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8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课程教材总表注:打★课程为新增课件教材或新课程教材,艺术设计类教材无课件,表中教材仅作参考,表中未列艺术类课附件: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用书 出版社联系信息科学出版社:《高等数学(2007年修订版)》,ISBN:978-7-03-018883-0每册定价25.00元邮局汇款:地 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717收款人:科学出版社销售中心银行汇款:开户行:中信银行北京中粮广场支行, 户 名: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账 号:7112610182600024615联 系 人:赵丛玉 电 话:010-********,传 真:010-********E-mail:zhouwenyu@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大学英语(2007年修订版)》,ISBN:978-7-5005-9859-6每册订价 36.00元邮局汇款:地 址:北京海淀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616邮政编码:100036 收款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教育分社银行汇款: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 户 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账 号:815810653608091001联 系 人:王华莹 电 话:88190616/88190654, 传 真:88190655E-mail:wanghy@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2007年修订版)》,ISBN:978-7-303-08536-1每册定价33.00元邮局汇款:地 址: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收款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银行汇款: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新街市支行 户 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账 号:0200002909004600967联 系 人:李迎娜 倪花,电 话:58802132/58804214,传 真:58800013E-mail地址:nihua02@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2007年修订版)》,ISBN:978-7-302-15116-6每册定价38.00元邮局汇款:地 址:北京海淀双清路学研大厦A座517室邮政编码:100084 收款人: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部直销组银行汇款:开户行:北京银行清华园支行 户 名:清华大学出版社账 号:6001201053788-45联 系 人:刘秀文,电 话:62780549,62770175-3524,传 真:62780549E-mail:liuxw@统考用书征订单请登陆“资源中心”——教学管理中心资源下载—— “网络教育教育部统考用书术类课程教材由各学习中心辅导教师指定教材。
861 全方位数字闭环的伺服控制技术以物体的方位、位置、姿式等作为被控量,是数字控制系统中的伺服系统。
这种控制系统的根本目的就是按照系统给予的速度以及运动轨迹,任意变化跟踪目标,来实现准确的跟踪与定位的一种技术。
它需要保障系统中有充足的能量,才能推动负载输入指令,在规律的运作下,输入与输出的偏差,不得超出规定的范围。
伺服系统作为一个高性能、高技术的产品,在一些定位精度与动态响应下,可以提供灵活、准确、快速、方便的驱动,这使得它在较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符合数字化控制模式的数字式伺服系统,非常跟得上数字控制技术的潮流,它在调试方面广受好评,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
最近一段时间,工控机控制技术在大部分的交流伺服系统中都广泛被采用。
为了使操作简单易学,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给操作员,因而采用工控机与下位机的通信。
同时,还采用DSP(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与新型高速微处理器的伺服控制技术,将全方位替代以模拟为电子器件为主的伺服控制技术。
使DSP的高速运算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增强调节功能,自动完成整个伺服系统,甚至还可以实时调节系统增益,负载跟踪其中的变化。
为了将原来的硬件伺服控制转变为软件伺服控制,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的闭环伺服控制,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准度与动态响应的速度,有部分驱动器具备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功能,将设备的机械共振点测算出来,再通过陷波滤波的方式,消除机械共振。
以下就是PC 运动控制卡的闭环伺服控制系统图。
图1 全数字闭环伺服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图2 先进的现代化数字伺服驱动技术传统的工业控制单元需要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变,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
正是由于信息技术与传统驱动技术相结合,才会出现代表它们的数字驱动技术,这将是21世纪伺服驱动领域里的关键技术之一。
同时,伺服系统中数字化的交流应用也日趋广泛,客户对伺服驱动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引起了试析机电系统中的数字控制技术刘军高(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165)摘要:在这个以“科技”为主题的现代化机电控制系统中,关键领域的科学技术就取决于数控技术,它集多种高新技术为一体,其中包括了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与自动检测、控制技术等。
第3章: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中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接口设计 3.1 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思路3.1.1专用与通用、硬件与软件的权衡与抉择1. 专用与通用的抉择 专用控制系统: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而且较成熟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通用控制系统:适合还在不断改进,结构还不十分稳定的产品。
