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先天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7
肾脏先天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关键词】肾脏先天发育异常;彩超检查;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索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诊断肾脏发育异常的可行性、准确性及优越性。
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影仪(CDFI)诊断肾脏先天发育异常50例,并将彩超诊断结果与尿路造影、CT或核磁等检查资料进行了对照分析。
结果:诊断符合率100%可诊断。
结论:用彩超检查诊断肾脏先天发育异常是完全可行的。
有无肾脏先天性发育异常;肾脏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类型;CDFI对发育异常肾脏的血流显示情况;有关肾功能方面的提示。
[关键词]肾脏先天发育异常;彩超检查;临床意义1 肾脏先天发育异常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 肾脏数目发育异常―肾缺如又称“肾不发育”,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后者患儿出生后不久很快死亡。
1.2 肾脏大小发育异常―肾发育不全又称“小肾畸形”。
由于胚胎期血液供应障碍,肾发育不足,形成一个小肾脏,肾脏外形是幼稚型,有胚胎性分叶,肾单位少,肾盂窄小,肾盏粗短,肾分泌功能差。
肾发育不全可分单侧或双侧,后者常导致肾功不全、尿毒症、发育障碍直至死亡。
1.3 肾脏位置发育异常―异位肾由于肾血管的位置异常,阻碍肾脏在胚胎发育时期没有上升到正常位置所引起,通常以位置过低多见,如异位肾可出现在盆腔、髂腰部,偶可越过中线到对侧,极少者可穿过横膈疝入胸腔。
1.4 肾脏结构发育异常1.4.1 肾脏实质发育异常由于实质发育异常中的肾囊肿及多囊肾较为常见,故其诊断例数不在此文统计之中。
肾囊肿(单发或多发):肾脏实质内(皮质)一个或多个囊性肿物,内壁为内皮细胞。
余肾脏结构多无异常,多数中老年后有阳性检查所见,对肾脏功能基本无明显影响。
多囊肾:肾脏局限或弥漫性实质病变(皮质),以后者多见。
肾单位明显受损,肾功能进行性减低。
晚期多死于尿毒症。
海绵肾:为肾脏髓质多发性小囊肿样病变。
多为肾脏集合管病变。
1.4.2 肾脏集合系统发育异常马蹄肾:肾脏上极或下极相互融合形成马蹄形异常,肾融合后阻碍其正常上升和旋转,而它常位于盆腔内或稍高的位置,马蹄肾90%为肾下极融合,肾较正常为小,输尿管也较短。
肾脏先天性异常的超声诊断在泌尿系统先天性异常中,肾脏先天性异常的种类较多。
其中有肾的数目、大小、位置、形态、结构、轴向、肾盂及血管等异常。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肾先天性异常有以下几种。
肾发育不全【超声表现】1.患侧肾区或较低位置显示一较小肾脏,多为正常肾脏的1/2。
皮质较薄,髓质多显示不清,但仍可见有一定比例的肾窦回声。
2.对侧肾脏代偿性增大,肾实质增厚,肾窦回声增宽,但其形态和内部回声的比值与正常肾相仿。
3.彩色多普勒显示患侧肾内血流信号减少,流速减慢,阻力指数正常或略增大。
腱侧肾内血流频谱正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超声显示患侧肾轮廓较正常小,对侧肾代偿性增大,若能排除后天性因素导致的肾萎缩后,即可确诊为肾发育不全。
发育不全肾脏的大小,取决于胚胎时期生肾组织的发育情况和患肾并发症的多寡与程度。
通常多见患肾长径5~7 cm,宽3~4 cm,厚2~3cm。
由于患侧肾可甚小或有异位,对超声检查肾区未见肾脏回声者,可在膀胱高度充盈后,沿双侧输尿管仔细寻找,以免漏掉异位的小肾脏,而误诊为肾缺如。
肾发育不全主要应与后天性肾萎缩鉴别。
前者肾回声结构清晰,肾实质与肾窦界限分明,而后者肾包膜回声较强,且粗糙不平,肾皮质回声增强,肾窦回声与肾实质分界欠清楚,肾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乃至显示不清。
【临床意义】由于双侧肾发育不全会导致肾功能不全乃至肾衰竭,患者多在婴幼儿期死亡,故临床主要见于单侧肾发育不全。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缺乏特征性,依据X线检查难以区分先天性肾发育不全或后天性肾萎缩。
在超声显示患侧肾区的小肾脏时,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声像图特征,对肾发育不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然而,对肾区和其他部位未能显示小肾脏回声者,还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而不能盲目提示肾缺如的诊断。
重复肾【超声表现】1.肾外形改变纵断面与冠状断面图上,可见肾长径大于正常。
中上极肾表面出现一浅的切迹。
上极肾因发育较差,超声测值较小,下极肾测值多为正常。
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治的产前超声诊断发现胎儿肾脏异常的9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并且在新生儿出生三个月内进行随访。
结果:肾盂增宽74例,占总数的80.4%,重复肾6例,占总数的6.5%,多囊肾2例,占总数的2.2%,多囊泡肾2例,占总数的2.2%,肾囊肿8例,占总数的8.7%;8例失访,22例进行引产,2例流产,出生胎儿仅为60例;并且新生儿正常为39例,占总人数的42.4%。
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价值较大,但超声检查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的需要加强随访,诊断时候需谨慎。
【关键词】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7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059-02胎儿的泌尿系统是产检时检查的最主要部分,当下我国通常选用的是超声检查方式[1]。
