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8.50 KB
- 文档页数:9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习题参考答案A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DBBAB; 6-10. AABBC二、是非题1-5. FFFFT;6-10. FFFTT三、填空题1. 6.5-7.5,7.5-8.0,5-6.2.前者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后者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包括细菌的芽孢3.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4.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5.对数生长,连续培养法,最高稳定6.62-63℃,30min或71℃,15min7.5℃,25-37℃,45-50℃。
8.化学吸氧法,密闭容器内反复抽真空后充N29.10-15℃,25-37℃,45-50℃10.恒浊法,恒化法11.好氧,兼性厌氧,厌氧,微好氧,耐氧12.乳酸菌,乳酸,腐生细菌13.低温防腐,加无毒的化学防腐剂,干燥防腐,利用微生物产酸防腐14.苯甲酸钠四、名词解释1.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下,吸收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命个体的重量和体积不断增大的过程。
2.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使微生物处于比较一致的生长发育阶段上的培养方法叫同步培养。
例如利用孔径大小不同的滤膜,将大小不同的细胞分开培养,可使同一大小的细胞处于同一生长阶段。
3.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4.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的时间。
5.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此称为分批培养。
6.指在空气或氧气存在下生长的微生物。
7.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8.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
9.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物能引起试验动物群体100%死亡率的最低剂量。
这是评价药物毒性的另一指标。
动物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20分)1.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1分)一群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总称。
(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2.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
(1分)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叫菌苔(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3.IMVIC试验:是一组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生化试验(1分),I——吲哚试验,M—M.R(甲基红)试验,VI—二乙酰试验,C—枸橼酸盐试验(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4.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受抗原刺激后,能特异地识别抗原决定基(1分),并能分化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
(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5. 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1分),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是由巴斯德创立的,故称为巴氏消毒法。
(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6.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1分),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基的特异性抗体。
(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7.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这个生态系是由微生物和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8.灭活疫苗:又称死苗。
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后,病原微生物仍保持其抗原成分的免疫原性。
(1分)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并用其制成的疫苗,称灭活苗。
(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9.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1分)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10.外毒素与内毒素:前者由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发酵2.呼吸作用3.有氧呼吸4.无氧呼吸5.异型乳酸发酵6.生物固氮7.硝化细菌8.光合细菌9.生物氧化10.初级代谢产物:11.次级代谢产物:12.巴斯德效应:13.Stickland反应:14.氧化磷酸化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是产生4碳、5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径。
2.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经、和途径分解葡萄糖。
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
3.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合酸发酵、发酵和发酵等。
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是,发酵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4.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磷酸化和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5.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
6.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转换到下,糖代谢速率,这是因为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7.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22322423、CO O 、S 、SO 、NO NO ----等无机化合物,或 等有机化合物。
8.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 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
能量的产生是通过 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 2。
电子供体是 、 、 和 ,还原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 能量。
9.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 2还原为NH 3的过程称为 。
该过程中根据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的关系。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四个生长时期。
2、根据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可把微生物分为、、、、五种类型。
3、细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值范围为,霉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好气微生物生长的最适Eh值为。
4、中温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高温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低温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5、巴氏消毒工艺条件为,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灭菌工艺条件为,常压蒸汽灭菌工艺条件为。
6、加热是消毒灭菌中用得最广泛的方法,加热灭菌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紫外线主要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这是由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差。
7、影响微生物生长延滞期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影响微生物耐热力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细菌计数所得细菌数中包含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
