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精练检测试题2
- 格式:doc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10
【高一】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带答案)语知识复习拓展精练(46)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处。
(12分,每空一分)(1)携百侣曾游,。
(2)恰同学少年,,,。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5)又前而为歌曰:“ ,。
”(6)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7)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子曰:“_______________ ,仁者乐。
”下面言,完成后题目。
(19分)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2.(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接纳)B.?目视项王(睁开眼睛)?C.项王按剑而跽曰(长跪)?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3.(3分)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项王按剑而跽曰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若属皆且为所虏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4.(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头发上指 B.此亡秦之续耳C.拔剑撞而破之?D.沛公今事有急5.(10分,每题5分)请翻译划线句子。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附答案)高一语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附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间(jiàn)或逃遁(dùn)绿(lǜ)林繁华酥(sū)骨B.菜圃(pǔ)静谧(ì)月晕(yùn)涮(shuàn)羊肉C.贫瘠(jí)赭(zhǔ)色矫(jiǎo)饰熠熠(yì)闪光D.黏(niān)合悲怆(chuàng)远阜(fù)曝(pù)背谈天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B.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者都会突然陷入难奈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盖莫能外。
C.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D.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蓬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幕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进村的道路,高高门楼、青石牌坊一路相伴。
云?村口是个千年古刹云?寺,溪两岸,经过整治的古朴民居面目一新:白墙、黛瓦、马头墙。
B.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委会主席贾布里勒说:“如果游戏规则不明确,我们将迎一场政治争斗。
”他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
C.针对戴尔农场上的不法建筑,英国警察展开强制拆除行动。
面对拒绝自动离去的“流浪者”,警方使用了双管齐下的战术,一方面在农场前门谈判,一方面却突然冲破农场后门的障碍物。
D.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部部特色鲜明,风格绝不雷同。
其中《福楼拜的鹦鹉》奠定了他在英国坛的地位,最为到处颂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直很火爆的清宫剧,经常会出现皇上带着一群阿哥去围场狩猎的场景,这些围场大都在承德。
高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评试题及答案一、语言运用(1-5题各2分,6、7题各4分)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掩蔽宽敞安详吉详B.耽搁眈视隐密秘鲁C.疲惫备受煎熬剪彩D.雀跃雀起勋章陨落答案:C(A“吉详”应写为“吉祥”,B“隐密”应写为“隐秘”,D“雀起”应写为“鹊起”。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A.安然无恙陶治力能扛鼎毁家纾难B.哀声叹气俨然六神不安绰约C 战战兢兢自出机杼或棹孤舟萦纡 D.诚皇诚恐尴尬茕茕孑立梵文答案:C(A、陶冶 B、唉声叹气 D、诚惶诚恐)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恺撒、西赛罗、马可。
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栩栩如生,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B.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我不知所以地回到自己的部队里。
C.他们咒骂了一阵,但也无济于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留在玫瑰色的墙上。
D.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A(“栩栩如生”是强调活,一般用于人物形象;这里强调复制得像,应用“惟妙惟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
在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B. 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她毅然决然地在下岗协议书上签了字。
许多同事、工友都纷纷议论她的“壮举”,一时间成了厂里的新闻人物。
C.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费。
D.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雅致而壮观,弥漫着浓郁的东方文化,受到全世界瞩目,对这次成功的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答案:A (B.搭配不当,“壮举”不能成为人物。
C. 不合逻辑,“至少”与“以上”重复。
D. 成分残缺,应在“东方文化”后面加上“气息”,在“对”前面加上“世人”。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过去有报道中形容他们是“娇生惯养的一代”,报道他们见多识广但也更个人中心、利己自私②他们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的集体亮相,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富有热情、尊重规则、充满人文情怀的新一代中国青年③这一次他们有了新的代名词——“鸟巢一代”,《“鸟巢一代”赢得国际赞誉》、《鸟巢一代是怎样炼成的》④2008奥运会中,年轻的志愿者中大量都是85后甚至90后的一代人⑤在这些报道中志愿者们热情敬业、吃苦耐劳、懂外语、有技能、善交流A、④①③⑤②B、④②①③⑤C、④③①②⑤D、④①②③⑤答案:A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
高一(下)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单元练习高一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高一(下)语文第二单元检测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糟粕(pò)孱头(càn)给予(jǐ)空白(kòng)B、憎恶(zèng)譬如(pì)呵斥(hē)帽盔(kuī)C、冠冕(miǎn)呕心(ōu)谄媚(xiàn ) 匍匐(púfú)D、蝉蜕( tuì)颤抖(chàn)睥睨(bìnì)炙烤(z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阴功悬虚礼上往来桀骜不驯B、脑髓德性耀武扬威纹丝不动C、指摘亲眷集腋成裘睚眦必报D、冷寞渚涯风驰电掣膛目结舌3、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悻悻(厌烦)有道民君(遵循某种政治道德原则)B、畏葸(畏惧)煊赫一时(形容名声很大,声势盛大)C、悲戚(亲戚)荷枪实弹(承当)D、紧俏(货物的销路好)茕茕孑立(忧愁)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不认为我的儿子会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但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是太子或王子。
A、并虽然仍旧B、从纵然仍旧C、并纵然仍旧D、从虽然不过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最近他很烦,一连几件事情,总是办得差强人意。
B、经过这一路的颠簸、磨砺,他方知人生的艰难和复杂,心中的怨恨荡然无存。
C、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作用。
D、那些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人们,今天却拿起了锄头。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近百分之六十的青年认为“诚信守信”“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