2. 硬件与软件的权衡根据经济性和可靠性的标准权衡决定。
例:分立元件组成硬件------软件 利用LSI 芯片组成电路-----软件3.1.2 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思路 设计步骤为:确定系统整体控制方案;确定控制算法;选用微型计算机;系统总体设计;软件设计等。
1、确定系统整体控制方案(1)应了解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构思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
(2)考虑执行元件采用何种方式。
(3)要考虑是否有特殊控制要求。
(4)考虑微机在整个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是设定计算、直接控制还是数据处理,微机应承担哪些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微机应具备哪些功能,需要哪些输入/输出通道、配备哪些外围设备。
(5)应初步估算其成本。
2、确定控制算法建立该系统的数学模型,确定其控制算法。
数学模型:就是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
它反映了系统输入、内部状态和输出之间的数量和逻辑关系。
控制算法:所谓计算机控制,就是按照规定的控制算法进行控制,因此,控制算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品质,甚至决定整个系统的成败。
例如:机床控制中常使用的逐点比较法的控制算法和数字积分法的控制算法;直线算法:a a xy yx F -= 或K x y T T ee Y X==∆∆ 圆弧算法:222R Y X F i i i -+= 或yxT T Y X =∆∆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中常用的PID 调节的控制算法;位置数字伺服系统中常用的实现最少拍控制的控制算法;另外,还有各种最优控制的控制算法、随机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的控制算法。
3、选择微型计算机 (1)较完善的中断系统 (2)足够的存储容量(3)完备的输入/输出通道和实时时钟(4)特殊要求:字长、速度、指令4、系统总体设计设计中主要考虑硬件与软件功能的分配与协调、接口设计、通道设计、操作控制台设计、可靠性设计等问题。
计算机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机电一体化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系统:计算机可以作为机电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搭载控制算法和传感器,实
现对机械设备、工业自动化系统等的精确控制。
例如,工业机械自动化生产线、机器
人控制系统、汽车车身焊接系统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控制。
2. 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可以通过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实时采集和处理机电系统
中的各种数据,例如温度、压力、位置等,用于系统的监控、分析和优化控制。
3. 仿真模拟与优化设计:计算机可以进行机电系统的仿真模拟,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
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系统的仿真分析和性能优化设计。
这样可以节省成本和时间,提高系统设计的效率和优化程度。
4. 人机界面:计算机可以通过触摸屏、图形界面等方式实现与机电设备的人机交互,
方便操作者对设备进行监控和控制,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智能化程度。
5. 数据存储与管理:计算机可以对机电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方便后续的数
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对生产数据进行
实时存储,以便进行质量分析和生产效率评估。
总之,计算机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优化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提高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课程实验指导书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采样控制实验 (3)实验二二阶PID控制 (10)实验三最少拍控制系统 (17)1.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介绍信号源模块如图1所示,斜坡、阶跃、正弦和矩形波由插孔OUT1输出,非线性、微分脉冲和正弦波由插孔OUT2输出,该模块可同时发生两种不同类型信号,信号源参数(如幅度、频率、宽度、斜率、扰动等)在电脑上模拟示波器软件界面上由用户设置(每个实验范例都有其默认值),如图6中红框所示。
图1 信号源模块图2 基准电源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图2中是实验箱的基准电源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为虚拟示波器采集信号,虚拟示波器有四个信号输入通道,可将需要观察的波形接入任意一个输入口,就可通过软件观察到波形。
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是:虚拟示波器会限幅,只能显示+5V~-5V之间的波形,超出该范围的信号则对应输出为+5V或-5V。
图3 频率特性测试模块图4 控制器模块图5 运算放大器模块图3中式频率特性测试模块,插孔ADIN为测试信号输入,将系统的输出信号接入该插孔。
图4中是控制器模块,插孔AOUT1和AOUT2为信号输出孔,输出的是采样控制或PID控制信号。
图5是运算放大器模块,该模块有多个电阻可选。
插孔H1、H2和IN为运放的输入端。
插孔IN直接接入运放反相输入端,未接任何电阻;插孔H2通过固定电阻后接入运放反相输入端;插孔H1有多个电阻可选,白色的连线相当于电路线,两个连在一起的黑色排针是断开的;确定使用哪一个阻值的电阻后,用短解套连接该电阻左边的排针即可。
通过短解套可选用不同阻值的电阻,不同电容值的电容,就可控制增益和时间常数。
双击桌面图标打开软件,出现实验机实验项目选择界面如图6所示,点击蓝色框中串口右边的下拉按钮,如右图所示,若出现其他串口,则选择其中的任一串口(如果没有其他串口,则不用修改),则会出现通讯成功的界面,如图7所示。
