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7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四个生长时期。
2、根据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可把微生物分为、、、、五种类型。
3、细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值范围为,霉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好气微生物生长的最适Eh值为。
4、中温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高温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低温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5、巴氏消毒工艺条件为,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灭菌工艺条件为,常压蒸汽灭菌工艺条件为。
6、加热是消毒灭菌中用得最广泛的方法,加热灭菌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紫外线主要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这是由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差。
7、影响微生物生长延滞期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影响微生物耐热力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细菌计数所得细菌数中包含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
11、细菌总数测定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和(2),其中(1)中常用的有、和。
13、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和。
二、选择题1、某细菌悬液经100倍稀释后,在血球计数板上,计得平均每小格含菌数为7.5个,则每毫升原菌悬液的含菌数为( )A、3.75×107个B、2.35×107个C、3.0×109个D、3.2×109个2、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为( )A、完全培养基B、基本培养基C、补充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3、直接显微镜计数用来测定下列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 )之外。
微生物生长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生长的S型曲线中,对数生长期的特点是什么?A. 细胞数量迅速增加B. 生长速率恒定C. 细胞数量达到最大值D. 细胞数量开始减少答案:A2.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包括哪些?A. 碳源、氮源、水、无机盐B. 碳源、氮源、水、维生素C. 碳源、氮源、水、生长因子D. 碳源、氮源、水、氧气答案:A3. 以下哪种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影响最大?A. 温度B. pH值C. 氧气浓度D. 光照答案:A4. 微生物生长的滞后期是指:A. 细胞数量开始增加的时期B. 细胞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期C. 细胞数量停止增加的时期D. 细胞数量增加速度减慢的时期答案:A5. 微生物生长的指数生长期,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细胞数量呈指数增长B. 生长速率恒定C. 细胞内酶活性最高D. 细胞内储存物质减少答案:D6. 微生物生长的衰减期,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细胞数量迅速增加B. 生长速率恒定C. 细胞内储存物质增加D. 细胞内酶活性下降答案:D7.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中,哪种方法可以连续测定生长情况?A. 比浊法B. 干重法C. 湿重法D. 菌落计数法答案:A8.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中,哪种方法可以测定细胞的代谢活性?A. 比浊法B. 干重法C. 湿重法D. 菌落计数法答案:A9.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中,哪种方法可以测定细胞的繁殖能力?A. 比浊法B. 干重法C. 湿重法D. 菌落计数法答案:D10.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中,哪种方法可以测定细胞的生物量?A. 比浊法B. 干重法C. 湿重法D. 菌落计数法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生长的S型曲线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阶段。
答案:滞后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减期2.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一、选择题60975•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 A 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C°答:()60976•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圉是:A B C 答:( 0.06-13.6mn o 250-280nmo 300-400nmo)60977•消 毒效果最好 的 乙 醇 浓 度 为A 50% oB 70% oC 90% o答:( )60978.巴 氏灭菌的工 艺 条 件 是 ■A62・63°C30min 。
B C 7I-72°C30min a 60-70°C30min o答: ()60979.杀 死所有微生 物 的 方 法 称 为:A 洎毒。
B 灭菌。
C 防腐。
答:( )60980. Sj 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釆用: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60981 •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60982•测土壊微生物的总数常采用:A. 血球板计数法。
B. 涂片计数法。
C. 比浊计数法。
答:( )60983•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 20-40e CoB 25-37°C oC 35-40 °C o 答:( )60984•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A 0.3-0.4V oB +0.1V 以上。
C -0.1V 以上。
答:()称为该微生物的致死温 温度要高,故冬天栽培 在最高稳定生长阶段。
产物的pH 是一致的。
越咼,所以罐藏食品通 成,所以也能抑制产甲 累代谢产物的最适生长蔗发下境。
