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认知的发展(最新)
- 格式:ppt
- 大小:5.93 MB
- 文档页数:32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顺序
1. 前期阶段(年龄为0-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模仿和感知性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道德规范。
他们会学习到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如不伤害他人、不打破东西等。
2. 中期阶段(年龄为3-7岁):这个阶段中,孩子开始理解道德规范的内在意义。
他们能够意识到一些行为是对的,一些行为是错的,并且开始表现出同情心和责任感。
3. 后期阶段(年龄为8-1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逐渐摆脱善恶对错的二元化思维,开始更加复杂地理解道德。
他们能够理解其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并会考虑到道德规范对所有人的影响。
4. 青少年阶段(年龄为13-18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并能够对复杂的道德情境做出自我评价。
他们能够指出不合理的道德规范,提出自己的理解,并独立判断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是否道德正确。
道德认知发展的六个阶段道德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然而,道德认知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人们的成长和经历而发展。
根据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人们的道德认知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六个阶段,并探讨每个阶段的特点。
第一阶段:顺从与惩罚取向在这个阶段,道德认知主要基于外部权威和惩罚。
个体会遵守规则和法律,以避免受到惩罚或负面后果。
他们相信“坏事会受到惩罚,好事会得到奖励”。
这种道德观念是自私的,只关注自身利益。
第二阶段:交换取向在第二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道德决策可以基于交换和利益平衡。
他们明白如果他们帮助别人或做出牺牲,他们也能从中获得回报。
这种道德观念仍然是自私的,但已经考虑到了他人的利益。
第三阶段:符合与期望取向在第三阶段,个体开始关注他人的意见和期望。
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许和认可,因此会努力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这种道德观念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获得他人认同为导向的。
第四阶段:法律与秩序取向在第四阶段,个体将道德认知建立在法律与秩序之上。
他们遵守法律、规则和制度,因为他们相信这些是社会稳定和公正的基础。
这种道德观念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尊重权威为导向的。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在第五阶段,个体开始考虑更广泛的社会利益和公正原则。
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并试图通过制定公平的法律和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道德观念是以保护人权、平等和公正为导向的。
第六阶段:普世原则取向在第六阶段,个体拥有最高级别的道德认知。
他们遵循普世原则,即尊重人的尊严、人权和公正。
他们会抵制违反这些原则的法律和规则,并为实现更高的道德目标而奋斗。
不同个体在道德认知发展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大多数人会经历这六个阶段。
这些阶段代表了道德认知从简单到复杂、从自我中心到社会中心的演变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阶段都有其价值和局限性。
在第一阶段,个体可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权益。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当代西方道德发展心理学中立足于“知”和“行”的最富影响力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
这一理论的出现,不仅对西方传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还引发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
科尔伯格在50年前提出的两难故事讨论法、公正团体等德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道德实践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对这一理论进行梳理,有利于我们看清我国中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反思阶段理论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其主要内容是:(1)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基础,道德发展不能超越认知发展水平;(2)道德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阶段进行的,儿童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3)道德发展阶段具有不可逆性;(4)道德发展的本质动机在于寻求社会接受和自我实现,有赖于个体对---------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
这一理论揭示了道德认知和道德发展之间的关系:道德发展以道德认知为基础且平行发展,认知水平高的,道德水平就高;认知水平处于什么阶段,道德水平就处于哪个阶段。
在此基础上,科尔伯格提出,人的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从行动的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出发来评判善恶是非,包括第1 和第2阶段:第1阶段为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避免破坏规则而受到惩罚为道德判断标准,没有能力思考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
浅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摘要: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三水平六阶段” 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道德发展的本质与条件以及道德判断、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 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 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为我国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
其局限性在于他忽视了女性在道德发展中的不同,过于重视理性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发展科尔伯格劳伦斯? 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着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继承了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观,构建了关于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策略的庞大理论体系,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 。
他的理论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1)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
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观点, 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一切道德行为,都不是主体按特定规则机械作出的,而是以已有的认知对自身、事件、他人、社会期望、法律等因素进行分析决策的结果。
个体品德水平的高低, 并非是因为他读到或记住更多更好的道德规则, 而是道德认知水平的差异。
在道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对不同环境的要求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 儿童道德行为与道德判断的一致不是来自对某种社会规则的遵从而是一种决策能力,即个体道德认知力。
按照柯尔伯格的看法,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
他认为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的最重要成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前提。
因此, 他所研究的道德认知发展主要集中于道德判断的发展。
如柯尔伯格所说,“我之所以坚决主张道德发展以道德认知为核心,意思在于主动性判断是道德的显着特征。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当代德育的启示张倩【摘要】道德认知发展论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在吸收20世纪初杜威的进步主义德育研究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所创立的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有影响的德育理论,至今仍被各国道德理论家和德育工作者广泛应用于实践中,并被证明是有效的。