11、细菌总数测定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和(2),其中(1)中常用的有、和。
13、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和。
二、选择题1、某细菌悬液经100倍稀释后,在血球计数板上,计得平均每小格含菌数为7.5个,则每毫升原菌悬液的含菌数为( )A、3.75×107个B、2.35×107个C、3.0×109个D、3.2×109个2、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为( )A、完全培养基B、基本培养基C、补充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3、直接显微镜计数用来测定下列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 )之外。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一、名词解释01.细菌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当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时,如果以培养的时间为横座标,以细菌数量变化为纵坐标,根据细菌数量变化与相应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作出一条反应细菌在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02.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cfu):通过浇注或涂布等方法使菌样的微生物单细胞分散在平板上(内),待培养后,每一个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即为菌落形成单位。
03.比生长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单位数量的细菌或物质在单位时间(h)内的增加量。
04.同步培养(synchronous culture):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的所有细胞变成处于同时进行生长和分裂的群体细胞。
05.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是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下去的一种培养方式。
06.连续发酵(continuous fermentation):连续培养如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上,就称为连续发酵。
07.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此称为分批培养。
08.二元培养:是纯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
根据寄生微生物的生活特点,必须将寄生微生物和寄主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同时排除其它杂菌。
例如培养苏云金杆菌及其噬菌体,需先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细菌,然后在菌苔上接种其噬菌体,经培养后,出现噬菌体感染的透明空斑,这种培养方法称为二元培养。
09.高密度培养(high cell-density culture, HCDC):有时也称高密度发酵,一般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了常规培养10倍以上时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
10.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 TDT):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温度下(如60℃),杀死某微生物水悬乳液群体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第六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一.填空1、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
2.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提供碳素来源和能量来源,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糖类、有机酸、脂类、烃、CO2及碳酸盐__等。
3.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蛋白质、铵盐、硝酸盐、分子氮、酰胺等,而常用的速效N源如玉米粉,它有利于菌体生长;迟效N源如黄豆饼粉、花生饼粉,它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形成。
4.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是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和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
5.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和化能有机异养型。
微生物类型的可变性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_。
6.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嘌呤及嘧啶,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维持微生物正常生长、为合成核苷、核苷酸和核酸提供原料。
7.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物理、化学条件适宜、经济节约和精心设计、试验比较。
8.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调节培养基的pH值。
9.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移位,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乳糖,大肠杆菌又是通过基团移位方式运输嘌呤和嘧啶的。
10.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因素是营养物质本身、微生物所处的环境和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
11.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蛋白胨和牛肉膏等,无机氮源有硫酸铵和硝酸钠等。
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豆饼粉等作为有机氮源。
12.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增殖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四种类型。
二.是非题1.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2.EMB培养基中,伊红美蓝的作用是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3.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4.被动扩散是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5.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各章节第一章:微生物学概述1. 请简要介绍微生物学的历史和研究内容。
微生物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对微生物进行了研究。
其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群落结构、生态功能等方面。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微生物分类。
常见的微生物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藻类等。
3. 简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包括:帮助身体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抵御病原微生物、创造食品和药物等。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1. 请介绍细菌的结构特点。
细菌一般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核酸等结构,其中细胞壁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2. 简述细菌的运动方式。
细菌的运动方式有旋转鞭毛、抖动纤毛、滑动等。
3. 请说明好氧菌与厌氧菌的区别。
好氧菌需要空气氧气进行代谢,而厌氧菌则需要在无氧或极低氧化环境中生长。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1. 请简述微生物的营养分类。
微生物的营养分类可分为自养营养和异养营养两种类型。
2. 请说明厌氧呼吸和发酵的区别。
厌氧呼吸需要使用无氧电子受体进行代谢,而发酵则是在没有外部电子受体的情况下进行代谢。
3. 请列举几种细菌产生的有用代谢产物。
细菌产生的有用代谢产物包括酸、碱、乳酸、酵母、乳酸菌、醋酸菌等。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1. 请说明微生物生长的四个阶段。
微生物生长的四个阶段为潜伏期、对数期、平稳期和死亡期。
2. 请介绍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生殖、代谢产物的分泌等。