图6实验机实验项目选择界面图7通讯成功界面②打开系统颜色设置按钮,如图6中红色框中的按钮,将坐标轴、背景色、测量文字和测量线改成下图中的颜色,如图8所示,然后点击确定键。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复习题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综合复习资料一、 单项选择题1、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研究线性系统的重要工具是: ( )(A) 传递函数 (B) 脉冲传递函数 (C) 脉冲响应函数 (D) 微分方程2、已知()(1)/(1)()aT aT F z e z z z e --=---, a 为常数,T 为采样周期,求()f kT ( )(A) 1akT e -+ (B) 1akT e -- (C) akT e - (D) 13、两个连续环节1()G s 和2()G s 串联,若两者中间有采样器则其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A) 12()()G z G z + (B) 12()G G z (C) 12()()G z G z - (D)12()()G z G z4、求)(t )t (f δ=的Z 变换z F ()为: ( ) (A) 1 (B) 0 (C) 1z-1 (D) aT 1 z-e -5、由Z 变换的滞后性质可以得到: ( )(A) [()]()n Z f k n T Z F Z -= (B) [()]()Z f k n T nF Z -=(C) [()]()n Z f k n T Z F Z -+= (D) )(])([Z F Z T n k f Z n -=-6、已知函数s F a ()=s(s+a),则s F ()对应的Z 变换z F ()为: ( ) (A)aT z z z-1z-e -- (B) aT 1z z-1z-e-- (C) aT z 1z-1z-e -- (D) aT 11z-1z-e -- 7、51系列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方式选择、接收和发送控制以及串行口的状态标志均可由专用寄存器_______控制和指示。
( )(A) PCON (B) SCON (C) TCON (D) TMOD8、与梯形图相对应的助记符是。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分析曾会军发布时间:2023-07-16T05:15:28.30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9期作者:曾会军[导读] 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在时代变化下不断推进,通过不断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我国加强了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在工业制造领域应用较多先进科学技术,而智能控制技术作为重要技术之一,在推进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往的机电控制技术已难以满足工业化时代发展需求,使得智能控制技术成为时代新宠儿,是工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动力,该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优化机电控制系统,发挥其最大效用。
身份证号:61032219800515xxxx 摘要: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在时代变化下不断推进,通过不断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我国加强了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在工业制造领域应用较多先进科学技术,而智能控制技术作为重要技术之一,在推进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往的机电控制技术已难以满足工业化时代发展需求,使得智能控制技术成为时代新宠儿,是工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动力,该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优化机电控制系统,发挥其最大效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策略1智能控制技术及其特点智能控制技术是运用人工智能、计算机等先进技术,采用科学的方式处理相关知识和信息,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将相应的技术应用其中,从而构建成一种新型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技术不仅融合了多个学科,也应用了大量研究成果,促使生产制造领域获得进一步升级。
在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下,可以充分利用过往数据,与传统机电控制系统相比,在控制任务和控制目的方面更加复杂多样化,达到不断改善、升级、优化控制结构、控制体系的目的,进一步提升系统控制精准性、稳定性,有效提高生产率,进而不断推进企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以往机电控制技术一般位于控制系统工作底层,其主要作用是针对一些重复的工作,引入相关机械设备替代人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5控制系统序: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计算机常识(1)数字化编码数值、文字、符号、语音、图形、图像等统称数据,在计算机内部,都必须用数字化编码的形式被存储、加工和传送。
数字化编码的二要素:① 少量、简单的基本符号 ② 一定的组合规则用数字化编码以表示大量复杂多样的信息有计算机内部只使用两个基本点符号:1和0,符号个数最少,物理上容易实现,并与二值逻辑的真和假两个值对应,比较简单,且用二进制码表示数值数据运算规则简单。
(2)常用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十进制数: 0~9 逢十进位 •二进制数: 0~1 逢二进位例:1101.101B 以B 结尾,表示二进制数 •十六进制数:0~9,A ~F 逢十六进位 例:0BF4H 以H 结尾,表示十六进制数表5-1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数之间的关系F H1111 B15E H 1110 B 14 D H 1101 B 13 C H 1100 B 12 B H 1011 B 11 A H 1010 B 10 9 H 1001 B 9 8 H 1000 B 8 7 H 0111 B 7 6 H 0110 B 6 5 H 0101 B 5 4 H 0100 B 4 3 H 0011 B 3 2 H 0010 B 2 1 H 0001 B 1 0 H 0000 B 0 十六进制数二进制数 十进制数①十进制转二进制方法:整数部分除2取余,除尽为止,从后往前取值即为转换结果;小数部分乘2取整,求得位数满足要求为止,从前往后取值即为转换结果。
②从二进制数求其十进制的值,逐位码权累加求和。
③从二到十六进制转换方法:从小数点向左右四位一分组(1001 1100 . 01)2 = ( 9C . 4 )160100说明:整数部分不足位数对转换无影响,小数部分不足位数要补零凑足,否则出错。
(3)逻辑型数据逻辑型数据只有两个值:真和假,正好可以用二进制码的两个符号分别表示,例如1表示真,0表示假,不必使用另外的编码规则。
