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其人,读其诗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读书的经典诗句或格言读书的经典诗句或格言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3、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4、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
——葛洪5、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葛洪6、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王符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9、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陶宗仪10、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李诩读书的经典诗句1、知识比金钱宝贵,比刀剑锋利,比枪炮威力大。
2、人的一生或许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但无需在学校完成。
——蒙田3、记诵之法,学问之舟。
——(清)章学诚4、读书是点亮人生的火炬,实践是成就人生的摇篮。
5、学习名人是方法,点亮自己是目的。
6、人是活的,书本是死的。
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
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7、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
兵多行虑之华(声大而杂),书多语愁蔓(*繁杂冗长)……要以我用书,勿以书所绊。
——彭兆荪8、读书眼欲黠,如贾胡,到处辄止;心欲检,如惜福人,饭间粒坠,必拾入口。
——陈士奇9、由书本得来的学识,不是真学识。
由书本得来的经验,不是真经验。
欲求真学识、真经验,须抛开书本,对人情物理,随时随地地用心考究。
我愈读书,愈不会为人,不能做事,从今以后,我不再读书,我立志先读人。
——宣永光10、模仿写不出好*来,要像勤劳的蜜蜂那样,博览群书,吸取各种各样的花露,在你自己的人格中,经过一番消化调和组织,酿出你自己的蜜来。
——冰·心11、身边要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读诗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12、养成读书的习惯,对孩子是很重要的。
现在有的孩子家庭教育基础不好,家长没能让他们在读书中得到乐趣。
孩子应该有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我在看书时,一看到好的*,就要叫第三代过来,说"这篇*很好玩",然后再讲给他们听,想以此来培养他们得到读书的乐趣。
劝人努力读书的古诗劝人努力读书的古诗不能做书的奴隶,而应做书的主人,让书服从我们的意志,供我们运用。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劝人努力读书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劝人努力读书的古诗1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郭沫若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藏克家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
——华罗庚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焕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清诗铎·读书》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11、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1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13、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王符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培根1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17、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越恒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1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2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22、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王安石23、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唐·高适2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2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26、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唐·李益2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元2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鲁巴金2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朱用纯30、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藏克家3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3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人赠书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古人赠书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古人读书的诗句,谚语,格言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3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有3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0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0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0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0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10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10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0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0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109、立志宜思真品行,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3国志》22、熟读唐诗3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3百首序》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国志》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310、奇文共观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2.古人爱书的诗句1心只读圣贤书--,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天机云锦用在我,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310首》文章千古事,书中自有颜如玉.杜甫《奉赠韦左丞丈2102韵》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1语自然万古新,学海无涯苦坐舟--谚语两耳不闻窗外事.杜牧《读韩杜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百事荒芜--李诩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万卷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读百遍,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5绝》书中自有黄金屋,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2首》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预支5百年新意?1日不书.苏轼《送安惊落第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9月1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奇文共观赏,其义自见--?书山有路勤为径3.我国古人赠书、藏书从详细内容方面来说,任何1则书写完整的赠言,通常均应包括赠言主体内容、受赠者姓名、赠言缘由、书赠者姓名、书赠时间等等。
勉励人的诗句勉励人的诗句 11、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3、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谢逸《送董元达》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5、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
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于鹄《题邻居》6、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商量。
——陆九渊《读书》7、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史记》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1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1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14、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
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
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仿徨。
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秋》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16、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韩愈《符读书城南》17、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黄庭坚《送王郎》18、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19、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于谦《观书》20、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太宗《勤读》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读书要三到》23、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
——李贺《春归昌谷》24、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写善识人才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描绘善识人才的诗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译文: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译文:世上难道没有千里马吗?只是人中难遇识马的人啊!
