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41 KB
- 文档页数:6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的关系。
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演练、对比分析、亲身体验的过程, 探究保持正确坐立走姿势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正确的姿势与身体健康、与人的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我们有精神(一)闯第一关——坐得正1. 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闯关, 愿意吗?我们先来闯第一关, 看谁坐得正?闯过关的同学将得到第一颗礼仪星。
(板书: 坐得正)2. 试一试。
(1)实践演示:请同学上台做一做, 并说说你认为怎样才算坐得正。
(2)同学评价: 夸夸她哪里做得好?(3)提问: 怎样才算坐得正?这样坐看上去感觉怎么样?(4)全体学生交流互动, 教师同时讲解示范。
正确的坐姿是上身为头正、肩平、身正、立腰、挺胸;下身应当是臀部坐在椅子或凳子上, 两腿上半部(即大腿部分)自然并拢平放, 从膝盖以下的小腿部分自然并拢垂直, 两脚自然平放在地上。
3. 比一比。
全体演练: 全体同学坐好, 请刚才在前面演示的同学来看一看, 坐得正、有精神的同学, 颁给他第一颗礼仪星。
(学生比赛, 教师巡视提示。
)4. 提问:如果我们坐不正会怎样呢?(1)议一议: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自由谈一谈。
(2)摸一摸:让学生找小伙伴相互摸一摸脊椎, 当斜歪着身子或低头趴在桌上与背挺直、胸挺起时有什么不同?(3)谈一谈: 全班交流相互摸一摸后的感觉。
5.小结:同学们现在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良好的坐姿会促进骨骼的发育, 促进我们健康成长, 还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 学习效果好;长期姿势不正确, 不仅会使我们眼睛近视, 而且可能使我们的脊柱变形, 还会造成血管、神经受压, 肌肉紧张, 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 降低学习能力。
(板书:利健康)(二)闯第二关——站得直1. 过渡: 同学们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 下面我们一起来闯第二关——比一比, 看谁能站得直?(板书: 站得直)2. 我们怎样站才最有精神呢?(1)练一练: 谁愿意到前面站好, 展示我们怎样站才正确?(2)评一评: 同学评价, 前面的同学站得好在哪里?(3)看一看, 听一听:[播放动画:跟我学——站姿](4)小结正确站姿要求:正确的立正姿势:①头正:抬头, 眼睛向前平视;②肩平:双肩要平, 放松些;③身正:身体挺直, 挺胸, 收腹, 立腰;④双臂自然下垂, 双手放身体两侧(或前后);⑤双腿立直, 膝和脚后跟要靠紧, 脚尖稍稍分开些。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我们有精神〕教案教学设计2.〔我们有精神〕教案教学目标1.感情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坐、立、行〞姿态要正确,使人看上去有精神。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态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3.知识与技能:了解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态。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及情景操练,能在生活中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态,表达良好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态,初步懂得正确的姿态与身体健康、与人的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活动一:教室里,桌椅围成圈,中间留出肯定的活动空间。
1.今天,老师请了几位客人来到我们教室做客,你想了解他们是谁吗?我告诉你们,他们有的时候像“钟〞,有的时候像“松〞,有的时候像“风〞,你能猜猜他们是谁吗?〔边说边出示钟、松、风的图片〕〔学生猜猜,说说理由〕2.我们来看看谁猜对了,请我们的客人进来吧。
〔放音乐,三位旗手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啊,欢迎你们,请坐。
〔旗手就坐〕3.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你觉得他们坐、立、走的时候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吗?〔生商量〕4.对呀,因为他们“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显得特别有精神,所以从全校的学生中被挑选出来,成为荣耀的旗手。
〔揭题,并出示坐、立、走的正确姿态图片〕5.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坐、立、走这样有精神的人吗?〔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提出的,出示一些图片或录像。
如:解放军、运发动、礼仪小姐等坐、立、走的姿态。
〕活动二1.小朋友,我告诉你,我们的客人还带来了三句秘诀,只要你学会了,你也能像他们一样有精神的坐、立、走。
〔旗手分别动作示范并讲解秘诀〕坐抬头挺胸眼平视,两膝并拢坐如钟。
立头正身直手放下,两脚并拢像棵松。
走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渐渐走,转弯口,减速走,上下楼梯,靠右走。
2.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相互改正。
3.我们请大家一组一组来表演比赛,对特别有精神的同学要奖给“礼仪果〞。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我们有精神》一课旨在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本课从不同的方面展示儿童的精神风貌,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性,并激发起学生内心的这种冲动,从小培养儿童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蓬勃向上的情感态度。
知道良好精神面貌有利于健康,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表现。
二、教学目标:1.知道有精神的样子体现了人的精神面貌,欣赏精神面貌佳的人。
2.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树立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愿望。
3.知道怎样做到每天都有精神,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
4.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三、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期。
良好的精神面貌有助于其健康成长,还能表现优美的体型和振奋的精神面貌。
一年级的学生知道应该有精气神 ,但具体怎样做就显得很茫然 ,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做,既难以明白为什么要有好的姿势,又缺乏意志力、自控力,难以坚持正确的姿势。
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对精神面貌佳的人的欣赏,让学生在活动中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正确姿势,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让其终身受益四、教材分析:“我们有精神”旨在从不同的方面感受到“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拥有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性,并激发起学生内心的冲动,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知道精神风貌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本课主旨落在“有精神”这个关键词上,通过三个主题展开话题,第一个话题“这样真精神”以正面角度呈现五幅图,展示有精神的状态是怎样的。
第二个话题“有精神才好”呈现一组对比图,让学生体会有精神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话题“我们天天有精神”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想想怎样才能保证天天有精神,同时,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文明仪表的教育。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次教学为高中政治课程的一节课,课程名为《我们有精神》,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精神的内涵与特点,并探讨中国精神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与特点;2.掌握中国精神的演变历程和重要事件;3.理解和掌握中国精神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1. 教学内容1.什么是中国精神;2.中国精神的内涵与特点;3.中国精神的演变历程和重要事件;4.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2. 教学方式1.授课教学;2.互动讨论;3.影像资料展示;4.小组分析讨论。