第3章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中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创新。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中,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接口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一、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借助微型计算机进行控制,其基本原理是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处理,再将输出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通常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传感器、编码器等,通过检测物理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装置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接收输入信号并进行运算处理。
中央处理器通常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算术逻辑单元用于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
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程序是预先编写好的指令序列,用于控制系统的运行。
数据则是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执行器的运动。
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电机、液压缸等,通过控制信号的输出来实现对执行器运动的控制。
二、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集成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对传感器信号的检测和处理,自动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从而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
2. 机器人控制系统: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机器人控制中起着核心作用。
通过对机器人传感器信号的检测和处理,结合预先编写的控制程序,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精确控制,使机器人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第一章1.数字控制系统的实时性与()有关。
答案:其它选项都有2.计算机只承担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工作,而不直接参与控制的系统是()。
答案:数据处理系统3.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包含多台计算机,能够实现多级控制。
()答案:错4.理想采样开关的闭合时间趋近于0。
()答案:对5.当采样频率小于信号最高频率2倍时会出现混频现象。
()答案:对6.工程上常用的信号重构方法是()。
答案:零阶保持器第二章1.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答案: ;2.系统辨识的三大要素是()。
答案:模型类;等价原则;输入输出数据3.已知差分方程,设,其单位速度输入下的对应时刻输出值正确的是()。
答案: ;4.z变换性质中,能够反映时域信号与频域表达式之间关系的有()。
答案:初值定理5.z反变换能够得到采样点间的连续函数信息。
()答案:错6.若,,则二者串联得到的系统z传递函数为。
()答案:错7.已知系统如图所示:系统的闭环误差传递函数为()。
答案:8.的初值和终值是()。
答案:0,∞9.系统的单位速度误差为()。
答案:010.若线性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系统是稳定的。
()答案:对第三章1.若某控制器为,采用脉冲不变法求数字控制器为()。
答案:2.模拟化设计中,采样周期T应该选______一些,T越大,离散化的D(z)与连续控制器D(s)的差异越_______。
()答案:小,大3.双线性变换法的变换关系为。
()答案:错4.零极点匹配法设计时,需按照和增益相同确定增益系数k。
()答案:对5.若某控制器为,T=0.1s,采用双线性变换法求数字控制器为()。
答案:6.PID控制器中积分项的作用是()。
答案:消除稳态误差7.PD控制器指()控制器。
答案:比例微分8.比例控制能够迅速反应误差,从而减小误差,最终消除误差。
()答案:错9.保持器等效法变换后,D(z)的单位脉冲响应在采样点时刻与D(s)相同。
()答案:错10.为了减小稳态误差,直流电机速度闭环控制应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机电系统控制是现代机电设备的灵魂,对提升机械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课程包括传统继电器控制和现代PLC控制两部分,是认识和掌握机电系统控制的关键环节。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控制系统的参数计算、选型、设计和编程方法,并能够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对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升级和改造等。
2.设计思路:
开设依据:通过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机电系统电气控制和PLC控制系统的参数计算、选型和设计的方法,并将以上方法应用到机电产品控制系统设计过程的计算、分析和研究中(支撑毕业要求的能力1.4和1.6),可针对复杂的机电系统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开发解决方案及研究(支撑毕业要求的能力2.1、2.2、2.3、2.5和2.6)。
在课程的实验环节中,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控制系统设计、优化、软件实现等任务,将课程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同时锻炼学生的独立担当与团队协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的能力3.1和3.2)。
- 2 -
课程内容:
(一)绪论:简要介绍机电控制系统的分类、发展历程,并用几个案例进行分析,使得学生对机电系统的控制部分有初步认识。
(二)第一章电气控制系统常用器件:主要讲解常用低压电器(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电器、熔断器等)的作用、工作原理、参数及选型,为后续传统继电器控制打下基础。
此部分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基础:学生将掌握电气控制线路图绘制原则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图形文字符号及绘制原则,深入学习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起保停控制、降压启动控制、制动控制、速度控制等),并对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分析。
- 2 -
(四)第三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学生将从PLC的产生和定义、发展、应用领域及特点,开始认识PLC。
