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区对外贸易状况
- 格式:doc
- 大小:118.02 KB
- 文档页数:10
河北省对外贸易分析一、河北省简介河北省是华北地区的腹心地带,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自古即是京畿要地。
河北地处华北、渤海之滨,现辖11地级市、22县级市、108县、6自治县。
60多个市县对外开放。
全省面积18.88万平方公里,有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一直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民族区域。
河北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邯郸,保定,承德,山海关,正定是河北五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省经济发展的总概况全省已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电气、煤炭、纺织、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石油、轻工、医药等优势产业。
工业生产中的一些行业和产品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其中,保定的新能源产业积聚区——中国电谷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高速发展的保定汽车工业占全省90%以上,产销规模已经接近每年70万辆,汽车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
全省外贸发展迅速,外贸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其中石家庄、保定、唐山是位居出口前三位,保定市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占到全省57%。
河北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环渤海海域,沿岸有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等组成的港口群,对外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近年来,河北的对外贸易贸易虽然从总体上实现了较快增长,进出口增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尤其是与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省市相比,则有着较大的差距,与它本身作为经济大省、沿海开放大省以及环渤海腹地的地位很不相称。
三、河北省对外贸易演变进程根据河北省的历年统计数据可知,河北省对外贸易出口总量、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河北省近三十多年来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来看,七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刚刚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河北省对外贸易总体发展质量不高,规模较小。
金融危机下河北省出口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中文摘要论文外文摘要目录1 绪论 (2)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1.2 研究方法 (3)1.3 文献综述 (3)2 金融危机下河北省出口商品结构状况分析 (5)2.1 河北省出口贸易现状 (5)2.2 商品结构分析 (6)2.3 贸易方式分析 (7)3 金融危机时期河北省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3.1 河北省新兴产业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偏低 (9)3.2 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创新性较弱 (9)3.3 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劳动密集型产品 (10)4 优化河北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及建议 (11)4.1 推动新兴优势产业发展,提高新兴产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11)4.2 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1)4.3 设法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12)4.4 集中发展优势产品,打造优质品牌 (13)4.5 优化高新技术产品结构 (13)4.6 加强政策引导 (14)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1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引导下,河北省的对外贸易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的出口额由1990 年19.01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09.6亿美元。
截止到2013年,进出口总值完成5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
其中,出口总值309.6亿美元,增长4.6%;进口总值239.2亿美元,增长14.1%。
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进出口贸易总额均大幅下降,在金融危机期间,河北省商品结构存在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优化,在金融危机后期思考这些问题显然很重要,这对于河北省今后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河北省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时期河北省外贸增长速度高于全省GDP 增长速度3.5%,高于全国外贸平均增长速度2%。
衡水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战略思考【摘要】衡水市作为河北省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外开放水平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本文首先从背景介绍和目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形势下衡水市的对外开放现状,指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随后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市场营销、深化国际合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等。
最后在总结回顾中指出,衡水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展望未来,衡水市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更多外资和人才,推动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有望为衡水市的对外开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衡水市,对外开放,水平,战略思考,引言,背景介绍,目的和意义,正文,当前形势分析,衡水市对外开放现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性,可行性分析,具体措施和建议,结论,总结回顾,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作为河北省的副省级市,衡水市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衡水市对外开放的水平仍然有待提升。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衡水市要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足,就必须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这一变化。
只有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拓展市场空间,引进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制定和落实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思考,对于衡水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性,认真研究可行性,并制定具体措施和建议,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目的和意义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对外开放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衡水市作为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尤其需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推动经济发展。
