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
- 格式:ppt
- 大小:720.50 KB
- 文档页数:28
商品倾销简介商品倾销(Dumping),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在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外国市场抛售倾销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
商品倾销通常由私人大企业进行,但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些国家设立专门机构直接对外进行商品倾销。
商品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出口价格,集中地或持续大量地向国外抛售商品。
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常用的行之已久的扩大出口的有力措施。
三种形式按照倾销的具体目的,商品倾销可以分为偶然性倾销、间歇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三种形式。
偶然性倾销通常指因为本国市场销售旺季已过,或公司改营其他在国内市场上很难售出的积压库存,以较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抛售。
由于此类倾销持续时间短、数量小,对进口国的同类产业没有特别大的不利影响,进口国消费者反而受益,获得廉价商品,因此,进口国对这种偶发性倾销一般不会采取反倾销措施。
间歇性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达到打击竞争对手、形成垄断的目的。
待击败所有或大部分竞争对手之后,再利用垄断力量抬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这种倾销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故为各国反倾销法所限制。
持续性倾销是指无期限地、持续地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
案例一:彩电反倾销经典案例在中国企业遭遇的反倾销调查中,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无疑是影响最大的案例。
该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案件终裁之后,传出了一家中国企业与对手幕后交易的消息,从而引发一场抓“内鬼”闹剧。
彩电案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反倾销案例,中国企业从中学习、反思的经验教训很多。
但是,这个案件到底有没有“内鬼”。
如果有,是谁。
如果没有,是谁造的谣,他到底想干什么。
这个问题如果不分析清楚,我们就无法对本案件进行正常的归纳总结。
2004年5月14日,该案终裁,中国产品损害成立,涉案企业被征收最高78.45%的反倾销税。
其中,厦华被征收的反倾销税只有5.22%,成为最大的赢家。
<一>国际贸易法PPT案例最惠国待遇案例印度尼西亚为了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促进国产车生产的措施,其中包括1993年的刺激生产计划、1996年2月和6月的民族车计划。
印度尼西亚还与韩国合作生产民族车,对从韩国进口的汽车整件或零部件免税。
同时对国产车生产提供补贴。
对除韩国之外的汽车整件进口,征收进口关税和奢侈品税。
1993年的刺激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整车使用部件的当地含量的百分比和使用部件的车型,对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减免进口税;根据成品部件的当地含量的百分比和使用部件的车型,对用于制造汽车部件的小零部件的进口减免进口税;对某些种类的汽车免减奢侈税。
1996年2月和6月的民族车计划包括两套措施。
2月计划规定,对满足有关设施所有权、商标使用和技术的具体标准的印度尼西亚汽车公司,授予先锋或国产公司地位,维持先锋地位依赖3年期限内国产车满足不断提高的当地含量要求。
日本、欧洲共同体和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措施分别提出申诉。
同一专家组对这些申诉进行了审查。
专家组裁定,印度尼西亚违反了GATTl994第1条第1款、第3条第2款,TRIMs 第2款,《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以下简称SCM)第5条(c)项,但没有违反SCM第28条第2款。
专家组裁定,申诉方没有证明印度尼西亚违反TRIPS第3条和第65条第5款。
各争端方对专家组报告都没有提起上诉。
CEPA2003年大陆分别与香港、澳门签订“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Mainland and Macao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按照协议规定,货物贸易方面,只要符合CEPA的原产地原则,都可经申请享有零关税优惠。
服务贸易方面,协议规定服务行业获得放宽准入;至于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双方同意在加强合作。
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美国对中国企业反倾销案例第一部分、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美国对中国企业反倾销案例 (1)案例一美国对中国薄荷醇反倾销案(1980年7月2日) (2)案例二美国对中国陶瓷餐具反倾销案(1982年7月19日) (7)案例三美国对中国缝制帽子反倾销案(1988年5月26日) (11)案例四美国对中国三氧化锑反倾销案(1991年5月2日) (17)案例五美国对中国制动鼓和制动盘反倾销案(1996年4月) (23)案例六美国对中国首例钢板反倾销案(1996年12月3日) (27)案例七美国对中国漆刷反倾销案(1999年8月27日) (33)案例八美国对中国钢丝绳反倾销案(2000年3月17日) (42)案例九美国对中国折叠礼品盒反倾销案(2001年3月12日) (49)案例十中国输出美国球轴承反倾销案(2002年2月15日) (63)案例十一美国对中国滚珠轴承反倾销案(2002年3月25日) (75)案例十二美国对中国、马来西亚彩电反倾销案(2003年5月2) (95)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98)案例一欧盟对中国扑热息痛反倾销案(1981年12) (98)案例二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的刷子征收反倾销税案(1988年) (101)案例三欧共体对我国小屏幕彩电征收反倾销税案(1988年11月) (103)案例四欧盟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1988年11月) (105)案例五欧盟诉日本、中国等国打火机反倾销案(1991年11月25日) (122)案例六欧盟对中国黄磷反倾销案(1999年1月4日) (127)案例七欧盟诉中国、韩国电子秤反倾销案(1999年9月16日) (137)案例八欧盟对中国节能灯反倾销案(2000年5月17日) (145)案例九欧盟对中国花岗石的反倾销案(2000年11月11日) (150)案例十欧盟对中国氧化锌反倾销案(2000年12月20日) (154)案例十一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糠醇作出反倾销初裁(2002年8月9日) (160)日本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63)案例一日本对中国硅锰反倾销案(1991年11月29日) (163)韩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78)案例一韩国对中国一次性打火机反倾销案(1997年2月27日) (178)案例二韩国对中国糠醇反倾销案胜诉案件(1997年4月30日) (180)加拿大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84)案例一加拿大对中国热轧钢板反倾销案(2001年1月19日) (184)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89)案例一澳大利亚对中国草柑膦反倾销案(1996年3月27) (189)案例一印度对中国焦炭反倾销案件(1997年8月28日) (193)案例一美国对中国薄荷醇反倾销案(1980年7月2日)一、案情概述1980年6月11日,美国新泽西州的Haarmann&Reiner公司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薄荷醇提起反倾销诉讼。
前车之鉴带来的警示——从美国对我国彩电反倾销案看电工
行业内存在的问题
舒文
【期刊名称】《电器工业》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一、电工产品出口战略和秩序急待整顿rn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建南在日前举和垢春交会上表示,虽然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舒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反思与策略调整--以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为例 [J], 邓志涛
2.迅速建立反倾销诉讼预警机制 --从我国彩电业遭遇反倾销诉讼看我国的反倾销诉讼预警机制 [J], 刘德安;吕桂芬
3.透过彩电败诉案谈我国如何有效规避反倾销 [J], 邓芳
4.论我国应对反倾销案中"非市场经济地位"之策略--从"彩电案"的视角来分析 [J],
马忠法
5.从彩电反倾销案看美国反倾销法律的规定 [J], 崔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案件基本情况2003年5月2日,美国五河电子公司与另外两家劳工组织一起,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对原产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彩电反倾销调查申请。
分别经过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初裁和终裁,至2004年4月14日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损害终裁裁决,案件基本以对来自中国的彩电生产商和进口商征收5.22%~78.45%不等的反倾销税暂告一段落。
由于美国商务部终裁裁决来自马来西亚的彩电倾销幅度为微量,终止了对马来西亚的反倾销调查。
继欧盟自1988年开始对中国出口彩电连续征收15年高额关税并于2002年8月与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和厦华、康佳等七家国内彩电生产商签订数量和价格承诺以来,本案是另一宗针对中国彩电出口的大案,两起彩电反倾销案将影响中国彩电出口市场的二分之一。
本案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涉案金额最大的反倾销案,据我海关统计,2003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涉案产品的金额达4.8亿美元。
加之本案涉及中国本已竞争就十分激烈、市场化程度高的彩电业,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本案概况如下。
申请方:美国五河电子公司和电子工人国际兄弟会和美国通讯个人产业部两家劳工组织。
申诉方的申请获得了美国三洋、夏普、东芝等彩电生产企业工会的支持。
调查期:2002年10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一般是按反倾销调查申请提起之日前最近的两个会计季度确定)涉案产品:直投或背头阴极射线管彩色电视机,且图像显示对角线超过52厘米(即21寸以上彩色电视机),不包括电脑显示器及其他不能接收广播电视信号的图像显示设备。
案件持续时间:从2003年5月2日申请方正式提起申请,到2004年5月14日美国国际委员会公布肯定性终裁,整个案件历时377天。
二、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一)关于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Non-market Econ-omy Status)本案虽然未直接涉及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但该问题是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应诉欧美反倾销,其中相当多的关键点都是基于这一前提展开的。
