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年代鉴定六法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8
古瓷器收藏鉴定的方法古瓷器收藏鉴定的方法器型方面,赝品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
仅举玉壶春瓶为例,自宋代始创以至晚清民国,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却代有变迁。
一、造型:每朝代的陶瓷器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大小等风格特征,各朝代之间相差很大。
看一件器物是否仿古品,主要看它的造型。
古陶瓷爱好者可多留意文物图录上每一朝代器物的形状、大小,并用心记下每一朝代的标准器型,在实际辨别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胎土:从器物有圈足及底部的露胎部分看,古陶瓷的胎土一般较粗糙些,略泛黄色;而仿古陶瓷的胎土较为洁白、精细。
三、釉面:古陶瓷器物的釉表面光泽柔和,一般有细小的棕眼。
仿古陶瓷的釉面浮光耀眼,十分光滑。
但要注意有些仿古陶瓷已用酸泡去表面的浮光,显得陈旧,若细加分辨,还是能看出破绽的。
四、纹饰:古陶瓷的图案一般笔触流畅、古拙;仿古陶瓷的图案则较为生硬,甚至画些离奇古怪的图案。
五、底款:自明代永乐年开始,各朝代官窑瓷器的底部都印有帝王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
各朝代陶瓷的底款所用的字体、格式截然不同,根据这些特点也是鉴别真伪古陶瓷的一个直接方法。
历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艺、纹饰、彩料、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鉴定陶瓷的各项依据。
但是,世界上的事是复杂的,普遍规律中寓有特殊规律,还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
例如,中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点,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没有黑疵斑点,不能因此说它们就不是宣德瓷器。
广州诚德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提醒你,鉴定一件陶瓷器时,不能拿着条条框框去套,而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反复推敲、慎重定论。
古瓷器的收藏价值1,艺术审美价值人类的审美活动与生产活动是同步发生的。
对于古瓷器而言,什么时候发明创烧了古瓷器,人类的审美意识就在什么时候被注入了古瓷器当中。
因此,凡是古瓷器,都具有一定的造型、一定的装饰,都能给收藏者、审美者传达一种美的信息。
文物鉴定中的关键技巧如何辨别真伪真实性和年代文物鉴定中的关键技巧:如何辨别真伪真实性和年代在收集、鉴定和欣赏文物的过程中,正确辨别其真伪真实性和年代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文物鉴定的关键技巧,帮助您更准确地判断文物的真实性和年代。
一、外观观察法外观观察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鉴定文物真伪和真实性的方法。
通过对文物外观的细致观察,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和瑕疵,从而辨别真伪。
1. 材质文物的材质是判断真伪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瓷器、青铜器等文物,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来判断其材质是否符合真实的特征。
真正的文物通常具有珍贵的材质,而仿造品会因为材质不同而露出破绽。
2. 造型和工艺观察文物的造型和工艺也可以帮助判断其真实性。
真正的文物通常具有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仿造品往往存在一些工艺上的瑕疵或是模仿其他时期的特征。
3. 瑕疵和损伤文物可能存在一些自然的瑕疵和损伤,这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
真正的文物通常会有一些年代感和历史痕迹,而仿造品在这方面相对少见。
二、专业仪器的应用除了外观观察法,使用专业仪器也是文物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专业仪器。
1. 光谱仪光谱仪能够对文物进行化学分析,通过检测文物中的元素成分,来判断其真实性和年代。
不同时期的文物会有不同的金属成分,通过光谱仪可以准确地分析出这些元素。
2. 高倍显微镜高倍显微镜可以帮助观察文物的微观结构,从而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文物通常具有细致的纹路和结构,而仿造品则往往会在这方面表现出不足。
三、历史文献和专家研究除了仪器分析外,查阅历史文献和请教专家也是判断文物真伪和年代的重要方法。
1. 历史文献文物本身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的史书资料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
通过查阅这些文献可以了解文物的历史渊源、制作年代等信息。
2. 请教专家请教专家是鉴定文物真假的最佳途径之一。
专家基于多年的经验和知识,可以凭借直觉判断文物的真假,并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总结文物鉴定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去辨别其真实性和年代。
古董断代法
古董断代法是指鉴定古董所属年代的方法。
古董作为历史的遗物,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但是不同年代的古董有其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因此需要对其所属年代进行鉴别。
古董断代法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考古学法:通过发掘出土的古物,与历史记载相比较,可以推断出大致的
年代。
这是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之一,但需要发掘出土的古物作为参照。
2.历史学法: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和比较,可以推断出古董所属的年代。
这
种方法需要充分了解历史背景和文献资料,而且文献记录也可能存在误差或不完整。
3.科学技术法: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碳-14定年法、热释光法等,可以对古