环 酸」草柠乙PH2累累累 S积积积■«I要掘些曲主主主 黑A B5.8 09 6 毒消面 衣 皿 器 属 金 非 室 验 实 于“用砂 ,汞0.0( C 答升A86.09 6为常通度浓>盐。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A部分一、选择题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B. 高温使核酸变性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D. A – C2.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A.0.06-13.6nmB.250-280nmC.300-400nm3.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50%。
B.70%。
C.90%4.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62-63℃ 30minB.71-72℃ 30minC.60-70℃ 30min5.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防腐6.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A.稀释平板法B.滤膜培养法C.稀释培养法7.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20-40℃B.25-37℃C.35-40℃8.黑曲霉在pH2-3的环境下发酵蔗糖:()A.主要积累草酸 B主要积累柠檬酸 C.主要积累乙酸9.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A.5-10%B. 10-15%C.15-20%12 链霉素抑菌机制是:()A.破坏膜的结构B.阻碍细胞壁的合成C.阻碍70S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二、是非题1.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倍增时间。
()2.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倍所需时间为代时。
()3.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4.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制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过氧化氢酶。
()5.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6.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7.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8.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就是微生物代谢的最适温度。
()9.最低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下限。
最高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上限。
()10.通常一种化合物在某一浓度下是杀菌剂,而在更低的浓度下是抑菌剂。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答案一、选择题1、D2、B3、B4、A5、B6、B7、B8、C9、B二、判断题1、对2、错3、错4、错5、错三、填空题1、7.5-8。
2、5-6。
3、98kpa, 121。
C, 30min。
4、前者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后者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包括细菌的芽胞。
5、高 温 杀 菌,化 学 杀 菌,幅 射 杀 菌。
6、滞 留 适 应 期,对 数 生 长 期,最 高 稳 定 生 长 期,衰 亡期。
7、对 数 生 长 。
8、62-63。
C,30min或 71。
C,15min。
9、5℃,25-37℃,45-50℃。
10、30 ℃,45-55 ℃,60-75 ℃,温 泉 和 堆 肥 中。
11、-5-0℃,10-20℃,25-30℃,冷 藏 食 品 上。
12、-12℃,5-15℃,15-20℃,海 洋 深 处、雪 山 等 地 。
13、计 数 板 计 数 法,涂 片 计 数 法,比 浊 法。
14、稀 释 平 板 计 数 法,滤 膜 培 养 法,稀 释 培 养 法 (MPN 法 )。
15、低温防腐,加无毒的化学防腐剂,干燥防腐,利用微生物产酸防腐。
16、是 细 胞 的 组 分,是 生 化 反 应 的 介 质,是 吸 收 营 养物 质 和 分 泌 代 谢 物 的 良 好 溶 剂,能 有 效 地 控 制 细胞 温 度。
四.名词解释1、单 个 细 胞 完 成 一 次 分 裂 所 需 的 时 间。
2、当 细 菌 在 适 宜 的 环 境 条 件 下 培 养 时, 如 果 以 培养 的 时 间 为 横 座 标, 以 细 菌 数 量 变 化 为 纵 坐 标,根 据 细 菌 数 量 变 化 与 相 应 时 间 变 化 之 间 的 关 系,可 以 作 出 一 条 反 应 细 菌 在 培 养 期 间 菌 数 变 化 规律 的 曲 线, 这 种 曲 线 称 为 生 长 曲 线。
3、细 菌 纯 培 养 生 长 曲 线 表 明, 细 菌 培 养 物 的 最 高得 率 在 对 数 生 长 期。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调控一、填空题1.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可用其、、或2.测定微生物生长量有直接法的和,间接法的3.在测微生物生长量的生理指标法中,最重要的是,另、、和等等作指标来测定。
4.在光学显微镜下使用可直接对、的细胞以及___ 和的孢子进行计数,但计数值是数。
5.酵母菌经作活体染色后,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呈色,死细胞呈色;细菌经染色后,活细胞在紫外光显微镜下会发出色荧光,死细胞则发出色荧光。
6.用平板菌落计数法作活菌计数,通常可用两种制作平板的方法:①,适合于对进行计数;②,适合对——进行计数。
菌落计数的单位一般用cfu表示,其英文全称是。
7.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①,如等;②,如等。
8.典型生长曲线是以——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作横坐标而绘成的曲线,由、、和四个阶段组成。
9.丝状生长的真菌在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规律是一条不典型的生长曲线,与典型生长曲线相比,它缺乏,与此相当的仅是一段,其特点是与成直线关系。
10.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和四种。
11.典型生长曲线中的指数期主要有三个特点:①,②,③。
12.指数生长期有三个重要参数,即、和。
13.K.coli的代时约为 min,一个细胞经2h繁殖后,可变为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代时约为 min,一个细胞经6h分裂后,可变为个。
14.影响指数期微生物代时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四个:①,②,③____和④。
15.生长曲线中稳定期到来的四个主要原因是;①,②,③,④_____等。
16.在微生物的生产实践中,为获得优良接种体(“种子”),多取用期的培养物;为获得大量菌体,多取用期的培养物,为取得高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多取用 ____ 期的培养物。
17.在生产实践中,为缩短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所采用的主要措施为和。
