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床旁盲插空肠营养管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3
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的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人数共82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1例对照组(经鼻留置胃管)、41例观察组(床旁盲插鼻肠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血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等指标改善情况更优,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床旁盲插鼻肠管能提高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床旁盲插鼻肠管;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应用效果将肠内营养的方式应用于重症患者临床中能取得良好效果,相比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与机体生理状态更加贴合,其获得的支持效果更突出,且具有经济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势,还能使ICU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使其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
但是ICU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紊乱的现象,且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包括误吸、返流等,由此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率有所增加,因此,肠内营养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认可[1]。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纳入82例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41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为21:20,年龄最小40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27.45±2.34)岁;观察组男女人数比为22:19,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41岁、89岁,平均年龄(28.53±3.25)岁;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经鼻留置胃管;观察组: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1)先静脉推注20mg盐酸甲氧氯普胺,然后在10min后置管。
(2)将空肠管端口关闭,在饲管衔接的地方将导丝连接器固定,使其处于牢固的状态,防止插管时脱落的问题发生。
(3)先对管道的长度进行测量,使其进入到胃部;采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浸泡,并对患者的鼻腔进行清洁,床头抬高30°以上,患者采取右侧卧位的体位方式;将导管缓慢送到患者的胃部、肠管,最后确定床旁X线。
分析重症患者床边盲插鼻肠管的护理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29T05:21:52.72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月16期作者:秦梅林[导读]秦梅林(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桂林541002)摘要:鼻肠管是为重症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重要通道,通常是采取盲插法将鼻管置入小肠内进行营养输注。
但是,在实际床边盲插鼻肠管过程中,极易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伤,进而影响治疗实施、预后效果,因此,提升床边盲插鼻肠管置管技术、做好临床护理干预重要现实意义。
下面本文就对重症患者床边盲插鼻肠管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旨在为重症患者床边盲插鼻肠管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重症患者;盲插鼻肠管;营养支持;并发症前言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等特点,受疾病影响,机体会出现高能量消耗、代谢,同时,由于无法正常进食,在高消耗代谢和进食不足双重作用下,常会出现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致使机体免疫、抵抗等能力下降,不仅会影响临床治疗的顺利实施,甚至还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最终造成死亡等不可逆严重后果,因此,临床需重视重症患者的营养干预[1]。
目前,肠内营养支持是临床常用营养干预手段,而鼻肠管则是进行肠内营养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选择鼻肠管、合理进行床边盲插是确保鼻肠管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发挥的关键[2]。
基于此,本文将重症患者床边盲插鼻肠管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鼻肠管种类和特点通过鼻肠管进行食物、药物的供给,可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能量、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进而满足机体正常消耗代谢,促进康复[3]。
近年来,医学科技、医疗水平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过程,鼻肠管应用愈加广泛且种类越来越多,由于鼻肠管的选择可直接影响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因此,如何选择更为科学、适宜的鼻肠管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成为研究重点[4]。
1.螺旋形鼻肠管螺旋形鼻肠管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鼻肠管类型,其属于不透X光聚氨酯管,聚氨酯为惰性材质,亲水性良好且柔软度极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基于患者机体内组织真实情况自由弯曲,一般不会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故基本不会造成刺激性,患者耐受性较好,即便身体条件较差患者也能够适用;同时,螺旋形鼻肠管自带导丝,发生堵管事件风险和几率较低;另外,螺旋形鼻肠管还具备特殊记忆功能,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通过幽门[5]。
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发布时间:2023-01-04T02:30:25.659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8期作者:陈沛徐清[导读] 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
陈沛徐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浙江杭州 310013【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
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6月入选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在肠内营养时均应用床旁盲插鼻肠管,对照组采纳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
比较其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ICU入住和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床旁盲插鼻肠管效果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床旁盲插鼻肠管;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比较严重,可能无法进食从而使机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这不仅影响整体治疗效果,更对患者的机体产生巨大影响。
所以,为满足重症患者机体每日所需营养,对其开展肠内营养支持,从而可有效改善患者肠道功能异常等情况。
应用床旁盲插鼻肠管针对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不仅操作简单,临床价值也高。
因此,本文对床旁盲插鼻肠管对重症患者临床应用价值开展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21年8月~2022年6月入选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2.63±2.84)岁。
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3.25±2.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均为重症患者;患者年龄都大于18岁,且无精神问题;患者具有营养不良情况,且出现肠道紊乱现象;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订书面知情书,自愿参加。
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一、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选择与操作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是一种通过经皮置管技术将营养管置入空肠并固定在腹壁上的方法。
与传统的胃管相比,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操作更为简便,而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更为安全可靠。
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营养管材料、确定置管部位、进行消毒和固定等操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保证了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作用。
1. 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危重症患者常常因为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导致肠功能减退,而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能够通过肠道内营养的方式,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从而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肠道功能。
