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GIS的县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_以富阳市为例

基于GIS的县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_以富阳市为例

基于GIS的县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_以富阳市为例
基于GIS的县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_以富阳市为例

基于GIS的县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以富阳市为例

于少康1,赵小敏2,王珂3,李芳颢1

(1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江西 南昌,330002;2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330045;3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杭州,310029)

摘要:研究目的:在GIS的支持下探索县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的技术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利用GIS作为技术手段,在各类型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的结果,结合各类型用地的布局现状和布局原则开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可以实现县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半自动化,该方法在浙江省富阳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关键词:GIS;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富阳市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当前土地利用的结构性矛盾、布局混乱的情况较为突出,空间无序和失控的问题,特别是开发区的盲目圈定、农业生态园区项目的无序布点、农业形象工程的匆匆立项等,导致空间布局无序、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恶化,且给地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1]。可见,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成了现实土地利用的迫切需求。

国内外专家在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2],主要集中的数量结构优化方面,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早期的空间布局研究主要体现在商业领域和农业领域[3-5]。即使利用GIS研究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也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方面,针对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应用还未见报道。在应用模型方面,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GIS与数学模型耦合的做法,但多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配置或小的试验区,县域及以上尺度开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研究还不多见[6-9]。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利用GIS作为技术手段,探索县域尺度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以期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有所裨益。

2 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是在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以GIS作为技术工具,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空间上的排序和安排。因此,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技术方法首先有赖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和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的技术方法包括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优化、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方法三个方面。

1于少康,男,(1980,3—),甘肃天水人,管理学硕士,在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从事土地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赵小敏, 男,(1962-),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和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王珂,男,(1964-),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农业信息技术和土地管理方面的研究;李芳颢,男,(1975-),工程师,从事土地规划方面的研究。

图1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技术路线图

Fig.1 Technique route of Land use spatial allocatin optimization

2.1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涉及到社会、生态、技术和经济等各个方面,要把这些问题加以综合处理,使各种因素组成一个达到最优水平的完整体系,使各部门各单位的用地数量和比例结合成统一协调的结构,必须探索系统综合的方法。常见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主要有[10]:土宜法、综合平衡法、模型法。结构优化的思路是先拟定目标函数,再选择决策变量,在约束条件的限定下确定模型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求解得到数量结构优化结果。

2.2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2.2.1土地适宜性评价

目前,常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主要限制因素法、指数和法、指数开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模糊积分评价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物元模型等[64]。评价思路是根据评价目标、原则和评价对象确定评价单元,选取评价指标,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求取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适宜性的综合评价值。

2.2.2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是综合各部门用地发展需求和布局原则,结合数量结构优化成果,在土地利用的现状基础上,按照土地适宜布局的要求进行的土地利用空间再安排。因此,可以简单地用“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各类型用地的现状”+“各类型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各地类的用地布局原则”+“部门规划”来表示。

(1)用地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前提和基础。部分用地现状具有不可变更或难于变更性。如现状城镇范围、部分农村居民点等其现状变更难度较大,无论其适于何种用地类型,都很难实施。同时,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案要尽可能与土地利用现状接近或相同。

(2)用地适宜性。用地布局是否适宜是空间布局的先决条件,根据土地质量的基本条件,如土壤质量条件、区位交通条件、土地利用现状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等综合评价土地适宜某类用地的程度和等级,以此作为空间布局的基础。

(3)部门规划。它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必须参考因素之一,主要包含城镇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交通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部门的发展空间需求。城市建设部门通常编制的城镇体系规

划、城市总体规划,可以作为确定整个区域城镇建设的用地布局的空间布局需求指南。

(4)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结果。县域尺度土地利用结构必须从总量上要有一个合理安排,尤其是要从粮食安全等角度,合理的推算基本农田的需求空间,作为空间布局的数量基础。利用各种数学模型可以方便的确定空间布局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需求。

(5)各类型用地布局的原则。各地类都有相应的布局原则,如耕地一般应布局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和水源充足的区域,它是确定空间布局排序的依据。

(6)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根据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目的和要求,采用半自动化的布局方法,即利用GIS软件的地统计功能和空间叠加分析功能,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和数量结构优化的数据进行空间布局安排,逐类将用地布局在空间上。这种空间布局的方法实现了空间布局的半自动化,需要人机多次交互才能完成。

(7)各类型用地的布局排序。由于各类型用地存在“竞争”关系,使得空间布局必须确定一种合理的用地安排顺序才能完成空间布局。从理论上讲,空间布局的方案可以有无穷多种。但从实用的角度,可以概括为耕地优先的布局的方案、建设用地优先的空间布局优化方案和生态建设用地优化的空间布局三类优化方案。

3 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布局优化

3.1 研究区概况

富阳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富春江下游,是沪杭甬“金三角”交汇点,杭州的西大门。总面积1831.21平方公里。富阳市现辖25个乡镇、街道。富阳地貌以“两山夹江”为特点,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富春江斜贯中部。土地利用上形成“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利用格局。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全市主要有红壤、黄壤、石灰岩土、潮土和水稻土等5个土类,12个亚类,35个土属,83个土种。

