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1 震源、震中和震中距示意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震分类 按震源深度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三类。 ⒈浅源地震 0~70km,分布最广,占地震 总数72.5%,其中大部分的震源深度在30km 以内。 ⒉中源地震 70~300km,占地震总数的 23.5%。 ⒊深源地震 300~720km,较少,只占地 震总数4%。 目前已知最大发震深度720km。我国绝大多 数地震是浅源地震,中源及深源地震仅见于 西南的喜马拉雅山及东北的延边、鸡西等地。
⒉火山地震(volcanic earthquake) 由火山活动所引起的地震。火山活动时, 由于岩浆及其挥发分物质向上运移,冲破附近 围岩而发生地震。这类地震有时发生在火山喷 发的前夕;有时则直接与喷出过程相伴随。通 常,火山地震强度不太大,震源较浅,影响范 围较小。 这类地震为数不多,约占地震总数的7%。 主要见于现代火山分布地区。
震区的地质构造对地震烈度也有明显影响, 如一般在断裂构造发育的地带或古河道通过 的地段烈度较大,地质基础坚实的地区烈度 较小。 此外,建筑地基的稳固程度、房屋建筑的 结构特征等也影响烈度的大小。
判断烈度大小主要是根据人的感觉、 家具及物品的震动情况、地面建筑物和地 形的破坏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按照其强弱分为若干等级,并用数字 依序表示即成为烈度表。现在世界上一般 采用12度烈度表。
烈度 (intensity) ☆烈度 (intensity)
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 坏程度。 地震烈度往往与地震震级、震中距 及震源深度直接有关。一般来讲,震级 越大,震中区烈度越大;对同一地震, 离震中区越近,烈度越大,离震中区越 远,烈度越小;对相同震级的地震,震 源深度越浅,地表烈度越大,震源深度 越深,地表烈度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