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美术对折剪纸
- 格式:pptx
- 大小:8.37 MB
- 文档页数:25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对折剪纸-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折剪纸的特点和基本方法,掌握对称图形的剪纸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对折剪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对称图形的设计与剪纸方法。
3. 剪纸作品的创意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和对称图形的设计技巧。
2. 教学难点:创意设计与剪纸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剪刀、彩纸、胶水、铅笔、橡皮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对折剪纸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对折剪纸的特点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对称图形的设计与剪纸方法,示范剪纸技巧,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步骤。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对折剪纸2. 板书内容:- 对折剪纸的概念和特点- 对称图形的设计与剪纸方法- 剪纸作品的创意设计与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设计一幅对称图形的对折剪纸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具有创意,剪纸技巧熟练,对称图形设计合理。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作品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对折剪纸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对折剪纸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对折剪纸技巧,并能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对折剪纸的基本概念:介绍对折剪纸的定义、历史和艺术价值。
2. 剪纸技巧:学习对称折叠、剪刻、镂空等基本技巧。
3. 创意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创作个性化剪纸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
2. 难点:折叠的准确性、剪纸的细腻度以及创意的发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剪刀、彩纸、胶水、示范作品。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对折剪纸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创作: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剪纸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1. 对折剪纸2. 内容:写出剪纸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创作步骤。
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利用所学技巧创作一幅剪纸作品。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剪纸的乐趣。
同时,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剪纸的艺术价值。
今后,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让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本教案以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掌握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并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创作出富有个性化的剪纸作品。
同时,本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艺术。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对折剪纸》人教版 (1)一. 教材分析《第7课对折剪纸》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对折剪纸的特点,掌握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剪纸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对折剪纸的技巧和创作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对折剪纸的技巧,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创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折剪纸的特点和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对折剪纸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
2.创作具有个性的对折剪纸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对折剪纸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对折剪纸的技巧和创作能力。
3.欣赏评价法: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折剪纸的示范作品和学生的练习材料。
2.学生准备剪刀、彩纸等工具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对折剪纸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对折剪纸的特点和魅力。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进行对折剪纸的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基本技巧。
示范过程中,教师强调对折的重要性、折叠的准确性和剪刻的精细度。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创作具有个性的对折剪纸作品。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对折剪纸。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对折剪纸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对折剪纸》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对折剪纸》。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
2. 通过剪纸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教学难点:1. 对折剪纸的技巧和对称美的表现。
2. 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剪刀、彩纸、浆糊等剪纸工具和材料。
2. 学生自备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剪纸艺术。
2. 教师简要介绍剪纸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如对折、剪切、刻画等。
2. 教师示范对折剪纸的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自主进行对折剪纸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创作展示(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剪纸艺术运用到生活中,如节日装饰、礼物包装等。
2.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对折剪纸1. 对折2. 剪切3. 刻画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对折剪纸作品。
2.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品,并在作品背后签上名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剪纸艺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完成了对折剪纸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对折剪纸_剪窗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窗花的寓意,掌握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折剪纸设计制作窗花的技能。
3. 引导学生感受窗花的对称美,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对折剪纸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窗花的寓意,掌握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设计制作窗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窗花。
难点:如何运用对折剪纸设计出具有美观、寓意丰富的窗花。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剪刀、彩纸、胶水、铅笔、橡皮、教程PPT。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户上的窗花,让学生说说窗花的寓意和美感。
2. 展示一些寓意丰富的窗花作品,让学生感受窗花的对称美和寓意。
二、新课学习1. 讲解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并示范制作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对折剪纸的特点,如对称、重复等。
3. 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对折剪纸窗花,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设计制作窗花。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制作心得。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窗花的寓意和对称美。