3. 请解释生长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生长速率是指微生物在一定时间内增殖的数量,其影响因素包括环境温度、营养成分、水分含量、pH值等。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基因重组1. 请介绍细菌的基因组特点。
细菌基因组具有单倍体性,一般为单环状DNA分子,其中包含有关其生存的全部信息。
2. 请列举几种基因重组技术。
基因重组技术包括PCR扩增、DNA测序、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答案一、选择题1、D2、B3、B4、A5、B6、B7、B8、C9、B二、判断题1、对2、错3、错4、错5、错三、填空题1、7.5-8。
2、5-6。
3、98kpa, 121。
C, 30min。
4、前者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后者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包括细菌的芽胞。
5、高 温 杀 菌,化 学 杀 菌,幅 射 杀 菌。
6、滞 留 适 应 期,对 数 生 长 期,最 高 稳 定 生 长 期,衰 亡期。
7、对 数 生 长 。
8、62-63。
C,30min或 71。
C,15min。
9、5℃,25-37℃,45-50℃。
10、30 ℃,45-55 ℃,60-75 ℃,温 泉 和 堆 肥 中。
11、-5-0℃,10-20℃,25-30℃,冷 藏 食 品 上。
12、-12℃,5-15℃,15-20℃,海 洋 深 处、雪 山 等 地 。
13、计 数 板 计 数 法,涂 片 计 数 法,比 浊 法。
14、稀 释 平 板 计 数 法,滤 膜 培 养 法,稀 释 培 养 法 (MPN 法 )。
15、低温防腐,加无毒的化学防腐剂,干燥防腐,利用微生物产酸防腐。
16、是 细 胞 的 组 分,是 生 化 反 应 的 介 质,是 吸 收 营 养物 质 和 分 泌 代 谢 物 的 良 好 溶 剂,能 有 效 地 控 制 细胞 温 度。
四.名词解释1、单 个 细 胞 完 成 一 次 分 裂 所 需 的 时 间。
2、当 细 菌 在 适 宜 的 环 境 条 件 下 培 养 时, 如 果 以 培养 的 时 间 为 横 座 标, 以 细 菌 数 量 变 化 为 纵 坐 标,根 据 细 菌 数 量 变 化 与 相 应 时 间 变 化 之 间 的 关 系,可 以 作 出 一 条 反 应 细 菌 在 培 养 期 间 菌 数 变 化 规律 的 曲 线, 这 种 曲 线 称 为 生 长 曲 线。
3、细 菌 纯 培 养 生 长 曲 线 表 明, 细 菌 培 养 物 的 最 高得 率 在 对 数 生 长 期。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一、选择题60975.60975.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A 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 C。
答:( )60976.60976.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A 0.06-13.6nm。
B 250-280nm。
C 300-400nm。
答:( )60977.60977.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 50%。
B 70%。
C 90%。
答:( )60978.60978.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 62-63℃30min。
B 71-72℃30min。
C 60-70℃30min。
答:( )60979.60979.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 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答:( )60980.60980.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60981.60981.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60982.60982.测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常采用:A. 血球板计数法。
B. 涂片计数法。
C. 比浊计数法。
答:( )60983.60983.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 20-40℃。
B 25-37℃。
C 35-40℃。
答:( )60984.60984.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A 0.3-0.4V。
B +0.1V 以上。
C -0.1V 以上。
答:( )60985.60985.黑曲霉在pH2-3 的环境下发酵蔗糖:A 主要积累草酸。
B 主要积累柠檬酸。
C 主要积累乙酸。
答:( )60986.60986.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A 0.001%。
B 0.1%。
C 1%。
答:( )60987.60987.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A 5-10%。
B 10-15%。
C 15-20%。
答:( )60988.60988.链霉素抑菌机制是:A 破坏膜的结构。
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切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原核微生物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不完善,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称为拟核或拟核。
②没有特异的细胞器。
③不进行有丝分裂。
二、选择题1.微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是(D )。
A、科B、属C、目D、种2.各种微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点,下列选项中描述错误的是( C )A.分布广,种类多 B.适应强,易变异C.体积小,表面积小 D.生长速,繁殖旺5.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C )。
A、单细胞B、没有真正的细胞核C、个体微小D、细胞结构简单6.在分类系统中,细菌和蓝细菌皆属于( A )。
A、原核生物B、真核生物C、多细胞D、单细胞三、填空题1. 微生物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即由一个___属名____和一个___种名____构成;书写排列上,____属___名在前,___种___名在后。
四、简答题1.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类群?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不完善,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称为拟核或拟核。
②没有特异的细胞器。
③不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完善,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
②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
③能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微生物: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微生物: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五、论述题3. 结合微生物的特点,分析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作用:保持生态平衡污染物的降解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污染水体、土壤的生物修复2、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原理饮用水卫生细菌学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污染水体治理、污染土壤的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一、选择题60975.60975.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A 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 C。
答:( )60976.60976.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A 0.06-13.6nm。
B 250-280nm。
C 300-400nm。
答:( )60977.60977.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 50%。
B 70%。
C 90%。
答:( )60978.60978.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 62-63℃30min。
B 71-72℃30min。
C 60-70℃30min。
答:( )60979.60979.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 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答:( )60980.60980.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60981.60981.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60982.60982.测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常采用:A. 血球板计数法。
B. 涂片计数法。
C. 比浊计数法。
答:( )60983.60983.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 20-40℃。
B 25-37℃。
C 35-40℃。
答:( )60984.60984.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A 0.3-0.4V。