18.在典型的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多变是在期,细胞浓度最高是在____期,细胞RNA含量最高是在期,代时最短是在期,细胞体积最大是在_____期。
微生物的生长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是多少?A. 4℃B. 20℃C. 37℃D. 60℃答案:C2. 微生物生长的pH值一般是多少?A. 2-3B. 4-5C. 6-8D. 9-10答案:C3. 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哪些?A. 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B. 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维生素C. 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D. 碳源、氮源、无机盐、水、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答案:D4. 微生物生长的抑制因素包括哪些?A. 温度、pH、氧气和营养物质B. 温度、pH、氧气和抗生素C. 温度、pH、氧气和重金属离子D. 温度、pH、氧气和紫外线答案:C5. 微生物生长曲线可以分为几个阶段?A. 2个阶段B. 3个阶段C. 4个阶段D. 5个阶段答案:C二、填空题1. 微生物生长的四个阶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滞后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2.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有机碳源、无机碳源3.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氮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有机氮源、无机氮源4.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磷、钾、镁5.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三、简答题1. 简述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答案: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
碳源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能量来源,可以是有机碳源,也可以是无机碳源;氮源是微生物合成蛋白质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的原料,可以是有机氮源,也可以是无机氮源;无机盐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包括磷、钾、镁等;水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溶剂,同时也是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介质;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质,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调控一、填空题1.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可用其、、或2.测定微生物生长量有直接法的和,间接法的3.在测微生物生长量的生理指标法中,最重要的是,另、、和等等作指标来测定。
4.在光学显微镜下使用可直接对、的细胞以及___ 和的孢子进行计数,但计数值是数。
5.酵母菌经作活体染色后,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呈色,死细胞呈色;细菌经染色后,活细胞在紫外光显微镜下会发出色荧光,死细胞则发出色荧光。
6.用平板菌落计数法作活菌计数,通常可用两种制作平板的方法:①,适合于对进行计数;②,适合对——进行计数。
菌落计数的单位一般用cfu表示,其英文全称是。
7.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①,如等;②,如等。
8.典型生长曲线是以——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作横坐标而绘成的曲线,由、、和四个阶段组成。
9.丝状生长的真菌在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规律是一条不典型的生长曲线,与典型生长曲线相比,它缺乏,与此相当的仅是一段,其特点是与成直线关系。
10.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和四种。
11.典型生长曲线中的指数期主要有三个特点:①,②,③。
12.指数生长期有三个重要参数,即、和。
13.K.coli的代时约为min,一个细胞经2h繁殖后,可变为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代时约为min,一个细胞经6h分裂后,可变为个。
14.影响指数期微生物代时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四个:①,②,③____和④。
15.生长曲线中稳定期到来的四个主要原因是;①,②,③,④_____等。
16.在微生物的生产实践中,为获得优良接种体(“种子”),多取用期的培养物;为获得大量菌体,多取用期的培养物,为取得高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多取用____ 期的培养物。
17.在生产实践中,为缩短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所采用的主要措施为和。
18.在典型的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多变是在期,细胞浓度最高是在____期,细胞RNA含量最高是在期,代时最短是在期,细胞体积最大是在_____期。
微生物的生长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微生物生长的S型曲线中,对数生长期的特点是什么?A. 细胞数量迅速增加B. 细胞数量缓慢增加C. 细胞数量达到最大D. 细胞数量不再变化答案:A2.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哪种营养物质的缺乏会导致细菌形成L型菌落?A. 碳源B. 氮源C. 磷源D. 钾源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A. 适宜的温度B. 充足的氧气C. 必需的营养物质D. 稳定的pH值答案:B4. 微生物生长的迟缓期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营养物质的消耗B. 环境条件的变化C. 细胞内酶系的调整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5. 哪种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在对数生长期后不会出现稳定期?A. 细菌B. 酵母菌C. 霉菌D. 病毒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微生物生长的对数生长期的特点包括哪些?A. 细胞数量迅速增加B. 细胞内酶系活跃C. 细胞代谢旺盛D. 细胞形态稳定答案:ABC7. 微生物生长的稳定期可能出现的现象有:A. 细胞数量不再增加B. 细胞内开始积累代谢产物C. 营养物质消耗殆尽D. 细胞开始死亡答案:ABCD8.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的特点包括:A. 细胞数量逐渐减少B. 细胞内积累大量代谢产物C.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D. 生长速率逐渐降低答案:ABC9.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A. 温度B. pH值C. 氧气浓度D. 渗透压答案:ABCD10. 微生物生长曲线中,迟缓期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菌种的生理状态B. 营养物质的浓度C. 环境的pH值D. 环境的渗透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微生物生长的对数生长期是细胞数量增加最快的阶段。
