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镇语文试卷及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433.36 KB
- 文档页数:9
2021—2022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上古神话中,有一支西北大荒神话系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叛神的形象。
这里有偷了天帝的“息壤”跑到人间治水的鲧,后被天帝命火神祝融杀于羽郊,神话说他化为黄龙而入于羽渊。
这个叛神很有点近于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不过有书说他不服尧让位于舜而率众造反。
这里有人面蛇身而朱发的水神共工,他与火神祝融交战,不胜而怒,头触不周之山,把支撑天地的天柱撞倒,所以才有女娲炼石补天,积灰理水。
这里有敢和黄帝争战的刑天,失败后,被黄帝砍下脑袋。
断头的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拿着干戚作战。
在叛神的诸神中间,以环绕后羿的神话最有叛逆的特色。
神话说当尧之时,天上十日并出,草木不生,民无所食。
后羿原是天神,奉帝命而降大地,以箭射落九日……后来他爱上洛水之神宓妃,射瞎宓妃丈夫河伯的左眼,被河伯上诉于天帝,而失败于天帝,这时的后羿已是叛神之神了。
成为叛神的后羿不能自由上达天都,他西上昆仑取得不死之药,但是不死药带给后羿另一个更大的悲剧;他的妻子嫦娥因为不死的能胜过自己的唯有老师后羿,所以设下埋伏,杀了后羿。
叛神、叛情、叛师,古代后羿的神话是由叛逆而组成的悲剧。
古代神话中的诗情、悲剧、叛逆,构成了中国文化中的另一个人文意境,存在于后世无数中国人的思想之中,个体自我的成长使它已不再浮现神话所含有的原初隐喻和象征,它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意义。
在这种人文特性的笼罩下,这种叛逆思想在文学上一般衍化为两支系统。
一支是作为“士”的知识阶层的情感流露,大都体现为诗词创作常以“佯狂”的形象出现,流露出一种愤世嫉俗、不与黑暗现实合作的自然情绪;而在具体的文化规约下,这种倾向又大都有隐者的因素,回归自然是这批人所共同具有的美学理想。
另一支主要体现了市民精神,尤其是进入明代以后,这种市民精神又主要以爱情婚姻的题材出现,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许仙与白娘子的民间传说等。
2024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5月高考二模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5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09年12月7日,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经过近2周的激烈争吵,各方最终未能对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共识。
以下是记者对本次会议中方科技顾问丁仲礼院士的采访。
记者:这次哥本哈根的峰会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激烈的争吵,到底在吵什么?丁:就是今后不同的国家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记者:这个排放多少,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丁:简单讲,就是一个国家以后还能使用多少能源。
对普通国民来说,它意味着生活能否继续改善,福利能否进一步增加,甚至有没有工作。
记者:基于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对于气候升温的预测,哥本哈根会议提出,相对于1750年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最高升温。
对此,您怎么看?丁: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一个科学结论,其实这个2摄氏度只是英国某研究机构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随着这个结论的迅速流行,它慢慢变成了一个价值判断。
记者:如果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是可信的话,那不算一个依据吗?丁:你怎么知道它可信?它并非科学实验的结果,它只是计算机的模拟。
记者:丁院士,我们当然知道科学界有反对和怀疑的声音,但是IPCC作为各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一个组织,它拿出的报告,不应该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吗?丁:科学家有主流吗?科学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科学是真理的判断。
在IPCC报告原文中,并没有确认气候变暖就是由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带来的结果,也没有精确的数据表明二氧化碳到底对气候变暖有多大的影响。
按照哥本哈根大会达成的控制升温2摄氏度的共识,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量约为8000亿吨。
这个总量非常非常小。
打个比方,假如我们现在是人均排放1.4吨碳,那么到2050年人均排放量就只有0.8吨碳。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艺术家则恰恰相反。
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艺术家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成了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②“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