董进行精确的年代测定。
但这些方法也需要古董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样本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在鉴定古董所属年代时,这些方法可能互相印证,综合使用。
此外,古董市场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断代方法,如假造铭文、更改款识等,这些方法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谨慎辨别。
总之,古董断代法是指鉴定古董所属年代的方法,包括考古学法、历史学法和科学技术法等。
在鉴定古董所属年代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谨慎辨别,避免受到不规范的市场行为的影响。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古陶瓷鉴定是指对古代陶瓷器物进行鉴定、鉴别其品质和价值的过程。
古陶瓷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视觉鉴定、手感鉴定、声音鉴定、施釉鉴定、纹饰鉴定等多种方式。
古陶瓷的视觉鉴定是最直观的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陶瓷的整体造型、器型、釉色、纹饰、图案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时代、工艺和地域。
古陶瓷的制作工艺和装饰纹样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有着独特的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观察,可以对古陶瓷进行初步的时代和地域鉴定。
手感鉴定也是一种常用的古陶瓷鉴定方法。
通过触摸古陶瓷的表面和底部,可以感受到其整体的质地、光滑度和纹理。
还可以通过轻轻敲击古陶瓷的表面,借助声音的大小和回响来判断其轻重、薄厚和质地。
古陶瓷的手感和声音都与其材质和制作工艺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可以通过手感和声音来初步判断古陶瓷的品质和真伪。
施釉鉴定是古陶瓷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陶瓷的釉料种类繁多,而且在制作工艺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通过对古陶瓷釉料的色泽、透明度、均匀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初步判断其釉料的种类和质量。
从釉面的瑕疵、气泡、流汁等方面也可以判断古陶瓷釉料的制作工艺和质量。
纹饰鉴定也是古陶瓷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古陶瓷的纹饰包括刻画纹、绘画纹和浮雕纹等多种形式,其中不同的纹饰手法和题材都对应着不同的时代和地区特征。
通过对古陶瓷纹饰形式、线条、色彩和题材等方面进行综合鉴定,可以初步判断其时代和地域。
古陶瓷的鉴定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而且,鉴定古陶瓷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古陶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审美特征等方面有着深入的了解。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全面地鉴定古陶瓷的品质和价值。
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鉴定古瓷器的年代是考古学和收藏界的重要课题,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古瓷器的年代鉴定,涉及到了考古、文物鉴定、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知识。
在鉴定古瓷器年代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首先,我们可以从古瓷器的造型和纹饰来进行鉴定。
不同朝代的古瓷器在造型和纹饰上都有着明显的特点。
比如唐代的古瓷器造型多为厚重稳健,纹饰多以草花纹、几何纹为主;宋代的古瓷器造型则更加细腻,纹饰多以植物纹、山水纹为主。
通过对古瓷器的造型和纹饰进行观察和比对,可以初步确定其年代。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古瓷器的胎体和胎釉来进行鉴定。
不同朝代的古瓷器在胎体和胎釉的制作工艺上也有所不同。
比如唐代的古瓷器胎体较为粗糙,胎釉多为黄褐色;而宋代的古瓷器胎体则更加细腻,胎釉多为乳白色。
通过对古瓷器的胎体和胎釉进行观察和比对,可以进一步确定其年代。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古瓷器的款识和器型来进行鉴定。
不同朝代的古瓷器在款识和器型上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比如元代的古瓷器款识多为篆书,器型多为青花瓷;明代的古瓷器款识多为楷书,器型多为景泰蓝瓷。
通过对古瓷器的款识和器型进行观察和比对,可以进一步确定其年代。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古瓷器的年代鉴定书籍和专家意见来进行鉴定。
在进行古瓷器年代鉴定时,可以参考相关的年代鉴定书籍,了解不同朝代古瓷器的特点和鉴定方法。
同时也可以向专家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总的来说,鉴定古瓷器的年代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对古瓷器的造型、纹饰、胎体、胎釉、款识、器型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和比对,结合相关的书籍和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鉴定出古瓷器的年代,为考古研究和文物收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器物年代鉴定六法第一法看包浆无论是瓷器、木器、铜器,还是玉器、砚台、印石等,各类传世的古玩艺术品,因年长日久,器品上均会留下岁月侵淫的痕迹,即所谓包浆。
有包浆的器物只要拿干净的燥布轻轻的揩擦,立即就会出现一种光亮,而且有越揩越亮的感觉,这就是所谓日包浆亮。
有人为了追求包浆效果,常常将新品用蜡打,皮鞋油擦,椰子油擦,色拉油浸,于是也出现了一种光亮,但仅仅是一种肤浅的浮光,玉精光深邃的包浆亮差之千里。
近年作伪的铜器,如佛像、香炉等,可以做成旧色,看似古色古香,可是难以造成包浆亮,就露出破绽。
用氨水等化学药水浸泡的瓷器,可退去火光,形成一定程度的宝光,却毫无包浆。
木器更是这样,凡是高级的木器,如紫檀、黄花梨、红木、乌木等其本身就有一种油性,加上包浆,就会越揩越亮,精光内含,灵气四溢,另人百看不嫌。