(对)12. 微生物生长的稳定期是细胞数量最多的阶段。
(错)13.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是由于营养物质的缺乏导致的。
(对)14. 微生物生长的迟缓期是由于细胞对新环境的适应。
微生物生长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生长的四个基本条件是()。
A.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B. 水、碳源、氮源、氧气C. 水、碳源、氮源、氧气和二氧化碳D. 水、碳源、氮源、氧气和光照答案:A2. 下列哪种微生物是异养型微生物?()A. 蓝藻B. 酵母菌C. 光合细菌D. 硝化细菌答案:B3. 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对数生长期的特点是什么?()A. 细胞数量增加缓慢B. 细胞数量增加最快C. 细胞数量达到最大值D. 细胞数量开始减少答案:B4.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适pH值通常是多少?()A. 2-3B. 4-6C. 6-8D. 9-10答案:C5.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是多少?()A. 10-20°CB. 20-30°CC. 30-40°CD. 40-50°C答案:B6. 下列哪种物质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A. 硝酸盐B. 硫酸盐C. 葡萄糖D. 氯化钠答案:C7.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氮源通常是什么?()A. 氨基酸B. 蛋白质C. 尿素D. 硝酸盐答案:D8.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主要包括哪些?()A. 钾、钠、钙、镁B. 钾、钠、钙、铁C. 钾、钠、钙、磷D. 钾、钠、钙、硫答案:C9.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气来源是什么?()A. 空气中的氧气B. 水中的溶解氧C. 土壤中的氧气D. 所有上述来源答案:D10.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来源是什么?()A. 太阳光B. 人造光源C. 微生物自身发光D. 所有上述来源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生长的四个基本条件包括水、碳源、氮源和______。
答案:无机盐2.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滞后期、对数生长期、______和衰亡期。
答案:稳定期3.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适pH值通常在______之间。
答案:6-84.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通常在______之间。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习题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和衰亡期 4个生长时期。
2.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单细胞计数、细胞物质的重量和代谢活性。
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培养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液体稀释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以生物量为指标来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比浊法、重量法和生理指标法。
3.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 机械法和(2) 环境条件控制法,其中(1)中常用的有离心法、过滤分离法和硝酸纤维素滤膜法。
4.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恒浊法和恒化法。
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营养物质、水活性、温度、pH和氧等。
6.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超高温灭菌灭菌,其温度为135-150~C,时间为2—6s。
7.通常,细菌最适pH的范围为6.5—7.5,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4.5~5.5,霉菌的最适pH 范围4.5—5.5。
8.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温度、辐射作用、过滤、渗透压、干燥和超声波等。
9.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和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
10.抗代谢药物中磺胺类是由于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叶酸选择题:1.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 ( (3) )(1)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 (2)隔膜形成后染色体才复制(3)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 (4)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2.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 (3) )(1)40h (2)20h (3)10h (4)3h3.某细菌2h中繁殖了5代,该菌的代时是( (2) )。
(1)15 min (2)24min (3)30min (4)45min4.代时是指( (4) )。