富阳市是上海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开发区的组成部分,经济实力较强。近几年来富阳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杭州市的外商投资热点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76.7亿元,自1992年以来,年均增长22.01%,人均GDP达28233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0.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8亿元。

3.2 数据获取与处理

(1)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规则格网1: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运用GIS计算出高程分级、坡度(Derive slope)、坡向(Derive aspect)等派生的地形参数,栅格精度确定为25×25m。

(2)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将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提取城镇、公路、河流水面等图层。利用缓冲区分析(buffer)建立城镇、河流水面、公路的辐射范围,分别采用500米、1000米的两级缓冲分析,以此作为城镇影响度、灌溉条件、交通便捷度的评价因素。

(3)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RDAS Date prep模块切割形成富阳市影像,再利用Reproject images 功能将TM影像进行投影变换。在此基础上,利用spectral enhancement中的indices计算出ndvi 指数的大小,以此作为适宜性评价因素。

(4)土壤数据。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坡度图叠加(overlay),考虑到不同坡度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形成土壤侵蚀图。利用GPS的空间监测数据,按照空间坐标建立空间数据库。

图2富阳市地形坡度图

图3富阳市地形坡向图

图4 城镇buffer分析

Fig.2 The slope chart of Fuyang city Fig3 The aspect chart of Fuyang city Fig5The buffer analysis of town

图5水系buffer分析

Fig.5 The buffer analysis of river

图6道路buffer分析

Fig.6 The buffer analysis of road

图7植被指数图(NDVI)

Fig.7 The chart of NDVI of Fuyang city

图8土壤侵蚀图

Fig.8 The chart of soil Erosion

图9 2总采样点分布

Fig.9 The Total sampling distribution

3.3 富阳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

考虑到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应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富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采用多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设定目标函数,选取耕地、园地等12个决策变量,设置土地总面积、人口总量等约束函数,应用DPS 6.05 数据处理系统的多目标规划模块进行计算机求解,得到富阳市土地利用数量优化结构优化结果。

表 1 富阳市土地利用数量优化结果

Table 1 The result of land us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Fuyang city

土地利用类型2020年用地面积(公顷)

耕地 28129.88

园地 4498.21

林地 113517.74农用地

其他农用地 4087.55

城市用地 4119.72

建制镇用地 3472.56

农村居民点用地 3485.23

独立工矿用地 2247.02

交通用地 3827.9

水利用地 1566.31建设用地

特殊用地 556.55

未利用地 12598.34

合计 182107.01

3.4 富阳市土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建立了宜耕、宜园、宜林、宜城镇村及独立工矿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25m×25m的栅格为评价单元,建立评价标准,在arcgis中利用Spatial Analyst 空间分析中栅格计算器(Raster Calculator)功能,将各图层数据叠加,并赋予相应权重,计算即可以得到耕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

图 10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Chart 10 The result of Cultivated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图 11园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

Chart 11 The result of garden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图12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

Chart 12 The result of Forestry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图 13城镇村及独立工矿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

Chart13 The result of city land,rural residential land,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3.5 富阳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的方法,得到了富阳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三种代表性方案——耕地优先布局的方案、建设用地优先布局的方案和生态建设用地优先布局的方案。本文以耕地优先方案为例说明。

3.5.1耕地优先的布局方案

耕地优先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案是首先布局耕地地块,将耕地布设在最适宜的用地区,有利于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但对于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会造成一定阻力,适宜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农业特征明显的情形。

(1)提取空间布局中的不变区域,主要包含现状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河流水面、水库水面等用地区域。

(2)在耕地适宜性评价图中扣掉现状不变部分,再按照数量结构优化的结果,即耕地布局面积28129.88公顷。利用地统计方法(Geostatistical Analyst)统计用地面积,利用栅格—矢量转换功能转换为栅格数据,再利用栅格数据重分类功能,提取相应数量的用地地块。

(3)按照部门规划需要,结合用地的数量结构优化数据,布置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用地,分别为3827.9公顷、1566.31公顷。

(4)扣除已安排地块,按照部门规划需要,结合用地的数量结构优化数据,布置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分别为7592.28公顷、3485.23公顷、2247.02公顷。

(5)按照适宜性评价和数量结构优化结果,扣除已安排地块,布置园地地块,面积为4498.21公顷。

(6)根据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数量结构优化结果,扣除已安排地块,布置林地地块,面积为113517.74公顷。

(7)布置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等用地地块完成耕地优先布局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案。(图

20)

图14不变区域布局

Chart 14 Invariable region layout

图 15增加耕地布局

Chart 15 Layout of Cultivated Land added

图 16增加交通、水利用地布局

Chart 16 Layout of Transport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Land added

图 17增加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布局 Chart17 Layout of city land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added

