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79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数据收集与整理概述1.1 数据收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数据收集的定义强调数据收集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需要收集数据的情景1.2 数据整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数据整理的定义强调数据整理对数据分析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整理的必要性第二章: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技巧2.1 问卷调查法介绍问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教授问卷设计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有效的问卷2.2 观察法介绍观察法的概念与特点教授观察技巧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第三章: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技巧3.1 数据清洗介绍数据清洗的概念与重要性教授数据清洗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清洗对数据分析的影响3.2 数据可视化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概念与作用教授数据可视化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据可视化传达信息第四章: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4.1 描述性统计分析介绍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概念与方法教授描述性统计分析的计算与解读引导学生掌握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应用4.2 推断性统计分析介绍推断性统计分析的概念与方法教授推断性统计分析的计算与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推断性统计分析的局限性第五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际应用5.1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讨论并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5.2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设计和实施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评估和讨论各小组项目的结果和改进建议第六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伦理considerations6.1 伦理原则介绍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如隐私保护、知情同意等。
强调遵守伦理原则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现。
引导学生讨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困境及其解决方法。
6.2 数据安全与保护介绍数据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教授如何确保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包括加密、访问控制等方法。
统计与信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规范医院统计与信息管理工作,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效率,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科学决策和规范运行,订立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部门、员工以及相关合作单位。
第三条【定义】1.统计与信息管理:指医院对医疗、医保、人力资源、财务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的工作。
2.统计数据:指医院各项工作中产生的数据资料。
3.信息管理:指医院对统计数据进行存储、加工和传递的活动。
第四条【原则】1.真实准确:统计数据应真实准确,禁止虚假填报和窜改数据。
2.及时完整:统计数据应及时收集、整理、报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保密安全:统计数据和信息管理应保守秘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4.管理规范:统计与信息管理应依照制度规范进行,做到有章可循。
第五条【责任主体】1.医院综合办公室:负责医院统计与信息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并负责本部门统计与信息管理制度的执行。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六条【数据收集】1.全部部门在医院规定的时间内依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准确收集和记录所属业务领域的数据。
2.部门负责人要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并及时核对数据的准确性。
3.数据收集应包含医疗、医保、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的数据,并依照各自的工作要求进行分类和整理。
第七条【数据整理】1.部门负责人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核对、比对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整理后的数据应依照医院统计与信息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汇总和报送。
3.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疑点应及时采取矫正措施,并进行记录。
第八条【数据报送】1.各部门负责人应依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将经过整理的数据报送至综合办公室。
2.数据报送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附上认真的数据报表和相关说明。
第三章信息管理第九条【数据存储】1.综合办公室负责建立和维护医院的数据存储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和完整。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2.掌握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整理方法;3.能够利用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特征;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2.数据整理和分析;3.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收集数据?•数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数据的收集方式•主动收集与被动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采访等方法。
3. 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分类、归纳、整理等;•制表、图表的制作。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重要性(15分钟)。
2.数据的含义:讲解数据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数据(10分钟)。
3.数据的收集方式:介绍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的多样性(15分钟)。
第二课时1.数据的整理方法:讲解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数据(15分钟)。
2.制表、图表的制作: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格和柱状图等(20分钟)。
第三课时1.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制作的图表进行数据分析,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20分钟)。
2.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数据收集整理的意义与方法,总结本单元知识点(10分钟)。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3.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件:包括数据收集整理的例题和图片资料。
2.试卷和练习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练习表现: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3.测验成绩:对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验。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数据,培养他们的数据思维,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4 统计学的学科体系现代统计学是一门多分支的科学。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将统计学科划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两个大类,统计学学科体系如图1.1所示。
图1.1 统计学学科体系1.2 统计研究的特点、方法和作用1.2.1 统计的含义所谓统计,顾名思义就是统而计之,即汇总分析。
具体指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物或人类实践活动的数据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的过程。
统计学则是研究如何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和规律进行描述、推断、认识的一门学科。
1.统计活动统计活动也称为统计实践、统计工作,是指根据统计目的及要求,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所研究客观事物或者活动的数据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的过程。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是基本的统计活动,所提供的统计资料包括原始统计资料、整理结果和分析结论。
统计活动一般按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这几个阶段依次进行,如图1.2所示。
是非曲直的背后,引导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统计是静止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统计。
统计虽然不能创造历史,但用数字真实记录了历史的发展。
作为一项社会实践,也是一部人类生活和斗争的历史,更是社会文明积累的结果。
统计学发展史中蕴含着大量做人的道理,统计学的发展和完善是众多统计学者和研究者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结果,了2图1.3 统计方法体系图1.2.4 统计的作用与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统计职能将越来越重要。
统计已由单纯的统计信息搜集整理职能转变为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统计部门已成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和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成为国家重要的咨询和监督机构。
统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上。
具体表现为:①为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机构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资料;②为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提供依据;③为社会公众了解情况,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资料;④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⑤为国际交往提供资料。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数据收集整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是指对事物的一种描述或者表达,数据收集是指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数据的过程。