(1)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 (2)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 (3)培养物生长的时间(4)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5.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 (4) )(1)死亡期 (2)稳定期 (3)延迟期 (4)对数期6.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2) )。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六章-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控制一、选择题1、对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容器内全部培养基里的细菌进行测定B、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C、以时间为横坐标D、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2、消毒的目的是()。
A、消灭一切微生物B、消灭病原微生物C、抑制有害微生物D、抑制生物体内病原微生物3、代时是指()。
A、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B、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C、培养物生长的时间D、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4、在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大的生长期是()。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5、在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代时最短的生长期是()。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6、在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细胞产量最高的时期是()。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7、下列保存方法会降低食物的水活度的是()。
A、腌肉B、巴斯德消毒法C、冷藏D、酸泡菜8、能导致微生物死亡的化学剂是()。
A、抑菌剂B、溶菌剂C、杀菌剂D、B和C9、微生物细胞内环境中的pH值一般为()。
A、中性B、碱性C、酸性D、与所处环境一致10、只能用高压灭菌才能杀死的是()。
A、结核分支杆菌B、病毒C、细菌芽孢D、霉菌孢子11、磺胺的结构类似物是()。
A、二氢叶酸B、二氢蝶酸C、对氨基苯甲酸D、四氢叶酸12、青霉素杀菌的主要机理是()。
A、损伤细胞膜B、干扰蛋白质合成C、破坏酶系统D、抑制细胞壁合成13、采用紫外线诱变菌种时需要在黑暗或红外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是可见光激活微生物细胞中的()。
A、光激活酶B、乙醛脱氢酶C、乙醇脱氢酶D、磷酸脱氢酶14、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的是()。
A、青霉素B、磺胺类药物C、四环素D、以上所有15、直接显微镜计数适宜的微生物是()。
A、细菌B、原生动物C、病毒D、霉菌孢子和酵母菌16、所有微生物的世代时间()。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指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地增加,导致细胞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
繁殖: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微生物细胞数目的检测方法:显微直接计数法:用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进行计数的方法。
活菌计数法:通过测定样品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数来间接确定其活菌的方法,计数依据是在稀释情况下一个菌落由一个活细胞繁殖形成,又称平板菌落计数法。
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1、湿重法将微生物培养液离心,收集细胞沉淀物,然后称重。
2、干重法将离心得到的细胞沉淀物置于100~105℃的烘箱中干燥过夜至水分去除,然后再称重。
3、比浊法细菌培养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由于原生质含量的增加,会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加。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悬液中细胞的数量与透光量成反比,与光吸收值成正比。
因此利用分光光度计在450nm~650mn的某一波长可以测定培养物的光吸收值来确定细胞量。
4、生理指标法与微生物生长量相平行的生理指标很多,可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适当选用。
一般微生物细胞的含氮量比较稳定,故可用凯氏定氮法等测定其总氮量,再乘以系数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蛋白质含量越高,说明菌体数和细胞物质量越高。
1、丝状微生物菌丝长度测定法将真菌接种在琼脂平皿的中央,定时测定菌落的直径或面积。
2、培养料中菌体生长速率测定法主要测定一定时间内固体培养料中菌丝体向前延伸的距离。
3、单个菌丝顶端生长速率测定法可利用湿室培养法对丝状微生物进行培养,定时将湿室中的培养有微生物的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借助目镜测微尺测定一定时间内单个菌丝的伸长长度。
微生物的同步生长与同步培养方法同步培养法:使培养物中所有的微生物细胞都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同步生长:指这种培养物中所有微生物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都能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
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环境条件诱导法:采用物理或化学因子使微生物细胞生长进行到某个阶段停止下来,使先到该阶段的微生物细胞不能进入下个阶段,待全部群体细胞都到达该生长阶段后,再除去该因子,使全部群体细胞同时进入下个生长阶段,达到诱导微生物细胞同步生长的目的。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答案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一、填空1.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常采用指数生长期时期的细胞。
2.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消毒3.防腐是采用一定方法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物品腐坏。
4.干热灭菌的温度160℃~170℃、时间2h 。
5.影响微生物代时的主要因素有菌种、营养成分、营养物浓度和培养温度。
6.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营养、O2 和水活度等。
7.实验室常见的干热灭菌手段有烘箱内热空气灭菌和火焰灼烧;而对牛奶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巴氏灭菌,其温度为60~65℃,时间为30min。
8.通常,放线菌最适ph范围为7.5~8.5,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3.8~6.0,霉菌的最适ph范围为4.0~5.8。
9.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生长时期。
