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精编
- 格式:ppt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124
上海浦东未来总体规划立足于建设有国家级、辐射全世界能力的金融产业核心区和浦东新区的标志性区域,贯彻“一道三区金镶边”的规划原则,调整提升扩展整合现有用地布局。
整个区域需要配适和增强越江交通、地下空间、轨道交通和过境快速道路体系的布局;其中,对东昌路以北、浦东南路以西的陆家嘴中心区,扩张东昌路沿线地块为摩天大楼后备区,并结合中心绿地的二次开发和上海中心、高宝大厦的用地布局,结合轨道交通枢纽,建设连通外滩和北外滩的人行交通传送系统。
整顿早期部分楼宇的外立面,整顿步行体系和公交换乘设施,在世纪大道南北两侧各自形成一个地下环路停车网络;楼宇之间增加连廊,提高绿化和道路断面的布置品位。
改造滨江大道,使之形成休闲、停车、防汛、绿化的一体功能。
针对金融城发展的后备用地,将福山路以西的梅园、崂山、乳山新村地块拆除,对少量高层实施整顿整合,结合16号线和2号线、9号线、14号线等轨道交通车站,以及上海船厂地块沿江开发,增强东方医院功能,建设金融机构总部和公共广场、财经传媒集聚区,沿世纪大道、浦东大道、东方路形成建筑立面的一体化,合理布局建筑高度和商业配套,综合开发先进的地下空间体系。
针对金融交易平台和企业总部用地需求,在开发东方路世纪大都会结点以外,拆除竹南和燕乔用地,补强陆家嘴软件园区和竹园地区的地下空间体系,建设中国金融交易广场和国家金融监管驻沪机构项目。
在浦东行政中心地块,结合9号线、18号线、16号线的布局,建设塘东总部园区,以及10号地块的上海国际艺术文化中心,完善世纪广场区域的地下环路和商业、创意休闲、张家浜水岸步行体系,开发外围三个站点的地下空间一体化体系。
针对东方路到洋泾港和张杨路到南浦大桥之间的沿江用地布局,建设敞开、有效的高尚居住和部分商业休闲用地,并与保留建筑形成有效过渡;保留民生路粮库用地和北洋泾码头仓库,改建为历史博览和创意休闲区域。
注重与浦东南路、浦东大道沿线的协调定位。
在洋泾地区开发泾南、海事大学、东镇和杨浦大桥匝道地块,开发匝道和海事大学地块的地下空间体系,形成与陆家嘴定位互补的总部和商业、居住综合区;在塘桥地区完善宁阳路到浦建路的地区中心规划,开发宁阳路到塘桥站的地下空间。
Technology&EconomyinAreasofCommunications(TEAC)2006年第6期(总第38期)交通科技与经济0引言目前,上海机场航空运输出现了两个新情况,一是国际货物、国际旅客的增长快于国内货物、国内旅客的增长;二是货物运量的增长明显快于客运量的增长。
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是上海重点开发建设四大物流园区之一。
该园区依托于机场,以航空货运为核心,建成后,上海机场的货邮运输保障能力将成倍增加。
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计划在2005年形成辐射全国、2010年辐射亚太地区,并与上海枢纽机场相匹配的、具有完善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规划,以适应其战略目标。
1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功能定位根据全方位、高水准、一体化、世界级航空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及成为亚太地区卓越的大型航空物流中心的远景目标。
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分为两个区,即非保税物流服务区和保税物流增值服务区[1]。
而保税物流增值服务区下设6个功能区。
1.1非保税物流服务区本区主要处理国内货物,即拆板、拆箱、分拣、加工、二次拼箱再中转到国内其它城市和地区,包括非海关监管仓库、货物交易市场、产品装配物流服务以及商务办公、餐饮娱乐、零售以及交通配套服务等衍生辅助服务。
1.2保税物流增值服务区本区主要以进出口区域分拨和保税仓储为主,以简单加工增值服务为辅。
所针对的产品主要是电子类零配件、电子类成品、药品和医疗器械、航空器维修配件、食品、饮料、酒、高档服装等。
保税功能区还可以开展国际贸易,即区内货物与外界的国际贸易以及区内货物之间的贸易。
1.2.1国际中转中心国际中转中心处理国际中转货物、国际快递、邮件。
机场内现有快递中心用地面积约8万m2,快件处理仓库3.48万m2,分别由Fedex、UPS、DHL、TNT等多家快件公司租赁。
由此可见快件中心的需求市场是相当大的。
现有的航空快递业务已不仅仅是快递小件邮件,大到飞机发动机也走航空快递渠道。
实用标准文案xx物流园区建设项目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章规划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物流园区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x4、建设单位:5、项目概况xx物流运输园将建成xx市区内唯一综合货运市场的集聚区,以公路运输、货物仓储、货物中转、货物配送为主的物流、运输综合园区,同时建设生活、商业配套服务设施,使之成为融汽车旅社、物流储转,输运通达、创业生活相结合的集聚区。
同步打造电子商务平台,集叫车服务、货物装载服务、其它综合性服务等一站式网络化服务平台。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62490㎡(不含停车场面积),其中预留45233平方米作为物流园区二期可持续发展所用。
一期规划总建筑面积130903,其中物流中心32118㎡,办公、仓库50688㎡,物流仓储30666㎡,服务中心3040㎡,酒店14391㎡,建(构)筑物占地面积46637m2,建筑密度40%,容积率1.12,绿地率20%。
租用停车场面积8公顷。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391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7213万元,项目配套费16932万元,其他费用15028万元,预备费3458万元,建设期利息1280万元。
项目所需流动资金800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240万元。
报批项目总投资7415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之和)。
6、总图指标1)、占地面积46637平方米2)、总建筑面积:130903平方米3)、容积率:1.12;4)、建筑密度:40%;5)、绿化率:20%;二、项目背景目前,xx市运输市场处在分散型阶段,对市容市貌影响较大,跟xx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精品城市不相符,市里已出台整治措施,运输车辆集中停放、集中管理已成定局。
本项目实施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产业。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第二十九项现代物流业第六条第三方物流服务设施建设;第十一条海港空港、产业集聚区、商贸集散地的物流中心建设,本项目属国家鼓励类产业。
物流园规划的仓储用地构成比例及其用地基本单元研究张锷;郑寅;张波【摘要】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basic research based on the typical sample analysis in the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on the aspect of warehouse land use proportion and the site basic unit, in order to provide data to support the current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to adapt to the trends in the glob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also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in the logistics park development.% 在对典型样本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于物流园规划中的仓储用地构成比例与仓储用地基本单元做基础性的研究,以求对当下物流园规划提供数据支持,以适应全球物流发展的趋势,为物流园的开发建设和今后运营的可操作性起到科学保障的作用。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5页(P111-115)【关键词】物流园;仓储用地构成比例;仓储用地基本单元【作者】张锷;郑寅;张波【作者单位】上海雅思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上海雅思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雅思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普洛斯物流园地球村已不仅是个理念而是一个现实。
