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 有机磷 农药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有机磷农药中毒终极版分析(一)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中毒事件。
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有机磷农药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加,因此预防和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从有机磷农药的特性、中毒症状和防治方法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此更全面地认识并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
一、有机磷农药的特性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快速、低毒、广谱等特点。
然而,有机磷农药的化学特性决定其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转化为有机磷酸盐,这种化合物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都有损害作用。
二、中毒症状
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抽搐、无力等。
2.呼吸系统症状:如喘息、呼吸困难、呼吸抑制等。
3.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4.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量减少、尿潴留等。
以上症状可能会同时或分别出现,症状轻重程度因人而异。
三、防治方法
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
1.鉴别中毒原因:认真鉴别中毒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再次中毒。
2.及时诊治:遇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3.洗胃:中毒后应第一时间进行洗胃,将有机磷农药从胃中排出。
4.吸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应及时吸入高浓度氧气,以促进肺功能恢复。
5.应急处理药物:如阿托品、酚磺乙胺等,能够有效地解除症状和毒性。
总之,尤其是农民和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人,必须重视有机磷农药的使用和防范,并在有中毒症状的情况下及时就医,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各大类农药的结构分类情况新农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用来预防、消灭或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品。
根据其化学结构,农药可以分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吡虫啉类农药、三唑类农药、草甘膦类农药以及其他类农药。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大类农药的结构分类情况。
1.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农药之一、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有机磷基团,该基团与农作物病虫害的神经系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死亡。
有机磷农药的共同结构特点是磷酸酯结构和磷酰胺结构。
常见的有机磷农药有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等。
2.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通过干扰昆虫的神经系统来达到杀虫效果的。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该基团在昆虫体内会分解成甲酸和氨,干扰昆虫神经传导。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结构特点是氨基甲酸酯酯基的存在。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毒死蜱、乙酰甲胆碱等。
3.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特点是具有除虫菊酯结构,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菊酯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干扰昆虫神经传导,从而导致其痉挛、麻痹、死亡。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马拉硫磷、敌百虫等。
4.吡虫啉类农药:吡虫啉类农药是一类新型的杀虫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吡虫啉环。
吡虫啉类农药的作用机理是与昆虫神经传导相关的靶标相互作用,从而杀死病虫害。
常见的吡虫啉类农药有久效吡虫啉、干扰素等。
5.三唑类农药:三唑类农药是一类广谱杀菌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三唑环。
三唑类农药通过抑制真菌的酶活性、细胞膜的合成或DNA的复制等机制来抑制真菌的生长。
常见的三唑类农药有三唑酮、三唑菌素等。
6.草甘膦类农药:草甘膦类农药是一类广谱除草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草甘膦基团。
草甘膦类农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一氧化碳脱氢酶,从而导致植物细胞无法合成必需氨基酸,最终导致植物的死亡。
草甘膦是该类农药的代表。
7.其他类农药:此外,还有一些农药不属于以上几类,如吸气剂、抗生素类农药、激素类农药等。
这些农药具有各自特定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概述
2008-6-20 9:26【大中小】【我要纠错】
