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知识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15.14 MB
- 文档页数:93
电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电工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详细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识别及电路图的绘制。
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组成、电路的状态、电路图的基本符号、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及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状态。
2. 学会识别电路图中的基本符号,能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 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图的绘制,电路元件特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图的识别,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路元件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电工基础教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工作原理。
2. 理论讲解:a. 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组成和状态。
b. 讲解电路图的基本符号,让学生学会识别和绘制电路图。
c. 分析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具体例题,使学生加深对电路概念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给定电路图的简化图,并分析电路元件的作用。
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电路搭建实验,验证电路理论。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状态。
2. 电路图的基本符号。
3.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及作用。
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给定电路图的简化图,并分析电路元件的作用。
2. 答案:电路图的简化图及各元件作用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了解更多电路元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等。
b. 探索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家庭电路、电子设备等。
c. 学习电路分析方法,如节点电压法、支路电流法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2. 电路元件特性的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4. 作业设计与答案解析一、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1. 熟悉电路图的基本符号:讲解各类元件的符号表示,如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等,并通过示例进行展示。
电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电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导语:了解电工基础知识,才能更好进行实际操作。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电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电工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电阻率---又叫电阻系数或叫比电阻。
是衡量物质导电性能好坏的一个物理量,以字母ρ表示,单位为欧姆*毫米平方/米。
在数值上等于用那种物质做的长1米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导线,在温度20C 时的电阻值,电阻率越大,导电性能越低。
则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而变化的物理量,其数值等于温度每升高1C时,电阻率的增加与原来的电阻电阻率的比值,通常以字母α表示,单位为1/C。
2、电阻的温度系数----表示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而变化的物理量,其数值等于温度每升高1C时,电阻率的增加量与原来的电阻率的比值,通常以字母α表示,单位为1/C。
3、电导----物体传导电流的本领叫做电导。
在直流电路里,电导的数值就是电阻值的倒数,以字母ɡ表示,单位为欧姆。
4、电导率----又叫电导系数,也是衡量物质导电性能好坏的一个物理量。
大小在数值上是电阻率的倒数,以字母γ表示,单位为米/欧姆*毫米平方。
5、电动势----电路中因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所引起的电位差,叫做电动势或者简称电势。
用字母E表示,单位为伏特。
6、自感----当闭合回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则由这电流所产生的穿过回路本身磁通也发生变化,因此在回路中也将感应电动势,这现象称为自感现象,这种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
7、互感----如果有两只线圈互相靠近,则其中第一只线圈中电流所产生的磁通有一部分与第二只线圈相环链。
当第一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时,则其与第二只线圈环链的磁通也发生变化,在第二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现象叫做互感现象。
8、电感----自感与互感的统称。
9、感抗----交流电流过具有电感的电路时,电感有阻碍交流电流过的作用,这种作用叫做感抗,以Lx表示,Lx=2πfL.10、容抗----交流电流过具有电容的电路时,电容有阻碍交流电流过的作用,这种作用叫做容抗,以Cx表示,Cx=1/12πfc。
电工培训课件-(多场合应用)电工培训课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电工是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提高电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电工职业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件旨在为广大电工提供系统的培训内容,帮助大家掌握电工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我国电工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培训目标1.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基本定律、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等。
2.熟悉电工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预防事故发生。
3.学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器,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
4.了解电工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提高电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培训内容1.电工基础知识(1)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2)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等。
(3)电气图的识别和绘制:电气原理图、电气布置图、电气安装图等。
2.电工安全操作规程(1)电气事故的类型和预防措施。
(2)触电急救知识。
(3)安全用具的使用:绝缘手套、绝缘靴、安全帽等。
3.电工工具和仪器的使用(1)常用电工工具:螺丝刀、扳手、电钳等。
(2)常用电工仪器:万用表、兆欧表、钳形表等。
(3)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
