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基础培训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51
第六章导线测量一、本章重点1.导线测量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2.导线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3.闭合导线内业计算过程和方法。
4.附合导线内业计算过程和方法。
二、本章难点1.导线坐标正、反算概念与方法。
2.导线边坐标方位角推算的思路和方法。
3.导线内业计算中角度闭合差计算与调整的思路和方法。
4.导线内业计算中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的思路和方法。
三、课时分配第一节概述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一种方法。
所谓导线就是由测区内选定的控制点组成的连续折线,见图6-1所示。
折线的转折点A、B、C、E、F称为导线点;转折边D AB、D BC、D CE、D EF称为导线边;水平角 βB,βC,βE称为转折角,其中βB、βE在导线前进方向的左侧,叫做左角,βC在导线前进方向的右侧,叫做右角;αAB称为起始边D AB的坐标方位角。
导线测量主要是测定导线边长及其转折角,然后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图6-1导线示意图一、导线的形式根据测区的情况和要求,导线可以布设成以下几种常用形式:1.闭合导线如图6-2a)所示,由某一高级控制点出发最后又回到该点,组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它适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作测图控制。
2.附合导线如图6-2b)所示,自某一高级控制点出发最后附合到另一高级控制点上的导线,它适用于带状地区的测图控制,此外也广泛用于公路、铁路、管道、河道等工程的勘测与施工控制点的建立。
3.支导线如图6-2c)所示,从一控制点出发,即不闭合也不附合于另一控制点上的单一导线,这种导线没有已知点进行校核,错误不易发现,所以导线的点数不得超过2~3个。
图6-2导线的布置形式示意图二、导线的等级除国家精密导线外,在公路工程测量中,限据测区范围和精度要求,导线测量可分为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和三级导线五个等级。
各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如表6-1所列。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6-1第二节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工作分外业和内业。
6.4.1 导线布设形式(一)导线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用经纬仪测量转折角,用钢尺测定边长的导线,称为经纬仪导线;若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则称为电磁波测距导线。
(二)闭合导线以高级控制点A、B中的A点为起始点,并以AB边的坐标方位角αAB为起始坐标方位角,经过1、2、3、4点仍回到起始点A,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三)附合导线以高级控制点A、B中的B点为起始点,以AB边的坐标方位角αAB为起始坐标方位角,经过5、6、7、8点,附合到另外两个高级控制点CD中的C点,并以CD边的坐标方位角αCD为终边坐标方位角,这样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四)支导线从一个高级控制点C和一条高级边的坐标方位角αCD出发延伸出去的导线称为支导线。
由于支导线缺少对观测数据的检核,故其边数及总长都有限制。
6.4.2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选点前,应调查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的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把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去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
如果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详细踏勘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 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3) 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4) 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对于二、三级导线,其边长应不大于350m,也不宜小于50m,平均边长如表6.3和表6.4所示;(5) 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大木桩,其周围浇灌一圈混凝土(图6.12),桩顶钉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若导线点需要保存的时间较长,就要埋设混凝土桩(图6.13)或石桩,桩顶刻“十”字,作为永久性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