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6
15.塑料【教材分析】《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特点,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中,1、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一方面是这种才比较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才可能了解到塑料更多的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出评价,在总结时进行概括。
2、探究活动:用更多方法比较塑料绳与羊毛毛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塑料的特性。
3、用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后,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让科技的力量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塑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知道塑料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3.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对比的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易分解的塑料。
【教学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点与缺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其他材料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塑料制品。
学生材料:塑料制品,羊毛毛线,打火机。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走进生活,认识塑料的应用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很多的礼物。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塑料》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塑料的定义、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塑料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物品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塑料这种看似无害但实际上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物品,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塑料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塑料的定义、性质和用途,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塑料的定义、性质和用途,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塑料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塑料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瓶等,引发学生对塑料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介绍塑料的定义、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塑料的基本知识。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不同类型的塑料制品,感受塑料的特性;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4.讨论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保护环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实际行动。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拓展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塑料的相关问题。
15、塑料教学目标:1、知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目前塑料制品已经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生活。
2、通过比较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制作的同类制品,了解塑料具有轻便、结实、颜色丰富、防水、不易变形、价格低廉等优点。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
4、知道不容易分解是塑料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的最大缺点。
5、懂得人们把废塑料污染环境的现象,称为“白色污染”,引导学生为减少“白色污染”作出努力。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塑料制品和其它材料的制品,了解塑料的特点,懂得不易分解是塑料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的最大缺点,我们要为减少白色污染作出努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了解塑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塑料制品、羊毛毛线、塑料绳等等。
预习要求: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初步了解塑料制品的特点。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白色污染”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生活用品是用塑料制成的,那么塑料制作而成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2、板书课题:15、塑料二、通过比较,了解塑料的优点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塑料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塑料制品已经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请大家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预设:塑料小尺、签字笔、签字笔芯、塑料盆子、塑料水桶、方便袋、塑料薄膜、塑料凳子、塑料碗、塑料勺子、塑料案板、矿泉水瓶子等。
教师相机出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学生进一步体会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听了大家的列举,老师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的确非常多,塑料已经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家想一想,塑料制品跟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呢?教师相机出示课本41页的4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4组图片分别列举的是什么?图1:塑料尺和钢尺。
图2:纸袋和塑料袋。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5.塑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塑料》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塑料,了解塑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塑料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学生对其性质和环境影响的认识相对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探究塑料的特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塑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方法,深入探究塑料的特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塑料制品、实验药品等。