2.能够用图形的形式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直方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
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初步分析数据的特点,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据收集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使用直方图和条形图整理数据。
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初步分析数据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初步使用直方图和条形图整理数据。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数据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教学用具,包括直尺、铅笔、彩色笔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教学资料。
3.教学环境:保证教室内教学环境整洁、安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概念,并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意义。
2. 学习直方图的绘制方法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直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简单的直方图。
3. 学习条形图的绘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条形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练习掌握条形图的绘制技巧。
4. 数据分析教师让学生观察绘制好的直方图和条形图,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数据的变化趋势、数据的数量分布等。
5. 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独立练习直方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够分析数据。
六、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初步了解了直方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观察图形,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数据的特点,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目,按要求绘制直方图和条形图,并分析数据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直方图的绘制方法•条形图的绘制方法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然后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了所学内容,但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方面还需要加强。
企业统计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办法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统计管理,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企业的统计工作。
第三条企业的统计工作应当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原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统计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明确统计工作的职责和责任。
第五条企业应当制定统计工作的年度计划,明确统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第六条企业应当加强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和效益。
第七条企业应当加强统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防止统计数据的失真、造假和篡改。
第八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九条企业应当设立统计部门,负责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
第十条统计部门应当配备统计人员,负责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
第十一条统计部门应当制定统计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第三章工作机制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统计工作的工作机制,明确统计工作的程序和要求。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统计数据的报告制度,规定统计数据的报告内容、方式和时限。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统计数据的归档制度,规定统计数据的保存期限和归档方式。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机制,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统计数据的发布机制,及时向内部和外部发布统计数据。
第四章工作计划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制定统计工作的年度计划,明确统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第十八条统计工作的年度计划应当经过企业的领导审批,并及时向全体员工公布。
第十九条统计工作的年度计划应当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第二十条统计工作的年度计划应当确定统计工作的重点和重要统计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
第二十一条统计工作的年度计划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五章数据收集第二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统计数据的收集制度,明确统计数据的收集来源和方式。
第一章统计数据得收集与整理1.1算术平均数就是怎样计算得?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得个数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
计算算数平均数得目得,就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得集中点,或就是说就是样本数据得代表。
1.2 既然方差与标准差都就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得,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答:标准差得单位与数据得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
3标准差就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得量,变异系数也就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得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变异系数可以说就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得标准差。
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得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1、4 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与峭度。
1。
5下表就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
由于测量精度得要求,从表面上瞧像就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就是通过度量得到得,属于连续型数据。
根据表中所给出得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69 64 65 64 66 68 6562 64 69 61 61 68 66 57 6669 66 6576766 66 62 66666462 62 65 64 6566 726 67 62 65 65 61 64 62 64 65 62 65 6868 656768 62637 62 6368 65 6857 67 66 68 6364 66 686463 667 6765 67 67 66 68 64675966 65 6356 66 63 63 66 67 63 7 69 6767 66 6864 65 71 6163 61 64 64 67 69 770 6462697 64 68 6965 63 676370 65 6867 69666567 66 74 64 69 65 6465 65 68 67 65 65 66 67 7265 6762 67 716965 65 75 62 69 68 6865 63 66 6665 62 6168 6564 67 66 646 65 6 69 60 6359 676168 69 66 64 69 65 68 6764 64 66 69 73 68 60 60 6338 62 67 65 65 69 65 6765 72 6667 64 61 64 66 63 63 6666 66 63 65 63 67 68 66 62 6361 66 61 6368 65 66 69 64 66 70 69 7 6765 66 62 61 65 65 6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与路径为:E:\data\exer1-5e.dat。
《统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统计学概述1.1 统计学的定义解释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的科学。
强调统计学在决策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2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介绍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生物学、医学、社会科学等。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样本、总体、变量等基本概念。
解释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的区别。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介绍调查问卷、实验设计、观察法等数据收集方法。
强调数据收集过程中应考虑的伦理和有效性问题。
2.2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介绍数据的整理过程,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排序等。
介绍频数、频率、图表等数据描述方法。
2.3 数据的可视化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可视化方法。
强调数据可视化在数据理解和交流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概率与随机变量3.1 概率的基本概念介绍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等概念。
解释概率的计算方法和概率论的基本原理。
3.2 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分类介绍随机变量的概念,包括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
解释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统计特性。
3.3 概率分布与概率质量函数介绍概率分布的概念,包括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解释概率质量函数的定义和作用。
第四章: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4.1 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推断的目的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性。
解释点估计、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概念。
4.2 假设检验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