四、教学步骤与重点1. 教学步骤1.开场(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视频和课程宣传,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2.导入(10分钟):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精神,以及中国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3.授课(30分钟):授课教学,介绍中国精神的演变历程和重要事件,分析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4.影像资料展示(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5.小组分析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组,分析某一中国精神的代表人物和事件,并讨论其对中国精神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6.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中国精神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精神的内涵和特点;2.理解并掌握中国精神的演变历程和重要事件;3.理解和掌握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4.培养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在互动讨论、小组分析讨论等环节的表现;2.作业评估:布置读书笔记、摘录精神名言等作业,对作业进行评估;3.考试评估: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准备1.班级配备电视、投影仪等设备;2.相关书籍资料和影像资料。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二课《我们有精神》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精神,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2.认识基本的道德礼仪知识,包括礼貌、感恩等方面。
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的重要性。
2.能够用简单、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如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热爱祖国等。
2.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懂得感恩、珍惜和尊重生命,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我们将学习的内容为《我们有精神》。
精神是什么?人们所说的“精神”是指什么呢?它包括哪些内容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1.具体精神品质包括: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热爱祖国等。
2.精神的含义:包括纪律、文明、荣誉、信仰等。
学习Ⅰ《我们有精神》通过学习《我们有精神》,让学生了解精神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1.首先,向学生介绍故事人物大雄。
大雄是一个活泼、乐观的小男孩,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够在努力和坚持中战胜困难。
2.讲述大雄和伙伴们一起在训练营里努力训练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大雄体验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并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和自信。
学习Ⅱ 爱国精神通过学习爱国精神,让学生懂得热爱祖国、珍视民族团结,培养爱国情感。
1.讲述中国人民在长达170年的近代史中所经历的战争和苦难,以及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热爱祖国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懂得珍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学习Ⅲ 未来有希望通过学习未来有希望,让学生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培养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1.讲述年轻的明明,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选择了勇敢的面对和积极的行动,并成功克服了困难。
2.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成功的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和艰辛,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学习Ⅳ 感恩之心通过学习感恩之心,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我们有精神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有精神”,认识到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3.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并体验良好的精神状态。
4.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5.激发学生对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6.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精神状态对集体氛围的影响,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有精神”的内涵,学会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难点:将良好的精神状态转化为持久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展示不同精神状态的图片、视频等。
实物道具,如奖章、小红花等,用于奖励表现良好的学生。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小故事或经历分享。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张学生精神饱满地参加活动的照片和一张学生无精打采地坐在教室里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更喜欢哪种状态,并说明理由。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精神”?为什么我们要保持有精神的状态?(二)新课讲解1.“有精神”的内涵:“有精神”是指一个人在面对生活和学习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充满活力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
“有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情绪状态上,还体现在个人的行为举止和仪表仪态上。
2.保持“有精神”的意义: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和人际关系。
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实现个人价值。
3.如何保持“有精神”: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整,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注意个人仪表仪态,保持整洁、得体的穿着打扮。
(三)实践操作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保持了有精神的状态,存在哪些不足。
情境模拟:设置不同的生活场景,如课堂学习、体育活动、集体活动等,让学生模拟如何在这些场景中保持有精神的状态。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我们有精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精神;2.了解做事要有精神,学习工作要有精神;3.培养学生有责任感、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有精神”这一概念;2.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10分钟)活动1:“小明追梦”短片欣赏教师播放短片《小明追梦》,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感受什么是“有精神”。
活动2:“有精神的人”图片展示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人士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理解什么是“有精神”。
2. 新课讲解(15分钟)知道什么是精神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精神。
了解做事要有精神,学习工作要有精神教师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做事要有精神,学习工作要有精神的原因和重要性。