2.教学课件:塑料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教学素材:关于塑料的案例、新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塑料制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塑料,激发学生对塑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塑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塑料的性质。
例如:塑料的熔点、塑料的弹性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塑料的性质有哪些优点和缺点?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15.塑料【教材分析】《塑料》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的第四课时,单元内容以总分的逻辑进行编写。
先总体认识什么是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然后以学生常见的三种材料(纸、金属、塑料)为例,分别了解和探究它们的各种特性以及用途。
从课程标准来看,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具体对应的课标要求有:1.2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6.1 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塑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课程内容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比较塑料制品与其他材料的同类制品,了解塑料的优点;二用多种方法比较羊毛毛线和塑料绳;三认识塑料的最大缺点,了解塑料与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塑料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熟悉,也能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塑料的优点,给我们提供便利的部分,但是对于塑料的缺点及其危害性,大多学生处于只是“听人说”的阶段,很少亲身体会,对其为什么会带来危害也是一知半解。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课教学过程中借助了一些视频短片,希望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真实了解塑料垃圾的危害性,并能够科学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科学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归纳的思维方式都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练习,所以探究活动要适当的放,尤其是方法类的指导应该以启发为主,避免全权安排,学生照做。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学生需要在思考比较方法的基础之上,比较塑料物品与其他材料的同类物品,概括总结塑料的优点;还需要先思考辨别方法——看一看、模一模、拉一拉、闻一闻、捻一捻,再动手操作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最后通过视频了解塑料垃圾危害环境的原因在于塑料本身的缺点——不易降解,能够辩证的看待塑料,并在充分了解塑料的基础之上,采取有效行动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
2.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15.塑料【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知道塑料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体会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重点】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难点】愿意为回收、利用废旧塑料,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教学材料】教师材料:铝勺、塑料勺、木筷、竹筷、铁锤等,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木椅,塑料椅,羊毛毛线,塑料绳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让我们先来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塑料制品?生:塑料杯,塑料盆,塑料玩具。
2.师:塑料制品可真的受人们欢迎啊!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塑料》。
3.师:请同学们把从家中带来的物品拿出来,小组在一起把它们分成两类?(纸袋,塑料袋,塑料杯,玻璃杯,钢尺,塑料尺等。
)生:塑料和非塑料。
4.师: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就来一组一组研究这些塑料制品和非塑料制品,发现塑料的优点吧![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初步感知塑料的优点,导入课题]二、比较塑料制品与天然材料制品,探究塑料的特性,概括塑料具有的优点。
(一),各小组根据自己所带物品一组一组比较,探究塑料的特性。
1.小组活动:各组进行实物观察、比较、组内先说一说塑料制品的优点,之后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可以把优点演示给大家看,其他组同学可以补充。
2.师:请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塑料尺与木尺相比,塑料制品的优点。
生:轻、透明等。
3.师:塑料尺与木尺相比,表现塑料优于木料的性质是透明、质量轻,价格便宜等。
4.师:请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塑料口袋与纸口袋相比,塑料制品的优点。
生:牢固等。
5.师:塑料袋透明、价格便宜、牢固。
6.师:请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塑料碗与瓷碗相比,塑料制品的优点。
生:轻、弹性好、不易破碎等。
7.师:强度高、耐腐蚀、不易破坏。
15.塑料【教材分析】《塑料》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的第四课时,单元内容以总分的逻辑进行编写。
先总体认识什么是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然后以学生常见的三种材料(纸、金属、塑料)为例,分别了解和探究它们的各种特性以及用途。
从课程标准来看,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具体对应的课标要求有:1.2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6.1 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塑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课程内容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比较塑料制品与其他材料的同类制品,了解塑料的优点;二用多种方法比较羊毛毛线和塑料绳;三认识塑料的最大缺点,了解塑料与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塑料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熟悉,也能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塑料的优点,给我们提供便利的部分,但是对于塑料的缺点及其危害性,大多学生处于只是“听人说”的阶段,很少亲身体会,对其为什么会带来危害也是一知半解。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课教学过程中借助了一些视频短片,希望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真实了解塑料垃圾的危害性,并能够科学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科学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归纳的思维方式都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练习,所以探究活动要适当的放,尤其是方法类的指导应该以启发为主,避免全权安排,学生照做。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学生需要在思考比较方法的基础之上,比较塑料物品与其他材料的同类物品,概括总结塑料的优点;还需要先思考辨别方法——看一看、模一模、拉一拉、闻一闻、捻一捻,再动手操作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最后通过视频了解塑料垃圾危害环境的原因在于塑料本身的缺点——不易降解,能够辩证的看待塑料,并在充分了解塑料的基础之上,采取有效行动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