如果胎儿出现泌尿系统异常,一般情况下出生后是可以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的,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因此产前及时有效的胎儿超声诊断对出生后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治的产前超声诊断发现胎儿肾脏异常的92例孕妇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文通过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治的产前超声诊断发现胎儿肾脏异常的92例孕妇,并在孕妇知情下进行研究。
患者孕妇年龄22~37岁(29.5±3.5岁),胎龄18~38周(24.5±3.0周),临床资料比较并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采用三星WS80A彩色超声诊断仪与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对胎儿进行全身的检查测量,并且及时做好相应的记录。
首先检查胎儿的颅内以及脊椎的发育情况,留取肾脏的血流图,同时对脊椎的两旁利用双肾切面进行检查,包括双肾的横向切面、脊椎旁矢状切面、冠状切面。
临床探索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研究高明学(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圣健医院,河北滦平 06825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产前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圣健医院收治的100例胎儿肾脏发育异常孕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予以产前超声诊断(研究组),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参照组),比较诊断准确率、异常类型以及不良结局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略低于参照组,误诊率、漏诊率略高于参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参照组各肾脏发育异常类型检出率略高于研究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更加接近病理诊断,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优点,对各肾脏发育异常类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肾脏发育异常;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异常类型;不良结局产前检查是提高我国人口生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超声检查目前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各种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工作当中,同时对检查胎儿先天性缺陷也具有临床意义[1]。
胎儿先天性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肾脏发育异常所占比例较小,且治疗难度大,因此产前筛查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超声诊断可以更好地评估胎儿的具体发育情况,并对先天性缺陷进行筛选,跟传统病例检查方式相比对孕妇的创伤性更低,具有安全性高、检查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
基于此,本文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中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开展了进一步分析。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圣健医院收治的100例胎儿肾脏发育异常孕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予以产前超声诊断(研究组),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参照组)。
其中初产妇60例,经产妇40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28岁;高中以上学历70例,高中以下学历30例;孕周20~34周,平均孕周(25.17±0.58)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产前超声检查对于医师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64例为研究对象,为所选孕妇给予产前超声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究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
结果:经产前超声诊断出现61例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产前超声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符率高达93.55% (P>0.05)。
结论:与常规病理检查相比,产前超声诊断具有无创、敏感度高、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优生率以及产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产前超声诊断;发育异常;胎儿肾脏;临床价值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母体、药物、环境等。
若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胎儿会出现发育异常的现象,其中肾脏发育异常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1]。
肾脏发育异常大多无典型临床表现,必须通过超声诊断、磁共振成像等检查进行确诊。