4.电工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1)电工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我国电气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3)案例分析:违反电工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后果。
四、培训方法1.理论教学:讲解电工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分析典型案例。
2.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现场指导。
3.互动交流:组织学员讨论电工实际问题,分享经验和心得。
4.考核评估:定期进行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检验培训效果。
五、培训效果评估1.学员对电工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程度。
2.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电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电工基础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等基本概念;2. 电工基本元件:介绍常用的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元器件及其特性;3. 简单电路分析:讲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分析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工基础概念,能正确区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参数;2. 识别并了解常见电工元器件的符号、特性及用途;3. 学会分析简单电路,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分析方法、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2. 教学重点:电工基础概念、元器件特性、电路连接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工基础课件、电路图示、实验器材(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电工现象,引发学生对电工知识的学习兴趣;2. 理论讲解:(1)讲解电工基础概念,阐述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参数;(2)介绍常见电工元器件的符号、特性及用途;(3)分析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讲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3. 实践操作:(1)展示电路图,让学生识别并分析电路;(2)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4. 例题讲解:讲解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电路;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电工基础概念、元器件符号、特性等;2. 板书中间:展示电路图,标注串联、并联连接方式;3. 板书右侧:列出计算公式、例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单位;(2)分析下列电路图,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总电流、各支路电压;(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图。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电路分析存在困难,需要个别辅导;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型的电路,如混联电路、交流电路等;(2)推荐阅读相关电工知识书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组织电工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知识讲座第一章电力生产概况概况我们大家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是有许多种,例如常见的机械能、热能、光能、水能、化学能等等,根据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得知,各种能量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并且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例如,发电厂和电网就是一个多种能量相互转换的系统。
在火电厂的锅炉中燃烧着的煤炭通过化学反应,使水获得热能变成高压蒸汽(高温高压),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将它所具有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又将机械能转换成了电能。
而水力发电站则是将具有一定势能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水轮机再带动发电机转动,最后将机械能转换成了电能。
电能再经过升压站、降压站和输电线等设备送到用户,又转换成各种形式的能量为人们的生活和各种生产活动服务。
例如电动机可以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电灯可以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电炉可以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等等。
下面我们就围绕“电”的概念,从几个方面的课件展开,一起学习关于电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第二章电工常用名词、定义及符号§2―1电路的概念一、电路电路就是电流所流经的路径,它是由电源、负载(负荷)、连接导线和开关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
二、三相交流电路在磁场中放置三个匝数相同彼此在空间相距120°的线圈。
当转子由原动机带动,并以匀速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则每相绕组依次被磁力线切割,就会在三个线圈中分别产生频率相同、幅值相等的正弦交流电动势eА、eв、eс,三者在相位上彼此相差120°,再用导线和负载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三相交流电路。
§2―2 常用名词、定义及符号一、电压在电场中两点间的电位差就叫做电压。
电压的符号用“U”表示,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
在需要测量很低的电压时,是用毫伏(mV)或者微伏(uV)做单位;在需要测量很高的电压时,则是用伏特(V)或者千伏(kV)做单位。
换算关系为:1千伏(kV)=1000伏(V)=103伏1伏(V)=1000毫伏(mV)=103毫伏1毫伏(mV)=1000微伏(uV)=103微伏。
二、电流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会向电场强度的反方向移动。
电荷的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通常规定是以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单位时间(每秒钟)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电量)的多少来衡量电流的强弱,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的符号用“I”表示,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用符号“A”表示。
在需要测量很小的电流时,是用毫安(mA)或者微安(uA)做单位;当需要测量很大的电流时,则是用安培(A)或者千安(kA)做单位。
换算关系为:1千安(kA)=1000安培(A)=103安培1安培(A)=1000毫安(mA)=103毫安1毫安(mA)=1000微安(uA)=103微安。
三、电阻当把不同的负载接到电源上去的时候,就会发现负载中通过的大小是不相同的。
例如,在一根铜棒的两端和一根铁棒的两端加上同样的电压,在这两棒中的电流将会相差很大,这是因为不同的导体材料对于电流具有不同阻力的缘故。
我们就把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叫做电阻。
