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4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第【1】篇〗在设计《分数的简单计算》这一课的时候,当我看到例1中的分西瓜的情景图,再看看例题中用圆形来代替西瓜,我就觉得,情景图好像不太好。
因为,这是分数的简单计算的超始课,学生从过去的整数运算,转入学习分数的加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点觉得抽象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圆形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个几分之一加、减几个几分之一,等于几个几分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之所以觉得情景图不太好的原因,是因为用圆形来代替椭圆形的西瓜,不够直观。
而且,例2用了一张长方形纸的5/6,拿走其中的二份,来讲解分数的减法,我觉得也是不太好,“一张长方形纸无故的少了一份”,对于以这作为起始课,我觉得也有必要用更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作为情景。
究竟举什么例子好呢?在思索中,我看到了上一页一家人分蛋糕的一幅图(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我的灵感马上来了,不如就以小红生日,然后一家人分蛋糕来作为情景图,毕竟,用圆形来代替蛋糕,更加的贴切,更加的直观。
我又想,既然是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吃蛋糕,出现了3/8,1/8,2/8三个分数,不如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如“爸爸、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我和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爸爸比我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这样,既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能让学生在一个情景中同时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可谓一箭双雕。
至于书本的例题,则可以作为练习,让学生自主去解决。
在课堂实施中,虽然三年级学习的只是分数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不明白分数单位这一概念,但我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较容易的理解“几个几分之一加、减几个几分之一”的算理,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就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并能说出计算的依据。
因而,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出错较少。
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1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9页——100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苹果、桔子、梨。
试题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来一个吃水果比赛活动。
你们愿意参加吗?(愿意)谁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你的好朋友吃呢?(我愿意)刘莉同学到讲桌前把自己带来的桔子分给他的两位好朋友吃。
边分边说我的桔子有9瓣(10、11瓣),分给王惠2瓣,分给李丹阳3瓣,分完后,他的两位好朋友分别说出我吃了这个桔子的2/9,我吃了这个桔子的3/9。
二、探究新知(一)通过刚才的分桔子、吃桔子活动。
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小组讨论(教师参加到小组活动中)2、小组汇报。
(1)我们小组讨论后发现了这样一些数学信息:王惠吃了一个桔子的2/9,李丹阳吃了一个桔子的3/9。
提出的数学问题:他俩一共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还剩下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2)我们小组发现的数学信息和他们小组的发现的数学信息一样,但是问题不一样:李丹阳比王惠多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刘莉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3、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好棒呀!你们会解决吗?学生齐声回答:会!学生1:2/9+3/9=5/9学生2:1—5/9=4/9学生3:3/9—2/9=1/9学生4:1—(2/9+3/9)=4/94、你们是怎样想的?学生1:刚才我做2/9+3/9时是这样想的:2/9是2个1/9,3/9是3个1/9,2个1/9加3个1/9等于5/9。
学生2:我在算1—5/9时,看到还剩下4瓣桔子,就觉得等于4/9。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可能会对分母的理解和运用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分母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分母来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并运用分母来进行分数加减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计算过程。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分数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分水果、分享食物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从而引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分母在计算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计算方法。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P105——106教学目标: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
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司机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圣诞节到了,妈妈为丁丁烤制了一个大蛋糕丁丁非常高兴。
丁丁急着要吃蛋糕,妈妈说:"今天一定要给你蛋糕吃,不过要先回答出妈妈问题。
"丁丁说:"没问题!"妈妈把大蛋糕切成了8块,其中的 2块抹上了草莓酱,3块抹上了巧克力,问丁丁:"两次抹酱的蛋糕一共有多少块 ""5块!"丁丁快速地说。
"你能计算出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吗 "这个问题可把丁丁难住了。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丁丁吗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过程1,简单的分数加法问:求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谈话: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片,先把它的2/8涂上红色,再把它的3/8涂上绿色,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探究。
组内讨论,交流想法。
评讲: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小结:观察算式,计算时分母变了没有为什么没变2,简单的分数减法问:观察你们涂好的长方形的红色部分和绿色部分,你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结果。
组内交流算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1,想想做做1出示题目,指名说出题意。
让学生一起列式并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2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校正,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共1学时1教学目标1、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会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本课内容的教学。
3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难点: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本节课的目标是:1、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2、会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过度: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目标?二、复习1、说出下面个分数的意义。
3∕45∕82、填空5∕6里面有()个1∕63个1∕9是()1=()∕2=4∕()3、观察2∕85∕8这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书同分母分数)过渡: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今天我们来解决有关吃西瓜的问题。
三、出示例1师: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这里的2∕8和1∕8各表示什么?兄弟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怎样列算式呢?2∕8+1∕8怎样计算?要靠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四、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96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计算过程并思考: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怎样计算?2分钟后,比一比谁会准确计算与例题类似的题五、先学(一)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2、做一做:(1)学生完成检测一的前两道题(要求:字体工整,涂色匀称,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以备后教。
3、展示更正:展示学生检测卡,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4、议一议:(1)认为涂的对的举手,为什么?口述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第二题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口述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六、先学(二)过渡:同分母分数加法是这样计算的,你能猜猜像这样的分数减法,怎样计算?1、学生猜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是本册教材中关于分数计算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分数计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计算中,学生可能对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分数计算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计算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计算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分数计算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计算的实例和步骤。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分数计算能力。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部分的总数。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计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计算方法。
然后呈现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例,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