有机磷农药是一类广谱杀虫药,有杀虫效率高,对农作物、果树药害小等优点,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农药。
但本类药对人畜具有毒性。
有机磷农药大都呈油状或结晶状,色泽由淡黄至棕色,稍有挥发性,有蒜味,除敌百虫外,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效,但敌百虫遇碱变为毒
性更大的敌敌畏。
有机磷农药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及完整皮肤粘膜吸收,吸收后大多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
有机磷农药中毒机理是抑制体内胆碱酯酶。
有机磷化合物进入体内后,其磷酸根迅速与血液和神经系统的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作用,结果导致乙酰胆碱蓄积。
体内胆碱能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横纹肌的运动神经肌肉接头,一些控制汗腺分泌和血管收缩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以及中枢神经系统。
乙酰胆碱的积聚引起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临床上出
现相应的中毒症状。
有机磷农药简介概述有机磷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含有机磷农药的有机化合物。
这一类农药品种多、药效高,用途广,易分解,在人、畜体内一般不积累,在农药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化合物。
但有不少品种对人、畜的急性毒性很强,在使用时特别要注意安全,近年来,高效低毒的品种发展很快,逐步取代了一些高毒品种,使有机磷农药的使用更安全有效。
过去我国生产的有机磷农药绝大多数为杀虫剂,如常用的对硫磷、内吸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及敌敌畏等,近几年来已先后合成杀菌剂、杀鼠剂等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类或硫代磷酸酯类,其结构式中R1、R2多为甲氧基(CH3O-)或乙氧基(C2H5O-);Z为氧(O)或硫(S)原子:X 为烷氧基、芳氧基或其他取代基团。
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磷化合物。
理化特性有机磷农药大多呈油状或结晶状,工业品呈淡黄色至棕色,除敌百虫和敌敌畏之外,大多是有蒜臭味。
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丙酮、乙醚、三氮甲烷及油类,对光、热、氧均较稳定,遇碱易分解破坏,敌百虫例外,敌百虫为白色结晶,能溶于水,遇碱可转变为毒性较大的敌敌畏。
市场上销售的有机磷农药剂型主要有乳化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和粉剂四大剂型。
近年来混合剂和复配剂已逐渐增多。
中毒机理有机磷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完整的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
职业性农药中毒主要由皮肤污染引起。
吸收的有机磷农药在体内分布于各器官,其中以肝脏含量最大,脑内含量则取决于农药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
体内的有机磷首先经过氧化和水解两种方式生物转化;氧化使毒性增强,如对硫磷在肝脏滑面内质网的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下,氧化为毒性较大的对氧磷;水解可使毒性降低,对硫磷在氧化的同时,被磷酸酯酶水解而失去作用。
其次,经氧化和水解后的代谢产物,部分再经葡萄糖醛酸与硫酸结合反应而随尿排出;部分水解产物对硝基酚或对硝基甲酚等直接经尿排出,而不需经结合反应。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宣教
有机磷杀虫药属有机磷酸酯或留待磷酸酯类化合物,对人畜均有毒性,多呈油状或结晶状,色泽由淡黄色至棕色,有大蒜味,稍有挥发性,经常会因为生产及使用过程的不当或者是自服、误服或摄入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水果等而发生中毒。
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1、有机磷农药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可致中毒。
喷洒农药时应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及鞋袜,戴口罩、帽子及手套;下工后用碱水或肥皂洗净手和脸,方能进食、吸烟,污染衣物及时更换洗净。
农药盛具要专用,禁止装食品,牲口饲料等。
生产和加工有机磷化合物的工厂,生产设备应密闭化,并经常进行检修,防止外溢。
工人定期体检,测定血胆碱酯酶活力,慢性中毒者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在60%一下时,不宜恢复工作。
2、患者出院后应在家中休息2-3周,按时服药不可单独外出,以防止迟发性神经损害。
急性中毒除个别出现迟发性神经损害外,一般无后遗症。
3、因自杀致中毒者应学会应对应激源的方法。
遇事应豁达,开朗,不斤斤计较,不转牛角尖,转移注意力等。
有机磷杀虫剂摘要:有机磷杀虫剂(0P)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它对人和动物的主要毒性来自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引起的神经毒性,现就关于0P的生物活性(理化特性、化学成分、毒性)、剂型种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有机磷杀虫剂;植物;成分;剂型随着农药工业的发展,杀虫剂种类不断增加,但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品种为有机磷、氨基甲酸酣、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新类型的药剂除少数品种外还没有大量使用。
有机磷杀虫剂是一类含磷的有机合成杀虫剂,1936年前后发现了它的生物活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