图18增加园地布局

Chart18 Layout of Guarden Land added

图 19增加林地布局

Chart 19 Layout of Forestry Land added

图 20耕地优先空间布局结果图

Chart20 The result of Cultivated Land first

spatial allocation

图 21建设用地优先空间布局结果图 Chart21 The result of Construction Land first

spatial allocation

图22生态建设用地优先空间布局结果图 Chart 22 The result of Ecology Construction

Land first spatial allocation

3.5.2建设用地优先的布局方案

建设用地优先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案充分考虑了建设用地优先发展的思路,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布局在原城镇周围,但是耕地、园地、等农业用地的布局就相应受到限制,这种空间布局方案适宜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形。

布局的程序是先提取空间布局中的不变区域,按照用地的数量结构优化数据,布置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用地,再结合用地的数量结构优化数据布置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再完成耕地、园地、林地等用地地块完成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案。(图21) 3.5.3生态建设用地优先的布局方案

生态建设优先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案是从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优先布局耕地、园地、林地等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会对城镇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造成一定的压力,适宜于经济发展后期,社会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

布局的程序是先提取空间布局中的不变区域,再按照数量结构优化的结果,布置耕地、园地和林地地块,再布置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城镇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地块等用地地块完成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案。(图22) 4、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GIS 的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的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成果结合的方法,通过空间排序实现了富阳市土地利用空间的多方案布局,得到了耕地优先、生态用地优先、建设

用地优先布局的三种方案。结果表明,利用GIS结合模型,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数量结构优化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空间布局的半自动化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的较好方法。但是,要实现全自动化的空间布局还要依赖遗传算法等新型算法和思路,这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田彦军.县域农用地土地利用程度评估及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2] Satoshi Hoshino. Multilevel modeling on farmland distribution in Japan[J].Land Use

Policy,2001,18(4):75~90.

[3]郑宇,胡业翠,刘彦随,等. 山东省土地适宜性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2):60~65.

[4]宋如华,齐实,孙保平,等.区域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价和空间布局[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7,3(3):23~30.

[5]王茹,赵华甫,张凤荣.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与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探讨[J].国土资源,30~31.

[6]董品杰,赖红松.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6):52~55.

[7]王新生,姜友华.模拟退火算法用于产生城市土地空间布局方案[J].地理研究,2004.23(6):727~736.

[8]曾悦,洪华生,曹文志,等.基于GIS和BEHD的粪肥资源评价及其利用的空间布局优化[J].资源科学.2006,28(1):25~29.

[9]张红旗,李家永,牛栋.典型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J].地理学报,2003,58(2):668~676.)

[10]刘艳芳,李兴林,龚红波.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J],2005,30(4):288~292.

联系方式:

于少康:

E-mail: shkyu@https://www.doczj.com/doc/6716477191.html,;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南路666号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邮编:330002

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分析

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分析 中国的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主题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至关重要,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对主体功能区战略进行分析。本论文针对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展开研究。 标签: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开发格局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中要注重绿色发展,可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高度重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基础部分。按照十八大报告要求,要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合理规划空间格局,不仅要达到资源节约的效果,还要保护环境,通过运行主体功能区战略,更好地完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任务。 1、主体功能区战略 1.1建设美好家园需要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来实现 国家土地资源开发中,国土的空间规划是重要的手段。对于国家政府执政能力进行度量的有利标准就是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法律效应,不仅对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从法律的层面予以规范,对于个人空间行为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效应[1]。中国进入到大转型时期,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态势,就要将空间规划的作用发挥出来。空间规划战略的实施,要对区域范围内的开发内容明确,同时还要明确不能够做的事情。对国土空间合理规划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区域的可的持续发展,也是建设美丽家园的主要途径。 1.2规划国土空间开发的远景格局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實力的增强,国土开发却呈现出无序的状态,导致区域无法协调发展。不同的地区,发展观有所不同,政绩观也存在着差异,为了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导致资源盲目开发和利用,使得生态安全遭到威胁,粮食安全问题成为社会性问题。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很快,但是资源环境遭到了破坏,由于国土资源的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协调不当,就导致国土空间规划缺乏合理性。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空间布局规划的层级不同、类型不同,就需要明确界定,使得层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上达成一致,使规划体系的构成更为科学合理。将国土空间的总体布局问题解决,就可以着力于解决长远问题,发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作用,对于规划进行战略性指导,强化约束力,使得国土空间开发的操作性强,而且具有科学合理性。 1.3主体功能区规划要具有现实性和创新性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国土空间合理化建议