在白居易看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是绝对的,在诗的浪漫逻辑中,爱情是无条件的,甚至可以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
这种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的,是一种情感逻辑,它不合客观的理性,却恰恰充分符合人的情感激动的特点,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
③情感逻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像理性逻辑那样统一,它可以自相矛盾,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神化诸葛亮不满,而对关云长的形象特别称赞,这是因为,关云长在理智上不是那么强大,时常感情用事。
他的理智时时与感情矛盾,而且经常被感情所败。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特别引用关公在华容道释放曹操那一段。
④本来,从理性逻辑来说,放走了曹操(刘备的主要政治、军事敌手),是不忠于刘备事业的表现,其后果是危及事业和自身的生命。
因为在这以前,他在诸葛亮面前签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是要掉脑袋的;而俘虏了曹操则是忠于刘备事业的表现,肯定能得到升迁和厚赏。
然而按关公的情感逻辑,曹操当年俘虏了他,不但不杀他,反而抬举他,还请傀儡皇帝汉献帝封他为“寿亭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确于他有厚恩。
关公此人十分重视“有恩必报”的原则。
2024年苏锡常镇二模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婀娜(ē nuó)B. 伫立(chù lì)C. 嘈杂(cáo zá)D. 踌躇(chóu ch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常常独出心裁地做一些小玩意儿。
B. 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书桌上。
C. 同学们在操场上兴高彩烈地玩耍。
D.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荣我已经掌握了。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同学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地打篮球。
B. 听到这个好消息,他激动得喜出望外。
C. 小明一听说要去动物园玩,就兴致勃勃地准备了起来。
D. 他正在深思熟虑地计算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不希望被人打扰。
二、文学常识(每题2分,共10分)下列关于《红楼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一部描写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长篇小说。
B.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他性格叛逆,追求自由。
C.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她聪明伶俐,但命运多舛。
D.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下列哪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故乡》的作者是谁?《故乡》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社会现实?《故乡》中“我”回到故乡后,主要看到了哪些社会现象?《故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乡》的主题思想。
2022~2023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2023年3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尝试着去重新激活那个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诉诸绘画,因为绘画会径直将我们重新放回被知觉的世界。
在塞尚、布拉克及毕加索那里,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遭遇到这样一些物件:柠檬、曼陀铃、葡萄、烟盒……它们止住我们的目光,拷问我们的目光,这些我们“惯熟的”物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向我们的目光透露着它们的秘密本质以及它们的物性形式本身。
如此,绘画将我们带回到对物本身的观看。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
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
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其他的桌子。
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无关紧要的,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
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
绘画的意义全部在于画布之外,全部在画作所意指的东西那里,就在画作的主题那里。
实际上,所有有价值的画作都正是在和这一看法的斗争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来所有的画家都在非常有意识地和这种看法作着斗争。
2022~2023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年3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尝试着去重新激活那个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诉诸绘画,因为绘画会径直将我们重新放回被知觉的世界。