2.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5课《塑料》的内容主要包括塑料的定义、特点、用途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塑料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环保意识方面,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定义、特点、用途,学会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塑料的定义、特点、用途以及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
2.难点:塑料的环保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塑料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塑料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塑料制品、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2.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塑料制品,引导学生关注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塑料制品?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塑料的定义、特点、用途。
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塑料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塑料的性质。
实验内容包括:塑料的溶解、燃烧、延展性等。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培养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巩固(5分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
引导学生思考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和污染。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三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第15课塑料(教学教案)核心素养※科学观念: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鳖料进行研究。
※科学思维:能锵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探究实践:知道塑料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体会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态度责任: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选点※愿意回收、利用废Ir1.塑料•,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难点教学内容虽然塑料有很多优点和广泛用途,但塑料垃圾会造成严重污染,绐人类带来一系列的环保问题.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自带物品,交流时塑料特性的认识.比较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制品的优缺点。
教材列出四组物品:塑料尺和钢尺、塑料袋和纸袋、塑料碗和瓷碗、塑料椅和木椅,使学生认识到塑料的优点是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
第二部分,用多种方法比较羊毛毛线与塑料绳,看一看外表,拉一拉结实程度,烧一烧有什么气味,捻一捻灰烬有什么不同。
学生不仅了解了羊毛和塑料的区别,也学会了生活中辨别羊毛产品的方法。
第三部分,研讨塑料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理料的最大缺点就是不易分解,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
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了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危杏,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树立“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铝勺、塑料勺、木筷、竹筷、铁锤等。
教学过程鳖料是•种常见的材料。
目前,鳖料制品已经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生活。
认识塑料的优点1 .和其他材料相比,塑料有很多优点。
(1)塑料尺和钢尺相比,质量更轻,价格便宜,而且是透明的,便于测量,柔韧性也更。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4.15《塑料》教学设计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填写实验报告单
分组物品分类塑料制品优点
第一组塑料尺子
木尺子透明、质量轻、价格便宜
第二组塑料袋
纸袋透明、价格便宜、牢固
第三组塑料碗
瓷碗强度高、耐腐蚀、不易破坏
第四组塑料椅
木椅强度高、耐腐蚀、不易破坏
2、小结:塑料的优点
质量轻、化学稳定性好、不会锈蚀、耐冲击性好、防水性好、耐磨耗、绝缘性好、导热性差、成本低等。
3、现在,已经研制出了抗菌塑料、纳米塑料、生物塑料、防弹塑料等等,塑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活动2:比较塑料制品和羊毛制品
1、猜猜看,下面两种绳子分别是什么材料做的?
2、两种绳子外观非常相似,用什么方法能辨别出来?
(1)活动任务1
看一看,外表有什么不同?
摸一摸,手感和弹性有什么不同?
拉一拉,结实程度有什么不同
填写辨别活动记录单1
研究方法羊毛毛线塑料绳
看一看表面粗糙表面光滑流,填写实验
报告单
猜测:第一个
是塑料,第二
个是羊毛
设计实验
填写活动记录
单
学生通过观察,
使用物理方法发
现塑料与羊毛的
不同。
另外,还
通过观察塑料和
羊毛的燃烧过
程,闻一闻气味、
捻一捻灰烬的方
法,从化学变化
层面上对比塑料
和羊毛的不同,
拓展了学生鉴别
不同材料的方
法,也认识到塑
料有一定的局限
性和缺点。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15.《塑料》教学设计《塑料》教学设计苏州⼤学实验学校刘惠⼀、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边的材料》第四课。
本课主要安排了四部分内容。
第⼀部分寻找⽣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学⽣对塑料的认识。
第⼆部分在⽐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
组织学⽣带⼀些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调⽤感官来认识塑料的优点。
第三部分是⽤多种⽅法辨别⽺⽑线和塑料绳。
通过看⼀看、拉⼀拉、烧⼀烧、捻⼀捻等⽅式会正确区别⽺⽑和塑料制品,进⼀步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第四部分是了解如何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习⽬标1.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2.会正确辨别⽺⽑制品和塑料制品。
3.了解减少“⽩⾊污染”的⽅法,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难点:了解塑料的特点,理解塑料与环保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椅、塑料椅、⽺⽑线、塑料绳、酒精灯、镊⼦、⼿套、护⽬镜五、教学过程(⼀)寻找⽣活中的塑料制品1.谈话:塑料在我们⽣活中随处可见。
请你找⼀找教室⾥有哪些塑料制品?(预设:⽔盆、课桌、尺⼦、笔盒)2.汇报交流对塑料的认识。
【意图解析】从观察教室⾥的塑料制品⼊⼿,引导学⽣认识到塑料在⽣活中的⼴泛应⽤。
这样,既能拉近塑料与学⽣的距离,⼜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纸、⾦属等材料的特性。
你觉得塑料制品与其他材料制品相⽐,有哪些优点呢?2.分组观察:四⼈⼀组,每⼈认领⼀组物品进⾏观察⽐较。
第⼀组:塑料尺、钢尺;第⼆组:塑料袋、纸袋;第三组:塑料碗、瓷碗;第四组:塑料椅、⽊椅;3.学⽣交流汇报4.⼩结:塑料制品具有防摔、耐腐蚀、弹性好、便宜、轻便、隔热等优势。
【意图解析】通过学⽣之前学习过⾦属、纸、⽊头等材料的特性,运⽤多感官进⾏观察⽐较出塑料的⼀些优点,可以加深学⽣对塑料特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