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其人和杜甫作品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471.05 KB
- 文档页数:16
杜甫的三吏三别赏析诗圣?杜甫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这其中的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石壕吏》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石壕吏》的翻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
老翁急忙越墙逃走,老妇赶忙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叫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凄苦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都服役去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二个儿子最近牺牲。
活着的人苟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裙,而且食不果腹。
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隐隐约约的哭声。
天亮后,我登程赶路的时候,只能同那一个老汉告别。
《新安吏》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安庆绪退保相州,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人围攻相州。
自冬至春,未能破城。
九节度的军队大败南奔,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
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
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
于是朝廷下令征兵。
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新安吏的译文: 旅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按户籍册点兵。
请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杜甫作品特点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主。
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厚重,内涵深刻,多写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登高》诗词赏析与感悟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一生经历了唐朝的盛衰转折,见证了安史之乱带来的社会动荡。
杜甫的诗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咏史抒怀,又有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作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写作背景《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
此时,杜甫流离失所,身处四川夔州。
诗人在战乱中饱经沧桑,对国家和个人命运深感忧虑。
在一个重阳节登高之际,他感慨万千,创作了这首充满悲凉气息的诗歌。
三、诗词赏析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诗词重点句子赏析(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诗通过猿啸、鸟飞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诗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落叶和长江的景象,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生活艰辛的现状,透露出他对命运的无奈和抗争。
3.情感表达《登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衰、个人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诗中充满了浓郁的悲凉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4.写作意境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发不可收拾。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
杜甫全文及原著赏析15篇杜甫全文及原著赏析1[唐]杜甫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作品赏析:【鹤注】许即任城许主簿。
当是开元二十五年至兖州,与许游南池时相先后。
今诗云“东岳云峰起”,则是在兖州甚明。
鲁訔年谱引公酹文云:“二十九年,在洛之首阳祭远祖。
”则至兖在二十九年之前。
梁权道编在天宝十三载,非。
盖是年公在长安矣。
走邀,遣人持诗往邀也。
东岳云峰起①,溶溶满太虚②。
震雷翻幕燕③,骤雨落河鱼④。
座对贤人酒⑤,门听长者车⑥。
相邀愧泥泞⑦,骑马到阶除⑧。
(单复注:上四对雨,五六书怀,七八走邀主簿。
)①“东岳”二句,即《公羊传》“泰山之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意。
《说苑》:泰山,东岳也。
谢道韫侍:“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庾肩吾诗:“雨足飞春殿,云峰入夏池。
”②《楚辞》:“云溶溶兮雨溟溟。
”《内经》:“太虚廖廓。
”③《国语》:“震雷出滞。
”《左传》:吴公子札聘于上国,宿于戚,闻孙林父击钟,曰:“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上。
”严有翼曰:幕非巢燕之所,此言其至危。
潘岳《西征赋》:“危素卵之累壳,甚立燕之幕巢。
”丘希范书:“将军鱼游鼎沸之中,燕巢飞幕之上。
”盖用此意。
邢劭《春宴》诗:“檐喧巢幕燕,池跃戏莲鱼。
”谢瞻《九日》诗:“巢幕无留燕,遵渚有来鸿。
”却是误用其文。
杜诗“震雷翻幕燕”,则仍合本意矣。
④《老子》:“骤雨不终日。
”《始皇本纪》:“八年,河鱼大上。
”注:“谓河水溢,鱼大上平地。
”《杜诗博议》:《汝南先贤传》:“葛玄书符着水中,大雨淹注。
复书符投雨中,须臾落大鱼数百头。
”暗使此事。
全大镛注:明万历丁酉,楚墩子湖忽龙起,是日雨如倾,鱼从云中散落百里,家家得鱼。
慈水姜氏曰:“骤雨落河鱼”与“细雨鱼儿出”照看自明。
雨细则鱼浮而上淰,雨骤则鱼落而潜伏也。
⑤《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杜甫(712-770)杜甫(712-770)字子美。
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
杜甫的十三世祖是西晋大将、著名学者杜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修文馆学士;父亲杜闲,做过朝议大夫、奉天令。
杜甫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读书、壮游(35岁以前);长安求职(35-44岁):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陷贼与为官(44-48岁):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漂泊西南(48-59岁逝世):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
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
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
今存诗1400余首,文21篇。
历代杜诗校注批点本约550多种,现存170余种。
现存最早的杜集是宋王洙本、九家注本等。
清人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最为详尽。
望岳1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未了3。
造化钟神秀4,阴阳割昏晓5。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6。
会当凌绝顶7,一览众山小。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割:划分。
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杜甫诗中的写景手法及赏析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以写实、关注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为主要特点。
在他的诗中,写景是他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
本文将对杜甫诗中的写景手法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赏析。
一、杜甫的写景手法1. 营造氛围的描写杜甫的诗中常常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例如,在《月夜忆舍弟》中,他描绘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美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思乡之情。