华北地区各地市场行情对比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每个地区的市场行情都有其独特特点。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地区的市场行情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北京市场行情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和高净值人群,这使得北京市场行情独一无二。
北京的商品房价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市场需求旺盛。
尤其是核心区域的住房价格更是飞涨,成为许多投资者的热点选择。
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也发展迅猛,从建筑材料、家居装饰到房地产经纪等行业都有较高的发展空间。
同时,北京也有许多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的需求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金融技术等。
此外,北京还是国内政治、文化、科教中心,拥有许多政府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文化艺术场所,这些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二、天津市场行情天津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和经济中心之一,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交通网络,这使得天津具备了许多发展优势。
天津的市场行情以制造业为主,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是天津的支柱产业。
尤其是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例如飞机制造、装备制造等,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另外,天津还是中国北方的国际贸易港口,对外贸易活跃,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量大。
这给物流、仓储、报关、保险等相关行业带来了商机。
天津还拥有许多商业中心、购物中心和批发市场,商品流通频繁,为零售、批发、物流、商业服务等行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河北市场行情河北是中国的人口大省和产业基地,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河北的市场行情以制造业为主,钢铁、石化、电力、能源等行业占据了重要地位。
河北还是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总部地区,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业也有较好的发展。
河北同时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大,农产品的加工、储运和销售等环节都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此外,河北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也是河北的支柱产业之一。
河北外贸考核指标摘要:1.河北外贸的背景和意义2.河北外贸的绩效考核指标3.河北外贸的发展前景正文:河北外贸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高外贸业务的质量和效益,对河北外贸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北外贸的背景和意义河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省份之一,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对外贸易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河北外贸的发展对于促进地区产业升级、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河北外贸的绩效考核指标1.贸易额增长率:贸易额增长率是衡量河北外贸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外贸业务的整体发展趋势。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贸易额增长情况,可以有效地评估河北外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地位。
2.出口结构:出口结构指标主要包括出口商品的种类、质量和技术含量等,是衡量河北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有助于提升河北外贸的国际竞争力。
3.贸易伙伴多样化程度:贸易伙伴多样化程度指标反映了河北外贸业务的分散程度和风险承受能力。
通过拓展新的贸易市场和合作伙伴,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有助于提高河北外贸的抗风险能力。
4.利润率:利润率是衡量河北外贸业务效益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
提高利润率,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河北外贸的发展前景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和挑战,河北外贸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
同时,积极扩大进口业务,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提高外贸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率。
总体而言,河北外贸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河北外贸的绩效考核指标包括贸易额增长率、出口结构、贸易伙伴多样化程度和利润率等方面,这些指标对于评估河北外贸的竞争力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对外贸易状况及建议唐山市的对外贸易是从1988年开始的。
1988年10月,唐山陶瓷公司作为渤海湾开放城市和北方瓷都的外贸窗口被批准为放权生产企业。
1992年,国家开始逐步为国有大中型生产企业放权。
同时,也谨慎地给省辖市的综合性外贸公司放权。
当年,唐钢、冀东水泥厂、冶金矿山机械厂、河北柏各庄农场、唐山市罐头厂等5家企业有了自营进出口权。
经国务院同意,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了唐山市进出口公司并被赋予外贸经营权。
以各市、县外贸公司为主体的23家分公司,都以唐山市进出口公司的名义做外贸业务。
从2004年7月起,对外贸易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彻底放开了对外贸易经营。
经过23年的发展,唐山市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进出口企业已达二千多家,出口额由1988年的150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9.4亿美元,虽然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唐山市的出口一度下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在各方面的努力下,2010年唐山市的出口恢复到了29.2亿美元。
唐山市的进口是从1995年开始的,由当年的9991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64.6亿美元,同样是成绩斐然。
2010年,唐山市的进口、进出口均创出历史新高(进口64.6亿美元、进出口93.9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居全省第一位(将唐钢进口铁矿砂纳入唐山市统计)。
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可以说唐山市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五年的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333.3亿美元,是前18年总和的3.7倍。
五年的出口总额达到了145.7亿美元,是前18年总和的3倍。
这五年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28.9%,远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与此同时,唐山市外贸领域取得的进步不仅表现在量的迅速增长,更表现在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附加价值的提高。
目前,唐山市已经形成了以钢材、机电、陶瓷为主,以农产品、水海产品、纯碱为辅的出口格局。
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近几年外贸出口发展的历史也是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的过程。