合理化建议 本次项目工作特点:项目周期短、工作任务量大、基础数据难收集等,需联合多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优化工作路线。 1充分利用现有数据 地籍数据、不动产整合数据、公安部门的人工数据等。减少资料收集周期,完善基数数据,提高现有数据的使用率,减少重复调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2多部门联合 在多部门联合开展工作时,指定国土部门负责召集,做好联合特定工作整体协调、部署工作。召集单位负责人是落实多部门联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负总责;召集单位要统揽全局、做好部门间的任务分配和沟通协调工作,随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联合开展工作的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期完成召集单位布置的工作任务,并及时向召集负责人回复工作完成情况;联合工作任务完成后,由召集单位负责人做好该项工作任务的归纳、总结及向相关单位的信息反馈。 3建立高效的协作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机制 1.建议每两周开一次由现场协调例会,协调处理项目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我公司将派出参加过大型项目、并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到本项目的调查管理队伍中,通过先进的施工组织管理和网络统筹技术降低项目成本并提高调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3.严把项目实施进度,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制定符合现场进度要求的进行检查,同时检查调查过程中成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保证成果的质量。 4.组建强有力的现场项目管理机构。

我们也将充分调动现有的各方面资源,提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细化认真处理好各层面的关系,并积极寻求支持,遇到困难灵活变通,为保障项目建设按期完成做好。4工作路线的优化 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统筹地上地下空间,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合理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坚持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提高空间品质。 您若接受我们的投标,我们郑重承诺: 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部门规范规程,为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的、权威的成果,供主管部门审批决策。

_反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省略器,聚焦我国全国国土规划制定之路

们要更好地进行国土空间的整合、国土开发格局的报道,我国首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据 优化,开展国土规划编制工作。” (2011-2030年)》文本框架初稿已经形 实际上,尽管眼下我国的经济社会仍在快速路成。 上向前发展,但资源环境的瓶颈作用日益突出,空 千呼万唤之后,由间开发布局无序,城镇和工国土资源部以及国家发业发展空间过度扩张,基础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设施重复建设。不能不说,财政部、环保部、住建这与国土规划的落后息息相部等28个部门、单位参关。 加,在历时3年的艰苦努中国这个巨人该走向力之后,这部坚持全域何方?如何在高速发展中与立体开发、突出陆海统自然和谐相处?资源和环境筹的《全国国土规划纲的瓶颈该如何破除?这些问要》,终于有望不久正题,越来越需要全国国土规式出台。 划来回答。而作为国家最高消息甫一传出,振层次空间规划的全国国土规奋人心。因为今日中国划,却始终处于缺位的状的可持续发展对全国性态。 国土规划的渴望,已是因此,《纲要》的重十分迫切。 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大回想3年前,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严金2010年9月2日,在全国明对此指出:“全国国土规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划是最高规划,如果该方案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能够出台,将深刻影响各分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类规划,也会让土地利用更 绍史就曾指出,编制国加合理、集约和有效。” 土规划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规划是纲,纲举目张。 “当前,我国国土总体开发布局已经基本形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国土开发格局需要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任务更加为保障我国未来国土安全和资源持续供应,需 艰巨,宏观调控的水平需要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我 渴望国土规划 全国国土规划是最高规划,如果该方案能够出台,将深刻影响各分类规划,也 会让土地利用更加合理、集约和有效。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_史培军

收稿日期:1999-05-20;修订日期:1999-10-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899374);教育部跨世纪青年培养基金(1998);日本全球环境战略所 (IGES )项目[Foundation I tem :National Natur 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 ina,No.39899374;Trans -cen tu ry Foundation for Youth Development,M inistry of State Education of China (1998);Project of In 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 trategy,UE ,J apan.] 作者简介:史培军(1959-),男,陕西靖边人,教授,理学博士。E-mail:spj@https://www.doczj.com/doc/6716477191.html, 文章编号:0375-5444(2000)02-0151-10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史培军1 ,陈晋2 ,潘耀忠 1 (1.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教育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100875; 2.日本九州大学工学院环境系统研究所,九州,日本) 摘要:利用1980、1988、1994年的遥感影像,通过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弛法对深圳市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运用分类结果比较法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了深圳市1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农田、果园用地显著减少,城镇用地沿海岸和主要公路干线迅速增加。这一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开放政策、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外资大量涌入和以房地产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 键 词: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变化测量;驱动力;中国深圳中图分类号:F 301.24 文献标识码:A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 CC)作为IHDP 的核心科学计划经过90年代以来的努力,目前已见到一些研究成果陆续发表[2] 。其中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测量一直作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的重要基础,受到IHDP 组织者的高度重视[3]。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取决于经济、技术、社会以及政治的变化[2],因而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1]。区域土地利用积累性的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极为深刻,即通过影响地表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并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影响大气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而导致全球或区域性的气候变化[4]。因此,通过利用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揭示其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引起变化的驱动力,建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开展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的最新动向[5]。 随着我国沿海开放战略的逐步深入[6] ,沿海开放城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其中深圳市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引起了快速的土地利用变化[7,8] 。 深圳市总面积2020.5km 2 。自1980年成为特区以来,15年间由一个人口33万、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的沿海渔村小镇发展成为1994年拥有336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6.5亿元的大城市,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1980年增加10.18倍和297.67倍,城市化水平由1980年的10%达到1994年的74%,增加7.4倍[7] 。深圳市高速的城市化过程为 第55卷第2期2000年3月 地 理 学 报 ACT A G EOG RAPHICA SINICA V o l.55,N o.2M ar.,2000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根据全县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合理调整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如下: 规划到201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40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7.04%,比2005年增加0.09%;全县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700.0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58%,比2005年提高0.18%;其他用地面积调整到2349.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8%,比2005年降低0.27%。 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044.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6.82%,比2005年降低0.12%;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不高于3267.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92%,比2005年提高0.52%;其他用地调整到2146.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9%,比2005年降低0.39%。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严格保护耕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适当扩大园地面积,保持林地资源优势,略有增加;其他农用地面积略有减少。 (一)耕地 到2010年耕地总面积为17314.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0.16%,期间耕地增加2183.49公顷;2020年耕地总面积16864.5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9.89%,2006~2020年间共增加耕地1734.01公顷。 (二)园地