案例分析WTO规则第一篇(1—4章)1.阿根廷和欧共体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纠纷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后,由于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出口农产品到这两个国家比以前困难。
1987年初,美国和欧共体通过协商达成协议,作为补救措施,欧共体向美国提供年进口230万玉米和高粱的配额,限期为4年。
阿根廷为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其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也是玉米和高粱,它要求在欧共体得到与美国同样的待遇。
1987年阿根廷向GATT申诉,认为欧共体违反了GATT第24条款的规定,即加入关税同盟时寻求提高约束性关税的GATT成员在修改关税减让表时,应与其他成员进行关于补偿性调整的谈判。
最后,欧共体和阿根廷达成协议,欧共体向阿根廷提供了和美国相同的配额,同时还增加了一些肉类配额。
1990年,美欧协议延长,欧阿协议也相应延长。
2.巴西、智利等9国的烟草制品立法问题纠纷1993年,美国签署了一项法令,要求国内的卷烟制造商在生产中至少使用75%的本国原料,违反规定的将被罚款;法令还规定了对进口征收国内税、检查费。
1993年前,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加拿大,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泰国,津巴布韦向美国出口的烟草达到91000吨,总价值为3.53亿美元。
新法令的实施将大大影响这些国家对美国的烟草出口。
1993年12月17日,巴西,智利等8国提出申诉,认为美国关于关于烟草制品的立法违反了GATT第3条第5款向GATT第3条第5款。
即“缔约方不得建立或维持某种对产品的混合、加工或使用须符合特定数量或比例的国内数量限制条例,直接或间接要求条例规定的某一产品的特定数量或比例必须由国内来源供应缔约方,也不应采用其他与本条第1款规定的原则有抵触的办法来实施国内数量限制条例。
”1994年1月25日,专家组成立。
1994年9月,专家组提交调查报告,认为美国政府的法令实际上是内部数量限制措施,不符合GATT第3条。
1994年10月4日,通过专家组报告,巴西,智利等9国胜诉。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美国对华反倾销问题案例分析与研究系别经济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教授2012 年 4 月15 日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信息:课题性质:设计□论文√课题来源:教学√科研□生产□其它□发出任务书日期: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系别:经济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学号:2012 年4 月15 日Chad Bown(2007)在《中国入世:反倾销,保障措施和争端解决》文章中评估中国融入国际研究领域政治经济。
关于中国的出口,研究世贸组织成员国使用反倾销措施和他们的不公平对待。
研究认为,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其他国家的反倾销申请迅速增加。
此外,证据回归分析理论,预先加入的歧视规则是与国外相关瞄准了较高进口关税的中国产品作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策略。
提出世贸组织成员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实施新的进口限制“中国-保障”的政策。
2001年前后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反倾销、保障措施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方面的表现探讨了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的影响,认为在反倾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歧视并没有随着中国入世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而中国在反倾销手段使用上则比较“温和”和“公平”,入世时的关税减让幅度和入世后寻求反倾销保护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Robert W. McGee & Yeomin Yoon(1998)在《反倾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案例研究》中提出反倾销法是建立在一系列不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主张尽快彻底废除,同时通过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的五个案例指出生产成本较低、产品处在国际产业链的末端以及“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是中国近年来频繁遭到美国反倾销指控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传统贸易保护手段的逐渐弱化和反倾销法的日益普及,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形势还将进一步恶化。
Furusawa和Prusa(1996)建立一个两国相互倾销模型,其中只有一个国家具有反倾销法。
农历新年伊始,中国就扛起了反倾销大旗。
大韩化纤株式会社等一批韩国公司收到的第一份“新年礼物”可能就是中国外经贸部公布的两项反倾销终裁决定。
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外经贸部即时发布了2003年第3号和第4号公告。
《公告》决定,自2003年2月3日起,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聚酯切片和进口涤纶短纤维采取反倾销措施,相应征收反倾销税,征收期限都为公告之日起5年。
这两起反倾销案件已历时两年,由中国化工协会于2001年6月26日和7月23日分别代表国内聚酯切片产业和涤纶短纤维产业发起。