本次研究对所选孕妇采取产前超声诊断,并将其结果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相比,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产前超声诊断的孕妇64例为研究对象。
孕妇年龄为23-41岁,平均年龄为(26.02±2.94)岁;孕周15-25周,平均孕周(17.63±1.41)周;其中初产妇39例,经产妇25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孕妇经检查,确诊胎儿存在肾脏发育异常;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孕前、孕期感染患者;②孕前、孕期服药患者[2];③患者由于个人原因退出研究。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方法1.3.1 仪器选用GE-E8四维彩超机,将仪器的探头频率设置为3.4-4.6MHz。
1.3.2 方法为所选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
具体操作如下:孕妇采取仰卧位,平躺于诊断床上,利用仪器对孕妇腹部、阴道进行全面扫查。
探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效果观察目的:探索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意义和医学价值。
方法:我院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给予产前检查(超声诊断)的39例孕妇中,对比这些孕妇的病理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
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胎儿肾脏异常的比率为17.95%。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胎儿肾脏异常的比率为20.51%。
超声检查结果基本接近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高达87.5%。
病理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差别(P<0.05)。
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可及早发现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为后期的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残儿出生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标签:产前检查;胎儿肾脏发育异常;超声诊断肾脏发育异常的主要类型有肾成熟障碍、肾发育不全、肾积水、囊性肾病等等,产前检查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胎儿畸形,为后期的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次研究旨在确定产前超声诊断的医学价值,将我院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给予产前检查(超声诊断)的39例孕妇全部纳入研究范围,现共享研究成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给予产前检查(超声诊断)的39例孕妇,均纳入研究范围,其中20例患者具有生育史(51.28%),其余19例孕妇没有生育史(48.72%),最年轻的孕妇和最年长的孕妇分别刚满23周岁、44周岁,中位年龄大约是(27.14±5.34)岁。
最长的孕周和最短的孕周最分别是18周,39周,平均孕周为(22.52±4.33)周。
具有生育史和没有生育史的孕妇的中位年龄、身体素质、营养状况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39例孕妇全部接受超声诊断,并且对比分析这些孕妇的病理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
胎儿肾脏均要保存肾脏横切面、血流图以及矢状切面图,细致认真的观察双肾的大小以及位置、占位清况、集合部、皮髓质等内容,同时查看输尿管的扩张情况和膀胱的具体情况,查看之后记录下实际情况。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临床诊断过程中,产前超声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肾脏发育异常胎儿临床有效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待产且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50例,对这50例孕妇进行临床情况诊断和超声检查,对这50例孕妇的临床诊断和超声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且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情况进行了解。
结果:经过超声诊断以及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研究,最终诊断结果准确率达到了90.0%,相比于临床诊断和超声诊断结果来说,其与病理学专业诊断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在孕妇生产前进行胎儿肾脏异常情况诊断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在胎儿肾脏发育异常情况临床诊断和检查过程中,产前超声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是比较好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可以为胎儿后期肾脏异常发育问题有效解决提供重要依据,保障母婴健康。