B +0.1V 以上。
C -0.1V 以上。
答:( )60985.60985.黑曲霉在pH2-3 的环境下发酵蔗糖:A 主要积累草酸。
B 主要积累柠檬酸。
C 主要积累乙酸。
答:( )60986.60986.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A 0.001%。
B 0.1%。
C 1%。
答:( )60987.60987.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A 5-10%。
B 10-15%。
C 15-20%。
答:( )60988.60988.链霉素抑菌机制是:A 破坏膜的结构。
B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 阻碍70S 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
答:( )60989.60989.丝裂霉素的作用机制是:A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B 阻碍核酸解链。
C 切断DNA 链。
答:( )二、判断题60990.60990.在10 分钟内杀死某微生物的最低温度称为该微生物的致死温度。
答:( )60991.60991.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成温度比菌丝生长温度要高,故冬天栽培食用菌要用薄膜复盖。
答:( )60992.60992.连续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始终保持在最高稳定生长阶段。
答:( )60993.60993.酒精的浓度越高,杀菌能力越强。
答:( )60994.60994.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 与合成某种代谢产物的pH 是一致的。
答:( )60995.60995.0.1% 升汞可用于各种金属器皿的消毒。
答:( )60996.60996.黑曲霉菌丝生长温度比产酶温度要高。
答:( )60997.60997.丙酸、盐酸都可用作防腐剂。
答:( )60998.60998.由于分子量越大的物质产生的渗透压越高,所以罐藏食品通常用50-70% 的糖溶液。
答:( )60999.60999.青霉素因为能阻止G+细菌肽聚糖的形成,所以也能抑制产甲烷菌的生长。
答:( )61000.61000.同种微生物菌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与积累代谢产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是相同的。
答:( )61001.61001.同一种微生物由于环境中的PH 不同可能积累不同的代谢产物。
答:( )61002.61002.细胞大小相同的同种微生物可用来进行同步培养。
答:( )61003.61003.在培养根瘤菌时常加二十万分之一的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答:( )61004.61004.专性厌氧微生物( 如产甲烷菌) 生长的最适Eh 值通常为-0.3 至-0.4V。
答:( )61005.61005.丙酮丁醇梭菌积累丙酮丁醇的最适pH 是4.3-5.3。
答:( )三、填空题61006.61006.低温型的微生物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型和____________ 型。
61007.61007.中温型微生物又可分为____________ 型和____________ 型两类。
61008.61008.多数细菌生长最适pH 是_______________。
61009.61009.放线菌生长最适pH 一般是______________。
61010.61010.真菌生长的最适pH 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
61011.61011.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工艺条件是:压力__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
61012.61012.__________________ 生长量的测定常用干重法。
61013.61013.指数生长的速率常以___________ 来表示。
61014.61014.人和温血动物的病源菌一般是_____________ 温型的。
61015.61015.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016.61016.常消毒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1017.61017.微生物按其生长温度范围可分为_______、______ 和_____3 类。
61018.61018.温度愈低,食物腐败愈__________。
只有当食物__________ 时,微生物的生长才是停止的。
61019.61019.一般情况下,微生物的____________ 抗干燥能力较强,微生物这一特性已用于______________。
61020.61020.利用干燥对微生物影响的原理,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法保存食物。
61021.61021.微生物的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最适温度。
61022.61022.__________________ 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好,实验室空气杀菌常用___________ 的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61023.61023.高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_________________,低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__________________。
61024.61024.细菌生长曲线中滞留适应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
61025.61025.细菌生长曲线中对数生长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61026.61026.细菌生长曲线中最高稳定生长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61027.61027.细菌生长曲线中衰亡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028.61028.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时期。
61029.61029.计算世代时间应在细菌生长的______________ 期进行。
61030.61030.生产中,为了长期维持对数生长期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
61031.61031.如培养细菌的目的在于获得大量菌体,应在培养的_________________ 期进行收获。
61032.61032.一般来说,氧化还原电位(Eh) 值在0.1V 以上,适宜_____________ 性微生物的生长,+0.1V 以下,适合_______________ 性微生物的生长。
61033.61033.一般细菌的干重约为湿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034.61034.在生产上,要想使滞留适应期缩短,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措施。
61035.61035.巴斯德消毒法的工艺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036.61036.间歇灭菌法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037.61037.室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__,最高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61038.61038.高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__,最高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61039.61039.兼性嗜冷性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最高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
61040.61040.专性嗜冷型微生物最低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_, 最高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
61041.61041.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生长温度类型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
61042.61042.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温度类型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
61043.61043.常用的直接计数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1044.61044.常用的活菌计数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1045.61045.造成厌氧环境培养厌氧菌的方法有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61046.61046.低、中、高温型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047.61047.连续培养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两种。
61048.61048.根据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四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