有机磷制剂品种繁多,性能千差万别,特点是对害虫毒力强,药效高,有些品种杀虫剂范围很广,具有广谱性,有些品种杀虫范围很窄,具有选择性,有些品种易于分解,残效期很短,适于在果树、蔬菜上使用,有些品种残效期很长,适于防治地下害虫;有些品种具有内吸或渗透作用,使用方便又不易伤害天敌[1]。
有机磷杀虫剂的主要缺点是:有些常用品种属剧毒药剂,容易造成人、畜急性中毒。
绝大多数品种容易分解失效。
1、有机磷杀虫剂的发现过程第一个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始于1820年,直到1937年,德国的施拉德第一次在拜耳实验室发现具有杀虫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1943年,施拉德的第一个有机磷杀虫剂进人德国市场,然后这一领域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据粗略的统计,至今为止,有机磷农药超过了30个品种,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农药公司均投人到有机磷农药品种的开发研究之中[2]。
2、有机磷杀虫剂的生物活性2.1理化特性有机磷原药大多为油状液体或结晶状,少数为固体,色泽淡黄或棕色,密度一般比水小,有较高的折光率。
沸点一般很高(除少数例外),在常温下蒸汽压力都很低,有挥发性。
有机磷农药大多数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而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但也有的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如敌百虫、乐果、甲胺磷、磷胺等[3]。
有机磷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效,但敌百虫在碱性条件下变成了毒性更强的敌敌畏。
不同类型农药特性及残留检测方法农药是指农业生产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是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
据统计,如果不使用农药,全球农作物将平均减产近70%,使用农药后,農作物减产率降低至38%左右,其中虫害约14%、病害约12%、草害约12%。
从农药的发展来看,经历了天然药物时代、无机农药时代及有机合成时代。
随着农药使用的日趋广泛及农药品种的快速更新换代,滥用农药及农药残留问题备受关注。
农药残留检测则是监管食品质量安全及保障食品贸易公平公正进行的有效技术手段。
本文对有机合成农药相关特性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 有机氯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组分为含有氯元素的有机物的农药,主要包括以苯或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合成的2类化合物。
以苯为原料的农药有六六六、滴滴涕、百菌清等,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氯化烃有狄试剂、艾试剂、氯丹等。
1.1 有机氯类农药特性有机氯类农药理化性质基本相似,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残留时间长、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为脂溶性非极性农药。
有机氯类农药中包括低毒、中毒、高毒农药,急性经口LD50为98~10 000 mg/kg。
由于有机氯类农药在环境中很稳定,已有很多关于水体、沉积物甚至北极圈处检测出有机氯类农药的报道。
该类农药容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其毒性可沿食物链逐级放大,对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为此,世界各国早已停止对大多数有机氯类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根据电生理学的研究结果,DDT、六六六及环戊二烯类农药有着相同的毒理机制,均为神经毒剂,可引起典型的兴奋、麻痹症状,作用位置是突触。
1.2 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检测方法由于有机氯类农药在高温下比较稳定,所以在残留检测中应用最多的是气相色谱法。
ECD检测器又对氯元素有很好的响应,因而GC-ECD对大多数有机氯类农药有很好的选择性及灵敏度。
如《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NY/T 761—2008)中关于蔬菜水果有机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其中对林丹的方法检出限达到0.000 2 mg/kg。
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发展,首先从有机有机氯开始,在40年代初出现了滴滴涕、六六六。
二次大战后,出现了有机磷类杀虫剂。
50年代又发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这时期的杀虫剂用药量为0.75~3㎏/h (千克/公顷),而上述的三大类农药成了当时杀虫剂的三大支柱。
在杀虫剂方面,仿生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沙蚕毒类的农药被开发和应用,尤其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开发,被认为是杀虫剂农药的一个新的突破。
而这几类农药又各有特点。
有机氯类农药(1)大部分品种的生产原料容易获得,生产工艺较简单,成本也较低,杀虫谱广,残效期长。
是一类价廉物美的杀虫剂。
(2)化学性质稳定。
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在环境中残留时间较长,因而对环境污染较重,特别是其极易溶解于脂肪中,可造成生物体的积累,给人的健康带来严重隐患。
(3)有机氯作为首先出现的有机合成杀虫剂,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防治传播疾病的害虫方面。
有机磷农药•有机磷杀虫剂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一类杀虫剂,其品种繁多,性能也千差万别,但综合来起来看有如下特点:•(1)杀虫谱较宽。
目前常用有的机磷杀虫剂品种可以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有些可用于防治于卫生害虫及家畜、禽体外寄生虫。
