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历史传统
- 格式:ppt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26
第二单元民主与专制的搏斗第4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同学们知道今天哪些国家还保留着国王吗?英国女王虽然贵为国家元首,但却“统而不治”,国家的行政大权掌握在谁手里?英国是怎样形成这种局面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的知识。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有限的王权。
(1)依据:13世纪颁布的《大宪章》。
(2)内容:国王虽享有很大权力,却受到议会的限制。
(3)影响:逐渐确立起一种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
英国王权受到议会限制,也就是受到法律的限制。
2.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成长。
(1)新航路的开辟使大西洋沿岸的贸易活动迅速发展,英国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资产阶级。
(2)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英国的贵族分化。
出现了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新贵族。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发展表明了英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新的阶级力量出现,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阶级基础。
3.倒行逆施的斯图亚特王朝。
(1)开始统治英国的时间:1603年。
(2)倒行逆施的表现。
①政治上。
A.力图推行君主专制统治,宣扬“君权神授”。
B.解散议会,实行长时期的无议会统治。
C.无视法律《权利请愿书》。
②经济上:多次绕开议会向人民征税。
(3)倒行逆施的结果。
①国王与议会冲突不断。
②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开始领导反抗国王专制统治的斗争。
议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的社会矛盾激化,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1.《大抗议书》(1641年)。
(1)背景:查理一世被迫重新召开议会。
(2)主要内容。
①历数国王即位以来的弊政。
②重申议会下院掌握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
③要求国王只能从“议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中任免大臣和高级官员。
(3)结果:查理一世不予接受,并挑起内战。
《大抗议书》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成为革命初期的一个政治纲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是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
市场扩大了,财富也随之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
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阶级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
也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的说法,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
查理一世继位后,大肆搜刮钱财,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
此时的英国,一方面王室生活极度腐化,挥霍无度,国家处在无序之中;另一方面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劳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反对压迫的农民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随之逐渐蓬勃兴起,越演越烈。
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暴动,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英国内战叫玫瑰战的原因继承王位的爱德华二世也像他爷爷亨利三世那般被贵族逼到伦敦塔里去了,他酷爱招惹是非的男宠,又兵败苏格兰,遭到贵族们的激烈反抗。
最后,王后和情夫带着年幼的儿子爱德华三世从法国入侵英格兰,逼着爱德华二世退位。
爱德华二世被敌人用一根烧红的铁条插入直肠,呜呼哀哉。
爱德华三世在世长达50年,他像爷爷爱德华一世那样勇猛好战,由于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在1328年去世,没有子嗣,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是查理四世的姐姐,于是与法国开展了王位争夺战,史称“百年战争”。
爱德华三世的儿子“黑太子”得名于其黑色的盔甲,是个军事天才,他率领军队俘获了法国的约翰国王并把他关在伦敦塔里,后来法国支付了50万英镑将其赎回。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课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课稿1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图片,讲述:英国是怎样蕴含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又影响了世界呢?导入课题。
二、新知探究第一环节革命的起因“新航路的开辟”探究: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英国有哪些重大影响呢?”多媒体展示“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意识到:封建专制统治,既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也损害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双方矛盾的激化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原因。
第二环节革命的过程让学生自主看书,了解大体经过;借助历史插图和史料,对重要大事进行动态展示,强化重点。
1、阅读“第二目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经过。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呢?为什么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战争的导火线?3、时势造英雄。
是谁呢?出示图片。
谁能介绍一下?4、思考讨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其中哪个原因是主要的?为什么?5、英国内战中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什么?。
合作探究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怎样的特点呢?(长期性和曲折性)这也说明任何事物的发展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过长期复杂的发展过程。
2、请同学们动脑筋,思考两人对1688年政变的不同观点,分析讨论一下谁正确。
教师简单评价,鼓励学生形成好的思考学习习惯。
3、出示史学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三)《权利法案》颁布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长期艰巨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专制统治,怎么确立新的统治秩序呢?用多媒体展示《权利法案》的摘选内容。
提问:“通过内容可以看出,谁的权利受到约束,谁的权利得到保障? 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保证了议会所拥有的哪些权力?”2、讲述:这样,英国就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那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呢?结合自由阅读卡,请一名学生简明扼要的介绍一下。
三、拓展延伸谁能说说在今天,英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谁?除英国外,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不同程度地实行君主立宪制,你能举例说明吗?(日本、西班牙、丹麦、荷兰、瑞典等国)可见历史并没远去,而是就在我们身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优秀8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篇一第4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the puritan revolution in england课标要求:1、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2、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国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3、简述国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一、革命的背景1、历史传统—— 有限的王权时间:13c——17c初(包括都铎王朝)文献:《大宪章》13c三大宪政原则: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国王必须按照法律治理国家原则,即: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2、革命动力——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进因素:工场手工业、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掠夺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4.革命的阻碍——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激化了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具体表现?)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表现有哪些?(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2)国王与议会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什么问题上?(税收问题)(3)议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过程如何?其实质是什么?(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斗争)(4)《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意义?(内容见课本20页)(法治、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意义: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维护自己的权益,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二、革命的经过1、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a理由: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要求b形式:利用议会合法斗争c文献:《大抗议书》1641内容:收税、财政拨款、实际上的人事任免权评价:体现了议会与君主的权力之争已进入关键领域,加速了君主与议会的彻底决裂。
想一想: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大抗议书》的内容有哪些?同《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何异同点?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同:都强调议会掌握征税的决定权。
高中历史之英国君主立宪制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1、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以《大宪章》为依据,要求限制王权。
2、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和议会发生矛盾。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爆发:1640年革命爆发。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1、背景: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并统治英国。
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议会取得胜利。
2、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3、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4、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第期稳定发展时期。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
2、首相制度的形成。
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3、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4、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
5、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6、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四、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表现:①手工工场建立并得到发展;②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
(2)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②圈地运动的推行;③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和成长(有共同利益)①资产阶级构成: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②新贵族构成:牧场主和农场主、兼营工业和商业3、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的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相信“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触犯资产阶级利益;4、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有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展开斗争5、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二)过程1、革命爆发:1640年11月新议会的召开①目的:筹措军费讨伐苏格兰人;②斗争:国王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议会:拒绝通过征税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得到群众支持。
③意义:揭开革命的序幕。
2、内战爆发;议会军和王军著名人物:克伦威尔;战役;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
3、处死国王:1649年1月4、革命高潮:成立共和国(1649—1653年)①克伦威尔掌握大权,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②建立护国主政治:1653年底,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①背景:克伦威尔死后,政局动乱。
②目的:保护革命成果。
③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④政策:实行反攻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6、革命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
③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三)结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目的:限制王权;2、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3、影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四)意义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