可是有人不知包浆的珍贵,硬是用热水和洗洁精,将包浆洗的一干二净,变的白乎乎、燥兮兮,毫无灵气可言,殊为可惜。
其他如古籍善本、书画也同样村子包浆,不过没有出现光亮,只是一种旧色,阴阳面有明显的色差,作伪书画用茶水喷洒,混充包浆,正反面就没有色差。
有种色差也称阴阳面,请参见《辨阴阳》。
包浆是一种难以伪造的时代特征,传世时间越久,包浆也越深,因而容易出现包浆亮。
包浆是传世古物的标志,新品与旧物的试金石。
只要学会看包浆,即能鉴别器物的新旧,推断其年月的长短,可以少花冤枉钱!自从北京王世襄先生在80年代发表《明式家具珍赏》后,海内外掀起了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热潮。
在各大拍卖行中,中国古典家具特别是黄花梨、紫檀、铁梨、鸡翅以及红木家具,价格直线攀升,出现了数万元乃至千万以上意见的高价。
这一收藏热更折射到大街小巷,人们都想争购古典家具,以图厚利,于是高仿品便应运而生。
他们用现代化的加工手段和作旧技术,一件件貌似古朴苍劲的名木家具便陆续上市,同时涌向拍卖行。
要识别是传统旧物还是高仿新品,关键的一点便是看包浆。
新品易仿,而包浆难造。
瓷器年代鉴定的科学方法
瓷器年代鉴定是考古学和历史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确定瓷器的年代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变迁。
科学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鉴定瓷器的年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瓷器年代鉴定方法,并拓展相关知识。
1. 碳十四法
碳十四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瓷器年代鉴定方法之一。
它利用碳十四元素在化石燃料中的沉着来鉴定瓷器的年龄。
在鉴定过程中,通过采集瓷器周围的土壤或化石燃料,并将采集到的土或燃料与纯碳十四试剂进行反应,即可得出瓷器的年龄信息。
2. 地质时代法
地质时代法是利用地质学的知识,通过研究瓷器所在地区的地质变迁,来确定瓷器的年代。
这种方法需要对当地的地质环境、火山活动、河流流动等进行深入研究。
3. 陶瓷工艺法
陶瓷工艺法是利用对陶瓷制造工艺的了解,来确定瓷器的年代。
通过对陶瓷制造工艺的研究,可以了解各个时期陶瓷的制作特点、技术发展状况等。
4. 器型法
器型法是利用瓷器的器型来判断年代。
器型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工艺和审美观念。
通过对不同时代的瓷器器型进行
比较和分析,可以了解瓷器的年代信息。
5. 釉料法
釉料法是利用瓷器的釉料来判断年代。
釉料的种类、成分和变化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生产工艺和审美观念。
通过对不同时代的釉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了解瓷器的年代信息。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瓷器年代鉴定方法。
在实际鉴定过程中,需要结合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综合判断瓷器的年代。
同时,科学方法也需要不断研究和发展,以更好地鉴定瓷器的年代。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1.外观鉴定:仔细观察瓷器的形状、大小、比例、纹饰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应的历史时期和风格。
2.釉面鉴定:检查瓷器的釉面质地、光泽和颜色,辨别釉面是否均匀,有无瑕疵或划痕。
3.胎质鉴定:观察瓷器的胎体质地和颜色,辨别是否略带透明感、细腻均匀。
4.刻花鉴定:辨识瓷器上的装饰纹样的刻线是否细腻、自然,边缘是否规整。
5.颜色鉴定:注意瓷器的釉面和彩绘的颜色是否明丽自然,是否符合相应的历史时期和风格。
6.文字符号鉴定:辨识瓷器上的文字、图案或纹饰是否与相应历史时期和制作工艺相符。
7.年代鉴定:了解并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瓷器特征,通过形态、纹饰、风格等判断出大致的年代。
8.尺寸鉴定:对比瓷器的尺寸与同一时期或同一类型瓷器的标准尺寸,判断其是否符合规格。
9.比例鉴定:观察瓷器整体的比例是否协调、和谐,判断是否符合相应历史时期和风格。
10.细节鉴定:仔细观察瓷器的细节部分,如刻线、纹饰的细微变化或瓷器胎体的纹理,辨别其真伪。
11.纹饰鉴定: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纹饰样式,辨识瓷器上的纹饰是否符合相应的风格。
12.重量鉴定:称量瓷器的重量,并与同一时期或同一类型瓷器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符合常态。
13.原产地鉴定:通过对比和了解各地的瓷器风格和特征,判断其原产地。
14.口径鉴定:测量瓷器口部的直径,与同一时期或同一类型瓷器的标准口径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符合规格。
15.器形鉴定:观察瓷器的整体形状,判断是否符合相应历史时期和风格的特征。
16.器型鉴定:分析瓷器的种类和用途,辨识其所属的具体器型。
17.烧制工艺鉴定: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烧制工艺,辨别瓷器的烧制方法和工艺特征。
18.斗转纹鉴定:通过观察瓷器上的斗转纹饰,辨识其制作工艺和技法。
19.徽记鉴定:辨识瓷器上的徽记或款识是否具备真伪特征。
20.年款图案鉴定:对比研究历史时期和风格中的年款图案,辨别瓷器上的年款是否真实匹配。
21.修复痕迹鉴定:观察瓷器表面是否有修复痕迹或修复过程中的痕迹。
古董收藏鉴定技巧标记:大多古董文物本身会以刻、铸、印、写等方法来做年代标记,只要找出它的年代标记就能确定其年代。
参考:可以根据古董的外形、标记等寻找其标准器物,如若确定是同一时期的,基本可以确定是真的。
类型:根据古董的形态进行排列探索出变化的规律,陶器可从形制、纹饰、陶色、陶质和制法分类排比;包浆:因年长日久,各类古董器品上都会留下岁月的痕迹,这就是包浆。
包浆是很难模仿造成的,真正的古董包浆用布会越擦越亮,颜色较深,且顺滑,手感好。
热释光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古董文物的放射性碳素进行年代判断,但也不一定是百分百的准确。
观察包浆方:包浆又称“黑漆古”,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
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
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照的。
所以但凡是一件老东西肯定是有包浆的,观察包浆的老气程度是古董鉴定最简单的第一个小方法。
藏品对比法:谈到鉴定,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专家;提到专家大多人想到的就是满头白发,山羊胡的造型。