慧眼识英才,明眸照四方。
——佚名
译文:有智慧的人能识别出优秀的人才,明亮的眼睛能洞察四方。
知人善任,乃为良将。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知人性》
译文:能识别并善于任用有才能的人,才算是优秀的将领。
善识人才者,方能驾驭群英。
——佚名
译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才能驾驭众多英才。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识别人才的重要性,并赞美了那些能够识别和任用优秀人才的人。
传记文言文阅读有妙招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共有16套,其中涉及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试卷的共有11套,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共有17套,其中涉及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试卷的也有11套。
这实际上表明,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仍然集中在传记类上,而且考查的主要题型基本上趋于稳定——对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文中信息的筛选归纳概括均以客观题形式考查,文言翻译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从试卷的命题规律和趋势上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客观题部分■1. 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含义。
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从近几年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大多数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
2. 文言虚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3. 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汉语特有的句式上,从近几年来看,大多数是考查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等)的特点,省略句式的补充成分等方面。
4. 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的设题技巧相对较多,近几年来看常用的技巧有:(1)断章取义。
也就是说对内容、中心的概括片面,如2006年的天津卷第14题的C项,“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的表述与原文的主旨不一致,实际上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因一己之利,而是一种策略,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早降。
(2)张冠李戴。
此类题目的迷惑性较强,选项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均在原文中有所体现,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正确的。
(3)无中生有。
此类题目往往是把没有关联的事件用看似很正常的手段联系在一起,这类题型的设计往往很巧妙,一定要多留心。
如2006年全国卷Ⅱ中的第10题的B项“说服吕后收回成命”有误,吕后只是“召诸将议之”,尚未有“成命”。
从试题考查项来看,大多数试卷注重对原文的“人物才智品行的分析归纳与内容分析理解与概括”的考查,这也是近几年来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另外还要注意对作者观点的评价这类题型。
关于读书的诗句篇一:有关读书的句有关读书的诗句名言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8、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读书的三种境界表达“读书三境界”的诗句,各句分别比喻什么?读书的三境界,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引用古人词句做了很好的概括: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读书的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晏殊《蝶恋花》)。
读书本就不是轰轰烈烈的热闹事,真正的读书人,总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书,故而常常是孤独的,有时甚至是落寞的,也只有甘愿孤独与落寞才是真的读书,才能读得进去。
所谓“独上高楼”是要有独到的眼光,要有一定的高度;“望尽天涯路”是说要有相当的广度。
当此第一境界之时,所能见到的只会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五代·南唐·冯延巳《谒金门》)春初微风,波澜不兴,此时往往不被人们看好,不被世俗所理解。
读书的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读书有成的人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读书是要下苦功夫的:孔子韦编三绝、刘秀手不释卷、杜甫读书破万卷??至于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之类,哪一个不是孜孜以求?“为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终不悔”定然是将读书视为人生第一乐事,这才会无视“衣带渐宽”,才能“为伊憔悴”。
能有此精神,必然会有所成就,于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冷韵长吟壮士歌——读范曾诗文作者:柯国淳来源:《艺术评论》 2015年第12期柯国淳近读范曾先生新作《中国画法研究》,为本文的写作又翻阅了他所赠的所有书卷,掩卷沉思,不禁叹服其学养之深厚、所涉领域之广。
在书里所收《诗画一体》一文中,作者说:“自古以来,诗人而兼画家者多,而画家兼诗人者少。
”笔者要补充一句:画家兼诗人而兼文史哲文章大家者更少之又少。
初识范曾是1990年他侨居法国之后,先识其诗后识其人。
一天在一份中文报纸上读到他的长诗《莽神州赋》。
一开始我即被诗的恢宏气势、燃烧的激情、飞扬的文采所震撼:云浮千秋,江山万古,是一片心头的圣址和净土……哺我有天降雨露,饱我有垄亩禾黍,她是生我、养我、爱我、抚我的慈母。
一口气读下去,在一系列屈原式的天问之后,诗人写道:永恒的逝水如斯,永恒的苍茫沉浮。
君不见五千年轮番的寒暑,五千年不尽的荣枯,五千年的玉帛变鼙鼓。
找平天下的圣贤,寻治家国的良图,无李白的如弦大道,有屈原的漫漫征途,深祷她国泰民富,深祷她天朗地苏。
此时,我已是热血沸腾,泪如泉涌。
读到最后:这是一首浩茫悲怆的歌,一首恢宏壮丽的赋,一首十亿朵莲花簇拥着,奉献给莽神州的歌赋,一首灵魂深处回旋的神州赋。
抚卷后我良久无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诗贵境界,而境界又贵在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则要求一个真字。
这首《莽神州赋》好就好在它的赤子之心,它的真!多久没有读到这样回肠荡气、文藻斐然的好诗了!于是就有了要认识诗人的强烈愿望。
此后不久,在巴黎一次文人小聚之时,我朗诵了拙作《孤坟》。
没想到两天之后,收到范曾赠诗:《读柯兄孤坟诗作》。
抄录于后:丁丑年仲夏于花都雅集,柯兄读“孤坟”诗,举座愀然。
作此以感喟。
飘零书剑欲何之,海角荒莹野草悲。
意避霾云甘作客,命违天网谁为魑。
断魂空寄春闺梦,节士哀吟故国诗。
迢递泉台隔世路,一轮冷月共伤时。
十翼抱冲斋主范曾于雪夫翰寓由此与先生熟稔,过从渐密。
我们虽然年龄相仿,但就修养学识而言,我始终尊其为师长。
常常读书让人变美的神仙诗句常常读书让人变美的神仙诗句1、先有了毅力,而后才有了伟大的目标。
2、读书贵从实践来,实践贵从创新出。
3、学习前人是随从,超越前人是突破。
4、为乐趣而读书。
——毛姆5、积累的经验多了就会慎虑,就像积累的学识多了就会博学一样。
——霍布斯6、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7、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8、我学三十年,巧不能胜拙。
汝年今弱冠,慎勿虚岁月。
何必千里师,而后可受业。
何必万卷书,而后称博洽。
读书贵有用,岂徒资笔舌。
立身一弗谨,万事皆瓦裂。
晴窗明几砚,夜灯耿风雪。
汝今其免旃,经史须涉猎。
顾我何足学,当学古贤哲。
——南宋于石9、读书还是应注意趣味的培养。
趣味本身既是超是非的,又是有文野之分的。
我愿大家读书趣味变得更高雅些、更多样些。
——来虹10、读书,既充实精神世界又储蓄无形资产,实践,既充实精神世界又丰富物质世界。
11、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12、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者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13、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思想,是防止死背硬记的(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最强有力的手段。
