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之美.共24页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24
建筑结构美学的现代表达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结构也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的改变。
但是建筑结构在其建造的过程中充斥着艺术中独有的美学表达。
文章从建筑结构美的概念,通过著名建筑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构美与建造方式、技术之间的关系,试图表达艺术美学的内在含义,建筑师通过自己的设计体现对艺术的别样理解。
关键词:建筑结构;美学;现代;表达1 建筑结构的定义传统的结构定义是在建筑中由各项材料整合而成,起到骨架作用是整个建筑提供支撑作用的一个体系,因此很多建筑结构常常看着十分坚固。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建筑材料的不断革新,很多新型建筑结构层出不穷,当代的建筑更是将美学运用到建筑物的结构体系之中,为建筑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因为东方与西方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东方的建筑主要以木材为主,因为强度很高,所以我们的建筑有着低矮的特点;西方的建筑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所以有空间幽暗、建筑高耸等特点,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材料限制,让建筑结构的设计有能力承受体系的同时展现出更加柔美挺拔,从而让建筑的设计人员和建筑结构相互关联。
2 当代结构的建筑艺术2008年的奥运会,让世界认识了全新的中国,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见图1)也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界的眼前[1]。
整个体育场由外露的建筑结构形成了类似于鸟巢的建筑造型,形成一个受力整体的同时,让内部完整毫无遮挡的建筑成为一种全新艺术,形成独特的建筑艺术又创造了舒适的空间。
内部的空间与外部结构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的建筑结构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支撑材料,外露的树枝钢柱在结构支撑的同时赋予了奥运的新形象,展现出中国国家体育场独特的魅力。
图1:鸟巢体育馆著名的设计师卡拉特拉瓦设计的沙特拉斯火车站,仿佛是一只展翅的鸟,他一反常态,用自己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车站设计模式,独特的造型固定在架子上,墙面由大量的高强度的钢筋组成,整个建筑的中厅是拱架的相互衔接,组成了丰富的图案。
整个建筑是设计师对整个建筑结构的理解并且加入自己的想法,他用静态的结构美表现出了建筑的艺术美,充满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建筑技艺》2012年度大会暨理事会议主办: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技艺》杂志社承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协办:南京倍立达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本次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技艺》杂志社共同主办,于2012年6月14,1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报告厅成功举行。
来自gmp、sbp及国内多家知名设计院的建筑师和结构师通过精彩的对谈,和与会代表分享了他们如何通过高超的配合实现的多个精彩案例: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深圳大梅沙万科总部、央视与世博轴、上海中心、武汉中心、凤凰传媒、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非盟会议中心、广州亚运场馆、成都博物馆以及多个火车站站房等,结构形式涉及空间、大跨、超高层等复杂建筑。
众所周知,国内限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建筑和结构专业一直处于割裂地位。
其实好的建筑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结构理念,这样他的建筑才能既美观大方又安全落地;而好的结构师也应充分了解建筑师的想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帮助建筑师实现更多的创意。
本次会议采用建筑师、结构师跨界对谈的形式,在国内可谓开创先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三百多名建筑师、结构师到场。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建筑技艺》编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主持,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总工程师丁洁民代表承办单位致辞。
普里宁格sbp结构事务所合伙人尼库劳斯格茨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李虎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傅学怡CCDI中建国际设计董事、总工程师汪大绥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邵韦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徐维平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琼祥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任力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总裁、总建筑师傅绍辉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唐文胜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孙一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丁洁民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总工程师报告嘉宾群星闪耀开幕式及大会报告主持大会报告主持崔院士《建筑技艺》编委会主任吴蔚 gmp中方合伙人汪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杨晔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18大会报告精彩纷呈6月14日晚还召开了《建筑技艺》第三届理事会会议,来自全国各地80余家设计单位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听取了《建筑技艺》理事会工作报告。
描写钢结构建筑的句子唯美(篇一)1. 钢铁巍峨耸立,宛如史诗中的巨人。
2. 持久的钢结构,凝固了工业时代的力量与韧性。
3. 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骨架,将建筑物牢牢地镶嵌在大地上。
4. 阳光洒在钢结构上,闪着耀眼的光芒。
5. 钢柱如铁塔,傲立于城市的中心。
6. 钢架构成的屋顶,仿佛铺展出一张巨大的翅膀。
7. 钢梁交织的天花板,宛如一个承载着梦想的舞台。
8. 线条流畅的钢桥,连接起两岸的人们和城市的心跳。
9. 钢笔的字迹记录了历史,钢结构的建筑也铭刻着时代的印记。
10. 钢铁大厦矗立于城市之中,为我们带来一片现代化的天际线。
11. 钢筋混凝土建筑,彰显着现代人对于科技与美的追求。
12. 钢板焊接的遮蔽墙,守护着人们的安全与幸福。
13. 钢材坚固而稳定,为建筑物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14. 钢结构的建筑,给人一种刚毅与坚韧相融的美感。
15. 钢铁之城,铺就着一个个繁忙而现代的都市。
16. 钢制的门窗,透露着现代建筑的简洁与大气。
17. 钢质框架构成的建筑,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开放而自由的空间。
18. 钢材的交错编织,点缀出一幅幅现代建筑的艺术图景。