其实,鉴定就是经验之谈,因为专家见的真东西多了,所以假东西也就能分辨出来。
那这个最基本的鉴定方法就是对比法。
当你手上有件藏品,何不去找件差不多的真品进行对比呢?年代特点判断法:每个古董它都会有他的年代,那每个年代都会有特定的一些特点,这是鉴定古董的最基本的。
就比如前一阵最热议的永乐青花的“热水瓶”事件。
该藏友的证据,是青花热水瓶底的文字:“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
”他觉得如果这是真品的话,市场价值应该至少在一百万元以上。
但青花热水瓶把现场的专家和观众都逗乐了。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的特点在那,这个年代是没有这个东西的。
科学仪器鉴定法:科学仪器的鉴定应该可以说是目前最具专业的方法了。
但是科学仪器的鉴定单位应该选择一家专业、权威的相关机构。
测定青铜器年代的方法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下面店铺整理了测定青铜器年代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青铜器的四种鉴定方法1、青铜器的锈色青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
行家们说:“青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青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
”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青铜器,由于铜质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青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
拿到一件青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
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这时再做进一步的审定,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铜腥味,因为千年古青铜器是无铜腥味的;还可用热碱水洗刷青铜器,伪锈就会脱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舔青铜器,若有盐卤味,也是伪锈。
2、青铜器的手感和声响用手掂量青铜器,若过轻或过重得就要引起注意了,当然,这全凭经验。
另外还可用手敲击青铜器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3、青铜器的花纹和款识这是鉴别青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青铜器花纹简单;商代青铜器花纹则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青铜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青铜器花纹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青铜器重实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青铜器精细。
另外,还可以从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判别。
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
商代青铜器款识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青铜器款识沿袭波磔体;春秋时青铜器款识书体有肥体和瘦体,还有形似蝌蚪的“笠斗文”,以及图案化的“鸟虫书”;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但也有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鉴定古瓷器的年代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古瓷器的年代鉴定对于了解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古瓷器的造型来进行初步的年代鉴定。
不同朝代的古瓷器在造型上往往有着明显的特点,比如唐代的古瓷器通常器形厚重,器物造型简洁大方;宋代的古瓷器则注重器物的线条流畅和造型的优美。
因此,通过对古瓷器造型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初步确定其可能的年代范围。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古瓷器的胎体和胎釉来进行年代鉴定。
不同朝代的古瓷器在胎体和胎釉上也有着明显的特点,比如元代的青花瓷器常常胎体厚重,釉面粗糙;明代的青花瓷器则胎体相对细腻,釉面温润细腻。
因此,通过对古瓷器胎体和胎釉的观察和比较,我们也可以初步确定其可能的年代范围。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古瓷器的纹饰来进行年代鉴定。
不同朝代的古瓷器在纹饰上也有着明显的特点,比如元代的青花瓷器纹饰常常以龙纹、云纹为主题;明代的青花瓷器则纹饰更加丰富多样,常常以花鸟、山水为题材。
因此,通过对古瓷器纹饰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同样可以初步确定其可能的年代范围。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古瓷器的胎文和釉色来进行年代鉴定。
不同朝代的古瓷器在胎文和釉色上也有着明显的特点,比如元代的青花瓷器胎文常常为鱼鳞纹;明代的青花瓷器则胎文更加丰富多样,釉色也更加丰富变化。
因此,通过对古瓷器胎文和釉色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同样可以初步确定其可能的年代范围。
综上所述,鉴定古瓷器的年代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我们结合古瓷器的造型、胎体和胎釉、纹饰、胎文和釉色等多个方面的特点来进行综合分析。
当然,鉴定古瓷器的年代也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文物鉴定与年代测定技术文物是记录着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对文物进行鉴定和年代测定,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价值和历史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文物鉴定与年代测定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文物鉴定与年代测定的技术方法和应用。