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霍姆林斯基14、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15、吾人身体由口腔进食物以养之,吾人心神当由目腔纳书籍以养之。
——佚名16、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
——任防17、活学是读书的创新,活用是实践的创新。
18、我在读古典大师的作品时,总是把它的艺术方法的特点和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特点联系起来考虑,又把它和我们现代的生活联系起来,考虑如何学习和运用他们的技巧。
《对于念书的诗句》1、古来学识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念书示子聿》)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4、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明杨继盛《言志诗》)5、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念书者。
念书之乐哪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元翁森《四时念书乐》冬6、寒夜念书忘掉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袁枚《寒夜》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以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诗》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9、春念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念书修业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意会,桃红李白写文章。
(民国熊伯伊《四时念书歌》春)10、不去念书就没有真实的修养,同时也不可以能有什么鉴识力。
赫尔岑11、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
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杨循吉《题书柜》12、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念书楼》)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14、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念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念书,耳目失清爽。
(清萧抡谓《念书有所见作》)15、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杜荀鹤《书斋即事》16、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宋刘过《书院》)17、古来学识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念书示子聿》18、念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找寻。
王贞白《白鹿洞诗》19、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姚合《别贾岛》20、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里。
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
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21、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导语】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不在彰显着中国⼈的浪漫情怀。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0课《古代诗歌五⾸》课⽂原⽂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昂 【朝代】唐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 【朝代】宋 飞来⼭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层。
游⼭西村 【作者】陆游 【朝代】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珍 【朝代】清 浩荡离愁⽩⽇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0课《古代诗歌五⾸》知识点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昂(661~702),字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唐代⽂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昂是唐诗⾰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充实,语⾔刚健⽽质朴,风⾻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对唐代诗歌影响巨⼤。
现存诗⼀百多⾸,其中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集》传世。
⼆、故事背景 《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轻率,少谋略。
陈⼦昂进⾔,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翻译 前:过去。
古⼈:古代能够礼贤下⼠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
怆然:悲伤的样⼦。
涕:眼泪。
译⽂: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才的贤明君主。
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蒋大器) 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蒋大器) 阅读答案附翻译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明)蒋大器夫史,非独纪历代之事,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无一而不笔之者。
识其人,读其诗
——《杜甫诗歌专题展示课》教学反思
杜甫作为中国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其光芒穿越千年熠熠生辉。
他留给后人的不仅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篇,更有颠沛流离中的悲天悯人的呼喊。
学习杜甫的诗歌,更要了解杜甫的人格魅力。
将杜诗放置在杜甫心忧天下的济世情怀中去理解,带领学生进行一次深层次诗歌阅读,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做了几个突破:
1、强化整合意识。
本节课我进行了跨年段整合,将本册教材中的《望岳》与八年级下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行整合,同时也进行了文体的整合,除了这三首诗我又在第一课时安排学生朗读现代文《身寒尤念庇天下》。
通过整合学生能对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有了了解,更有助于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
2、注重“知人论世”的理念。
“知人论世”是诗歌学习的基本原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杜甫,让学生通过预习查找杜甫资料,给杜甫设计名片或制作简历,学生在学习诗歌之前对杜甫的经历、思想有了了解,能更好的理解诗歌,为深层次阅读提供保障。
3、渗透“诗画结合”的方法。
古代诗歌的画面感极强,引导学生将诗歌内容再现成画面,有助于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反思不足:
1、教学内容的预设应该更合理些,注重“一课一得”。
本节课设
计时“推荐阅读”和“颁奖词”两个环节,我一直处在“鱼和熊掌”的纠结中,导致课堂容量过大,没有完成任务。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课堂不是表演,能给学生收获的就是应该保留的,学生是教师第一考虑的。
2、诗歌教学的延伸很重要,教学应该放慢脚步。
这节课因为推荐阅读没有完成,我用利一节课进行交流,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杜甫诗歌,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补充,思维得到碰撞。
很多时候我们忙于追赶进度,其实教学中我们的确应该放慢脚步,等等学生,不要让学生为追赶老师而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