2. 对自然景色的直接描写杜甫经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直接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用词和精准的描绘,将景色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登高》中,他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个形象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3. 运用对比手法杜甫的诗中常常通过对比来凸显出景色的美丽和宏伟。
通过将不同的景物或情感进行对比,他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景色的魅力。
例如,在《曝马碣》中,他将凄凉的景色与壮丽的历史对比,揭示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二、杜甫诗中的写景赏析1.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诗人登高时所见的景色描绘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描写,通过暗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延伸,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宏伟壮丽的赞叹和向往之情。
2.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以描绘夜晚的月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题。
通过写景手法,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到了一个宁静而怀旧的夜晚。
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描写,通过写夜景中的露水和明亮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曝马碣》这首诗以古代长城的废墟为背景,描述了历史的沧桑和时光的流转。
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废墟与壮丽的历史进行对比,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世的变迁。
诗人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
通过对杜甫的写景手法分析及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描写自然景色时的细腻和准确性。
他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而富有情感的环境中,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社会等深刻思考。
古代诗词赏析杜甫的壮志豪情杜甫(712年-770年),是唐朝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广泛涉及政治、社会、人情和自然等方面,以豪放、感人、直抒胸臆的表达风格著称,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借鉴。
本文将就杜甫的壮志豪情进行赏析。
一、《登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描写对象,通过对壮丽的山河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杜甫那矫捷的意志和卓越的抱负。
诗人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壮观的场景为开篇,展现了壮志豪情的开阔景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则表达了他追求进步和顶峰的雄心。
二、《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夜泊牛渚怀古怨作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高引望凯,怅望君山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牛渚西江夜景时产生的怀古之情。
诗人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人壮志豪情的怀念之情。
“夜泊牛渚怀古怨作”一句,则表达了他对古代豪杰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成为一代豪杰的心愿。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朝如青丝暮成雪,卧看庭前发白藕。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壮阔的场景展现了杜甫的豪情壮志。
通过对八月秋天风势汹涌的描写,表达了杜甫对于壮志豪情的追求。
“高者挂罥长林梢”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他追求卓越的志向,表现了他在逆境中始终昂扬向上的勇气和信心。
四、《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描绘了巴山楚水荒凉之地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自己颠沛流离命运的怀念和豪情壮志。
诗人通过对残垣断壁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失去的乡园和过去的青春的留恋之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的描写,则表达了他豪情壮志的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总结:杜甫的壮志豪情体现在他的诗作中,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以及对历史和乡土的怀念,展现出了他豪情满怀的深厚情感和追求卓越的志向。
唐代诗人杜甫的人生态度与文学成就引言杜甫(712年-770年),唐朝的伟大诗人之一。
他生活在动荡的时期,亲眼目睹了社会的腐败和战乱,却能以深沉的思考和较高的文学才华,表达出对世事的关注与关怀。
本文将阐述杜甫在人生态度和文学成就方面的重要贡献。
一、杜甫的人生态度1.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杜甫的作品中常常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种种苦难和困境,如战乱、饥荒等。
他通过写实主义手法传递给读者真实而残酷的现实。
•杜甫对民众疾苦持有同情之心,并尝试通过诗歌声援弱者并呼吁社会改变。
2.崇尚志向追求:•尽管受困于多舛之境,杜甫从不放弃自己对美好未来与理想社会的追求。
•他把自己看作社会改革者和正直言论家,并希望借助诗歌的力量引发变革。
3.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杜甫虽然多次遭受贫困和逆境的折磨,但他对生活依然保持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他通过赏析自然风光、寄情万物,体现出对美的执着追求。
二、杜甫的文学成就1.创造性题材和表达方式:•杜甫展现了多样化和丰富性的题材选择,从反映社会、表达同情到咏史纪事等都具有独特性。
•他以直接而坦诚的语言传递思想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他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
2.批判现实与理想构建平衡:•杜甫在作品中常常包含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并通过理想社会愿景为未来开辟了一条道路。
•他用理论塑造永恒价值观念,表达了自己对社会正义和人类尊严的坚守。
3.深刻反映人性共通与人道主义精神:•杜甫的作品从人性角度出发,探索普遍而深层次的人生哲学问题,引发读者共鸣。
•他强调同理心、关怀与爱,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细节,唤醒读者对于人道主义的思考和追求。
结论杜甫以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在唐代诗词史上留下了永恒的痕迹。
他对社会现实持有批判与关注,同时,通过他的作品传达了对美好未来和理想社会的追求。
他以深邃而真挚的笔触展示了人性共通性与人道主义精神,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借鉴的典范之一。
《石壕吏》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作品原文: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词句注释:(1)暮: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
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
杜甫作品赏析一、杜甫的生平与背景1. 杜甫的出生与家庭背景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公元712年,是唐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杜甫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祖父是唐朝的官员,父亲也是一位学者。