一、文物鉴定技术1.目视鉴定法目视鉴定法是最基本的文物鉴定手段之一。
通过肉眼观察文物的形状、纹饰、质地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时代、类型和材质。
然而,目视鉴定法受主观因素和经验限制较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并不能做出准确结论。
2.物理性质鉴定法物理性质鉴定法是通过对文物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以确定其材质、纹理、硬度等特征。
常用的物理性质测定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火焰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在鉴定文物的金属成分、材质种类和工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化学成分鉴定法化学成分鉴定法通过对文物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元素成分和化学组合方式。
常用的化学成分鉴定方法有质谱仪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分析文物中的金属元素、颜料成分等,为文物的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年代测定技术1.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是最常用的年代测定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测量文物中的放射性碳同位素的变化来确定文物的年龄。
该方法适用于年代在公元前50000年至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文物。
2.热释光年代测定法热释光年代测定法是通过分析文物中的矿物晶体中隐藏的射线剂量获得文物的年龄。
该方法适用于年龄在几十万年至几千年之间的文物,尤其适用于陶瓷器物、砖瓦、燧石等矿物质。
3.铅同位素年代测定法铅同位素年代测定法是通过对文物中的铅同位素进行分析,以确定文物的年代。
该方法适用于年代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至公元后1500年左右的文物。
三、文物鉴定与年代测定技术的应用1.艺术品鉴定文物鉴定与年代测定技术在艺术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艺术品的材质、纹饰、工艺等进行鉴定,可以判断其真伪和价值。
瓷器年代鉴别证明瓷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从古至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更是一种艺术品,被广泛地传颂和收藏。
因此,对于瓷器的年代鉴别,一直是考古学、艺术学和收藏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瓷器年代鉴别的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瓷器爱好者有所帮助。
瓷器年代鉴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器型、胎体、釉色、纹饰、器底、釉衬、质地和施釉技术等进行鉴别。
通过这些方面的比较和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瓷器的年代。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瓷器的器型来进行鉴别。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瓷器的器型会有所变化。
例如,在唐代,瓷器的器型比较简单,常见的有盘、碗、罐等;而到了宋代,瓷器的器型逐渐丰富,出现了很多新的器型,如瓶、壶、盏等。
因此,通过对瓷器的器型进行比较和研究,可以初步确定其年代。
其次,胎体也是鉴别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瓷器的胎体可以分为胎质和胎色两个方面来进行鉴别。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瓷器的胎体会有所变化。
例如,在唐代,瓷器的胎体比较坚实,胎色以乳白色为主;而到了宋代,瓷器的胎体逐渐变薄,胎色也逐渐变得晶莹剔透。
因此,通过对瓷器的胎体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其年代。
再次,釉色和纹饰也是鉴别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瓷器的釉色和纹饰会随着历史时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唐代,瓷器的釉色以绿、黄、白为主,纹饰以花卉、鸟兽、人物等为主;而到了宋代,瓷器的釉色逐渐丰富,出现了青白釉、汝窑釉等,纹饰也逐渐变得精细。
因此,通过对瓷器的釉色和纹饰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其年代。
此外,器底也是鉴别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瓷器的器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所变化。
例如,在唐代,瓷器的器底比较简单,常见的有平底、圈足等;而到了宋代,瓷器的器底逐渐变得细致,出现了很多新的器底造型。
因此,通过对瓷器的器底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其年代。
此外,釉衬、质地和施釉技术也可以作为鉴别瓷器年代的依据。
不同历史时期的瓷器在这些方面会有所不同,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比较和分析,也可以初步确定瓷器的年代。
瓷器收藏辨别的方法是什么瓷器收藏是收藏界的一大热门,然而大部分的人在收藏瓷器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辨别为好。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瓷器收藏辨别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看造型。
古瓷器不同的朝代是有不同的造型的,有的时候从器形就可以判断出大致是什么时代的瓷器。
二看胎质。
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质上有所不同。
三看纹饰。
不同的时代的作品纹饰也是各具特色。
四看款识。
有些古瓷器的底部印有款识,每个朝代的款识都有不同的写法,从款识上也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
五看工艺。