中国经济已融入了全球化的供应链之中,既是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最大的消费基地,而这其中供应链的保障支持服务就是物流。
浦东新区智能仓储物流标准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物流行业正在经历着一次巨大的变革。
无论是传统的物流企业还是新兴的电商企业,都在加速推进物流智能化的进程,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而在这一浪潮中,浦东新区的智能仓储物流标准引人注目,成为了业界的热点话题。
一、背景浦东新区是上海市的松花江以东、东海之滨、黄浦江口以北的一片新兴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发展区域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浦东新区先后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如浦东机场物流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
这些园区的建设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也为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智能仓储物流标准的意义然而,物流园区的建设并不足以满足现代物流业的需求,因为物流园区只是一个物流基础设施的集合,而物流企业需要的是一整套物流解决方案。
而这些解决方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仓储物流。
因此,浦东新区开始着手制定智能仓储物流标准,旨在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仓储物流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智能仓储物流标准的内容智能仓储物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仓储设施的设计标准:包括仓库的布局、货架的设计、货位的规划等。
2. 仓储设备的标准:包括各种自动化设备、物流系统、信息系统等。
3. 仓储管理的标准:包括仓库的管理流程、库存管理、出入库管理等。
4. 仓储安全的标准:包括防火、防盗、防爆等安全措施。
5. 环境保护的标准:包括噪音、污染等环境保护措施。
6. 人员培训的标准:包括仓库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市场需求,旨在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加专业、规范、高效的仓储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智能仓储物流标准的实施智能仓储物流标准的实施需要物流企业、政府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
物流园规划及建筑设计⽅案说明x x物流园区建设项⽬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第⼀章规划总论⼀、项⽬概况1、项⽬名称:xx物流园区建设项⽬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x4、建设单位:5、项⽬概况xx物流运输园将建成xx市区内唯⼀综合货运市场的集聚区,以公路运输、货物仓储、货物中转、货物配送为主的物流、运输综合园区,同时建设⽣活、商业配套服务设施,使之成为融汽车旅社、物流储转,输运通达、创业⽣活相结合的集聚区。
同步打造电⼦商务平台,集叫车服务、货物装载服务、其它综合性服务等⼀站式⽹络化服务平台。
项⽬规划总⽤地⾯积162490㎡(不含停车场⾯积),其中预留45233平⽅⽶作为物流园区⼆期可持续发展所⽤。
⼀期规划总建筑⾯积130903,其中物流中⼼32118㎡,办公、仓库50688㎡,物流仓储30666㎡,服务中⼼3040㎡,酒店14391㎡,建(构)筑物占地⾯积46637m2,建筑密度40%,容积率1.12,绿地率20%。
租⽤停车场⾯积8公顷。
项⽬固定资产投资73911万元,其中建筑⼯程费37213万元,项⽬配套费16932万元,其他费⽤15028万元,预备费3458万元,建设期利息1280万元。
项⽬所需流动资⾦800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240万元。
报批项⽬总投资7415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之和)。
6、总图指标1)、占地⾯积46637平⽅⽶2)、总建筑⾯积:130903平⽅⽶3)、容积率:1.12;4)、建筑密度:40%;5)、绿化率:20%;⼆、项⽬背景⽬前,xx市运输市场处在分散型阶段,对市容市貌影响较⼤,跟xx市委市政府着⼒打造精品城市不相符,市⾥已出台整治措施,运输车辆集中停放、集中管理已成定局。
本项⽬实施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录(2011年本)》⿎励类产业。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录(2011年本)》⿎励类,第⼆⼗九项现代物流业第六条第三⽅物流服务设施建设;第⼗⼀条海港空港、产业集聚区、商贸集散地的物流中⼼建设,本项⽬属国家⿎励类产业。
(物流管理)上海市物流十一五规划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壹五”规划“十壹五”期间是上海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均市的关键时期。
按照中央对上海发展的定位,着眼于实现“四个率先”要求和建设“四个中心”大局,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全国发展的大环境,推进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于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物流业是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方法,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和壹体化运作的复合型产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中央九部门《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结合“十五”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壹、“十五”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简要回顾“十五”是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城市物流功能显著增强、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
《上海市“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本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壹)物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十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01年至2005年,物流业增加值从628.6亿元增加到1175.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于13%左右。
物流货运量持续扩大,2001年至2005年,货物运输量从5.4亿吨增加到6.9亿吨,年均递增6.3%;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2亿吨增加到4.4亿吨,年均递增18.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634万标准箱增加到1808万标准箱,年均递增30%;航空货邮吞吐量从80.4万吨增加到221.6万吨,年均递增28.8%。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位居世界第壹和第三,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也跻身全球前十强。
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物流中心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不仅关乎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因此,制定合理的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方案至关重要。