到2010年园地面积为9755.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2%,期间园地增加4731.70公顷;2020年园地面积为9833.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7%,2006~2020年园地面积增加4809.53公顷。 (三)林地 到201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2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06~2020年林地面积减少5691.24公顷。 (四)其他农用地 到201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1.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期间其他农用地减少1069.00公顷;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8.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2006~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减少1061.69公顷。 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确保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各类建设用地应以内涵挖潜为主,尽可能利用非耕地。规划期间,城镇工矿用地适度扩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相应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度减少,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城镇工矿用地 到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6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5%,期间增加面积144.59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118.20公顷,占用耕地65.30公顷;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866.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1%,2006~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增加410.59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400.40公顷,占用耕地181.56公顷。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土地利用变化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报告

1 前言 经过一学期对《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了巩固所学内容,灵活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次研究特选取西安市临潼区2000、2009年的tm影像,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软件操作,完成土地利用分类、动态度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和马尔科夫预测等工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本次研究旨在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基本流程,从而加深对遥感与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理解,着重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研究过程 2.1 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分类提供土地覆盖以及土地利用中涉及的人类活动类型等信息。它也可能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潜在的土地利用多样性。本研究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对临潼区2000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以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 2.1.1 影像分析及样本选取 根据已有的影像资料分析判别,可将研究区地物类别划分为四类:建设用地、耕地、水体和林地。在ENVI中利用ROI Tool来定义训练样本,也就是将感兴趣区当做训练样本。根据人工经验知识和影像波段组合,可确定影像中白色有尖锐颗粒的呈片状分布地区为建设用地,影响颜色呈浅绿、深绿,并且纹理清晰,分布在城市着农村周围的平缓区域的为耕地,水体的分布呈现出带状或颜色均一的片状,