中国大区划分方法及区域销售布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元化文化的国家,其大区划分方法和区域销售布局的确定对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和销售策略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对中国大区划分方法及区域销售布局的讨论,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并制定更有效的销售策略。
一、大区划分方法根据中国的地理、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可以将中国划分为如下几个大区:1.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这个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
2.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重工业和能源基地之一3.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外商投资较为集中的地区。
4.华中地区:华中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
这个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众多,是中国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5.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外贸易较为活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6.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
这个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华南地区的商品和服务需求较大。
7.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对于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较大。
在制定区域销售布局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消费水平和市场需求: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和目标市场的消费能力,选择适合的销售策略和定价策略。
2.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企业应根据市场规模和潜力,确定销售重点和市场投资。
3.交通与物流:中国地域广阔,交通和物流对于产品分销非常重要。
企业应根据供应链和物流成本,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区域中心。
河北省对外贸易分析一、河北省简介河北省是华北地区的腹心地带,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自古即是京畿要地。
河北地处华北、渤海之滨,现辖11地级市、22县级市、108县、6自治县。
60多个市县对外开放。
全省面积18.88万平方公里,有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一直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民族区域。
河北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邯郸,保定,承德,山海关,正定是河北五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省经济发展的总概况全省已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电气、煤炭、纺织、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石油、轻工、医药等优势产业。
工业生产中的一些行业和产品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其中,保定的新能源产业积聚区——中国电谷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高速发展的保定汽车工业占全省90%以上,产销规模已经接近每年70万辆,汽车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
全省外贸发展迅速,外贸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其中石家庄、保定、唐山是位居出口前三位,保定市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占到全省57%。
河北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环渤海海域,沿岸有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等组成的港口群,对外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近年来,河北的对外贸易贸易虽然从总体上实现了较快增长,进出口增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尤其是与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省市相比,则有着较大的差距,与它本身作为经济大省、沿海开放大省以及环渤海腹地的地位很不相称。
三、河北省对外贸易演变进程根据河北省的历年统计数据可知,河北省对外贸易出口总量、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河北省近三十多年来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来看,七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刚刚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河北省对外贸易总体发展质量不高,规模较小。
1978年,河北省外贸总额仅为2.9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77亿美元,进口额0.22亿美元。
1984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了一系列如“政企分开”、“进一步扩大省级外贸自主权”。
1985年,河北省对外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4.16亿美元,与1978年相比,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了3.73倍,平均年增长27.38%。
1988年起,全国推行外贸承包责任制,这一政策大大调动了河北省各方面的积极性。
到1991年,河北省外贸总额发展到了24.0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0.21亿美元,进口总额3.85亿美元。
第二阶段:1993-2000年(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对外贸易的绝对数额比前一段有很大提高,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也逐步上升。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全省对外贸易总值比上年下降了2.02%,经过短暂调整之后,1998年河北省外贸再次实现了正增长。
到2000年,河北省外贸总值达到了52.35亿美元,比1992年提高了1.13倍,出口贸易额增长了90%,进口贸易额提高了1.97倍。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平稳发展阶段),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河北省的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发展速度更快,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相对于前一阶段,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对外贸易增长率虽有波折但基本呈增长发展态势。
2004年,河北省对外贸易首次突破了百亿大关,贸易总额达到了135.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50.64%,达历年外贸增长速度最高值。
至此,河北省对外贸易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总体而言,三十多年来河北省对外贸易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从1978年的对外贸易总额占GDP比重1.09%发展到2010年的17%,河北省对外贸易实现了大幅度的飞跃和提升。
四、对外贸易的结构特征分析(一)方式结构一般贸易绝对主导,加工贸易发展缓慢近些年来,河北省对外贸易的方式比较单一,一般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据主导位置,基本维持在80%左右;加工贸易增长缓慢,发展严重不足;在加工贸易内部,进料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远远高于来料加工贸易比重;其他形式的贸易绝对数偏低,占对外贸易总体的比重较小,在贸易总体中微乎其微。