19. 钢铁的力量,撑起了一个个壮丽的城市景观。
20. 钢结构的建筑物,宛如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21. 钢筋混凝土,诠释着人们对于美丽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22. 高耸入云的钢塔,给人一种无限向上的勇气与希望。
23. 钢铁与玻璃的组合,创造出现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24. 钢材的冷艳光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25. 雄伟的钢架,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现代感与活力。
26. 钢质拱顶,犹如一个透明的圆顶,将天空引入建筑内部。
27. 钢结构建筑的线条流畅而简洁,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28. 坚如磐石的钢柱,见证着建筑物的耐久与稳固。
29. 钢质屋顶迎风而立,为建筑物增添了一抹现代的动感。
30. 钢铁与水泥交相辉映,映衬出都市的繁忙与繁荣。
31. 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宛如铸在大地上的艺术品。
房屋建筑构造全面详解1、房屋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1)地基和基础:地基:系建筑物下面的土层。
它承受基础传来的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人与设备的重量及风雪荷载等。
基础:位于墙柱下部,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
(2)墙和柱:承重墙和柱是建筑物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楼板层传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
此外,外墙还能抵御风、霜、雨、雪对建筑物的侵袭,使室内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即起围护作用;内墙还把建筑物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起分割作用。
(3)楼板和地面:楼板是水平承重构件,主要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
同时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
楼板对墙身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底层房间的地面贴近地基土,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直接传给地基。
(4)楼梯:是指楼层间垂直交通通道。
(5)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覆盖构造层,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
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各种荷载并连同屋顶结构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又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
(6)门和窗:门:是提供人们进出房屋或房间以及搬运家具、设备等的建筑配件。
有的门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
窗:其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
一般来说,基础、墙和柱、楼板、地面、屋顶等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门、窗、楼梯等则是建筑物的附属部件。
2、基础(1)基础的类型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97构由两层双向楼面桁架及悬挑弧形桁架结构组成,整体悬挑长度38米,宽度61米,综合规模、尺度、荷载而言,属国内少见。
“在天文馆里面我们综合运用了很多结构体系,像一个建筑的单体里面有钢结构的方面,又有铝合金的网壳和混凝土壳体等。
各个结构特性来讲,各个材料不同,弹性模量是不一样的,它的变形是不一样的,还有温度的变化,面对外界大气温度变化,膨胀量也不一样。
从我们设计规范来讲,比如说混凝土结构,它有一个设计的控制指标,而其他材料结构又是另外一个指标,这两个指标要结合在一起用,怎么选用?怎么用?怎么灵活运用规范?或者是超过规范?怎么来评判合理性?这些都是突破。
”李亚明说。
在李亚明的带领下,团队通过建模予以精准的计算分析,同时将后续的施工方法也一并纳入设计考虑中,最终实现了美轮美奂的大空间及光影效果,与令人遐想而又浩瀚无垠的宇宙丝丝入扣,充分表达了建筑师要实现的理念和价值。
勇于突破、不断创新“结构包括材料、力学、建造方法等。
建筑结构工程师可以说是应用新技术最前沿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新材料得到推广应用。
建筑物的不断创新,就需要我们掌握新材料和新技术。
”从业至今,让李亚明印象最深刻的项目是位于临港地区的中国航海博物馆。
“在建筑设计领域,结构专业决定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趋势,是国家在该领域综合技术水平的体现。
因此我认为,结构设计应该敢于打破常规,不断突破、创新,寻求技术进步,探索未知的领域。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
项目由一个两层基座和两个侧翼建筑构成,两个侧翼之间是一个帆形的大型壳体结构,约70米高,在造型上模仿了大海中航行帆船的风帆。
帆体结构为国际领先的弹性边界索网结构,高度从悬挑的顶点算起约58米。
每个三角形帆体的底部两点间距很大。
两片帆体相交处的高度也就是玻璃立面的高度大约40米。
玻璃立面在不同的高度宽度各不一样,最宽处约24米。
帆体两侧是倾斜的玻璃立面。
由于全是空间立体造型,因此需要三维建模找形及定位。
浅议结构成就建筑之美作者:刘茂军来源:《商情》2015年第30期【摘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与建筑师配合,需要运用力学知识和概念设计的原理,使建筑的创意得以完美地实现,同时也力求一个受力合理地结构体系。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结构工程作为一个传统领域,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建筑功能及造型的日益复杂而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很多结构工程师针对已建、在建工程在结构设计上的不合理从而导致用钢量大增,微词不断。
但是,这种现象依然有增无减。
“真正好的建筑作品应该是建筑和结构完美融合的产物。
建筑和结构的跨界交流很重要,对于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的论断。
如何把建筑和结构精彩的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
我觉得这个结构的美应该有三方面的内容可以考虑的,第一个你首先是要符合一个力学的逻辑,力学的原则,符合力学逻辑很大程度上,或是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建筑方案的体型的制约,建筑就要这么一个东西,可能它并不是非常的符合力学上的合理性的,但是我们机构还要来实现它,这就是一个处理的技巧,怎么把受限制的东西把它处理好,这个更反应结构工程师的创造力和技能水平。
合理的结构形态是力学规律的外在表现,以结构技术手段来参与建筑形态构成,能为大跨度建筑形态赋予合理的内涵和崭新的面貌。
一个就是构图美,这个应该说是建筑美学在结构上的体现,建筑美学有很多的要素,也是理论是很严密的,比如说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序列等等,这些美学的要素是建筑美学的要素也同样适合于结构,我们很多的结构做的非常的好。
机构美学的要素对创造一个美的结构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注重的就是一个细部的美,它的包括我们节点的形式、节点的做法等等,尤其是外露的结构,这些细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教育体制导致结构与建筑脱节是什么原因导致结构师与建筑师“无缘”沟通?崔愷说,由于国内教育体制的原因,建筑和结构一直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