【关键词】产前超声;临床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134-02为了探讨产前超声诊断用于临床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情况的价值,本文主要把我院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50例当作研究参与者进行研究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当中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主要来自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待产且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50例,50例孕妇都经过了临床专业诊断,且对其进行了后期跟踪随访。
50例孕妇在进行产前超声诊断时的怀孕周期在19-39周之间,平均怀孕周期为(27.16±6.24)周。
孕妇年龄都在21~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45±4.41)岁。
在进行产前诊断之前,相应孕妇都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且都了解产前诊断和超声检查相关内容。
1.2 方法 50例患者都采用产前超声诊断方法进行临床病情诊断检查,诊断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胎儿肾脏发育异常情况。
胎儿肾脏发育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肾发育畸形的检查方法、声像图特征和临床意义。
方法从孕期超声检查的近3万名孕妇中共检出47例胎儿肾发育畸形,对检出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各种胎儿肾畸形的声像图特征不同。
本组胎儿肾畸形:肾积水25例,多囊肾3例,多房性肾囊性变7例,孤立性肾囊肿1例,肾发育不良7例,肾不发育3例,异位肾1例。
结论超声检查可发现多种胎儿肾发育畸形,是一种良好的产前诊断方法。
标签:胎儿;肾脏畸形;超声诊断肾发育畸形临床常见,类型也较多,但由于多数畸形在胎儿期不易检出,以往超声诊断胎儿肾畸形的报道不多。
随着近年来超声诊断仪器性能的不断改进,对胎儿先天性肾畸形的检出率逐渐增高。
我站自2005年至2011年从孕期超声检查的近3万名孕妇中共检出胎儿肾畸形47例,本研究对超声诊断胎儿肾畸形的检查方法、声像图特征和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中晚期妊娠妇女47例,其中1例为双胎妊娠,余46例为单胎妊娠。
孕妇平均年龄25.3岁,平均孕周28.5周。
使用飞利浦IU22型智能化彩超,电子凸阵探头,使用频率1MHz~5 MHz。
孕妇取仰卧位,常规观察胎儿躯体、胎盘及羊水状况,根据胎方位确认胎儿左右肾,详细观察肾脏位置、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输尿管有无扩张,膀胱是否充盈等。
2 结果47例胎儿肾发育畸形均经产后或引产后证实,结果见表1。
胎儿肾发育畸形的声像图特征:肾积水,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脏增大,轮廓尚整齐,肾实质变薄,集合系统回声分离,液性暗区多呈“花朵”状或“烟斗”状。
本组有6例单侧肾积水和2例双侧肾积水合并输尿管扩张,其走行方向迂曲并延伸至膀胱,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迂曲走行的管状液性暗区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多囊肾,表现为双肾增大,近似球状,轮廓不光滑,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及肾窦界限不清;多房性肾囊性变7例,均为单侧,其中左肾4例,右肾3例。
超声显示患肾明显增大,形态失常,肾表面呈波浪状,实质内见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输尿管不扩张,健侧肾回声多正常;孤立性肾囊肿,肾实质见一圆形无回声区,大小不一,壁光滑;肾发育不良,单侧肾发育不良表现为患肾小于正常,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及肾窦界限不清,健侧肾可正常,羊水量可正常。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临床分析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对于胎儿各种类型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作用和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产前超声诊断并出现肾脏发育异常的胎儿73例的临床资料,对胎儿的超声声像特征、产后诊断符合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均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本次试验研究中共有胎儿73例,其肾盂增宽、多囊肾、肾囊肿、多囊泡肾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盆腔异位肾和重复肾的诊断准确率较低,且肾盂增宽胎儿的预后相对较好,其余肾脏发育异常胎儿的预后较差。
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可以较为准确地对大多数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情况进行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但是部分超声诊断不能确定的胎儿需要加强随访,诊断也应该小心谨慎。
标签: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肾盂增宽;多囊肾;肾囊肿胎儿泌尿系统检查是产前检查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超声诊断为产前胎儿泌尿系统检查的首选方法,大多数肾脏发育异常的胎儿可以在出生后应用手术进行纠正,并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产前及时和准确的诊断对胎儿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在产前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改善肾脏发育异常胎儿的预后[1-2]。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产前超声诊断并出现肾脏发育异常的胎儿7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了产前超声诊断对于胎儿各种类型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作用和价值,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结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产前超声诊断并出现肾脏发育异常的胎儿73例的临床资料,胎儿孕周最长的为38周,最短的为17周,平均孕周为(25.9±3.4)周,孕妇年龄最大的为35岁,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平均年龄为(28.4±2.9)岁。