在塞尚、布拉克及毕加索那里,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遭遇到这样一些物件:柠檬、曼陀铃、葡萄、烟盒……它们止住我们的目光,拷问我们的目光,这些我们“惯熟的”物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向我们的目光透露着它们的秘密本质以及它们的物性形式本身。
如此,绘画将我们带回到对物本身的观看。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
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
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其他的桌子。
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无关紧要的,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
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
绘画的意义全部在于画布之外,全部在画作所意指的东西那里,就在画作的主题那里。
实际上,所有有价值的画作都正是在和这一看法的斗争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来所有的画家都在非常有意识地和这种看法作着斗争。
苏锡常镇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9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4.09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
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
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有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能表现本国精神。
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
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
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
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
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的文化,如果我们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若失掉艺术特性,于文化表现和观瞻方面令人痛心,代表着文化衰落。
四十年来,上海等通商大埠模仿欧美次等商业城市,多为租界外国人建设,中国市民只是附和而已。
此类建筑无中国复兴精神迹象。
今后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建设,但应是自觉的,由专业建筑师指导。
在科学结构上有艺术表现,为中国精神复兴而努力。
这种创造的火炬已曾在抗战前燃起,所谓“宫殿式”新建筑就是一例。
但以最清醒建筑理论来看,其不合近代科学及艺术理想。
它的产生是由于欣赏中国建筑的外貌。
在形式上它模仿清代宫衙,在结构及平面上它又仿西洋古典派的普通组织。
细项上东西凑合且多属过去时代,不适应中国经济情形也不能普遍。
这些尝试如同堆砌文字,抄袭章句,整篇结构不出于自然,辞藻也欠雅驯的文章,但这种努力是中国精神的抬头,实有无穷意义。
2023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5月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因之评画必然涉及笔墨。
逐渐,舍本求末,人们往往孤立地评论笔墨。
喧宾夺主,笔墨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
构成画面,其道多矣。
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
为求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作者可用任何手段:不择手段,即择一切手段。
果真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成为杰作,其画面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或曰线、面,或曰笔、墨,等等,便都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与价值。
价值源于手法运用中之整体效益。
威尼斯画家弗洛内兹指着泥泞的人行道说:我可以用这泥土色调表现一个金发少女。
他道出了画面色彩运用之相对性,色彩效果诞生于色与色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之,就绘画中的色彩而言,孤立的颜色,赤橙黄绿,无所谓优劣。
往往一块孤立的色看来是脏的,但在特定的画面中它却起了无以替代的效果。
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则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屋漏痕因缓慢前进中不断遇到阻力,其线之轨迹显得苍劲坚挺,用这种线表现老梅干枝、孤松矮屋之类别有风格,但它替代不了米家云山湿漉漉的点或倪云林细瘦俏巧的轻盈之线。
对这些早有定评的手法大概大家都承认是好笔墨,但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
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的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
也许将被咒骂失去了笔墨,其实失去的只是笔墨的旧时形式,真正该反思的应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时代风貌。