从小,杜甫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广泛涉猎经史文籍,培养了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杜甫的家庭背景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父亲是一位重视教育的人,经常与他讨论文学和历史,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望。
同时,杜甫的家族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中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他的家庭背景为他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人生经验,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素材。
杜甫的出生与家庭背景不仅塑造了他的个人品质和文化修养,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深情厚意。
通过对杜甫的出生与家庭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并欣赏他那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杜甫的求学经历杜甫的求学经历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杜甫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他决心要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年轻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前往长安,希望能够进入官府学习。
然而,由于家境贫困和政治动荡的影响,他多次未能如愿。
尽管如此,杜甫并没有放弃,他通过自学和与他人的交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他广泛涉猎经史文籍,尤其对于古代文学和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求学的过程中,杜甫也结识了许多文人学士,与他们的交流和启发对于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求学经历不仅展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坚持,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杜甫的官职与政治经历杜甫的官职与政治经历是他生平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曾经历过多次官职的任命和政治经历的变迁。
他先后担任过太子洗马、检校工部员外郎、检校司空、检校太保等职位。
这些官职的担任不仅展示了杜甫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政治触动。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及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及赏析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在内容上,他还原当时社会生活,对底层人民饱含同情;在艺术上,他的诗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留下众多在文学上和社会上都颇有价值的诗作。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作品杜甫,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融汇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各种文艺流派的特点,展现出他出色的诗歌才华和广阔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作品。
一、杜甫的简介1. 杜甫的生平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随县(今属江苏),生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12年),卒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70年),享年59岁。
父亲是随州司法参军,少年时随家迁居长安。
小时候失去父亲,贫穷潦倒的家境使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一生努力思考社会现实,埋头钻研史书。
因长于骑射上阵,曾任将领,还曾被授予“醉吟诗句三百篇,每篇无不出机杼”的头衔。
2. 杜甫的诗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名副其实的巨匠,他的作品艺术价值极高,被誉为“豪放文化之摇篮”,并影响了后世许多文学创作。
其诗作体现了个人深刻的思考、鲜明的人性关怀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作品丰富多彩,涵盖政治、历史、社会、风景等多个领域。
二、杜甫的代表作作品1. 《望岳》《望岳》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杜甫的志向与情感之美,在诗末写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等语言,表现出了杜甫不断追求进取与不屈服于逆境的决心。
2. 《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现出了一种寂寞与孤独的意境。
诗中有“红楼梦里尘世事,片云散后明月清”的语言,措辞凝练。
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反映,表现出他对于世事无常、人生苦短、自我放逐的内心思考。
3. 《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他对田野之美、生命之生生不息的喜悦。
诗中“闻道龙湫浦,桃花潭水深,不及茅屋无人夜,松间草际凉”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生趣与人情的感染,将他的心境烘托得更为明显而深刻。
4. 《新婚别》《新婚别》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自己与妻子新婚之后分离的心情。
这个诗题下的诗作,不像其他的旅别的诗,没有浪漫主义意境的提炼,却用地俗、平淡的笔触,感人至深地展示了爱与现实的缺憾之处,让人触动心灵,感同身受。
诗人杜甫的唐诗佳作赏析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非常明显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体诗都和近体诗迥然不同的。
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即使写古体诗,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诗的影响。
我在此整理了诗人杜甫的唐诗佳作,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诗人杜甫的唐诗佳作11、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此诗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杜甫生平简介及诗歌创作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
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
(735)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
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写下如《望岳》等诗。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共有三首,故又称“望岳三首”,分别为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第一首《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第二首《望岳》为咏华山之作,流露出作者官场失意之情。
第三首《望岳》则咏衡山,流露作者谖国忠君之情。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
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2011江苏卷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①,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③,江东日暮云④。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⑤。
作品注释①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②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③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④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⑤论文: 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长安时期(745)至(754),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