中国当前道德教育存在高调低效的特征,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为我们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诸多启示,我们应变传统的灌输型德育模式为引导型模式,确立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Mor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moral theory in the modern western moral education schools, founded by Lawrence Kohlberg, a famous American moral psychologist, by assimilating John Dewey' s progressive research on moral education and Jean Piaget' s theory on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s moral cognition. Lawrence Kohlberg' s theory has been widely and effectively practiced by moral theorists and educators all over the world. In China, the contemporary moral education is featured by lofty tone but low efficiency. Lawrence Kohlberg' s mor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has brought us a lot of revelations on changing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traditional stuffed moral educational mode be changed to the guided one. The student -centered teaching mode is also advocated to foster and improve students' moral judgment.【期刊名称】《唐都学刊》【年(卷),期】2012(028)006【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中国;当代德育;启示【作者】张倩【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广州51042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广州5104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2-05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有影响的德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单选题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
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_____。
A : 感知运动阶段B : 具体运算阶段C : 形式运算阶段D : 前运算阶段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题干中所体现出的是中学生具有了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
这种推理能力的特点是,不仅从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还考虑可能情境。
这是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形式运算阶段是指 11 岁以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
2、单选题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是_____。
A : 机械学习B : 有意义学习C : 接受学习D : 发现学习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发现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
3、多选题对基本情绪的正确描述是_____。
A : 基本情绪的种类是有限的B : 它是人类所独有的C : 它是天生的。
不学而能的D : 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可以派生出复合情绪参考答案: ACD本题解释:【答案】ACD。
解析:基本情绪一般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
它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是天生的:基本情绪可以派生出复合情绪。
4、判断题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N。
解析: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5、简答题简述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及其培养。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 (1) 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①中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
中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道德思维的水平上;二是表现在道德观念的程度上。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指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道德发展理论,强调人的道德认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
该理论的核心理念是“道德智慧(moral wisdom)”,其主要体现在人类表现出的反思性和承诺性意识,同时又带有一种高度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情境和人际关系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判断。
柯尔伯格认为,人类的道德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前合作期(preconventional)”,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表现出的道德行为是基于对奖励与惩罚的认识。
儿童主要依赖着外部的奖惩机制,从而进行某些行为选择。
这个阶段的孩子多半只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并且不太考虑自己所做的行为的影响对其他人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合作期(conventional)”,这是在儿童逐渐理解他们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且意识到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则和标准的时候出现的阶段。
这个阶段中人们的行为起始基于他们对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的理解和遵守。
这也代表着成年人中最常见的道德思考方式。
在合作期中,一个人的行为决策将会考虑到社会对其行为的评判,同样也会考虑到所处环境中其他人的感受。
最后的一个阶段是“后合作期(post-conventional)”,人们的道德理解已经超越了传统法律制度,而是基于自己的道德原则进行选择。
人们在面临与个人价值观不相符合的社会规范或道德信仰的时候,会产生内心冲突,人们甚至会抗辩甚至反叛。
柯尔伯格的理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方面,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可以帮助解释不同年龄段人士道德认知的发展和成长方式,从而更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人类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掌控等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也可以被用于指导人们关于道德认可的教育和道德规范制定的思考。
对于个人而言,如果能够通过这个理论去认知道德发展的规律,并且有意地加强了他的道德认知的发展,那么,将来就可以做一个更加有责任心、更加敏锐和更加正确的人。
小学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导入:今天将有几位可爱的神秘嘉宾与我们一起同堂上课哦!大家鼓掌欢迎我们可爱的小朋友。
首先我问各位小朋友几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道德吗?这里你有五颗糖,你身边有这三个人,你想分给他们吃吗?如果分,该怎么分呢?分别问四个小朋友。
导入:案例:对偶故事(1)黎明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一天,老师喊他去办公室帮忙,他兴冲冲地推开教师办公室的门,只听到哐当一声响,开门用力过猛,门背后的2个热水壶全倒了,并且碎了。
可黎明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
(2)有一个叫薛友的小男孩。
一天,趁母亲外出时,他想从柜子里拿一些巧克力吃。
由于放巧克力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
刚碰到巧克力就听见哐当一声,一个热水壶被他碰倒在地,碎了。
请问:1. 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 为什么?2. 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3、你认为谁应该受到惩罚,该怎么惩罚?4、对这则案例中发生的事情、损坏的财物,你还有别的看法吗?谢谢各位小朋友,欢送小朋友离场哦!我们知道,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是指小学生对是非、好坏、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它由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两部分组成。
道德观念也可以说是道德规范,那么根据这几位小朋友的回答和我们每个人在小学时期品德发展状况的回忆中,我们来谈谈小学生会产生哪些道德观念?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这些道德观念又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呢?他们的道德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题。
思考题:小学生有哪些道德观念呢?并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学生回答,学生作答时,老师逐一分析各种道德观念的发展特点第一,公有观念的发展。
这个问题不仅在学校品德教育中很重要,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一个核心的道德问题。
以损坏公共财物和私人财物为例,研究发现,公有观念:5岁儿童还不能区分公与私,他们往往从私人的角度出发,公有观念还不明显。
7岁儿童已能笼统区分公与私,他们头脑里初步出现公私关系的意识,认为公家财物比私人财物重要。
9岁儿童在公有观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已经具备了有关集体意识的具体观念,懂得了公共财物是集体公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