3. 课堂互动(20分钟)活动3: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让学生一起探讨“做事要有精神、学习工作要有精神”这个话题,并让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课堂巩固(20分钟)活动4:“精神加油站”游戏教师将课堂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完成一项任务,完成任务后才能得到“精神加油站”的通行证,进入“精神加油站”领取任务,任务越多,加油站的奖励越多。
5. 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作业;2.整合小组讨论的成果,写一篇小结。
五、教学资源1.短片《小明追梦》;2.各位成功人士的图片;3.教材和课件。
六、教学反思在开展本课教学中,我在导入环节设置了短片欣赏和图片展示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有精神”。
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我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探究与思考能力。
在课堂巩固环节中,我设计了“精神加油站”游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乐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一、教学目标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我们有精神》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有精神》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学生们应该具备的良好精神风貌。
课文通过实例介绍,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对于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于什么是良好的精神风貌,可能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但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使他们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精神风貌,认识到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良好的精神风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榜样示范法:以优秀学生为榜样,让学生向他们学习,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课件、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奖状、奖品等。
3.布置教室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年级学生应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认为的积极向上的表现。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我们有精神》,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良好精神风貌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情景,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每组表演后,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的第2课时《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
教材主要通过讲述什么是精神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材内容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呈现,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 教育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精神,以及为什么人要有精神。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精神的习惯,知道怎样才是有精神,并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乐于展示自己有精神的样子。
3. 法治观念: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
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
4. 健全人格: 强调学生注重自己的仪态、仪表,知道保持身体的整洁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好处,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愿意做干净、整洁的孩子。
5. 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初步认识只有当外在精神和内在精神相结合,才是真正有精神的,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乐于展示自己有精神的样子,学会在平时生活中保持良好精神面貌。
教学重点:理解内在的精气神。
知道良好的精神面貌的表现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只有当外在精神和内在精神相结合,才是真正有精神的。
让学生将有精神变成一种道德行为,并形成习惯。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和较强的接受能力,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有限,需要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示范。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刚开始形成,需要通过多次反复的教学和实践来巩固和培养。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好习惯是什么》。
请问,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好习惯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养成好习惯?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好习惯的认知和兴趣。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精神面貌的概念,认识到精神面貌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示自己的良好精神面貌。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出积极的生活态度,愿意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勇于表达自己,乐于与人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接受精神面貌的概念,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重点则是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练习,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课程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彩色卡片、贴纸、画纸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精神面貌,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课程,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一些具有不同精神面貌的人,从而引导他们理解精神面貌的概念。
接着,我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活动和练习,让孩子们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示自己的良好精神面貌。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观察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帮助他们认识到精神面貌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分享和交流,让他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精神面貌。
我还想对这节课进行一些拓展延伸。
例如,我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关于精神面貌的实践活动,比如开展精神面貌比赛,或者让他们回家后观察和描述自己家人的精神面貌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相信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和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精神的重要性。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片、卡片以及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小红旗、小鼓等。