之后,外经贸部经商国家经贸委于8月3日正式对原产于韩国的这两项进口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并分别于2002年10月22日和29日发布公告,决定对之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而此次做出的终裁决定,被认为是打响了新年中国反倾销战的第一枪,并将带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对外反倾销的持续升温。
据悉,从1997年我国反倾销反补贴条例出台以来,截止到2002年,我国反倾销共立案22起(其中复审案件1起),保障措施1起。
而仅2002年入世这一年,我国反倾销新立案10起,比去年全年的案件多了4起。
负责反倾销案件调查的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有关人士认为,实施反倾销调查和措施后,受损害产业得到较快康复和发展。
例如,对2000年以前立案且已作出最终裁定的新闻纸、聚酯薄膜、丙烯酸酯、冷轧硅钢片、不锈钢冷轧薄板、二氯甲烷等6个产业的统计,立案之前生产能力合计为106万吨,2002 年生产能力增长了18%、产量增长了19%、销售收入增长了31%、税前利润增长了283%、开工率增长43%。
其次,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已立案反倾销的20个产业当中,绝大部分产业技术和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维护了公平竞争的秩序。
如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产业,2000年反倾销立案前,由于进口产品倾销,市场行情持续下跌,国内同类产品企业被迫纷纷加入价格战中,价格下跌一半左右。
家电战略【TCL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及案例分析】案例主体: TCL集团市场地位:国内彩电领先品牌、国际市场赶超者市场意义: TCL重组汤姆逊,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一个战略典范。
市场效果:在技术上,合资公司已经为TCL带来了世界最先进的“第五代背投”,在国际市场的抢占上,TCL已经成功化解了美国、欧盟的反倾销危机和专利危机。
案例背景:近几年,具有规模、制造成本优势的国内彩电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面临研发力量薄弱、贸易壁垒、在目标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低、营销渠道不健全等问题,特别是研发力量薄弱、贸易壁垒两大问题,有可能让国内彩电企业在彩电技术升级浪潮和国际市场中遭遇重大挫折。
2003年11月4日,TCL集团与法国汤姆逊举行彩电业务合并重组协议:而美国当地时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一些电视机生产商向美国市场倾销其产品,已圈定的长虹、TCL、康佳、厦华4家强制调查对象都被认定存在倾销,倾销价差为27.94%到45.87%。
这个裁定,对其他几家的打击是致使的,特别是长虹、它占据了国内出口到美国份额的半数以上。
但正因为TCL的兼并,它不仅不会受损,反而是最大的收益者,填补了其他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
TCL重组汤姆逊事件回放2003年11月,TCL集团与汤姆逊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拟由双方共同投入电视机和DVD 资产,设立一合资公司,TCL集团持有其67%股份。
该合资公司将被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厂商。
TCL集团将会把其在中国大陆、越南及德国的所有彩电及DVD生产厂房、研发机构、销售网络等业务投入新公司;而汤姆逊则会将所有位于墨西哥、波兰及泰国的彩电生产厂房、所有DVD的销售业务、以及所有彩电及DVD的研发中心投入新公司。
TCL-汤姆逊公司成立后,其全球彩电销量将达1800万台,而去年全球彩电冠军三星的业绩是1300万台。
TCL策略解析实力薄弱的技术天花板目前我国彩电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基本上没有专利权。
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情介绍:“非典”盛行,“消毒家电”概念刚刚冒头,彩电业便再次强行夺走了人们的注意力。
5月2日,一份以美国五河电子公司等三方为原告,针对中国向美出口的高端彩电的反倾销诉讼起诉书被正式递交。
起诉名单上,长虹、康佳、创维、海尔等国内主流彩电企业被“一网打尽”。
被提出反倾销调查的产品是这些企业自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向美出口的21英寸以上彩电。
事情进展很快,5月1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接受了美国五河电子公司等三方起诉中国彩电业在美“倾销”的起诉书。
一、联手还是单干?美国彩电反倾销消息传到国内,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5月9日便在京紧急召集几大彩电企业商讨对策,建议彩电业联手聘请律师,费用由几家企业分摊。
事后几天,创维就公开表示,“创维只会联合那些没有在海外倾销的彩电同行共同应诉。
”就在创维首先站出来否定联手应诉但尚未采取实际行动时,长虹和厦华两家公司已先行一步,率先聘请律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递交了应诉申请,两家公司的申请文件已经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公布。
这边康佳表示,除了初裁之前与兄弟企业共同聘请代理律师之外,康佳还在积极做好单独应诉的准备,为此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
另一个让人吃惊的是,厦华并没有在此次反倾销名单中,但它却抢在前面提出应诉。
厦华品牌部经理孙光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厦华虽未被列入“名单”,但不能不防患于未然。
因为美国除了对中国企业指名道姓外,还有就是21英寸以上规格,以及去年下半年对美方有过彩电出口的反倾销调查条件。
厦华一直与美方有交易,如果此次不应诉,今后就完全可能因为放弃这个机会而遭受高额反倾销税的打击。
“这简直危机重重,不单是厦华,国内所有对美国有出口或者今后想到美国市场发展的彩电企业都应该积极应诉。
”国内彩电企业分头单干的苗头越来越明显,对此有两种不同见解。
一位法律专家从费用的角度支持联手:国内企业几年前应对欧盟时,第一回合就耗费了差不多50万美元的律师费。