一般为蓝色或浅蓝色,而在影像东南地区的山上则分布着大量的林地,颜色为墨绿,色泽均一或有浅绿色颗粒。根据上述的解译特征,在ENVI软件中的Region of Interest中选择土地类别的样本,并按照3、7的规则分为验证样本和训练样本。如图所示: 图1. 样本选取过程 对于选好的训练样本在Options下的Compute ROI Separability 中计算可分离度,一般可分离度大于1.8,则表示训练样本的可分离性较好。本研究所选的分类样本分离度均大于1.6,表明可分离性较好。 2.1.2 监督分类 根据分类的复杂程度和精度要求,本次研究选择最大似然法分类器。最大似然法分类器假设每一个波段的每一类统计都呈正态分布,计算给定像元属于某一训练样本的似然度,像元最终被归并到似然度最大的一类当中。 在ENVI软件菜单中选择Classification——Supervised——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功能,对2000年和2009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制作成专题地图如下: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31T09:14:39.75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6期作者:扈常涛 [导读] 国土空间是国家开展文化、经济等活动的物质基础 摘要:国土空间是国家开展文化、经济等活动的物质基础,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于国家的综合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的相关经验,在分析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引言 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内容是人工获取发展以及生存的相关物质资料的过程。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定义是某个国家的人民通过较长时间的建设劳动而产生的经济重要元素的分布状态,产业、土地以及矿产资源等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分。 一、国土空间开发的内涵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较长时期的生产生活等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要素在一定地理空间里的分布格局。从其内涵而言,国土空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空间,是指主要提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要功能的国土空间,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工业和服务业,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包括各种大中小型的城市或城市群。这类区域开放的强度一般比较大;二是农村空间,主要是以提供第一产业作为主要功能的国土空间,该类空间的产业结构主要是农业,具体体现为各类村庄和小镇。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空间不断增加,农业空间有所缩小;三是生态空间,主要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具体包括各类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空间,这类空间开发强度更低。国土空间开发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土地空间的主体功能,统筹安排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在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均衡。 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影响因素 2.1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是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原本是指用以衡量特定区域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可维持某一物种个体的最大数量。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护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承载能力主要包括一定地区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承载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一定区域的承载能力。不同地区承载能力不同。 2.2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政策生成、运行、发生作用过程中一切条件的总和,是影响国土空间开发的又一重要因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模式及体制等。发展战略对国土开发格局的影响最为明显,比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是对东南沿海率先开放开发的发展战略,这一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明显加速。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后,中西部地区开发提速,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模式。粗放型发展方式是指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扩大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的发展方式。由于不依赖技术进步,表现在投入产出比上的效益指标没有明显的提高。而集约型发展方式指的是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实现的发展方式,表现为投入产出指标的不断提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下,各种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纷纷上马,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大量被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未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集约型发展模式下,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得到重视,国土空间开发的格局也更加科学。 2.3发展阶段 区域空间和发展阶段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1965年,威廉姆森发表《区域不平衡与国家发展过程》一文,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实证资料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和以时间为序的纵向分析,提出了区域经济差距的倒U型曲线理论,认为均衡与增长之间的替代关系依时间的推移而呈非线性变化,其变动的轨迹是“先拉大,后改进”。按照这一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初期,区位条件好、资源禀赋高的地区和城市得到优先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随着增长极的发展,区域的空间资源会趋于紧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趋于上升,进而需要引导经济活动从增长极向周边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区域及城市扩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均衡发展。显然,发展阶段是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作用机制 3.1组织协同机制 当前我国不同行政区之间的组织协调机制仍然不够健全,处理区域间关系的协调机构停留在区域高层联席会议、区域发展论坛、城市协作论坛等较浅层面,虽然一定形式上这些协作论坛或联席会议对推动区域合作起到一定作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这些组织形式还较为松散、制度化程度不高,停留在地方领导人的个人层面,一旦地方领导职位晋升或变动,这种制度化程度不高的协作机制就极易被架空或流于形式。因此,必须构建深度的组织协同机制。这种协同机制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政府机构内部,在不同层级政府以及同一层级政府的不同区域地方政府之间,都应该有一系列的关系冲突、激励约束、财政资金、监督检查等各个层面都有明文制度规定;二是在地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同样需要构建协同机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 3.2利益补偿机制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生产要素的配置涉及不同的行政单元,不同的行政主体围绕要素必然地会展开竞争和博弈,无序竞争和博弈必然不利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以水资源为例,如果在河流上游的A省建水库,让其使用更多的水资源,下游的B省利益势必受到伤害;如果要上游的A省限制工业发展进行生态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有利于B省发展,而A省往往又不愿意。要解决行政区之间的矛盾,需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的核心是博弈各方的双赢或多赢,即利益的平衡而非简单的帕累托改进。在当前,利益补偿机制最核心的是生态补偿机制。要通过制度化的财政补助、转移支付等方式平衡流域上下游之间、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利益。 3.3绩效评估机制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核心是将国土空间开发重点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的内涵提升,需要落实主体功能区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专题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专题研究 黄陵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专题研究 黄陵县国土资源局 2008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导论 (3) 1.1研究对象 (3) 1.2研究方法 (3) 1.3研究内容 (4) 1.4研究意义 (4)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 2.1黄陵县基本情况概述 (5) 2.2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11) 2.3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27) 2.4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32) 2.5土地利用特点 (33) 第三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5) 3.1农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36) 3.2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41) 3.3未利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45) 第四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预测 (47) 4.1农用地变化趋势预测 (47) 4.2建设用地变化趋势预测 (49) 4.3未利用地变化趋势预测 (63) 第五章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64) 5.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64) 5.2合理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及建议 (66)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对象 本专题的研究对象是自1996年至2005年黄陵县辖区范围内各类土地利用状况,尤其是要重点研究2005年黄陵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利用情况,将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情况作为本专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1.2研究方法 通常采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动态变化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指标分析法、图上分析法等。 1.静态分析法:是分析对象在某一时期或时刻的状况与特点。 主要用于对基期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进行分析。 2.对比分析法:将不同地类的面积、构成与同类型地区或与有 关更大一级区域平均值进行比较。 3.动态分析法:(目前比较强调的部分)运用多年土地统计资 料,分析土地类型变化情况、特点规律和成因。 4.指标分析:即是用特定的指标,反映土类利用的特点和状况, 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程度、效益的分析。 5.图上分析法:既是用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反映出土地利用的特 点及变化规律。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20XX 年 1 月 23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 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以国 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等文件。这对于实现国土空间合理规划和 利用,正确处理自然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科学划定三区三线, 区划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是协调自然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性工作。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资和布局进行的长远谋划和统筹安排,以空间治理和空间 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旨在实 现对国土空间有效管控及科学治理,促进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国土空间规划的客体是 国土,直接服务于空间治理,现阶段空间规划具有战略引领、底线管控、空间优化、 基础保障、综合整治、政策引导等功能。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具体落实省级以及市级规划战略部 署及指标约束,对县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做出总体安 排和综合部署,是制定空间发展政策、开展国土空间资保护 利用修复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空间蓝图,是编制县域 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的依据,是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上位规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 / 7