五、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我带领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孩子们充分活跃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我们有精神》一等奖教案2《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第2站《我们有精神》。
【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愿望。
2.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教学重点】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珍视自己的良好形象。
【教学难点】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教学过程】一、欣赏女兵方阵,导入新课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我国阅兵女兵方阵的录像,请同学们仔细看,然后说一说这些女兵们的样子怎么样?2、生:很整齐、很好看、真精神......师小结:他们的姿势多美啊!站、走得真精神!你们想不想和她们一样有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我们有精神》。
(板书课题:我们有精神)。
二、课堂活动活动板块一:坐、站、行有精神过渡:观察小伙伴们的一组姿势图片,知道一个人有精神,首先要有正确的坐、站、行等姿势。
那么,坐、站、行的正确姿势应该怎么做?活动1:学生体验活动:坐如钟1.师:请看屏幕,我们来了解“坐如钟”的5个要求。
(板书:坐如钟)(“坐如钟”的5个要求:头要正、腰挺直、手放平、脚并拢、身离桌一拳。
)2.生:做一做:“坐如钟”。
同桌比一比,看谁坐得最符合要求、最精神?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做到。
并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示范演示坐姿。
活动2:学生体验活动:站如松1.师:我们来看“站如松”图片,了解“站如松”的5个要求。
(板书:站如松)(“站如松”的5个要求:抬头、挺胸、手伸直、腿并拢、向前看)2.生:做一做:“站如松”。
教师让一个组站起来表演“站如松”,其他组同学观察:是否符合“站如松”的5个要求。
活动3:学生体验活动:行如风师:我们来看“行如风”图片,了解“行如风”的5个要求。
(板书:行如风)(“行如风”的5个要求:头不摇、身不晃、肩放平、轻甩臂、脚步稳)生:观看小学生队行队列展示视频,谈感受:这些同学表现怎么样?3.请2-3位同学进行队形队列展示(立正、齐步走、向后转),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表现是否有精神”。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的关系。
2.培养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3.对坐立走姿势正确者的欣赏。
学习重点:学习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学习难点: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活动一:欣赏姿势1、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学生答)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仔细看,然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放天安门升国旗录像)2、师:哪位小朋友先说师:喜欢他们这样的姿势吗(学生答)小结:老师也非常喜欢!他们的姿势多美啊!真精神!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一样精神(学生答)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有精神》,学了之后,我们也会和他们一样精神的。
师:请同学们精神饱满地读一遍课题。
(学生读)师:老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很精神!你们能像现在这样精神饱满地上好这节课吗二.课堂表演讨论。
活动二:表演评议。
1.师:同学们,学校要成立国旗班了,你想参加吗(学生答)那么,我们请想参加的同学一起上台表演,选出可以担任国旗手的同学。
(学生表演,大家一起评选)2.看图片中的同学们,他们作为国旗手表现怎么样(学生答)3.看图片回答图片中的同学们表现怎么样有什么感想(学生答)活动三:绘本故事《谁精神》小组讨论:动物园里谁最精神。
请小组代表回答,并说明原因。
活动四:有精神才好看图比一比:哪位同学有精神(学生答)了解不正确姿势的危害。
1、学生说一说不正确姿势的后果。
2.看课件“脊柱的变化”。
同学们比一比谁坐的最有精神。
老师奖励小红花。
3、小结:脊柱就象小树的树干一样,树干直,小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同学们要坚持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才能姿势优美,健康成长。
活动五:我们天天有精神同学们一起唱跳《幸福拍手歌》表现出我们班的精气神!活动六:学习正确的坐、立姿势1、师:谁能说一说,在我们学校的生活中,你经常看到哪些姿势(学生交流)2、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正确的坐姿。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我们有精神》一课旨在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本课从不同的方面展示儿童的精神风貌,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性,并激发起学生内心的这种冲动,从小培养儿童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蓬勃向上的情感态度。
知道良好精神面貌有利于健康,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表现。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有精神的样子体现了人的精神面貌,欣赏精神面貌佳的人。
2.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树立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愿望。
3.知道怎样做到每天都有精神,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
4.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期。
良好的精神面貌有助于其健康成长,还能表现优美的体型和振奋的精神面貌。
一年级的学生知道应该有精气神,但具体怎样做就显得很茫然,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做,既难以明白为什么要有好的姿势,又缺乏意志力、自控力,难以坚持正确的姿势。
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对精神面貌佳的人的欣赏,让学生在活动中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正确姿势,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让其终身受益。
四、教材分析:
“我们有精神”旨在从不同的方面感受到“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拥有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性,并激发起学生内心的冲动,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知道精神风貌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本课主旨落在“有精神”这个关键词上,通过三个主题展开话题,第一个话题“这样真精神”以正面角度呈现五幅图,展示有精神的状态是怎样的。
第二个话题“有精神才好”呈现一组对比图,让学生体会有精神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话题“我们天天有精神”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想想怎样才能保证天天有精神,同时,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文明仪表的教育。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小调查
2、教师准备:课前和家长保持信息沟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以便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六、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主题话题“这样真精神”。
第二课时完成主题话题“有精神才好”和“我们天天有精神”。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有精神的样子体现了人的精神面貌,学会对精神面貌佳的人的欣赏。
2、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并激发树立良好精神面貌的愿望。
活动一:快乐大转盘
导语:(上课师生互相站立行礼学生坐下后)刚才,大家起立时站得真直,现在又坐得这么端正,你们可真精神!老师非常喜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
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播放课件:可爱的棒棒同学蹦蹦跳跳地走来,向学生问好!)我是大家的好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任务:课件播放带有图片的大转盘
看一看:同学们你能根据图片上姿态猜出他们是谁吗?