在收藏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瓷器的年代器形,工艺的高低也是体现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影青碗,北宋时采用仰烧,故碗底留有印记;而南宋时则采用复烧碗底朝上,一个叠一个,故碗沿留有“芒口”,所以南宋时的碗,多数是有包边的,宫廷用的碗是包金边的,有钱的大户人家是包银边的,而普通的百姓用的碗就只能包铜边了。
在收藏的时候,从这些碗采用的包边残留材质就可以推断出这瓷碗以前的主人的身份,从而认定它们的价值。
第一要“古”。
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
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或称古玩现代收藏称现玩、古董。
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
第二要“稀”。
物以稀为贵。
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微博微博微博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
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要数元代青花彩瓷了。
第三要“美”。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白瓷,而汝、官、哥、钧都是以青釉取胜。
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倒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
而汝瓷的精美,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一朵奇葩。
它既注重古朴典雅,又追求造型美丽,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鉴定古瓷器的年代是中国古代陶瓷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瓷器的年代鉴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陶瓷的历史,还可以指导我们正确鉴赏和收藏古瓷器。
下面将介绍一些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通过器型来鉴定古瓷器的年代。
古代陶瓷器的器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明显的变化。
比如,汉代的陶瓷器多为简单朴素的形制,而唐宋时期的陶瓷器则多为精美的造型,明清时期的陶瓷器则更加注重装饰性。
因此,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器器型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出古瓷器的年代。
其次,通过器物纹饰来鉴定古瓷器的年代。
古代陶瓷器的纹饰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有所不同。
比如,唐代的三彩釉陶器上常见有动植物、人物等的纹饰,而元代的青花瓷器上则多为山水、花鸟等的纹饰。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器纹饰特点,也可以初步判断出古瓷器的年代。
再次,通过胎体和釉色来鉴定古瓷器的年代。
古代陶瓷器的胎体和釉色也是鉴定年代的重要依据。
比如,唐代的三彩釉陶器常常胎体粗糙,釉色艳丽,而宋代的青瓷器则胎体细腻,釉色温润。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器胎体和釉色特点,也可以初步判断出古瓷器的年代。
最后,通过款识和题识来鉴定古瓷器的年代。
古代陶瓷器上的款识和题识往往能够直接显示出器物的年代和制作者。
比如,明代的官窑瓷器上常常有明显的款识,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上则多有题识。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器款识和题识,也可以初步判断出古瓷器的年代。
总的来说,鉴定古瓷器的年代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器型、纹饰、胎体、釉色、款识和题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鉴定古瓷器的年代,也希望大家在鉴赏和收藏古瓷器时能够多加留意,不被假货所欺骗。
文物鉴定方法古代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据,而准确的鉴定方法则是保证文物价值和真实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物鉴定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别文物。
一、外观特征鉴定法外观特征鉴定法是最常用的鉴定文物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文物的形状、材质、纹饰等外在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年代、地区和制作工艺。
例如,金属器的纹饰、颜色和质地、瓷器的釉色和胎体、绘画作品的线条和题材等都可以作为鉴定文物的重要标准。
二、尺寸测量与比对法尺寸测量与比对法主要适用于文物的大小尺寸鉴定。
通过测量文物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数据,并与相关资料或同类文物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文物是否在正常尺寸范围内,以及是否经历了损坏或修复。
这种方法对于鉴定瓷器、玉器等物品尤为常见。
三、材质分析法材质分析法是通过对文物材质的成分进行化学或物理分析,以确定其真伪和年代。
常用的材质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放射性测年、质谱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分析出文物中的元素成分以及不同元素的含量与比例,从而推断文物的制作时间和制作地区。
四、鉴别印章与铭文法对于有印章或铭文的文物,通过仔细观察和比对印章与铭文的字体、字形、字迹等特征,可以判断其真伪和年代。
同时,还需要研究相关历史文献,寻找有关该印章或铭文的记载,进一步验证其真实性。
五、鉴定器物功能与用途法对于一些器物类文物,可以通过研究其形状、结构、功能等特征,来推断其具体用途。
例如,对于古代铜器,可以通过研究其结构和外观特征,来判断其是酒器、乐器还是礼器等。
这种方法要求鉴定专家对文物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有深入了解。