并通过PLC与其他典型控制系统的对比,加深对PLC特点的认识。
通过PLC的分类、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语言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PLC。
(五)第四章 S7-200PLC基础知识:学生将认识到西门子S7-200系列PLC的硬件构成,掌握机电控制系统的PLC选型依据。
学生将掌握PLC的内部资源(软元件)的种类、特点和作用,并掌握软元件的寻址方式,从而为后续PLC程序开发奠定基础。
最后将学习PLC程序的简单设计法,激发学生编程的兴趣。
(六)第五章 PLC的基本指令及程序设计:学生将学习基本逻辑指令(逻辑取及线圈驱动、触点串并联、置位复位、比较指令、定时器、计数器等),并应用这些指令设计典型简单电路和环境的PLC程序(延时脉冲电路、瞬时接通/延时断开电路、延时接通、闪烁电路、报警电路等),最后通过案例加深PLC逻辑指令的认识。
(七)第六章 S7-200 PLC功能指令及应用:主要学习S7-200系列PLC的功能指令(包括传送移位和填充指令、运算和数学指令),并学习高级功能指令(中断指令、高速计数器指令、PID闭环指令等),通过功能指令的学习全面认识PLC的指令系统,并为后续开发大型控制程序打下基础。
(八)第七章 S7-200PLC顺序控制指令及应用:顺序功能图是S7-200PLC的高级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顺序流程控制的需求。
主要学习顺序控制指令及顺序功能图的主要类型,通过选择合适类型的功能图(单流程、可选择的分支和连接、并行分支和连接、跳转和循环)实现不同的顺序控制流程,最后通过选择和循环电路举例、并行分支和连接电路举例、选择和跳转电路举例巩固顺序控制指令。
(九)第八章 S7-200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主要学习工业网络结构、网络数据编码/通讯/传输/差错控制/传送介质/拓扑结构/串行通信接口/通讯协议等,然后针对
- 2 -
S7-200介绍西门子工业网络结构、S7-200支持的通信协议等,最后通过案例学习通信指令。
(十)第九章 PLC控制系统综合设计:主要学习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及内容,通过双恒压无塔供水控制系统设计和薄刀式分切压痕机控制系统设计提高PLC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的能力。
(十一)第十章编程软件及其使用:主要学习S7-200的编程软件STEP 7,通过编程软件与S7-200的连接、编程、调试及运行监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章节为PLC 编程实验的先修知识,因此,将在第五章PLC程序设计之前讲述。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本课程与这五门课程密切相关,其中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电工电子学是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设备的机械传动原理和电子控制器件原理;工程测试技术和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让学生掌握机电设备的控制和测试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连接前面课程的纽带,通过机电控制技术的学习,实现机械设计和电气控制的融会贯通。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工程设计能力,达到华盛顿公约规定的国际工程师认证的标准,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1)学生将对机电控制系统遵循的电气规范增进认识,树立准确获取和计算工程数据的工程意识。
学生将提高查阅资料、使用手册、标准和规范的能力,做到基于规范和设计方法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
(2)学生将掌握机电控制系统中机电器控制和PLC控制的基本知识,尤其是西门子S7-200系列PLC的控制系统基本指令、控制流程和网络通信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程序
- 2 -
设计,学生可以实现控制功能分析、控制方案设计、控制器件选型和控制程序设计等。
在实验环节,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控制系统中,通过控制程序设计、问题诊断和调试等环境,培养学生的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能力,力求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三、学习要求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是一门应用型综合性的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做为一名机电系统的电气控制工程师。
如果要胜任电气控制工程师的职位,在校期间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经济常识,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因此,学生务必做到: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典型案例分析。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下作业、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
(2)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下作业。
针对机电控制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均有书面作业需要提交,只有在作业中才能够不断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3)积极搜集和学习各种案例,争取编程实现案例的功能需求。
不断的深入练习才能快速地设计出实现各种功能的控制系统。
四、教学进度
- 2 -
- 2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第3版)》王永华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版;
参考书:
1.《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林明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第1版;2.《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余雷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第1版;3.《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方承远、张振国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第3版;
- 2 -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