10.试列出几种常用的消毒剂如苯酚、新洁尔灭、次氯酸和福而马林等。
11.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有抑制DNA复制、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RNA转录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12.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平板涂布、显微镜直接挑取和浇注平板法等方法。
13.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从而竞争性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不能合成二氢叶酸。
14.常用5~30%的盐渍腌鱼、肉,可久贮不变质的原因是高渗使细胞失水死亡。
15.厌氧菌因为缺乏SOD,故易被O2毒害致死。
16.实验室活菌记数常采用菌落法、特殊染色法,总菌数记数常采用显微镜直接记数板法。
17.干热灭菌时必须在160℃下维持2h时间才能达到彻底灭菌,一般根据是否能杀死芽孢制定灭菌条件的。
18.一般可通过机械筛选和环境条件诱导两类方法获得微生物的同步生长。
19.A..Fleming 等发现了一种广泛存在于卵清、人的泪液等的一种酶溶菌酶,它能在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水解为点是β-1.4糖苷键。
20.根据微生物生长与氧的关系,可以分为好氧微生物、厌痒微生物,兼性厌痒微生物三大类型。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一、选择题60975.60975.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A 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 C。
答:( )60976.60976.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
B 250-280nm。
C 300-400nm。
答:( )60977.60977.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 50%。
B 70%。
C 90%。
答:( )60978.60978.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 62-63℃30min。
B 71-72℃30min。
C 60-70℃30min。
答:( )60979.60979.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 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答:( )60980.60980.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60981.60981.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60982.60982.测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常采用:A. 血球板计数法。
B. 涂片计数法。
C. 比浊计数法。
答:( )60983.60983.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 20-40℃。
B 25-37℃。
C 35-40℃。
答:( )60984.60984.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
B +0.1V 以上。
C -0.1V 以上。
答:( )60985.60985.黑曲霉在pH2-3 的环境下发酵蔗糖:A 主要积累草酸。
B 主要积累柠檬酸。
C 主要积累乙酸。
答:( )60986.60986.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A 0.001%。
B 0.1%。
C 1%。
答:( )60987.60987.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A 5-10%。
B 10-15%。
C 15-20%。
答:( )60988.60988.链霉素抑菌机制是:A 破坏膜的结构。
B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一、选择题60975.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A 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 C。
答:( )60976.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A 0.06-13.6nm。
B 250-280nm。
C 300-400nm。
答:( )60977.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 50%。
B 70%。
C 90%。
答:( )60978.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 62-63℃30min。
B 71-72℃30min。
C 60-70℃30min。
答:( )60979.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 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答:( )60980.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60981.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60982.测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常采用:A. 血球板计数法。
B. 涂片计数法。
C. 比浊计数法。
答:( )60983.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 20-40℃。
B 25-37℃。
C 35-40℃。
答:( )60984.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A 0.3-0.4V。
B +0.1V 以上。
C -0.1V 以上。
答:( )60985.黑曲霉在pH2-3 的环境下发酵蔗糖:A 主要积累草酸。
B 主要积累柠檬酸。
C 主要积累乙酸。
答:( )60986.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A 0.001%。
B 0.1%。
C 1%。
答:( )60987.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A 5-10%。
B 10-15%。
C 15-20%。
答:( )60988.链霉素抑菌机制是:A 破坏膜的结构。
B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 阻碍70S 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
答:( )60989.丝裂霉素的作用机制是:A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B 阻碍核酸解链。
C 切断DNA 链。
答:( )二、判断题60990.在10 分钟内杀死某微生物的最低温度称为该微生物的致死温度。
答:( )60991.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成温度比菌丝生长温度要高,故冬天栽培食用菌要用薄膜复盖。