解释假设检验的步骤,包括设定假设、计算统计量、判断结论等。
4.3 置信区间的估计与推断介绍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强调置信区间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和限制。
第五章: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5.1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介绍回归分析的目的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解释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概念。
5.2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评估介绍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模型选择、参数估计等。
人教版高中数学《统计》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理解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 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分布。
3. 学会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理解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频数和频率的概念4. 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5.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表示和分析数据。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2. 介绍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分布。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具体案例为例,让学生实践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
2. 引导学生分析统计量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加深对统计概念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人教版高中数学《统计》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随机事件和必然事件的关系。
2. 学会使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来计算事件的概率。
3. 掌握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定义,学会计算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
【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随机事件和必然事件的关系3. 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事件概率4.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概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概率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提高医院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各部门、各科室及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医院统计数据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统计:严格遵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确保统计数据合法、合规。
(二)客观真实: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医院实际情况,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
(三)统一规范:建立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确保统计数据口径一致、可比性高。
(四)分级负责:明确统计工作职责,实行分级管理,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第二章统计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医院设立统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统计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统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统计科,负责具体实施统计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一)制定医院统计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统计调查;(二)建立健全统计指标体系,规范统计口径;(三)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医院统计数据;(四)开展统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五)对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本科室的统计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一)按照统计指标体系和要求,收集、整理本部门、本科室的统计数据;(二)及时、准确地向上级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数据;(三)配合统计科开展统计调查、分析、发布等工作;(四)对本部门、本科室的统计工作进行自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七条医院统计数据的收集应采用以下方法:(一)全面调查:对医院内部各部门、各科室进行全面统计调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二)重点调查:针对医院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专项统计调查;(三)抽样调查:根据需要,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获取统计数据。
第八条医院统计数据的整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分类整理:按照统计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二)规范化整理: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口径一致;(三)准确性整理: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统计学原理》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答案集第一章统计学导论1.1 统计学的定义与应用问题1: 统计学的定义是什么?{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旨在通过量化的方法来揭示和理解现象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
}问题2: 统计学在哪些领域中有应用?{统计学在众多领域中都有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学、生物学、医学、工程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和商业管理等。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问题3: 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定量数据是数值化的,可以进行数学运算的数据,而定性数据则是非数值化的,通常表现为类别或属性。
}1.3 统计数据的来源问题4: 描述性统计和推理性统计的区别是什么?{描述性统计旨在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而推理性统计则通过样本数据来对总体进行推断和预测。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调查问卷设计问题5: 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调查问卷?{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需要明确调查目的,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确保问题的清晰性和逻辑性,避免引导性问题,并考虑隐私和伦理问题。
}2.2 数据整理与图表展示问题6: 什么是频数和频率分布表?{频数是指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频率分布表则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区间分组,列出每个组的频数和频率。
}第三章描述性统计分析3.1 频数与频率分布问题7: 如何计算累积频率?{累积频率是指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从最小值开始累加各个数值的频率,直到该累计频率达到或超过某个指定的概率。
}3.2 统计量度问题8: 什么是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中位数是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平均数则是所有数值加和后除以数值的个数。
}3.3 离散程度的度量问题9: 方差和标准差的定义是什么?{方差是衡量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它是各个数值与其平均数差值的平方的期望值;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第四章推理性统计分析4.1 概率论基础问题10: 什么是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一个将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映射到实数上的函数,概率分布则是描述随机变量取各种可能值的概率。
生物统计学版杜荣骞课后习题答案统计数据的收集与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算术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n yynii∑==1,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的个数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
计算算数平均数的目的,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集中点,或是说是样本数据的代表。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
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和峭度。
下表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
由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像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属于连续型数据。
根据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69646564666865626469616168665766696665 7064586766666766666266666462626564656672 6066656161666762656561646264656265686865 6768626370656465626662636865685767666863 6466686463606469656667676765676766686467 5966656356666363666763706770626472696767 6668646571616361646467697066646564637064 6269706865636566646869656367637065686769 6665676674646965646565686765656667726567 6267716965657562696868656366666562616865 6467666460616867635965606463696271696063 5967616869666469656867646466697368606063 3862676565696567657266676461646663636666 6663656367686662636166616368656669646670 6970636465646767656662616565606365626664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和路径为: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