研究表明,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促进肠功能恢复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减少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2. 提高免疫功能3. 改善营养状况1. 患者的病情和病程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危重症患者,但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会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对于病情较轻或已经康复期的患者,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效果会更好;而对于病情较重或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2. 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效果还与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密切相关。
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从而提高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治疗效果;而不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则会影响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效果,甚至产生一定的并发症。
3. 护理的规范性在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治疗中,护理的规范性也是影响其效果的重要因素。
规范的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发挥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作用;而不规范的护理则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影响其治疗效果。
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其选择与操作、患者的病情和病程、营养支持的合理性以及护理的规范性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其效果。
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是一种先进的营养支持技术,近年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就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的概述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是一种通过鼻腔插入到空肠内,将患者肠内内容物引流到外部的技术。
与传统的肠外营养相比,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具有操作简单、便于观察、减轻病人痛苦等优点。
具体操作流程是在临床上经床边无痛经鼻插管提示吻合螺旋型鼻肠吻合模块到空肠进而异物的贴合过程。
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疼痛剧烈、恶心呕吐、消化功能减退等症状,常常导致摄食不良、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
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方式,其中肠内营养支持被认为是更为理想的途径,能够促进胰腺分泌和胃肠运动,减少胰液刺激和胃肠道黏膜损伤。
1. 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胃肠功能,促进食欲增加,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更容易对抗疾病和恢复健康,因此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在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2. 促进炎症的愈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常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而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促进炎症的愈合,减少组织损伤,缩短炎症的持续时间。
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对抗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疾病的康复进程。
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在2022年9月到2023年9月期间选择7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胃肠插管及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及护理干预,比较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置管后不良反应(反流误吸、呕吐、腹胀、腹痛)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
结论: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置管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床旁盲插鼻肠管及护理干预;重症疾病重症疾病是指病情严重、病程进展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患病者由于机体代谢和应激反应的改变,以及可能存在的肠道功能受损等因素,导致患者的能量消耗增加、营养摄入不足或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而肠内营养支持是通过消化道给予营养物质,所以可以作为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的治疗方法[1-2]。
目前,临床中经常采用胃肠置管和鼻肠置管两种方式,本研究选择70例重症患者,比较两种置管方式的效果,同时探究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2年9月到2023年9月期间选择7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男女分别17例和18例,年龄52~73(62.79±3.11)岁;对照组男女分别19例和16例,年龄54~72(63.55±3.84)岁。
一般资料差异(P>0.05)。
纳入:①符合重症疾病的诊断标准;②签字同意参与试验。
排除:①中途退出;②精神状态异常。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胃肠插管及护理干预:清洁口鼻部位、导丝引导、插入胃肠管、定位确认等。
在插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合作程度与舒适度,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插管情况,注意患者的舒适度、皮肤情况、口腔卫生等,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螺旋型鼻空肠管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螺旋型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营养支持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引言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入院时间在72小时以内,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患者,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即开始抗炎、止痛及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螺旋型鼻空肠管营养支持治疗。
螺旋型鼻空肠管在患者空腔腹腔手术后应用。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1.3 数据统计和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2.1 临床症状改善经过螺旋型鼻空肠管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包括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
2.2 实验室指标改善治疗结束时,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糖、白蛋白等均显著改善,表明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控制。
2.3 营养状况改善经过螺旋型鼻空肠管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体重增加,营养不良情况得到缓解。
2.4 安全性分析螺旋型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未发生相关并发症。
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螺旋型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营养状况,安全性高,未发生相关并发症。
这与现有的研究结果一致,螺旋型鼻空肠管已经被证实可在多种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一、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的临床应用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是一种通过鼻腔插入到空肠或近端回肠的一种导管,其优点包括操作简便、创伤小、耐受性好等。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质,患者常常出现消化道功能受损、口服营养摄入受限等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营养支持。
而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通过导管直接向肠道内输注营养液,从而能够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可以有效地保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常由于胰腺功能受损而导致胰腺酶的分泌减少,进而影响到消化道功能,使得患者无法正常摄取食物。
通过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输注营养液,可以绕过胰腺,直接向肠道内输注营养物质,保持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还可以减少胰腺炎的并发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常伴有肠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衡等情况,容易导致细菌转移和感染的发生。