1.2 产前超声诊断方法1.2.1 产前超声诊断仪器胎儿的检查采用GE730彩色超声诊断仪以及ALOKA-a1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的频率设置在3.4~3.6MHz。
9种肾脏先天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一、先天性肾缺如•病因病理:一侧肾组织或输尿管芽因生长的紊乱不能发育,便可导致该侧肾缺如。
对侧只有一个孤立肾,致使该侧肾增生,体积增大,肾盂亦增大。
•临床表现:这类畸形临床上常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
•超声表现:患侧常不能显示正常肾脏形态,无输尿管回声,膀胱输尿管开口处无喷尿现象。
对侧肾脏体积增大,皮质增厚,肾窦回声相对增多。
•鉴别诊断:与异位肾鉴别:均表现为正常肾区无肾脏回声,但异位肾多在其他部位发现肾脏回声,如果异位肾被肠气较重的肠管遮盖时易误诊为肾缺如,此时要注意观察输尿管膀胱入口喷尿,如果两侧喷尿则为异位肾。
隐睾左肾缺如,右肾代偿增大二、肾发育不全•病因病理:由胚胎期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肾组织未能充分发育,而形成一个较小的原始幼稚型肾脏,患侧肾功能差,对侧代偿性增大。
•临床表现:常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而且对降压药物不敏感。
•超声表现:肾脏较小,皮质较薄,髓质较小或显示不清,有肾窦回声。
右肾发育不全诊断注意事项:1、诊断时除参考外形、结构外,大小以长径计,一般8厘米以下,对侧代偿增大,在12厘米以上。
2、诊断时需排除后天疾病引起的肾萎缩。
与后天性肾萎缩鉴别:单侧与梗阻后小肾脏、肾结石治疗后、慢性肾盂肾炎鉴别。
双侧与晚期慢性肾病鉴别。
肾发育不全除肾脏体积较小外,形态正常,结构清晰;后天性肾萎缩肾实质回声模糊,皮质回声增强,肾实质与肾窦分辨欠清。
三、重复肾•重复肾肾盂、输尿管的上端及血管明显分开。
输尿管有完全重复部分重复之别,有异位开口时,上面一侧面常有肾积水现象。
临床上女性表现正常排尿的同时兼有尿失禁。
•声像图特点:1、肾长径增大,2、肾窦回声分为上下两团,如合并肾积水,则肾窦回声可见分离,可见肾上极球形无回声区,颇象肾囊肿3、可见两个肾门回声,并均有管道出入,4、重复输尿管。
•需与双肾盂鉴别,后者仅肾盂分出肾盏过早,输尿管并不重复,但重复肾不积水时,二者不易鉴别。
胎儿肾脏发育异常超声诊断临床价值研究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通过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出为胎儿肾脏异常的15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声像图表现、诊断符合率及产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2例肾脏发育异常的胎儿中,肾积水68例,30例为多囊性肾发育不良,3例为胎儿多囊肾,7例为肾囊肿,5例为盆腔异位肾,9例为重复肾,2例为融合肾,28例为肾缺如。
单肾缺如、双肾缺如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100.0%;肾积水、盆腔异位肾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1%、80.0%;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超声诊断符合率93.3%;胎儿多囊肾、肾囊肿、融合肾超声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重复肾超声诊断符合率44.4%。
结论孕妇产前接受超声检查,对于大部分的肾脏异常都能准确诊断,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对于超声检查无法确诊者,应加强随访,谨慎诊断。
标签:肾脏发育异常;胎儿;超声诊断;产前在胎儿先天畸形类型中,泌尿生殖系统,特别是肾脏发育异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近年来,在围产医学及超声医学的不断进步下,仪器分辨率越来越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也成为了产前超声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1]。
为探讨超声检查在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了本院收治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出为胎儿肾脏异常的152例产妇,对其超声检查方法、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共诊断出3378例先天异常胎儿,其中152例被诊断为胎儿肾脏异常,占4.50%。
将152例胎儿肾脏异常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在22~41岁,平均为(28.3±3.6)岁,确诊时,妊娠时间在22~38w,平均(28.4±2.1)w。
1.2方法超声检查仪器选用Philips E8(或GE730)、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0MHz~5.0MHz)。
异位肾超声报告背景介绍异位肾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即肾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移动到正常的位置,而位于腹腔或骨盆的其他区域。