倾销与反倾销案例倾销与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争端方式,也是各国之间经济利益的博弈。
倾销是指一国企业将产品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口到其他国家,以获取市场份额或者排挤其他国家企业的行为。
而反倾销则是指受到倾销行为影响的国家采取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损害。
下面将介绍两个倾销与反倾销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贸易争端方式。
案例一,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反倾销调查。
2011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了高额反倾销税。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这严重损害了美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利益。
因此,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损害。
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称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中国太阳能电池企业也纷纷表示反对,认为美国的反倾销税将严重影响他们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双方在贸易争端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最终导致了一场国际贸易争端。
案例二,欧盟对进口中国陶瓷反倾销调查。
欧盟曾对进口中国陶瓷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对中国陶瓷产品征收了反倾销税。
欧盟委员会表示,中国陶瓷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这严重扰乱了欧盟陶瓷市场的秩序,损害了欧盟本国产业的利益。
因此,欧盟决定对进口中国陶瓷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损害。
中国政府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抗议,认为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中国陶瓷企业也表示反对,称欧盟的反倾销税将严重影响他们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这一贸易争端持续了一段时间,最终双方通过谈判达成了一定的妥协。
以上两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倾销与反倾销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倾销行为不仅会扰乱国际市场秩序,损害其他国家产业利益,也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影响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而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救济措施,是受到倾销行为影响的国家保护本国产业的重要手段,但也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影响国际贸易秩序。
十三中国遭受反倾销案例欧盟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关税北京时刻2006年3月23日晚,欧盟委员会批准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加征进口关税,欧盟认定两国的皮鞋以不合法的低价在欧盟市场销售。
依照这一决定,在从4月7日起的6个月时刻内,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收的反倾销税将逐步提高,最终将从目前的4.8%过渡到19.4%;对越南产皮鞋的反倾销税将从4.2%过渡到16.8%。
只是,皮革儿童鞋和高科技运动鞋不在此列。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随后发表声明称:欧盟并没有将矛头指向中国和越南先天具备的竞争优势,针对的只是不公平的贸易扭曲行为。
此前的3月16日,欧盟反倾销委员会针对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对中国鞋类制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进行了隐秘投票。
在欧盟25个成员国中,3个国家投票赞成对原产于中国的廉价皮鞋实施制裁;9个国家投了反对票;11个国家宣布弃权;2个国家没有投票。
然而依照反对者不超过半数就算通过的规则,分析人士当时推测欧盟委员会的投票将会正式通过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
欧洲零售商的反应:英国的零售商认为,此举意味着商店里出售的每双鞋子增加5英镑(1英镑约合人民币13.54元)的成本。
他们和进口商、批发商和消费者一道对欧盟委员会立即采取的行动进行反击。
他们的理由是,政府在努力爱护那些不能独立生存的产业,却把高昂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欧洲鞋业大国意大利的制造商们动作频频,他们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呼吁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对中国鞋采取坚决、勇敢、迅速的行动。
意大利贸易团体ANCI认为,这一行业有60万个工作岗位,2005年差不多有7500人失去工作。
然而一位英国零售组织的顾咨询称“这么讲太虚伪”,因为意大利的公司同样以低成本挤压得北美和东欧的制造商关门。
中国鞋的相关事件中国鞋被指有毒2005年12月,意大利鞋业制造商协会指责中国制鞋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镍及其他有碍健康的有毒化学物质,意大利卫生部近日已针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