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用纸造一座桥
- 格式:pptx
- 大小:9.93 MB
- 文档页数:34
8.用纸造一座“桥”【教材简析】通过前面7课的学习,学生对材料的结构、承载力、桥的结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课开篇直接提出用纸造桥的要求,要求限制了时间,规定了使用的材料、桥的跨度、宽度、载重等。
接下来就是造桥了。
第一部分: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教科书中四个学生的讨论发言可以归纳成两个方面。
第一,要考虑纸的特性。
纸承受力的特点是抗拉而不抗压,即抗弯曲能力很差。
纸是“薄板型”材料,要考虑怎样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第二,我们的桥选择什么样的形状和结构。
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要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选择。
另外,纸是限量的,我们的桥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用多少材料,怎么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这些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设计了。
经过讨论后,就可动手制订设计方案了。
教科书中的设计方案表也是对设计的一种指导。
设计好了就可以开始建造纸桥了,教科书没有呈现这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介绍评价我们的“桥”怎样介绍我们的“桥”,教科书给了五方面内容的参考,包括对桥本身的说明,对知识的应用,制作过程的介绍和反思。
对介绍评价活动的过程,教科书无须再作说明和指导。
用纸造桥是一个创造性活动,特点是制作不难,设计难。
教科书中没有学生制作好的纸桥的图,意图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让他们依样画瓢。
【学情分析】不少的学生在拓展课或者平时生活中会用到各种的材料搭建各种作品,但是自己设计和制作一座桥还是有很少体验的,特别用纸设计和建造一座既美观又一定承重能力的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很考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1.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2.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2.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按要求设计和制作一座桥难点:阐述建桥过程中运用到的科学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座报纸制作的桥、钩码。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8用纸造一座桥》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物质与能量》中。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和原理,学会运用纸张这一材料来设计和建造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于物质和能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桥梁结构、原理以及纸张材料特性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桥梁的结构和原理,学会运用纸张来设计和建造桥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桥梁的结构和原理,纸张材料在桥梁建造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设计和建造一座稳定、耐用的纸桥。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桥梁的结构和原理。
2.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桥梁设计和建造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纸张、剪刀、胶水、直尺、绳子等。
2.学具:每组准备一份纸张、剪刀、胶水、直尺、绳子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桥梁案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桥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讲解纸张材料的特性,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并建造一座纸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纸桥作品,其他同学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纸造一座“桥”》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实践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关于纸的物理特性和结构强度的一些基本知识。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纸桥的建造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纸的承重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材料的特性和力学原理的知识,对于纸的强度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地研究过纸的承重原理和如何设计一座纸桥。
因此,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和拓展已有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物理特性和结构强度的一些基本知识。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纸的承重原理和纸桥的设计。
2.如何运用实验和数据分析纸的强度和结构。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纸的承重原理和设计方法。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和相关资料。
2.纸张、剪刀、胶带等建造纸桥所需的材料。
3.实验器材:如重物、尺子、计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纸桥承重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纸的物理特性和结构强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纸桥的建造实践活动。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纸桥,分享建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