六、考古学研究与鉴定法考古学是研究文化遗产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考古现场的发掘和文物遗址的挖掘,可以获取大量宝贵的文物信息,从而为文物的鉴定提供依据。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勘探、发掘、整理、分类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文物的年代、地区和制作背景等重要信息。
综上所述,文物鉴定方法包括外观特征鉴定法、尺寸测量与比对法、材质分析法、鉴别印章与铭文法、鉴定器物功能与用途法以及考古学研究与鉴定法等。
瓷器年代鉴定的科学方法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瓷器的年代鉴定是研究和评估瓷器价值的重要环节,而科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瓷器年代鉴定的科学方法。
一、形态学方法形态学方法是瓷器年代鉴定的基础,通过对瓷器的形状、器型、纹饰等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推断其所属的年代。
瓷器的形态特征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而产生变化,因此,不同时期的瓷器在形态上会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宋代瓷器多为刀削胎,器型简洁,釉面呈青白色;元代瓷器造型丰满,釉面细腻,釉色多变;明代瓷器形制规整,釉面光洁,釉色单一而明亮;清代瓷器造型多样,釉面细腻,釉色丰富。
通过对瓷器形态的观察和比对,可以初步确定其年代。
二、文献记载方法文献记载方法是瓷器年代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了解瓷器的制作技术、窑口、窑址等信息,并与待鉴定的瓷器进行对比。
例如,宋代汝窑和定窑的制作技术和窑址都有详细的文献记载,因此,通过对比文献中的描述和待鉴定瓷器的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的年代。
三、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瓷器年代鉴定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瓷器的物质成分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所属的年代。
瓷器的釉面和胎体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不同年代的瓷器在元素含量上会有差异。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通过对瓷器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可以得到元素组成的数据,进而判断其可能的年代。
四、放射性同位素法放射性同位素法是瓷器年代鉴定中的一种高科技手段。
瓷器的原料中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含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
通过对瓷器样本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的测量,可以计算出其年代。
常见的放射性同位素有铀、钍等。
通过测量瓷器中这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可以推断其年代。
瓷器年代鉴定的科学方法包括形态学方法、文献记载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法。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印证,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科学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瓷器的年代。
器物年代鉴定六法第一法看包浆无论是瓷器、木器、铜器,还是玉器、砚台、印石等,各类传世的古玩艺术品,因年长日久,器品上均会留下岁月侵淫的痕迹,即所谓包浆。
有包浆的器物只要拿干净的燥布轻轻的揩擦,立即就会出现一种光亮,而且有越揩越亮的感觉,这就是所谓日包浆亮。
有人为了追求包浆效果,常常将新品用蜡打,皮鞋油擦,椰子油擦,色拉油浸,于是也出现了一种光亮,但仅仅是一种肤浅的浮光,玉精光深邃的包浆亮差之千里。
近年作伪的铜器,如佛像、香炉等,可以做成旧色,看似古色古香,可是难以造成包浆亮,就露出破绽。
用氨水等化学药水浸泡的瓷器,可退去火光,形成一定程度的宝光,却毫无包浆。
木器更是这样,凡是高级的木器,如紫檀、黄花梨、红木、乌木等其本身就有一种油性,加上包浆,就会越揩越亮,精光内含,灵气四溢,另人百看不嫌。
可是有人不知包浆的珍贵,硬是用热水和洗洁精,将包浆洗的一干二净,变的白乎乎、燥兮兮,毫无灵气可言,殊为可惜。
其他如古籍善本、书画也同样村子包浆,不过没有出现光亮,只是一种旧色,阴阳面有明显的色差,作伪书画用茶水喷洒,混充包浆,正反面就没有色差。
有种色差也称阴阳面,请参见《辨阴阳》。
包浆是一种难以伪造的时代特征,传世时间越久,包浆也越深,因而容易出现包浆亮。
包浆是传世古物的标志,新品与旧物的试金石。
只要学会看包浆,即能鉴别器物的新旧,推断其年月的长短,可以少花冤枉钱!自从北京王世襄先生在80年代发表《明式家具珍赏》后,海内外掀起了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热潮。
在各大拍卖行中,中国古典家具特别是黄花梨、紫檀、铁梨、鸡翅以及红木家具,价格直线攀升,出现了数万元乃至千万以上意见的高价。
这一收藏热更折射到大街小巷,人们都想争购古典家具,以图厚利,于是高仿品便应运而生。
他们用现代化的加工手段和作旧技术,一件件貌似古朴苍劲的名木家具便陆续上市,同时涌向拍卖行。
要识别是传统旧物还是高仿新品,关键的一点便是看包浆。
新品易仿,而包浆难造。
如传统的黄花梨家具,就有一种因年长日久而形成的包浆,有类似缎子一样的辉光,且越揩越亮。
因为高级名木的特性,加上长年累月空气侵蚀、手摸布揩等附上的一种“油层物质”,这是传世物品的珍贵“衣裳”,任何仿品,都无法与其类同。
两者比较,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
所以,新老器物只需观其是否村扎起包浆便可知其真伪!同时用手抚摸来回滑动,旧物有一种滑不溜手的感觉,即所谓手感。
木器、铜器、瓷器等都有相同的道理。
有一位外地企业家托朋友当眼,高价购入了一张黄花梨画桌,十分高兴,因他初涉古玩界,还不懂如何让看包浆,用打火机照看桌子背面,倒是完全古旧,其实那是木匠采用旧桌木板贴衬,蒙混过关。
所以,看木器的关键先要设法观看真家伙,仔细观察,留下印象,方能识别赝品。
其实,黄花梨新品也完全可以收藏,因材料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贵。
至今正宗材料价值昂贵,可知收藏前景看好,只是旧物与新品,在历史价值上有天壤之别,不能混为一谈。
;最近在古玩市场出现了一张前屏“全拷头”架子床,主人介绍说是红木制作,一流水平。
粗看是红木,是色泽近黑的一种老红木,从床杠起全都采用“拷头”的床较为少见,不仅做工考究,而且甚有气派。