划。 一、 xx 县空间规划编制存在主要情况及问题 (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较重 xx县全县位于秦岭生态保护范围 , 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有渔洞河水地 保护区、皇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核 心区、平河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核心区、大熊猫保护公园(国家级)、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即将形成的引汉济渭水地 区等一系列诸多保护制度,生 态保护责任重大,为国家生态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由于全县位于秦岭保护核心区, 县域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岭纵横,导致全县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频发,为今后全县生态建设及修复带诸多影响。 (二)城镇周边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较重 由于 xx 县地处秦岭山区 , 地貌以山地为主 , 地势平坦适宜耕种的土地较少 , 优质 耕地多位于城镇周边、道路沿线和川地坝区 , 因而在划定基本农田时 , 大部分道路沿线耕 地划为城镇周边基本农田 , 而 xx 县城镇发展几乎全部集中在河谷 及道路沿线 , 城镇周边基本农田保护范围较大 , 导致城镇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三)三区三线划定存在突出问题 三区是指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其中,城镇空间指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 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 / 7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admin 时间:2013-7-9 10:56: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几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真功夫,特别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江西已深入人心,我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成为江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领先”目标的重要任务。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本质上讲,就是根据自然生态属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按照空间单元的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2010年底,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了未来国土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提出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新理念和新原则,明确了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这一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诞生,也标志着主体功能区战略正式形成。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以“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为原则,以“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为手段,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目标。显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理念与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甚至是环境危机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开发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面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就是从科学开发我们十分宝贵的国土空间出发,对国土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和发展方向定位,从而规范开发秩序,管制开发强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为子孙后代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的需要,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因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江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省就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进入新世纪,我省明确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七大以后,又提出了“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并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了江西的生态环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总目标,在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土地利用变化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报告

1 前言 经过一学期对《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了巩固所学内容,灵活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次研究特选取西安市临潼区2000、2009年的tm影像,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软件操作,完成土地利用分类、动态度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和马尔科夫预测等工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本次研究旨在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基本流程,从而加深对遥感与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理解,着重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研究过程 2.1 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分类提供土地覆盖以及土地利用中涉及的人类活动类型等信息。它也可能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潜在的土地利用多样性。本研究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对临潼区2000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以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 2.1.1 影像分析及样本选取 根据已有的影像资料分析判别,可将研究区地物类别划分为四类:建设用地、耕地、水体和林地。在ENVI中利用ROI Tool来定义训练样本,也就是将感兴趣区当做训练样本。根据人工经验知识和影像波段组合,可确定影像中白色有尖锐颗粒的呈片状分布地区为建设用地,影响颜色呈浅绿、深绿,并且纹理清晰,分布在城市着农村周围的平缓区域的为耕地,水体的分布呈现出带状或颜色均一的片状,

一般为蓝色或浅蓝色,而在影像东南地区的山上则分布着大量的林地,颜色为墨绿,色泽均一或有浅绿色颗粒。根据上述的解译特征,在ENVI软件中的Region of Interest中选择土地类别的样本,并按照3、7的规则分为验证样本和训练样本。如图所示: 图1. 样本选取过程 对于选好的训练样本在Options下的Compute ROI Separability 中计算可分离度,一般可分离度大于1.8,则表示训练样本的可分离性较好。本研究所选的分类样本分离度均大于1.6,表明可分离性较好。 2.1.2 监督分类

国土空间优化中的关键地质要素分析与“双评价”方法

国土空间优化中的关键地质要素分析与“双评价”方法 摘要:从管理职能和规划体系上,地质勘查和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由自然资源部 管理,为地质勘查和研究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和便利性,使两 者的互动更为便捷。国土空间优化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一,构建国土空间优 化双评价有助于完善自然要素管理。本文就国土空间优化中的关键地质要素分析 与“双评价”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双评价”;功能分类;国土空间优化 引言 双评价《指南》的发布对于指导全国各地开展“双评价”工作,保证评价成果 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将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双评价工作是一项探 索工作,如何更好的体现底线约束、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简便实用的原则,在 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抓住本质和关键,强化操作导向,确保评价成果科学、权威、好用、适用,还有很多理论与技术方法问题亟待深入细致研究 1国土空间分类方式 国土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从国土规划管理的需要出发,迄今 形成了多种国土空间分类方式。例如,《土地管理法》从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角 度出发,将国土空间从微观上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构建了国土空间的两级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 他土地等12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从开发建设的角度出发,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前者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 殊用地、采矿用地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家和省域尺度按照开发内容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大主体功能空间。《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空间,提出了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要求科学设置“生存线”、“生态线”和“保障线”,合理确定国土开发强度、空间保护等约束性指标。除重要法律法规和全国性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外,现行国土空间的 分类方式还有城市、城镇、农村等城乡空间划分,以及产业发展、旅游名胜、文 化景观等功能空间划分等。但现行纷繁复杂的分类体系着眼点多为生产和生活功能,对生态特性考虑不够,大量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用地被归为未利用地,使得 未利用地向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调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2双评价理论框架 基于木桶理论、边际理论和风险理论的“双评价”理论框架包括基于关键因素 识别、边际分析/风险评价、承载能力与适宜性评价、成果应用4个相互重叠而 又递进的循环过程。关键因素识别是基于木桶理论识别评价区资源环境因素中最 关键的几个的制约因素和支撑因素,既要找准评价区的短板,又要分析和发现评 价区的长版或比较优势资源环境。并服务《指南》中的综合分析,为实现优势或 比较优势资源环境禀赋分析、限制性环境问题和灾害风险与边际效应分析、潜力 分析和情景分析提供依据。边际分析/风险评价是基于边际分析理论/风险评价 理论,估算资源环境关键因素在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带来的边际分效 应/风险大小,与容许标准比较,从而判断和评价承载状态。可与《指南》中的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编写说明