2. 展示一些具有创意的窗花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设计制作窗花。
板书设计:1. 窗花的寓意和对称美2. 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3. 窗花的设计与制作作业设计:1. 课后继续设计制作窗花,要求寓意丰富、对称美观。
2. 家长参与评价,共同欣赏窗花的美丽。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在了解窗花的寓意和对称美的基础上,掌握了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设计制作窗花。
二年级美术上册《对折剪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七单元《巧手变变变》,具体内容为《对折剪纸》。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掌握简单图形的对称折叠与剪切技巧。
教材中涉及的章节内容为:第一章民间艺术——第三节剪纸。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对折剪纸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称折叠与剪切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的剪纸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称折叠与剪切的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剪刀、胶水、彩纸、示范作品、PPT课件等。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对折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演示对称折叠与剪切技巧。
3. 实践操作(15分钟)1)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对称折叠与剪切的练习。
2)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对折剪纸作品。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个对折剪纸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对折剪纸作品。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对折剪纸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2. 对称折叠与剪切技巧3. 课堂例题及解答4. 课后作业要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完成后,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对折剪纸的资料,了解这一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展开。
二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对折剪纸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对折剪纸的基本概念,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对折剪纸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创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剪纸的历史与文化:介绍剪纸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教授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如单折、双折等。
3. 剪纸作品的设计与创作:引导学生进行剪纸作品的设计,并独立完成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和作品创作。
2. 难点:剪纸作品的创新设计和实践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剪纸示范视频、剪纸作品样本、PPT课件。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剪纸的历史、文化以及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
3. 示范与讲解:通过视频和现场示范,展示对折剪纸的具体步骤。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剪纸实践操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对折剪纸2. 副二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3. 内容:包括剪纸的历史、对折剪纸的技巧、作品创作步骤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一幅对折剪纸作品。
2. 选做题:研究剪纸在其他国家的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掌握情况,作品完成情况。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优化。
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传统节日中剪纸的运用,如春节的窗花、婚庆的喜字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在哪里见过剪纸?”“剪纸有哪些用途?”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对折剪纸-人教新课标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对折剪纸的制作方法及基本技巧。
•了解对折剪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
1.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发扬自己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传统文化中一种鲜活艺术形式的感性认识和感官体验,让学生了解广阔的艺术文化世界,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更细致、更真实的感受。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由设计和制作对折剪纸作品。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教会学生如何制作对折剪纸作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3. 教学准备3.1 教材和工具•初中美术教材。
•对折剪纸工具:剪刀、半透明白纸。
3.2 教学场地•教室。
3.3 教学环境•教室中央放置教学板书。
•在教室的一面墙上张贴一些各种形态的对折剪纸作品,以供学生观看和欣赏。
4. 教学步骤4.1 导入环节1.张贴在墙上的对折剪纸作品。
让学生自由欣赏和审美,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小游戏环节。
让意向愿意尝试的学生互相组队制作折纸船,一边欣赏对方的作品一边交流制作工艺。
4.2 学习环节1.展示对折剪纸基本制作方法。
教师用媒体投影或手工制作演示一些常见对折剪纸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实践操作。
让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制作对折剪纸,纠正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困难。
4.3 延伸拓展1.开放性设计。
让学生自由设计自己的对折剪纸作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参考一些文化、自然等各种方面的元素,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2.互评和展示。
让学生彼此参观和评价对方制作的对折剪纸作品,鼓励互相欣赏和学习,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自信和成就感。
5. 教学方式5.1 教师引导下的教学法教师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和演示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全面地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和制作。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对折剪纸》人教新课标 (9)一. 教材分析《第7课对折剪纸》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剪纸技巧掌握不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学会简单的剪纸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学会简单的剪纸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剪纸技巧,创作出有创意的剪纸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剪纸技巧。
2.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审美和动手能力。
3.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剪纸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剪纸工具:剪刀、彩纸。
3.其他材料:彩笔、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对折剪纸的基本技巧,如对折、剪切、刻画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剪纸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剪纸实践,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剪纸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互相评价,老师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剪纸水平。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将对折剪纸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绘画、手工等,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折剪纸的重要性和技巧,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物品和剪刀,创作一幅对折剪纸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