异位肾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通过超声检查来评估异位肾的位置和结构非常重要。
检查目的本次超声检查的目的是评估患者的异位肾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以便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检查方法本次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患者躺在仰卧位,腹部微微有张力,以便更好地观察肾脏的位置以及周围器官的关系。
检查结果1.异位肾位置:在本次超声检查中发现,患者的左/右肾位于腹腔外部的位置(具体位置描述)。
2.异位肾形态:患者的左/右肾形态正常,无明显异常。
3.异位肾大小:患者的左/右肾大小正常,符合年龄和性别的生理范围。
4.异位肾血流: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患者的左/右肾血流情况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根据本次超声检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患者的左/右异位肾位于腹腔外部的位置。
2. 患者的左/右异位肾形态正常,大小符合生理范围。
3. 患者的左/右异位肾血流情况正常。
随访建议1.继续定期观察患者的肾功能和尿路情况,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异常。
2.如果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或需要进一步评估,可以考虑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核磁共振)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注意事项1.本次超声检查主要评估异位肾的位置、大小、形态和血流情况,并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相关疾病或异常。
2.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请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1.异位肾的超声检查方法与评价标准,XXX,XXX,XXX杂志,2020。
2.Kidney Position in Anterior Abdominal Wall Hernias: UltrasoundImaging Case Series, XXX, XXX,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2019.以上是关于患者异位肾超声检查的报告,供参考。
婴幼儿肾脏超声测值对肾脏发育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通过正常婴幼儿肾脏超声测量值,评估超声测量值对婴幼儿肾脏异常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方法对1266例健康的婴幼儿行常规超声检查,测量肾脏长径、宽径、厚度,并对超声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婴幼儿的肾脏发育随年龄增长而变化,2岁以内肾脏增长较快,2岁以后缓慢下来。
超声测量肾脏正常值中,相同年龄的肾脏长度是可靠实用的参考指标。
结论超声测量婴幼儿肾脏正常值,能了解婴幼儿肾脏的生长发育情况。
并对肾脏发育异常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超声检查;婴幼儿肾脏;测量值;长度The value of renal ultrasound measurements of kidney development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HUANG Bi xia, WANG Jie qi, GU Quan hui Department ofFunction Division Ultrasound HuidongPeople s Hospital,Huizhou 516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he normal infant kidney ultrasound measurements to assess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measurement of kidney abnormalities in infant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Methods 1266 cases of healthy infants routine ultrasound examination, measurement of kidney length, width, thickness, and ultrasound data for analysis Results Infant kidney development changes with age, less than 2year old kidney growth, to slow down after the age of 2Ultrasound measurement of the normal kidney, the kidney length of the same age were reliable and practical indicators Conclusion Ultrasound measurement of thenormal kidney infants,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to understan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kidney Renal dysplasia and early detection, early trea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Key words】Ultrasound; Infant kidney; Measurement; Length 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左右肾正常值见表1:男(M),女(F)从上表结果可见,婴幼儿的肾脏发育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但增长速度不完全一致,2岁以内肾脏增长较快,2岁以后则缓慢下来。