岂止笔墨,各种绘画材料媒体都在演变。
但也未必变了就一定新,新就一定好。
旧的媒体也往往具备不可被替代的优点,如粗陶、宣纸及笔与墨仍永葆青春,但其青春只长驻于它们为之服役的作品的演进中。
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1试题2019年3月注意:本试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A.费尽心机正襟危坐难以名状 B.费尽心机道貌岸然难分轩轾C.劳神费力正襟危坐难分轩轾 D.劳神费力道貌岸然难以名状2.把“这也难怪好的书店老板,于‘生意经’外,还加上一点文化味”。
这句话填入下列文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书店是商业活动的场所,老板当然也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可经管书籍毕竟不同于经营其他商品,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准精神活动。
①正是这一点,使得读书人与书店的关系,并非一般的买卖关系,更有体威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味道,②书业的景气与不景气,不只关涉到书店的生意,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当代读书人的心态与价值進求。
③书业的凋零,“不胜感伤之至”的不只是书店的掌柜,也包括常跑书店的读书人,因其同时显示出文化衰落的迹象。
④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3.如果要从历代文人中为梅、兰、竹、菊各选一位代言人,按顺序匹配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A.苏轼杜甫陆游陶潜B.苏轼屈原陆游王维C.林逋杜甫郑夑王维D.林逋屈原郑變陶潜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人一直事欢幻想,所以有神话、家教、文学,人越来越理智成热,从前的想已无法满足現代人的精神需求,人一直在寻找幻想的新形式。
在今天,这种新的幻想形态已经卓然成形,那就是料幻。
从前人信神,现在人信料学,它们都能给人提供安慰和希望,但料学的安慰和希望比从前的神真实可信,从这个意义上,科学不但是现代的神,而且比旧神受加威力强大。
科幻是科学神话的最佳载体,或者说是旧神话与科学的合体。
A.神话、宗数、文学和科幻等都是人类幻想的结果B.科学从本质上来看和神话、宗教、文学是一样的C.科幻是人基于对科学的信仰而创造的新幻想形态D.科幻将会取代人类社会曾经出现的各种幻想形式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邵山人潜夫传陈维崧山人名潜,宇潜夫,扬之通州人也。
生即聪敏异常儿,以授以经生家言,则恚甚,不肯读。
或投诗赋古文辞,则大喜,昼夜疾读不辍。
间操笔为之,则大工。
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
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
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荐以自给。
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
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報叱去,不顾也。
里中儿争匿笑之。
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
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
来吴中,而与王伯谷雅登谈诗一昼夜也。
居无何,山人念客游久,郁郁不得志,间一归通州。
而属有世変,里门且荡析久,则转徙于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
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鋪食。
室中止庋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
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
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去立尽,山人怅且恨,与客语,辄诟骂不绝云。
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
诗则工五言古诗,精籀篆,善李潮八分书。
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残失过半。
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
观察与范玺卿,于山人里中最相知深也。
山人病且死,而给其医药者,观察之子巢民先生。
死之日,轻纪其后事,则长孺黄先生之力居多。
或曰:“山人性卞急,善骂。
”维崧居东皋七八载,山人每过维崧,辄温语竞日。
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对坐待日暆耳。
然则谓山人善骂人,岂信然哉!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节选自《陈迦陵文集》卷五)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室中止庋数十卷书庋:放置 B.则绳缚其枢耳枢:门轴C.点画不少舛舛:不幸 D.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锓: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邵潜从小聪敏异常,但不肯读儒家经典,一生没有通过科举出人头地B.邵潜家境贫苦,却有名门子弟的习气,不愿意做农事,以致生计艰难C.邵潜喜欢诗文辞赋,精通《文选》,擅长古诗、书法和字学,著述颇丰D.作者与邵潜有过交往,他认为同乡人关于邵潜喜欢骂人的传言不可信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