但仔细观察不见包浆,木纹又未见黑线,因老红木虽黑,也一定有若隐若现的黑线。
一无黑线,二无包浆,就应排除第一印象。
难道不是红木?再仔细观察才发现是花梨木涂上染发液而成,原来包浆早已被罩掉、染黑,终于发现了破绽。
因此如发现器物无包浆,就要注意有伪!特别是木器尤应注意。
有两把黄花梨南宫帽椅,从照片看上古色古香,且有一块牙板是新补,可是椅子毫无包浆,令人怀疑。
据说椅面也不是藤面,而是板面。
因为藤面容易鉴别,藤面愈细,质量愈好,年代也较远,而且制作比较难,今缺乏古代旧藤,采用新藤则一目了然。
可是用作座板却十分方便,也容易作旧,因此可以作出判断,此椅尽管要价高,实为新仿无疑,新配的牙板是故意释放的烟幕,以起到诱导作用。
另有一种方法是将椅子材料,全用石灰水浸泡,椅脚再用盐卤或硝酸浸过,然后对方在露天场地,任其风吹雨打日晒。
这样时间一久,木质已完全褪色变灰白,然后再将整把椅子的全部零件捆起来,当作年久散架之椅出售。
这种“散伙”之椅,榫头等处也都老旧,仿出磨损痕,容易令人上当!传世的瓷器也同样有包浆。
现在高仿红釉器,如瓶、盆、罐等,缺乏鉴别经验的人看不出是新是旧,可用布揩。
旧瓷充满包浆,新瓷却没有。
有包浆的旧瓷用手去摸,没有涩度,比较滑手,新器没有这种感觉。
这主要是包浆在起作用。
最近发现高仿青瓷海浸作伪之法,即让刚出窑的仿晋唐瓷品,如怪兽、羊、天禄等,用网袋包裹,全部沉到海水里,并设法让一些寄生物如海贝、牡蛎等来叮吸。
一年以后,打捞上来,再将寄生物大部分清理掉,只留下小的以及剩余的痕迹,混充古物。
对这种“新发明”稍不注意即会上当,因为出水、出土的古物不存在包浆,藏家不可不察。
榉木有很漂亮的木纹,像鸡翅木,俗称’鸡翅榉“,为榉木上品,其木纹有如行云流水,特别是红榉因为年代远,文物和理事价值高。
甚至是榉木的本身,也是帮助鉴别产地的作证。
如故宫所藏的明式黄花梨架子床,制作异常精美。
该床由山西藏家捐献,究竟产地在哪里引起有关专家争议,而王世襄先生就是根据一根床柱子是榉木断定为苏州产品,因为苏州出产榉木,但宁波何尝不产榉木?该床苏甬之争姑且不论,断定该床为南方出品,则无可争议。
总之收藏传世家具,对纪念铭文和包浆、铜件锈色,以及了解木材本身,都有相当重要意义,可千万别忘了传世铭文有包浆。
前几天有消息说乡下有”康熙铭款“的条桌要转让,因铭文的吸引力,发心赶去,一看倒确实是康熙年制字样,但墨色漂浮,笔力软弱,更无包浆,显然是后添款,一目了然。
第二法听音韵据传五代柴窑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说。
柴窑虽已失传,今天纵然发现柴窑碎片亦成国之瑰宝,所以我们已经无法聆听“声如磬”的的柴窑音韵了。
但这一说法证明听音鉴别古已有之。
鉴别声音大致可区分一下几种:“叮叮”、“咚咚”、“当当”、“嗡嗡”、“的的”、“笃笃”、“仄仄”、“朴朴”等。
翡翠以及玉器相互敲击,会出现“叮叮”的金属声,并伴有“仄仄”之音。
寿山名石白芙蓉,敲击有的的之声,而人工模压成形的人造翡翠和白芙蓉,虽然以假乱真,但毕竟混有化学成分,其声音和真品相比会有差异。
刚刚出窑的新瓷,因胎骨坚实,火气方刚,其身“叮叮”如金属。
而年久的瓷品,经过岁月和外部因素的陶冶,其声“咚咚”。
“叮咚”之音似很分明,但有些器品具体听来却又似“咚”如“叮”,无疑老者偏“咚”,新器偏“叮”。
传世年长日久的大瓶或大碗,有响亮的“当当”声,其音如铜,并伴随“嗡嗡”余韵,久久不散,真令人觉得有声自天外来,声越响、韵越长就越佳。
有些经过修补和暗裂的瓷器,一敲就有吵哑声。
古人甚至鉴别砚台也听敲击听音,有说“笃笃”,有说“朴朴”。
老墨不仅崩缺处发亮,且声音“叮叮”,而新墨因水分挥发未尽,“朴朴”呈木声。
当然不同的物品和不同的敲击器,会有不同的声音。
因此,音乐家用大小厚薄不同的碗,敲击出动人的乐曲,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这大概是听音鉴别的延伸和妙用。
在古玩买卖中,常有编故事、发誓和声东击西的现象,就需察言观色,细看细想,尤其要听口音。
其实有些一听即明,笔者称之为“听古玩”。
如北方各地送来的名器大器,没有不假之理,难道送货人不怕冒风险,收藏家只有南方有?!紫砂茶壶是十分流行的茶具,不仅陶都宜兴生产的紫砂壶名闻海内外。
而宁波慈城在晚清时也曾经生产紫砂壶,以及盆.罐.钵之类,窑名为“玉成窑”,有说是“玉岑窑”。
制壶艺人有何心舟.玉东石等,提款有梅调鼎.姚梅伯等人,山农丰粟居士.艾农的等为之镌刻。
壶色多为黄里透红,非常精致细腻,光亮滋润。
这种壶色为玉成窑特有,可知配出如此精美雅致的色泽,为配泥师的杰作!据说玉成窑只生产了七年,便不再续产,给后人留下了遗憾!近年宜兴有专门仿玉成窑的作品问世,形象颇为逼真,但仔细比较,没有真品红润细洁,文字和刻工也不及真品有功夫。
由于年代久远和传世品不多,至今已很难觅得玉成窑作品。
前几天,有友忽然告以佳音,说宁波慈溪发现了玉成窑茶壶,约我前去观赏。
当主任出示茶壶时,玉成窑特有的壶色顿使人心旷神怡。
壶为三柱提梁,是何心舟的杰作,上有半粟居士铭文,“沙水一壶一气清”,可谓人见人爱,壶也完好无损,可是当用盖轻敲壶身时,有些“朴朴”的沙哑之声,证明此壶已有裂纹,只是裂纹细小不用放大镜,难以发现,殊为可惜!所以用盖轻敲壶身是检验有无裂纹的最好办法。
现在虽然普通商品壶价格已跌至每把几元,但高级工艺大师的壶依然要每把数万,传世名家名壶更是价值高昂。
多年前,一把明代李茂林的紫砂壶,成交价为150万人民币。
名壶倘有不一察觉的裂纹,其价值就大打折扣。
所以购砂壶时定要轻敲、细听“音韵”。
另一种是经过修补的紫砂壶和瓷器,也能用听音鉴别。
近年因补瓷技术已基本过关,高手修补出的作品,很难看出,特别是不容易引起注意的地方,常被忽视。
当然轻敲时要征求主人同意,薄胎瓷器应避免使用此法!以免损坏(可采用《透胎骨》)!一般修补过的瓷器,在修补处其音沙哑!用敲击之法,也能用以鉴别青铜器。
新铸的青铜伪器,尽管表象锈迹斑斑,经敲击声音大多比较清脆,露出新铜声韵。
而经过地下腐蚀较深、年代久远的青铜器,铜质已基本矿化,所以声音以浑浊沙哑者居多。
当然在北方极其干燥又纯粹的土层中出土之青铜器,敲击之音也有较响亮的。
第三法辨阴阳一件漆器,新与旧引起争议,因底部光亮如新,令人怀疑;一只未上漆的黄花梨底座,也同样如此,表面看似旧物,视底却如新品。
其实,这就是所谓阴阳面。
器物表面即阳面因常受光线和揩擦的影响,所以比底部旧,而底部即阴面也就比阳面新了。
在通常情况下,有阴阳面之物其新旧应不言而喻。
否则倒反而可疑了。
象牙器对光比较敏感,仔细观察就有因长期背光和面光而形成的阴阳面。
这些阴阳色差均匀自然,一般色越深越浓,年代也越久。
据笔者观察,在同样条件下,骨嵌和牙雕,清末民初之物,其色为白色和微黄,稍黄的为清中晚期,微红或稍微的为清中期和早期,带微黑开裂的为明或更早之物。
相对来说骨嵌受色的影响较慢又较淡。
有些用烟熏成的牙雕,其色浮于浅表,用药水浸过的象牙,呈红褐色没有阴阳色差。
古瓷也常有阴阳面,这是古人用松柴烧窑,窑火阴阳相背而产生的时代特征。
现代设备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些仿器伪者为了取得这一特征,故意在一面多上了一次薄釉,给人造成阴阳面的错觉,但仔细观察能看出分界线,破绽毕露。
近年来瓷器伪品大量仿造,因石灰釉甚薄,无论真赝阴阳面很难看出,但推而广之,可将土锈当作阴阳面来看,土锈多的为阴面,没有的为阳面。
有些赝品在生坯时就造成伪锈颇能以假乱真,或者烧成后,用硝酸黄土包裹,硬做土锈。
但没有规律,要善于识别。
“李唐名器人间少,赵宋官窑晨星看”,收藏者不能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