二、国际物流中心的定义与特点国际物流中心是指一个地区或城市在国际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具备集散、加工、分拨等功能,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国际物流中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位置优势:国际物流中心通常位于陆海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具备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网络。
2. 多式联运能力:国际物流中心应具备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能力,如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 物流设施完备:国际物流中心需要建设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包括货运站、仓储设施、信息系统等,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4. 政策支持:国际物流中心需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以吸引企业和投资。
三、国际物流中心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2. 优化资源配置: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可以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互补和协同。
4. 提升城市形象: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
四、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应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创新性原则: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应注重创新,引入新的技术、模式和理念,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3. 系统性原则: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要系统思考,从整体上考虑物流网络的完善和优化。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24•【字号】•【施行日期】2009.07.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功能区域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现将《浦东新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O九年七月二十四日浦东新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实施意见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25号),结合新区航运及产业发展现状,紧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提出浦东新区推进航运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目标定位浦东新区要抓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战略机遇,依托口岸条件及上海城市综合优势,发挥政策和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作用,凸现航运资源配置和航运金融服务优势,推进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高效运作,健全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功能,形成高能级航运产业集聚效应,大力增强航运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
按照强基础、聚要素、显功能的发展要求,2010年前明确规划、完善推进工作机制、启动重点工程和平台项目建设,基本搭建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框架。
“十二五”末,初步形成船公司、航运物流企业、航运服务企业、国际航运中介组织和机构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航运产业和服务体系。
至2020年,港口吞吐量力争保持全球领先,航运产业成为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航运辐射体系基本完善,中转比例明显上升,国际航运重点企业区域总部集聚,船舶融资、交易、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市场形成规模,航运资源配置具有全球影响力。
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实现上海发展战略目标、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服务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依据《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与展望(一)“十二五”期间发展成效“十二五”期间,上海物流业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总体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高端资源集聚和功能塑造,为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1.产业规模平稳增长。
“十二五”期间,上海物流业保持平稳增长,年平均增长率7.96%。
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3044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12.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8%;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174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653.7万标准箱,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上海航空货邮吞吐量完成370.9万吨,其中,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327.5万吨,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三。
快递业保持高速增长,近3年业务量、业务收入连续保持年均50%、35%以上增速,年人均快递使用量53件,是全国平均量的5倍。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15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完成航运物流服务收入1200亿元,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有力支撑。
表12011-2015年上海现代物流业规模统计表2.质量效率持续提升。
到“十二五”期末,本市物流总费用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5%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
上海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举措提升国际物流效率,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约40%,企业物流成本减少10%以上。
物流资源整合与组织效率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以互联网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依托的物流企业,带动传统小微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公路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