响广泛,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化的多元性,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总而言之,17世纪欧洲文学的背景极其复杂多变,但正是这种多元化和变革使得欧洲文学在这一时期得以取得许多重要的成就和进展。
- 1 -。
历史背景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一、背景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代表着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时期,科学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转折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人文主义与自然观念转变1.人文主义的崛起•文艺复兴时期强调对人类中心地位的认可,强调人类能力和自由意志。
•这种思潮促进了对知识的广泛追求,包括科学知识。
2.自然观念转变•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怀疑中世纪经院哲学所宣扬的神秘主义,并倡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知识。
•自然观念由宗教居于支配地位向以理性和经验为基础逐渐转变。
三、天文学与地理学的突破1.地理发现与财富积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欧洲探险家发现了新大陆,丰富了欧洲国家的财富。
•这种繁荣促进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2.伽利略与地心说争论•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测到了证据支持日心说,并与当时的宗教观念产生冲突。
•这个事件启示了对科学理论的相信应该取决于实证证据而不是宗教信仰。
四、医学与解剖学的进展1.安德烈亚斯·维塞里普斯与解剖学•维塞里普斯在文艺复兴时期进行了多项重要的解剖学研究,推动了这一领域的进展。
•他主张以实证为基础,通过观察人体解剖获得医药知识。
2.病理学和病原体理论•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出现对疾病起因和传播方式的更深入探究。
•这为后来微生物学和传染病治疗提供了重要基础。
五、数学和力学的进步1.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在文艺复兴时期,数学成为了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许多重要的数学家如伽利略·伽里雷和约翰内斯·开普勒等崭露头角。
2.牛顿力学与万有引力定律•牛顿通过对运动规律的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对后来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个成果不仅在科学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对工程和宇宙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总结与启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具有影响力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思想解放和文化倡导推动了科学知识的迅速增长。
近现代法国的教育一、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教育(一)历史背景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王权和神权极度强化,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
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就已萌芽,并在17世纪形成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由于政府不直接办学,新教各派力量薄弱,所以天主教会紧紧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
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压制直到18世纪才有了显著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伴随着这个过程而不断增长和激化。
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学校教育 1、初等教育新教:出现一些新教派别,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等,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各自的教义。
詹森派学校不同于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的学校。
它们重视数学、地理、历史的教学,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并用民族语言教学,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
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可惜它只存在二十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就被耶稣会派封闭了。
天主教: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于1684年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
学校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用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目的是对抗新教的办学活动,维护天主教的势力。
该会所办的学校在法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方面占据统治地位。
18世纪法国国王又曾发布命令,指出学校应受天主教僧侣的监督,儿童应当学习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
(三)启蒙时代教育思想在18世纪法国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出现了一批“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
以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狄德罗等人为骨干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教育理想深刻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和整个西方近代教育的思想和实践。
英国的农业革命和工业化进程是世界历史上极为重要且影响深远的一段历史。
这段历史涉及到了人口、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演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讨论,即历史背景、产生原因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历史背景17-18世纪是欧洲的启蒙时代,同时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欧洲的科学和哲学思想极为活跃,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基础。
而则恰好发生在这个时期里。
这是因为,对于科技和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先有一定的基础和思想支持,而正是这个时期的启蒙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产生原因1. 农业革命的产生原因最开始的英国农业革命发生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里,英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
例如,农民们通常会将自己的土地分割成若干小块,以方便使用,并饲养一些畜牧动物以供自用。
这样的种田方式使得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也无法形成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形式。
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英国急需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来满足国家的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农业革命应运而生。
首先,英国农业革命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这一变革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农民可以耕种更多的地,同时也能够通过机械化生产来减少失业和提高收入。
其次,农业保存和管理措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例如改良农作物品质和品种等。
这样一来,英国农业的发展进入了大规模、高效率的轨道,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2. 工业化的产生原因和农业革命类似,英国的工业化发生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技术因素,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得益于新的技术的发明和创新。
例如,蒸汽机、纺织机等生产工具的发明使得英国的工业生产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次,经济和政治因素也是英国工业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时期里,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工业化发展的政策,例如贸易自由化、产权保护和税收优惠,以促进国内外的经济发展。