衡量电阻大小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用符号“Ω”表示。
如果在导体两端加上1伏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安,那么,这个导体的电阻就是1欧姆,即 1欧姆=1伏特/1安培在实际生产中有时嫌欧姆这个单位太小,则可以用千欧(kΩ)和兆欧(MΩ)做单位,换算关系如下:1兆欧(MΩ)=1000千欧(kΩ)=10³(kΩ)1千欧(kΩ)=1000欧姆(Ω)=10³(Ω)请大家注意的是,导体的电阻不仅和导体的材料种类有关,而且还和导体的截面积有关,由实践证明,同一材料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截面积成反比,而和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即导体的截面积愈大,电阻就愈小;导体愈长,电阻就愈大。
用公式表示就是R=ρ(L∕S)式中 L—导线长度,单位是米;S—导线截面积,单位是平方毫米;ρ—比例常数,叫做导体的电阻率,单位是:欧·毫米²/米。
电阻率ρ是长1米,截面为1平方毫米导体的电阻值。
例如常用材料中银的电阻率ρ=0.0165欧-毫米²/米,铜的电阻率ρ=0.00175欧-毫米²/米,铝的电阻率ρ=0.0283欧-毫米²/米。
四、电流的热效应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阻的温度会逐渐升高。
这是因为电阻所吸收的电能转换成了热能的缘故,这种现象就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例如,电炉,电烙铁等电热设备就是利用这种性能来生产我们所需要的热量;在白炽灯中,由于钨丝温度升得很高,达到白热的程度又将一部分热能转化为光能而发出亮光。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分析,在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中,电流通过绕组时所产生的热量,对于这些设备是很不利的。
为什么?因为这些热量如果不设法从电机及变压器内部散发出去,经过长时间运行后,就后会使设备的温度升得很高,绝缘损坏,严重时甚至烧坏设备。
所以,我们必须加以严密的监视和控制。
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实验,发现当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和电流值的平方、导体本身的电阻值以及电流通过的时间成正比。
这种关系就是楞次-焦耳定律,用公式表达就是Q=0.24I²Rt (2-1)式中 Q —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单位是卡;I —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安;R —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t —电流通过的时间,单位是秒;0.24 —热功当量,它相当于电阻为1欧姆的导体中通过1安电流时,每秒钟产生的热量。
问题1:在输电线路中如果出现导线发热好不好?是什么原因所导致?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导线的选择原则:为了避免设备过度发热,根据绝缘材料的允许温度,对于各种导线规定了不同截面下的最大允许电流(即安全电流),例如下表所示:500伏单芯(多芯)橡皮、塑料绝缘导线明线敷设允许载流量(安)由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导线的电阻和它的截面积成反比,所以,导线愈粗,允许通过的电流也就愈大;周围空气温度愈高,愈不利于散热,所以允许通过的电流愈小。
五、电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电源力所做的功。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W=P•t 且 P=UI (2-2)电功率是用瓦特表测量。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W),用“P”表示,大的单位还有千瓦(kw)。
它们的换算关系如下:1千瓦(kw)=1000瓦(W)六、电能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电源力所做的功。
电能是用瓦时表测量。
电能的单位是用千瓦·时(kw·h)表示,简称度。
问题2: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是否一样?在计算上有什么区别?(例2-1)在220伏的电源上,接入一个电炉,已知通过电炉的电流是4.55安,问在3个小时内,该电炉消耗的电能是多少?解:电炉的功率是P=UI=220×4.55≈1 kw3个小时中电炉消耗的电能是W=P·t=1×3=3 kw·h即消耗了3度电。
七、功率因素功率因素又称“力率”,它是指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通常用符号cosφ表示,即cosφ=有功功率(kw)/视在功率(kvA)功率因素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载性质有关。
例如呈电阻性负载的白炽灯、电阻炉等电热设备,其功率因素为1,说明它们只消耗有功功率;对具有电感的电器设备如日光灯、电动机等,其功率因素小于1(一般只有0.5-0.8左右),说明它们需要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如当电动机输出功率很低时,所消耗的有功功率减少,但所需要的无功功率确基本不变,无功功率所占的比例增大,所以电动机的cosφ就更低。
从功率三角形的图中,运用数学的三角函数关系可以得出如下表达公式:有功功率P=UIcosφ式中的cosφ即为功率因素。
问题3:引起功率因素下降的因素有哪些?会产生哪些危害?一是在负载中有电感性的负载增多;二是负载自身的功率因素过低。
功率因素的降低,说明在电路中用于交变磁场吞吐转换的无功功率增大,而有功功率下降,并且这部分无功功率在电源和负载之间送过来又送回去不做功。
因此,(1)、从而降低了电源设备的利用率;(2)、在线路上将引起电压降增大、会使得用户端的电压降低,影响了用户负载的正常工作;(3)线路的功率损失增加就会造成电能的损失。
八、线电压、相电压试画图举例说明:在星形连接的电路中(指三相对称电路),每相线圈两端的电压就做相电压,通常是用符号UА、Uв、Uс分别表示。
端线与端线之间的电压则叫做线电压,一般是用符号U AB、U Bс、UсA表示。
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因为 UAB=UА UBс=√~3 Uв UсA=√~3Uс而且 UА=Uв=Uс=UXgUAB=UBс=UсA=UX所以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可概括为UX=√~3 UXg (2-3)即星形连接的电路中,线电压等于相电压的√~3倍。
九、相电流、线电流在星形连接的电路中(指三相对称电路),当每相线圈两端的电压知道后,就可以逐一计算出每相的电流,这个电流是在各相负载中流过的,所以叫做相电流,而且,它们的有效值是IА=UА/ZА Iв=Uв/Zв Iс=Uс/Zс条件: tgφА=ХА/RА tgφв=Хв/Rв tgφс=Хс/Rс如果ХА=Хв=Хс=Х RА=Rв=Rс=R 则称为三相对称电路, IА=Iв=Iс=IXg φА=φв=φс=φ因此,在各端线中流过的电流则叫做线电流(试画图举例说明),用符号“I х-х”表示,对星形连接的电路来说,线电流就等于相电流,即 Iх=I Xg(2-4)十、中性线(零线)三相三线制只是三相交流电源供电的一种连接方式。
假如我们从三个线圈的首端分别引出三根导线,再将三个线圈的尾端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三相三线制的星形连接。
如果在三相三线制星形连接的基础上,我们再从三个线圈尾端的连接点(称为星点)上再引出一根导线,就变成了由四根导线供电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
那么,由三个线圈尾端的连接点(称为星点)上引出的这根导线我们就叫做中性线(零线)。
中性线的作用:就在于使星形连接的不对称负载的相电压保持对称,消除由于三相负载不对称引起的中性线点位移,从而避免因负载电压过高而造成设备的损坏,因负载电压过低而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问题4: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如果中性线点发生位移(或者断线)时会造成什么后果?十一、相序相序是指三相交流电相位的顺序。
从三相交流电的波形图(试画图举例说明)可以看出,三相交流量(电压或电流)到达最大值(或零值)的时间总是有先有后,例如:我们称A相超前B相、B相超前C相、相C超前A相。
那么,我们就把ABC、BCA及CAB叫做电压的相序(正相序)。
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应用的就是指正相序,在计量表计(如多功能表)的接线中特别要注意相序,否则,将造成电能计量上的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