B、当代青年很喜欢流行音乐,却不怎么喜欢古典音乐。
C、我们的提案被讨论通过了,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D、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高一】高一语文下册第二专题老王精练检的测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了老王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动作,如“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肖像,如“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僵直、瘦弱、无力等特征。
(2)渲染悲伤的气氛;它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为老王的死奠定了基础;深化主题。
2.“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表达了什么意思?答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写老王的瘦削而僵硬,几乎一动不动,没有任何活力。
3.作者在文中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的含意是什么?答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复:① 在困难时期,这么多鸡蛋确实非常多。
②作者这样说也是为了表达对老王的无限感激之情。
4.文字上写着“我强迫你微笑”,你能去掉“坚强”这个词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去掉。
一个“强”字写出了此时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面对老王如此贫病交加却还来向我们表示谢意,也只能强笑,笑中有说不出的悲酸与感动。
5.“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拿着钱”。
高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失,差错。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又叫戎车,高大的战车。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雨水。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替:替换。
B.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荒唐。
C.长太息以掩涕兮太息:叹气,叹息。
D.忍尤而攘诟尤:指责,责骂。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 ”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2)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3)然而,我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B.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C.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D.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可爱。
B.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成婚:定好婚期。
C.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来信:捎来的书信。
D.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生人:活着的人。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B.同心而离居因人之力而敝之C.但为君故卿但暂还家D.枉用相存嬉戏莫相忘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___。
原本称为《__________》或《诗三百》,__________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称《诗经》。
《诗经》以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的形式,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按音乐及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大多是各地民歌。
“ ”是宫廷乐歌。
“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是我国__________风格文学创作的源头。
吉林省长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长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长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试题的全部内容。
吉林省长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学程质量检测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文字应用(9分)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
教养的获得是不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
②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其恶果不容小觑。
③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④朝鲜不顾国际舆论悍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韩、美做出紧急应对,半岛局势陷入不绝如缕的境地。
⑤原来,在贫困山区,还有那么多贫困失学的少年。
我暗下决心,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对他们鼎力相助,让他们也能上学,让他们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⑥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A.②④⑥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⑤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互联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A .着手( . . .B .顷刻( . . .C .伺候( . . .D .罪愆( .. .A .不提防遭刑宪(防备)/你错勘贤愚枉做天(错误地判断)B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深,甚)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同“糊涂”,混淆)C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罪过)/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元明戏曲中常用的衬词,无义)D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兄长) /上朝取应(参加科举考试)第二单元一、基础积累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半晌()祈祷( ) 刽子手( ). ) 埋怨( ) 提防( ) 涔涔() .. ) 煞尾( ) 尸骸() 牵累( ).)熏陶( )阡陌( )离间(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湿潮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
B .你们不能用迂回宛转的方法,探出他为什么这样神魂颠倒,让紊乱而危险的疯狂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吗?C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就这样陨落了!D .为了防止万一,我已经当机立断,决定了一个办法:他必须立刻到英国去,向他们追索延荡未纳的贡物;也许他到海外各国游历一趟以后,时时变换的环境,可以替他排解去这一桩使他神思恍惚的心事。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4.下列选项中,请选出与所列典故的人物或出处完全对应的一项()东海孝妇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飞霜六月 亢旱三年A .《说苑》B .孝妇C .孝妇D .东海《庄子》庄周苌弘苌弘 杜宇《蜀王本纪》杜宇邹衍 《太平御览》邹衍邹衍杜宇关汉卿《窦娥冤》窦娥窦娥5.下列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②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 ”③你发的是断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A .表示解释B .表示说明C .表示说明D .表示递进表示说明表示解释表示解释表示转换 表示中断表示中断表示中断表示中断 表示转折表示递进表示转换表示延续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 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郑光祖的《赵氏孤儿》。