(2)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8.请简要概括邵潜的形象特点(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①史达祖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
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
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
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②,书开虿尾③,别有相思随定。
忧心耿耿。
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注:①开禧元年(1205年),史达祖随宋朝派赴金国贺金主生辰的使节北行。
六月帝临安,八月中秋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夜宿馆驿中。
②刀头:刀头有环,古人将其谐音为“还”,③虿尾:笔法劲锐。
9.请赏析上阙中“西风来劝凉云去……一一冰壶相映”两句写景的艺术手法。
(6分)10.概括作者“古庭空自吊孤影”的原因。
(5分)四、名句名篇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2)问君何能尔?。
(陶潜《饮酒《》)(3)雕阑玉砌应犹在,。
(李煜《虞美人》)(4)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7)胜人者有力,。
(《老子》)(8),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试菜黄丽群⑴好几个月オ忽然从学校回家一次的老二皱眉头:“爸,怎么搞的。
”、老二啪一声关上冰箱门,气味已经非常不行。
“家里还好吗?”⑵“冰箱里都是什么呀,看起来都放太久了,要不要整理一下啊,妈最受不了这样子吧。
”老二最后只在滤水器接杯冷水喝下,喝完,无意识抓抓脸。
“真的没事吗?”他摇摇头。
这对兄弟差八岁,大的宁静小的轻快,从小就凡事不像、谁知现在小的一举一动,竟和大的二十几岁时候一模一样。
他看了,心里喜欢,也不免有点儿慌。
⑶“你吃过饭没有?晚上,”他犹豫着,“晚上我跟你妈出去吃饭。
你不出门吧?我们会打包回来,最近和你妈两个人常出去吃饭。
”“喔。
”老二倒在沙发上弄他的手机。
“那我也要去。
我难得回来,你们居然两人世界出门吃低不邀请我,还叫我吃你们打包回来的剩菜!还是今天是你们什么纪念日?是的话我就算了。
”⑷“也不是……不是啦,不是要给你吃剩菜……不知道怎么讲,”他是真的不如道跟二怎么讲,也不知道现在跟妻怎么讲。
只好一直吃吧。
⑸十年前他奔去妻的医院,把她从营养室叫出来,让地坐在走廊长椅上,“老大出事了。
”他压住她肩膀,当时他以为自己拉制得非常好,几天后强押妻入浴室帮她洗澡,才发现她双胛都是冒紫血点的青指印。
⑹他多希望大儿子是个绝顶聪明七窍玲珑心的孩子。
这样的话,他想,也算有个说法。
可是他这老大,只是最一般每科考六十五分到七十分的男孩,温柔迟慢、在点心房里当着副手的一个最像海绵蛋糕的孩子啊。
他都记得,那时有人告诉他们、说,大殓之际,父母得拿一根拐棍狠打老大的棺材。
妻说,我不要,我不怪我的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他?他自杀是很不孝,连原因也不说,他真的是不要我这个妈妈了,可是我还是不怪他,我不打他。
⑺“咦,到家啦。
”老二和他叽叽咕咕,午睡的妻醒了。
“刚好,去洗洗澡,晚上跟我和你爸爸去试菜。
”⑻“试菜?什么东西。
”⑼“吃吃看哪里有好餐厅好饭店啊,你哥都几岁了,万一哪天忽然冒出一句说,妈我要结婚,要请几桌,我掐指一算就知道订什么地方最好。
今天我们要去那个上个月才开张的五星级饭店。
”⑽“这样啊,那我去洗个澡。
”他招招手,“爸,来房间一下。
”⑾他听见妻在客斤里打开电视。
新闻播报声音,连续剧声音,流行歌动声音,新闻播报声音,西洋电影声音,普通话电影配音,又是新闻播报声音,新闻播报声音,新闻播报声音。
⑿老二走出房间,在母亲身旁坐下,关闭电视。
⒀“妈妈,今天晚上不出去吃饭好不好?”“不行,我订位了,你不想去没关系啊。
”“不是这样,我想去,可是你要看医生,等你看好医生我们马上去。
”“看什么医生,我不要。
"“我已经网上挂好号,是我以前一位老师,他人很好。
”“不要。
”“不行,你看看你,胖这么多,衣服紧成这样,今天晚上不可以去吃了。
”⒁听见胖,妻紧紧抿嘴,不讲话,瞳子里幽幽闪烁,许久许久。
“那,你晚上去买肯德基给我吃。
”“好,”老二说,“给你吃肯德基,就要去看医生。
”⒂老大走后,整整一年,妻オ停止夜哭。
他自己,十年来,从未在老二面前稍露悲伤,只是老二出外读研究生后,他每目必按照早中晚三餐时间打他手。
此时他才忽然意识,这个孩子每天接他三通来电,从没有一声不耐。
⒃那晚他拿来大黑垃圾袋,把剩菜全部丢掉。
挤了一颗柠檬,加在一盆热水里、冰箱里外擦洗一遍。
他关上厨房门准各洗澡睡觉的时候,冰里只有一盒葡萄,一株花椰菜,,五颗鸡蛋,以及纸桶里的两块他们没吃完的肯德基。
(有修改)12.本文是一篇小说的节选,14节中肯德基的细节因为缺少铺垫而显得突兀。
请为这处细节补充合理的解释。
(4分)13.第④小节和第①小节中“他”和妻都对老二说了外出吃饭的事。
请比段“他”和妻话语背后的不同心理。
(5分)14.本文从父亲的视角来叙事,把回忆和现实交织起来,这种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重《水游》轻《三国》的传统刘勃明代文人里愿意谈几句小说的,往往捧《水浒》而贬《三国》、而且认为《水浒》不是略胜一筹,是高着几个档次。
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鲁迅、胡适一辈。
何以如此,可能和三国故事的两个传统有关。
一是史传。
这个传统里的故事讲述人,一般有点文化,但也不会太高。
大体上,把《三国演义》改成现在最常见样子这类人把宣传“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观,当作小说很重要的功能和义务。
他们特别信服正史的记录,会尽量往上靠,不大喜欢胡乱发挥。
但说他们更关注历史倒也不见得。
只是他们既然有且仅有一点读写能力,便很以这种本事为自录,所以能够接近正史,乃是有文化的证明,至于正史本身也可能会错,他们就不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