答:( )60992.连续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始终保持在最高稳定生长阶段。
答:( )60993.酒精的浓度越高,杀菌能力越强。
答:( )60994.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 与合成某种代谢产物的pH 是一致的。
答:( )60995.0.1% 升汞可用于各种金属器皿的消毒。
答:( )60996.黑曲霉菌丝生长温度比产酶温度要高。
答:( )60997.丙酸、盐酸都可用作防腐剂。
答:( )60998.由于分子量越大的物质产生的渗透压越高,所以罐藏食品通常用50-70% 的糖溶液。
答:( )60999.青霉素因为能阻止G+细菌肽聚糖的形成,所以也能抑制产甲烷菌的生长。
答:( )61000.同种微生物菌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与积累代谢产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是相同的。
答:( )61001.同一种微生物由于环境中的PH 不同可能积累不同的代谢产物。
答:( )61002.细胞大小相同的同种微生物可用来进行同步培养。
答:( )61003.在培养根瘤菌时常加二十万分之一的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答:( )61004.专性厌氧微生物( 如产甲烷菌) 生长的最适Eh 值通常为-0.3 至-0.4V。
答:( )61005.丙酮丁醇梭菌积累丙酮丁醇的最适pH 是4.3-5.3。
答:( )三、填空题61006.低温型的微生物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型和____________ 型。
61007.中温型微生物又可分为____________ 型和____________ 型两类。
61008.多数细菌生长最适pH 是_______________。
61009.放线菌生长最适pH 一般是______________。
61010.真菌生长的最适pH 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
61000.专性嗜冷, 兼性嗜冷。
61007.室温, 体温。
61008.6.5-7.5。
61009.7.5-8。
61010.5-6。
61011.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工艺条件是:压力__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
61012.__________________ 生长量的测定常用干重法。
61013.指数生长的速率常以___________ 来表示。
61014.人和温血动物的病源菌一般是_____________ 温型的。
61015.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016.98kpa, 121。
C, 30min。
61017.真菌和放线菌。
61018.代时。
61019.中。
61020.前者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后者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包括细菌的芽孢。
61021.常消毒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1022.微生物按其生长温度范围可分为_______、______ 和_____3 类。
61023.温度愈低,食物腐败愈__________。
只有当食物__________ 时,微生物的生长才是停止的。
61024.一般情况下,微生物的____________ 抗干燥能力较强,微生物这一特性已用于______________。
61025.利用干燥对微生物影响的原理,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法保存食物。
61011.高温杀菌,化学杀菌,辐射杀菌。
61017.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
61018.慢,冰冻。
61019.孢子,菌种干燥保藏。
61020.烘干,晒干,熏干。
61026.微生物的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最适温度。
61027.__________________ 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好,实验室空61028.不同。
61029.70%,2-6ml/M3。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答案一、选择题60975.D60976.B60977.B60978.A60979.B60980.A60981.B60982.B60983.A60984.A60985.B60986.B60987.B60988.C60989.B二、判断题60990.对60991.错60992.错60993.错60994.错60995.错60996.对60997.错60998.错60999.错61001.错61002.对61003.对61004.对61005.对61006.对三、填空题61023.发生质壁分离,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61024.分裂迟缓,代谢活跃,菌数增长近于零。
61025.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
61026.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此时活菌数最多。
61027.菌体的死亡数超过新生数。
61028.滞留适应期,对数生长期,最高稳定生长期,衰亡期。
61029.对数生长。
61030.连续培养法。
61031.最高稳定。
61032.好氧,厌氧。
61033.20-25。
61034.加大接种量和采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接种。
61035.62-63。
C,30min或71。
C,15min。
61036.常压80-100℃处理15-60 分钟,37℃保温培养过夜,再同上蒸煮,如此连续三天。
61037.5℃,25-37℃,45-50℃。
61038.30 ℃,45-55 ℃,60-75 ℃,温泉和堆肥中。
61039.-5-0℃,10-20℃,25-30℃,冷藏食品上。
61040.-12℃,5-15℃,15-20℃,海洋深处、雪山等地。
61041.中温型的。
61042.中温型的。
61043.计数板计数法,涂片计数法,比浊法。
61044.稀释平板计数法,滤膜培养法,稀释培养法(MPN 法)。
61045.化学吸氧法,密闭容器内反复抽真空后充N2。
61046.10-15℃,25-37℃,45-50℃。
61047.恒浊法,恒化法。
61048.好氧,兼性厌氧,厌氧,微好氧。
61049.乳酸菌,乳酸,腐生细菌。
61050.杀菌,防腐。
61051.低温防腐,加无毒的化学防腐剂,干燥防腐,利用微生物产酸防腐。
61052.是细胞的组分,是生化反应的介质,是吸收营养物质和分泌代谢物的良好溶剂,能有效地控制细胞温度。
61053.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改变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及有害物质的毒性。
61054.25-30%61055.丙酸钙61056.苯甲酸钠四.名词解释61057.生长是指微生物的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方面的增加过程。
61058.从生长到繁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发育。
61059.由细胞分裂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