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趋势近代史的发展可以从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大规模的殖民地扩张、科学革命的爆发、帝国主义的到来、二战的发生以及冷战的结束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一印证了近代史的发展趋势,在这样宏大而又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国家和社会、外交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了今天世界的重要历史背景。
第一,近代史发展的趋势是殖民地扩张。
17世纪,欧洲大国们谋求以“帝国主义”的理念实现自身的利益,推动殖民统治和地缘政治,以各自的力量去攫取全球资源,从而加剧了殖民地扩张的趋势。
19世纪,资本主义已经盛行于欧洲,欧洲各国更加强烈地把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经济资本主义,实现全球殖民扩张。
第二,近代史发展的趋势是科学革命。
17世纪后,科学革命爆发,从而带来了新的科学和思想理念,以及对一切新发展的支持,形成了启蒙运动的精神风尚,并引发了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发展,从而加剧了近代史的发展趋势。
第三,近代史发展的趋势是帝国主义的到来。
殖民主义和经济资本主义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世界上的发展,帝国主义迅速扩散,欧洲大国们加大扩张力度,从而加剧了世界的动荡,促使不同国家展开激烈的竞合,加剧了近代史的发展趋势。
第四,近代史发展的趋势是二战的发生。
二战是近代史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战争,也是近代史中一次大的政治变革。
此次战争,不仅是人类死亡的惨剧,也是各国政权的革命,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影响了大规模的世界国家、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从而加剧了近代史的发展趋势。
最后,近代史发展的趋势是冷战的结束。
结束了二战后,美苏两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军事大国,形成了全球的“两极”格局。
随着苏联瓦解,全球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从而促进了世界的和平发展,加剧了近代史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近代史的发展趋势是殖民地扩张、科学革命的爆发、帝国主义的到来、二战的发生以及冷战的结束等,这些历史经历都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的政治外交和经济格局,使世界各国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而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发展的历史大格局。
第7课启蒙运动(17~18世纪)一、历史背景:(1)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2)封建专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提出反对专制制度的要求;(3)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
二、主要内容:(1)核心思想:“理性主义”(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即科学方法去判断,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2)具体内容: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博爱、法治等思想,反对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反对教权主义。
三、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四、性质和意义:(1)性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欧洲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意义:①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②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③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④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⑤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五、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同:时代背景相同;都反对封建主义的束缚;异:涉及领域:前者属于文艺领域,后者属于宗教领域;社会层面:前者限于规则或社会的上层;后者包括贵族、平民。
六、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异同同: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异: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简述17世纪欧洲文学的背景
17世纪欧洲文学的背景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经历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17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背景之一。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宗教信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
这种宗教斗争不仅影响了欧洲的政治和社会,也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开始关注宗教问题,探讨信仰、道德和人类的本质等问题。
科学革命也是17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背景之一。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科学家们开始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发现。
这种科学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开始关注科学问题,探讨科学与人类的关系等问题。
启蒙运动也是17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背景之一。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思想家们开始倡导理性、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和政治理论。
这种启蒙运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探讨人类的自由和平等等问题。
17世纪欧洲文学的背景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
期,欧洲的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欧洲文学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的特点。
17-18世纪英国制锐发展的历史背景资产阶级革命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死后无嗣,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斯一世(1603~1625在位),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统治(1603~1649,1660~1714)。
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越来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
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无视这些变化,坚持“君权神授”,大力加强英国国教,迫害要求"纯洁"教会的清教徒,并出售工商业专卖权,恢复早已废弃的苛捐杂税,致使矛盾激化。
1628年,议会反对派提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权利请愿书》,国王遂解散议会,实行11年无议会统治。
为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长老派(清教中的保守派)教徒起义,查理一世被迫于1640年4月召集议会,3周后又解散议会,史称此届议会为“短期议会”。
同年11月,查理被迫第2次召集议会,这届议会一直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是革命的领导中心。
它的召开被认为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641年11月,议会向国王提出《大抗议书》;翌年1月,国王企图逮捕议会反对派首领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诺丁汉向议会宣战。
第 1次内战初期,议会军节节失利。
克伦威尔,O.率领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的一支骑兵队伍,1644年取得马斯顿大捷,扭转战局,被誉为“铁军”。
1645年初,议会按照克伦威尔的要求改组军队,建立“新模范军”,新模范军在1645年6月纳斯比战役中击败王党军队。
翌年,国王被俘,第1次内战以议会军胜利告终。
内战期间,议会先后通过法令,没收王党分子土地,拍卖给资产阶级,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但农民一无所得。
战争结束后,革命阵营内部长老派、独立派和平等派之间矛盾激化。
1647年底,查理国王逃跑,1648年2月,王党势力乘机又挑起内战,在独立派、平等派联合打击下,王党势力复被击败,第2次内战结束,1648年12月,克伦威尔清除了议会中的长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斩首(见彩图查理一世被处死(1649) ),同年宣告建立一院制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