附件3: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编写说明 一、报告题目 《×省(区、市)2005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二、主要内容 (一)年末各地类规模和本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 (二)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1、耕地减少去向分析 (1)建设占用耕地状况。对当年建设占用耕地的类型和数量,分以前批准、当年批准、未批先建三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状况。对当年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的类型和面积进行具体分析。 (3)生态退耕状况。主要说明当年生态退耕的数量;当年“退耕还林工程”面积的计划数、完成数、验收数;退耕还林、还园、还草、还湖数量;当土地变更调查生态退耕面积数据与林业管理部门的“退耕还林工程”面积数据差异较大时,分析差异原因。 (4)灾毁耕地状况。主要说明灾毁耕地的原因、灾毁程度(可复垦和难以复垦)及分布区域。 (5)其他原因造成耕地减少情况。 2、耕地增加来源分析 (1)分别说明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等增加耕地状况。

(2)说明农业结构调整变为耕地状况。 (3)其他增加耕地原因。 (4)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情况。 (三)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分析 1、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对于建设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规模和构成(类型),分以前批准、当年批准、未批先建三种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建设占地规模要同历年数据进行对比。 2、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类型、数量及分析。 3、新增建设用地按《土地分类(试行)》细化调查的二、三级地类分析。对于新增建设用地中更新调查部分的数量及所占比重,要详细说明。 (四)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1、耕地总量平衡状况。省级及县级现有耕地数量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的耕地保有量进行对比分析。 2、占补平衡状况。主要说明全省(区、市)耕地占补平衡,以及按建设项目占补平衡的状况、主要做法和经验。 3、存在的问题 (五)未利用地改变为耕地、牧草地情况分析。同当年林业部门“荒山荒地造林计划”指标进行比较,说明差异和原因。 (六)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情况分析 包括:开展更新调查的县、市名称、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与变更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说明等。 (七)检查抽查情况 对本辖区内不少于四分之一县级单位的检查、抽查情况,特别

土地一级开发整理方案

土地一级开发整理方案 一、开发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增加土地储备的作用与功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存量土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和保障作用。通过实施的土地收储和保障作用,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实现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的熟地供应和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的总目标。 二、开发具备的条件 1、具备规划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土地市场需求,确定出需开发土地的规划条件、指标及市政配套要求。主要包括确定规划用地性质、规划建设内容、宗地详细规划方案、控制性详规、水电暖气等配套设施实施条件。 2、纳入年度土地储备开发计划。确定土地供应计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土地收购储备计划后,改变拟开发土地的权属性质,使有所开发土地的完整土地所有权,从而具备土地一级开发的权属基础。 3、土地预审审核通过。新区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标准,对项目的选址定点、用地规模等,召开联审会进行初步审查,提出预审意见,通过后出具用地审查意见,**政府出具用地批复文件。 4、实施方案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通过。根据**市政府出具的用地批复文件,实施方案报**市或新区规划委规划意见书、住建委、园林局、文物局、环保局、发改委等审核通过,获得批准后相关办理征地、拆迁的有关手续。

三、开发合作模式 本项目一级土地开发采取完全市场运作模式。新区政府首先将待进行一级开发的土地一次性(或按地块)以基准地价委托我公司进行开发,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议进行约定。我公司根据约定进行统一拆迁、补偿、安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使开发的区域内的土地达到“七通一平”或需求者要求的建设条件,再由新区政府以找挂牌形式面向市场转让土地使用权。 这种模式中,新区政府以协议形式保证我公司一级开发利益。向我公司出让城市国有土地(简称毛地)或农村集体土地(简称生地),我公司完成一级开发后核算开发成本及酬金,待土地转让取得土地价款后扣除开发成本、酬金和利润分成,剩余土地转让款(利润分成)归政府所有。 四、开发内容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年度土地一级开发计划,对城市国有土地(简称毛地)或农村集体土地(简称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农转用、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达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即通自来水、雨水、污水、中水、电力、供暖、电讯、天然气和场地平整)的建设条件(简称熟地)。 五、开发投资费用构成 1、土地取得费:本项目的土地取得费是指征用土地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地上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以及新增建设用地费和防洪工程维护管理费等有关税费。 2、地价款:参照**市基准地价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