•(2)杀虫方式多样化,可满足多方面需要。
大多数品种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有些品种具有内只作用或渗透作用,个别品种具有熏蒸作用,可进行多种方式施药,防治地上、地下、钻蛀、刺吸式等不同类型的农林害虫。
其杀虫机理是抑制害虫体内的胆碱酯酶的活性,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直到死亡。
••(3)毒性较高,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大多数品种对人、畜毒性偏高,有些品种属于剧毒,如甲拌磷、甲胺磷、内吸磷等。
使用时应注意健安全,并保证农产品收获前有一定的安全间隔时间,避免农药残留中毒。
•(4)在环境中,易降解。
一般品种易于在动植物体内降解成无毒物质,在自然条件中,如日晒、风雨的作用易水解、氧化。
因此,储存时应避光、防潮。
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特点、危害及控制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特点、危害及控制本文关键词:农药,危害,污染,控制,有机磷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特点、危害及控制本文简介:摘要:通过介绍有机磷农药物理化学性质,讨论有机磷农药的特点,有机磷的污染来源及其污染现状,分析其对水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目前对有机磷农药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有机磷;水体;人体健康;生态影响;治理对策;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特点、危害及控制本文内容:摘要:通过介绍约请有机磷农药物理化学特殊性, 讨论有机磷农药的特点, 有机磷的污染来源及其污染现状, 分析其对污染物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 并提出目前对有机磷农药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有机磷; 水体; 人体健康; 生态影响; 治理对策;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the sources of pollution of organic phosphorus and its pollution status, analyzes its harm to water, its impact on human healt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poses the current organic phosphorus.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sticides.Keyword:organic phosphorus; water body; human health; ecological impact;水体污染源是水体中污染物的发生源。
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
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大多数属于高毒性及中等毒性。
有很多种,如对硫磷(1605)、甲拌磷(3911)、内吸磷(1059)、敌敌畏、乐果、敌百虫等。
中毒机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理,一般认为是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造成组织中乙酰胆碱的积聚,其结果引起胆碱能受体活性紊乱,而使有胆碱能受体的器官功能发生障碍。
凡由脏器平滑肌、腺体、汗腺等兴奋而引起的症状,与毒蕈中毒所引起的症状相似,则称为毒蕈样症状;凡由交感神经节和横纹肌活动异常所引起的症状,与烟碱中毒所引起的症状相似,故称烟碱样症状。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途径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在喷洒过程的气雾可由呼吸道吸入;误服者由消化道吸收。
其潜伏期也因中毒途径不同而有所差异。
经口服者约5~20分钟早期出现恶心、呕吐,以后进入昏迷状态;经呼吸道者,潜伏期约30分钟,吸入后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呼吸困难,视力模糊,而后出现全身症状;经皮肤吸收者潜伏期最长约2~6小时,吸收后有头晕、烦躁、出汗、肌张力减低及共济失调等症状。
流行病学中国是个农业人口占90%以上的大国,每年各地皆发生很多起农药中毒事件。
小儿对有机磷毒性较成人敏感,稍有疏忽可造成中毒。
有机磷中毒是主要的小儿中毒之一,中毒年龄小至新生儿,并可在任何年龄的小儿中发生。
编辑本段疾病病因1.中国的农药分类:有机磷农药是农业常用的杀虫剂,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目前国内生产的农药有几十种,按其毒性分三大类:(1)剧毒类:对硫磷(parathion1605)、内吸磷(1059)、甲拌磷(thimet)。
(2)高毒类:甲基对硫磷、敌敌畏(dichlorphos)、乐果(rogor)(中度毒性)、乐果敌百虫(dipterex)(中度毒性)等。
(3)低毒类:马拉硫磷(karbofos)、敌百虫、乐果。
2.进入人体途径:有机磷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3个途径进入人体,也有二次中毒。
可为单独、家庭或集体中毒。
弗罗里硅土柱
中文名称:三硅酸二镁,硅酸镁,弗罗里硅土,硅镁型吸附剂
英文别名:Magnesiumtrisilicate,Magnesiumsilicate,Magnesiummesotrisillicate 化学式2MgO·3SiO2相对分子质量260.86
性状:白色细粉。
无气味。
无味。
系组成不定的含水硅酸镁。
无砂性。
微有吸湿性。
易被无机酸分解。
不溶于水和乙醇。
储存:密封保存。
有机磷农药的特性:
具有特性农药:
敌敌畏—沸点较低
要注意前处理过程中旋转蒸发时的损失
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等极性较强,甲拌磷容易降解或者损失,前处理过程尽快完成;
含水量较低的样品可以补充一些水再进行匀浆,但是加水量不要太大,控制在15—20ml左右较合适;
匀浆、震荡的时间要足够,保证提取和分层完全以利于后面的处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