第四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秦军氾南军:军队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D.许之许:答应【解析】选B。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解析】选B。
均为介词,对。
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C.连词,因为/介词,用。
D.代词,郑国/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的两个理由是郑“无礼于晋”和“贰于楚”。
B.第一段文字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C.“辞曰”一句流露出烛之武因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的委屈和牢骚,说明他漠视国家的生死存亡。
D.郑伯对烛之武欲扬先抑,可见郑伯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
【解析】选C。
“漠视国家的生死存亡”错。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壮年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
(2)现在事情危急才求您帮助,这是我的过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5.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助C.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削减D.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解析】选B。
济:渡河。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B.朝济而夕设版焉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且焉置土石【解析】选B。
B项的“焉”为语气词,可不译。
其他三项中“焉”均为疑问代词。
7.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⑤秦伯说,与郑人盟A.①②④B.①②⑤C.③④⑤D.①②③【解析】选D。
①说亡郑对秦无益,②说亡郑只能对邻国有益,③说保留郑国对秦国有益。
这几句话都是说服秦伯退兵的理由。
④说秦君对晋君有恩惠,⑤说的是说服秦伯的结果,均不是秦伯退兵的理由。
8.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的是郑国灭亡了,秦国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处。
B.如果郑国灭亡了,领土肯定被晋国侵占,晋国的势力雄厚了,秦国的势力就会相对减弱,这是“邻之厚,君之薄也”的意思。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
D.“阙秦以利晋”虽然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使秦穆公对晋国的侵略野心有了警惕,这是他解除“秦国围郑”的重要原因。
【解析】选C。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说明晋君不讲信用,不报答秦君的恩惠,并非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
三、请运用伏笔与照应的手法写一个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她却不肯瞑目,眯缝着的眼里透出一种光来,那是一种寻觅和期盼之光。
张着的嘴微微翕动,似有话语交代。
众人一阵迷惘。
他们环视卧室,想找些所需之物了却她的遗愿,以此慰藉这颗即将停止跳动的心。
秘书递给她常年不离手的提包,那里面装有她批阅的各类文件,她却依然瞪着眼。
大夫递过几粒药片,她还是睁着眼。
是想得到点闪光的言语吧,记者将耳朵贴近她的嘴唇,却一无所获……大家失望了,谁能探索到这个市政府最高官员的内心奥秘呢?她的丈夫默默地将女儿引至床沿。
像是一种回光返照,她脸上突然有了生气,垂着的手缓缓移动,费力地攥住女儿的前襟,随后闭上眼睛,溘然仙逝了。
记者轻轻地为她放平枕头。
这时人们发现枕头下面压着一个绿皮笔记本。
大家打开一看,里面是她的防汛日记,在最末的一页,醒目地记着一条:今晚要为芳芳钉扣子。
“刷——”目光射向芳芳的衣襟:上面的衣扣已经脱落了两颗……四、把握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写在横线上。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
在今天这个开放的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
它应当不再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爱国主义理性深沉【素能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秦伯说,与郑人盟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选A。
B项“已”同“矣”;C项“说”同“悦”;D项“知”同“智”。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B.越国以鄙远鄙:边邑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D.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解析】选B。
鄙:把……当作边邑。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⑤君之所知也⑥夫晋,何厌之有⑦因人之力而敝之⑧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⑤/②⑨/⑥/⑦⑧B.①②③/④⑥/⑤⑨/⑦⑧C.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D.①④⑤/③⑨/②⑥/⑦⑧【解析】选A。
依次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
4.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伯说,与郑人盟.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晋军.函陵C.夜.,缒而出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解析】选B。
均为名词作动词。
A.名词作状语;C.名词作状语;D.动词作名词。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选C。
A.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D.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6.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是寡人之过也B.失其所与,不知C.夫晋,何厌之有D.以乱易整,不武【解析】选C。
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张翼德退曹军与烛之武退秦师,同是退敌,却各有不同。
比较二者特点,请撰写一副对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勇吓曹贼张翼德智退秦师烛之武(2)张翼德三声喝破怯人胆烛之武数言扭转霸主心(3)张翼德怒吼退雄兵烛之武妙论动君心(4)猛张飞长坂桥三声大喝退曹军,靠的是勇智之武氾南营一番妙语却秦师,凭的是谋(任选其一即可)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毛遂比至楚比:等到B.毛遂按剑历阶而上历阶:不停地连续登阶C.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奋:振作、发扬D.而王弗知恶焉恶:憎恨【解析】选D。
恶:羞愧。
9.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B.毛遂按剑而前曰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D.三战而辱王之先人【解析】选A。
B.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C.臣:名词使动用法,使……称臣。
D.辱:名词使动用法,使……羞辱。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毛遂是一个不但胆识超群、辩才出众,而且能主动请缨,善于抓住施展才华机会的人。
B.毛遂终于赢得了同行的信服,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当其他人一筹莫展时,只有毛遂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凭才华逼迫楚王接受合纵。
C.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纵的盟约,主要是以赵国的实力为后盾,有类似于“城下之盟”的意味。
D.毛遂与楚王较理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之以利害,在外交场合真是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
【解析】选C。
主要凭勇气和不怕死的精神,由“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王之命县于遂手”可以看出。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楚国人多。
(2)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士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