通过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输注营养液,可以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口服营养摄入受限,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体力下降等情况。
通过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输注营养液,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体力和免疫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实际应用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需要定期对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导管的畅通和功能的正常。
在应用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输注营养液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合理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输注速度,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探究床旁盲插空肠管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2-12-20T01:58:40.851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5期作者:赵金花[导读] 探讨探究床旁盲插空肠管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赵金花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摘要】目的:探讨探究床旁盲插空肠管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5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开展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25名采用常规内镜引导置管法,探究组25名采用床旁盲插空肠管,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结果:探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探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床旁盲插空肠管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疗效确切,降低误吸和营养管堵塞情况,成功率高,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床旁盲插空肠管;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应用价值 ICU是医院危重患者集中的地方,精准医疗和专业精细化的护理是重症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而营养支持已成为重症患者综合治疗、康复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重症患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危重症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喂养的时候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而导致肺炎或是营养不良[1]。
因此,需要进行小肠营养管的方式治疗,而进行小肠营养主要靠两种方法,其一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手术中进行置管,另一种就是采取床边留置鼻空肠管到空肠。
一般情况下,床旁留置鼻空肠管较为常用,但需要鼻空肠管自行蠕动进入空肠部位,用时较长。
胃肠蠕动慢或胃动力障碍的患者,医生需要通过内镜或者在X线下手术置入管道,不仅费用昂贵、手段繁琐、患者痛苦,而且也增加危重症患者的意外风险,而采用在患者的床旁盲插空肠管技术则有效避免此类问题,近年来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致认可[2]。
而且床旁盲插空肠管营养支持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肠道黏膜,增加肠道血流,还会减少细菌移位和误吸发生,是现阶段临床中主流的营养补给方式。
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摘要】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通过介绍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选择及操作技巧、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在病情恶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及对策,总结出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研究发现,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预防恶化,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范围和优化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临床效果、营养状况、病情恶化、并发症、选择、操作技巧、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选择和操作技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使得其在临床应用中更加方便和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依据,以促进在实际临床中更好地应用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研究目的,格式等。
谢谢!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分析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选择及操作技巧,以提高治疗效果。
2.评估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3.探讨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
4.研究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病情恶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危急状态下的作用机制。
5.总结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并发症及对策,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探讨,将为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 正文2.1 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选择及操作技巧一、管道选择:1. 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种类:常用的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有硅胶管和聚氯乙烯管两种。
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引言危重症患者常常面临着病情严重、营养不良等多种问题,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肠内营养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而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作为肠内营养治疗的一种方式,其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一、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是一种通过鼻腔或口腔将管子置于十二指肠降部或空肠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相比于其他方式,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二、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作用1. 促进营养吸收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能够将营养液直接输入十二指肠降部或空肠,绕过胃部,减少了胃肠分泌和蠕动,有助于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2. 维持肠道黏膜功能适当的肠内营养能够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和再生,预防肠道黏膜萎缩和损伤。
3. 减少并发症发生相较于静脉营养,肠内营养具有更低的感染率和并发症风险,能够减少腹泻、肠道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4. 缩短住院时间通过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进行有效的肠内营养治疗,可以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三、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1. 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在临床研究中,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研究结果显示,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临床经验积累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采用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进行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医护人员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操作技巧,提高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效果。