这可能是由于河北省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资源型产品上,高附加值产品表现不突出,商品的生产要素内涵非常匮乏,针对高端产品的加工贸易缺乏,意味着河北省的廉价劳动力和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作用。
据中国河北商务网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一般贸易占河北进出口贸易总额的83.9%,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加工贸易进出口比2011年增长了46.6%,占河北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4%。
(二)所有制结构国有、外资和私营三足鼎力。
由于实施了外贸主体多元化战略,近年来河北省出口企业的分布格局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实施,“十五”期间河北省私营企业年均增速达到114.3%,外商投资企业增速达27.8%,分别快于全省平均增速90.2个和3.7个百分点。
2010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1.85093亿美元,占河北省进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3.62%、41.74%和34.45%,基本形成了以国有、外资和私营三种类型为主导的出口主体格局。
(三)市场结构高度集中于亚、欧、美三大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对外贸易伙伴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欧、美三大地区。
近年来,河北省对亚洲市场的出口比重占绝对优势,基本维持在47%左右,而欧洲和北美洲所占比重分别为30%和12%左右,三个市场的总和占全省出口90%以上。
2003年河北省对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出口比重分别为46.79%、32.46%和13.06%,合计占全省出口的92.31%。
2009年,三个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40.19%、31.45%和14.55%,合计占86.19%,亚洲市场略有下降,欧洲和北美洲市场所占份额相比上年有所提升。
2012年,河北省进出口局前十位的国家(地区)是:澳大利亚、巴西、美国、德国、韩国、印度、日本、俄罗斯联邦、意大利、荷兰,依然以亚、欧、美三大市场为主导。
2003-2006年河北省货物出口市场结构表(单位:亿美元,%)(四)商品结构中低端产品占主导,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发展迅速。
从近年来河北省出口产品情况来看,中端产品例如汽车零件、陶瓷卫生设备、玻璃制品等所占比重较大,在出口商品总额中占主导地位,而如服装、纺织纱线织物、煤、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易受国家政策影响波动,发展不够稳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较快,且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据石家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按商品领域分类,近年来河北省高新技术进出口产品主要包括:电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材料技术、光电技术和生物技术。
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国外市场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这两类占进口总额比重一直较大,说明河北省的相关产业处于技术累积期。
进口商品结构方面,产品类别基本稳定,初级产品进口比重持续下降,制成品比重持续上升,这也说明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五、河北省贸易方式现状(一)加工贸易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相比,河北省的加工贸易发展缓慢,河北省加工贸易总额由2000年的9.99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35.69亿美元,其中2000-2006年河北省加工贸易年增长速度连续7年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07年河北省加工贸易取得了显著地成绩,加工贸易年增长速度达到4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情况为:1.河北省加工贸易以进料加工为主要贸易方式,2007年进料加工出口为20.64亿美元,占总加工贸易出口额的88.3%,同比增长35.75%,高于全国平均增幅。
2.河北省加工贸易以外资企业出口占主体,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15.79%亿美元,占总加工贸易出口额的67.5%,同比增长56.9%。
3.河北省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廊坊、秦皇岛和唐山五市。
2007年这五个城市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82.97%。
4.河北省加工贸易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
韩国、香港等地,其中对美国、欧盟、韩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2003-2006年河北省货物进出口贸易方式表(单位:亿美元,%)(二)一般贸易一般贸易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到2005年河北省的一般贸易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占到总出口额的6.6%。
(三)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居全国第十位贸易大省的河北省,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很弱。
主要表现在:服务贸易总体规模较小、服务贸易行业结构不合理即传统服务贸易占主导地位而现代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不足、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结构也不尽合理等问题,这与河北服务业的总体发展规模偏小、水平偏低、服务业结构不合理及政府和外商的投资取向存在偏差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吸引外资项目数、项目总投资及签订合同外资总额方面都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但是河北省的投资取向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力度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河北省服务贸易输出及服务贸易发展的规模,不利于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发展。
从国家政策方面看,国家对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大。
因此,外商投资更倾向于交通运输仓储、住宿餐饮等进入门槛低的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在现有的服务业项目中,河北省只有旅游、运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为数不多的传统产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而对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如教育、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知识资本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外商投资额较少,造成新型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不平衡,而这正是造成河北省贸易服务总体竞争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因此,对外资在河北省服务业内部的投资倾向做进一步的引导和优化势在必行。
(四)农产品贸易自2002年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WTO)以后,我省农产品年出口总量较2001年之前有了明显增长,出口总量居我国出口省份中第十七位名。
从2002年的4.91亿美元到2009年的9.07亿美元,我省农产品年平均增长率为11.00%,但自2002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增长率达到22.4%以后,2003年至2006年之间年增长率逐年下降,2007年有所回升,增长幅度较大,2008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走势复滑落,但三年农产品连续出口额徘徊在10.0亿美元左右,2009年出口额最高为10.2亿美元。
河北省农产品总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偏小,从2002年到2009年的比重依次为10.5%,8.9%,6.7%,6.3%,5.7%,4.2%,7.3%,平均比重为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