肾脏先天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关键词】肾脏先天发育异常;彩超检查;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索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诊断肾脏发育异常的可行性、准确性及优越性。
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影仪(CDFI)诊断肾脏先天发育异常50例,并将彩超诊断结果与尿路造影、CT或核磁等检查资料进行了对照分析。
结果:诊断符合率100%可诊断。
结论:用彩超检查诊断肾脏先天发育异常是完全可行的。
有无肾脏先天性发育异常;肾脏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类型;CDFI对发育异常肾脏的血流显示情况;有关肾功能方面的提示。
[关键词]肾脏先天发育异常;彩超检查;临床意义
1 肾脏先天发育异常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肾脏数目发育异常―肾缺如又称“肾不发育”,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后者患儿出生后不久很快死亡。
1.2 肾脏大小发育异常―肾发育不全又称“小肾畸形”。
由于胚胎期血液供应障碍,肾发育不足,形成一个小肾脏,肾脏外形是幼稚型,有胚胎性分叶,肾单位少,肾盂窄小,肾盏粗短,肾分泌功能差。
肾发育不全可分单侧或双侧,后者常导致肾功不全、尿毒症、
发育障碍直至死亡。
1.3 肾脏位置发育异常―异位肾由于肾血管的位置异常,阻碍肾脏在胚胎发育时期没有上升到正常位置所引起,通常以位置过低多见,如异位肾可出现在盆腔、髂腰部,偶可越过中线到对侧,极少者可穿过横膈疝入胸腔。
1.4 肾脏结构发育异常
1.4.1 肾脏实质发育异常由于实质发育异常中的肾囊肿及多囊肾较为常见,故其诊断例数不在此文统计之中。
肾囊肿(单发或多发):肾脏实质内(皮质)一个或多个囊性肿物,内壁为内皮细胞。
余肾脏结构多无异常,多数中老年后有阳性检查所见,对肾脏功能基本无明显影响。
多囊肾:肾脏局限或弥漫性实质病变(皮质),以后者多见。
肾单位明显受损,肾功能进行性减低。
晚期多死于尿毒症。
海绵肾:为肾脏髓质多发性小囊肿样病变。
多为肾脏集合管病变。
1.4.2 肾脏集合系统发育异常马蹄肾:肾脏上极或下极相互融合形成马蹄形异常,肾融合后阻碍其正常上升和旋转,而它常位于盆腔内或稍高的位置,马蹄肾90%为肾下极融合,肾较正常为小,输尿管也较短。
重复肾即双肾盂及双输尿管畸形。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自中肾管发生输尿管芽的上方,另生出一副尿管芽,其上端也进入生肾组织而形成重复肾盂和输尿管。
肾脏血管发育异常:如动脉瘤、动静脉瘘。
以上肾脏发育异常单凭临床症状、体征无法确诊,必须借助
检查手段。
其中超声当列为首选,现将我们所诊断的50例报道如下。
2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近8年来我院彩超诊断的50例肾脏先天性发育异常的患者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在4岁~50岁之间,其中5例自述“右下腹包块”,10例自觉“腰部酸痛”,其余均无自觉症状,B超检查后其中24例为肾缺如(单侧)、5例为肾发育不全(单侧)、10例为异位肾伴肾发育不全(单侧)、4例为马蹄肾、5例为重复肾(4例为单侧、1例为双侧),其后分别做了尿路造影、CT或核磁检查,均得到相同诊断。
2.2 研究方法应用“百胜”(DU3)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5.0 MHz,于膀胱充盈良好时,多方位探查并注意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双侧肾区是否能见到肾脏图像;腹部其他部位是否能见到肾脏声像图;所见到的肾脏是否正常(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有否肾盂及输尿管积水);CDFI对肾血流显示,PW示肾段动脉血流速度及PI、RI。
3 结果
24例肾缺如的患者中,14例为左肾缺如,10例为右肾缺如,其声像图表面为一侧肾区探查不到肾脏图像(腹部其他部位也未探及),对侧肾脏体积代偿性增大,内部结构正常。
5例肾发育不全的患者中:2例为左肾发育不全,3例为右肾发育不全,其声像图表现为:在一侧肾区探查到体积明显缩小的肾脏,其长径一般仅有5 cm~8 cm,宽径4 cm以内,肾脏实质较薄,肾实质回声仍可见,同时可见对侧肾脏体积代偿性增大,内部结构未见异常。
10例异位肾伴肾发育不全;3例为左肾异位,7例为右肾异位,声像图表现为:一侧肾区探不到肾脏图像,而在下腹部探到一类似肾脏结构的“肿物”。
异位肾发育较差,较正常肾小。
4例马蹄肾:声像图表现为两侧肾上极或肾下极相互融合,呈倒“八”或“八”字形,融合处表现为在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方出现椭圆形扁平形的低回声块影,内有均匀的小光点,与肾实质回声相一致,其中1例伴肾盂及输尿管积水。
5例重复肾:4例为单侧,1例为双侧,声像图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以长轴为明显,集合系统增宽、增厚,并见上、下极各有一肾盂,两者不相通,每个肾盂均可见与之相延续的输尿管相伴而出肾门,同时见上组肾盂及输尿管轻度积水。
1例海绵肾:声像图表现为肾脏体积轻度增大,皮质及集合系统结构未见异常,于肾锥体的部位可见放射状排列的一致性强回声,高频探头似可见呈蜂窝状结构。
1例动脉瘤:二维超声可见肾区内液性无回声区,位于肾窦内。
CDFI:无回声区内充满了彩色血流信号。
PW:可探及动脉样血流频谱。
4 讨论
在肾脏先天性发育异常中,双侧肾缺如可在患儿出生后不久很快死亡,除此之外,多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必须依靠辅助检查手段方能确诊,在众多的检查手段中,超声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应列为健康普查及临床疑有肾脏发育异常的首先检查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