3. 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通过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是一种通过手术将营养管留置在空肠内,为患者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帮助其恢复健康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就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一、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作用和意义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是一种能够提供充分营养支持的方法,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患者的身体处于极度的应激状态下,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支撑身体的各项功能,特别是在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适用于无法口服、胃肠道功能受损或不允许经口或经胃肠道摄入营养的危重症患者。
营养支持不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命质量,而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出现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患者提供所需的养分和热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1. 有效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能够有效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满足患者在危重症状态下的能量需求。
通过空肠管道直接输注高营养价值的液体食物和营养素,补充患者丧失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健康。
研究表明,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减少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在危重症患者中,胃肠道功能常常受损,通过胃肠道摄入营养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消化道出血、胃排空障碍等。
而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能够避开胃肠道,直接输注到空肠,减少了与胃肠道功能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危重症患者常常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营养支持不足会进一步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而床旁留置空肠营养管的营养支持作用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对抗感染的能力,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充分的营养支持也有利于伤口愈合,促进患者的康复。
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对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以2022年5月-2023年5月为研究起止时间,用对照研究,选择重症患者2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平均进行分组,对照组用经鼻留置胃管、观察组用床旁盲插鼻肠管,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以ALB、PA、TF为指标,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以感染、反流、恶心、腹胀为常见并发症指标,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对于重症患者来讲,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效果较为突出,能够对患者营养指标进行改善,也是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措施,由此也能体现护理工作价值。
【关键词】床旁盲插鼻肠管;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重症患者往往无法正常进食,因此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此类现象严重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比,其更加符合患者机体生理状态,其营养支持效果更好且更加具有安全性,同时又因经济成本可控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有研究指出肠内营养属于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是控制并发症,缩短患者ICU治疗之间的关键。
对此文章以我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床旁盲插鼻肠管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6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用对照研究,其中观察组用床旁盲插鼻管、对照组用经鼻留置胃管。
26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64岁,年龄均值(54.78±3.47)岁,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对照组用经鼻留置胃管。
在进行插管后,护理人员要对留置胃管进行管道护理,确保留置胃管的干净、卫生,防止堵管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同时护理人员要对留置胃管使用情况进行观察,以防范脱管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必要时更换胃管。
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
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重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完成分组,共两组,每组25例,一组为观察组实行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一组为对照组实行经鼻留置胃管护理,比对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血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反流误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方案融入重症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床旁盲插鼻肠管;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对策在临床中,诸多重症患者均存在无法正常进食的表现,进而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而影响病情恢复,因此营养支持成为重症监护病房的关键治疗措施,对患者的康复效果产生直接影响[1]。
相较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更加符合机体的生理需求,可获得更好的支持效果,且具备较好的安全性,经济成本低。
其中,床旁盲插鼻肠管营养支持能够避免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控制肺部感染风险,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2]。
研究由此展开,设计对照试验,引入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方案,选择对应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后进行量化表现描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重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完成分组,共两组,每组25例,一组为观察组实行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一组为对照组实行经鼻留置胃管护理;观察组中,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10例,年龄52-68岁,平均(64.10±4.45)岁;对照组中,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11例,年龄54-71岁,平均(64.26±4.59)岁;将以上各项资料统一分析,在利用信息技术解析结果,得到“可比较”许可,数据表现为“p>0.05”。
经鼻盲置空肠营养管在老年重症患者的应用研究引言:一、经鼻盲置空肠营养管的基本原理经鼻盲置空肠营养管是指通过患者的鼻腔将一根软管置入胃内,然后顺着胃肠道自然生理通路将管子送入到小肠,以此实现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一种方法。
与胃肠营养管相比,经鼻盲置空肠营养管的好处在于其能够避开胃的酸性环境和胃-肠吸收,直接进入小肠,提高了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经鼻盲置空肠营养管独立于胃肠蠕动,使得患者对于姿势的要求相对较低,能够有效避免胃肠返流的发生,减少了因此导致的并发症。
二、老年重症患者的特点及营养支持需求老年重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机体功能减退等现象,其营养需求和代谢水平与年轻健康人群有较大差异。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能减退以及代谢率降低,他们对于营养物质的需要大幅降低,但慢性疾病和机体功能减退又使得其对于一些特定营养物质的需求会增加,这就需要医护工作者对于老年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而经鼻盲置空肠营养管其特殊的作用机制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经鼻盲置空肠营养管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由于其肠道的功能状态可能已经出现一定的退化,因此传统的胃肠道营养支持可能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胃肠吸收能力的下降、蠕动功能的减退等,都会使得传统的营养支持方法无法满足老年重症患者的需求。
而经鼻盲置空肠营养管的作用恰恰能够弥补这一缺陷,通过直接送达到小肠,提高了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从而保证老年重症患者能够得到更充分的营养支持。
经鼻盲置空肠营养管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还表现出了一些其他的优势。
因为其与胃肠道的蠕动无关,使得患者在使用该支持方法时对于姿势的要求较低,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其避开了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也减少了胃肠返流的发生,有效减少了因此带来的并发症,减轻了医疗负担。
目前的研究表明,经鼻盲置空肠营养管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带来显著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