说一说:谁的姿势有精神?
反馈指导:
学生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军人、运动员、交警、空姐、播音员等精神面貌佳的图片)
1、追问:从哪儿猜出她(他)们的身份?
学生会从仪态、服饰、姿态、表情发现端正、优美、规范、整齐、文明都能体现出良好的有精神风貌。
2、欣赏:播放多媒体课件《天安门前阅兵仪式》片断。
看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威风!整齐!有精神!神气!(板书:这样真精神)
小结:看来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用精神抖擞的姿势展示着自己的风采(端正、优美、规范、整齐、文明都是有精神的体现。
)良好精神面貌多么重要啊!这样有精神他们需要,我们也需要!
活动二: 快乐型秀场
导语:他们多有精神呀!吸引了这群小动物也想来比试比试,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出示任务:出示PPT绘本故事,看看谁精神,请学生自由阅读,想想故事中谁有精神?
反馈指导:
1、听一听:绘本故事《谁精神》第6-9页内容。
感受小动物们不同的精气神。
2、说一说:绘本里谁最精神。
说说理由。
3、秀一秀:以绘本结尾话题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的生活中显示自己精神饱满和自信的照片。
4、展示:亮出一个精神的我,谁愿意和他们一样展示自己,在屏幕上随机显示出学生姓名,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展示兴趣,拍照同步显示照片。
5、夸一夸:如果把我们这些的相片制作成相册,给相册取个名字,叫什么呢?(学生自由取名)(板书:我们也精神)
小结:同学们个个都很精神!好的精神面貌让大家会更加可爱,受欢迎!
活动三:快乐大回放
导语:让我们跟随棒棒同学去校园里看看这组镜头。
出示任务:出示PPT,呈现第6-7页这样真有精神的形象,你还知道哪些样子有精神?小组内讨论交流。
反馈指导:
1、看一看:回放再现学习生活中正确的姿势。
(如“清晨,站在校门口值日的师生”、“学校各种大型活动展示”、“国旗仪式姿态”学习中有精神的样子等)。
学生感受精神面貌是应时应境而变化的。
2、说一说:不同情境中谁给你印象深,给他点赞。
3、找一找:在我们学校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样子有精神?(从校园生活多层次多纬度感知有精神的样子。
)
小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整洁着装,良好的风貌就会成为一个有精神的人。
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活动四: 快乐小驿站
导语:棒棒同学发现同学们这节课真有精神,请你们一起进入快乐小驿站亮出一个精神的我。
出示任务:出示PPT
反馈指导:
1、体验场:《我说你做》根据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还要保持端正的姿态,看谁的反应又快又聪明。
“升国旗站立的姿势;上课举手发言的姿势;听老师讲课的姿势;读课文的姿势。
2、播放:(举手、读书、写字、看书、握笔、表演、发言等图片)做一做,练一练,比一比谁的姿势最端正、最精神。
相互评价纠正。
在活动中师生以自查、互评、共评的形式提出每种姿态注意要求,帮助反省。
3、课后选取一张自己认为最精神的照片,写上鼓励自己的一句话,放入成长资料袋里,让它激励自己茁壮成长!
小结:我们这样有精神会使人感觉到你是个稳重又活泼的孩子,是个有朝气、健康向上的少年儿童。
就让我们排着队,精神饱满地走出教室,好吗?(踏着“进行曲”的节奏,学生一个跟着一个走出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